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5216912

math5216912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41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2 18:07:13 +08:00
10 G 0 S 0 B
math5216912 的最新回复

本节课的学习充分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润物细无声,既关注 “过程” 又关注 “结果”,将学习评价的直观化; 如:过程:说一说、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认一认等 结果:学生找到的不同分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个性化思考等。

本节课利用混合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情况,启发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课堂学习的保底提升: 保底:1. 分数产生的必要性;2. 分数意义的理解;3. 分数的读写;4. 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升: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否从情境中让学生充分体会用分数表示一半的必要性。

建议:预设和生成再简练一些!

教学活动结构清晰,目标明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三、读懂学生真实思维,感悟度量的意义和价值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读懂学生的真实思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有效教学。在本节课,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始终的,以巩固练习,度量应用这一环节为例。读懂学生的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深化度量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回归情境解决问题

结合北师大版教材 “情境 + 问题串” 贯穿教学始终的编写特点,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总结之后,我们要引导学生回归情境,解决 “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 这一数学问题。

(二)联系生活具体应用

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求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

1.为了方便停车,很多停车位设计成平行四边形,如图。


(1)如何求出这个停车位的面积?结合题中的数学信息,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已知这个停车位的底是 4.8m,对应的高是 2.5m,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测量计算动手实践

2. 强化公式推导,独立完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度量。

(1)画图并与同伴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2)量一量并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度量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就像汤姆逊所说:“一件事物只有可以测量时才能认识”。综上所述,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实践探究中,度量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读懂学生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学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摆正教育者位置的过程,是寻求与学生交往的更好方式的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在读懂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与探究,我们有以下收获:

在读懂学生中选择合适的 “度量单位”; 在课堂实践中尝试不同的 “度量方法”;在主题活动中感悟深刻的 “度量意义”。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我们也是在研究 “度量” 的过程中度量自己的成长。在读懂学生中把握度量的本质,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落实度量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好课就是不断在聚焦主题下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出来,在研究中不断促进课堂走向有效。聚焦 “度量” 主题,我们进行课例研讨,不断在多维度交流中提升课堂品质,促进课堂走向优质。


<b> 二、读懂学生学习路径,感知对比,强化度量的核心 </b>

北师版小学数学教材采用 “情境 + 问题串” 的体例,特别注重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一致。教材的编写也是顺应学生的学习路径。通过研读,我们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习路径的核心即是度量活动。

(一)估一估 —— 用度量单位感知面积大小。

“估一估” 环节的设计,其一是唤醒学生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丰富的认知经验,能够明确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课堂中,让学生认一认单位面积为 1 的小方格,这既唤醒了学生对于统一度量单位的认知,也为后续度量活动的操作奠定基础。其二,是在具体 “面积单位” 个数的估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二)数一数,比一比 —— 借助方格纸度量面积大小。

通过估一估,学生已经知道了图形的面积大约各是多少。在数一数,比一比环节,学生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过程:

1.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

学生测量图形面积的方法有两种:

(1)数面积单位。数出有多少个面积单位,即测量出图形的面积;这体现了度量特性中的有限可加性; 

(2)计算法。长方形数出每行能摆几个小方格,一共能摆几行,用 6×5=30 平方米即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由此引发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为接下来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提供直观经验。 

2.在比较中验证猜想的过程 

通过比较,学生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测量,学生能够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18㎡,小于长方形的面积(6×5=30㎡),由此,不仅验证了借助方格纸能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且验证了用邻边的长度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正确的。

(三)用割补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转化” 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度量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转化,在推理中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认为,推理是深度理解度量意义的关键。由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独立思考 —— 小组交流 —— 操作实践 —— 展示分享。

在读懂学生的学习路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化的前提是面积守恒,即度量的运动不变性。

皮亚杰认为:“守恒是获得数和量概念的重要条件,儿童没有守恒概念就不能真正认识数和量。” 学生具有守恒概念就表明他能抓住事物本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已不为表面所迷惑。

在运用学具袋 2 独立尝试过程中,学生通过将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通过平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通过割补虽然改变了图形的形状,但图形的面积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

(2)转化的核心是比较,在比较中寻找转化前后的相互联系。

有了面积大小相等的引导启发,学生如何理清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

我们知道,测量活动的本质是比较,其中包括直观比较、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将转化后的长方形和转化前的平行四边形进行直接比较。学生能够通过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多种感官参与,获得度量活动的成功体验。

(3)转化的目标是推导,理清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知道,公式推导是转化的目标。在本环节,学生的主要数学活动为推导,推导是思维层面的度量,旨在理清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在本环节,我们设计的学生活动如下:

①完整地公式推导过程;

②问题追问,公式强化。

通过学生活动,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反复强化,在层层递进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强化度量的核心。

本帖最后由 math5216912 于 2019-11-2 20:05 编辑


三、成果分享,收获满满

读懂学生是我们工作室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通过读懂学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我们团队通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北师大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教材的解读,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数学本质是度量。在小学阶段,度量的对象主要是线段、角、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张奠宙先生曾说过,“长度、面积、体积是基本的度量学的内容。长度、面积和体积这三者除了图形的维度不同,作为一种度量过程其本质是一样的。”

由此,我们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进行了整体规划,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在读懂学生中把握度量的本质。我们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读懂学生认知基础,创设真实情境,体会度量的必要性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材情境的引入,旨在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猜想中体会度量的必要性。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4D1.tmp.png

在前两次的试讲过程中,学生的猜想出现了以下问题:

1. 学生对于既定答案(已知答案)的猜想响应不积极。

2. 学生认为是正确的才敢发言,认为不正确的答案,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不对,但是仍然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工作室团队分别对金水区的 5 所市区学校 339 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分析如下:

前测题目:你能计算下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00.tmp.jpg

从前测数据来看,约 20%的学生选择借助方格纸求面积。其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已有知识经验的直接影响。如: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些知识的学习都是借助方格纸来完成的;而在刚刚学习的多边形的面积一课,遇到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也是通过借助方格纸,运用出入相补原理求出图形的面积。

47%的学生选择使用底乘高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结合本次调查,工作室研修教师进一步开展了问题追问调研。通过追问,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对 “为什么能用底乘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当前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和投入都比较高,多数学生通过提前预习,辅导班学习等方式已经提前知道并记住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却无法准确表述。

有 7%的学生选择了用邻边的长度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一,学生受到了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因为长方形、正方形这两个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的面积计算都能看作是用邻边的长度相乘,所以使用了邻边的长度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二,是受到了多余信息的干扰,在前测题中给定平行四边形的具体数据仅有 3 个 —— 底、邻边以及高,部分学生直接选择了邻边的长度相乘进行计算。

仍有 26%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基于调研分析,我们进行了问题归因:

1. 数学猜想需要思维的抽象作为支撑,这样的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和抽象逻辑思维进行加工。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数学猜想的理由表达是有难度的。

2. 学生只愿意表达正确的观点,规避错误的思考。

由此我们得出: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真实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积极表达中引发度量方法的猜想冲突,充分体会度量的必要性。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11.tmp.jpg

恰逢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在郑州隆重举行,各大公园都在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作为郑州市民,学生对于本次盛会的关注程度和期待程度非常高,因此,我们以 “为了迎接这场盛会,人民公园准备在一片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 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作为引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接下来学生思考 “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聚焦度量,深度研讨

在多次的观课、议课活动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具体问题,在不断地讨论、实践过程中,我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改进实施,在细节研讨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促进对于度量意义的理解与落实。例如:

问题一:“邻边的长度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要不要呈现?

在第一次试讲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对于 “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 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选择了用底乘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没有人学生在课堂上选择用邻边的长度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邻边的长度相乘到底要不要呈现呢?

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串 “数一数,比一比” 环节的设计意图之一,即是借助方格纸验证用邻边的长度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正确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呢?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为中心,由此,需要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基于以上认知,我们首先要认清学生的数学猜想存在哪些问题。通过谈话交流,我们发现:

1. 学生对于既定答案(已知答案)的猜想响应不积极。

2. 学生认为是正确的才敢发言,认为不正确的答案,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不对,但是仍然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了更好地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工作室团队分别对金水区的 5 所市区学校 339 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数学猜想是丰富的多元的,其中约有 7%的学生选择了用邻边的长度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约 21%的学生选择了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约 46%的学生选择用底乘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仍有 26%的学生不会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问题归因我们认为,学生数学猜想的丰富与多元,需要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具有启发性和实际意义。

在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情境问题的创设。结合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的真实事件,我们创设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积极猜想中体会度量的必要性。

问题二:估一估是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用到估算。可以说 “估” 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之一。那么在度量教学中,估一估环节的引入,是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借助方格纸,通过数一数,比一比,即能够求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这一环节还有必要加入估一估吗?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虽然具有天生的对于数量大小和距离远近的感知。也在三年级下册的学习中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但是在真实生活实践中,他们运用面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不是很多,操作实践也不太多,认识感悟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在数一数、比一比活动之前,加入估一估环节,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估一估的引入,其一是为了通过借助学具感知 “面积单位” 的大小,唤醒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已有认知,感悟统一面积单位进行度量的意义和价值。课堂中,让学生认一认单位面积为 1 的小方格,这既唤醒了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已有认知,也为接下来的度量活动的操作奠定基础。其二是形成估测和精确测量的对比意识。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是精确测量,结合先前的估一估环节,包括今后的度量学习中,都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以上仅仅是研讨过程中的两个问题片段,像这样的研究还有很多。正是这样结合课例问题的细节研讨,才能更好地把脉问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本帖最后由 math5216912 于 2019-11-2 19:58 编辑


好课是这样研出来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课度量主题的教学思考



宋君名师工作室 刘英杰


新世纪小学数学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落下帷幕,回顾几个月来的研讨历程,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现将我们此次研讨活动的历程梳理如下:

<b> 一、活动综述,回顾历程 </b>

当收到 “新世纪小学数学首届全国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活动通知时,我们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宋君老师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并组织大家召开研讨会,经过积极的申报和研究,工作室核心研修教师刘英杰、任庆涛、张艺和黄文倩 4 位老师最终组建答辩团队,准备参赛。

此次研讨聚焦 “度量” 主题,名师工作室团队教师针对课例进行了精心筛选,最终选定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作为课例研究。

2019 年的暑假,宋君名师工作室团队在暑假期间积极进行学习研讨。通过学习 “度量” 主题文献资料,研读课标、研读教材,工作室成员在不断地交流研讨过程中确定了教学设计的初稿。通过网络研讨,答辩团队还进行了多次的模拟课堂无生授课,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中确定了度量主题为核心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流程。

2019 年 8 月 27 日,工作室团队在金水区实验小学进行了第一次课例研讨活动,初探学生对于度量学习的认知和需求。

2019 年 9 月 2 日,工作室团队在金水区金燕小学进行了第二次课例研讨活动,再探 “度量” 在本节课中的显性抓手。

2019 年 9 月 3 日,刘英杰老师在黄河路第三小学举行的金水区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培训会上做现场课教学展示,共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度量核心。

2019 年 9 月 12 日,在金水区四月天小学进行了第四次课例研讨活动,讨论 “估测” 在度量主题中的意义和价值。

2019 年 9 月 18 日,在金水区南阳路第一小学进行了第五次课例研讨活动,工作室团队聚焦度量方法,深化对于度量的理解与思考。

2019 年 9 月 20 日,在金水区工人新村第一小学进行了第六次课例研讨活动,探寻度量的本质,直击数学教学的核心。

经过多次的观课、议课活动,工作室团队从不同角度出发,在读懂学生中把握度量的本质。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读懂学生的认知基础,精心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体会度量的必要性;在原有读懂学生学习路径的基础上顺学而教,强化度量的核心;读懂学生真实思维,引导学生感悟度量的意义和价值。从一开始的度量工具和度量方法的选择,到度量的本质和意义的探究,再到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度量意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名师工作室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推进度量主题教学研究。

2019 年 9 月 26 日,在新世纪小学数学全国首届名师工作室 “度量主题” 网络答辩活动中,我们团队聚焦 “度量主题”,通过读懂学生的学习路径,在互问、互答、互辨中表现优异,从全国参赛的 13 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进入现场答辩决赛。在前期答辩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团队聚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开展了更为深入的主题研讨。2019 年 10 月 11 日,刘老师在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进行了最终的课例成果展示与课堂教学录制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度量意识的落实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度量的意义和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从 6 月到现场答辩,经过了近 120 多天的研磨,工作室团队最终荣获团体特等奖。通过此次研讨答辩,促进我们对度量的深入理解,也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本帖最后由 math5216912 于 2019-11-2 19:51 编辑


对方辩友提出预设问题: 请问在本课中,你们认为哪一个活动设计最能体现度量意识的落实?

我们的答辩:

对方辩友您好,您提出的问题是:“在本课中你们认为哪一个活动设计最能体现度量意识的落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么认为的。请看流程图,度量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下活动最能体现度量意识的落实。

首先我从 “估一估” 的活动中谈一谈度量意识的落实。“估一估” 环节的设计是唤醒学生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课堂中,让学生认一认单位面积为 1 的小方格,这既唤醒了学生对于统一度量单位的认知,也为后续度量活动的操作奠定基础。

本节课中,在 “估一估” 的环节中,让学生拿出透明方格纸,仔细观察并告知学生,透明方格纸中的一个小方格代表 1 平方米。学生利用透明方格纸,估一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个图形的面积大约各是多少?学生利用小方格纸估测图形的面积其实就是学生拿着方格纸与图形做比较,在比较、对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和能力。

在 “数一数,比一比” 中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通过估学生已经知道图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接着我们借助方格纸来进行数一数、比一比活动,学生在度量图形面积时出现以下情况①一格一格的数。②用计算的方法。通过比较学生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由此通过这个活动,不仅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可以用邻边相乘,而且很好的落实了度量意识的发展。

综上所述,度量作为一种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度量也是认识事物的手段,就像汤姆逊所说:“一件事物只有可以测量时才能认识”。因此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不仅要考虑估测方法的介入,还要重视 “数” 的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在 “估”“数” 的过程中感悟度量的意义,了解度量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本帖最后由 龙山基地王辉 于 2019-10-14 19:37 编辑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堂视频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5NjQzNDkwN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M5NjQzNDkwN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伊杰发表于2019-9-1517:0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7340&ptid=125704)

看到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从整篇教学设计而言,更加缜密,更加注重从度量的角度聚焦课例,呈现了越来越有自己 ...

凸显度量意识,需要找准切入点。我会继续尝试探索。

[865491631发表于2019-9-2316:3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773&ptid=125704)

如果从度量的角度来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指无论图形的形状如何,最后通过统一的度量单位赋予物体的一数 ...

谢谢您的建议!:) 由于试讲用的都不是自己的学生,确实在放手让学生探索方面做得不够好!

[烧卖发表于2019-9-1517:3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7365&ptid=125704)

再次翻阅刘老师的的教学设计发现更加聚焦主题,突出度量意识在教学中的必要性,最后通过让学生把平行四边形 ...

谢谢黄老师,第一个环节设计意图即使要凸显度量意识的必要性,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度量的意义。

本帖最后由 math5216912 于 2019-9-15 16:11 编辑


三、巩固练习,强化度量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1. 求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

为了方便停车,很多停车位设计成平行四边形,如图。

9830

(1)如何求出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2 已知这个停车位的底是 4.8m,对应的高是 2.5m,它的面积是多少?请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强化公式推导,独立完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度量。

(1)画图并与同伴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

(2)量一量并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9828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图片:

3.jpg 2.2.png

本帖最后由 math5216912 于 2019-9-15 16:12 编辑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隆重举行。为了迎接这场盛会,人民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

9822

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说一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方法 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6×5=30(平方米),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是两条临边的长度相乘。

方法 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6×3=18(平方米)。

方法 3:可以借助透明方格纸来数一数。

到底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铺草坪的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创设认知冲突,在多种思考中引导学生体会度量的必要性,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埋下伏笔。

二、面积度量,探索新知

(一)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

我们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用到了方格纸。接下来,请拿出学具袋 1(一张透明方格纸、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平行四边形纸)。

1. 估一估。

方格纸中的一个小方格代表 1 平方米,估一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 数一数,比一比。

请同学们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在学生操作后上台展示。

学生可能呈现的方法如下:

方法 1: 一格一格的数

方法 2: 测量计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体会借助方格纸能够一格一格的 “数” 出图形的面积,渗透面积度量的有限可加性和正则性。同时验证得出:用邻边的长度相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得方法是错误的。

(二)用割补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你还有其他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认真想一想,请拿出借助学具袋 2(一把安全剪刀、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独立完成。

1.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剪拼。

2. 小组交流。

3. 学生上台展示,交流方法和收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首先,用三角板和铅笔画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然后,用剪刀沿高剪开,就能得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最后,将三角形向右平移,就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剪拼、平移、转化等具体操作,渗透面积度量的 “有限可加性” 和 “运动不变性”。

4.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板书),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板书)。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板书)。

5.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学生上台边指边讲。(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

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2)同桌两人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梳理,引导学生准确找出转化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在指一指,说一说,反复对比,相互讲解中强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3)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如果我们用 S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 a 和 h 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h。

(4)问题追问,强化公式

①根据推导,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

②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相应的高,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你能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空地的面积吗?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6×3=18(平方米)

答:这块空地的面积是 18 平方米。

图片:

1.jpg

本帖最后由 math5216912 于 2019-9-15 16:17 编辑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终稿)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 53 页 - 54 页的内容。

【课标要求】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是 “图形与几何” 领域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这个过程和方法,将为学生探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 “铺草坪” 的情境,设计了四个递进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猜想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多角度思考中体会度量的必要性;第二个问题是借助方格纸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学生熟悉的方格开始,引导学生在估一估、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第三个问题是运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充分感受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在转化中体会度量的特性。第四个问题是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操作、梳理的过程中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由此,学生经历 “猜想 — 验证 — 操作 — 归纳” 的过程,在实践探索中发展度量意识。为后续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学生基础相对均衡。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和同伴交流,乐于在展示分享中碰撞思维,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愿意通过探究学习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长方形、正方形以及比较图形的面积中,已经掌握了用方格纸度量面积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体会转化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获得成功探索问题的体验。

3.在探索的过程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难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具准备】

透明方格纸、三角板、长方形纸、平行四边形纸、剪刀等


本帖最后由 math5216912 于 2019-7-22 13:50 编辑


【学习过程】

一、探究新知

如图,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

9048

(一)活动一: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说一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1. 准确描述数学信息。

问题 1:仔细观察情境图,描述这块平行四边形空地的数据?

预设:

生:这块平行四边形空地的底边长 6 米,斜边长 5 米,高 3 米。

2. 想一想,说一说

问题 2:如何求这块空地的面积?

预设:

生 1:底边乘斜边;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是两条临边长度相乘;

生 2:底乘高;

生 3:可以借助方格纸来数一数;

【设计意图】:结合铺草坪的情境,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激活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认知经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求平行四边形面积,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究埋下伏笔。

(二)活动二: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

1. 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方格图

9049

问题 1:数一数,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 1:长方形的面积是 5×6=30。

生 2:平行四边形所占的小方格肯定不够 30 个。

追问:通过比较,请大家大胆猜想一下,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

预设

生 1:底。

生 2:与底和高有关,与斜边无关。

小结: 通过借助方格纸,我们能够 “数” 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它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不通用。同时,我们还猜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体会借助方格纸能够 “数” 出图形的面积。得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不相同。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与斜边无关。

(三)活动三: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吗?

虽然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不相同,但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是不是就很容易求出它的面积了呢?

问题一:你能把平行四边形能转化成长方形吗?

1. 思考、操作、验证

学生利用学具独立操作。

2. 四人小组交流展示

学生组内展示交流方法和收获。

3. 全班汇报评价

学生上台展示

预设

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线剪开之后进行拼接,能够得到一个长方形。

9050

问题二: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预设

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操作进行实验探索,理清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与方法,把实践操作与想象思考相结合,促进学生想象分析水平的提高,在交流和分享中获得知识与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活动四: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1. 结合实验操作,独立完成作业单。

9051

9052

2. 组内交流。

3. 汇报收获。

平行四边形通过转化得到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由此能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二、拓展练习

9046

9047

三 全课总结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图片:

图片6.png 图片7.png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9:31 · PVG 03:31 · LAX 12:31 · JFK 15:31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