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我是来自江西省乐平市第十一小学的李蛟龙,很荣幸能代表江西省景德镇基地参与新世纪小学数学 “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 活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与我的团队杨晓玲、王才生、蒋铭国老师共同参加各项活动,与全国各基地的老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非常感谢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635 选题思考:https://bbs.xsj21.com/t/1635?from=https%3A%2F%2Fbbs.xsj21.com%2Fmember%2F%25E6%259D%258E%25E8%259B%259F%25E9%25BE%2599 教学设计一稿:https://bbs.xsj21.com/t/1635?from=https%3A%2F%2Fbbs.xsj21.com%2Fmember%2F%25E6%259D%258E%25E8%259B%259F%25E9%25BE%2599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635?from=https%3A%2F%2Fbbs.xsj21.com%2Fmember%2F%25E6%259D%258E%25E8%259B%259F%25E9%25BE%2599 教学设计定稿:https://bbs.xsj21.com/t/1635?from=https%3A%2F%2Fbbs.xsj21.com%2Fmember%2F%25E6%259D%258E%25E8%259B%259F%25E9%25BE%2599 教学实录: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k4NzI4NzAxMg==.html
【教学设计一稿】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会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贴画、PPT 课件
学具准备:小兔贴纸、12 根胡萝卜贴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两只调皮的小猴子下山找吃的,它们来到了一棵桃树跟前,瞧,你们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场景)。 预设生:有 2 只猴子,树上有 4 个桃子。
今天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帮助小猴子分一分。(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
师:一共有 4 个桃子,每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谁能看图分一分,说一说。
师:这些分法当中,你觉得哪种分法是最公平的,能让两只小猴子都满意,为什么呢?
生:每个小猴子分到 2 个桃子最公平,因为分得的桃子一样多。
师:是的,像这样,每份分得一样多,就是 “平均分”。(板书:一样多 平均分)
【设计意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创设了猴子分桃子的情境。从具体的生活问题出发,揭示平均分的意义。
师:帮小猴子分完了桃子,咱们去看看小兔子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情境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2 个胡萝卜 3 只小兔子
师:把这 12 个胡萝卜分给这 3 只小免子,要求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一样多,该怎样分呢?请在小组内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后,全班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的吧。(课件出示视频)
师:刚才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发现学生发现 1 根 1 根地分,分了 4 次,每只小兔分到 4 根胡萝卜;2 根 2 根地分,分了 2 次,每只小兔分到 4 根胡萝卜;3 根 3 根的分,分了 1 次,剩下 3 根胡萝卜每只再分 1 根,每只小兔也是分到了 4 根胡萝卜;4 根 4 根地分,分 1 次就可以了,每只小兔也分到了 4 根胡萝卜。
师设疑:是不是每次分的根数越多分的越方便呢?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与交流,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
师:分完小动物们都特别满意,因为他们分得的物品一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分完萝卜,我们再帮小狗分分骨头吧。(出示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有 15 根骨头有 3 只小狗。
师:15 根骨头平均分给 3 只小狗,这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每个小狗分得的骨头同样多。(板书)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喜欢的方式将分的过程用图表示出来吗?
师:小狗可以用… 来表式,骨头可以用… 表示。试一试吧。
学生在小组内分一分、画一画。
交流:教师利用微课 3.0 上的视频展示不同分法,引导学生交流。
三、巩固练习
平均每瓶插几枝?
平均每个铅笔盒方几支铅笔?
分橘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巩固本节课所学。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平均分物体? 通过 “圈一圈”、“连一连”、“画一画” 等方法,使分得物体的每一份数量相同,就是平均分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五、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一样多 同样多 平均分 圈一圈 连一连 画一画
老师的表扬及时,有针对性,当学生回答完问题侯都会到位,而且评价方式不单一,有个人评价,有小组评价。评价语有:认真倾听、团结合作、积极思考、会发炎。这些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的给出表扬,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就决定了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丰富的 “分一分” 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帮助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进而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吴老师的这堂课以非常充分的分一分活动,让孩子很容易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效果良好。
最美课堂,孩子思维流淌的港湾
这个学期,我们报名参加了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五届基地校 “混合式学习” 教学设计与展示大赛。
我们作为景德镇市北师大版教材使用基地唯一一个团队参与了本次大赛。执教教师是李老师,我们选定的课题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分物游戏》。
为了配合本次大赛,学校组织了二年级老师同课异构活动。昨天听了两位年轻的老师上这节课,总体来说还行。
下面就我在课堂上所关注到的细节想表达如下几点。
首先,课堂需要临时生成。
通常我们的课堂都是按照我们的既定目标进行的,因此我们大部分老师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的执行下去,因此在课堂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孩子思维闪现出来的火花。
例如,在给三只兔子分十二根萝卜的时候:一根一根的分,四次可以分完;两根两根的分两次可以分完;四根四个根的分,一次可以分完。
在两节课上出现了相同的情形,就是参加板演的孩子在说的时候,把一次可以分完说成了三次分完。“三次” 不是我们老师所需要的既定答案,于是孩子在老师与同学们一声 “啊” 的不满声中不好意思地笑着结束本次上台演示。想必孩子有些尴尬,更有些懵逼。
事实上孩子说的不无道理。两节课都是相同的情形,这样的人还是不少的,只是我们没敢去发现。
有关这个 “次” 的理解是有些争议的。其实孩子说的 “三次” 就是分别分给三个兔子――这的确是分了三次,因此在意思表达上是没有错误的。这个时候我们老师所说的 “次” 和学生所说的 “次” 所具有的含义是不一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的表达是正确的,只是我们理解上不一致。正如 1000 个读者就有 1000 个哈姆雷特一样。
如果我们把 12 根萝卜分给三只兔子,四根四根的分,一次分完,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每分给一个兔子四根萝卜的过程称为一个步骤,那么一次里面就含有三个步骤。换一个角度说,我们也可以把四根四根的分,一次可以分完,称为一轮可以分完。那么在一轮里面要分三次,也就是每一次将四根萝卜分给一只兔子,连续分三次分给不同的兔子。所以孩子说分三次是没有错误的。
正是因为老师们在课堂上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往下走,于是就容易忽视孩子们思维闪现出来的火花,或者说就会容易将孩子与我们既定目标不一致的思维忽略掉,哪怕是孩子的思维闪耀出智慧的火光。因此作为老师在课堂上有必要善于发现孩子不一样的思维。毕竟孩子应该是课堂的主人。
其次,课堂需要思维流淌。课堂总结,是一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展现孩子一节课收获的时候。老师不要轻易包办代替,要有充分的预设,引导孩子发现关键词语。比如在这分物游戏当中我们重点是让孩子体会平均分,关键理解就是在分物的过程当中要使每一个人分得 “同样多”。
只要我们相信孩子,给予适当指导,让孩子们经历一个思维历练的过程,孩子们是可以寻找出这样的重点词句的,从而给本堂课做出一个最精确的总结。那么轻而易举的呈现总结,就显得有些越俎代庖,喧宾夺主了。
在课堂当中,我们还是尽可能把时间交给孩子,让孩子思维有一个训练的过程。虽然做起来有些难度,但却可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一个值得憧憬的追求。
最美课堂,那是孩子思维流淌的港湾。
《分物游戏》这一课,李老师开展的圈一圈、画一画、连一连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平均分和平均分的分配方法的多样,都提现了,现代教育的以学为中心理念,是值得借鉴的,让学生借助微课直观理解平均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平均分的方法这样的混合式学生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效课堂实效性
非常感谢我们团队的杨晓玲、王才生、蒋铭国老师。上传教学设计一稿后,我们团队的四位老师结合《分物游戏》同课异构的两节研讨课,再次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当然更要感谢全国的各位专家、老师,恳请对教学设计二稿提出宝贵意见!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二稿
分物游戏
江西省景德镇基地 李蛟龙
教学内容: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物游戏》,课本第 58-59 页。
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除法,且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所以除法的学习应该像学习加减乘一样,需要加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教材从简单到复杂,安排了三次分物活动,重视操作对学生理解除法概念的支持作用,每一次的分物活动重点不同,本节课是第一个分物活动 —— 分物游戏,让学生通过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通过三次分物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难点:
掌握用图示或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兔子,萝卜贴片。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两只调皮的小猴子下山找吃的,它们来到了一棵桃树跟前,瞧,你们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场景)。 预设生:有 2 只猴子,树上有 4 个桃子。 今天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帮助小猴子分一分。(板书课题:分物游戏) 【设计意图】以微课 3.0 开始的视频动画导入,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
活动一: 分桃子。(感知 “分” 的含义,初步体会 “平均分”) 师:一共有 4 个桃子,每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谁能看图分一分,说一说。 师:这些分法当中,你觉得哪种分法是最公平的,能让两只小猴子都满意,为什么呢? 生:每个小猴子分到 2 个桃子最公平,因为分得的桃子一样多。 师:是的,像这样,每份分得一样多,就是 “平均分”。(板书:一样多 平均分) 【设计意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创设了猴子分桃子的情境。从具体的生活问题出发,揭示平均分的意义。
活动二: 分萝卜。 师:帮小猴子分完了桃子,咱们去看看小兔子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情境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2 个胡萝 3 只小兔子 师:把这 12 个胡萝分给这 3 只小兔子,要求每只小兔分到的萝卜 “一样多” 也就是 “平均分”,该怎样分呢?请在小组内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后,全班交流。 师: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的吧。(课件出示微课 3.0 视频) 师:刚才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发现学生发现 1 根 1 根地分,分了 4 次,每只小兔分到 4 根胡萝卜;2 根 2 根地分,分了 2 次,每只小兔分到 4 根胡萝卜;3 根 3 根的分,分了 1 次,剩下 3 根胡萝卜每只再分 1 根,每只小兔也是分到了 4 根胡萝卜;4 根 4 根地分,分 1 次就可以了,每只小兔也分到了 4 根胡萝卜。 师设疑:是不是每次分的根数越多分的越方便呢?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与交流,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
活动三:分骨头。 师:分完小动物们都特别满意,因为他们分得的物品一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分完萝卜,我们再帮小狗分分骨头吧。(出示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有 15 根骨头有 3 只小狗。 师:15 根骨头平均分给 3 只小狗,这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每个小狗分得的骨头同样多。(板书)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用喜欢的方式将分的过程画出来吗?动手试一试吧! 师:小狗可以用… 来表式,骨头可以用… 表示。试一试吧。 学生在小组内分一分、画一画。 交流:教师利用微课 3.0 上的视频展示不同分法,引导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解决分骨头的问题,学习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理解第三种画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借助微课 3.0 中的资源,能较好的突破这一难点,充分发挥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三、巩固练习
1. 插花
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瓶插()只花。
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如果不用小棒摆或是连一连,你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试一试吗?
2. 分铅笔
平均每个铅笔盒放()支铅笔。
小结:用摆小棒、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插花和分铅笔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各个层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平均分物体? 通过 “圈一圈”、“连一连”、“画一画” 等方法,使分得物体的每一份数量相同,就是平均分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五、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一样多 同样多 平均分 圈一圈 连一连 画一画
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分桃子,分萝卜,分骨头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说一说学生乐于接受,也学会了什么是平均分,要分的一样多。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最美的课堂,孩子思维流淌的港湾》里说的对 “次” 的理解很透彻!是啊!教师准备一节课,他的预设和生成难免会又不一样的地方,这里需要的是教育机智,其实达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老师辛苦了! 希望我自己也能够在你们的指点下,有所进步!
本课是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老师通过丰富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通过 “圈一圈”、“连一连”、“画一画” 等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设计新颖,练习多样。
混合式学习(Blend-learning) 是在 “适当的” 时间,通过应用 “适当的” 学习技术与 “适当的” 学习风格相契合,对 “适当的” 学习者传递 “适当的” 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以上解释由 Singh & Reed 提出。)
“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以上定义来自正式倡导 “混合式学习” 这一概念的何克抗教授)
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授课老师的教学中,学生在分物活动中积累分物经验,初步体会 “平均分” 思想,为今后的除法教学做好铺垫。老师在进行分物教学活动中,善于利用视频等信息技术方法,让分物活动更直观,更有效!
《分物游戏》教学设计定稿
分物游戏
江西省景德镇基地 李蛟龙
教学内容: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物游戏》,课本第 58-59 页。
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除法,且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所以除法的学习应该像学习加减乘一样,需要加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教材从简单到复杂,安排了三次分物活动,重视操作对学生理解除法概念的支持作用,每一次的分物活动重点不同,本节课是第一个分物活动 —— 分物游戏,让学生通过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通过三次分物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学会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达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 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难点: 掌握用图示或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兔子,萝卜贴片。
学具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生:喜欢…… 师:小动物们听说咱们二(2)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想聘请咱们去当裁判,帮它们分一分物品,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分物游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
活动一: 分桃子。(感知 “分” 的含义,初步体会 “平均分”) 师:两只调皮的小猴子下山找吃的,它们来到了一棵桃树跟前,瞧,你们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场景)。 预设生:有 2 只猴子,树上有 4 个桃子。 师:2 只猴子分 4 个桃子,你有几种分法?分完后与同伴说一说。 师:这些分法当中,你觉得哪种分法是最公平的,能让两只小猴子都满意,为什么呢? 生:每个小猴子分到 2 个桃子最公平,因为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同样多。 师:是的,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 “平均分”。(板书:同样多 平均分) 【设计意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创设了猴子分桃子的情境。从具体的生活问题出发,揭示平均分的意义。
活动二: 分萝卜。 师:帮小猴子分完了桃子,咱们去看看小兔子们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示情境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2 根胡萝卜 3 只小兔子 师:把这 12 根胡萝卜分给这 3 只小兔子,有什么要求? 生:每只小兔分到的胡萝卜一样多(板书) 师:每只小兔分到的胡萝卜一样多也就是 “平均分”,该怎样分呢?请在小组内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不同的分法,同时说说是怎样分的?) 师:刚才分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发现学生发现 1 根 1 根地分,分了 4 次,每只小兔分到 4 根胡萝卜;2 根 2 根地分,分了 2 次,每只小兔分到 4 根胡萝卜;3 根 3 根的分,分了 1 次,剩下 3 根胡萝卜每只再分 1 根,每只小兔也是分到了 4 根胡萝卜;4 根 4 根地分,分 1 次就可以了,每只小兔也分到了 4 根胡萝卜。 师小结:不管是 1 根 1 根地分,还是 2 根 2 根地分……,虽然分法不同,但每只小兔子分到胡萝卜的根数都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与交流,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
活动三:分骨头。 师:小朋友们,老师做这些小兔子和胡萝卜可花了不少的工夫,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既可以一目了然地看懂分法,又可以比较省时省力。 引导出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现在就让我们用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帮小狗分一分骨头吧!(出示情境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有 15 根骨头有 3 只小狗。 师:15 根骨头平均分给 3 只小狗,这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每个小狗分得的骨头同样多。 师:小朋友们,现在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分的过程画一画、分一分吧! 师:小狗可以用… 来表式,骨头可以用… 表示。试一试吧。 学生在小组内分一分、画一画。 交流: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后,教师利用微课 3.0 上的视频展示第三种分法,引导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解决分骨头的问题,学习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理解第三种画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借助微课 3.0 中的资源,能较好的突破这一难点,充分发挥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三、巩固练习
1. 插花
每个花瓶插的花一样多,每瓶插()只花。
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如果不用小棒摆或是连一连,你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试一试吗?
2. 分铅笔
平均每个铅笔盒放()支铅笔。
小结:用摆小棒、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插花和分铅笔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各个层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平均分物体? 通过 “圈一圈”、“连一连”、“画一画” 等方法,使分得物体的每一份数量相同,就是平均分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师生共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五、板书设计 分物游戏 一样多 同样多 平均分 圈一圈 连一连 画一画
活动综述
“研” 出真知 “辩” 出风采 —— 江西景德镇基地乐平团队参加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五届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 2020 年 8 月至 12 月,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混合式学习” 主题系列活动顺利举行。乐平九小蒋铭国和第十一小学杨晓玲、王才生、李蛟龙老师组成一个富有思想和活力的团队,代表江西景德镇应用基地参加活动,展示了基地教研员和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风貌。乐平市教体局教研室副主任单起威、乐平市第十一小学校长华静担任团队指导老师。 一、团队介绍 团队来自于江西景德镇基地。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数学现象与规律的深刻概括与高度抽象。实践 - 认识 -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通过操作真切体验数学规律,通过思考不断探索与纠正对数学本质的把握,建构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学中核心与本质追求。本课旨在引领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分法多样性,感悟平均分结果一致性。 二、集体备课 杨晓玲所在学校二年级数学组老师在其带领下,举行集体备课,根据教材设计编排意图,聚焦 “混合式学习” 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 “线下” 与 “线上” 有机结合。 三、精彩课堂 本次活动的研讨展示课,由乐平市小学数学领军教师李蛟龙老师执教。为了深入研课,二年级组杨亚琴和齐华娣两位老师对本节课也进行了同课异构。经过集体备课、上课、评课、同课异构、反复磨课,最后李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整合了各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灵活突出重点,巧妙突破难点,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获得了更佳的教学效果。 四、专家引领 为了更精准把握教材,能很好借助线上优秀的教学资源开展 “混合式学习”,团队有幸邀请到教研室副主任单起威亲临指导。单主任对本节课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认为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除法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必须建立在充分获得 “平均分” 的活动经验基础之上。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形象思维占据思维的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本课要通过丰富的 “分一分” 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的活动过程,借助摆、画、圈、连和微课 3.0 视频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本质意义,进而突破难点。 五、论坛跟贴 团队从新世纪小学数学 APP 已上线的教材 3.0 微课中,选择了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物游戏》作为研究课题。按照大赛要求团队在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开贴,并积极引导大家跟帖。同时将课堂教学视频及教学设计初稿、复稿和定稿上传至论坛指定专区,供全国老师们研讨交流。全国热爱数学研究的老师们积极参与线上论坛研讨,不受时空限制,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六、网络答辩 本次活动历经选择课题、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课堂磨课、线上问卷、专家引领、论坛跟贴、网络答辩,从设计到执教,从理论到实践,从初始到深入,从粗糙到精细,历经三个多月的网络跟帖研讨,为答辩做足了功课。在网络答辩中,论辩双方选手妙语连珠,侃侃而谈,提出的问题更是敏锐准确,直中要点。面对对方的追问,团队参赛教师凭借赛前准备充足的底气,配合默契、机智应变,联系课堂实际有针对性地应答,展现出了深厚的数学功底、广泛的知识面和严谨的数学思维。 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江西景德镇基地乐平教师团队精神风貌,凸显了团队的勤奋好学、勇于尝试。同时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让老师们获益匪浅。网络答辩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深度学习提升数学素养发挥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本节课以微课 3.0 视频动画导入,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系列活动展开,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分法的多样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画一画,分一分,学生又进一步加深了认识。整节课,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发展了数学思维。
“平均分” 是学生学习四则运算之一 “除法” 的入门课,对后续学习利用四则运算解决问题有很重要影响,所以,此课如果是我设计,我重点会放在学生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更多动手操作活动,通过活动积累 “平均分” 和不平均分的经验,发现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为后续学习做好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