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兰

郭晓兰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46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1 20:34:07 +08:00
10 G 0 S 0 B
郭晓兰 的最新回复

课堂中微课的引入,确实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梯形面积公式的探讨时,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讨过程,此时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所以此处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锻炼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能力。

崔老师这节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总结得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流程清晰,重点简洁准确。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的过程,同时强调 “平均”“一样多”,让学生初步体会 “平均分” 的思想,同时本课结合微课的形式既新颖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 经历估量、掂量等活动,亲自感受 1 千克有多重;在心中初步有个度量的感知。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集体奖励,激起小集体的凝聚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一遍学习空间与几何类知识的途径 “猜想 - 实验 - 验证”,学生获得了真实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3.0 微课在关键点的介入起到了很好的激趣、引思的作用。

注重联系生活,课的导入,从旅游中的景色引出三种线,让学生从实物原型抽象出 “线”,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利用微课提前学习,根据学习任务单,深入探究,对课堂形式进行创新,以学生的学来推进更深层次的学。有指导下的生态课堂,值得提倡。

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为进一步自主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办法非常好,此时引入微课,让学生的猜测得到证实,这是亮点。

教学设计有层次,重点突出,让学生独立思考,呈现多样化的算法,发展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 列竖式计算,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迁移,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从错例入手,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突破教学重点。

基于学生知识基础首先通过量角三 角形内角和进行初步探究,测量必有误差,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否有更科学的工具?这里就可以借 助微课,借助电脑进行实验操作。直观又有说服力。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切入点,在操作这前的思考是立足于解决问题的思考 ,是非常 的价值的。

本课老师精心设计 ,力图经过系列探究活动,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探索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一开始观看新世纪小学数学 3.0《乘法分配律》将问题还原到现实生活,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

这节课的引入非常 好,通过行政地图,学生知道了面有大小之分,进一步揭示面积的含义,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接着从实物抽象到封闭图形,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封闭图形有面积。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一开始就抛出问题,你们觉得谁看到的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为什么?引导学生认知冲突。接着让学生经历认一认、剪一剪、找一找、量一量的实践活动,充分理解测量物体面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统一标准就是要学习的面积单位。刘老师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交流中构建知识,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探索规律,有利于学生面积单位这一知识的形成。而这正是度量单位从粗略到精细的发展过程。

刘老师通过微课,利用学习单的方式让学生独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

微课的作用体现在:三种不同的三角形(直、锐、钝)度数呈现。 聚焦: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差? 用电脑微课或 PPT 动画方式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只告诉他误差正常,可以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微课弥补了实际操作的缺陷。

老师的精心设计,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体验数方格及割补法在探究中的应用,获得成功探索问题的体验。学生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使学生在剪、拼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理解、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本课采用微课恰到好处,微课具有可重复性、可视性,课前学生可以自由控制时间、地点、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也可以进行充分的实验操作、观察,直观地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含义。比实际操作,要方便,节约时间,而且学生看得非常清楚。

分数的再认识,体现了教材螺旋上升的特点,从分一个物体到分多个物体,分数表示分率,也表示具体的量。体会分数的意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微课 3.0 从全新的视角对重难点的突破起到强调作用,将学生心中想说而有可能说不清的问题讲了出来,有一定示范作用。

韩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 ,前测后测以及中间的研究过程都 非常扎实。在验证 “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的活动中,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学生动手、动脑,发展综合能力。

万老师通过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理解 “等积变形” 的原理,能运用 “转化” 的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以结合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度量” 为构架,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以成就学堂 “触发 - 追究 - 提升” 三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值得学习。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5:57 · PVG 13:57 · LAX 22:57 · JFK 01:5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