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宋君名师工作室的教师李芳芳,很荣幸能够代表我们团队参加本届 “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网络教研” 活动。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课程工作室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的展示、交流平台。相信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的专业发展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分一分(一)》一课为载体,开展以 “混合式学习模式实践与探索” 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真诚期待各位专家和同行们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使我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与进步。愿我们在本次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教材图片链接:https://bbs.xsj21.com/t/1595#r_58802
选题思考链接:https://bbs.xsj21.com/t/1595#r_58808
教学设计一稿链接:https://bbs.xsj21.com/t/1595#r_58811
教学设计二稿链接:https://bbs.xsj21.com/t/1595#r_71075
教学设计终稿链接:https://bbs.xsj21.com/t/1595#r_71486
教学视频链接:https://m.youku.com/alipay_video/id_XNDk4NTY2MDUwNA==.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Ugc_1.dtitle
【选课的思考】:
选课前,我对本次活动的主题 “混合式学习” 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对 “混合式学习” 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最终我们团队选择了三年级下册《分一分(一)》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关于 “混合式学习” 这个主题,我从知网中查阅很多资料,力求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微课有效的融入课堂中,让学生 — 教师 — 微课三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研读教材,突出核心课的地位和作用。
《分一分(一)》这节课是认识分数的核心课。教材创设了分苹果的情境,从实物的一半,到图形的一半,再到用符号(分数)来表示一半,经历了由 “实物 —— 图形 —— 符号” 这样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符号,再把抽象符号做直观解释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合作交流、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感受到分数出现的必要性,充分理解二分之一的实际意义,再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认识更多分数,最终明确什么样的数是分数,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结合画图理解分数的意义。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把 “认识分数” 分成两个学段进行教学,本册学习的内容是初步认识分数,《分一分》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讨论沟通,探究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读懂学生。
作为核心课,该课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表达等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对于分数的思考,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视频创设有趣的情境,学生就会对本节课充满兴趣,课堂气氛激活,也激发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 “平均分” 的概念,从而引入 “一半” 这个日常词汇,再到视频中对于 “二分之一” 这个分数的讲解,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拓展和表达都展示出视频中生动的讲解既有效又有趣。在学生参与度极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层层递进。从具体到抽象,从日常习惯到专业用语,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表达,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表述,进而通过动手操作,也可以用专业的语言表达出知识,实现对于分数的深刻认识。
三、视觉冲击,让 “混合式学习” 带给我们更多地思考。
本节课将学生的表达、动手实践与微课视频相结合,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合适的地方播放微课,给学生一种寓教于乐的感觉,例如导入环节,播放微课情境图,让学生感受到分一分的乐趣,首先通过视觉动画对这节课感兴趣,进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引入新概念,微课中智慧老人系统的讲授 “二分之一” 这个新概念,让学生不知不觉的体会新知识,层层递进,在学生动手 “折一折” 这个环节,学生上台展示,很多同学会在大脑中无法进行准确的建构知识,微课的示范和展示就很有必要,让学生体会到 “顿悟” 的感觉,既可以让学生在有一点难度的情况下攻破难度,拥有成就感,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 “出力不讨好” 的情况存在,“混合式学习” 与《分一分(一)》的有效融合既可以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
总之,我们将聚焦 “混合式学习” 这一主题,围绕《分一分(一)》这节课,用微课凸显 “混合式学习” 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学设计一稿】: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内容:
《分一分(一)》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 67—68 页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是学生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又一次飞跃。真正建立起 “分数” 这个概念的过程一个慢过程,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打好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 “分水果” 这个情境,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一半”,根据学生以往对 “一半” 的生活经验过渡到用分数表示 1/2,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加深对分数意义的体验。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理解在方格纸上涂出图形的 1/2,不同学生涂出相同(不同)图形的 1/2 不同,经历对比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深入认识。第三个问题是用折纸涂色的方法 “创造” 更多的分数,让学生经历 “折一折”“涂一涂” 的活动,体会分数是表示一张纸的涂色部分与这张纸之间的关系。第四个问题是认识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更加系统的了解分数。
学生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来自城市,学生基础相对均衡。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前,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具有诸多与 “分数学习” 有关的操作体验,经常涉及平均分后取一份或几份的活动,学生缺乏的是探究操作活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 所取的份数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拥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与分数概念之间有着明显的落差,这个落差以及学生对分数的好奇就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 “最近发展区”。
在我做的前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可以用 “一半”、“半个” 等词表示出平均二分之一,个别可以用分数表示,并且可以画出相应的图;有一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想要分的份数表达出文字和画出图,但是大部分学生无法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读作,也不会根据一个分数画出合适的图。
设计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混合式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强调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化传递方式促进学习者学习,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本节课我经过前测,知道了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再构建适合学生的课堂,让学生经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产生冲突的过程,明白分数的必要性,层层递进,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我设计学生 “在动手和观看微课” 中生成认知冲突,积累新的知识经验,优化自己的认知,由浅入深,实现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 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思考。
3. 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
学习难点:
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老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纸若干。
学生准备:
1 个圆形纸、正方形、长方形纸、一支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4 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几个?
2 块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几个?
1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几个?
一人一半
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 2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创设分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投入新知识学习中。
二、直观感知、理解 “二分之一”。
1、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
同学们,你们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动手试一下。
出示学生的方法。
那你能用数表示一半吗?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个新的数 —— 分数。
插入微课
小结:“一半” 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二分之一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所以我让学生在知道 “一半” 的基础上,把不同的方法进行梳理,再借助微课的演示,较为形象的明确 1/2 这个分数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
2、涂出图形的 1/2。
老师这里有 5 个图形,你能找到他们的 1/2 吗?快动手试一试吧。
(1)学生独立涂一涂,老师巡视。
(2)涂完的同学与你的同桌说一说,怎么样才能得到这些图形的 1/2。
(3)学生涂完展示分享。
A. 只观察第一个图形,展示同学们的不同涂法,都可以用 1/2 表示涂色部分。(同一种图形,不同的涂法)
B. 观察所有图形,感受图形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涂色部分也都能用 1/2 来表示。
小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 1 份,可以用 1/2 表示。
【设计意图】: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本节课学生在比较与思考中,感受同样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涂法来表示 1/2,得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也都可以涂出它的 1/2。
3、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分数。
现在同学们对 1/2 这个分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分数还有很多。用一张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1)生独立动手操作。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学生举手展示分享。
你们的想法真的很精彩,老师这里也有几个有意思的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微课片段。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数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 “四基”,其中 “数学活动经验” 已经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在 “折一折”、“涂一涂” 的活动中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表示如何得到分数,并且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过程和结果。
4、结合操作、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分母。
同学们,学习了分数,有个小朋友都能自己创造分数并画图表示出来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微课片段。
你能能想出一个分数,并画图表示它的意思吗?
(1)生独立操作。
(2)生展示分享。
(3)汇报小结。
【设计意图】: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的概念、规律认知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我设计这个活动让学生先想分数,并画出来,让学生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 蓝色部分是图形的 1/2 吗?
2. 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1/3。
四、回顾总结
现在,请同学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微课片段,图形结合更加清楚。
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都不少。其实,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同学们可以课下找找生活中哪里有分数,和自己爸爸妈妈说一说。
五、板书设计
李老师通过播放微课,给学生一种寓教于乐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分一分的乐趣,进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引入新概念,微课中智慧老人系统的讲授 “二分之一” 这个新概念,让学生不知不觉的体会新知识,层层递进,在乐中学、学中悟。
《分一分(一)》这课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环节清晰,能够将微课与教师讲解有机结合,但感觉在讲授分数的时候,可以不用微课代替,让学生大胆尝试一半的表示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二分之一,重点说一说二分之一每个部分表示什么,这部分采用小组讨论由学生得出结论,效果应该更好。
李老师在本节课将学生的表达、动手实践与微课视频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合适的地方播放微课,给学生一种寓教于乐的感觉,例如导入环节,播放微课情境图,让学生感受到分一分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不知不觉的体会新知识,层层递进,在乐中学、学中悟。
@赵婧雯ccdbsdfx666 是的,确实,有一个 “活动指南” 会让学生对于整节课的知识把握更加清晰,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更加有针对性,使课堂更加有效率。谢谢您的建议,期待您接下来更多的关注与指导。
@yanqing3966 是的,我们在做前测的过程中发现,确实已经有一部分孩子对于二分之一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让会的学生带不会的学生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成长,课堂效果可能会更好。感谢您的建议,期待接下来您的关注与指导。
李老师以 “野餐” 为情景导入,采用线上播放视频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发展学生读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引出 “分一分”,课堂中 “折一折”,“涂一涂” 等环节,十分注重学生的动手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文化绿城北校区 五数王文婷
学生口中的 “一半” 用数学语言 “二分之一” 表示,李老师的课堂动手体验感极强,采用混合式教学,更好地使学生动手体验其中乐趣,李老师的教态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渲染力,深深地吸引了课堂中的学生。文绿五数王文婷
李老师通过前测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所以教学中的许多活动都是针对孩子们进行设计的。“先知彼,才能知己” 教学也是如此,先知学生,才能确定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学习 + 思考,我很有收获。文绿四数郭秀敏
“混合式学习” 给我带来地思考:本节课将学生的表达、动手实践与微课视频相结合,在合适的地方播放微课, 在 “折一折” 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交流展示环节让学生学会表达,很有必要。以后在自己的课堂中尝试应用。文绿四数郭秀敏
第一次听说混合式学习和混合式教学,我眼前一亮,又一个新型的、高大上的教学方法,我竟然才知道,太孤陋寡闻了。怀揣着好奇,我赶紧去问度娘和先知们。通过学习和了解,我总算多多少少粗浅的了解了混合式教学。我首先给我自己安利一下有关混合式教学的知识: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 “线上 + 线下” 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可以把学习者的学习由浅到深的引向深度学习。文绿五数郭春荣。
细读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及思考,发现李老师是将线上的微课有效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 — 教师 — 微课三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李老师及团队选课之独特、资源之丰富、思想之前沿、思考之深邃、占位之高远令我望尘莫及,我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消化消化再消化,吸收吸收再吸收,让营养成分为我所用。
细读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及思考,发现李老师是将线上的微课有效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 — 教师 — 微课三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李老师及团队选课之独特、资源之丰富、思想之前沿、思考之深邃、占位之高远令我望尘莫及,我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消化消化再消化,吸收吸收再吸收,让营养成分为我所用。文绿五数郭春荣。
分一分(一)这节课,把 1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学生从最开始的 “一半” 到认识完分数之后说的 “二分之一”,表达逐渐数学化,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文绿 三数 李亚洁
李老师执教的《分一分》这节课是认识分数的起始课,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从认知冲突中体会引入分数的必要性。又利用微课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分数的意义,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农大附小 刘莹莹
情景创设:把 4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得到几个苹果?把 2 个苹果平均分给 1 个人,每人得到几个苹果?把 1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得到几个苹果?问题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每人分到这个苹果的一半(半个苹果)。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疑问怎样表示半个苹果? 学生发现不能用原来的自然数表示半个?在这一认知冲突中感知分数这一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绿南五数郭春荣
本节课利用混合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情况,启发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课堂学习的保底提升: 保底:1. 分数产生的必要性;2. 分数意义的理解;3. 分数的读写;4. 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升: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润物细无声,既关注 “过程” 又关注 “结果”,将学习评价的直观化; 如:过程:说一说、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认一认等 结果:学生找到的不同分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思考等。
这节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课堂中融入了新世纪小学数学的微课,首先这种形式很新颖,其次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的微课做的很生动,融入在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很赞!。—— 文绿 三数 李亚洁
近期学习了《内在动机》这本书,它告诉我们怎样能够增强内在动机呢?就是让参与者自己进行选择。受到启发,在这节课在 “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分数” 环节中,能不能多准备一些不同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等),让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不同的图形去动手折一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可能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有的图形比较容易对折得到分数,有的图形不容易对折得到分数。由于只是一点想法,没有进行课堂实践,恳请指正!文绿南校区 四数 郭秀敏
李老师视频创设有趣的学生熟悉的分苹果情境,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激发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 “平均分” 进行 再认识,从而为引入 “一半” 这个常用的口头语埋下了伏笔,做好了铺垫 。文绿南郭春荣
引出二分之一之前,李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我觉得老师的本意估计是想看到折纸或者一个奇特的的符号来表示,从教学设计上看不出学生的作品。个人觉得倒不如直接给学生讲明,用不同的纸制作一个一半,或者用符号来表示一半,折出来的一半下一环节可以用来验证 1/2,创造的符号为可以和微课讲解进行对比,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印象,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文绿南郭春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数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 “四基”,其中 “数学活动经验” 已经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所以老师让学生在 “折一折”、“涂一涂” 的活动中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表示如何得到分数,并且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过程和结果。这个过程很好。文绿南郭春荣
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分数,自己创造二分之一的写法等。在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自己发现、理解、掌握新知识,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倾听学生发言。文绿南三四数杨琰聘
虽然本节课应该强调是 “平均分”,但学生不一定能准确说出 “平均分” 这三个字,他们可能会说 “从中间”、“相等的几份”,这样说的意思其实就是 “平均分”,说明学生已经注意到了,只是语言没有规范化。 —— 文绿 三数 李亚洁
【教学设计二稿】 :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 67—68 页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是学生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又一次飞跃。真正建立起 “分数” 这个概念的过程一个慢过程,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打好基础。
![1606908658(1).png](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undefined/image/1606910351000.png)
教材通过创设 “分水果” 这个情境,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一半”,根据学生以往对 “一半” 的生活经验过渡到用 1/2 表示,体会用 1/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理解在方格纸上涂出图形的 1/2,不同的学生涂出相同(不同)图形的 1/2 不同,经历对比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第三个问题是用折纸涂色的方法表示更多的分数,让学生经历 “折一折”“涂一涂” 的活动得到更多分数,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第四个问题是认识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更加系统的了解分数。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 确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 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思考。
3. 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
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形纸若干。
学生准备:
1 张圆形纸、1 张正方形纸、1 张长方形纸、1 支铅笔,1 把尺子,1 块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微课片段,播放微课后提问:
4 个橘子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几个?(2)
2 个蛋糕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几个?(1)
1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一半)
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生就会大胆的去想,认真地思考。教师播放微课中情境分物的微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投入新知识学习中。】
二、混合学习,理解新知
1. 认识一半,引入分数
同学们,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动手试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表示的方法。
(学生可能存在不平均分的情况,这里一定要强调平均分。)
刚刚,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了一半,仔细观察这些表示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半。
其实 “一半” 在数学中也有自己的表示方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微课片段。
观看微课后,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半” 可以用 1/2 来表示。1/2 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所以我让学生在知道 “一半” 的基础上,与原认知的碰撞,把不同的方法进行梳理,经历逐渐统一的过程,再借助微课的演示,较为形象的明确 1/2 这个分数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学生动手与直观演示相结合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谁能表示出它的 1/2 呢?
学生展示
2. 动手操作,理解 1/2
现在,老师这里有 5 个图形,你能找到他们的 1/2 吗?快动手试一试吧。
(1)学生独立涂一涂,老师巡视。
(2)展示分享。
教师呈现如下两幅图:
![1606909039 (1).png]
(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undefined/image/1606909980000.png)
为什么他们涂色的部分不一样,都可以用 1/2 来表示呢?
(因为都是把同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涂色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我们来回顾一下视频中分苹果的情境,每人分得多少?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学生回答)
你能找到生活中的 1/2 吗?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以我让学生在不同作品的对比中发展推理能力,在比较与思考中,感受同样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涂法来表示 1/2,得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也都可以涂出它的 1/2。】
3. 折一折,涂一涂
同学们对 1/2 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分数还有很多。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1)学生独立动手操作。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3)学生展示分享。
你得到了哪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自己的分数,淘气和笑笑也得到了几个分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微课片段。
追问:奇思是怎样得到 4/5 的呢?
小结:1/4,1/8,4/5 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数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 “四基”,其中 “数学活动经验” 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所以,我引导学生在 “折一折”“涂一涂” 等活动中,不仅积累了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加深对分数初步认识的理解。】
4. 认一认,画一画
你认识这些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谁来讲一讲。
(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 2 是分母,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 2 份,分数线上面的 1 是分子,表示这样的 1 份。)
同学们,学习了分数,你能自己想一个分数并画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操作并展示。
【设计意图: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的概念、规律认知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我设计 “画一画” 这个活动,让学生先想到一个分数,并画出来,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 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 1/2 吗?
![图片1.png](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undefined/image/1606910032000.png)
2. 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1/3。
![图片2.png](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undefined/image/1606910044000.png)
四、课堂小结,提升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同学们可以课下找找生活中的分数并和自己爸爸妈妈说一说。
【教学设计终稿】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 67—68 页的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是学生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学生关于数的认识又一次飞跃。真正建立起 “分数” 这个概念的过程一个慢过程,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等打好基础。
![1606908658 (1).png] (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undefined/image/1607050499000.png)
教材通过创设 “分水果” 这个情境,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一半”,根据学生以往对 “一半” 的生活经验过渡到用 1/2 表示,体会用 1/2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理解在方格纸上涂出图形的 1/2,不同的学生涂出相同(不同)图形的 1/2 不同,经历对比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第三个问题是用折纸涂色的方法表示更多的分数,让学生经历 “折一折”“涂一涂” 的活动得到更多分数,拓宽并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和理解。第四个问题是认识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会用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 参与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推理能力,在实践中激发学生思考。
3. 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纸若干。
学生准备:1 张圆形纸、1 张正方形纸、1 张长方形纸、1 支铅笔,1 把尺子,1 块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微课片段,播放微课中暂停提问:
4 个橘子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几个?(2)
2 个蛋糕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几个?(1)
像这样分得一样多是平均分。
刚才我们用平均分解决了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继续来 “分一分”。(板书课题)
我们继续看。(播放微课)
1 个苹果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得多少?(一半)
小结: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设计意图: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生就会大胆的去想,认真地思考。教师播放微课中情境分物的微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导学生投入新知的学习中。】
二、混合学习,理解新知
1. 认识一半,引入分数
同学们,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动手试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表示的方法。
(学生可能存在不平均分的情况,这里一定要强调平均分。)
刚刚,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了一半,仔细观察这些表示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一半。
其实 “一半” 在数学中也有自己的表示方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微课片段。
观看微课后,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半” 可以用 1/2 来表示。1/2 是分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所以我让学生在知道 “一半” 的基础上,与原认知的碰撞,把不同的方法进行梳理,经历逐渐统一的过程,再借助微课的演示,较为形象的明确 1/2 这个分数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学生动手与直观演示相结合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谁能表示出它的 1/2 呢?
学生展示
老师这里也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把它撕开(教师随意撕开一张长方形纸,一份大,一份小),举起一份,问这一部分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1/2 吗?(不是,因为没有被平均分成两份,不能用 1/2 来表示)
2. 动手操作,理解 1/2
现在,老师这里有 5 个图形,你能找到他们的 1/2 吗?快动手试一试吧。
(1)学生独立涂一涂,老师巡视。
(2)展示分享。
教师呈现如下两幅图:
![1606909039(1).png](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undefined/image/1607050518000.png)
为什么他们涂色的部分不一样,都可以用 1/2 来表示呢?
(因为都是把同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涂色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二分之一。)
我们来回顾一下视频中分苹果的情境,每人分得多少?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学生回答)
你能找到生活中的 1/2 吗?
(学生举例)
【设计意图: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所以我让学生在不同作品的对比中发展推理能力,在比较与思考中,感受同样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涂法来表示 1/2,得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也都可以涂出它的 1/2。】
3. 折一折,涂一涂
同学们对 1/2 有了一定的认识,其实,分数还有很多。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纸折一折、涂一涂,看看你还能得到哪些分数?
(1)学生独立动手操作。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3)学生展示分享。
你得到了哪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自己的分数,淘气和笑笑也得到了几个分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微课片段。
追问:奇思是怎样得到 4/5 的呢?
小结:1/4,1/8,4/5 都是分数。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数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 “四基”,其中 “数学活动经验” 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所以,我引导学生在 “折一折”“涂一涂” 等活动中,不仅积累了有效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且加深对分数初步认识的理解。】
4. 认一认,画一画
你认识这些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谁来讲一讲。
(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 2 是分母,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 2 份,分数线上面的 1 是分子,表示这样的 1 份。)
同学们,学习了分数,你能自己想一个分数并画图表示出来吗?
学生操作并展示。
【设计意图: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的概念、规律认知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所以,我设计 “画一画” 这个活动,让学生先想到一个分数,并画出来,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 蓝色部分都是图形的 1/2 吗?
![图片1.png](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undefined/image/1607050535000.png)
2. 分别涂出下面图形的 1/3。
![图片2.png](https://bbscdn.xsj21.com/usercontent/undefined/image/1607050555000.png)
四、课堂小结,提升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同学们可以课下找找生活中的分数并和自己爸爸妈妈说一说。
在本节混合式教学课堂中,微课被运用的恰到好处,从微课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再到对于二分之一意义的介绍,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在涂一涂、折一折活动中,通过观看视频,拓展学生思路,再次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 “” 折一折,涂一涂” 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活动,独立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微课分享,这样,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分数,在交流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李老师,更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在介绍过分数后,让学生回顾分苹果的情境,每人分得多少,这样能够加上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接下来 “你能找到生活中的 ½ 吗?” 这个问题特别好,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一找生活中的 ½,能找到,能举例说明,其实就检测出了学生对 ½ 的理解。
“4 个橘子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几个?(2)2 个蛋糕平均分给 2 个人,每人分几个?(1)像这样分得一样多是平均分。” 在这个环节加入除法算式,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文绿四数郭秀敏
李老师将微课运用的恰到好处,利用微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再利用微课介绍二分之一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在涂一涂、折一折活动中,通过观看视频,拓展学生思路,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一分 》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分桃子” 游戏,引出分数,在活动交流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逐步懂得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文绿南三四数 杨琰聘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就是一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动,数学知识就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活动不仅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就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文绿南三四数 杨琰聘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自己的分数,淘气和笑笑也得到了几个分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微课片段。 追问:奇思是怎样得到 4/5 的呢? 小结:1/4,1/8,4/5 都是分数。 学生展示和微课相结合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文绿四数郭秀敏
李老师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微课有效的融入课堂中,让学生 — 教师 — 微课三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李老师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自主学习相结合,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微课有效的融入课堂中,让学生 — 教师 — 微课三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文绿四数郭秀敏
教学中第三个问题是用折纸涂色的方法 “创造” 更多的分数,让学生经历 “折一折”“涂一涂” 的活动,体会分数是表示一张纸的涂色部分与这张纸之间的关系。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文绿四数郭秀敏
二稿李老师用微课引入,学生就会对本节课充满兴趣,课堂气氛激活,也激发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 “平均分” 的概念,从而引入 “一半” 这个日常词汇,再到视频中对于 “二分之一” 这个分数的讲解,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拓展和表达都展示出视频中生动的讲解既有效又有趣,可见混合式教学就是好。文绿南,郭春荣
李老师在引入一半的表示方法时,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之后展示学生的表示方法,并从中发现问题,不是平均分,从而再次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此处细节提现出李老师的课堂的独特魅力。文绿南郭春荣
纵观李老师的二稿设计,内容更加详实清晰,学生学习形式丰富, “折一折、涂一涂、认一认、画一画” 等活动形式式引导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课堂中,李老师用组织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关注学生思维,像 “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得到的?“你发现了什么?” 等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深度思考,点赞李老师。文绿南郭春荣
多次看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感叹学习永无止境,虽然还是同样的一节课,时代不同了,想法与教法也得与时俱进。比如微课的运用。所以看到李老师使用微课得心应手,用在当用处,说在该说时。再为李老师点赞!文绿南郭春荣
同学们,学习了分数,你能自己想一个分数并画图表示出来吗?学生操作并展示。这个环节好,设计 “画一画” 这个活动,让学生先想到一个分数,并画出来,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
让学生在知道 “一半” 的基础上,与原认知的碰撞,把不同的方法进行梳理,经历逐渐统一的过程,再借助微课的演示,较为形象的明确 1/2 这个分数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学生动手与直观演示相结合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文绿四数郭秀敏
同学们,学习了分数,你能自己想一个分数并画图表示出来吗?学生操作并展示。这个环节好,设计 “画一画” 这个活动,让学生先想到一个分数,并画出来,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文绿四数郭秀敏
你能找到生活中的 1/2 吗?(学生举例)李老师让学生在不同作品的对比中发展推理能力,在比较与思考中,感受同样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涂法来表示 1/2,得出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也都可以涂出它的 1/2。学生对 1/2 的理解得以加深。文绿四数郭秀敏
通过视频创设有趣的情境,学生就会对本节课充满兴趣,课堂气氛激活,也激发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 “平均分” 的概念,从而引入 “一半” 这个日常词汇,再到视频中对于 “二分之一” 这个分数的讲解,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拓展和表达都展示出视频中生动的讲解既有效又有趣。文绿南四数杨琰聘
在本节混合式教学课堂中,微课被运用的恰到好处,从微课的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再到对于二分之一意义的介绍,使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后续一系列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文绿南五数 郭春荣。
李老师巧妙的借用微课,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等具像活动,建立二分之一的直观模型,进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感念,并知道平均分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分数;结合现实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发展数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文绿南五数 郭春荣
本节课对学生来说,分数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和理解是通过多次逐步深化的过程,本节课是分数的起始课,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学生学起来充满自信。文绿南五数 郭春荣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分数,学生理解分子是 1 的分数相对简便,但对于分子不是 1 的分数,需要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后才能得到,此处使用微课学生不仅能够将分数的意义理解更为透彻,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好理解分子不是 1 的分数的由来。文绿南 五数郭春荣
李老师这节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喜欢,作为听课的老师也很喜欢,真正让微课为学生的学习助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让学生折纸,涂色等方法表示简单的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文绿南五数郭春荣
多次看了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真是获益匪浅。从一稿到三稿,看见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通过教学实录也看到了学生的变化,这些变化肯定是老师以及团队的智慧得来的,通过本节课可以看出很好的体现出来了学生主体,让学生多思考多表达。文绿南五数郭春荣
活动综述:
看见成长的力量
——“分一分(一)” 一课混合式学习主题的教学思考
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落下帷幕,回顾几个月的研讨经历,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在此次研讨中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的发展都有可以看到的成长,现将此次研讨活动的历程梳理如下:
一、活动综述,回顾历程
当收到 “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二届全国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活动通知时,我们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宋君老师立马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并组织大家召开研讨会,经过积极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室核心研修教师刘英杰、李芳芳,黄文倩和刘亚楠 4 位老师最终组建答团队,准备参赛。
此次研讨聚集 “混合式学习” 主题,名师工作室団队教师针对课例和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 3.0 版本进行了精心筛选,最终选定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一分(一)》作为课例研究。
2020 年的暑假,宋君名师工作室团队在假期间积极进行学习研讨。通过学习 “混合式学习” 主题文献姿料,研读课标、研读教材,工作室成员在不断地交流研讨的过程中确定了教学设计的初稿。
通过网络研讨,答辩团队还进行了多次的模拟课堂无生授课,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中确定了 “混合式学习” 主题为核心的《分一分(一)》一课的教学流程。
2020 年 9 月 8 日,工作室团队在金水区金桥学校进行了第一次课例研讨活动,初探学生对于 “混合式学习” 的认知和需求。
2020 年 9 月 23 日,工作室团队在金水区金桥学校进行了第二次课例研讨活动再探"混合式学习"在本节课中的显性抓手。
2020 年 10 月 9 日,李芳芳老师在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进行第三次研讨活动,共研《分一分(一)》一课的混合式学习的核心。
2020 年 10 月 20 日,在金水区金桥学校进行了第四次课例研讨活动,讨论 “混合式学习” 模式在本节课中是否发挥出最大价值。
2020 年 11 月 11 日,在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进行了第五次课例研讨活动,探寻 “混合式学习” 的本质,直击数学教学的核心。
2020 年 11 月 17 日,在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进行了第六次课例研讨活动,针对微课与课堂的深度融合进行研讨,对原本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2020 年 11 月 26 日,在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完成最终的课堂实录。
2020 年 12 月 3 日,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完成数据分析。
经过多次的观课、议课活动,工作室队从不同角度出发,在读懂学生中把混合式学习的本质。通过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精心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在原有读懂学生学习路径基础上学而教,强化混合式学习的核心;读懂学生真实思维,带领学生感悟混合式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一开始的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 3.0 的选择,到微课与课堂融合的本质和意义的探究,再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效率。名师工作室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推进 “混合式学习” 主题教学研究。
2020 年 12 月 24 日,在新世纪小学数学全国第二届名师工作室 “混合式学习” 网络答活动中,我们团队聚焦 “混合式学习”,通过读懂学生的学习路径,在互问、互答、互辩中表现优异,荣获一等奖。在本次活动中,“混合式学习” 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混合式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不仅促进我们对混合式学习的深入理解,也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聚焦混合式学习,深度研讨
在多次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具体题,在不断地讨论、实过程中,我们针对具体题进行了改进实施,在细研讨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促进对于混合式学习的理解与实施。
例如问题一:混合式学习,微课要选取哪些片段呢?
在第一次试讲时,我截取了六个微课片段并应用于课堂中,经过尝试我们发现效果并不突出,所以开始思考微课要用在刀刃上,而不是为了用微课而用,既要提高课堂效率,也要凸出混合式学习的最大优势。
为了更好地读懂学生的认知基,我们工作室队分別对金水区的 3 所市区学校 200 名学生的学习情況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丰富的。
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可以用画一画,写一写等多种方式表示出吗?这一题是为了了解学生会用什么方式解决苹果不够整分时这个情况,从而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前测数据我们能看出来,能用正确的分数表示出来的孩子人数占到 11%,说明大约有十分之一的孩子提前有接触过分数,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会相对容易。能用 “一半”“半个” 等词表述,并且图能表示出文字意思的学生占到 68%,说明这一部分孩子会用生活经验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只需要将生活经验与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即可,难度也不大。不能清除表达学生占到 20%,空白占到百分之一,说明只有大约 1%的学生不会画图,但是有生活经验,极少数人不会,这一部分学生是我们上课要突破的一个重点,所以教师在讲解 “认识一半” 这个环节时要有合适的时间占比,不宜过长,重点攻破即可。
一个苹果,你还想分成多少份?你会表示吗?这一题是为了解学生是否可以将分数分成多分,奇数份或者偶数份,并且能正确画图表达清楚。本题学生能尝试分成奇数份,并能用图表达出来的占 3%,能正确表示出来(不论奇偶)的学生占到 52%,不能正确表示占 43%,空白占 2%,大约一半的人不能正确表达,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尝试突破思维用奇数份表示,所以本节课在认识二分之一这一环节教师要讲扎实,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二分之一的含义,折一折,涂一涂环节要要学生多动手,多表达,学生深刻认识了二分之一,才会在折一折,涂一涂环节生成更多的作品,创造更多的惊喜。
我们对学生做出了调查发现,关于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可以以微课形式呈现出来,对于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我们不能浪费课堂时间,要控制好时间比例,既要融合传统教学和网络化学习,也要做到课堂效率最大化,凸出混合式学习的优势。所以,经过教研,最终留下三个微课,删减三个。
问题二:混合式学习,微课用到哪里呢?
在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尊重教材编写意的基础上,在本节课中我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经过多次的思考和实践,以下几处可以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第一、结合微课视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情境导入采取播放微课的形式,在刚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力,认真观看视频,根据视频中体现的 “平均分” 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后是整数的基础上去发现平均分后不是整数的情况存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引起学生对这节课强烈的好奇心,开启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初始的良好状态。
第二、播放微课加深对 1/2 的认识。在认识 1/2 这个环节时,学生思考和表达出 “一半” 后,教师引导学生将 “一半” 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进而引出分数 “1/2” 这个新朋友,这时学生正好对 “1/2” 这个新朋友充满好奇心,我采取播放微课视频的形式,视频中智慧老人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知识传递,也可以让学生觉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在动画的冲击下听的更加认真,理解的更加透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动手操作与视频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解分数。关于 “折一折,涂一涂” 这个环节,我先设计让学生自己折一折,涂一涂,然后分享作品,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分数,拓展自己的认知,在学生分享完自己的作品后播放视频,展示视频中淘气和笑笑的想法,学生在微课的展示下不断加深对于分数的认识,也可以达到作品多样化呈现的效果。并且在微课播放的过程中,也可以不知不觉的给作图不规范的小朋友提供一个正确的范例,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纠正自己的错误,使课堂教学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三、成果分享,收获满满
读懂学生是我们工作室的核心研究方向之,通过读懂学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分一分(一)》课中,我们团队通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和北师大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我们认为:本节课最核心和本质的内容是: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和画一画初步认识分数。
由此,我们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在读懂学生中把握混合式学习的本质。我们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课前,读学生认知基础,引入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一分(一)》情境的引入,旨在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课中,读懂学生的学习路径,针对重难点,发挥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根据前测数据来看,针对对学生没有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表达,教师讲解,不宜花费较长时间,针对较难的问题适合发挥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突破。本课中关于二分之一的讲解和折一折,涂一涂环节对于学生是个重点,适合引入微课进行突破。
(三)课中,读懂学生的学习路径,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前测数据,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路径设计到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将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 3.0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在本节课中我们在关键时刻利用微课,将微课和传统教学深度融合,发挥出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最大优势,其中我们使用 3.0 微课的过程中采取片段播放,在学生学习的关键处暂停,启发学生思考,在重点处讲解,帮助学生初步认识 1/2,在折一折,涂一涂环节处进行补充,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方法。利用微课,在课堂上发挥以下作用: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第一个微课,通过引入微课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抽象和形象思维比较集中地一个学科,我们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引入微课,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微课有机结合声音,图片和视觉等因素,在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从而更充分的投入到后续学习中。
第二、微课在本节课有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作用。
关于 1/2 的讲解,当学生遇到一个苹果如何平均分给两个人这种问题时,根据我们做的前测数据分析,他们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但是如何将 “一半” 用数学方式更加规范表达出来,是不清楚的,这也就是该如何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呢,本节课老师如果只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课堂会显得苍白无力,相当于灌输式的教学,但是通过观看微课中智慧老人的讲解,用熟悉的情境带着学生认识 1/2,体会 1/2,在微课动态的演示下引导学生感知 1/2 的含义,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重难点,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加深了对 1/2 的理解。
第三、用微课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自己的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折完后展示作品,展示之后我们通过分享视频中小朋友的作品再一次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边观看边思考,可以生成出更多的想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课后,读懂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放矢。
课后,我会对学生进行后测,我们来看,后测有五道题,是从低阶到高阶的过程。根据后测数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
总之,好课就是不断在聚焦主题下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出来,在研究中不断促进课堂走向有效。聚焦 “混合式学习” 主题,我们进行课例研讨,不断在多维度交流中提升课堂品质,促进课走向优质。
在此次研讨中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的发展都有可以看到的成长,关于混合式学习,这一次尝试让我们突破很多,收获很多,成长很多,以后我们将继续将新世纪小学数学的微课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多做尝试,在日后继续进行探讨如何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更完美地相结合。
教学思路很清晰,摆一摆,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同时通过微课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量感!课堂语言精炼,点拨及时,本节课的信息技术应用很到位,将信息化技术和教学完美结合。
混合式教学是把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 “线上”+“线下” 的教学。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理解分数意义,能正确且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分数的学习应用奠定基础。 文绿三数吕晨
李老师巧妙的借用微课,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等具像活动,建立二分之一的直观模型,进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感念,并知道平均分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分数;结合现实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发展数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李老师巧妙的借用微课,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等具像活动,建立二分之一的直观模型,进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感念,并知道平均分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分数;结合现实情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发展数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文绿南五数 郭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