马老师

马老师

🏢  西北大学附属小学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13707 号会员,加入于 2022-03-14 18:49:50 +08:00
10 G 0 S 0 B
马老师 的最新回复

充分体现了儿童立场,抓住了数学本质。引导学生经历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发展了数学思维。

抓住了面积的本质,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学生经历了充分的独立探索与小组交流

[廓廓妈发表于2019-9-1415:5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45&ptid=125724)

第三稿关于教学设计后期的修改更加具有合理性,而且更符合学生的学情,学生在进行拼割三角形的时候可以更快 ...

谢谢老师的肯定,第三稿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我们对一、二稿的反思和调整,我们团队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力争教学设计更加合理,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我们时刻抓住 “度量本质” 这条主线,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活动,收获很大!

[东师附小石迎春发表于2019-9-1415: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43&ptid=125724)

张老师好!

认真研读了你们团队的新一轮的设计!收获特别大!

感觉你们这一轮有很大的改进,无论是教学情境 ...

关于石老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为何加入 “数格子” 环节:我们认为,面积归根结底是要看图形中包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而数格子的方法是最能直接体现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本质的,数格子的方法虽然学生在三下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学生的经验更多是建立在整格子,如长、正方形的基础上的,本节课是本单元学生继平行四边形面积后第二次经历数格子,虽然方法相似,确又有诸多不同,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再次经历数的过程,再次体会度量的本质即面积单位个数,为后续转化积累度量经验。

[东师附小石迎春发表于2019-9-1415: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43&ptid=125724)

张老师好!

认真研读了你们团队的新一轮的设计!收获特别大!

感觉你们这一轮有很大的改进,无论是教学情境 ...

石老师您好,关于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何改情境:原有教材在设计中是以 “求一面流动红旗的面积” 展开的,我想,教材的设计意图应该是让学生感受到 “求三角形面积” 的生活需要,我们将情境进行了调整,一方面达到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查阅了相关材料,得知面积产生的历史缘由,所以,情境的修改,另一个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3:33 · PVG 11:33 · LAX 20:33 · JFK 23:3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