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lijuan

xulijuan

🏢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五棵树镇前进中心小学校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2044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2-01 11:08:03 +08:00
9 G 99 S 95 B
xulijuan 的最新回复

作为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测量工具直尺就是 “计量单位 1 厘米的集合”。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自然地引出尺子这一日常测量工具.

“量的换算” 和 “量的计算” 等一些考试的必考点或重点,但往往在教学 “量” 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真实有意义的 “量感” 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时间或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做一些实验或者活动。

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 —— 厘米的空间概念。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量感是一种对量的感觉,更是一种能力。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觉、主动地理解和运用 “量” 的意识、态度和能力。

度量单位的表象是学生理解单位量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设计的度量单位包括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货币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其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中体会感悟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丰富对测量工具、方法、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品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画一画、移一移等活动,建立厘米的概念;在逐步深入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长度的量感,紧扣本次大赛的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 量感 ' 学习方式的探索”。

在这样的测量活动经验积累中,学生已对长度概念有了一些直观认识,并会用 “长、短、一样长、短一些、长得多、有几个什么那么长” 等词语来形容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

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

进一步感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长度的感知需要借助外部活动,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淀。

进一步感知、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长度的感知需要借助外部活动,在 “做” 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淀。

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测量所需要的各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等。这些内容对于本课的学习是很好的铺垫和支撑。

教学中做到了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注重体验,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表象,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意义,在充分认识理解的基础上测量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通过创设动物运动会比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话题,同时也初步感知 “边线的一周”。

能够自选单位进行测量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实物来丰富学生的认知,同时通过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量感。

教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进而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测量即 “度量”,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具有特殊含义的 “量”。度量的核心要素有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本节课学习度量的长度单位 —— 米。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身高。上节 “课桌有多长” 的学习为本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 “1 米有多长” 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

孩子们亲自体会和感知 1 米有多长,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操作与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5ms · UTC 16:23 · PVG 00:23 · LAX 09:23 · JFK 12:2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