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xixi29

zhouxixi29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255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21 11:23:35 +08:00
10 G 0 S 0 B
zhouxixi29 的最新回复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很新颖,通过对小马虎日记中体积单位的纠错,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各个体积单位的应用和内化,加深对体积单位中大小量的认识。同时提问各个体积单位的之间大小关系,让量感继续在学生心中生长、积淀,并为后面体积单位换算的学习作铺垫。

薛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问题串让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分析,认识面积的概念,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安排学生通过自由操作、合作交流减少面积单位测量给定长方形面积等学习活动,经历测量的过程,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 “量一量”“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等活动,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纪老师通过出示笑笑的日记,引发认知冲突,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认识分米、毫米做准备。练习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修改笑笑的日记,与前面相呼应。

袁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小组合作,经历把实物圆柱体模型分解的过程,把圆柱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的体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找到对应关系,推导出圆柱的体积。

刘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通过量一量、摆一摆、填一填、想一想等小组活动,使学生进行归纳,提升数学思维,结合已有的经验或直观体验来解决问题,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使知识形成建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张老师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交流时通过密铺,到不密铺的情况,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抽象出来,最后再过渡到只需要知道长和宽(大脑中呈现铺了的情况)就能知道图形的面积,进而总结方法。每一步都是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但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真正理解了。

季老师从故事情境引入,通过动手操作,用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度量卡片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逐步发展量感。

杨老师在比较面积大小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无论用手指还是小方块都是统一面积单位的体现。并且杨老师在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时还设计了涂一涂的活动,这个想法非常好,在涂色时也可以增加不封闭图形让学生试一试。

本课借助铅笔有多长这一生活情境,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以及毫米的认识,铅笔对于学生来说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长度有长有短,并且易于测量,使学生亲自去看去体验,更能明白所学的知识。

在本课中借助直尺让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量一量,找一找的方法去建立对 1cm 的感受。学生在实践中,切身的去体会,在亲身感知体验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郑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材进行测量并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新知。学生测量中巩固新知,设计恰到好处!

王老师让学生从感知单位量到感悟叠加量的一次深度体验和深度学习,是从单位量到叠加量有效过渡,对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量感积累了有效的活动体验。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形式丰富的动手操作活动,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用自己的方法 “量一量” 课桌长,在尺子。上 “找一找” 1cm,并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记住 1cm 米的方法,都让在学生充分动手操作中建立 1cm、几 cm 的表象和长度观念,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白老师《圆锥的体积》一课,意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对知识内容进行多样化的验证,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设计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培养了学生的量感。了解圆锥体积的含义,经历 “验证说明” 的探索过程,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正常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又要引导学生经历操作、验证、解释说明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的经验累积,亦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

马老师通过让学生估一估、摆一摆、数一数、量一量等实验活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其本质是对 “面积是几倍单位量的数值化表示” 这一观念的延伸与拓展。学生在实践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建立了有关面积量的感知。

侯教师设计的习题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特点。三道题有层次、有梯度,同时每道题训练的重点各有不同,从而达到了理解应用,强化体验的目的,量感逐渐建构。

刘老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测量活动中建立分米、毫米的概念,充分感知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长,在交流活动中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 1 分米,1 厘米的长度,可以帮学生建立表象。同时,结合微课,让学生看到生活中更多的 1 分米 1 毫米,丰富学生对于分米毫米的感受,让学生产生联想,不再局限于课堂手边,有助于进一步发展量感。

本节课通过走一走、跑一跑、量一量等方式,在校园教室过道或操场跑道中,逐步进行较小单位到较大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多感官量化 1 千米的感性认识,既充分发挥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形成对 1 千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认知。充分展现了对 “量” 的感知。

本节课,刘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学生熟悉的实践活动体验一分有多长,学生通过亲身的生活的体验,能够更好获得时间感,同时量感就不由的内化。“置身情境,感悟认识‘秒’的必要性” 这一环节设计的太妙了。

高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充满了趣味性,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整堂课的新知部分通过估 —— 测,学生猜测 —— 验证,这样一估一量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了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拍卖会,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复习巩固了估测方式。

课的导入环节非常新颖,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容易感知,张老师的课件制作极具直观形象性,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以及时针、分针如何运动。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平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22:55 · PVG 06:55 · LAX 15:55 · JFK 18:5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