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r8317

dxr8317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159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2 20:03:36 +08:00
10 G 0 S 0 B
dxr8317 的最新回复

课前初始问题情境采用 “去饭店吃饭,饭店可能在学校附近的哪个范围”,引出问题 “1 千米究竟有多长?” 这样的设置是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情境设置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作用不大。

教学设计加强了学生对单位量的感知,借助多次的实地体验活动,深化学生对 1 千米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自主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有效的估测与记录测量的结果,利用自身的尺子估测生活中的物品长度,发展量感。

通过拍卖会,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复习巩固了估测方式。

学生通过估测和实测活动,初步感知量感,并对其进行修正。在测量活动中,揭示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通过在直尺上找 1 分米、2 分米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单位长度的累加。

实验中设计了不同的材料以及大小不同的圆柱,猜想、验证、发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创设生活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再通过 “说” 环节让学通过前面的操作实践思考抽象出面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空间观念发展的过程中建构量的概念,让量感得以生成发展。

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时间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并鼓励学生数之前先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这样就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刘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量时,让学生亲身体验 1 分米,1 厘米的长度,可以帮学生建立表象。

即使学生知道 “1 分 = 60 秒”,但却不知道 1 分钟到底有多长,不知道 1 分钟能做什么。没有形成关于时间的量感。所以,本课教学还要突出体验性学生,培养学生关于时间的量感。

在测量环节,完全交给学生独立探索测量,这样老师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的想法也能看到的问题,进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总结测量。最终帮大象老师解决了问题,再次意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操作活动的深度感知和体验,让学生对标准量 1 厘米的产生过程更加明晰,对标准的选择依据更加明,对量感的建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时,让学生明晰测量时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为标准的建立埋下伏笔。为深度体验标准量的产生过程做好的铺垫,对学生量感的形成积累了经验

在实验中设计了不同的材料以及大小不同的圆柱,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大小关系,从而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学生经历了思考和讨论过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时经历思维的碰撞产生的共鸣,从而想到解决办法。

课中孩子生成的 1、体积单位有多大?2、体积单位有哪些?3、体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有关系吗?4、可以用字母表示吗?也就是本就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是我们教学的起点。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3:26 · PVG 21:26 · LAX 06:26 · JFK 09:2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