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123456

lm123456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1159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5 17:20:35 +08:00
10 G 0 S 0 B
lm123456 的最新回复

一节欧深度的课,借用微课自学 3 的倍数的特征,进而通过讨论探究为什么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就可以判断是否是 3 的倍数,一个真问题,会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建议本节课的教学一定要首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拓展。

学习了黄老师的设计,感觉黄老师是一个很用心的老师,活动设计的很仔细、有趣,提几个建议,共同思考。1. 教学设计呈现的格式尽量避免实录的形式。2. 课堂中先剪再拼的活动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是不是要坚持先剪?3.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不需要优化判断方式?

梁老师以 “法国埃菲尔铁塔” 为载体来研究比,我个人认为还是教材中的照片更好一些。而对于这节课,为什么要学习比,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梁老师作何处理?

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结合 “分苹果”、“分图形” 等具体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已有的分数生活经验,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动口交流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建议能否把本节课所用到的微课也链接到前面,这样看起来惠更方便些。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新颖,看得出来这节课是在自学微课的前提下学习的,学习目标有提高,活动具有挑战性和拓展性,相信学生会有更多更深的体验。建议自学后,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比如说为什么要有两个数表示位置,一个数可以吗?

本节课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搭配的方法,进而表示这种方法,积累有序思考的经验,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建议在设计中明确体现哪个环节用了 “混合式学习”,扣住本次大赛的主题思考设计,会更好一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学生借用方格纸来验证前面的猜想是否正确后,为什么要转化,我认为需要相关的思考。课标中提倡让学生经历从头到尾的思考过程,建议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转化,可以去做一些课前调研,比如说找班级里面三名男生和三名女生,分别是优、中、弱的组成,了解学生学习本次的真实想法,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可能会更好一些。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猜测、实验、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严密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数学素养。建议在教学设计中明确体现 “混合式学习”,每次使用的原因和具体操作过程等,这样聚焦本次活动的主题再来思考,可能会更好一些。

杨老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倍” 的概念、应用倍,活动丰富多样,个人感觉教学设计活动稍微多了一些,活动之间的层次性不够清晰,不知道时间上能否合理安排。

这节课的容量很大,能否只研究摆小棒的问题,也不研究点阵中的规律。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乘法分配律是难点,老师能结合微课更换了教材中的情境我觉得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否在适当的地方增加乘法分配律的几何直观模型的解释,就是一个长方形,增加宽,几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姜老师仔细呈现了 “混合式学习” 的文献综述,让我也学习了很多,对学生学习的前测分析,找准学生的基础、困惑,也便于我们把握好难点,非常值得我借鉴。要研究一个主题,我们先了解其内涵,才能让我们的研究更加的深刻。

崔老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结合度量的角度我觉得很不错,度量的本质在设计中可以看到一些影子,比如说第三个活动画面积是 7 的图形,引导学生体会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的本质。我建议进一步设计清晰本节课几个核心问题,比如说第二个活动比大小环节,可以设计类似 “为什么同样的图形,测量结果会不同呢?” 这样的问题。第三个活动学生画图形后,引导学生思考 “观察这几个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等等。用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是我们数学课要做好的事情。

学习了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看到了李老师课堂很开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梯形的面积公式值得肯定。李老师借用微课适时的介绍了不同的推导方式,拓展了思路,也不一个不错的做法。建议在这节课实施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年月日》一课作为概念教学课,知识点琐碎繁多,于老师在关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课伊始,通过谈话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觉得很赞。接着让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年历卡,在学生观察发现,找出大月、小月和 2 月特殊月份,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并且第二稿设计中用了近 4 年的年历,我觉得的确比第一稿好。本节课中,混合式学习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目的性,相信效果也不错。

看了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活动还是有层次的,建议进一步思考这节课留给学生最主要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所以建议把活动设计的再具体一些,避免以教学实录的形式呈现。当然在设计中还要进一步思考如何体现混合式学习,如混合式学习用在哪个环节?用哪种方式最佳?等等这些问题。

从教学设计上看,活动目的明确,具有层次性,建议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十进制的思想价值。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了一种新型软件,那就是班级优化大师,它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课堂,带入了学生,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后面的学习中,怎样进一步体现混合式学习,我觉得还不太够,建议老师进一步思考。

课标中运算能力的重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估算、口算、拆分、列表格、列竖式等多种算法,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最可贵的一点是这节课沟通了几种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看到了本质的东西。这节课在混合式学习方面体现得还不充分,建议加强一下。

文老师选择了一节非常经典且具有挑战性的课来研究,勇气可嘉,赞一个!学习了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为文老师的用心所感动。文老师把微课裁剪成几小段,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适时的播放可谓用心良苦。建议老师进一步研读课标和教材,思考本课最核心的本质内容是什么?

仔细学习了路老师对本课的思考和教学设计,整节课思路清晰,活动目的明确,能从具有层次性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我思考的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混合式学习,路老师也给出了一些学者对混合式学习的概念界定,那么在你心目中,你怎样定义混合式学习?这节课又怎么体现?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22ms · UTC 08:08 · PVG 16:08 · LAX 01:08 · JFK 04:0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