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55989

lin55989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592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1-30 09:58:22 +08:00
9 G 99 S 0 B
lin55989 的最新回复

课上让学生了解一些重要节日,使学生了解常识,用自己同学的生日进行猜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可以让同学们知道年月日并不遥远,就在自己身边。

本课教学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讲讲 “已经知道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弄清学生的数学现实,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课程资源。

本课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过程,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学生做事拖拖拉拉,原因是不能准确估算时间长短,没有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的缘故。数学的学习是 “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而是要走进学生的生活里,真正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本课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事件中感受时间长短的存在,体会不同的事件所需的时间长短,学会把控时间,渐渐学会从小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时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和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具体事件联系起来是理解时间的一个好方法,本节课做到了,值得借鉴。

数学的学习是 “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而是要走进学生的生活里,真正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还要让学生能感受时间长短的存在,学会把控时间,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而树立时间观念不是靠说教讲道理,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建立对时间的更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直观操作拨一拨】 时间较长度、重量更抽象,学生更不易感知。所以本节课有关时间的教学要注重直观操作和感知。学生对于 8:55 和 9:55 容易混淆,这类问题是本节课的易错点也是难点,如果只是口头讲授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易错点。所以我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拨一拨,教学中学生一共有三处拨一拨:

  1. 体会时分之间的关系,转动分针 1 圈观察时针的变化。

  2. 辨析 8:55 和 9:55 时针位置的区别,体会 8:55 时针快到 9 还差一点点,所以是 8:55

  3. 我说你拨环节,学生通过看时刻在钟面上拨一拨再次感知,分针转动时时针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这些教学环节设计得非常好,加深孩子对时间的理解和体会,要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流动性,在变化中体会和理解。

老师能在教学中采取静态呈现,动态演示,动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 “画”“算” 将学生思维显性化,“拨” 钟面表针,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 “看得见、摸得着” 的东西,这样的深度体验助推儿童的量感拔节生长,从而突破时间量感培养的难点。

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知和体会关于 “1 分” 的各种表象。本课设计了较多的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所需的时间,通过实践和观察等活动反复感知 1 分到底有多长,从生活体验中积累了一定的时间知觉,并经过数学思考与分析,逐步形成清晰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建立 “1 分” 的模型,形成相对应的时间量感。

“时间” 这个量太抽象,它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法像长度、质量等可以用工具进行直接测量。而且时间这个工具量通常是一种相对量感,生活事件不同,对时间的感受也不同,因此,量感建立对学生时间概念的掌握才会有帮助。时、分、秒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常用的时间单位,对于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的认识和感受,我们主要是通过持续性来衡量和体会的,1 时太长,这种持续性过长的体验感不易被大脑记忆,本节课从 1 秒的认识开始,在多次的活动体验中感受和记忆 1 秒有多长,理解 1 秒的现实意义;再通过数学活动,逐次感受和体验 1 分有多长,逐步建立起 1 分的时间概念。

老师在设计中,注重从多个角度去让学生认识 1 分,感知 1 分的长短,体会 1 分长短的相对性,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对 1 分的认识,我觉得生长性的学习可能效果更好,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常识中,例如三分钟刷牙,两分钟穿衣等等事情中,更进一步的去体会和理解 1 分。

认知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与自身的时间知觉密切相关。所谓时间知觉,是人对事情发生的顺序性(时间顺序)和持续性(时间距离)的直觉反应。培养学生的时间知觉,在数学学习上就是发展学生的时间量感,发展学生能对时间进行定量刻画的能力。

二年级的学生对时间这个量并不陌生,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大多数学生都知道 1 时 = 60 分,1 分 = 60 秒。可 1 分究竟有多长,10 分或 1 时我们能做哪些事?很多孩子都没有准确的概念。孩子们能把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些名言警句背得滚瓜烂熟,做事却依然拖拖拉拉,老师和家长可能认为孩子的拖延行为是因为孩子贪玩,而忽略了孩子实际的原因是不能准确估算时间长短,没有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的缘故。数学的学习是 “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而是要走进学生的生活里,真正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还要让学生能感受时间长短的存在,学会把控时间,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而树立时间观念不是靠说教讲道理,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建立对时间的更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便是本节课的最大价值所在。

陈老师在本课中非常重视学生对时间的感知方式的研究,在多次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表达情感、体验,并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时间” 这个量太抽象,它看不见、摸不着,也没法像长度、质量等可以用工具进行直接测量。而且时间这个工具量通常是一种相对量感,生活事件不同,对时间的感受也不同,因此,量感建立对学生时间概念的掌握才会有帮助。时、分、秒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常用的时间单位,对于时、分、秒这三个时间单位的认识和感受,我们主要是通过持续性来衡量和体会的,1 时太长,这种持续性过长的体验感不易被大脑记忆,本节课从 1 秒的认识开始,在多次的活动体验中感受和记忆 1 秒有多长,理解 1 秒的现实意义;再通过数学活动,逐次感受和体验 10 秒、30 秒和 60 秒有多长,逐步建立起 1 分的时间概念;有了较清晰的 1 分的时间概念后,在丰富的体验中为 “1 分” 的量感建模。

数学的学习是 “生活的需要”,我们的数学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而是要走进学生的生活里,真正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我们除了要让学生学会看时间,还要让学生能感受时间长短的存在,学会把控时间,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而树立时间观念不是靠说教讲道理,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建立对时间的更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这便是本节课的最大价值所在。

谢老师在课的开始就通过做木头人的游戏和看搞笑视频来体验一分的长短,让学生对 1 分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当学生认识完钟面上的秒和分后,谢老师又设计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再次更充分的体验 1 分有多产,从而初步建立 1 分的时间量感。

初步认识了 1 分有多长后,刘老师设计了具体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秒”“几秒”“几十秒”“1 分” 的时间有多长,初步生成 “量感”。

本节课中,老师设计了 “猜一猜” 的游戏,引出 “淘气” 和 “笑笑”,关联上一节课对钟面上时、分的认识,在唤起学生的先前经验的同时,自然引入微课 3.0,让微课中 “淘气” 和 “笑笑” 与学生产生共鸣,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同时明确认识 “秒” 的必要性,生成要探究的问题,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 分有多长” 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以及会在钟面上看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中,是真正去理解和体会一个时间单位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和发展时间量感的一节具有关键意义的课。1 秒、 1 分的量感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 1 秒、1 分等时间量感的建立,来帮助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以及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5ms · UTC 09:12 · PVG 17:12 · LAX 02:12 · JFK 05:1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