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yigao

lianyigao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61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2 14:58:06 +08:00
9 G 99 S 25 B
lianyigao 的最新回复

柴老师用 “提出猜测 —— 动手操作 —— 验证猜想 —— 得出结论” 的过程展开教学,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推理验证,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完整经历解决为题的过程,由曲画直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圆面积的公式。但如何培养量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既调动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自己得到结论促进了小组的合作意识。在过程中借助由曲画直的思想帮助学生推到出计算公式,知道体积应该有体积的变化构成,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能力。

周长是学生第一次正真进入图形计算的单元学习,但周长的学习是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什么是周长,认识周长的基本概念,知道需要中长度单位来刻画,认识周长的内涵和外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理清楚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量感。为后面长方形周长和正方形周长大小基础。

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习了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怎样培养学生的量感,其实就是想盗用水来测量,两个的体积相等空间一样,帮助学生想到体积的本质,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老师在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实验操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量感。

在长方体的体积的推到过程中,建构的是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但是最后回归到的是长方体的长乘宽乘高,就是体积,需要理清楚为什么从个数变到了先的长度,这样需要帮助学生总三维回归到一维,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本质。

在以前有长度中,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单位累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 1 千米的长度。其中培养学生的量感中,也需要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用类推的形式知道 1 千米 = 1000 米,这样帮助学生丰富 1 千米的认识,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重要学习的目的,虽然需要感受,但是应该推理的还是需要推理。

对比教学是帮助学生建立量感的很好的途径,这样的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对前面的知识认识的更为深刻。学生在认识厘米后,再来认识毫米和分米,同样借助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在根据具体的情景选择合适的单位,培养学生的量感。

体积单位是小学阶段最高级的图形中的单位,经历一维长度单位、二维面积单位,最后是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一样,都需要借助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的量感,让学生感悟到,长度应该用长度单位刻画,面积应该用面积单位刻画,而体积就应该用体积单位来表示,沟通三者之间的联系,并找准它们之间的不同。

在学生用厘米去测量,认识厘米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对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是发展学生量感的重要途径,在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估测环节,在描述物体的长度的时候,学生能用长度去描述,也愿意用长度去刻画。这样能看到学生在课堂中是否具有度量的意识,也是量感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

课桌有多少,是认识 1 厘米,与空间观念有相互联系的,需要培养学生 1 厘米的空间表象,建立标准后再来度量物体的长度,再来拓展到 5 厘米、10 厘米等更长的长度,逐步培养学生的量感。在过程中需要借助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量感。

量感和度量相互关联,而量感的建立为培养度量意识。量感分为了具体的和非具体的(也就是抽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像抽象的量感建立,可以把它直观化,让学生看得见,这样比较好的培养学生的量感。然后再逐步抽象的建立抽象的量感,感受钱的多少,数量的多少。

单位的认识就是量感建立的重要一个环节,选择怎样的单位去表示物体,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面积单位的概念,与长度单位进行区分,怎样把一维的长度和二维的面积进行沟通,面积单位的大小感知,都是学生需要建立的。在过程建立好对面积单位的感知,那么量感也就得到很好的培养。

在阅读刘老师的课之前,思考了怎样做时间的主人。首先就是需要学生的能感知时间的多少,在过程中学生的感知,知道时间不是用钱的多少和面积的多少来进行刻画。而时间的一秒一秒积累而成的。老师的设计让学生感知 1 分,并非只让学生感知一分,还需要让学生感知 5 秒,10 秒等时间,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时间的概念,这样就帮助学生培养量感。

在潘老师的教学中,充分用活动帮助学生感知什么是面积,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感知,。过程中学生感悟到面和周长的不同,同时也理解到什么是面积。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量感。

看到老师的设计用丰富的情景帮助学生思考,用 99 平方厘米思考够不够 1 平方分米,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阅读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陈老师把三角形的形状列举出来,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用了完全的归纳法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很好的进行思考,推到理解公式的实用性。

阅读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陈老师把三角形的形状列举出来,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用了完全的归纳法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很好的进行思考,推到理解公式的实用性。

阅读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陈老师把三角形的形状列举出来,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用了完全的归纳法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很好的进行思考,推到理解公式的实用性。

阅读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陈老师把三角形的形状列举出来,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用了完全的归纳法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很好的进行思考,推到理解公式的实用性。

阅读了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陈老师把三角形的形状列举出来,分别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用了完全的归纳法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很好的进行思考,推到理解公式的实用性。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2:15 · PVG 10:15 · LAX 19:15 · JFK 22:1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