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angzf12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708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7 09:09:11 +08:0010 ![]() ![]() ![]()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展示大赛-2021 • wangzf123 • 3年前 • 最后回复来自 18008607052 | 232 |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团队照片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团队照片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团队照片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文献与资料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前测单和后测单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活动记录单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活动记录单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学习单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教案手稿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课后研讨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磨课过程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磨课过程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磨课过程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专家指导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专家指导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专家指导
![Uploadingfile...]()
![Uploadingfile...]()
![Uploadingfile...]()
![Uploadingfile...]()
![Uploadingfile...]()
![Uploadingfile...]()
![Uploadingfile...]()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教学设计(终稿)
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深度感知 “量感”
—— 以 “一分有多长” 为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 P77 和 P78
【教学目标】
学科性目标:
学生经历 1 秒、10 秒、1 分时间量的体验活动,较正确地感知 1 秒、10 秒、1 分的长短,逐步积累量感经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知道 1 分 = 60 秒。
教育性目标:
在四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敢于表达,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创新性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量,是所有事件过程发生顺序和长短的度量。“量” 是指现实世界事物大小、长短、多少等物理属性,“量感” 指对事物属性的感和悟。小学阶段,“时间的教学” 都是安排在不同年段分散进行,循序渐进,螺旋型上升,教材多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量化学生对时间的认识。
第一册已学习《认识钟表》一课,借助钟表结构来刻画整时和半时,使学生对时间量有了初步的感知;《一分有多长》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知道 1 分 = 60 秒,体验感知 1 分、10 秒和 1 秒的长度,建立时间观念;主要在杜宾斯基的数学概念教学的四阶段理论中的 “活动” 层次上,并开始向 “过程” 层次过度,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相关操作体验活动,如 “跟着秒针打节奏”、“10 秒写字” 等,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亲身体验并感受时间,对时间这 “量” 达到半抽象水平。通过观察钟表,建立直观模型,让量感可见;初步体验,选好参照标准,让量感可量;深度体验,多维活动建构,让量感可感等一系列 “可视化” 的活动,丰富 “量” 的体验。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借助生活事物来衡量时间这个抽象的量,建立 “量” 的表象、丰富 “量” 的感受来进一步促进 “量” 的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量感的感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三年级感知 “年、月、日” 这个超长时距的 “量” 奠定了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小学时期正处于初步逻辑思维期,从表象性思维的概念化活动逐渐过渡到概念性思维的阶段。低段儿童在时序、时距、时间度量的认识上,不限于当时的瞬间,能把握事物前后的变化过程,但是对时间的知觉是没有独立存在的,需要依赖具体的运动知觉,当外界有度量标尺时,儿童对短时距如 1 秒、5 秒、10 秒、15 秒的估计水平较高,并且越来越确切,有这样的度量标尺基础,能提高对长时距估计的准确度,并通过参考信号纠正估计的错误,逐步培养 “量感”。
通过前测结果分析,我们的学生在学习 “一分有多长” 之前,对秒的基本知识已有所了解,如 1 分 = 60 秒,但不一定能关注到它的存在,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对秒针的行走过程不清楚,不会在钟面上计算经过了几秒;对秒的时距没有概念,缺少秒的长度的体验。在教学中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把抽象的时间长短变成学生能够以具体的操作、体验活动为载体,建立标准,通过日常活动的计量、计数,把抽象与实际联系,使学生深度体验不同时距的长度,充分感受到 “一分有多长” 这个 “量”。
【教学重点】
通过体验活动感知 1 秒、10 秒、1 分长短,并能较准确地估计短时距的长度。
【教学难点】
1 分 = 60 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渗透新知
借助纸飞机游戏,引导学生估计飞行时间。
师:孩子们,老师邀请到了一位好朋友 —— 纸飞机,请你猜猜老师的纸飞机飞了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发言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时间 “秒” 的学习,认识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估计纸飞机飞行时间的游戏,唤醒学生对时间量已有的认知,发现 “秒” 是计量短时间的时间单位,初步形成对时间长度的估计意识,唤醒已有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观察钟表,建立直观模型,让量感可见
活动一 探索计量 “秒” 的工具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到了秒,计量秒的是什么针?
生:秒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用来记秒的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
师:秒针走一大格呢?
生:走一大格是 5 秒。
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师:秒针从 3 走到 5,时间过去了几秒 ?7-10 呢?
生 1:10 秒,从 3 走到 5,秒针走了两个大格,每个大格是 5 秒,5X2=10,所以走了 10 秒。
生 2:15 秒......
小结:看秒针计时,走了几个大格,就用几乘 5。和分针的计时、认读方法很像。
出示钟面,学生计算秒针经过的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活动,借助工具秒针,探索秒针走过的路程来计量 “秒”,建立直观模型,丰富学生对时间量的认知,从视觉角度丰富了学生的 “量感”。
活动二 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并思考: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播放钟面走动情况。)
组织同桌讨论。
生:秒针走了 1 圈,分针刚好走了 1 小格,1 分等于 60 秒。
小结:秒针走一圈就是 60 秒,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就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
(板书:1 分 = 60 秒)
【设计意图】行走轨迹图是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理解秒的一座桥梁。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以直观可见分针和秒针行走的轨迹,可以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图示中经历新的认知,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分与秒的关系形象化。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走动现象,找到分与秒的本质关系,得出 1 分 = 60 秒,从探索分与秒的数量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量感”。
三、初步体验,选好参照标准,让量感可量
活动一 1 秒有多长
播放秒针走一格,并播放嗒的声音。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1 秒有多长呢?请你听一听,学一学。
生:嗒。
再次播放,全班一起学一学。
师:那你认为 1 秒能做什么?
生:拍 1 次手、跺一次脚、眨一次眼睛、数一个数、写 1 个字、点 1 次头......
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做一做拍手、跺脚、数数......(循环播放秒针走动)
小结:1 秒很短,我们只能数一个数、点一次头、拍一次手,时间就是这样 1 秒秒堆积起来的。
师:所以我们点一次头、数一个数等等的时间大约是 1 秒,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着秒针的节奏小声地数一数。
师:谁能跟着秒针的节奏数一数?
生:1、2、3......
师:请孩子们闭眼,想象秒针走动的样子,悄悄地数一数。
【设计意图】量感的培养,可通过实物测量的方式来实现。时间量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外界事物建立表象。学生对于短时距的时间量估计比较准确,因此设计一系列可操作的活动作为媒介来帮助学生建立 1 秒的单位量。学习新知,都需要一个修正的过程,学生通过 “估计、体验、修正” 的过程体验 1 秒的长短,在不断的活动体验中积累 1 秒单位量的经验,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培养 “单位量感”。
活动二 10 秒有多长
师:接下来小闹钟也想和大家玩一玩游戏,你觉得自己的闹钟调准了吗?
生:准了。
师:请你开启闹钟,当你觉得 10 秒到了就睁开眼睛。
(播放时间为 10 秒的闹钟)
师:孩子们闹钟真准,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 1:我眨了 10 次眼睛,1 次眼睛是 1 秒,10 个 1 秒是 10 秒。
生 2:我拍了 10 次手。
师:都是用了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叫做 “读秒法”。 谁来数给大家听一听?
组织学生数一数。
师:数数的节奏不快也不慢,刚好和秒针走动的节奏一样,这样闹钟才准。
师:老师现在写一个字,一个小朋友帮我计时,其他小朋友们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
组织估时活动。
师:多长时间?
生:10 秒、11 秒......
师:计时是 10 秒,写一个字大约是 10 秒,估计会有一定的误差,只要在 10 秒左右都可以。
师:现在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写一写,体会 10 秒的长短。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个活动已积累了 “单位量感”,10 秒是单位量的累加量,学生的量感发展从 “单位量感” 自主飞跃到 “累加量感” 非常困难,抽象能力较弱,思维活动需要具体的内容支撑。因此学生需要运用单位量的标准,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去度量 10 秒的长短,引导学生合情推理,逐渐从动眼、动口、动手过渡到动脑,从而实现量感培养的纵向螺旋渗透和巩固。在估计和写字活动中找到 10 秒的参考标准,建立新的标准,积累活动经验,培养 “累加量感”。
活动三 1 分有多长
师:刚才我们对 1 秒和 10 秒的感觉已经比较准了,现在请你用自己的闹钟方式,当你认为是 1 分钟时就举手。
师:有准的吗?有相差一点的吗?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 1:一边点头一边去数的,数 60 下就是 60 秒。
生 2:写一个 “家” 字是 10 秒,写 6 个 “家” 字,也就是 6 个 10 秒是 60 秒。
组织学生看着钟表数一数,做一做。
【设计意图】单位量是基于 “体感”(身体对操作活动的体验而形成的经验判断)的定量刻画,而累加量是基于数 感的定量刻画,可通过推理来实现。本活动从学生量的积累经验出发,建立起对 1 分的感知,通过 1 分 = 60 秒的联系,将分和秒的时距长度转化为 1 与 60 的数感,通过推理形成对分的定量刻画,达到由数感建构量感的效果。并引导学生不断地尝试、修正、感知、推测,经历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估计过程,感受选择参照标准的重要性,积累估计经验,使量感可量。
四、深度体验,多维活动建构,让量感可感
组织四人小组活动。
要求:完成以下活动,小组内一人计时,一人填表,一人估计,一人操作。
教师展示活动记录单。
师:对比估计时间和实际测量时间,发现小朋友们对时间的估计比较准确,折一个纸飞机大约用了 1 分钟,看看其他小朋友 1 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呢?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量感培养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估计、修正,设计估计与准确计时相结合的多维活动,让学生通过时间记录和时间估计不断完善自己对 “秒” 作单位的时间长度感知的能力。5 个趣味活动的设计在时间量上层层递进,螺旋型上升,符合学生发展量感的认知规律。
五、感知升化,管理时间
师:1 分钟时间不算长,我们却能做很多事情,现在的科技和互联网更发达,1 分钟做的事情更多。(展示材料:汽车厂 1 分钟可以生产 1 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1 分钟可以播 80 个字;银行点钞机 1 分钟可以点 1500 张人民币;全球互联网 1 分钟可以发出 2 亿 40 万封邮件、下载 4.7 万个 app、亚马逊卖出 8.3 万美元的物品......)
师:1 分不长,可这 1 分 1 分堆积起来的 40 分里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像今天一样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设计意图】在 1 分的体验中学生会觉得 1 分有点短,通过感知生活中一些高科技的事物,学生会惊讶 1 分能做的事情,打破了对新知的原有感知,开阔了眼界,意识到 1 分虽短暂,却能做很多事情,借机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教学设计(四稿)
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深度感知 “量感” —— 以 “一分有多长” 为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 P77 和 P7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发生的变化,知道 1 分 = 60 秒,并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 1 秒、10 秒和 1 分钟的长短;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积累经验,能估计 1 分钟; 3、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分有多长》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属于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领域”,是学生在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为三年级学习年、月、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认识时间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 “量”,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学生的 “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的知识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区分时针和分针,能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但是整时刚过和接近整时的区分学生还有困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缺少生活经验,而时间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不像长度单位容易用具体的物表现出来,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时间长短变成学生能够以具体的操作、体验活动为载体,建立标准,通过日常活动的计量、计数,把抽象与实际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一分有多长” 这个 “量”。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建立 1 秒、10 秒、1 分的标准,知道 1 分和 1 秒的长短,并能简单地估计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 运用标准去体验 1 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渗透新知 观看播放 1 分钟爱国视频动画。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刚才视频有多长时间? 生:1 分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钟面上看到的。 师:刚才的视频是 1 分钟,1 分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主题:1 分有多长)
【设计意图】开课开始,通过木头人游戏和爱国视频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产生对 1 分钟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步体验,建构新知 活动一 探索计量 “秒” 的工具 师:小朋友通过钟面认识 1 分,想要知道时间过去 1 分,你打算观察哪根针? 生:分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 师:还可以观察哪根针? 生:秒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用来记秒的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 师:秒针走一大格呢? 生:走一大格是 5 秒。 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师:秒针从 3 走到 5,时间过去了几秒 ?7-10 呢? 生 1:10 秒,从 3 走到 5,秒针走了两个大格,每个大格是 5 秒,5X2=10,所以走了 10 秒。 生 2:15 秒...... 小结:看秒针计时,走了几个大格,就用几乘 5。和分针的计时、认读方法很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活动,借助工具秒针直观形象地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通过秒针计量秒的认知,从直观丰富学生的 “量感”。
活动二 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观察钟面,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并思考: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播放钟面走动情况。) 组织同桌讨论。 生:秒针走了 1 圈,分针刚好走了 1 小格,1 分等于 60 秒。 小结:秒针走一圈就是 60 秒,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就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 (板书:1 分 =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走动现象,找到分与秒的关系,得出 1 分 = 60 秒,从探索分与秒的数量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量感”。
活动三 1 秒有多长 播放秒针走一格,并播放嗒的声音。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1 秒有多长呢?请你听一听,学一学。 生:嗒 再次播放,全班一起学一学。 师:那你认为 1 秒能做什么? 生:拍 1 次手、跺一次脚、眨一次眼睛、数一个数、写 1 个字、点头...... 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做一做拍手、跺脚、数数...... 小结:1 秒很短,我们只能数一个数、点一次头、拍一次手,时间就是这样 1 秒秒堆积起来的。 师:所以我们点一次头、数一个数等等的时间大约是 1 秒,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着秒针的节奏小声地数一数。 师:谁能跟着秒针的节奏数一数? 生:1、2、3...... 师:请孩子们闭眼,想象秒针走动的样子,悄悄地数一数。 【设计意图】生活中秒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体验 1 秒的长短,在不断的活动体验中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并通过具体的活动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感知 “量感”。
活动四 10 秒有多长 师:接下来小闹钟也想和大家玩一玩游戏,你觉得自己的闹钟调准了吗? 生:准了。 师:请你开启闹钟,当你觉得 10 秒到了就睁开眼睛。 (播放时间为 10 秒的闹钟) 师:孩子们闹钟真准,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 1:我眨了 10 次眼睛,1 次眼睛是 1 秒,10 个 1 秒是 10 秒。 生 2:我拍了 10 次手。 师:都是用了数数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叫做 “读秒法”。 谁来数给大家听一听? 组织学生数一数。 师:数数的节奏不快也不慢,刚好和秒针走动的节奏一样,这样闹钟才准。 师:老师现在写一个字,一个小朋友帮我计时,其他小朋友们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 组织估时活动。 师:多长时间? 生:10 秒、11 秒...... 师:计时是 10 秒,写一个字大约是 10 秒,估计会有一定的误差,只要在 10 秒左右都可以。 师:现在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写一写,体会 10 秒的长短。 【设计意图】在已有度量 1 秒标准的基础上,运用 1 秒的标准去度量 10 秒的长短,建立新的标准即 10 秒,在建立新标准的过程中通过量的累加感知 10 秒的长短,进一步感知 “量感”。
活动五 1 分有多长 师:刚才我们对 1 秒和 10 秒的感觉已经比较准了,现在请你用自己的闹钟方式,当你认为是 1 分钟时就举手。 师:有准的吗?有相差一点的吗?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 1:一边点头一边去数的,数 60 下就是 60 秒。 生 2:写一个 “家” 字是 10 秒,写 6 个 “家” 字,也就是 6 个 10 秒是 60 秒。 组织学生看着钟表数一数,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起的 1 秒和 10 秒的标准,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去度量出 1 分的的长短,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已有的标准进行量的累加能够更准确的感知 1 分,以此更精确地提升学生感知 “量感”。
三、深度体验,拓展延伸 猜一猜:我的 1 分钟能做什么 师:那你猜一猜 1 分钟你能读多少个字?你能写多少遍自己的名字?你能做多少道口算?
测一测:我做什么大约是 1 分钟 组织学生完成活动。 师:接下来请孩子们数一数自己 1 分钟读了多少个字或者写了多少遍自己的名字或者做了多少道口算,请你填一填。
验一验:我估计的 1 分钟 师:现在请你做一做刚才的事情,猜一猜这段音乐有多长? 播放 30 秒音乐。 生:我估计的是 30 秒。 师:你的时间怎么这么准?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因为我 1 分钟大约能做 20 道口算,所以我做了 10 道口算大约就是 30 秒。
看一看:1 分钟还能做什么 师:刚才我们通过活动体验感知了 1 分钟有多长,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别人的 1 分钟有多长。 播放视频。 师:1 分钟时间不算长,我们却能做很多事情,现在的科技和互联网更发达,1 分钟做的事情更多。(展示材料:汽车厂 1 分钟可以生产 1 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1 分钟可以播 80 个字;银行点钞机 1 分钟可以点 1500 张人民币;全球互联网 1 分钟可以发出 2 亿 40 万封邮件、下载 4.7 万个 app、亚马逊卖出 8.3 万美元的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每一分的宝贵。这种通过实际操作,在形成 1 分钟的长短认知过程中,以估计、实践到感知的体验活动来深度感知 “量感”,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 1 分的概念,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
四、感知升化,管理时间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 1 分 = 60 秒,说一声 “嗒” 大约是 1 秒,写 1 个 “家” 字大约是 10 秒,读 88 个字、算 20 道口算大约是 1 分。1 分不长,可这 1 分 1 分堆积起来的 40 分里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像今天一样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最后,请你放学估一估从学校到家要走多少分钟?
【设计意图】从实际行动以及生活经验去丰富学生对时间的 “量感”,教会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2年前 回复了 wangzf123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独立基地 王志芳 二年级下册 《一分有多长》 |
教学设计(三稿)
通过活动经验的积累,促进学生深度感知 “量感” —— 以 “一分有多长” 为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 P77 和 P7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钟面发生的变化,知道 1 分 = 60 秒,并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 1 秒、10 秒和 1 分钟的长短;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积累经验,能估计 1 分钟; 3、通过具体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材分析】 《一分有多长》是北师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属于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领域”,是学生在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为三年级学习年、月、日奠定了基础,对于学生认识时间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 “量”,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学生认识时间、体验时间,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学生的 “量感”。
【学情分析】 学生对时分的知识在一年级已经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区分时针和分针,能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但是整时刚过和接近整时的区分学生还有困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缺少生活经验,而时间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不像长度单位容易用具体的物表现出来,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时间长短变成学生能够以具体的操作、体验活动为载体,建立标准,通过日常活动的计量、计数,把抽象与实际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 “一分有多长” 这个 “量”。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建立 1 秒、10 秒、1 分的标准,知道 1 分和 1 秒的长短,并能简单地估计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 运用标准去体验 1 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渗透新知 学生玩 1 分钟木头人游戏和观看 1 分钟爱国视频动画。 师:估计一下,你认为哪一个活动时间更长? 展示两个活动计时器。 师:其实都是 1 分钟。1 分有多长呢?(板书主题:1 分有多长) 生:1 分是 60 秒。 师:想要知道 1 分是不是 60 秒,我们需要通过钟表来验证。(呈现钟面)想要知道时间过去 1 分,你准备观察哪根针? 生:分针,分针是用来记分的,走一小格就是 1 分。
【设计意图】开课开始,通过木头人游戏和爱国视频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受,产生对 1 分钟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步体验,建构新知 活动一 探索计量 “秒” 的工具 师: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怎样看出来的? 生:秒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用来记秒的针是秒针。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 生: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 师:秒针走一大格呢? 生:走一大格是 5 秒。 小结: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走一大格是 5 秒。 师:秒针从 3 走到 5,时间过去了几秒 ?4-9 呢? 生 1:10 秒,从 3 走到 5,秒针走了两个大格,每个大格是 5 秒,5X2=10,所以走了 10 秒。 生 2:25 秒...... 小结:看秒针计时,走了几个大格,就用几乘 5。和分针的计时、认读方法很像。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钟面活动,借助工具秒针直观形象地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通过秒针计量秒的认知,从直观丰富学生的 “量感”。
活动二 发现分与秒的关系 师:现在请你观察钟面,你发现了什么?(第一次播放) 师:跟着秒针的节奏在心里默数。(播放第二次) 师: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有什么变化?并思考: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播放第三次) 组织同桌讨论。 生:秒针走了 1 圈,分针刚好走了 1 小格,1 分等于 60 秒。 小结:秒针走一圈就是 60 秒,同时分针走了一小格就是 1 分,所以 1 分 = 60 秒。 (板书:1 分 =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 flash 时钟的演示,将 1 分 = 60 秒的视觉效果最大化,将时间概念形象化。通过观察钟面上分针与秒针的走动现象,找到分与秒的关系,得出 1 分 = 60 秒,从探索分与秒的数量关系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感知 “量感”。
活动三 体验 1 秒有多长 播放秒针走一格,并播放嗒的声音。 师:秒针走一小格是 1 秒,1 秒有多长呢?请你听一听,学一学。 生:嗒 再次播放,全班一起学一学。 师:那你认为 1 秒能做什么? 生:拍 1 次手、跺一次脚、眨一次眼睛、数一个数、写 1 个字、点头...... 组织学生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做一做拍手、跺脚、数数...... 小结:1 秒很短,我们只能数一个数、点一次头、拍一次手,时间就是这样 1 秒秒堆积起来的。 师:我们一起跟着秒针的节奏点点头,小声的数一数。 师:谁能跟着秒针的节奏数一数? 生:1、2、3...... 师:请孩子们闭眼数一数。 【设计意图】生活中秒的应用无处不在,让学生体验 1 秒的长短,在不断的活动体验中丰富对 1 秒的感知,并通过具体的活动建立度量 1 秒的标准,感知 “量感”。
活动四 体验 10 秒有多长 师:接下来小闹钟也想和大家玩一玩游戏,你觉得自己的闹钟调准了吗? 生:准了。 师:请你开启闹钟,当你觉得 10 秒到了就睁开眼睛。 (播放时间为 10 秒的闹钟) 师:孩子们闹钟真准,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我眨了 10 次眼睛,1 次眼睛是 1 秒,10 个 1 秒是 10 秒。 师:都是用了数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一起数一数。 师:数数的节奏刚好和秒针走动的节奏一样,这样闹钟才准。 师:老师现在写一个字,一个小朋友帮我计时,其他小朋友们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 组织估时活动。 师:多长时间? 生:10 秒、11 秒...... 师:计时刚好是 10 秒,写一个字大约是 10 秒,估计会有一定的误差,只要在 10 秒左右都可以。 师:现在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写一写,体会 10 秒的长短。 【设计意图】在已有度量 1 秒标准的基础上,运用 1 秒的标准去度量 10 秒的长短,建立新的标准即 10 秒,在建立新标准的过程中通过量的累加感知 10 秒的长短,进一步感知 “量感”。
活动五 体验 1 分有多长 师:刚才我们对 1 秒和 10 秒的感觉已经比较准了,现在请你用自己的闹钟方式,当你认为是 1 分钟时就举手。 师:有准的吗?有相差一点的吗?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生 1:一边点头一边去数的,数 60 下就是 60 秒。 生 2:写一个 “家” 字是 10 秒,写 6 个 “家” 字,也就是 6 个 10 秒是 60 秒。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起的 1 秒和 10 秒的标准,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标准去度量出 1 分的的长短,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已有的标准进行量的累加能够更准确的感知 1 分,以此更精确地提升学生感知 “量感”。
三、深度建构,拓展延伸 猜一猜:1 分钟能做什么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个活动,一个是今年刚好建党一百周年,你可以选择大声朗读诗歌送给祖国妈妈;第二个是口算大比拼;第三个是写你自己的名字;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活动,完成活动后看看读了多少个字,数一数算多少道口算、写多少遍自己的名字。 组织学生完成活动。 师:你觉得自己一分钟能读多少字?一分钟能算多少道口算?一分钟能写多少遍名字?我们来测试一下吧。 测一测:1 分钟能做什么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时间数一数自己 1 分钟读了多少个字或者写了多少个字。 师:刚才我们完成了自己 1 分钟能做什么,接下来我们看一看别人的 1 分钟能做什么。 播放视频。 看一看:1 分钟还能做什么 师:1 分钟时间不算长,我们却能做很多事情,现在的科技和互联网更发达,1 分钟做的事情更多。(展示材料:汽车厂 1 分钟可以生产 1 辆汽车;中央电视台播音员 1 分钟可以播 80 个字;银行点钞机 1 分钟可以点 1500 张人民币;全球互联网 1 分钟可以发出 2 亿 40 万封邮件、下载 4.7 万个 app、亚马逊卖出 8.3 万美元的物品......) 【设计意图】以学生亲身的经历和搜集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明白每一分的宝贵。这种通过实际操作,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明白 1 分的概念,以自身的体会强化时间观念。在操作中深度感知 “量感”,又通过量的累加,从数的大小上深度感知 “量感”。
四、感知升化,管理时间 师:师:结合刚才的信息,那你认为 2 分钟,5 分钟,10 分钟又能做些什么呢?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知道 1 分 = 60 秒,说一声 “嗒” 大约是 1 秒,写 1 个 “家” 字大约是 10 秒,读 88 个字、算 20 道口算大约是 1 分。1 分不长,可这 1 分 1 分堆积起来的 40 分里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希望每位同学能够像今天一样做时间的小主人,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师:最后,如果你有 20 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你打算怎么合理规划?请你在课后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量的累加,从数据上感知 2 分、5 分、10 分以及 40 分,通过对一节课的时间管理,做到真正的立德树人,从实际行动和规划上去丰富学生的 “量感”,教会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板书设计:
1 分有多长
1 分 = 60 秒
1 秒 嗒
10 秒 “秒”
1 分 读 88 个字、写 17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