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nan913

liunan913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271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21 14:59:43 +08:00
10 G 0 S 0 B
liunan913 的最新回复

量感是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的,本节课姚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触觉、视觉等多感官地感悟到:周长是通过测量得到的,是一周长度的叠加。创设的冲突目的是刺激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等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贾老师的教学风趣幽默,开课时以游戏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吸引到课堂上来。利用白版,教具等直观模型让学生对体积单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潘老师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通过用 “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等方法,初步感受 “度量” 思想。学生在摆一摆的过程中,体验 “以小测大、以面测面” 的测量方法,充分感受面积的 “有限可加性”。其次在活动中主动探索,获得比较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积累度量的直接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能力。

数是数出来了,在这节课中,郭老师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增强对 100 以内数的认识,感悟事物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手口对应,掌握数数的方法。且在探究各种方法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在进行归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时分有了初步认识后的一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趣体会感悟时间的长短,秒,分,时的关系,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具和微课,为学生建立时间模型做好充分准备。

何老师以故事情境导入,设计周长相等、大小相近的两个图形的面积比较,促使学生在无法直观比较的情况下去探索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节课的探究重点圆的面积推导,教师采用了自主阅读和动手操作进行圆的面积探究学习。数学阅读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把圆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过程从表面的静态到抽象的动态,也就是学会学习的过程,也就是量感形成的过程,同时提升学生对转化思维的感悟,并感受极限思想。

张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有效的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利用直观模型,建构量感。

教师在建立学生量感的过程中,借助学具让学生充分在猜想、操作、探究、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获取新知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能力。

在本节课利用课前测掌握学情,确定教法,恰当的使用微课 3.0 让学生更直观的对圆柱的体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用转换的思想解决新问题,学生将旧知解决新知,建立更加直观的模型。

陈老师在本节课设计了 5 个丰富的感知活动,从课前测中发现学情,再到活动中建立面积的量感,将面积的概念逐步补充完整。将直观感知和推理想象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面积。

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对体积和容积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从多个活动,多种物质进行探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概念,装就是容纳,茶叶筒能容纳茶叶,水杯能容纳水,学生自然而然的就理解容纳并习惯用容纳去表达了。再引导学生去比较两个容器,谁里面的空间大,谁就装的多,在比较中建立量感。

段老师在开课让学生在解决身边的问题时引发矛盾,引出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体会面积量感采取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官参与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丰富学生的表象,初步建立对量的感受。

本节课薛老师让学生充分地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渗透了面积大小相对性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学习 “面积” 建立了感性认识,同时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节课王老师注重学生对量感的培养,通过直观的观察,有趣的视频,实物测量等方式来实现。时间量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外界事物建立表象。学生对于短时距的时间量估计比较准确,学生通过 “估计、体验、修正” 的过程体验 1 秒的长短,在不断的活动体验中积累 1 秒单位量的经验,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培养 “单位量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3ms · UTC 04:50 · PVG 12:50 · LAX 21:50 · JFK 00:5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