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NA刘老师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春】吉林农安刘玉和名师工作室刘玉和2年下《1分有多长》

  •  
  •  
    NA刘老师 · 4年前 · 358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356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吉林省农安县的刘玉和老师,很荣幸能有机会和我工作室成员借助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主题专场活动,围绕 “量感” 这一主题与大家共同学习、研究与探讨!我们工作室本次研究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1 分有多长》(认识 “秒”)一课, 真诚期待各位教育专家和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各团队取得佳绩!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53#r_73560

    【选题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53#r_73730

    【前测问卷】https://bbs.xsj21.com/t/1753#r_73856

    【前测分析】https://bbs.xsj21.com/t/1753#r_74540

    【教学设计】第 1 稿:https://bbs.xsj21.com/t/1753#r_73872

    【研讨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53#r_75427

    【教学设计】第 2 稿:https://bbs.xsj21.com/t/1753#r_75428

    【教学设计】第 3 稿:https://bbs.xsj21.com/t/1753#r_75982

    【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53#r_97306

    【教学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NzU2OTgyMA==.html

    【活动综述】https://bbs.xsj21.com/t/1753#r_97308

    358 次点击  ∙  2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254 条回复   2021-09-10 08:50:24 +08:00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选题思考】

    “量” 源于生活中的 “度量”,是对事物进行定量描述过程中抽象的产物。“量” 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刻画的是具体、鲜活的生活现实。 “量感” 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培养学生量感,要帮助学生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知道度量的方法,会对真实的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初步感受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量感是形成量化思想的基础。建立量感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抽象意识和数学的应用意识。这就说明,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量感,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反思以往 “常见的量” 教学,过于注重抽象概念的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学生对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和感悟;片面强调单位的计算与转换,淡化了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体验,学生习得知识的方式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和训练。对于时间单位来说,又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找到 “生活原型”,学生对于时间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难点。即使回答 “1 时 =( )分、3 分 =( )秒” 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却不能准确描述 “眼睛眨 10 下”、“跳绳 20 次”、“写一个字”…… 经过的时间,也就是没有形成相应的 “量感”。
    因此,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 “学会学习”,发展学生 “量感” 是本课教学设计要考量的核心主题。

    面对这一主题,我的思考如下:

    1. 创设一个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让学生自主学习。

    2. 经历一个过程,帮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丰富量感。

    3. 进行一次反思,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经历和感悟进行梳理、归纳和提升,促进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及量感的发展。

    这是 2 课时内容,本设计是第一课时内容。主要是借助钟表认识时间单位 “秒”,知道 1 分 = 60 秒;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前测问卷】

    image.png image.png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教学设计】(第一稿)

    《1 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刘玉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77 页

    教材分析

    《1 分有多长》(认识秒)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77 页第七单元 “时、分、秒” 的第二个主题内容,本单元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 “奥运开幕”,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 “分”,知道 1 时 = 60 分。

    第二个主题 “一分有多长”,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 “秒”,教材安排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 “秒”,探索并发现 1 分 = 60 秒,并且要在具体活动中亲身体验 1 秒、1 分有多长;第二课时,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体会时间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是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三个主题 “淘气的作息时间”,主要学习经过的时间,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这样安排,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先从直观的钟面上认识时针、分针、秒针,读出时刻,再认识抽象的时间单位及其关系;先认识常见的 “时、分”,再认识接触很少的 “秒”,让学生经历由 “量” 的认识到 “量感” 的形成的过程。 “时、分、秒” 这一单元内容比较抽象,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被感知。尤其《1 分有多长》(认识 “秒”)这一课内容,学生现实生活中对 “秒” 的接触要比 “时、分” 少,因此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在钟面上能够读出整时、半时;在本单元第一个主题 “奥运开幕” 中,认识了时间单位 “分”,知道了 1 时 = 60 分,也知道了表示比较长的时间用 “时” 作单位,表示比较短的时间用 “分” 作单位,这些是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表示比 “分” 还短的时间用 “秒” 作单位。从而,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时间观念也会随之提升。

    学习目标

    1. 借助钟表认识时间单位 “秒”,知道 1 分 = 60 秒。

    2.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

    3. 结合实际情境,体会用合适的时间单位计量时间长短的价值,进一步发展量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 “秒”,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发展量感。

    教学难点

    感悟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实际意义,形成量感。

    教学准备

    钟表(有指针和电子钟表)、钟表课件、跳绳。

    教学过程

    一、置身情境,感悟认识 “秒” 的必要性。

    1. 观察课件钟面(没有秒针,指针指向整分 9:40), 读出现在的时刻。

    2. 课件播放分针指向两个小格之间位置,提出问题:现在的时间还是 9:40 吗?

    3. 怎样记录比 1 分还短的时间呢?

    【设计意图:关联上一节课对钟面上时、分的认识,在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的同时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发现,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

    1. 认识 1 秒

    (1)关于 “秒”,你都知道哪些?

    (2)在钟面上找到秒针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揭示 “秒针走 1 小格就是 1 秒”。

    (3)了解电子钟怎样表示 “秒”。

    2. 认识几秒、几十秒

    (1)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1 走到 2 走了几秒?

    (2)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1 走到 3 走了几秒?

    (3)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2 走到 5 走了几秒?

    (4)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1 走到 6 走了几秒?

    (5)同桌互相出题,看自己的钟面回答。

    3. 探究分、秒的关系

    (1)观察自己的钟面,秒针走 1 圈走了多少秒。

    (2)小组共同观察一个钟面上的分针、秒针走动,有什么发现?

    (3)小组代表汇报,揭示 “1 分 = 60 秒”(借助大屏幕、或电子钟)

    4. 体验 1 秒的时间有多长。

    (1)随秒针走动数数、拍手。

    (2)闭上眼睛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小声数数:1、2、3、4……

    (3)不看钟面数出 5 秒、8 秒、10 秒……

    5. 体验 1 分的时间有多长。

    (1)1 分钟拍球

    (2)1 分钟跳绳

    (3)1 分钟写字

    (4)记录 1 分钟心跳次数

    (5)数数(从 1 数到 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 60 秒)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及观察、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发现” 过程,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初步生成 “量感”。】

    三、应用体验,尝试利用 “量感” 解决问题。

    1. 选一选,在对的囗里画 “√”。 (教材 “练一练 “1 题)

    ![image.png](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undefined/image/1615709354000.png)

    2. 填一填

    (1)1 分大约写( )个字。

    (2)1 分大约走( )步。

    (3)1 分大约跑( )米。

    (4)1 分大约做眼保健操( )拍。

    3. 把用错的时间单位找出来,并改正。

    淘气的日记

    2020 年 3 月 5 日 星期五 天气:阴

    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我拿出语文书读了 25 时才吃饭。吃完饭,我背起书包去上学,在学校大门口碰到了笑笑,我们用了 3 时跑进了教室,到自己座位后,用了 10 分就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拿了出来,准备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对 “秒” 的认识建立在已有 “时、分” 知识及相关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的估测活动意在让学生整体建构时间单位知识,同时也是在诱发学生的 “量感” 用以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促进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提升

    1. 回顾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

    2. 计量时间都有哪些时间单位?说一说各自的适用范围。

    3. 课后活动 同学间互相合作,估测下面的活动分别用的时间:

    (1) 跳绳 10 次、20 次、30 次……

    (2) 50 米跑、100 米跑

    (3)拍球 10 次、50 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归纳;另一方面,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学生对 “秒” 及 “分” 在更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欲望,教师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地体验活动提供内容、指明方向,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了生活,进一步感悟数学的价值。】

    板书设计

    1 分有多长

    1 分 = 60 秒

    秒:计量较短时间的单位

    liuhong123
    liuhong1234年前

    二年级学生对 “秒” 这个量完全接受并不容易,该教学设计利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 “秒”,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的价值!

    陈静
    陈静4年前

    时间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认识 “秒” 有一定难度,机械性记忆是很多课堂教学的常态,但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本节课刘老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对于 “量感” 的实践,能充分让学生感知 1 分有多长,对于秒这个时间单位理解更透彻。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能够在真实的活动中丰富培养学生的 “量感”。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前测分析】

    问卷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只有一年级认识钟面,认识了整时、半时的基础,至于时、分、秒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没有系统学习。更没有形成相关单位的量感,只是生活中不自觉地有过接触而已。

    已经学习了《奥运开幕》这一课的 2 年学生,第 1 题正确率为 66.7%,说明教学时,没有观察实物钟面,学具钟面上是没有秒针的,所以,在没有暗示与秒针相比较的前提下,就会误认为只有分针与时针比较,分针走得最快。而第 5、6 题出现的错误原因,应该是学生学习时分的认识时,没有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没有形成相关的量感。所以,教学中要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明确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

    对于三年学生,出现问题比较明显的是第 9 题。说明教师教学 “1 分有多长” 这一课时,可能没有给学生更多的体验 1 秒、几秒实际有多长的机会,同时也说明,学生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经历一节课的学习就能形成的。所以,课内外结合也将是促进学生时间量感形成的必要手段。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陈静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认识 “秒” 有一定难度,机械性记忆是很多课堂教学的常态,但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这说明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阿 “量感” 是非常必要的!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Reply  7

    lanxueren1988 :“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 这就是现实!而且有的考试还很少关注 “量感”!

    吕大伟
    吕大伟4年前

    量感是一种感觉,是 “做” 出来的,“估” 出来,本节课能通过数数、拍球、写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充分感知,有效培养学生量感

    chihaijing
    chihaijing4年前❤️1

    “量感”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长短、轻重等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是一种感觉,一种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量感 " 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要发展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多感官去接触、观察世界,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能起到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使 “量感 “不再是一句空话。

    孙学英
    孙学英4年前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重量,规模,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能够在真实的活动中丰富培养学生的 “量感”。

    15304421220
    153044212204年前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的设计能够借住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感受 1 分有多长,知道 1 分 = 60 秒

    宫
    4年前

    本节课刘老师的设计能充分让学生感知 1 分有多长,对于秒这个时间单位理解更透彻。

    周淑艳
    周淑艳4年前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而不是机械记忆,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价值。

    DLL
    DLL4年前

    本节课,学生经过自主观察、操作活动,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培养 “量感” 这个核心因素。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1

    研讨反思

    1. 团队网络研讨纪实

    2. 研讨后反思

    第一,课前就有多数学生知道 “1 分 = 60 秒”,但更多的是 “道听途说” 来的,不知道为什么 1 分 = 60 秒,更不知道钟面上已经有了时针和分针,已经能够表示时间了,为什么还要学习” 秒”?所以,本课教学首先就要给学生一个 “为什么”?

    第二,即使学生知道 “1 分 = 60 秒”,但却不知道 1 分钟到底有多长,不知道 1 分钟能做什么。没有形成关于时间的量感。所以,本课教学还要突出体验性学生,培养学生关于时间的量感。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1

    【教学设计】第 2 稿

    《1 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刘玉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77 页

    教材分析

    《1 分有多长》(认识秒)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77 页第七单元 “时、分、秒” 的第二个主题内容,本单元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 “奥运开幕”,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 “分”,知道 1 时 = 60 分。

    第二个主题 “一分有多长”,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 “秒”,教材安排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 “秒”,探索并发现 1 分 = 60 秒,并且要在具体活动中亲身体验 1 秒、1 分有多长;第二课时,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体会时间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是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三个主题 “淘气的作息时间”,主要学习经过的时间,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这样安排,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先从直观的钟面上认识时针、分针、秒针,读出时刻,再认识抽象的时间单位及其关系;先认识常见的 “时、分”,再认识接触很少的 “秒”,让学生经历由 “量” 的认识到 “量感” 的形成的过程。 “时、分、秒” 这一单元内容比较抽象,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被感知。尤其《1 分有多长》(认识 “秒”)这一课内容,学生现实生活中对 “秒” 的接触要比 “时、分” 少,因此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在钟面上能够读出整时、半时;在本单元第一个主题 “奥运开幕” 中,认识了时间单位 “分”,知道了 1 时 = 60 分,也知道了表示比较长的时间用 “时” 作单位,表示比较短的时间用 “分” 作单位,这些是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

    通过前测还了解到,学生虽然没有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上学习时间单位 “秒”,但学生已经认识了秒针,在问卷样本中,有 32%的学生知道 1 分 = 60 秒。但对于 “为什么 1 分等于 60 秒?” 这样的问题是说不清楚的。约 61%的学生知道 “眨一下眼睛的时间约(1 秒)” ,但判断 “燕子从你眼前飞过用的时间大约是( )” 时,只有约 28%填 1~5 秒。说明学生在本课学习之前,对 “秒” 的了解更多的是 “道听途说” 来的,缺少结论背后的依据,缺少一个 “为什么”;更加缺少有意识的体验,缺少相关的 “量感”。本课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表示比 “分” 还短的时间用 “秒” 作单位。从而,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且会知道为什么 1 分 = 60 秒,补上一个 “为什么”,进一步发展关于时间的量感,时间观念也会随之提升。

    学习目标

    1. 借助钟表认识时间单位 “秒”,知道 1 分 = 60 秒。

    2.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

    3. 结合实际情境,体会用合适的时间单位计量时间长短的价值,增强时间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发展量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 “秒”,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发展量感。

    教学准备

    钟表(有指针和电子钟表)、钟表课件、跳绳、篮球等。

    教学过程

    一、置身情境,感悟认识 “秒” 的必要性。

    1. 观察课件钟面(没有秒针,指针指向整分 9:40), 读出现在的时刻。

    2. 课件播放分针指向两个小格之间位置,提出问题:现在的时间还是 9:40 吗?

    3. 怎样记录比 1 分还短的时间呢?

    设计意图 :关联上一节课对钟面上时、分的认识,在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的同时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发现,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

    1. 认识 1 秒

    (1)关于 “秒”,你都知道哪些?

    (2)在钟面上找到秒针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揭示 “秒针走 1 小格就是 1 秒”。

    (3)了解电子钟怎样表示 “秒”。

    2. 认识几秒、几十秒

    (1)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1 走到 2 走了几秒?

    (2)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1 走到 3 走了几秒?

    (3)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2 走到 5 走了几秒?

    (4)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1 走到 6 走了几秒?

    (5)同桌互相出题,看自己的钟面回答。

    3. 探究分、秒的关系

    (1)观察自己的钟面,秒针走 1 圈走了多少秒。

    (2)小组共同观察一个钟面上的分针、秒针走动,有什么发现?

    (3)小组代表汇报,揭示 “1 分 = 60 秒”(借助大屏幕、或电子钟)

    4. 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60 秒的时间有多长。

    数一数:

    (1)随秒针走动数数、拍手。

    (2)闭上眼睛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小声数数:1、2、3、4……

    (3)不看钟面数出 5 秒、8 秒、10 秒……

    (4)数数(从 1 数到 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 60 秒)

    做一做:

    (1)1 分钟拍球

    (2)1 分钟跳绳

    (3)1 分钟写字

    (4)记录 1 分钟心跳次数

    设计意图 :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及观察、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发现” 过程,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初步生成 “量感”。】

    三、应用体验,尝试利用 “量感” 解决问题。

    1. 选一选,在对的囗里画 “√”。 (教材 “练一练” 1 题)

    2. 填一填

    (1)1 分大约写( )个字。

    (2)1 分大约走( )步。

    (3)1 分大约跑( )米。

    (4)1 分大约做眼保健操( )拍。

    3. 把用错的时间单位找出来,并改正。

    淘气的日记

    2020 年 3 月 5 日 星期五 天气:阴

    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我拿出语文书读了 25 时才吃饭。吃完饭,我背起书包去上学,在学校大门口碰到了笑笑,我们用了 3 时跑进了教室,到自己座位后,用了 10 分就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拿了出来,准备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 :对 “秒” 的认识建立在已有 “时、分” 知识及相关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的估测活动意在让学生整体建构时间单位知识,同时也是在诱发学生的 “量感” 用以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促进活动经验的积累与提升。

    1. 回顾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

    2. 计量时间都有哪些时间单位?说一说各自的适用范围。

    3. 课后活动 同学间互相合作,估测下面的活动分别用的时间:

    (1) 跳绳 10 次、20 次、30 次……

    (2) 50 米跑、100 米跑

    (3)拍球 10 次、50 次……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归纳;另一方面,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学生对 “秒” 及 “分” 在更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欲望,教师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地体验活动提供内容、指明方向,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了生活,进一步感悟数学的价值。】

    板书设计:

    1 分有多长(60 秒)

    跳绳约 100 下

    拍球约 60 次

    心跳约 80 次

    写字约 15 个

    ……

    秒:计量较短时间的单位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1

    【研讨反思】

    经过第一次试课,发现学生关于时分秒的已有经验差异比较明显。于是,我们团队又选择了县城、农村多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同时也选取了一个农村 3 年级班学生进行了相同内容的问卷。发现学生即使经历了有关 “时分秒” 的课堂学习,但相关 “量感” 程度还不理想。于是,我们又设计了第 2 稿,重点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调整了课内体验性活动,把 “做一做” 和 “数一数” 做了分割,使 “数出 60 秒” 的活动由 1 秒到 60 秒,水到渠成。同时,也调整了板书设计,列举了 1 分钟完成的事情,突出了 “量感”。

    第二次试教后,经过团队研讨,又调整了教学过程板块,把感知 1 分 = 60 秒与体验 1 分有多长,放到一个板块之中,形成第 3 稿教学设计。

    冯丹
    冯丹4年前

    学生经历了感悟数学知识的行成过程,体验到了一分有多长,体现了做中学,对新知的理解更透彻。

    冯丹
    冯丹4年前

    刘老师的设计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量感,感受到一秒一分有多长,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数学味的数学课。

    冯丹
    冯丹4年前

    刘老师的设计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量感,感受到一秒一分有多长,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数学味的数学课。

    冯丹
    冯丹4年前❤️1

    刘老师的设计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量感,感受到一秒一分有多长,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数学味的数学课。

    影子
    影子4年前

    刘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很多游戏贯穿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中感受时间的长短,培养对时间的量感。

    影子
    影子4年前❤️1

    时间的度量,就是用时间单位去计量时间的长短。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它看不见、摸不着,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看、可触、所以刘老师的这节课就为我们提供了探究、体验、感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理解时间的意义,经历从 “无形” 到 “可量”,给学生一把度量时间的 “尺子”,真正体会时间单位的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4年前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该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知识架构出发,层层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4年前

    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认知,在感受中掌握新知,且在探索中记忆犹新。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4年前❤️1

    刘老师的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且按照数学 “”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设计的流程,特别是在 “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这一环节,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活动,揭示出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带着对生活问题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求解数学问题。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揭示、发现数学新知识、新方法,然后再用数学新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探究发现” 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创造” 的过程;“建立模型” 是要帮助学生经历 “数学化” 的过程。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亮点!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4年前

    刘老师的设计不是旨在 “教 “,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领域去理解,形成自我认知的时间概念,在寓教于乐与环环相扣、层层探索、由简入繁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4年前

    刘老师教学中 “创设情境” 一环,还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新知识学习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必然的联系,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数学的眼光,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主动寻求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4年前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中 “理解应用 强化体验” 重在用” 综合练习” 对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实现新知识 “结构化” 和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延伸! 符合孩子们的内化规律,定会达到灵活运用、知识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4年前❤️1

    在教学过程中 “” 前测问卷” 的设计也特别地好,能够让教师在大体的浏览试卷答案后更有的放矢地去确定侧重点,整改中,进行一节最适合孩子们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都能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孩子们在测卷中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更加侧重关注课堂上教师的相关引导,学习效果会更好。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
    农安万顺中心校高春华4年前❤️1

    最后对本节课习得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揭示规律,对探究发现的过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对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显性化处理。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新学到的知识、方法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中,记忆犹新,更好地理解应用,特别好!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教学设计】第 3 稿

    《1 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刘玉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77 页

    教材分析

    《1 分有多长》(认识秒)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77 页第七单元 “时、分、秒” 的第二个主题内容,本单元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 “奥运开幕”,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 “分”,知道 1 时 = 60 分。

    第二个主题 “一分有多长”,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 “秒”,教材安排两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 “秒”,探索并发现 1 分 = 60 秒,并且要在具体活动中亲身体验 1 秒、1 分有多长;

    第二课时,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体会时间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是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三个主题 “淘气的作息时间”,主要学习经过的时间,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这样安排,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先从直观的钟面上认识时针、分针、秒针,读出时刻,再认识抽象的时间单位及其关系;先认识常见的 “时、分”,再认识接触很少的 “秒”,让学生经历由 “量” 的认识到 “量感” 的形成的过程。

    “时、分、秒” 这一单元内容比较抽象,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被感知。尤其《1 分有多长》(认识 “秒”)这一课内容,学生现实生活中对 “秒” 的接触要比 “时、分” 少,因此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在钟面上能够读出整时、半时;在本单元第一个主题 “奥运开幕” 中,认识了时间单位 “分”,知道了 1 时 = 60 分,也知道了表示比较长的时间用 “时” 作单位,表示比较短的时间用 “分” 作单位,这些是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通过前测还了解到,学生虽然没有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上学习时间单位 “秒”,但学生已经认识了秒针,在问卷样本中,有 32%的学生知道 1 分 = 60 秒。但对于 “为什么 1 分等于 60 秒?” 这样的问题是说不清楚的。约 61%的学生知道 “眨一下眼睛的时间约(1 秒)” ,但判断 “燕子从你眼前飞过用的时间大约是( )” 时,只有约 28%填 1~5 秒。说明学生在本课学习之前,多 “秒” 的了解更多的是 “道听途说” 来的,缺少结论背后的依据,缺少一个 “为什么”;更加缺少有意识的体验,缺少相关的 “量感”。

    本课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表示比 “分” 还短的时间用 “秒” 作单位。从而,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且会知道为什么 1 分 = 60 秒,补上一个 “为什么”,进一步发展关于时间的量感,时间观念也会随之提升。

    学习目标

    1. 借助钟表认识时间单位 “秒”,知道 1 分 = 60 秒。

    2.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

    3. 结合实际情境,体会用合适的时间单位计量时间长短的价值,增强时间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发展量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 “秒”,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发展量感。

    教学准备

    钟表(有指针和电子钟表)、钟表课件、跳绳、篮球。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生成问题

    1. 观察课件钟面(没有秒针,指针指向整分 8:05), 读出现在的时刻。

    2. 课件播放分针指向两个小格之间位置,提出问题:现在的时间还是 8:05 吗?

    3. 生成问题:怎样记录比 1 分还短的时间呢?

    【设计意图:关联上一节课对钟面上时、分的认识,在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的同时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 认识 1 秒

    (1)关于 “秒”,你都知道哪些?

    (2)在钟面上找到秒针 ,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揭示 “秒针走 1 小格就是 1 秒”。

    (3)了解电子钟怎样表示 “秒”。

    2. 认识几秒、几十秒

    (1)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1 走到 2 走了几秒?

    (2)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1 走到 3 走了几秒?

    (3)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2 走到 5 走了几秒?

    (4)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1 走到 6 走了几秒?

    (5)同桌互相出题,看自己的钟面回答。

    3. 探究分、秒的关系

    (1)观察自己的钟面,秒针走 1 圈走了多少秒。

    (2)小组共同观察一个钟面上的分针、秒针走动,有什么发现?

    (3)小组代表汇报,揭示 “1 分 = 60 秒”(借助大屏幕、或电子钟)

    4. 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60 秒的时间有多长。

    数一数:

    (1)随秒针走动数数、拍手。

    (2)闭上眼睛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小声数数:1、2、3、4……

    (3)不看钟面数出 5 秒、8 秒、10 秒……

    (4)数数(从 1 数到 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 60 秒) 做一做:

    (1)1 分钟拍球

    (2)1 分钟跳绳

    (3)1 分钟写字

    (4)记录 1 分钟心跳次数

    (5)1 分钟眼保健操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及观察、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发现” 过程,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初步生成 “量感”。】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 选一选,在对的囗里画 “√”。

    2. 填一填

    (1)1 分大约写( )个字。

    (2)1 分大约走( )步。

    (3)1 分大约跑( )米。

    3. 把用错的时间单位找出来,并改正。

    淘气的日记

    2020 年 3 月 5 日 星期五 天气:阴

    今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我拿出语文书读了 25 时才吃饭。吃完饭,我背起书包去上学,在学校大门口碰到了笑笑,我们用了 3 时跑进了教室,到自己座位后,用了 10 分就把作业本从书包里拿了出来,准备交给老师。

    【设计意图:对 “秒” 的认识建立在已有 “时、分” 知识及相关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的估测活动意在让学生整体建构时间单位知识,同时也是在诱发学生的 “量感” 用以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 回顾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

    2. 计量时间都有哪些时间单位?说一说各自的适用范围。

    3. 课后活动 同学间互相合作,估测下面的活动分别用的时间:

    (1) 跳绳 10 次、20 次、30 次……

    (2) 50 米跑、100 米跑 (3)拍球 10 次、50 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归纳;另一方面,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学生对 “秒” 及 “分” 在更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欲望,教师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地体验活动提供内容、指明方向,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了生活,进一步感悟数学的价值。】

    板书设计:

    绛县第二实验小学陈晓丽
    绛县第二实验小学陈晓丽4年前

    本节课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15567078709
    155670787094年前❤️1

    数学学习不仅有数还有量,量是数的延伸,关于时间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很多时候会凭借自己经验让孩子死记硬背,本节课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化抽象的时间问题为可测量的数量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总结的过程,对时间有了很深的感性认识,对于一分到底有多长的理解能够灵活应用,把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shuxue123
    shuxue1234年前

    是的,量感不是 “背” 出来的,需要在体验性学习中生成。

    shuxue123
    shuxue1234年前

    以前教学中总是过于注重抽象的单位间的换算,学生往往不能掌握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吉林德惠张丽丽
    吉林德惠张丽丽4年前❤️1

    时间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认识 “秒” 有一定难度,本节课刘老师的设计在具体情景中充分充分让学生感知 1 分有多长,学生对于秒这个时间单位理解更透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宋彦飞
    宋彦飞4年前❤️1

    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这样的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量感的到了发展。

    陈静
    陈静4年前

    时间问题比较抽象,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对于孩子来说仍然是难点,让学生去经历探索的教学更有效。

    陈静
    陈静4年前

    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掌握是本节课的亮点。

    陈静
    陈静4年前

    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就是更好的理解 1 分有多长,发展学生量感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重点。

    张馨予
    张馨予4年前

    本堂课的重点并不在于让学生知道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而是要让他们去真正体验、感知,再到理解,让学生经历量感的形成,才会有度量的发生。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体验活动,注重了体验的层次性,令学生每次的体验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就是时间的主人。

    longhongyan
    longhongyan4年前

    本节课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及观察、操作活动,感悟 分与秒的关系,初步生成 “量感”。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4年前❤️1

    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活动让让孩子感受 1 分钟的长短。(1)1 分钟拍球(2)1 分钟跳绳(3)1 分钟写字(4)记录 1 分钟心跳次数(5)数数(从 1 数到 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 60 秒通过活动,孩子们发现不同的事情,感觉到 1 分钟的长短不同,总的来说,1 分钟时间很短,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上课体验了很多,这样的体验会让学生们对 1 分钟时间的长短体验非常深刻。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1

    在体验 1 分钟有多长后,课堂上并没有机械地教学生分与秒的关系,而是进行了数数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直观形象的动态实物操作,使 1 分 = 60 秒的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直观形象来突破重难点。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想要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并且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活动和情境中真切的感受时间,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肖海燕
    肖海燕4年前❤️1

    时间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所以刘老师让学生对 “时、分、秒” 的认识是建立在相关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然后进行估测活动,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整体建构时间单位知识,同时也能诱发学生的 “量感” 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郭宝义
    郭宝义4年前

    动中培养学生量感。通过亲身经历,积累对于时间的活动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在体验上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 “量感”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

    郭宝义
    郭宝义4年前

    “一分有多长”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王老师对本节课教材的认知很深入,本节课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王老师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 1 秒、几秒及 1 分的时间观念,发展量感。

    郭宝义
    郭宝义4年前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在体验上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 “量感”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吉林德惠李松策
    吉林德惠李松策4年前

    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而不是机械记忆,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价值。

    @苗春丽
    @苗春丽4年前

    “量感”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长短、轻重等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是一种感觉,一种能力。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量感 " 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要发展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多感官去接触、观察世界,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能起到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使 “量感 “不再是一句空话。

    wjj19801213
    wjj198012134年前

    一分有多长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抽象,但是刘老师通过观察钟面一秒有多长,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多少等活动,在孩子心中建立了一秒的量感,然后水到渠成,孩子自然知道 60 秒就是一分钟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对这节课知识的巩固,孩子们一分有多长的量感已经建立了。

    焦亚媛
    焦亚媛4年前

    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实用的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够及时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有极大的帮助。

    李婷
    李婷4年前

    刘老师的设计不是旨在 “教 “,而是重在学生 “感”,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领域去理解,形成自我认知的时间概念,分秒之间的进率也是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和秒之间的关系,在寓教于乐与环环相扣、层层探索、由简入繁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原莉荣
    原莉荣4年前

    分析到位,课前测更准确了解学生,课堂把握精准,课中随时间数数,拍手,拍球跳绳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中去真实地感觉,充分发展量感。应用体验诱发学生运用量感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学数学目的。

    rym130920
    rym1309204年前❤️1

    “量” 源于生活中的 “度量”,是对事物进行定量描述过程中抽象的产物。“量” 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刻画的是具体、鲜活的生活现实。所以教师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活动入手感受一分钟。

    陈静
    陈静4年前

    课前测试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分,时的掌握程度,为新课做很好的铺垫。

    陈静
    陈静4年前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时间是生活中常识,学生亲身体验就是在培养量感。

    陈静
    陈静4年前

    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基于在小学教育阶段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只有当学生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和深刻,才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单位概念内涵的理解,从而为 “量感” 的发展提供认知基础。

    cgc524320
    cgc5243204年前❤️1

    “量感” 归根到底是一种 “感受”,它是对物体的大小,多少,快慢等的感受。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本节课能够在真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将量感真正运用到教学中。

    cgc524320
    cgc5243204年前

    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使学生感受到量感就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

    曹玲
    曹玲4年前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学生活动多种多样,教学中经历各种各样的感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量感,但是刘老师的活动都仅限于让学生观察一秒一分有多长,而没有具体的活动内容没有在活动中体会一秒一分的长度,比如可以让学生经历一分钟可以写几个字、跳几个跳绳、走多少步,只有经历充分的感知活动,学生才能更好的感知量。只谈我一点感受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longhongyan
    longhongyan4年前

    本节课刘老师设计了让学生体验 1 秒的时间有多长:随秒针走动数数、拍手、闭上眼睛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小声数数:1、2、3、4…… 体验 1 分的时间有多长:1 分钟拍球、1 分钟跳绳、1 分钟写字、记录 1 分钟心跳次数。这一系列的活动真正让学生感知一秒钟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

    songxiyan
    songxiyan4年前

    时间的量感积累始于持续性的量化,而且度量的感觉与方式与长度单位的量感积累完全不同,需要启发学生有更新单位的认知动机,也要恰当的引领才会让学生在这部分量感的积累上找到进率等新知识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到虽然 1 分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却能完成很多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情感。最后,学生不看钟表自己估一估 “1 分有多长”,感受时间的长短,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1 分的长短,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是很有必要的。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拍球、跳绳、写字、量心跳等多个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体验 1 分能做什么,从而不断积累活动经验。

    Tina
    Tina4年前

    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好问题情境,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都是在老师创设一定情境的基础上,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获得的,而不是手把手地教给学生想要的 “知识”。

    杜英超
    杜英超4年前

    这节课让学生感知一分有多长的几个活动:1 分钟拍球、1 分钟跳绳、1 分钟写字、记录 1 分钟心跳次数和数数(从 1 数到 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 60 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发现” 过程,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初步生成 “量感”。

    王薇
    王薇4年前

    本节课设计的让学生体验 1 分的时间有多长,使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及观察、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发现” 过程,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初步生成 “量感”。

    15704408000
    157044080004年前

    “量” 源于生活中的 “度量”,是对事物进行定量描述过程中抽象的产物。“量” 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刻画的是具体、鲜活的生活现实。这就说明,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

    xuqin
    xuqin4年前

    这节课让学生感知一分有多长的几个活动:1 分钟拍球、1 分钟跳绳、1 分钟写字、记录 1 分钟心跳次数和数数(从 1 数到 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 60 秒)。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发现” 过程,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初步生成 “量感”。

    刘欣彤
    刘欣彤4年前

    老师教学设计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老师在授课之前还进行了前期的学习调查,这样可以更好的把握学生的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哪里出错率高我们上课就可以多讲一讲。

    jtlixu
    jtlixu4年前

    本节课能够在真实的活动中丰富培养学生的 “量感”,1 分钟拍球、1 分钟跳绳、1 分钟写字、记录 1 分钟心跳次数和数数等等,这些活动使无形的时间单位变得生活化,具体化,也增加了数学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wdm6666
    wdm66664年前

    在还没有参加 “量感” 阅读活动之前,在教学的设计中从没有从量感的角度思考去设计教学,“量感” 常常被忽略,因为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去体验和感知。但本课的设计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通过丰富的活动如 1 分钟拍球、1 分钟跳绳、1 分钟写字、记录 1 分钟心跳次数和数数等等来体验培养学生对一分的认识,从而发展量感。

    陈静
    陈静4年前

    刘老师设计的前期测试,题目选取非常好,尤其是第 9 题,可以充分体现孩子们对于 “秒” 的认知不够,没有发展学生的量感,学生很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陈静
    陈静4年前

    量感的发展对于学生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刘老师这节课设计的中心思想。

    陈静
    陈静4年前

    充分体验,是学习数学的良方!这也是量感培养的重要原因。

    吉林榆树宋艳华
    吉林榆树宋艳华4年前

    时间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所以刘老师让学生对 “时、分、秒” 的认识是建立在相关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然后进行估测活动,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整体建构时间单位知识,同时也能诱发学生的 “量感” 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动中培养学生量感,通过亲身经历,积累对于时间的活动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在体验上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和价值。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学习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才能切身体会 1 分有多长,真正感知 1 分内能做什么。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深切地感悟到 1 分的长短。

    河南郑州田田
    河南郑州田田4年前

    时间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属于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而刘老师的教学设计利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 “秒” 和 “分”,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能起到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使 “量感 “不再是一句空话。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在体验 1 分钟有多长后,课堂并没有机械地教学生分与秒的关系,使学生的理解更深入。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 “秒” 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 “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能够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a景儿
    a景儿4年前

    二年级学生对 “秒” 这个量完全接受并不容易,该教学设计利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 “秒”,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的价值!

    18792560576
    187925605764年前

    本节课刘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丰富了学生的量感。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量感 " 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存在。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设计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如跳绳、拍球等活动来感知一秒、几秒、一分钟的长度,能起到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作用。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老师的前期测试可以反应出很多问题,设计这样的测试对教学很有帮助。

    维畅w
    维畅w4年前

    刘老师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学情,引入环节和上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关联,既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新知的学习兴趣。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老师的教学设计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 1 秒、几秒及 1 分的时间观念,发展了学生的 “量感”。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1 秒、1 分的概念较抽象,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学习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才能切身体会 1 分有多长,真正感知 1 分内能做什么。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设计了多次体验活动,注重了体验的层次性,令学生每次的体验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就是时间的主人。

    zhaohuimin37
    zhaohuimin374年前

    本节课中,通过看大屏幕钟面,秒针从 1 走到 2 走了几秒等一系类问题,不断强化了学生对于秒这一概念的认识,并通过体验遗尿中有多长,一分钟有多长这些活动,是学生从实际体验区感悟和区分 “秒” 和 “分” 的概念,并形成量感。

    lwh123456
    lwh1234564年前❤️1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量感 " 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要发展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多感官去接触、观察世界,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能起到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使 “量感 “不再是一句空话。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让学生 “学会学习”,发展学生 “量感” 真的很重要!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能够在真实的活动中丰富培养学生的 “量感”。

    杨亚惠
    杨亚惠4年前❤️1

    本节课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归纳。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所以难以满足学生对 “秒” 及 “分” 在更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欲望,教师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地体验活动提供内容、指明方向。

    lxr000106lxr
    lxr000106lxr4年前❤️1

    “量” 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刻画的是具体、鲜活的生活现实。在教学中我深知,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1 分有多长》一课中能采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 “秒” 和 “分”,并体会秒与分之间的关系,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时间长度,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山西运城盐湖区 梁雪荣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量感 " 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要发展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多感官去接触、观察世界,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刘老师让学生对 “时、分、秒” 的认识是建立在相关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整体建构时间单位知识。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刘老师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地体验活动提供了内容、指明了方向,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了生活,进一步感悟数学的价值。

    xiaoxuemei1001
    xiaoxuemei10014年前

    这是我在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上看的第二篇 “1 分与多长” 的教学设计,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体验 1 分有多长,值得借鉴。第四个大环节有一个课后活动,建议可以放在课前,上课的时候小朋友再来交流,是不是小朋友的体验更深刻一些呢?

    宋新燕
    宋新燕4年前

    教师的课前前侧做的很好,节约了课堂时间,把在课堂上不能做的事情延展到了课前。课前前侧的测试内容安排的很细致,也为学习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宋新燕
    宋新燕4年前

    “置身情境,感悟认识 “秒” 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设计的太妙了,我从来没有想过时间单位出现的必要性,刚才特意看表一分钟,确实,当分针指向两小格之间,那个时间是多少呢?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化抽象的时间问题为可测量的数量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总结的过程,对时间有了很深的感性认识。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通过前期测试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廖金萍
    廖金萍4年前

    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时间的度量就更是抽象的,所以刘老师从生活情境入手,带着学生体验,感悟,丰富表象,将一分钟看得见摸得着。

    廖金萍
    廖金萍4年前

    我认为一分有多长还可以设计更多的体验活动,比如拍一下手,跺一下脚就是一秒,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能读多少个字?能唱多久歌等等,这样丰富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对时间的量感更具体。

    sx15947627155
    sx159476271554年前

    创设学生已有的、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或事件让学生体验时间、进而认识时间,感受时间的长短和快慢。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量感。

    刘玉华
    刘玉华4年前

    本节课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归纳。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所以难以满足学生对 “秒” 及 “分” 在更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欲望,教师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地体验活动提供内容、指明方向。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学生对于时间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始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学生现实生活中对 “秒” 的接触要比 “时、分” 少,学生体会起来有一定困难。

    xulijuan
    xulijuan4年前

    本节课用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感知 1 分米有多长,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动手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825657661
    8256576614年前

    首先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导入新课。这 - - 环节是学生听一段话,说说这段话中描述哪个时间单位,学生说秒后,很自然的导入本节课,为新知的学习作了铺垫。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做自 己喜欢的事情估计 - 分钟的长短。学生在以上两个环节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三维活动,真实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了一分钟能干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刚才的经验来估计一分钟的长短。在这个环节让学生选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用自己的方法估计用了 - - 分钟就停止,然后起立告诉老师,看看谁估计的时间最接近 - 分钟。虽然不能达到人人都估计得很准确,但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体验了一分钟的长度,初步建立了一分钟的概念,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中,用自己的方法

    吉林农安姜世侠
    吉林农安姜世侠4年前

    “秒” 对于学生来说时间很短,转瞬即逝,需要生活中的情境,生活经验,帮助学生体会秒,建立量感

    吉林农安姜世侠
    吉林农安姜世侠4年前

    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1 分有多长》一课中能采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 “秒” 和 “分”,并体会秒与分之间的关系,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时间长度,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

    吉林农安姜世侠
    吉林农安姜世侠4年前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量感 " 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要发展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多感官去接触、观察世界,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能起到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使 “量感 “不再是一句空话。

    吉林农安姜世侠
    吉林农安姜世侠4年前

    对于时间单位来说,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找到 “生活原型”,学生对于时间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难点。

    小雍豆子姐姐
    小雍豆子姐姐4年前

    本节课是对时间单位的量化认识,刘老师通过大量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分、秒的概念,并理解其关系。由于时间单位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感受起来非常抽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 “1 分”,转变成 “直观的” 1 分,更有利于学生建立 1 分的概念。

    刘静东
    刘静东4年前

    老师关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观察钟表和一系列问题串,学生自主探索秒和分,在分别感受了秒和分后再比较两者的区别。这样的设计由浅入深,循序善诱,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yyj123456
    yyj1234564年前

    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做自 己喜欢的事情估计 1 分钟的长短。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总结的过程,对时间有了很深的感性认识。

    刘静东
    刘静东4年前

    老师设计了一分钟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并结合数数体验一分钟有多长。这样的设计符合孩子的心里发展特征,也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齐耀秋
    齐耀秋4年前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符合孩子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的将量感印刻在课堂的教学中,值得我学习

    李继振10
    李继振104年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 1 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及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LT666
    LT6664年前

    刘老师这节课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及观察、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发现” 过程,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经历由 “量” 的认识到 “量感” 的形成的过程。

    wj810403
    wj8104034年前

    我也要学习老师的前测问卷,可以准确地把握学情,了解到学生的真实起点和困难点,更好地服务设计和课堂教学,针对性强。刘老师设计了符合孩子认知的多重活动,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发展了学生 “量感”,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老师的前期测试内容安排的很细致,提高了课堂效率!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zuozuo
    zuozuo4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而大大地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的活动中去,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了契机,从中体现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

    ljj223
    ljj2234年前

    刘老师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时间概念,设计了多种活动:1 秒有多长,几秒、几十秒有多长,1 分能干什么等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本节课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通过前测问卷有效了解学情。

    syt_ly
    syt_ly4年前

    在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关联上节课上对钟面上时、分的认识,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同时激发探究欲望。 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和观察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发现” 过程,感悟秒与分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量感。 在时、分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秒的认识,学生整体建构时间知识,诱发学生的量感。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量感是人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估测能力的发展和数学思维的锻炼,可以帮助学生缩短数学检验的时间,增进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 "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 教师要明确 " 量感 " 的价值和意义,注重填补学生知识储备的空缺,用丰富的数学活动培养 " 量感 ", 用灵巧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对 1 分有多长的感知,值得我学习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本节课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化抽象的时间问题为可测量的数量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总结的过程,对时间有了很深的感性认识,对于一分到底有多长的理解能够灵活应用,把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本节课刘老师强化了现实情境中的应用体验,学生习得知识的方式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和训练。对于时间单位来说,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找到 “生活原型”,教学中教师的设计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关注量的累加,感知了一分有多长。

    li qiu shuang
    li qiu shuang4年前

    刘老师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关注到学生学习新知的生长点,值得我学习。

    zxy123
    zxy1234年前

    秒这一时间常量,二年级学生对 “秒” 这个量完全接受并不容易,该教学设计利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 “秒”,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的价值!

    zhao'fang
    zhao'fang4年前

    对时间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学生很少接触到的 “秒” 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刘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并通过估测活动让学生整体建构时间单位知识,引导学生用 “量感” 来解决问题。

    chenxizhen123456
    chenxizhen1234564年前

    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如跳绳等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几秒钟的长短,从而由具到抽象培养学生的量感

    A13944991426
    A139449914264年前

    教学活动丰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量感。通过亲身经历,积累对于时间的活动经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对于培养学生的 “量感”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课借助数秒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了 1 分的长短。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记录 1 分钟内自己能做的事,为辨别 1 分的长短积累了活动经验。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通过比较 “60 下” 和 60 秒的结果,增强了学生对 1 分长短感受的准确性。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通过听一听秒针走动的嘀嗒声,观察钟面上秒针的走动,引出比分还短的时间单位 “秒”。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通过数秒针走动的次数,即秒针一圈走动 60 下,得出秒针走 1 圈就是 60 秒,60 秒就是一分,进而了解分、面之间的关系。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通过学生熟悉的活动,让学生看看 1 分可以拍多少下球、可以写几遍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心跳有多少次,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 1 分有多长。

    赵珊珊
    赵珊珊4年前

    教师通过采用闭上眼睛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小声数数:1、2、3、4…… 和随秒针走动数数、拍手等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 1 秒的时间有多长。用学生熟知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整合,将时间这一量感进行细化,将时间这量感具体化,这一活动和体验对于学生量感的形成有着深远的意义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能真正感知自己在 1 分钟能干多少事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随着秒针走动 1 圈数数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直观形象的动态实物操作,使 1 分 = 60 秒的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直观形象来突破重难点。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本节课设计的体验活动注重了体验的层次性,令学生每次的体验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4年前

    刘老师的设计紧紧围绕学生,不是教师怎么把学生教会,而是更注重学生怎样学会。因此各个环节都非常注重学生的活动,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一分有多长、一分都能做哪些事,使他们不知不觉中懂得了要珍惜时间。

    lianyigao
    lianyigao4年前

    在阅读刘老师的课之前,思考了怎样做时间的主人。首先就是需要学生的能感知时间的多少,在过程中学生的感知,知道时间不是用钱的多少和面积的多少来进行刻画。而时间的一秒一秒积累而成的。老师的设计让学生感知 1 分,并非只让学生感知一分,还需要让学生感知 5 秒,10 秒等时间,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时间的概念,这样就帮助学生培养量感。

    小悦悦
    小悦悦4年前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量感,而不是机械记忆,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数学价值。

    yan
    yan4年前

    体验中培养学生对时间量感的培养,通过拍球、写字、心跳、数数等活动,感知 1 分钟有多长,在淘气的日记中发现漏洞百出的错误时间单位并纠错,更是学生对时间认识的能力提升。

    宋杰
    宋杰4年前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量感 " 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要发展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多感官去接触、观察世界,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本节课老师能采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 “秒” 和 “分”,并体会秒与分之间的关系,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时间长度,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量感。

    小依赖
    小依赖4年前

    “时、分、秒” 这一单元内容比较抽象,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被感知,老师在设计本节课时,通过充分的前测调查,摸清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

    武丽丽
    武丽丽4年前

    本节课刘老师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先从直观的钟面上认识时针、分针、秒针,读出时刻,再认识抽象的时间单位及其关系;先认识常见的 “时、分”,再认识接触很少的 “秒”,让学生经历由 “量” 的认识到 “量感” 的形成的过程。

    武丽丽
    武丽丽4年前

    本节课教师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地体验活动提供内容、指明方向,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了生活,进一步感悟数学的价值,在真实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chihaijing
    chihaijing4年前❤️1

    本节课,刘老师采用了多种活动,让学生体会一分有多长,特别后面的拍手、数数活动,层层深化,在不断地体验与纠正中,让学生体会一分钟的长度,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教学设计】终稿

    《1 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刘玉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77 页

    教材分析

    《1 分有多长》(认识秒)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77 页第七单元 “时、分、秒” 的第二个主题内容,本单元教材共安排了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 “奥运开幕”,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 “分”,知道 1 时 = 60 分。

    第二个主题 “一分有多长”,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 “秒”,教材安排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 “秒”,探索并发现 1 分 = 60 秒,并且要在具体活动中亲身体验 1 秒、1 分有多长;第二课时,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体会时间单位的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是针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不包括 “试一试” 的内容。

    第三个主题 “淘气的作息时间”,主要学习经过的时间,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以后在三年级时教材又安排了 “年、月、日” 的学习内容,把表示时间的单位拓展到比 “24 时” 还长,丰富对时间单位的整体感知。

    教材这样安排,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先从直观的钟面上认识时针、分针、秒针,读出时刻,再认识抽象的时间单位及其关系;先认识常见的 “时、分”,再认识接触很少的 “秒”;先学习容易感知的较短时间(时分秒),再让学生认识较长的时间(年月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由 “量” 的认识到 “量感” 的形成的过程。

    关于本单元 “时、分、秒” 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被感知。尤其《1 分有多长》(认识 “秒”)这一课内容,学生现实生活中对 “秒” 的接触要比 “时、分” 少,因此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在钟面上能够读出整时、半时;在本单元第一个主题 “奥运开幕” 中,认识了时间单位 “分”,知道了 1 时 = 60 分,也知道了表示比较长的时间用 “时” 作单位,表示比较短的时间用 “分” 作单位,这些是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

    通过前测还了解到,学生虽然没有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上学习时间单位 “秒”,但学生已经认识了秒针,在问卷样本中,有 32%的学生知道 1 分 = 60 秒。但对于 “为什么 1 分等于 60 秒?” 这样的问题是说不清楚的。约 61%的学生知道 “眨一下眼睛的时间约(1 秒)” ,但判断 “燕子从你眼前飞过用的时间大约是( )” 时,只有约 28%填 1~5 秒。说明学生在本课学习之前,对 “秒” 的了解更多的是 “道听途说” 来的,缺少结论背后的依据,缺少一个 “为什么”;更加缺少有意识的体验,缺少相关的 “量感”。

    本课学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表示比 “分” 还短的时间用 “秒” 作单位。从而,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并且会知道为什么 1 分 = 60 秒,补上一个 “为什么”,进一步发展关于时间的量感,时间观念也会随之提升。

    学习目标

    1. 借助钟表认识时间单位 “秒”,知道 1 分 = 60 秒。

    2. 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

    3. 结合实际情境,体会用合适的时间单位计量时间长短的价值,增强时间观念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关于时间的量感。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 “秒”,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发展量感。

    教学难点

    感悟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的实际意义,形成量感。

    教学准备

    钟表(有指针和电子钟表)、钟表课件、跳绳、篮球、新世纪 3.0 微课

    教学过程

    一、融入情境,联系经验生成要探究的问题。

    1. 观察课件,猜一猜。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学习的小伙伴,猜一猜他们会是谁呢?(课件出示 “淘气、笑笑”+ 标注 “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吧!” 明确 “一起学习” 的含义:当淘气、笑笑有问题时我们要帮着思考解决,当我们遇到想不清楚的问题时也要听一听他们的想法。)

    (2)继续观察课件,看一看笑笑,身后藏的会是什么呢?(引出钟面)

    2. 说一说,关于钟面你都知道些什么?(问题串 1)

    3. 看课件钟面(分针指向两个小格中间)。认一认,现在是几时几分?(引出问题 —— 不到一分钟怎么表示?)

    4. 课件出示有秒针的钟面及显示时分秒的电子钟面。

    (感悟认识 “秒” 的必要性。)

    5. 播放 3.0 微课 1 分 08 秒 ——2 分 32 秒。

    (1)了解 “淘气、笑笑” 都知道什么?

    (2)借助 “淘气” 提出问题 —— 多少秒才是 1 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 “猜一猜” 的游戏,引出 “淘气” 和 “笑笑”,关联上一节课对钟面上时、分的认识,在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的同时,自然引入微课 3.0,让微课中 “淘气” 和 “笑笑” 与学生产生共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同时明确认识 “秒” 的必要性,生成要探究的问题,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究发现,借助直观感知 “秒” 与 “分” 的关系。

    1. 小组同学共同观察一个钟面分针与秒针的走动,研究 1 分 =( )秒? (问题串 2)

    (1)小组观察与研究。

    (2)代表汇报。

    (3)全班交流明确结论。

    2. 播放 3.0 微课 2 分 44 秒 ——3 分 35 秒。看看 “淘气” 和 “笑笑” 有什么发现?(补充、完善、印证学生的发现 1 分 =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观看微课视频,在与淘气、笑笑互动中经历 1 分 = 60 秒的 “再发现” 过程。】

    三、操作体验,通过活动感悟 “1 分” 的实际意义。

    活动 1. 做一做:体验 1 分钟能做什么?(问题串 3)

    (课件倒计时 1 分钟)

    (1) 分组观察:1 分钟跳绳、拍球的次数。

    (2)独立尝试:1 分钟写字(写时分秒)个数或 1 分钟心跳次数。

    (活动前,引导学生猜一猜 1 分钟跳绳、拍球、心跳次数及写字个数,再亲自试一试加以验证,强化活动的目的性。)

    活动 2. 数一数:促进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 量感的形成。(问题串 4)

    (1)看实物钟面,随秒针走动数数、拍手。1、2、3……

    (2)闭上眼睛听秒针(课件)走动的声音。小声数数:1、2、3、4……

    (3)不看钟面数出 5 秒、8 秒、10 秒。(同桌合作,一人看电子表计时,另一人数数。)

    (4)从 1 数到 60,看谁用的时间最接近 60 秒。(问题串 4)(课件电子表计时。)

    【设计意图:借助具体活动,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 的时间有多长,初步生成 “量感”。】

    四、应用内化,利用 “量感” 解决有关 “量” 的实际问题。

    1. 选一选,在对的囗里画 “√”。(教材 “练一练” 1 题)

    2. 填一填

    (1)1 分大约写( )个字。

    (2)1 分大约走( )步。

    (3)1 分大约跑步( )米。

    3.拓展信息

    (1)轿车每秒大约跑( 20 )米。每分能跑(1200)米

    (2)火箭每秒大约飞行( 10)千米。每分大约飞行(600)千米。

    (3)大型汽车厂每分可以造出 1 辆汽车。

    (知道了这些数据,谈一谈,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对 “秒” 的认识建立在已有 “时、分” 知识及相关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的估测活动意在让学生整体建构时间单位知识,同时也是在诱发学生的 “量感” 用以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关于时间的量感。】

    五、总结归纳、强化反思促进活动经验的积累。

    1. 回顾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受?

    2. 播放 3.0 微课 9 分 45 秒 —10 分 20 秒,分享珍惜时间的感受,强化时间观念。(与课始淘气、笑笑与我们 “一起学习” 相照应,体现 “提起分享收获、经验、智慧和感悟。”)

    2. 计量时间都有哪些时间单位?说一说各自的适用范围。(突出 “量感”)

    3. 课后活动

    同学间互相合作,估测下面的活动分别用的时间:

    (1) 跳绳 10 次、20 次、30 次……

    (2)走 50 米、100 米、200 米……

    (3)拍球 10 次、50 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归纳;另一方面,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学生对 “秒” 及 “分” 在更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欲望,教师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地体验活动提供内容、指明方向,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了生活,进一步感悟数学的价值。】

    板书设计: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活动综述】

    经过解读教材、学习课标、了解 “量感”、围绕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 )及前期调研,团队共同设计初稿。

    经过第一次试课,发现学生关于时分秒的已有经验差异比较明显。于是,我们团队又选择了县城、农村多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同时也选取了一个农村 3 年级班学生进行了相同内容的问卷。发现学生即使经历了有关 “时分秒” 的课堂学习,但相关 “量感” 程度还不理想。于是,我们又设计了第 2 稿,重点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调整了课内体验性活动,把 “做一做” 和 “数一数” 做了分割,使 “数出 60 秒” 的活动由 1 秒到 60 秒,水到渠成。同时,也调整了板书设计,列举了 1 分钟完成的事情,突出了 “量感”。

    第二次试教后,经过团队研讨,又调整了教学过程板块,把感知 1 分 = 60 秒与体验 1 分有多长,放到一个板块之中,形成第 3 稿教学设计。

    第三次试教后,我们明显发现 “教学资源” 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的量感学习方式探索”,前 3 稿的设计,突出了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体验性学习。但是,作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缺少专业化,缺少专业引领。教材解读不到位,课堂教学很难凸显学科思想,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的也不够。所以,本工作室重点在 “如何引领农村学校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组织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方式上进行进一步探索与实践。通过参加上一届 “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我们积累了一些关于混合式学习的经验,明确了 “思考 —— 探究 —— 分享” 这样 “互动式” 的 “混合式” 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像 “新世纪 3.0 微课” 这样优质的 “新能源” 不能 “昙花一现”,应该的得到很好地发掘和利用。所以,在终稿的教学设计中,融入了新世纪 3.0 微课资源。充分体现了 “互动式” 的 “混合式” 学习方式。力求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线下学生与线上虚拟人物(淘气、笑笑)实现互动。当淘气和笑笑提出问题时,线下学生一起思考和探索;当线下学生遇到想不清楚的问题时,就要听一听淘气和笑笑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最后一次利用教学设计终稿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我们的设计意图。体现了 “思考 —— 探究 —— 分享” 这样 “互动式” 的 “混合式” 学习方式。课堂中,彰显了 3.0 微课直观性、趣味性、提示性等特点,为学生明确 1 分 = 60 秒,体验 1 分、1 秒的实际意义,增强时间观念,发展关于时间的量感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历了本次以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为主题的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我们团队对如何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对 “量感” 及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量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可以说是收获颇丰,具体有以下几点感悟:

    1. 学生的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是建构数学知识的 “基模”。

    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累加,要以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就本课来说,学生对时、分 (尤其是分) 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是认识 “秒” 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就能在比 “1 分” 时间还短的范围内认识秒;同时以往对钟面上 “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 的认识也构成了探究发现 “1 分 = 60 秒” 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且要充分 “调动” 学生的已有基础和先前经验参与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2. 认知需要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已经认识了时间单位 “时、分”,能够表示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时间了,为什么要认识时间单位 “秒”?学习这个时间单位 “秒” 有什么必要?这是促发学生学习需要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课设计在学生读出钟面上 “8 时 05 分” 的基础上,出示分针指向两个小格之间位置的钟面,让学生读出表示的时间,学生读不出来了,不知道比 1 分还短的时间怎样表示了,这时出示带秒针的钟面,认识秒针,说明借助秒针可以表示不到 1 分钟的时间,再结合观察电子表上时刻,学生就感受到了学习时间单位 “秒” 的必要性。 同时,利用新世纪 3.0 微课资源,创设 “淘气、笑笑” 与学生互动的情境 —— 一起学习数学(当淘气和笑笑遇到问题,我们要一起思考,帮着解决;当我们有想不清楚的问题,也要听一听淘气和笑笑他们的想法,共同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智慧),借助 “淘气” 提出的问题 “多少秒才是 1 分钟?” 为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这种在教师引领下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与线下学生互动性的 “混合式” 学习方式,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 “新能源” 动力,也是围绕本次活动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 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是普遍现象。备课时对教材理解不透,隐性目标挖掘不出来,教学时学科理念、思想体现不充分。当下,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最快捷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好优质的网络资源这个 “新能源”。本课设计,突出体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互动性。体现了学生看新世纪 3.0 微课,是在有了需要基础上的。力求让微课资源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期待,利用微课进行混合式学习成为小学数学课堂(尤其是农村课堂)的一种常态。

    3. 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创造” 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通过课前调研了解到,有很多学生课前都知道 “1 分 = 60 秒”。但是为什么 “1 分 = 60 秒”?学生是说不清楚的。所以,本节课教学中就是要还给学生一个 “为什么”,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 “1 分 = 60 秒” 的过程。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知道的不仅是这样一个数学事实,还知道这样的数学事实是怎么来的,还体验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快乐,获得了 “发现” 数学规律的成功体验。

    4. 数学课堂上的体验性活动是发展学生 “量感” 的必要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2011 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1 分有多长” 这一课中设计的 “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拍手、数数、写字、跳绳、拍球……” 这些体验性活动,就是学生 “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生本人对 “秒” 实际意义的感悟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不能传授的。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会对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 有真实的体验,才能逐步形成关于时间的 “量感”。当然,“量感” 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是课堂上有限的几项活动就能使学生形成很好的 “量感”,有必要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走进更加丰富的现实生活,进一步去体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量感。

    5.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关注数学核心素养。

    传统 “常见的量” 教学,过于注重抽象概念的记忆和背诵、单位的计算与转换,忽视了学生对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和感悟。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评价的问题。以往的数学教学评价以单纯的 “纸笔测试” 为主,测试题也都是形如 “1 分 =( )秒、120 秒 =( )分、3 时 =( )分、5 吨 =( )千克” 这样问题,缺少类似 “一个西瓜大约重 8( )、学校操场上旗杆高 15( )、跳绳 20 次用的时间约是 20( )” 这样填单位名称的题型。所以,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保证正确的方向,必须要有科学的教学评价做保障。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关注数学核心素养。

    最后,非常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为我们教师搭建的学习、交流、展示和提升的平台。愿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越办越好!

    chihaijing
    chihaijing4年前❤️1

    观看视频,更觉得这是一节优秀的课!从生活实际出发,揭示秒产生的意义。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感受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有多长,充分发展学生的量感。

    chihaijing
    chihaijing4年前❤️1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 “思考 —— 探究 —— 分享” 这样 “互动式” 的 “混合式” 学习方式。课堂中, 3.0 微课的引入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学生能够明确 1 分 = 60 秒,体验 1 分、1 秒的实际意义,增强了时间观念,发展了关于时间的量感。观看了课堂教学视频,收获颇丰。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采用 “思考 —— 探究 —— 分享” 这样 “互动式” 的线上、线下 “混合式” 学习方式授课,能促进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小)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升!

    NA刘老师
    NA刘老师4年前

    像 “新世纪 3.0 微课” 这样优质的 “新能源” 不能 “昙花一现”,应该的得到很好地发掘和利用。

    农安县哈拉海镇中心小学张艳
    农安县哈拉海镇中心小学张艳4年前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知识性强,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任丹
    任丹4年前

    教学设计合理,思路清晰,注重量感的培养,注重孩子得实践陪养,让孩子动手,动脑的过程多,自主探索,受益匪浅。

    任丹
    任丹4年前

    运用微课 3.0 视频片断,让孩子更能清楚明白的学习。

    红
    4年前

    刘老师的课生动活泼,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了量感。

    红
    4年前

    微课与本课的融合,使课堂更有趣,高效!

    郭
    4年前

    微课视频讲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一分有多长

    郭
    4年前

    注重对一分有多长的体验和感受,提升了量感

    123456z
    123456z4年前

    刘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 ,在不断探索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

    123456z
    123456z4年前

    刘老师的课和 3.0 微课都让我们长了见识,也是我们将要努力发展的方向 。

    刘亚娣
    刘亚娣4年前

    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体会一分有多长,增强了时间观念,发展啦量感

    刘亚娣
    刘亚娣4年前

    本节课老师能采用多种活动让学生体会一分,一秒有多长

    康
    4年前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做自 己喜欢的事情估计 - 分钟的长短。学生在以上两个环节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三维活动,真实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了一分钟能干什么。

    康
    4年前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做自 己喜欢的事情估计 - 分钟的长短。学生在以上两个环节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三维活动,真实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了一分钟能干什么。

    qbdy666
    qbdy666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学生只有在自己亲历的体验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感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才能建立起抽象的认识,发展量感。

    qbdy666
    qbdy6664年前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刘老师的课,为我们今后的数学课指引了方向,要充分运用新世纪 3.0 微课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

    ren xiao ping
    ren xiao ping4年前

    刘老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 1 秒、1 分的时间有多长,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形成时间的量感。

    ren xiao ping
    ren xiao ping4年前

    自然引入微课 3.0,实现线上线下互动。

    2628376665
    26283766654年前

    通过多种活动体会一分有多长,方法多样,生动有趣!

    2628376665
    26283766654年前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板书清晰,重点突出。

    程士凡
    程士凡4年前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自探索。运用微课小视频提高了学生探索兴趣,总结学习经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内化。

    王艳华
    王艳华4年前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做自 己喜欢的事情估计 - 分钟的长短。学生在以上两个环节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三维活动,真实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了一分钟能干什么。

    王艳华
    王艳华4年前

    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

    zsb13844936165
    zsb138449361654年前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 “思考 —— 探究 —— 分享” 这样 “互动式” 的 “混合式” 学习方式。课堂中, 3.0 微课的引入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学生能够明确 1 分 = 60 秒,体验 1 分、1 秒的实际意义,增强了时间观念,发展了关于时间的量感。观看了课堂教学视频,收获颇丰。

    zsb13844936165
    zsb138449361654年前

    1 秒、1 分的概念较抽象,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学习活动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才能切身体会 1 分有多长,真正感知 1 分内能做什么。

    chihaijing
    chihaijing4年前

    “量” 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刻画的是具体、鲜活的生活现实。在教学中,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1 分有多长》一课刘老师能采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 “秒” 和 “分”,并体会秒与分之间的关系,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时间长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chihaijing
    chihaijing4年前

    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对时间的度量就更是抽象的。刘老师从生活情境入手,带着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够丰富学生的表象,将一分钟看得见摸得着,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老师的课真的很严谨,学到了很多,将一分有多长以数轴的方式展现出来后为下节课画图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孩子易于理解。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让学生通过跳绳、拍球等活动来感知一分钟的时间长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lanxueren1988
    lanxueren19884年前

    教师引领下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与线下学生互动性的 “混合式” 学习方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zhangmeijing
    zhangmeijing4年前

    重难点突出,设计新颖,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数学。

    zhangmeijing
    zhangmeijing4年前

    本节课教师拓展教材,发掘生活中的 1 分钟的用处,通过生活素材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珍惜时间,1 分钟也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完成情感态度目标的渗透。

    pretty白雪
    pretty白雪4年前

    本节课,刘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学生熟悉的实践活动体验一分有多长,学生通过亲身的生活的体验,能够更好获得时间感,同时量感就不由的内化。

    dxr8317
    dxr83174年前

    切合混合式学习的主题,这节课正好适合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值得学习。

    dxr8317
    dxr83174年前

    即使学生知道 “1 分 = 60 秒”,但却不知道 1 分钟到底有多长,不知道 1 分钟能做什么。没有形成关于时间的量感。所以,本课教学还要突出体验性学生,培养学生关于时间的量感。

    yangxiuhong1989
    yangxiuhong19894年前

    时间的认识是抽象的,本节课把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在活动中具体感知时间,真的我们学习

    zhouxixi29
    zhouxixi294年前

    本节课,刘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学生熟悉的实践活动体验一分有多长,学生通过亲身的生活的体验,能够更好获得时间感,同时量感就不由的内化。“置身情境,感悟认识‘秒’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设计的太妙了。

    庞春明
    庞春明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能真正感知自己在 1 分钟能干多少事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并且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3598097693
    13598097693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 “思考 —— 探究 —— 分享” 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 1 分钟的时长。微课的使用,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体会 1 分 = 60 秒,体验 1 分、1 秒的实际意义,增强了时间观念,发展了关于时间的量感。

    lvfei220182
    lvfei2201824年前

    让学生通过跳绳、拍球等活动来感知一分钟的时间长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lvfei220182
    lvfei2201824年前

    让学生通过跳绳、拍球等活动来感知一分钟的时间长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Cc567
    Cc5674年前

    这节课充分利用新世纪微课 3.0,并没有拘泥于形式,体现了线上与线下教学之间的互动,混合式的教学更能让信息时代下的学生融入课堂,激发兴趣

    19991213wy
    19991213wy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 “思考 —— 探究 —— 分享” 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 1 分钟的时长。微课的使用,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体会 1 分 = 60 秒,体验 1 分、1 秒的实际意义,增强了时间观念,发展了关于时间的量感。

    chenruojun107
    chenruojun107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及观察、操作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发现” 过程,感悟 “秒” 与 “分” 的实际意义,初步生成 “量感”。

    songyanqiu790913
    songyanqiu7909134年前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刘老师的课,充分运用新世纪 3.0 微课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学生只有在自己亲历的体验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感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才能建立起抽象的认识,发展量感。

    songyanqiu790913
    songyanqiu7909134年前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刘老师的课,充分运用新世纪 3.0 微课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让学生充分进行体验,学生只有在自己亲历的体验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感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才能建立起抽象的认识,发展量感。

    xiaoxiannv521
    xiaoxiannv521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能真正感知自己在 1 分钟能干多少事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并且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xiaoxiannv521
    xiaoxiannv521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能真正感知自己在 1 分钟能干多少事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并且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xiaoxiannv521
    xiaoxiannv521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能真正感知自己在 1 分钟能干多少事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并且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changliang123
    changliang1234年前

    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做自 己喜欢的事情估计 - 分钟的长短。学生在以上两个环节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三维活动,真实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知道了一分钟能干什么。

    15144063825
    151440638254年前

    本节课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体现了度量的本质,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15144063825
    151440638254年前

    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在一次次实线中,形成对一分深刻的表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13756990959
    137569909594年前

    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量感的形成。

    13540779860
    135407798604年前

    本节课,刘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学生熟悉的实践活动体验一分有多长,学生通过亲身的生活的体验,能够更好获得时间感,同时量感就不由的内化。“置身情境,感悟认识‘秒’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设计的太妙了。

    liling
    liling4年前

    对 “秒” 的认识建立在已有 “时、分” 知识及相关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的估测活动意在让学生整体建构时间单位知识,同时也是在诱发学生的 “量感” 用以解决问题。

    liling
    liling4年前

    “探究发现” 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 “再创造” 的过程;“建立模型” 是要帮助学生经历 “数学化” 的过程。刘老师的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且按照数学 “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设计的流程”

    吉林九台郭海英
    吉林九台郭海英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 1 分有多长,能让学生真正感知自己在 1 分钟能干多少事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学生在自己亲历的体验过程中,更好地感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建立起抽象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时间量感。

    n_n
    n_n4年前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量感的培养。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长度,能起到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使 “量感 “不再是一句空话。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

    n_n
    n_n4年前

    老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量” 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刻画的是具体、鲜活的生活现实。在教学中我深知,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1 分有多长》一课中能采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 “秒” 和 “分”,并体会秒与分之间的关系,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时间长度,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

    n_n
    n_n4年前

    老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需要,经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量” 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刻画的是具体、鲜活的生活现实。在教学中我深知,学生关于 “量” 的学习,离不开他们可观、可感的生活实际。《1 分有多长》一课中能采用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 “秒” 和 “分”,并体会秒与分之间的关系,如跳绳、拍球等来感知一秒、几秒、几十秒、一分钟的时间长度,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量感。

    jing8898
    jing88984年前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学生在自己亲历的体验过程中,更好地感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建立起抽象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时间量感。

    liujuan0303
    liujuan03034年前

    老师通过各种活动,把抽象的时间变成了学生的亲身经验,对于孩子量感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mao1016
    mao1016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 1 分有多长,能让学生真正感知自己在 1 分钟能干多少事情,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次积累活动经验。学生在自己亲历的体验过程中,更好地感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建立起抽象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时间量感。

    lin55989
    lin559894年前

    “1 分有多长” 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以及会在钟面上看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中,是真正去理解和体会一个时间单位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和发展时间量感的一节具有关键意义的课。1 秒、 1 分的量感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 1 秒、1 分等时间量感的建立,来帮助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以及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

    lin55989
    lin559894年前

    本节课中,老师设计了 “猜一猜” 的游戏,引出 “淘气” 和 “笑笑”,关联上一节课对钟面上时、分的认识,在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的同时,自然引入微课 3.0,让微课中 “淘气” 和 “笑笑” 与学生产生共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同时明确认识 “秒” 的必要性,生成要探究的问题,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lin55989
    lin559894年前

    初步认识了 1 分有多长后,刘老师设计了具体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 的时间有多长,初步生成 “量感”。

    南山基地陈红艳
    南山基地陈红艳4年前❤️1

    刘老师每次活动前都让学生先猜一猜 1 分钟跳绳、拍球、心跳次数及写字个数,再亲自试一试加以验证,使学生对该活动环节的目的有更清晰的认知。

    南山基地陈红艳
    南山基地陈红艳4年前❤️1

    微课 3.0 的引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同时明确认识 “秒” 的必要性,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南山基地陈红艳
    南山基地陈红艳4年前❤️1

    所有的度量单位中,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很抽象的内容。刘老师从生活情境入手,带着学生不断进行观察、体验,感悟,能够丰富学生对 1 分的表象,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18008607052
    180086070524年前

    按秒针节奏数一数是认识秒的重要活动,刘老师设计了看钟面随秒针数,闭上眼睛听秒针数、不借助钟面数三个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从直观到抽象,将秒的量感固化在学生的意识中。

    四川成都苏涵
    四川成都苏涵4年前

    感知一分钟的时间长短中,体会时间的量感,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四川成都苏涵
    四川成都苏涵4年前

    时间对于二年级孩子还说真的很抽象。刘老师从各种的活动入手,找准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活动,感受时间的量感。

    影子
    影子4年前

    通过游戏自然引入微课 3.0,让微课中 “淘气” 和 “笑笑” 与学生产生共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教学充分发挥了 “混合式” 学习的优势。

    影子
    影子4年前

    总结归纳环节,刘老师的设计很有特点: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进行梳理归纳;另一方面,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学生对 “秒” 及 “分” 在更丰富的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欲望,教师为学生课后进一步地体验活动提供内容、指明方向,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了生活,进一步感悟数学的价值。

    grass3768
    grass37683年前

    刘老师对于 “量感” 的把控独到而合理。以往 “常见的量” 教学,过于注重抽象概念的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学生对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和感悟;片面强调单位的计算与转换,淡化了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体验,学生习得知识的方式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和训练。对于时间单位来说,又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找到 “生活原型”,学生对于时间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难点。刘老师破解难点的手法极为高明,没有高大上的理论,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创设情境,经历过程,进行反思三个环节来进行。既不繁缛,也不奢华,简简单单,可操作性强。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20ms · UTC 23:41 · PVG 07:41 · LAX 16:41 · JFK 19:4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