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景飒 于 2019-4-8 20:32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我是河南惠济基地弓寨小学的景飒,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惠济基地的代表教师参加本次比赛。在此,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空间观念是指对物体及其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化建立起来的一种感知和认识,空间想象是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没有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几乎很难谈发明与创造。2011 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空间观念”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观察、感知、操作、想象、思考中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发展和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一)》一课为载体,开展以空间观念的培养为主导思想的研讨活动。希望各位专家、老师能够多多指导,多提意见,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研讨过程:
1. 电子教材:第一页,2#
2. 教学设计第一稿:第一页,3#--4#
3. 教学设计第二稿:第 30 页,295#--297#
4. 网络答辩文字稿:第 40 页,394#
5. 课堂实录网址:第 40 页,397#
本帖最后由 景飒 于 2019-3-17 19:25 编辑
五下《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第一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65-66 页。
课标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隶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课标中有关本课内容的描述为: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并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本课教学内容旨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观测点、方向和距离是确定物体位置的三个要素,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具体情境和问题串的形式编写的,主要分为三部分,层层递进,逐步让学生感受到方向和距离对于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并能够用更加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在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够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会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确定位置(一)” 的知识是在第一学段知识的基础上,具体了方向和角度,引入了距离,让学生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并能够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同时也是在第三学段中,通过直角坐标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对于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都有着较大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累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和 8 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四年级上册又学习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但对于如何根据方向(包含角度)和距离,准确的表述出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观测点的变化所导致的方向和距离的变化,是之前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时,没有遇到的。
学习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方向和距离表述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
2.结合实际问题,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学习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确定物体具体位置和描述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学习难点:灵活运用观测点、方向和距离三要素,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学习准备 :直尺、量角器、铅笔、橡皮、学习单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教学用书、教学设计
本帖最后由 景飒 于 2019-3-10 10:57 编辑
7213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3 分钟)
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老师今天要带着大家去动物园游玩,你们想去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首先来到了喷泉广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动物园各场馆的路线图,找到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去的场馆。谁来分享一下?
生 1:大象馆 生 2:熊猫馆
师:恩,大熊猫有一对儿黑耳朵,还有一副黑眼圈,好像几天没睡觉一样,是不是很可爱啊!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找找熊猫馆的具体位置吧!(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一)》)
【设计意图:创设去动物园游玩的情境,先让学生说出最想去的场馆,再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熊猫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22 分钟)
活动一 :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呢?全班交流。
生 1: 在喷泉广场的北边 (从喷泉广场往北边能走到熊猫广场吗?)
生 2:在喷泉广场的东北方向 (一定能走到吗?)
生 3: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往东 (确定能走到吗?怎样能使方向更准确? 加上角度)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用北偏东来描述物体的方向会更加准确。下面同桌两人一组,先找到你要的角,再试着用量角器来量一量是多少度,最后在图中标注。(学生完成后,在展台进行展示)
生 1: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 20 度方向。
生 2: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 70 度方向。
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准确方向,这两种表述方法都是可以的。
【设计意图:观察是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会发现熊猫馆和狮虎山都在北和东之间,因此已经无法再用原来所学的东北方向来确定熊猫馆的位置了,这时候便会思考,怎么能够准确找到熊猫馆,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测量角,动手操作实践以后,再规范学生的表述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建立形象,深化空间表象。】
活动二: 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
师:确定了熊猫馆的位置以后,同学们还想去哪个场馆呢?
这次以谜语的形式,来猜猜淘气的想法:
鼻子粗又长,两牙赛门杠,双耳如薄扇,身子似面墙。(打一动物)
猜对了!就是大象,那么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呢?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生 1: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上。
生 2:可是长颈鹿馆也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上啊,你怎么能确定不走错呢?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也就是说,只有方向是不能确定准确位置的。那么大象馆和长颈鹿馆都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上,如何区分他们的位置呢?
生:虽然它们的方向一致,但大象馆和长颈鹿馆到喷泉广场的距离是不同的,斑马馆离得更近一些。
师:所以要想更加准确的表达大象馆的位置,还得加上什么呢?
生:距离。
出示课件,引入距离,引导学生准确的进行描述: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 1000 米的位置。
小结:方向和距离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事物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教材中的素材、情境相联系,从思考到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大脑中留下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形象,并运用不同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在兴趣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活动三: 参观斑马场后,同学们想去猴山,说说他们的行走路线。
师:如果是你,会怎样规划这个路线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说明小组活动要求:1. 分工明确;2. 规划路线时要求表述清楚,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少米到达哪里。并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刚才的观测点在哪里? 现在的观测点在哪里?)
小组展示汇报,评价交流汇报情况。
小结:要想确定一个事物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再确定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找准观测点是确定位置的前提,本环节相较前两个活动,开放性更强,更改了观测点的位置,学生会出现两个思路:第一种先以斑马场为观测点回到喷泉广场,再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去到猴山,第二种思路,以斑马场为观测点,直接去到猴山。在小组活动中,为了使探究的指向性更强,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想象和操作,外化出平面坐标的空间意义,更有利于学生深化空间知觉,并在实际运用中选择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帖最后由 景飒 于 2019-3-10 10:58 编辑
三、拓展应用 (12 分钟)
活动四: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具体方法,下面看谁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1.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练习:书 66 页练一练第 1 题
2. 描述简单路线图的练习:书 66 页练一练第 3 题
3. 拓展(更换观测点)练习:书 66 页练一练第 4 题
【设计意图:三道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第一题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巩固学生对通过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理解;第三题,在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提高难度,通过不断改变观测点的位置,强化空间表象;第四题,利用奇思和妙想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理解观测点对于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沟通图形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课堂小结 (2 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进行回顾,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五、布置作业 (1 分钟)
书 66 页练一练第 2 题。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观测点 方向 距离
(结合角度)
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取学生喜欢的儿童游乐项目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效引导学生从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设置层层递进,通过三个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探索确定位置的三个主要条件:方向,角度,距离。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情景,第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观察明白确定位置需要方向和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确定物体的方向。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只有方向和角度还不能准确的判断物体的位置,还需要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方向、距离、角度在判断物体位置时的重要作用。第三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位置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确定观测点的不同,路线就不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多次强调确定观测点,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确定观测点是确定物体位置的第一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通过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老师在让学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历了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能。
确定位置教学,要根据学生 “感知 — 表象 — 思维” 的认知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感知 “东南西北” 方位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素材中主动参与,获取对 “空间方位” 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空间图形的感受与有关知识建立成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使其学会用方向、距离、角度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从而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东风路于春玲, “数对” 确定已经对位置有了准确的把握,本次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对本部分知识的最后一次细化和认知,对位置的定位更加的准确。整节课不仅建立了知识的联系网,更凸显数学知识逻辑上升的本质。
知识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方法在操作实践中得出,景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到数学知识自身的知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理解知识,构建知识,直观性很强。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东风路小学张利红: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取学生喜欢的儿童游乐项目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效引导学生从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景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特别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整堂课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议一议等操作过程中充分调动了视觉、触觉、听觉等器官参与活动,把知识内容与空间形成统一起来,促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结合操作、想象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并通过指名回答、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种途径,运用生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检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和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
京水回民小学张行:纵观本节课,景老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景老师通过颇具灵感的设计,展示了数学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
[fss220发表于2019-3-1115:1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4547&ptid=36665)
整节课景老师关注学生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在练习的设计上具有层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 ...
谢谢您的耐心读帖与回复!针对您的建议,我将作出如下回复:
本节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上,加深了通过准确的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方法认识,以及观测点发生变化时,如何准确描述出物体的行走路线。第二课时的内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在这节课中,我认为通过座位引入本节课的新知,一定会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提升,但对于确定位置的三要素的深入学习,我个人认为知识的关联性不是很强,所以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没有加入这部分的知识。:)
[maryliuxin发表于2019-3-1209: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4853&ptid=36665)
本节课环环紧扣,目标明确。有一个小的疑问,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会用准备的语言描述 “东偏北” 或 “北偏东” ...
谢谢您的耐心看帖和回复,针对您的疑问,我将作出如下回复:
在对于准确的描述方向这一环节中,学生大部分会说东北方向、北东方向、北边往东,程度较好的学生会说出往东偏一点这样的描述语言。那么我在引导时,将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用较为准确的语言和相应的肢体语言,让学生领会所谓的” 北偏东 “和” 东偏北 “此类的词汇到底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后,再规范正确的表述方法。:)
[fss220发表于2019-3-1218:4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95301&ptid=36665)
老师采用学生熟悉的游览动物园贯穿整节课,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方向和距离对于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并能 ...
谢谢您的耐心看帖和回复,针对您的建议,我将作出如下回复:
在如何将本节课的新授知识和学生的活动经验相联系的思考中,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在试课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对于动物园这样的情景设计还是很喜欢,并乐于参与和探索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地从三维空间向二维过渡,并实现相互转化,我将导入时动物园的动画图片,更改成了郑州市动物园的真实照片,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景飒发表于2019-3-1319: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18853&ptid=36665)
谢谢您的耐心看帖和回复,针对您的疑问,我将作出如下回复:
在对于准确的描述方向这一环节中,学生大部 ...
是的,这一环节需要借助肢体语言或者课件中的动态画面让学生真正理解从哪向哪偏的。最后规范语言其实就是数学中的简洁美:D
郑州金水李佳:第一次参加悦读活动,特别荣幸和这么多热爱数学的优秀教师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我参与的是五年级组的分享。通过学习景老师的设计,我发现她的设计意图特别明确,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设计都很严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 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的能力。在学习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知识,动手操作、想象则是学生形成现实空间,获得空间观念的最佳途径。
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红积累的丰富的集合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发展空间观念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应医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这些可能的途径包括:生活经验的记忆,联想、模拟、分析和推理等。
低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图形与空间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借助与生活有关的具体情景认识和把握空间观念的相关内容,需要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同参与活动,使学生有较多的机会通过丰富的图形、符号感知和实物操作的探究活动,不断丰富归纳和类比的经验,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到较高学段后,随着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的增加,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从形状、特征、方位、关系等多中角度认识事物。把直观和抽象进一步相互融合,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
[景飒发表于2019-2-2821: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615&ptid=36665)
三、拓展应用(12 分钟)
活动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具体方法,下 ...
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步骤明确,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主题中有较好的体现。
景老师的评价部分设计比较新颖,从评价目标、评价环节、评价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每个方面都围绕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展开,各个方面又相互联系,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在新授课部分,第一个问题串: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我在教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学习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北偏东 20 度和东偏北 70 度这两种表述方法都可以,但是很多学生会把这两个角度弄混淆。在这里景老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物体的准确方向,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引导到位,后面学生出错的就少了。
在活动三部分,参观斑马场后,同学们想去猴山,说说他们的行走路线。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活动要求也非常具体,分工明确,同时也明确了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展示汇报,评价交流汇报情况之后。教师小结:要想确定一个事物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再确定方向和距离。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苏田发表于2019-3-1421: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20990&ptid=36665)
练习的设计老师选择了课本上的三道题目,不同题型之间相互练习,层层递进,不断深入,但是老师再课后是否可 ...
感谢您的耐心看帖和回复,针对您的建议,我将作出如下回复:
本节课所学习的描述物体方向的方法是像 “东偏北 30 度方向” 这样的,和在二年级所学习的八个方位不同,与标准方向所偏的角度更加随意。您建议的课后任务,我也认真的考虑过,但我在想,这与本节课新学习的知识,关联性是不是比较小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道路都是正东、正西、正北、正南的直直的路,所涉及到的偏离的角度比较少,所以没有采取这样的设计,但还是十分感谢您的建议。
本帖最后由 景飒 于 2019-3-17 19:49 编辑
为了方便各位老师看帖,我将第二稿中相较于第一稿中的改动部分用蓝色标记了出来,欢迎各位老师多提意见!
五下《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第二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65-66 页。
课标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隶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课标中有关本课内容的描述为: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并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本课教学内容旨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观测点、方向和距离是确定物体位置的三个要素,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具体情境和问题串的形式编写的,主要分为三部分,层层递进,逐步让学生感受到方向和距离对于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并能够用更加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在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够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会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四年级上册又学习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位置(一)” 的知识是在第一学段知识的基础上,具体了方向和角度,引入了距离,让学生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并能够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同时也是在第三学段中,通过直角坐标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对于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都有着较大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累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和 8 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四年级上册又学习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但对于如何根据方向(包含角度)和距离,准确的表述出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观测点的变化所导致的方向和距离的变化,是之前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时,没有遇到的。
学习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方向和距离表述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
2.结合实际问题,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学习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确定物体具体位置和描述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学习难点:结合实际问题,根据观测点的变化,准确的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学习准备 :直尺、量角器、铅笔、橡皮、学习单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量角器、教学用书、教学设计
本帖最后由 景飒 于 2019-3-17 19:39 编辑
8160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师:上新课前,老师要给大家分享一个短片。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其实短片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动物,对,就是我们的国宝 “大熊猫”。它是只有中国才有的物种,其他国家的都是我们租借出去的,也是为了保证大熊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大家想去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找找熊猫馆的具体位置吧!(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一)》)
【设计意图:从国外动物园的宣传片导入,学生很容易关注到大熊猫,在此介绍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政策,感受国家的强盛。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熊猫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源泉,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逐步建立空间与图形的表象,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
二、探究新知(22 分钟)
活动一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呢?全班交流。
8161师:这是动物园部分场馆的分布图,要想确定熊猫馆的位置,需要知道些什么?
生 1:我们现在的位置在哪。
师: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喷泉广场,那么就说喷泉广场是我们的观测点。
(板书:观测点)
生 2:方向
师:(板书:方向)怎样判断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呢?
生:需要加入方向标。(以观测点为中心建立方向标。)
8162师:那么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呢?
生 1:在喷泉广场的东北方向 (确定能走到吗?)
生 2: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往东一点 (狮虎山也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往东,怎么区分?)
生 3: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熊猫馆和喷泉广场的连线与正北方向和正东方向都有夹角,所以我们可以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多少度方向,也可以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多少度方向。
下面同桌两人一组,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在图中进行标注,最后描述出熊猫馆的具体方向,并写在学习单上。(学生完成后,在展台进行展示和说明)
生 1: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 20 度方向
生 2: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 70 度方向。
师:测角时,要先确定观测点在哪,就把中心点与观测点重合,0 刻度线与标准方向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我们就说谁在观测点的标准方向偏某方向多少度。这两种表述方法都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观察是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会发现熊猫馆和狮虎山都在北和东之间,因此已经无法再用原来所学的东北方向来确定熊猫馆的位置了,这时候便会思考,怎么能够准确找到熊猫馆,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测量角,动手操作实践以后,再规范学生的表述方法。通过对现实空间中实物所处方位的感知,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逐步建立形象,深化空间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帖最后由 景飒 于 2019-3-17 19:46 编辑
活动二: 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
师:确定了熊猫馆的位置以后,同学们还想去哪个场馆呢?
生:狮虎山、斑马场、猴山、大象馆……那么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呢?
8163
生 1: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上。
生 2:可是长颈鹿馆也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上啊,你怎么能确定不走错呢?
生 3:虽然它们的方向一致,但大象馆和长颈鹿馆到喷泉广场的距离是不同的,长颈鹿馆离得更近一些。
师:所以要想更加准确的表达大象馆的位置,还得知道什么呢?
生:距离。(板书:距离)
出示课件,引入距离,引导学生准确的进行描述: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距离 1000 米的位置。
小结:方向和距离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利用提问感兴趣的场馆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教材中的素材、情境相联系,从思考到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大脑中留下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形象,并运用不同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在兴趣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通过对与熊猫馆和长颈鹿馆位置的具体观察、对比、思考、验证,学生不断地探索和交流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活动三: 当参观完斑马场后,还想去猴山,说一说行走路线。
8164
生:从斑马场出发,先去喷泉广场,再去猴山。
师:这个思路不错,在开始小组活动前,需要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刚才的观测点在哪里?现在的观测点又在哪里?当观测点变化后,要不要以新的观测点为中心重新建立方向标?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说明小组活动要求:1. 分工明确;2. 规划路线时要求表述清楚,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少米到达哪里。)
小组展示汇报,评价交流汇报情况。
小结:要想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明确观测点在哪,再以观测点为中心建立方向标,从而确定精准的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有一个由表象到抽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要把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共同参与,合作交流等活动统一起来,注重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找准观测点是确定位置的前提,本环节相较前两个活动,开放向更强,更改了观测点的位置,学生会出现两个思路:第一种先以斑马场为观测点回到喷泉广场,再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去到猴山,第二种思路,以斑马场为观测点,直接去到猴山。在小组活动中,为了使探究的指向性更强,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想象和操作,外化出方向标的空间意义,更有利于学生深化空间知觉,并在实际运用中选择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三、巩固应用(12 分钟)
活动四: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具体方法,下面看谁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1.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练习:书 66 页练一练第 1 题
81652. 根据路线图,填写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的练习:书 66 页第 2 题
81663. 组织语言描述简单路线图的练习:书 66 页练一练第 3 题
8167【设计意图:三道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第一题进一步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巩固学生对通过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理解;第二题,根据路线图中的信息,以填空的形式,写出物体所在位置的具体方向和距离;第三题,在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提高难度,通过不断改变观测点的位置,强化空间表象,让学生理解观测点对于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沟通图形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2 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过程,并说说还有哪些疑问,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进行回顾,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五、布置作业 (1 分钟)
课本 66 页练一练第 4 题。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观测点 方向 + 角度 距离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 20 度方向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 70 度方向
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 距离 1000 米的位置。
[玫瑰酒窝发表于2019-3-1610:2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22113&ptid=36665)
我在思考,对于确定位置这一课,就像位惠女老师说的那样,我们真的就确定孩子们心里所想的确定位置说法,一 ...
感谢您的看帖与回复,针对您的看法,我将作出如下回复:
本节课在试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是不会直接在确定方向时,能够准确说出北偏东或东偏北这类的词,大部分是停留在之前所学习的东北方向上,但是学生能够注意到熊猫馆是更加靠近正北方向的,所以在第二稿中,当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和思考,产生认知冲突时,我便通过肢体动作和易于理解的语言,来让学生理解这类的词汇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从而规范描述方向的距离方法。
本帖最后由 景飒 于 2019-3-23 10:06 编辑
五下《确定位置(一)》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基地景飒老师指导教师: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基地负责人侯英敏老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65-66 页。
课标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隶属于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课标中有关本课内容的描述为:能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并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本课教学内容旨在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观测点、方向和距离是确定物体位置的三个要素,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以具体情境和问题串的形式编写的,主要分为三部分,层层递进,逐步让学生感受到方向和距离对于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并能够用更加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在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够辨认其余三个方向,知道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并会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四年级上册又学习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确定位置(一)” 的知识是在第一学段知识的基础上,具体了方向和角度,引入了距离,让学生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其位置,并能够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同时也是在第三学段中,通过直角坐标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对于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都有着较大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累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和 8 个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四年级上册又学习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但对于如何根据方向(包含角度)和距离,准确的表述出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是有一定难度的。另外观测点的变化所导致的方向和距离的变化,是之前在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时,没有遇到的。
学习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能根据方向和距离表述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
2.结合实际问题,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学习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确定物体具体位置和描述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学习难点:结合实际问题,根据观测点的变化,准确的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学习准备 :直尺、量角器、铅笔、橡皮、学习单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量角器、教学用书、教学设计
评价设计:
846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3 分钟)
师:上新课前,老师要给大家分享一个短片。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
你最感兴趣的动物是什么?其实短片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动物,对,就是我们的国宝 “大熊猫”。它是只有中国才有的物种,其他国家的都是我们租借出去的,也是为了保证大熊猫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大家想去看大熊猫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找找看熊猫馆的具体位置吧!(板书课题:《确定位置(一)》)
【设计意图:从知名动物园的宣传片导入,学生很容易关注到大熊猫,在此介绍中国对大熊猫的保护政策,感受国家的强盛。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走进熊猫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实生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源泉,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逐步建立空间与图形的表象,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
本帖最后由 景飒 于 2019-3-23 10:08 编辑
二、探究新知(28 分钟)
活动一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呢?全班交流。
师:这是动物园部分场馆的分布图,要想确定熊猫馆的位置,需要知道些什么?
8462生 1:我们现在的位置在哪。
师: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喷泉广场,那么就说喷泉广场是我们的观测点。
(板书:观测点)
生 2:方向
师:(板书:方向)怎样判断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呢?
生:需要加入方向标。(以观测点为中心建立方向标。)师:那么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呢?
8466生 1:在喷泉广场的东北方向 (确定能走到吗?)
生 2: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往东一点 (狮虎山也在喷泉广场的北边往东,怎么区分?)
生 3: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都很有想法,熊猫馆和喷泉广场的连线与正北方向和正东方向都有夹角,所以我们可以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多少度方向,也可以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多少度方向。当要用这个角来表示熊猫馆的方向时,就将 0 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中心点与观测点重合,熊猫馆到喷泉广场的连线,在哪条刻度上,这个角就是多少度,那我们就说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 20 度方向。如果想用另一个夹角来表示方向时,又该怎样描述呢?
生: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 70 度方向。(你是怎样得到这个角度的呢?)
生:用 90 度减去 20 度得到 70 度
下面自己动手用量角器测量这个角的度数,看是不是 70 度。
师: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 20 度方向。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 70 度方向。
这两种表述方法都是正确的。
师:那你能够根据图示的条件,估计一下狮虎山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多少度方向吗?
学生回答,在合理范围内均可。
【设计意图:观察是发现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会发现熊猫馆和狮虎山都在北和东之间,因此已经无法再用原来所学的东北方向来确定熊猫馆的位置了,这时候便会思考,怎么能够准确找到熊猫馆,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测量角,示范以后再进行动手操作验证,会使学生经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过程。通过对现实空间中实物所处方位的感知,积累丰富的几何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现实的三维世界,逐步建立形象,深化空间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活动二: 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
师:那么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呢?
8467生 1: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上。
生 2:可是长颈鹿馆也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上啊,你怎么能确定不走错呢?
生 3:虽然它们的方向一致,但大象馆和长颈鹿馆到喷泉广场的距离是不同的,长颈鹿馆离得更近一些。
师:当物体所在的方向一致时,该怎样区分他们的位置呢?
生:距离。(板书:距离)
出示课件,引入距离,引导学生准确的进行描述: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距离 1000 米的位置。
小结:方向和距离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从思考到操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大脑中留下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形象,并运用不同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在兴趣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通过对与熊猫馆和长颈鹿馆位置的具体观察、对比、思考、验证,学生不断地探索和交流自己的方法和观点,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活动三: 当参观完斑马场后,还想去猴山,说一说行走路线。
8468
生:从斑马场出发,先去喷泉广场,再去猴山。
师:这个思路不错,在开始小组活动前,需要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刚才的观测点在哪里?现在的观测点又在哪里?当观测点变化后,要不要以新的观测点为中心重新建立方向标?为什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说明小组活动要求:1. 分工明确;2. 规划路线时要求表述清楚,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少米到达哪里。)
小组展示汇报,评价交流汇报情况。
小结:要想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明确观测点在哪,再以观测点为中心建立方向标,从而确定精准的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有一个由表象到抽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要把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共同参与,合作交流等活动统一起来,注重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找准观测点是确定位置的前提,本环节相较前两个活动,开放向更强,更改了观测点的位置,学生会出现两个思路:第一种先以斑马场为观测点回到喷泉广场,再以喷泉广场为观测点去到猴山,第二种思路,以斑马场为观测点,直接去到猴山。在小组活动中,为了使探究的指向性更强,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想象和操作,外化出方向标的空间意义,更有利于学生深化空间知觉,并在实际运用中选择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帖最后由 景飒 于 2019-3-23 10:05 编辑
三、巩固应用 (7 分钟)
活动四: 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具体方法,下面看谁能够完成老师的两个挑战
1. 根据路线图,填写物体的方向和距离的练习:书 66 页第 2 题
8474
2. 组织语言描述简单路线图的练习:书 66 页练一练第 3 题
8473【设计意图:两 道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第一题根据路线图中的信息,以填空的形式,写出物体所在位置的具体方向和距离,巩固学生对通过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位置的理解;第二题,在描述物体位置的基础上,提高难度,通过不断改变观测点的位置,强化空间表象,让学生理解观测点对于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沟通图形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 (2 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过程,并说说还有哪些疑问,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强化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策略进行回顾,为以后的学习积累经验。】五、布置作业
课本 66 页练一练第 1、4 题。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观测点 方向 + 角度 距离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东 20 度方向
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东偏北 70 度方向
大象馆在喷泉广场的北偏西 60 度方向, 距离 1000 米的位置。
2019.3.27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基地网络答辩整理
各位老师们好,四川成都龙泉驿基地提出的问题是 -- 您所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一课中,在课堂上从哪些角度,通过哪些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的?首先感谢对方辩友提出的问题,引发了我们对于空间观念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考虑的。
“空间观念” 是本次课标修订稿提出的十大核心词之一,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课标的具体要求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在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从知觉到表象再到想象,层层递进,逐步发展的。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交流、想象、思考等基础之上的。观察能丰富关于物体的距离、方位等位置关系的知觉;感知与操作能深化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语言描述可以将学生的空间表象逐步外化;想象和思考能对表象进行加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以上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思考并验证精准确定位置的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与空间观念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在本节课中,从真实的动物园视频导入,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初步感受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引导学生将三维生活场景转化为二维数学问题,并观察场馆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探讨出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后,让学生估测狮虎山与喷泉广场的位置关系,感受方向的变化程度,加深空间知觉。在展示交流环节,根据参展同学的行走路线,学生会进行二次观察,并进行对比思考。这些不同层次的观察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空间表象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为发展空间观念提供有效的支撑。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对比,操作和思考,逐步加深表象,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问题串的第一个部分,我设计了让学生先动手测量,尝试描述出熊猫馆的位置后,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加深空间知觉,从而明确表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在问题串的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思考:刚才的观测点在哪?现在的观测点又在哪?当观测点发生变化又该怎样确定物体的的位置呢?带着有指向性的问题在进行小组合作,会节省许多盲目操作的时间,同时也培养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的习惯。
语言描述和概括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语言的介入来看,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从直观辨认图形到语言描述特征;二是从使用日常用语到使用几何语言。在本节课中,引入观测点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能够根据现有条件来确定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学生很容易想到借助方向标,这时学生发现仅凭已有知识经验已不能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自然而然的引入到角度,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准确的描述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其空间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问题串三中观测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掌握先以观测点为中心建立方向标后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更要让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思考过程。
表象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顺利地向抽象思维过渡,而想象就是表象建立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导入部分看到点状图时,会在大脑中形成动物园的表象,想象场馆的位置,从而思考怎样才能到达想去的场馆。估测狮虎山的位置这一环节,再次经历确定位置的完整过程,感受方位的变化,学生脑中建立的表象会更加深刻准确。在活动三观测点发生变化时,学生才能自主思考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思路与方法。形成经验,在实际应用时才能根据已有表象存储,选择合适的表象。
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方法,从核心素养出发,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以上就是本团队对于预设问题的理解。请问对方还有问题吗?
追问环节:
第二次教学设计,相对于第一次更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修改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首先感谢对方辩友所提出的问题,通过众多优秀教师的线上研讨和一次次的磨课与交流,让我们在面对课堂上的各种新的生成,有了更加妥善的处理办法,也对于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突破,把握得更加到位。教学设计的改变主要体现在:
1. 学习难点的确立。一稿的学习难点是:灵活运用观测点、方向和距离三要素,确定某一物体的具体位置,并会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二稿的学习难点是:结合实际问题,根据观测点的变化,准确的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动,是因为在试课过程中,学生都能根据图示,用三要素来确定和描述物体的位置,但在描述路线时,有部分学生则不知道以新的观测点为中心建立方向标,这实际上还是对观测点和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没有真正的理解。所以我们将学习难点进行了改变。
2. 导入环节。第一稿中直接以动物园平面图来导入,不能一下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多次试课中发现,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于想象中有差别,而第二稿中,我选取了学生更喜欢的动物园宣传片来做为导入,相较于图片,动画更能引起学生的主意,给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带来令人震撼的感受。从而更加自然的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丰富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3. 探究新知环节。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一中,第一稿的设计,我们直接出示了带有方向标的平面分布图,让学生直接判断熊猫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位置,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式,因此到了活动三,当观测点发生变化时,许多学生出现了问题,甚至仍旧喷泉广场为观测点,来描述熊猫馆的位置。观测点的直接引入,没有让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完整思考过程,学生没有意识到观测点的确立是确定物体位置的首要条件。因此在第二稿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先出示了动物场馆的点状分布图,让学生自主思考,当我们想要确定熊猫馆的位置时,我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让学生知道,确定熊猫馆的位置,首先要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从而知道确定熊猫馆位置的首要条件便是找准观测点,然后结合方向和角度,就能较为准确的描述熊猫馆的位置。经过活动一和活动二两个环节的铺垫,活动三中,学生便能够利用前面所积累的经验来思考新出现的问题,解决观测点变化后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位置变化,从而确定物体的位置。我们的回答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