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婕

蒋婕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86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9 21:08:26 +08:00
10 G 0 S 0 B
蒋婕 的最新回复

巩固练习的设意图是什么?估计刘老师后面会有更好的呈现。评论纯属学术研讨,说得不当之处敬请刘老师谅解。预祝刘老师能取得好成绩,有更多的收获。

学生为什么会混淆周长和面积两个量,老师在教学周长这一课时应深入的思考。

建议将周长的认识拆分成认识一周和认识周长两个层次,让学生充分认识一周是一个形态,周长是一个量态。

刘老师通过摸、描、量、算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知觉器官,去感悟体验周长,对于发展学生的量感有很大帮助。

建议在板书设计中每一个面积单位概念的旁边加上相应的平面图形,让这几个面积单位更为直观的显示在学生眼前,刻画在学生的脑海中。

面积单位是一种给定标准的量,学生对面的感知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等单位的大小感知并不十分清楚。郝老师设计感知单位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找一找,做一做,拼一拼等活动,在生活中感受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物体的大小,直观认识了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帮助建立了这些面积单位的模型。

微课 3.0 版凝聚了北师教材中心和一大批一线优秀老师的心血,是许多老师精心设计,制作,反复修改的作品。郝老师巧妙运用微课资源,不仅节省了自己的精力,也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是学习面积单位的前提,很多老师容易忽略这一过程。郝老师开课伊始就设计了统一单位的活动内容,值得学习。

练习设计层次丰富,内容多样,不仅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也将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认知。

后面设计的几个时间量能做什么,让学生感知,体验这些时间长度能做的事情,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变成看得见,做得到的一件件事情,。通过具体事例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时间本来就是一种十分抽象的量,研究两个时间量之间的关系就更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在探究 1 分与 60 秒的关系时,王老师也采用让学生通过拨钟面,观察钟面上分针和秒针的变化情况,得出 1 分 = 60 秒的结论。学生经历了这一操作活动,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更为深刻,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陈老师通过播放马路上红绿灯数字跳动这一学生十分熟悉的情境引入,不仅形式新颖,学生也容易感知,十分巧妙,值得学习。

王老师这节课还关注了教育的根本 “立德树人”,将 “立德树人” 这一根本的教育任务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立足人的长远发展,让学生从小学会管理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非常抽象的量,一年级的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更是难以判断 1 分,1 时有多长,这就是为什么家长总是认为小朋友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的原因。王老师设计体验 1 秒,10 秒,1 分能做什么等活动,让抽象的时间变成能感知的一件件事情,让学生通过这些事情建立对 1 分,1 秒等时间的概念,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在明确 1 分和 60 秒的关系时,能不能让每个学生通过拨钟的活动,通过观察拨动过程中分针与秒针变化情况,让学生发现 1 分 = 60 秒。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活动的到的结论,比观看课件建立的印象更为深刻。

激趣引入通过播放 1 分钟的音乐,既让学生直观感受 1 分有多长,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值得学习。

第四个环节除了让学生学习从零刻度开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用 “断尺” 测量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用多样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第三个环节,认,比,找 1 厘米的活动,十分注重通过这些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知觉器官,加深对 1 厘米的认识。又让学生到生活中找 1 厘米的物体,让 1 厘米这个比较抽象的长度单位变成形象具体的生活实物,帮助发展学生的量感。

观察刻度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在刻度尺上找 1 厘米,3 厘米的目的又是什么?从熊老师的设计中看不出这三个活动的具体目标。

熊老师在开课伊始采用 3.0 版微课,有效利用微课资源中金箍棒这一有趣情境,不仅让学生兴趣浓厚,还让学生明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0:17 · PVG 18:17 · LAX 03:17 · JFK 06:1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