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同仁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的王志芳。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一分有多长》。 我非常荣幸的代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参加全国新世纪小学第十六届基地教设计与课堂展示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主题专场” 大赛。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 接下来我将与我们团队的黄黎黎老师、杨霞老师(代替毕运)和沈超老师一起研究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一分有多长》一课,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来认真钻研、精心设计并实施本节课。期待在参赛中能得到各位专家、评委和同仁们的指点,也希望各位同仁在参赛中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使我们在教学上能有更大的提高。谢谢!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参赛选手们取得好成绩!祝各位专家、同仁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67#r_73932
【教学设计(初稿)】:https://bbs.xsj21.com/t/1767#r_73935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67#r_85428
【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1767#r_97359
【教学设计(四稿)】:https://bbs.xsj21.com/t/1767#r_97362
【专家指导】:https://bbs.xsj21.com/t/1767#r_98111
【磨课过程】:https://bbs.xsj21.com/t/1767#r_98122
【课后研讨】:https://bbs.xsj21.com/t/1767#r_98123
【教案手稿】:https://bbs.xsj21.com/t/1767#r_98128
【学习单】:https://bbs.xsj21.com/t/1767#r_98136
【活动记录单】:https://bbs.xsj21.com/t/1767#r_98139
【前测单和后测单】:https://bbs.xsj21.com/t/1767#r_98141
【文献与资料】:https://bbs.xsj21.com/t/1767#r_98144
【教学设计(终稿)】:https://bbs.xsj21.com/t/1767#r_97369
选课思考: “量” 是指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大小、长短、或者多少的物理属性,“量感” 则是对事物属性的 “感” 和 “悟”。量感是量化思维的体现,也是一种抽象思维,需要一个标准去衡量。培养学生感悟量感,则需要创建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 和 “悟”。《一分有多长》是时间的长短,时间作为小学阶段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个抽象 “量”,不能用工具测量,重在感知,对培养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的 “量感”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年级学生对时间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缺少生活经验,对于不能用具体的物直接表现出来的 “量” 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材《一分有多长》的活动安排中,通过具体活动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及意义,通过建立小标准感知时间,然后通过量的累加建立大标准作为新的标准,再用新的标准去刻画时间的长短,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 “量感”。
教学设计(一稿)
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深度感知 “量感”
—— 以 “一分有多长” 为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 P77 和 P7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发生的变化,知道 1 分 = 60 秒,并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 1 分钟的长短;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积累经验,能估计 1 分钟; 3、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分有多长》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属于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领域”,是学生在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为三年级学习年、月、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认识时间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 “量”,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在体验上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 “量感”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的知识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区分时针和分针,能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但是整时刚过和接近整时的区分学生还有困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缺少生活经验,而时间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不像长度单位容易用具体的物表现出来,学生接受起来有一些困难,但由于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这个 “量” 的意义,能够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建立 1 秒、10 秒、1 分的标准,知道 1 分和 1 秒的长短,并能简单地估计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 运用标准去体验 1 分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渗透新知 (播放 1 分的音乐《时间像小马》,同时出示钟面分针、秒针的走动情况)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怎么样? 生:心情很快乐...... 师:你知道这段音乐有多长吗? 生:1 分钟 师:那你知道 1 分有多长吗? (板书主题:1 分有多长) 【设计意图】开课开始,让学生带着数学眼光即观察钟面去欣赏音乐的美。在快节奏的音乐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熟悉的音乐以及歌词内容来沟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
二、初步体验,建构新知 活动一 探索计量 “秒” 的工具 生:1 分是 60 秒。 师:想要知道 1 分是不是 60 秒,我们需要通过钟表来验证。(呈现钟面)想要知道时间过去 1 分,你准备观察哪根针? 生:分针,分针是用来记分的,走一小格就是 1 分。 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怎样看出来的? 生:秒针,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刚好走了一圈,是 60 秒。 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师:秒针从 3 走到 5,时间过去了几秒 ?7-10 呢? 生 1:10 秒,从 3 走到 5,秒针走了两个大格,每个大格是 5 秒,5X2=10,所以走了 10 秒。 生 2:15 秒...... 小结:看秒针计时,走了几个大格,就用几乘 5。和分针的计时、认读方法很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活动,借助工具秒针直感形象地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直观丰富学生的 “量感”。
活动二 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观察钟面,在秒针走动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分针走动情况,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再次播放钟面走动情况。) 生 1:都向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生 2:分针走得慢,时针走得快。 生 3:秒针走了 1 圈,分针刚好走了 1 小格。 小结:秒针走一圈就是 60 秒,分针走了一小格就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 (板书:1 分 =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关系,得 1 分 = 60 秒的,从分与秒的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量感”。
活动三 体验 1 秒有多长 师:刚才看着钟面的时间过去了一分钟,接下来我们比一比谁的时间最准确。想要时间更准确,必须要把几秒数准? 生:1 秒 师:那你能有什么好办法能把 1 秒数准? 生:拍 1 次手、跺一次脚、眨一次眼睛、数一个数...... 师:现在请你观察钟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1 秒,然后跟着秒针的脚步走一圈,调准自己的闹钟。 【设计意图】生活中秒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意识到 1 秒很短,并通过具体的活动建立 1 秒的标准,感知 “量感”。
活动四 体验 10 秒有多长 师:你觉得自己的闹钟调准了吗? 生:准了。 师:请你开启闹钟,听听接下来的?音乐时间是多长? (播放时间为 10 秒的音乐) 生:10 秒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眨了 10 次眼睛,1 次眼睛是 1 秒,10 个 1 秒是 10 秒。 【设计意图】在已有 1 秒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标准即 10 秒,在建立新标准的过程中通过量的累加感知 10 秒的长短,进一步感知 “量感”。
活动五 体验 1 分有多长 师:刚才我们对 1 秒和 10 秒的感觉已经比较准了,现在请你用自己的闹钟方式,例如数数的就从 1 数到 60,眨眼睛的就眨 60 下,看看谁的时间最接近 1 分钟。 师:有准的吗?有相差一点的吗?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 1:是 1 秒 1 秒去数的,60 个 1 秒就是 60 秒。 生 2:是 10 秒 10 秒数的,6 个 10 秒是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起的标准,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出 1 分的的长短,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已有的标准进行量的累加能够更准确的感知 1 分,以此更精确地提升学生感知 “量感”。
三、深度建构,拓展延伸 猜一猜:1 分钟能做什么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份资料,一份是建党一百周年的信,一份是写诗,你可以选择读信,送给祖国妈妈,看看读了多少个字;也可以选择写字,看看一分钟能写多少字。 师:你觉得自己一分钟能读多少字?一分钟能写多少字?我们来测试一下吧。 测一测:1 分钟能做什么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时间数一数自己 1 分钟读了多少个字或者写了多少个字。 看一看:1 分钟还能做什么 师:1 分钟时间不算长,我们却能做很多事情,现在的科技和互联网更发达,1 分钟做的事情更多。(展示材料:汽车厂 1 分钟可以生产 1 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1 分钟可以播 80 个字;银行点钞机 1 分钟可以点 1500 张人民币;全球互联网 1 分钟可以发出 2 亿 40 万封邮件、下载 4.7 万个 app、亚马逊卖出 8.3 万美元的物品......) 师: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那 2 分钟,5 分钟,10 分钟又能做些什么呢? 师:1 分不长,可 1 分 1 分积累起来的 40 分时间里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像今天一样做时间的小主人,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设计意图】以学生亲身的经历和搜集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每一分的宝贵。这种通过实际操作,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 1 分的概念,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在操作中深度感知 “量感”,又通过量的累加,从数的大小上深度感知 “量感”。
四、课堂小结,整体回顾 师:今天,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感知 1 分有多长的呢?
板书设计:
1 分有多长
1 分 = 60 秒
1 秒 嗒
10 秒 数 10 个数...
1 分 读 88 个字、写 17 个字...
本节课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一节精品课,需要不断的打磨,很敬佩崔老师的深挖教材和探究的精神。崔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慢慢理解面积的概念。利用微课让这节课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量感的建立,必须在多种感官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参与,形成表象,总结提升经验,从而建立起相对比较抽象的量感。先通过建立起的标准,使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出 1 分的的长短,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已有的标准进行量的累加能够更准确的感知 1 分,以此更精确地提升学生感知 “量感”。
本节课以学生亲身的经历和搜集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每一分的宝贵。这种通过实际操作,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 1 分的概念,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在操作中深度感知 “量感”,又通过量的累加,从数的大小上深度感知 “量感”。时间作为小学阶段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个抽象 “量”,不能用工具测量,重在感知,对培养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的 “量感”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逐步发展学生的量感。
“量” 是指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大小、长短、或者多少的物理属性,“量感” 则是对事物属性的 “感” 和 “悟”。量感是量化思维的体现,也是一种抽象思维,需要一个标准去衡量。培养学生感悟量感,则需要创建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 和 “悟”。《一分有多长》是时间的长短,时间作为小学阶段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个抽象 “量”,不能用工具测量,重在感知,对培养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学生的 “量感”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年级学生对时间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缺少生活经验,对于不能用具体的物直接表现出来的 “量” 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让学生服亲自感受一分钟内完成的事情,这样就会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了一分有多长。对于抽象的概念我们这样教学是做好的。非常值得借鉴。
教师通过具体活动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及意义,通过建立小标准感知时间,然后通过量的累加建立大标准作为新的标准,再用新的标准去刻画时间的长短,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 “量感”。
@wangzf123 教师准备充分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通过动画直观演示一分等于 60 秒的关系,让学生听一分钟的音乐,然后说一说一分钟有多长?这些活动都让学生去感受,为后面时间的继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深度感知 “量感”
—— 以 “一分有多长” 为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 P77 和 P7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发生的变化,知道 1 分 = 60 秒,并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 1 秒、10 秒和 1 分钟的长短;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积累经验,能估计 1 分钟;
3、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分有多长》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属于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领域”,是学生在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为三年级学习年、月、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认识时间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 “量”,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在体验上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 “量感”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的知识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区分时针和分针,能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但是整时刚过和接近整时的区分学生还有困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缺少生活经验,而时间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不像长度单位容易用具体的物表现出来,学生接受起来有一些困难,但由于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这个 “量” 的意义,能够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建立 1 秒、10 秒、1 分的标准,知道 1 分和 1 秒的长短,并能简单地估计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
运用标准去体验 1 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渗透新知 学生玩 1 分钟木头人游戏和观看 1 分钟搞笑视频;
师:你知道刚才视频放了多长时间?木头人游戏呢?
师:其实都是 1 分钟。1 分有多长呢?(板书主题:1 分有多长)
生:1 分是 60 秒。
师:想要知道 1 分是不是 60 秒,我们需要通过钟表来验证。(呈现钟面)想要知道时间过去 1 分,你准备观察哪根针?
生:分针,分针是用来记分的,走一小格就是 1 分。
【设计意图】开课开始,通过木头人游戏和搞笑视频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产生对 1 分钟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步体验,建构新知
活动一 探索计量 “秒” 的工具
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怎样看出来的?
生:秒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用来记秒的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
师:秒针走一大格呢?
生:走一大格是 5 秒。
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师:秒针从 3 走到 5,时间过去了几秒 ?7-10 呢?
生 1:10 秒,从 3 走到 5,秒针走了两个大格,每个大格是 5 秒,5X2=10,所以走了 10 秒。
生 2:15 秒......
小结:看秒针计时,走了几个大格,就用几乘 5。和分针的计时、认读方法很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活动,借助工具秒针直观形象地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通过秒针计量秒的认知,从直观丰富学生的 “量感”。
活动二 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并思考: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再次播放钟面走动情况。)
组织同桌讨论。
生:秒针走了 1 圈,分针刚好走了 1 小格,1 分等于 60 秒。
小结:秒针走一圈就是 60 秒,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就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
(板书:1 分 =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走动现象,找到分与秒的关系,得出 1 分 = 60 秒,从探索分与秒的数量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量感”。
活动三 体验 1 秒有多长
播放秒针走一格,并播放嗒的声音。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1 秒有多长呢?请你听一听,学一学。
生:嗒
再次播放,全班一起学一学。
师:那你认为 1 秒能做什么?
生:拍 1 次手、跺一次脚、眨一次眼睛、数一个数、写 1 个字、点头......
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做一做拍手、跺脚、数数......
小结:1 秒很短,我们只能数一个数、点一次头、拍一次手,时间就是这样 1 秒秒堆积起来的。
师:我们一起跟着秒针的节奏点点头,小声的数一数。
师:谁能跟着秒针的节奏数一数?
生:1、2、3......
师:请孩子们闭眼数一数。
【设计意图】生活中秒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体验 1 秒的长短,在不断的活动体验中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并通过具体的活动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感知 “量感”。
活动四 体验 10 秒有多长
师:接下来小闹钟也想和大家玩一玩游戏,你觉得自己的闹钟调准了吗?
生:准了。
师:请你开启闹钟,当你觉得 10 秒到了就睁开眼睛。
(播放时间为 10 秒的闹钟)
师:孩子们闹钟真准,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眨了 10 次眼睛,1 次眼睛是 1 秒,10 个 1 秒是 10 秒。
师:都是用了数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一起数一数。
师:数数的节奏刚好和秒针走动的节奏一样,这样闹钟才准。
师:老师现在写一个字,一个小朋友帮我计时,其他小朋友们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
组织估时活动。
师:多长时间?
生:10 秒、11 秒......
师:计时刚好是 10 秒,估计会有一定的误差,只要在 10 秒左右都可以。
师:现在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写一写 “秒” 字,体会 10 秒的长短。
【设计意图】在已有度量 1 秒标准的基础上,运用 1 秒的标准去度量 10 秒的长短,建立新的标准即 10 秒,在建立新标准的过程中通过量的累加感知 10 秒的长短,进一步感知 “量感”。
活动五 体验 1 分有多长
师:刚才我们对 1 秒和 10 秒的感觉已经比较准了,现在请你用自己的闹钟方式,当你认为是 1 分钟时就举手。
师:有准的吗?有相差一点的吗?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 1:一边点头一边去数的,数 60 下就是 60 秒。
生 2:写一个 “秒” 字是 10 秒,写 6 个 “秒” 字,也就是 6 个 10 秒是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起的 1 秒和 10 秒的标准,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去度量出 1 分的的长短,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已有的标准进行量的累加能够更准确的感知 1 分,以此更精确地提升学生感知 “量感”。
三、深度建构,拓展延伸
猜一猜:1 分钟能做什么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份资料,一份是建党一百周年的信,一份是写诗,你可以选择读信,送给祖国妈妈,看看读了多少个字;也可以选择写字,看看一分钟能写多少字。
师:你觉得自己一分钟能读多少字?一分钟能写多少字?我们来测试一下吧。
测一测:1 分钟能做什么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时间数一数自己 1 分钟读了多少个字或者写了多少个字。
看一看:1 分钟还能做什么
师:1 分钟时间不算长,我们却能做很多事情,现在的科技和互联网更发达,1 分钟做的事情更多。(展示材料:汽车厂 1 分钟可以生产 1 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1 分钟可以播 80 个字;银行点钞机 1 分钟可以点 1500 张人民币;全球互联网 1 分钟可以发出 2 亿 40 万封邮件、下载 4.7 万个 app、亚马逊卖出 8.3 万美元的物品......)
【设计意图】以学生亲身的经历和搜集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每一分的宝贵。这种通过实际操作,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 1 分的概念,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在操作中深度感知 “量感”,又通过量的累加,从数的大小上深度感知 “量感”。
四、感知升华,管理时间
师:师: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那 2 分钟,5 分钟,10 分钟又能做些什么呢?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不仅对 1 秒、10 秒、1 分有了新的认识,对一节课的 40 分也有了新的认识,给你一节 40 分长的自习课,你打算怎样安排?请你在学习单上填一填。
组织分享
师:1 分不长,可 1 分 1 分积累起来的 40 分时间里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像今天一样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设计意图】通过量的累加,从数据上感知 2 分、5 分、10 分以及 40 分,通过对一节课的时间管理,做到真正的立德树人,从实际行动和规划上去丰富学生的 “量感”,教会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板书设计:
1 分有多长
1 分 = 60 秒
1 秒 嗒
10 秒 “秒”
1 分 读 88 个字、写 17 个字...
教学设计(二稿)
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深度感知 “量感”
—— 以 “一分有多长” 为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 P77 和 P7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发生的变化,知道 1 分 = 60 秒,并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 1 秒、10 秒和 1 分钟的长短;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积累经验,能估计 1 分钟;
3、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分有多长》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属于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领域”,是学生在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为三年级学习年、月、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认识时间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 “量”,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在体验上感受到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 “量感”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的知识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区分时针和分针,能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但是整时刚过和接近整时的区分学生还有困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缺少生活经验,而时间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不像长度单位容易用具体的物表现出来,学生接受起来有一些困难,但由于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这个 “量” 的意义,能够使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建立 1 秒、10 秒、1 分的标准,知道 1 分和 1 秒的长短,并能简单地估计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
运用标准去体验 1 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渗透新知 学生玩 1 分钟木头人游戏和观看 1 分钟搞笑视频;
师:你知道刚才视频放了多长时间?木头人游戏呢?
师:其实都是 1 分钟。1 分有多长呢?(板书主题:1 分有多长)
生:1 分是 60 秒。
师:想要知道 1 分是不是 60 秒,我们需要通过钟表来验证。(呈现钟面)想要知道时间过去 1 分,你准备观察哪根针?
生:分针,分针是用来记分的,走一小格就是 1 分。
【设计意图】开课开始,通过木头人游戏和搞笑视频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产生对 1 分钟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步体验,建构新知
活动一 探索计量 “秒” 的工具
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怎样看出来的?
生:秒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用来记秒的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
师:秒针走一大格呢?
生:走一大格是 5 秒。
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师:秒针从 3 走到 5,时间过去了几秒 ?7-10 呢?
生 1:10 秒,从 3 走到 5,秒针走了两个大格,每个大格是 5 秒,5X2=10,所以走了 10 秒。
生 2:15 秒......
小结:看秒针计时,走了几个大格,就用几乘 5。和分针的计时、认读方法很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活动,借助工具秒针直观形象地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通过秒针计量秒的认知,从直观丰富学生的 “量感”。
活动二 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并思考: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再次播放钟面走动情况。)
组织同桌讨论。
生:秒针走了 1 圈,分针刚好走了 1 小格,1 分等于 60 秒。
小结:秒针走一圈就是 60 秒,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就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
(板书:1 分 =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走动现象,找到分与秒的关系,得出 1 分 = 60 秒,从探索分与秒的数量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量感”。
活动三 体验 1 秒有多长
播放秒针走一格,并播放嗒的声音。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1 秒有多长呢?请你听一听,学一学。
生:嗒
再次播放,全班一起学一学。
师:那你认为 1 秒能做什么?
生:拍 1 次手、跺一次脚、眨一次眼睛、数一个数、写 1 个字、点头......
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做一做拍手、跺脚、数数......
小结:1 秒很短,我们只能数一个数、点一次头、拍一次手,时间就是这样 1 秒秒堆积起来的。
师:我们一起跟着秒针的节奏点点头,小声的数一数。
师:谁能跟着秒针的节奏数一数?
生:1、2、3......
师:请孩子们闭眼数一数。
【设计意图】生活中秒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体验 1 秒的长短,在不断的活动体验中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并通过具体的活动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感知 “量感”。
活动四 体验 10 秒有多长
师:接下来小闹钟也想和大家玩一玩游戏,你觉得自己的闹钟调准了吗?
生:准了。
师:请你开启闹钟,当你觉得 10 秒到了就睁开眼睛。
(播放时间为 10 秒的闹钟)
师:孩子们闹钟真准,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眨了 10 次眼睛,1 次眼睛是 1 秒,10 个 1 秒是 10 秒。
师:都是用了数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一起数一数。
师:数数的节奏刚好和秒针走动的节奏一样,这样闹钟才准。
师:老师现在写一个字,一个小朋友帮我计时,其他小朋友们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
组织估时活动。
师:多长时间?
生:10 秒、11 秒......
师:计时刚好是 10 秒,估计会有一定的误差,只要在 10 秒左右都可以。
师:现在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写一写 “秒” 字,体会 10 秒的长短。
【设计意图】在已有度量 1 秒标准的基础上,运用 1 秒的标准去度量 10 秒的长短,建立新的标准即 10 秒,在建立新标准的过程中通过量的累加感知 10 秒的长短,进一步感知 “量感”。
活动五 体验 1 分有多长
师:刚才我们对 1 秒和 10 秒的感觉已经比较准了,现在请你用自己的闹钟方式,当你认为是 1 分钟时就举手。
师:有准的吗?有相差一点的吗?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 1:一边点头一边去数的,数 60 下就是 60 秒。
生 2:写一个 “秒” 字是 10 秒,写 6 个 “秒” 字,也就是 6 个 10 秒是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起的 1 秒和 10 秒的标准,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去度量出 1 分的的长短,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已有的标准进行量的累加能够更准确的感知 1 分,以此更精确地提升学生感知 “量感”。
三、深度建构,拓展延伸
猜一猜:1 分钟能做什么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份资料,一份是建党一百周年的信,一份是写诗,你可以选择读信,送给祖国妈妈,看看读了多少个字;也可以选择写字,看看一分钟能写多少字。
师:你觉得自己一分钟能读多少字?一分钟能写多少字?我们来测试一下吧。
测一测:1 分钟能做什么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时间数一数自己 1 分钟读了多少个字或者写了多少个字。
看一看:1 分钟还能做什么
师:1 分钟时间不算长,我们却能做很多事情,现在的科技和互联网更发达,1 分钟做的事情更多。(展示材料:汽车厂 1 分钟可以生产 1 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1 分钟可以播 80 个字;银行点钞机 1 分钟可以点 1500 张人民币;全球互联网 1 分钟可以发出 2 亿 40 万封邮件、下载 4.7 万个 app、亚马逊卖出 8.3 万美元的物品......)
【设计意图】以学生亲身的经历和搜集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每一分的宝贵。这种通过实际操作,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 1 分的概念,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在操作中深度感知 “量感”,又通过量的累加,从数的大小上深度感知 “量感”。
四、感知升华,管理时间
师:师:看了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那 2 分钟,5 分钟,10 分钟又能做些什么呢?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小朋友们不仅对 1 秒、10 秒、1 分有了新的认识,对一节课的 40 分也有了新的认识,给你一节 40 分长的自习课,你打算怎样安排?请你在学习单上填一填。
组织分享
师:1 分不长,可 1 分 1 分积累起来的 40 分时间里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像今天一样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设计意图】通过量的累加,从数据上感知 2 分、5 分、10 分以及 40 分,通过对一节课的时间管理,做到真正的立德树人,从实际行动和规划上去丰富学生的 “量感”,教会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板书设计:
1 分有多长
1 分 = 60 秒
1 秒 嗒
10 秒 “秒”
1 分 读 88 个字、写 17 个字...
以学生亲身的经历和搜集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每一分的宝贵。这种通过实际操作,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 1 分的概念,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在操作中深度感知 “量感”,又通过量的累加,从数的大小上深度感知 “量感”。
王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体验了一分钟的长度,建立了一分钟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王老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量感。通过让亲身经历一分有多长,积累对于一分钟时间长短的活动经验。从而真正有利于学生量感的培养。
初步感知 1 分钟的长短,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时长 1 分钟的拍皮球、写名字、数心跳等等,估时长,体会 1 秒的累加过程;并看钟面验证,从而准确建构 1 分钟的时间概念,有效培养学生对时间的量感
在教学过程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再让学生同时观察秒针和时针分别走了几小格是多长时间,感受秒针、时针同时出发,同时停止,因此他们经过的时间是相同的,得出 1 分 = 60 秒的结论。引导学生体验,使学生对于一分钟的长短有了充分的感知。
时间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认识 “秒” 有一定难度,机械性记忆是很多课堂教学的常态,但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本节课老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对于 “量感” 的实践,能充分让学生感知 1 分有多长,对于秒这个时间单位理解更透彻。
王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切身感受,1 秒、10 秒、1 分钟,以小见大,从自己身边的 1 分钟可以干什么到各行各业的 1 分钟能做很多事情,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重大!我想:感受 1 分钟的环节,是这节课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执教这节课的老师都会采用形式各异的方法 --- 写名字、跳绳、排球、读书、跑步...... 去感受,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更愿意用那种方式体验 1 分有多长呢?学生经常做的,喜欢的事情,1 分钟能干些什么呢?这样的体验是不是会更深刻?!
王志芳老师设计的《一分有多长》,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了多种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受益非浅。王老师首先播放 1 分的音乐《时间像小马》,同时出示钟面分针、秒针的走动情况,来导入新课。接着引导观察钟面活动,借助工具秒针直感形象地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直观丰富学生的 “量感”。还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关系,得 1 分 = 60 秒的,从分与秒的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量感”。总的来说,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知 “量”,又通过量的累加,从数的大小上深度感知 “量感”。
王老师的设计紧紧围绕发展学生量感的主题展开。整个设计活泼有趣,从二稿导入环节由 1 分钟木头人游戏与 1 分钟搞笑视频对比,激发学生兴趣;到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小闹钟游戏,写 “秒” 字体验 10 秒,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引导学生真切感受时间,丰富对时间的认识,发展学生时间量感。
通过观察钟面活动,通过借助秒针,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观察分针与秒针的关系,感受一分等于 60 秒,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量感,通过拍手 跺脚 眨眼等让学生不断体验一秒很短,建立一秒的量感,通过已有的标准,建立量的累加,使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感受一分,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
本节课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化抽象的时间问题为可测量的数量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总结的过程,对时间有了很深的感性认识,对于一分到底有多长的理解能够灵活应用,把知识与实践更好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时间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很多时候会凭借自己经验让孩子死记硬背,本节课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化抽象的时间问题为可测量的数量问题,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测,总结的过程,对时间有了很深的感性认识,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在教学过程中 “” 前测问卷” 的设计也特别地好,能够让教师在大体的浏览试卷答案后更有的放矢地去确定侧重点,整改中,进行一节最适合孩子们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都能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孩子们在测卷中也能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更加侧重关注课堂上教师的相关引导,学习效果会更好。
关于时间的感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较难,许老师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利用活动让学生感知时间的长短,初步体会量感,在不同的活动中感知 1 秒,1 分的时间长短。让学生感悟要珍惜时间。
《一分有多长》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刚好学习一下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一分钟,将没办法直接感受的时间转化成学生能直接感受的事件,利于培养学生量感的发展,加深对量的认识。学生参与其中的同时,既收获了乐趣,又学到了新知识。
教学设计(三稿)
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深度感知 “量感” —— 以 “一分有多长” 为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 P77 和 P7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发生的变化,知道 1 分 = 60 秒,并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 1 秒、10 秒和 1 分钟的长短;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积累经验,能估计 1 分钟; 3、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分有多长》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属于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领域”,是学生在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为三年级学习年、月、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认识时间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 “量”,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学生的 “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的知识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区分时针和分针,能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但是整时刚过和接近整时的区分学生还有困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缺少生活经验,而时间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不像长度单位容易用具体的物表现出来,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时间长短变成学生能够以具体的操作、体验活动为载体,建立标准,通过日常活动的计量、计数,把抽象与实际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一分有多长” 这个 “量”。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建立 1 秒、10 秒、1 分的标准,知道 1 分和 1 秒的长短,并能简单地估计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 运用标准去体验 1 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渗透新知 学生玩 1 分钟木头人游戏和观看 1 分钟爱国视频动画。 师:估计一下,你认为哪一个活动时间更长? 展示两个活动计时器。 师:其实都是 1 分钟。1 分有多长呢?(板书主题:1 分有多长) 生:1 分是 60 秒。 师:想要知道 1 分是不是 60 秒,我们需要通过钟表来验证。(呈现钟面)想要知道时间过去 1 分,你准备观察哪根针? 生:分针,分针是用来记分的,走一小格就是 1 分。
【设计意图】开课开始,通过木头人游戏和爱国视频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产生对 1 分钟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步体验,建构新知 活动一 探索计量 “秒” 的工具 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怎样看出来的? 生:秒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用来记秒的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 师:秒针走一大格呢? 生:走一大格是 5 秒。 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师:秒针从 3 走到 5,时间过去了几秒 ?4-9 呢? 生 1:10 秒,从 3 走到 5,秒针走了两个大格,每个大格是 5 秒,5X2=10,所以走了 10 秒。 生 2:25 秒...... 小结:看秒针计时,走了几个大格,就用几乘 5。和分针的计时、认读方法很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活动,借助工具秒针直观形象地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通过秒针计量秒的认知,从直观丰富学生的 “量感”。
活动二 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观察钟面,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次播放) 师:跟着秒针的节奏在心里默数。(播放第二次) 师: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并思考: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播放第三次) 组织同桌讨论。 生:秒针走了 1 圈,分针刚好走了 1 小格,1 分等于 60 秒。 小结:秒针走一圈就是 60 秒,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就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 (板书:1 分 =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走动现象,找到分与秒的关系,得出 1 分 = 60 秒,从探索分与秒的数量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量感”。
活动三 体验 1 秒有多长 播放秒针走一格,并播放嗒的声音。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1 秒有多长呢?请你听一听,学一学。 生:嗒 再次播放,全班一起学一学。 师:那你认为 1 秒能做什么? 生:拍 1 次手、跺一次脚、眨一次眼睛、数一个数、写 1 个字、点头...... 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做一做拍手、跺脚、数数...... 小结:1 秒很短,我们只能数一个数、点一次头、拍一次手,时间就是这样 1 秒秒堆积起来的。 师:我们一起跟着秒针的节奏点点头,小声的数一数。 师:谁能跟着秒针的节奏数一数? 生:1、2、3...... 师:请孩子们闭眼数一数。 【设计意图】生活中秒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体验 1 秒的长短,在不断的活动体验中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并通过具体的活动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感知 “量感”。
活动四 体验 10 秒有多长 师:接下来小闹钟也想和大家玩一玩游戏,你觉得自己的闹钟调准了吗? 生:准了。 师:请你开启闹钟,当你觉得 10 秒到了就睁开眼睛。 (播放时间为 10 秒的闹钟) 师:孩子们闹钟真准,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眨了 10 次眼睛,1 次眼睛是 1 秒,10 个 1 秒是 10 秒。 师:都是用了数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一起数一数。 师:数数的节奏刚好和秒针走动的节奏一样,这样闹钟才准。 师:老师现在写一个字,一个小朋友帮我计时,其他小朋友们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 组织估时活动。 师:多长时间? 生:10 秒、11 秒...... 师:计时刚好是 10 秒,写一个字大约是 10 秒,估计会有一定的误差,只要在 10 秒左右都可以。 师:现在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写一写,体会 10 秒的长短。 【设计意图】在已有度量 1 秒标准的基础上,运用 1 秒的标准去度量 10 秒的长短,建立新的标准即 10 秒,在建立新标准的过程中通过量的累加感知 10 秒的长短,进一步感知 “量感”。
活动五 体验 1 分有多长 师:刚才我们对 1 秒和 10 秒的感觉已经比较准了,现在请你用自己的闹钟方式,当你认为是 1 分钟时就举手。 师:有准的吗?有相差一点的吗?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 1:一边点头一边去数的,数 60 下就是 60 秒。 生 2:写一个 “家” 字是 10 秒,写 6 个 “家” 字,也就是 6 个 10 秒是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起的 1 秒和 10 秒的标准,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去度量出 1 分的的长短,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已有的标准进行量的累加能够更准确的感知 1 分,以此更精确地提升学生感知 “量感”。
三、深度建构,拓展延伸 猜一猜:1 分钟能做什么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个活动,一个是今年刚好建党一百周年,你可以选择大声朗读诗歌送给祖国妈妈;第二个是口算大比拼;第三个是写你自己的名字;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活动,完成活动后看看读了多少个字,数一数算多少道口算、写多少遍自己的名字。 组织学生完成活动。 师:你觉得自己一分钟能读多少字?一分钟能算多少道口算?一分钟能写多少遍名字?我们来测试一下吧。 测一测:1 分钟能做什么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时间数一数自己 1 分钟读了多少个字或者写了多少个字。 师:刚才我们完成了自己 1 分钟能做什么,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别人的 1 分钟能做什么。 播放视频。 看一看:1 分钟还能做什么 师:1 分钟时间不算长,我们却能做很多事情,现在的科技和互联网更发达,1 分钟做的事情更多。(展示材料:汽车厂 1 分钟可以生产 1 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1 分钟可以播 80 个字;银行点钞机 1 分钟可以点 1500 张人民币;全球互联网 1 分钟可以发出 2 亿 40 万封邮件、下载 4.7 万个 app、亚马逊卖出 8.3 万美元的物品......) 【设计意图】以学生亲身的经历和搜集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每一分的宝贵。这种通过实际操作,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 1 分的概念,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在操作中深度感知 “量感”,又通过量的累加,从数的大小上深度感知 “量感”。
四、感知升化,管理时间 师:师:结合刚才的信息,那你认为 2 分钟,5 分钟,10 分钟又能做些什么呢?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 1 分 = 60 秒,说一声 “嗒” 大约是 1 秒,写 1 个 “家” 字大约是 10 秒,读 88 个字、算 20 道口算大约是 1 分。1 分不长,可这 1 分 1 分堆积起来的 40 分里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像今天一样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师:最后,如果你有 20 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你打算怎么合理规划?请你在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量的累加,从数据上感知 2 分、5 分、10 分以及 40 分,通过对一节课的时间管理,做到真正的立德树人,从实际行动和规划上去丰富学生的 “量感”,教会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板书设计:
1 分有多长
1 分 = 60 秒
1 秒 嗒
10 秒 “秒”
1 分 读 88 个字、写 17 个字...
教学设计(四稿)
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深度感知 “量感” —— 以 “一分有多长” 为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 P77 和 P7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发生的变化,知道 1 分 = 60 秒,并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 1 秒、10 秒和 1 分钟的长短;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积累经验,能估计 1 分钟; 3、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分有多长》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属于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领域”,是学生在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为三年级学习年、月、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认识时间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 “量”,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学生的 “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的知识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区分时针和分针,能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但是整时刚过和接近整时的区分学生还有困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缺少生活经验,而时间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不像长度单位容易用具体的物表现出来,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时间长短变成学生能够以具体的操作、体验活动为载体,建立标准,通过日常活动的计量、计数,把抽象与实际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一分有多长” 这个 “量”。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建立 1 秒、10 秒、1 分的标准,知道 1 分和 1 秒的长短,并能简单地估计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 运用标准去体验 1 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渗透新知 观看播放 1 分钟爱国视频动画。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刚才视频有多长时间? 生:1 分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钟面上看到的。 师:刚才的视频是 1 分钟,1 分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主题:1 分有多长)
【设计意图】开课开始,通过木头人游戏和爱国视频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产生对 1 分钟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步体验,建构新知 活动一 探索计量 “秒” 的工具 师:小朋友通过钟面认识 1 分,想要知道时间过去 1 分,你打算观察哪根针? 生:分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 师:还可以观察哪根针? 生:秒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用来记秒的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 师:秒针走一大格呢? 生:走一大格是 5 秒。 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师:秒针从 3 走到 5,时间过去了几秒 ?7-10 呢? 生 1:10 秒,从 3 走到 5,秒针走了两个大格,每个大格是 5 秒,5X2=10,所以走了 10 秒。 生 2:15 秒...... 小结:看秒针计时,走了几个大格,就用几乘 5。和分针的计时、认读方法很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活动,借助工具秒针直观形象地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通过秒针计量秒的认知,从直观丰富学生的 “量感”。
活动二 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并思考: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播放钟面走动情况。) 组织同桌讨论。 生:秒针走了 1 圈,分针刚好走了 1 小格,1 分等于 60 秒。 小结:秒针走一圈就是 60 秒,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就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 (板书:1 分 =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走动现象,找到分与秒的关系,得出 1 分 = 60 秒,从探索分与秒的数量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量感”。
活动三 1 秒有多长 播放秒针走一格,并播放嗒的声音。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1 秒有多长呢?请你听一听,学一学。 生:嗒 再次播放,全班一起学一学。 师:那你认为 1 秒能做什么? 生:拍 1 次手、跺一次脚、眨一次眼睛、数一个数、写 1 个字、点头...... 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做一做拍手、跺脚、数数...... 小结:1 秒很短,我们只能数一个数、点一次头、拍一次手,时间就是这样 1 秒秒堆积起来的。 师:所以我们点一次头、数一个数等等的时间大约是 1 秒,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着秒针的节奏小声地数一数。 师:谁能跟着秒针的节奏数一数? 生:1、2、3...... 师:请孩子们闭眼,想象秒针走动的样子,悄悄地数一数。 【设计意图】生活中秒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体验 1 秒的长短,在不断的活动体验中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并通过具体的活动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感知 “量感”。
活动四 10 秒有多长 师:接下来小闹钟也想和大家玩一玩游戏,你觉得自己的闹钟调准了吗? 生:准了。 师:请你开启闹钟,当你觉得 10 秒到了就睁开眼睛。 (播放时间为 10 秒的闹钟) 师:孩子们闹钟真准,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 1:我眨了 10 次眼睛,1 次眼睛是 1 秒,10 个 1 秒是 10 秒。 生 2:我拍了 10 次手。 师:都是用了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叫做 “读秒法”。 谁来数给大家听一听? 组织学生数一数。 师:数数的节奏不快也不慢,刚好和秒针走动的节奏一样,这样闹钟才准。 师:老师现在写一个字,一个小朋友帮我计时,其他小朋友们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 组织估时活动。 师:多长时间? 生:10 秒、11 秒...... 师:计时是 10 秒,写一个字大约是 10 秒,估计会有一定的误差,只要在 10 秒左右都可以。 师:现在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写一写,体会 10 秒的长短。 【设计意图】在已有度量 1 秒标准的基础上,运用 1 秒的标准去度量 10 秒的长短,建立新的标准即 10 秒,在建立新标准的过程中通过量的累加感知 10 秒的长短,进一步感知 “量感”。
活动五 1 分有多长 师:刚才我们对 1 秒和 10 秒的感觉已经比较准了,现在请你用自己的闹钟方式,当你认为是 1 分钟时就举手。 师:有准的吗?有相差一点的吗?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 1:一边点头一边去数的,数 60 下就是 60 秒。 生 2:写一个 “家” 字是 10 秒,写 6 个 “家” 字,也就是 6 个 10 秒是 60 秒。 组织学生看着钟表数一数,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起的 1 秒和 10 秒的标准,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去度量出 1 分的的长短,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已有的标准进行量的累加能够更准确的感知 1 分,以此更精确地提升学生感知 “量感”。
三、深度体验,拓展延伸 猜一猜:我的 1 分钟能做什么 师:那你猜一猜 1 分钟你能读多少个字?你能写多少遍自己的名字?你能做多少道口算?
测一测:我做什么大约是 1 分钟 组织学生完成活动。 师:接下来请孩子们数一数自己 1 分钟读了多少个字或者写了多少遍自己的名字或者做了多少道口算,请你填一填。
验一验:我估计的 1 分钟 师:现在请你做一做刚才的事情,猜一猜这段音乐有多长? 播放 30 秒音乐。 生:我估计的是 30 秒。 师:你的时间怎么这么准?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因为我 1 分钟大约能做 20 道口算,所以我做了 10 道口算大约就是 30 秒。
看一看:1 分钟还能做什么 师:刚才我们通过活动体验感知了 1 分钟有多长,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别人的 1 分钟有多长。 播放视频。 师:1 分钟时间不算长,我们却能做很多事情,现在的科技和互联网更发达,1 分钟做的事情更多。(展示材料:汽车厂 1 分钟可以生产 1 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1 分钟可以播 80 个字;银行点钞机 1 分钟可以点 1500 张人民币;全球互联网 1 分钟可以发出 2 亿 40 万封邮件、下载 4.7 万个 app、亚马逊卖出 8.3 万美元的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每一分的宝贵。这种通过实际操作,在形成 1 分钟的长短认知过程中,以估计、实践到感知的体验活动来深度感知 “量感”,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 1 分的概念,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
四、感知升化,管理时间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 1 分 = 60 秒,说一声 “嗒” 大约是 1 秒,写 1 个 “家” 字大约是 10 秒,读 88 个字、算 20 道口算大约是 1 分。1 分不长,可这 1 分 1 分堆积起来的 40 分里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像今天一样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最后,请你放学估一估从学校到家要走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从实际行动以及生活经验去丰富学生对时间的 “量感”,教会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教学设计(终稿)
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深度感知 “量感”
—— 以 “一分有多长” 为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 P77 和 P78
【教学目标】
学科性目标:
学生经历 1 秒、10 秒、1 分时间量的体验活动,较正确地感知 1 秒、10 秒、1 分的长短,逐步积累量感经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知道 1 分 = 60 秒。
教育性目标:
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创新性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量,是所有事件过程发生顺序和长短的度量。“量” 是指现实世界事物大小、长短、多少等物理属性,“量感” 指对事物属性的感和悟。小学阶段,“时间的教学” 都是安排在不同年段分散进行,循序渐进,螺旋型上升,教材多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量化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第一册已学习《认识钟表》一课,借助钟表结构来刻画整时和半时,使学生对时间量有了初步的感知;《一分有多长》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知道 1 分 = 60 秒,体验感知 1 分、10 秒和 1 秒的长度,建立时间观念;主要在杜宾斯基的数学概念教学的四阶段理论中的 “活动” 层次上,并开始向 “过程” 层次过度,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相关操作体验活动,如 “跟着秒针打节奏”、“10 秒写字” 等,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并感受时间,对时间这 “量” 达到半抽象水平。通过观察钟表,建立直观模型,让量感可见;初步体验,选好参照标准,让量感可量;深度体验,多维活动建构,让量感可感等一系列 “可视化” 的活动,丰富 “量” 的体验。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借助生活事物来衡量时间这个抽象的量,建立 “量” 的表象、丰富 “量” 的感受来进一步促进 “量” 的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量感的感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三年级感知 “年、月、日” 这个超长时距的 “量” 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小学时期正处于初步逻辑思维期,从表象性思维的概念化活动逐渐过渡到概念性思维的阶段。低段儿童在时序、时距、时间度量的认识上,不限于当时的瞬间,能把握事物前后的变化过程,但是对时间的知觉是没有独立存在的,需要依赖具体的运动知觉,当外界有度量标尺时,儿童对短时距如 1 秒、5 秒、10 秒、15 秒的估计水平较高,并且越来越确切,有这样的度量标尺基础,能提高对长时距估计的准确度,并通过参考信号纠正估计的错误,逐步培养 “量感”。
通过前测结果分析,我们的学生在学习 “一分有多长” 之前,对秒的基本知识已有所了解,如 1 分 = 60 秒,但不一定能关注到它的存在,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对秒针的行走过程不清楚,不会在钟面上计算经过了几秒;对秒的时距没有概念,缺少秒的长度的体验。在教学中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把抽象的时间长短变成学生能够以具体的操作、体验活动为载体,建立标准,通过日常活动的计量、计数,把抽象与实际联系,使学生深度体验不同时距的长度,充分感受到 “一分有多长” 这个 “量”。
【教学重点】
通过体验活动感知 1 秒、10 秒、1 分长短,并能较准确地估计短时距的长度。
【教学难点】
1 分 = 60 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渗透新知
借助纸飞机游戏,引导学生估计飞行时间。
师:孩子们,老师邀请到了一位好朋友 —— 纸飞机,请你猜猜老师的纸飞机飞了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发言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时间 “秒” 的学习,认识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估计纸飞机飞行时间的游戏,唤醒学生对时间量已有的认知,发现 “秒” 是计量短时间的时间单位,初步形成对时间长度的估计意识,唤醒已有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观察钟表,建立直观模型,让量感可见
活动一 探索计量 “秒” 的工具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到了秒,计量秒的是什么针?
生:秒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用来记秒的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
师:秒针走一大格呢?
生:走一大格是 5 秒。
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师:秒针从 3 走到 5,时间过去了几秒 ?7-10 呢?
生 1:10 秒,从 3 走到 5,秒针走了两个大格,每个大格是 5 秒,5X2=10,所以走了 10 秒。
生 2:15 秒......
小结:看秒针计时,走了几个大格,就用几乘 5。和分针的计时、认读方法很像。
出示钟面,学生计算秒针经过的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活动,借助工具秒针,探索秒针走过的路程来计量 “秒”,建立直观模型,丰富学生对时间量的认知,从视觉角度丰富了学生的 “量感”。
活动二 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并思考: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播放钟面走动情况。)
组织同桌讨论。
生:秒针走了 1 圈,分针刚好走了 1 小格,1 分等于 60 秒。
小结:秒针走一圈就是 60 秒,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就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
(板书:1 分 = 60 秒)
【设计意图】行走轨迹图是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理解秒的一座桥梁。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以直观可见分针和秒针行走的轨迹,可以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图示中经历新的认知,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分与秒的关系形象化。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走动现象,找到分与秒的本质关系,得出 1 分 = 60 秒,从探索分与秒的数量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量感”。
三、初步体验,选好参照标准,让量感可量
活动一 1 秒有多长
播放秒针走一格,并播放嗒的声音。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1 秒有多长呢?请你听一听,学一学。
生:嗒。
再次播放,全班一起学一学。
师:那你认为 1 秒能做什么?
生:拍 1 次手、跺一次脚、眨一次眼睛、数一个数、写 1 个字、点 1 次头......
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做一做拍手、跺脚、数数......(循环播放秒针走动)
小结:1 秒很短,我们只能数一个数、点一次头、拍一次手,时间就是这样 1 秒秒堆积起来的。
师:所以我们点一次头、数一个数等等的时间大约是 1 秒,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着秒针的节奏小声地数一数。
师:谁能跟着秒针的节奏数一数?
生:1、2、3......
师:请孩子们闭眼,想象秒针走动的样子,悄悄地数一数。
【设计意图】量感的培养,可通过实物测量的方式来实现。时间量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外界事物建立表象。学生对于短时距的时间量估计比较准确,因此设计一系列可操作的活动作为媒介来帮助学生建立 1 秒的单位量。学习新知,都需要一个修正的过程,学生通过 “估计、体验、修正” 的过程体验 1 秒的长短,在不断的活动体验中积累 1 秒单位量的经验,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培养 “单位量感”。
活动二 10 秒有多长
师:接下来小闹钟也想和大家玩一玩游戏,你觉得自己的闹钟调准了吗?
生:准了。
师:请你开启闹钟,当你觉得 10 秒到了就睁开眼睛。
(播放时间为 10 秒的闹钟)
师:孩子们闹钟真准,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 1:我眨了 10 次眼睛,1 次眼睛是 1 秒,10 个 1 秒是 10 秒。
生 2:我拍了 10 次手。
师:都是用了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叫做 “读秒法”。 谁来数给大家听一听?
组织学生数一数。
师:数数的节奏不快也不慢,刚好和秒针走动的节奏一样,这样闹钟才准。
师:老师现在写一个字,一个小朋友帮我计时,其他小朋友们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
组织估时活动。
师:多长时间?
生:10 秒、11 秒......
师:计时是 10 秒,写一个字大约是 10 秒,估计会有一定的误差,只要在 10 秒左右都可以。
师:现在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写一写,体会 10 秒的长短。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个活动已积累了 “单位量感”,10 秒是单位量的累加量,学生的量感发展从 “单位量感” 自主飞跃到 “累加量感” 非常困难,抽象能力较弱,思维活动需要具体的内容支撑。因此学生需要运用单位量的标准,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去度量 10 秒的长短,引导学生合情推理,逐渐从动眼、动口、动手过渡到动脑,从而实现量感培养的纵向螺旋渗透和巩固。在估计和写字活动中找到 10 秒的参考标准,建立新的标准,积累活动经验,培养 “累加量感”。
活动三 1 分有多长
师:刚才我们对 1 秒和 10 秒的感觉已经比较准了,现在请你用自己的闹钟方式,当你认为是 1 分钟时就举手。
师:有准的吗?有相差一点的吗?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 1:一边点头一边去数的,数 60 下就是 60 秒。
生 2:写一个 “家” 字是 10 秒,写 6 个 “家” 字,也就是 6 个 10 秒是 60 秒。
组织学生看着钟表数一数,做一做。
【设计意图】单位量是基于 “体感”(身体对操作活动的体验而形成的经验判断)的定量刻画,而累加量是基于数 感的定量刻画,可通过推理来实现。本活动从学生量的积累经验出发,建立起对 1 分的感知,通过 1 分 = 60 秒的联系,将分和秒的时距长度转化为 1 与 60 的数感,通过推理形成对分的定量刻画,达到由数感建构量感的效果。并引导学生不断地尝试、修正、感知、推测,经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估计过程,感受选择参照标准的重要性,积累估计经验,使量感可量。
四、深度体验,多维活动建构,让量感可感
组织四人小组活动。
要求:完成以下活动,小组内一人计时,一人填表,一人估计,一人操作。
教师展示活动记录单。
师:对比估计时间和实际测量时间,发现小朋友们对时间的估计比较准确,折一个纸飞机大约用了 1 分钟,看看其他小朋友 1 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呢?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量感培养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估计、修正,设计估计与准确计时相结合的多维活动,让学生通过时间记录和时间估计不断完善自己对 “秒” 作单位的时间长度感知的能力。5 个趣味活动的设计在时间量上层层递进,螺旋型上升,符合学生发展量感的认知规律。
五、感知升化,管理时间
师:1 分钟时间不算长,我们却能做很多事情,现在的科技和互联网更发达,1 分钟做的事情更多。(展示材料:汽车厂 1 分钟可以生产 1 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1 分钟可以播 80 个字;银行点钞机 1 分钟可以点 1500 张人民币;全球互联网 1 分钟可以发出 2 亿 40 万封邮件、下载 4.7 万个 app、亚马逊卖出 8.3 万美元的物品......)
师:1 分不长,可这 1 分 1 分堆积起来的 40 分里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像今天一样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设计意图】在 1 分的体验中学生会觉得 1 分有点短,通过感知生活中一些高科技的事物,学生会惊讶 1 分能做的事情,打破了对新知的原有感知,开阔了眼界,意识到 1 分虽短暂,却能做很多事情,借机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
一分有多长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尊重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活动参与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一分长,相 一分有多长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尊重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活动参与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一分一秒有多长,相信学生的感受会很深刻。
王老师通过木头人游戏和搞笑视频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产生对 1 分钟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时间量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外界事物建立表象。学生对于短时距的时间量估计比较准确,学生通过 “估计、体验、修正” 的过程体验 1 秒的长短。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对时间的量感。
通过直观的观察,有趣的视频,实物测量丰富学生的经验,经验的积累的过程就是量感形成的过程。学生对于短时距的时间量估计比较准确,学生通过 “估计、体验、修正” 的过程体验 1 秒的长短,在不断的活动体验中积累 1 秒单位量的经验,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培养 “单位量感”。
老师让学生体验感知 1 分、10 秒和 1 秒的长度,建立时间观念;主要在杜宾斯基的数学概念教学的四阶段理论中的 “活动” 层次上,并开始向 “过程” 层次过度,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相关操作体验活动,如 “跟着秒针打节奏”、“10 秒写字” 等,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并感受时间,对时间这 “量” 达到半抽象水平。
“估计 - 体验 - 修正” 的设计让学生在已有经验认识的基础上不断调整自己对秒的感觉,积累 1 秒单位量的经验,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建立度量 1 秒的量感,培养反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