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

林林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002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18 15:37:53 +08:00
10 G 0 S 0 B
林林 的最新回复

通过对小马虎日记中体积单位的纠错,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各个体积单位的应用和内化,加深对体积单位中大小量的认识。同时提问各个体积单位的之间大小关系,让量感继续在学生心中生长、积淀,并为后面体积单位换算的学习作铺垫。

绝大多数学生知道 “面” 在哪里,也知道面有大有小,但是对于面积概念的语言表述不够完整和准确,可以从周长的学习经验迁移到面积的学习之中。课堂应该再多给孩子说的机会,在说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数学概念。

激励学生通过类比猜想、估测等动手操作,及时巩固立方分米相关知识,并将立方分米应用于生活常见的物体,建立直观量感;根据两个不同物体的体积差,感受 1 立方米和所放物体的相对大小;感受 1 立方米的大小的同时,进一步引发 1 立方米和 1 立方分米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不断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时间无止境不可数,但在生活中,人类需要用时刻或时间描述事件和过程,所以时间需要被度量。怎么度量呢?人们通过观察自然规律,以地球的运动作为度量标准,规定了年、月、日。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又人为制定了历法。培养时间量感,对时间计量单位的概念理解是基础。

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总结出求圆锥体积的常规方法,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

本节课坚持让学生在观察、拼摆操作、合理推想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思想和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观察、动手操作体验、推理中发展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课堂中的孩子带着丰富的素材走进教室,在小组里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课堂是学生的,就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断的感知、理解 。

在测量活动中,选择单位不能仅依靠名称和概念某些非数学因素来做出判断,而要关注到数学因素 “物的长度”。这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数学上来了。这就是数学味。

培养量感,常常需要 “估一估” 的活动,“估一估” 一般需要参照物,这里的参照物就相当于单位。它一般不是标准单位,常常是测量者所熟悉的,具有熟悉性和便捷性。

我们除了要教会学生会看时间,还要教会学生把控时间,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尤其重要。而树立时间观念不是靠说教讲道理,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学习,建立对时间的更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本节课的设计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尽量具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它的理解。

这节课突破常规想法,首先从认识 1 平方分米入手,1 平方分米的物体在生活中较多,大小适中便于学生操作,更适合学生的认知。随后根据度量的经验,发现用 1 平方分米的标准去测量较小物体的表面时,出现了度量冲突,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的面积单位。

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主要途径。“什么是周长” 这节课就是学生在观察蚂蚁运动等活动中,认识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周长,通过看 —— 描 —— 量 —— 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如何让学生从 “面” 上剥离出 “周”,再去测量 “周” 的长,也是为后面学习面积打下基础,是培养学生量感的关键。

吴老师设计的 “给课桌贴膜” 活动很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活动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逐步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到有趣,还能通过熟悉的情景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秦老师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从学生的真问题出发,让学生有真体验,在多个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课在设计上聚焦三个核心问题:1. 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2. 认识标准量 “一厘米”;3. 使用直尺。

[陈进发表于2020-2-2516:0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834&ptid=125960)

活动二:感悟行列的格子数与长方形面积、行列的格子数与长宽的对应关系。1、(出示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图, ...

在活动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在活动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

作为数学老师,我一直欣赏陈老师在教学道路上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她带着这种思考和探索走进课堂,感染她的学生。陈老师这节课正是向学生传递着数学新教学价值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节课的教学正是尝试采用 “自主探究式” 教学模式,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我的一点思考,在学生探究出面积公式后是否有必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质疑的环节然后再进行练习?个人想法有待商榷。感谢陈老师带给我们的新思考、新思路!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0:01 · PVG 18:01 · LAX 03:01 · JFK 06:0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