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四川天府新区林智慧名师工作室的高俊英,非常荣幸参加此次展示活动,诚挚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组织这次活动。在接下来这段时间,我将与我的小伙伴邓晓容、李红梅和晏利萍一起,围绕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学习方式的探索” 这一主题,结合《铅笔有多长》一课,探索在 “具身认知” 理论下,如何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自己的量感。诚挚期待各位专家和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预祝此次展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各位老师取得优异成绩!
选课理由 https://bbs.xsj21.com/t/1785?p=1#r_74391
教材图片 https://bbs.xsj21.com/t/1785?p=1#r_74393
前测题单 https://bbs.xsj21.com/t/1785?p=1#r_88392
前测分析 https://bbs.xsj21.com/t/1785?p=2#r_90133
教学设计初稿 https://bbs.xsj21.com/t/1785?p=1#r_74396
初稿后的讨论 https://bbs.xsj21.com/t/1785?p=1#r_74418
教学设计二稿 https://bbs.xsj21.com/t/1785?p=1#r_77341
二稿后的反思 https://bbs.xsj21.com/t/1785?p=1#r_88405
教学设计三稿 https://bbs.xsj21.com/t/1785?p=1#r_83739
三稿试讲反思 https://bbs.xsj21.com/t/1785?p=1#r_89689
教学设计四稿 https://bbs.xsj21.com/t/1785?p=1#r_88029
四稿试讲反思 https://bbs.xsj21.com/t/1785?p=2#r_96025
试讲磨课照片 https://bbs.xsj21.com/t/1785#r_97013
教学设计终稿 https://bbs.xsj21.com/t/1785?p=2#r_96024
教学视频在线观看链接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zNzgyMDkyMA==.html
在学生的量感认知系统中,长度单位的认识是学生量感的初步学习。其中厘米、米、毫米和分米是学生能具体测量和感知的长度单位。之后学习的各种计量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没有办法具体感知或者测量。所以,让学生 “学会学习 - 发展量感的学习方式” 从这几个具体单位开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具有了测量的方法,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也具备了一定的估测能力。那么我选择的《铅笔有多长》,就是学生认识具体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是学生可触摸、可感知、可测量的长度单位,后面的千米以及时间单位就需要学生利用这节课所建立的计量单位表象进行想象和感受。同时,“具身认知” 理论认为,学生的身体感知对心理的强化作用师
教学设计初稿 《铅笔有多长》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数学书 34 页和 35 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厘米和米,并且知道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 米 = 100 厘米,积累了一些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和经验,会根据实物选择适合的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估测能力。同时,在学生的生活中,有些孩子已经会用小数表示不是整厘米数物体的测量记录方法。然后在《身体的数学秘密》活动中,了解了一些身体的特殊数据,为以身为尺提供基础和可能性。
教学设想 :本次设计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那么我们就要在发展学生的量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获取就要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自主获取。《铅笔有多长》是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和感知,然后是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模型,并且以这种直观模型做为标准去估计物体的长度。那么这种估测的准确率就是学生量感的具体体现和外化。然后还要建立更加丰富的几毫米和几分米的直观表象。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根据 “具身认知理论”,学生的身体感受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践所得到和培养的能力将更加清楚明白。量感就是一种感觉,是感性的,抽象的,所以本节课认识毫米和分米,我们以身为尺,那么学生的感知就更强烈,更加的具象化,而且以身为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感受 1 毫米和 1 分米的实际作用,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表象;
2、通过观察、找一找、折一折,初步理解分米、厘米、毫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建构学生长度单位之间的体系;
3、通过估测和量的活动,在小组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灵活使用多个单位进行长度的记录和表达,发展学生量感;
5、在利用我们的身体活动中,建立丰富的单位直观表象,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 1 毫米和 1 分米并能建立直观表象
2、难点:主动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有效的估测,发展量感
课前预热活动 :班级 “估测拍卖会”,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场景。(一些物品,估计长度、重量),谁估的数字最接近物品的实际就可以获得物品做为奖品。
教学过程:
一、估计长度,复习估测,引入新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猜测铅笔能不能放进收纳箱 ,
师:“老师这里有三支铅笔,想放入这个收纳箱,你们估计一下,哪些能放进去,哪些不能放进去?”(三支铅笔,一支特别短,一支特别长,一支和收纳箱的长度差不多)
生 1:“第一支很短,所以能放进去,第二支很长,比收纳箱长,所以不能放进去,第三支根收纳箱差不多,我估计能放进去。”
生 2:“前面两支我跟她的理解一样,但是我估计第三支放不进去,它好像比收纳箱长一些。” 师:“要知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我们可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
生 1:“可以直接把笔拿去试一试能不能放进去就可以了。”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测量来验证的,我们测量一下收纳箱有多宽,然后测量一下铅笔的长度,再比较一下就可以了。我的这个收纳箱宽 10 厘米。”
二、估测和实测铅笔的长度,认识和感知毫米和分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测量感知毫米和分米这个单位,建立单位长度表象)
1、学生猜测自己铅笔的长度并记录,然后实际测量铅笔的长度并记录
师:“那么你们铅笔能不能放进去老师这个收纳箱呢?请你先估计一下自己铅笔有多长?然后与同桌合作量出你的铅笔实际长多少?”
2、学生汇报自己的铅笔有多长:
(1)老师指定一个学生汇报,认识毫米。(选择一个不是整厘米数的学生)
师:“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一下,先说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再说一说自己的测量过程。”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测量结果,并且说一下自己是如何测量的 ?”
生 1:“我的铅笔长*厘米多一些,我把铅笔的一端对着 0 刻度,它另一端过了*厘米,还多了一些。”
师:“多的那一些,对着比厘米还要小的小格,你知道这些小格是什么吗?
生:“知道,这些小格就是毫米。1 厘米里面有 10 个小格,就是 10 个毫米”
师:“是的,这些小格就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老师板书(毫米)“而且 1 厘米里面有 10 个毫米,”(老师板书 1 厘米 = 10 毫米)
师:“那么刚才你的铅笔的长度就可以说是*厘米*毫米,还可以说成*毫米。”
(2)感知 1 毫米,
师:“你感觉 1 毫米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生:“感觉它好小,比都比不出来。”
师:“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那你能找出差不多 1 毫米的物体吗?”
生 1:“我觉得我指甲就差不多厚 1 毫米。”
生 2:“我们家的门禁卡大约厚 1 毫米。”
生 3:“硬币也差不多厚 1 毫米”
师:“铅笔尖也是差不多 1 毫米呢。”
(3)老师直接介绍分米,
师:“生活中有很多的物品是 1 毫米的。你们已经认识厘米和米(板书在毫米旁边,其实还有一个长度单位,它是有 10 个 1 厘米那么长,叫作分米(板书分米)1 分米有 10 个 1 厘米那么长,所以 1 分米就等于 10 厘米。”
(4)感知 1 分米
师:“请你在直尺上面找出一个 10 厘米,用手比一比,它大约有多长。”
师:“生活中有没有大约 1 分米的物品?”
生:“有,………”
(5)沟通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师:“我们知道了 1 厘米 = 10 毫米,1 分米 = 10 厘米,那么你知道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吗?” 生:“我在米尺上面数了,10 个 1 分米就是 1 米,所以 1 米 = 10 分米”
生:“我的是软尺,我折了一下,1 米刚好可以折出 10 个 1 分米,所以 1 米 = 10 分米。”
师:“你还能发现它们有其它关系吗?”
(6)比划基本单位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和 1 米
(7)在身体上找到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和 1 米,并做好标记 。
三、长度单位感知游戏(设计意图:丰富学生长度单位表象,建构估测长度依据) 1、游戏:长度对对碰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长度对对碰。”
出示游戏规则:“同桌拿出直尺和米尺,老师说出一个长度,同桌一个拿直尺,一个同学比出老师说的长度,同桌拿出直尺对这个长度进行验证,差距大的自己调整感知。”
师:“1 米、1 分米、3 分米、100 毫米、50 厘米,10 毫米”(预计每人做 3 个数据)
2、总结这个游戏,
师:“刚才的游戏你比的准不准呢?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吧?”
生:“我比的都不是很准,每一次都是凭感觉比的。”
生:“我比的还比较准确,当老师说出 50 厘米时,我就想到一拃大约 10 厘米,那么 50 厘米大约就是 5 拃那么多。”
师:“是的,我们在估计物体的长度时,可以想一个你熟悉的长度标准,然后再比或者估。”
四、实践活动:错误日记 ( 设计意图:运用长度单位去表示客观世界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模型)
1、师:“淘气也学习了长度单位,它用这些单位写了一篇测量日记,我们去读一读吧。”
2、全班读日记
3、师:“这篇日记写得怎么样?”
生:“这篇日记好搞笑额,他的床才 2 分米,牙刷才 1 毫米,70 米的毛巾,我们知道 1 米都那么长(学生比出 1 米),7 米怎么拿得动呢。”
生 2:“他说 5 米高的板凳,我们教室才 4 米高,他的板凳比我们教室还高呢,,哈哈哈哈哈哈,太好笑了。”
4、修改日记,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1)师:“那你能把这篇日记修改成符合实际吗?”
(2)学生在题单上修改日记
(3)班级展示修改结果
师:“对比学生的修改,引导认识单位选择:同样的长度,用单位越大,数字越小。”
五、以身为尺,感知身体尺子(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测量从直尺脱离,以身为尺,联系生活,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兴趣)
1、 师:“你们知道吗?还有一些很有趣的测量单位哦,
(课件出示丈的由来:早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禹这个人就把自己的身高规定为 1 丈,把有丈平均分成十分,一分就是 1 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把男子汉叫作 “大丈夫” 的原因。)
(课件出示腕尺:衡量金字塔的尺:古代埃及人把从中指到手肘的长度称为 “腕尺”,金字塔当年就是用这把 “腕尺” 测量出来的)
2、回顾二年级上册我们学习的身体的数学秘密中我们身体尺子的长度:一庹、一拃、一步,一臂长
六、课外拓展:请你阅读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然后用你的身体尺子去估一估生活中的物体长度,看看自己估得准不准。https://bbs.xsj21.com/t/1785#r_74393
初稿后的讨论:
通过大家对教材的分析和对量感培养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我们组对这个教学设计做出了如下的建议和意见:
一、创设情境的建议:
1、日记引入更有趣
2、动画变大变小的迷糊小仙。
3、神笔马良画出 铅笔,变出来的铅笔多长合适
二、关于教学的建议
1、感受 —— 量 感是抽象的,要进行真实的测量,感受测量的使用
2、估测能力的培养
3、拓展性的教学环境:探究性学习 ------ 长度单位的前世今生的沟通
4、要复习旧知
5、加入动物身高的测量很有趣
6、建立标准量 ———— 直观
7、多次感受 --- 经历测量 ----- 建立表象 ---------- 使用估测
8、体会新单位的必要性,沟通单位之间的联系
9、最好的量感培养就是身体上的,时时刻刻的跟我们在一起,
10、真实学习、自主学习。加强对叠加量的感受,理解性学习到感知性学习,
教学设计二稿:《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四川天府新区大林小学 高俊英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数学书 34 页和 35 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厘米和米,并且知道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 米 = 100 厘米,积累了一些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和经验,会根据实物选择适合的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估测能力。同时,在学生的生活中,有些孩子已经会用小数表示不是整厘米数物体的测量记录方法。然后在《身体的数学秘密》活动中,了解了一些身体的特殊数据,为以身为尺提供基础和可能性。
教学设想 :本次设计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那么我们就要在发展学生的量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获取就要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自主获取。《铅笔有多长》是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和感知,然后是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模型,并且以这种直观模型做为标准去估计物体的长度。那么这种估测的准确率就是学生量感的具体体现和外化。然后还要建立更加丰富的几毫米和几分米的直观表象。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根据 “具身认知理论”,学生的身体感受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践所得到和培养的能力将更加清楚明白。量感就是一种感觉,是感性的,抽象的,所以本节课认识毫米和分米,我们可以以身为尺,那么学生的感知就更强烈,更加的具象化,而且以身为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
1、通过估计、测量、找一找等操作活动,感受 1 毫米和 1 分米的实际作用,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表象;
2、通过观察、找一找、数一数,初步理解分米、厘米、毫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建构学生长度单位之间的体系,丰富学生的量感,;
3、通过估测和测量的操作活动活动,在小组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灵活选择长度单位进行长度的记录和表达,发展学生量感;
5、在感受我们的身体尺子的活动中,建立丰富的长度单位直观表象,发展学生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 1 毫米和 1 分米并能建立直观表象
2、难点:自主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有效的估测与记录测量的结果,发展量感
课前预热活动: 班级 “估测拍卖会”,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场景。(一支新铅笔、一块巧克力、一根棒棒糖、一张卡片),谁估的数字最接近物品的实际长度就可以获得物品做为奖品。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吗?” (预设回答)生 1:“记得,我们学习了厘米和米。” 贴出 1 米和 1 厘米的纸条 师:“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的?”(如果学生回答了就不用问这个问题)
2、回顾感受厘米和米。 师:“你能比划一下 1 厘米和 1 米吗?” 师:“能在你身上找到它们吗?” 师:“厘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用长度单位来表示铅笔有多长。”
二、估测和实测铅笔的长度,认识和感知毫米和分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测量感知毫米和分米这个单位,建立单位长度表象)
1、学生猜测自己铅笔的长度并记录。(课前做好厘米尺) 师:“拿出你的铅笔,先估测一下你的铅笔大约有多长?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 1:“我估计我的铅笔大约有**长,我是这样估计的……”
生 2:“我估计我的铅笔大约有***,我是这样估计的…… 师:“要想知道你们估计的准确吗?就需要测量。请拿出你厘米尺量出你的铅笔有多长,并记录在纸上。”
2、学生实际测量铅笔的长度。
3、学生汇报自己的铅笔有多长,认识毫米和分米。
(1)老师指定一个学生汇报,认识分米。(选择一个 10 厘米的学生)(可以课前给一个同学做好预设铺垫)
师:“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汇报一下,先说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再说一说自己的测量过程。”
生 1:“我的铅笔长 10 厘米,我把铅笔的一端对着 0 刻度,它另一端对着 10 厘米,这支铅笔就是 10 厘米长。”
师:“你知道 10 厘米又可以叫作什么吗?”
生 1:“不知道。” 生 2:“我知道,叫作分米,”(老师板书分米)
师:“1 能在直尺上找到 1 分米吗?2 分米呢?”
师:“我再请一位展示一下你的测量结果以及测量过程”
生:“我的铅笔长 10 厘米多一些,但是又不够 1 厘米,
师:“不够 1 厘米,我们要准确测量就需要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拿出直尺对准厘米尺,找到刚才不够 1 厘米的地方,然后观察在几厘米和几厘米之间有什么。”
生:“有很多小格。”(或者有 10 个小格)
师:“是的,这些小格就是比厘米还要短的长度单位,1 毫米,用字母 mm 表示。” 老师板书(毫米 mm)”(老师板书 1 毫米),那么刚才你的铅笔的长度就可以记录成是*厘米*毫米,”(如果有写小数的就说一下意义) 那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 1 毫米吗?2 毫米呢?10 毫米呢?
师:“请你用你的直尺再次测量你的铅笔,对比你的估计,你的估测准吗?”
(3)感知 1 分米和 1 毫米 师:“请你画出 1 毫米和 1 分米。”
师:“你能比划出 1 毫米和 1 分米吗?” 师:“生活中有没有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物品?”(银行卡感受 1 毫米)
师:“请你在身体上找到 1 毫米和 1 分米并做上记号,同桌试一试”
(4)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先估一估你的食指长,再测量一下
4、沟通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师:“你能给这四个长度单位排排队吗?”
师:“这四个单位之间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 米 = 10 分米,1 分米 = 1 厘米,1 厘米 = 10 毫米)
小小练习题巩固。3 分米 =( )厘米,40 毫米 =( )厘米
5、选择单位测量物体:你会在测量什么物体时使用米、分米、厘米或者毫米?(比如说测量树木时用什么,测量学习用具时用什么,测量衣服裤子用什么?)
三、实践活动:错误日记(设计意图:运用长度单位去表示客观世界物体的长度,沟通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运用)
1、师:“淘气也学习了长度单位,它用这些长度单位写了一篇测量日记,我们去读一读吧。(拍成录音这样比较有吸引力)”
2、独立修改日记并在小组内交流改正的结果。
3、班级汇报:利用教室里的物品对淘气的日记进行修改,让它符合实际情况。(用两根米尺表示出 2 米长的床,一个同学拿着牙刷感受 1 分米(也是 10 厘米),拿出一张毛巾表示 70 厘米(也是 7 分米)有多少,拿出一根凳子感受 5 分米(也可以表示 50 厘米)高,一个同学拿出语文书感受 7 毫米) 4、搬一搬,走一走:出示数学书最窄的胡同,先比一比 7 分米,然后估计着搬开桌子,然后确定桌子之间为 7 分米,再并排走一走,感受 7 分米多宽。 四、回顾《身体的数学秘密》,感知身体尺子(4 分钟)(视频播放)(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测量从直尺脱离,以身为尺,联系生活,丰富学生长度单位的表象,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兴趣)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感觉了 7 分米是很窄的,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很好的尺子,当我们身边没有尺子或者不需要精确测量时,我们的身体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估计和测量的。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认识一把漂亮的尺子。绘本微课《我家漂亮的尺子。”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的身体的数学秘密吗?在尺子发明以前,我们是用身体尺子去测量物体的哟,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有趣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丈的由来:早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禹这个人就把自己的身高规定为 1 丈,把有丈平均分成十份,一分就是 1 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把男子汉叫作 “大丈夫” 的原因。) (课件出示腕尺:衡量金字塔的尺:古代埃及人把从中指到手肘的长度称为 “腕尺”,金字塔当年就是用这把 “腕尺” 测量出来的)。 2、回顾二年级上册我们学习的身体的数学秘密中我们身体尺子的长度:一庹、一拃、一步,一臂长,一脚印。 3、布置课外作业:阅读数学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每一个小组课外合作测量出这些身体尺子具体的长度,并且以这些身体尺子去估计和测量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写一篇测量日记。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本次设计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那么我们就要在发展学生的量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获取就要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自主获取。
老师的设计流程环环紧扣,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明确了 1 分米和 1 毫米又多长,初步建立了量感。个人建议:测量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巩固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量身体中的长度,还可以让学生量身边的物体,比如铅笔盒,橡皮等。
教学设计三稿: 《铅笔有多长》
四川天府新区林智慧名师工作室 高俊英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数学书 34 页和 35 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厘米和米,并且知道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 米 = 100 厘米,积累了一些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和经验,会根据实物选择适合的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比如旗杆大约 18(米),语文书长约 26(厘米)。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估测能力,能对身边熟悉的物品的长度进行估计。同时,在学生的生活中,有些孩子已经会用小数表示不是整厘米数物体的测量记录方法。然后在《身体的数学秘密》活动中,了解了一些身体的特殊数据,为以身为尺提供基础和可能性。
教学设想: 本次活动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那么我们就要在发展学生的量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获取就要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自主获取。《铅笔有多长》是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和感知,然后是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模型,并且以这种直观模型做为标准去估计物体的长度。那么这种估测的准确率就是学生量感的具体体现和外化。然后还要建立更加丰富的几毫米和几分米的直观表象。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根据 “具身认知理论”,学生的身体感受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践所得到和培养的能力将更加清楚明白。量感就是一种感觉,是感性的,抽象的,所以本节课认识毫米和分米,我们可以以身为尺,那么学生的感知就更强烈,更加的具象化,而且以身为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找一找等操作活动,感受 1 毫米和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表象;
2、通过观察、找一找、数一数,初步理解分米、厘米、毫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灵活选择长度单位进行长度的记录和表达,建构学生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量感; 3、在感受我们的身体尺子的活动中,建立丰富的长度单位直观表象,发展学生估测能力,发展学生的量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 1 毫米和 1 分米并能建立直观表象
2、难点:自主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有效的估测与记录测量的结果,利用自身的尺子估测生活中的物品长度,发展量感。
课前预热活动: 班级 “估测拍卖会”,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场景。(一支新铅笔、一块巧克力、一根棒棒糖、一张卡片),谁估的数字最接近物品的实际长度就可以获得物品做为奖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吗?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的”
(预设回答)生 1:“记得,我们学习了厘米和米。” 贴出 1 米和 1 厘米的纸条
2、回顾感受厘米和米。
师:“你能比划一下 1 厘米和 1 米吗?”
师:“能在你身上找到它们吗?”
师:“厘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00 个厘米连起来就是 1 米长)
3、引入新课:“今天老师邀请了你们的一个学习好帮手 —— 铅笔,一起来量铅笔有多长。”
二、估测和实测铅笔的长度,认识和感知分米和毫米。(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测量感知毫米和分米这个单位,建立单位长度表象)
1、通过读出测量铅笔长度,认识分米
师:“淘气测量了自己的铅笔,你能读出他铅笔的长度吗?”(读出铅笔长 10 厘米) 师:“你是怎样读的,一端对着刻度 0,另一端在 10 厘米,所以这只铅笔就长 10 厘米。这是淘气记录的铅笔长 1 分米,怎么跟你们的不一样呢?你觉得他的记录对吗?为什么?”
生:“这个记录是错的,应该是 10 厘米。”
生:“这个记录是对的,因为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
师:“是的,10 个 1 厘米就是 1 分米。你们知道分米吗?试着在厘米尺上找到 1 分米,说一说你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学生找 1 分米)
师:“你还能在厘米尺上找到几分米。”
师::“你能用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 1 分米有多长吗?”(教给学生比划的方法,把你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对着 1 分米的两个刻度,然后离开直尺。)
2、学生猜测并测量自己铅笔的长度并记录。(课前做好厘米尺)
师:“淘气的铅笔长 10 厘米,也是 1 分米,那么你的铅笔有多长呢。拿出你的铅笔,先估测一下你的铅笔大约有多长,然后拿出你厘米尺量出你的铅笔有多长,并记录在纸上。”(记录:估:------,测:----------)
3、学生汇报自己的铅笔有多长,认识毫米。
师:“同学们,测量出自己铅笔有多长的请举手,”
生:“我的铅笔长・・厘米,
生:“我的铅笔长 10 厘米多一些,但是又不够 1 厘米,
师:“不够 1 厘米,我们要准确测量就需要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拿出直尺对准厘米尺,找到刚才不够 1 厘米的地方,然后观察在几厘米和几厘米之间有什么。”
生:“有很多小格。”(或者有 10 个小格)
师:“是的,这些小格就是比厘米还要短的长度单位毫米,用字母 mm 表示。” 老师板书(毫米 mm)”(老师板书 1 毫米),那么刚才你的铅笔的长度就可以记录成是*厘米*毫米,”(如果有写小数的就说一下意义)
师:“请你用直尺再次测量你的铅笔,然后把测量结果写在刚才答案的旁边。
师:“毫米是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一份就是 1 毫米,它是一个非常段的长度单位,那么你能在直尺上找到 1 毫米吗?2 毫米呢?10 毫米呢?”
4、在生活中和身体上找到 1 毫米和 1 分米 说一说:你能在生活中找到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物品吗? 找一找:两个人合作在自己身上找一找 1 毫米和 1 分米。
(4)选一选,量一量:小组合作选择米尺、分米尺、或者厘米尺来测量教室里的任何一件物品,先估计后测量。
5、沟通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四个长度单位,四个单位之间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 米 = 10 分米,1 分米 = 1 厘米,1 厘米 = 10 毫米)
三、实践活动:错误日记 (设计意图:运用长度单位去表示客观世界物体的长度,沟通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运用)
1、师:“淘气也学习了长度单位,它用这些长度单位写了一篇测量日记,我们去听一听吧。(拍成录音这样比较有吸引力)”
2、说一说听完日记的感受:“你们听完了淘气的日记有什么感受吗?”
3、班级汇报:利用教室里的物品对淘气的日记进行修改,让它符合实际情况。(用两根米尺表示出 2 米长的床,一个同学拿着牙刷感受 1 分米(也是 10 厘米),拿出一张毛巾表示 70 厘米(也是 7 分米)有多少,拿出一根凳子感受 5 分米(也可以表示 50 厘米)高,一个同学拿出语文书感受 7 毫米)
四、回顾《身体的数学秘密》,感知身体尺子视频播放)(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测量从直尺脱离,以身为尺,联系生活,丰富学生长度单位的表象,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的身体的数学秘密吗?我们一步长大约是 50 厘米,我们的一拃长大约是 10 厘米,也就是 1 分米,我们一庹长大约是 1 米,我们一脚印大约 20 厘米长,这些数学秘密其实是可以作为身体尺子去测量其他物品的。比如,生活中人们经常用自己的一拃来测量别的物品,也有步测长度的。 布置课外作业:同学们回家后,选择合适的尺子向那个小姑娘一样测一测自己的家吧,测完后可以制作家庭测量地图哦。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量感是一种感觉,是感性的,抽象的,在本节课中,高老师引导孩子们认识毫米和分米,以身为尺,让学生的感知更强烈,更加的具象化,而且以身为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看完高老师的 1 稿到 3 稿,每一稿都有很多亮点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引入部分还是探究新知、巩固练习,高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充满了趣味性,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这样的课堂是孩子最喜欢的,生动、灵动,估测拍卖会深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整堂课的新知部分通过估 —— 测,这样一估一量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了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最后的身体为尺。修改淘气日记等一系列活动,都让学生充分进行了量感!
教学设计四稿 :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四川天府新区林智慧名师工作室 高俊英
教学内容 : 二年级下数学书 34 页和 35 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厘米和米,并且知道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 米 = 100 厘米,积累了一些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和经验,会根据实物选择适合的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比如旗杆大约 18(米),语文书长约 26(厘米)。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估测能力,能对身边熟悉的物品的长度进行估计。同时,在学生的生活中,有些孩子已经会用小数表示不是整厘米数物体的测量记录方法。然后在《身体的数学秘密》活动中,了解了一些身体的特殊数据,为以身为尺提供基础和可能性。
教学设想 :本次活动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那么我们就要在发展学生的量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获取就要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自主获取。《铅笔有多长》是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和感知,然后是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模型,并且以这种直观模型做为标准去估计物体的长度。那么这种估测的准确率就是学生量感的具体体现和外化。然后还要建立更加丰富的几毫米和几分米的直观表象。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根据 “具身认知理论”,学生的身体感受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践所得到和培养的能力将更加清楚明白。量感就是一种感觉,是感性的,抽象的,所以本节课认识毫米和分米,我们可以以身为尺,那么学生的感知就更强烈,更加的具象化,而且以身为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找一找和自主学习等操作活动,感受 1 毫米和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表象;
2、通过观察、找一找、数一数,初步理解分米、厘米、毫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灵活选择长度单位进行长度的记录和表达,建构学生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量感;
3、在感受我们的身体尺子的活动中,建立丰富的长度单位直观表象,发展学生估测能力,发展学生的量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 1 毫米和 1 分米并能建立直观表象
2、难点:自主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有效的估测与记录测量的结果,利用自身的尺子估测生活中的物品长度,发展量感。
课前预热活动 :班级 “估测拍卖会”,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场景。(一支新铅笔、一块巧克力、一根棒棒糖),谁估的数字最接近物品的实际长度就可以获得物品做为奖品。
教学过程 :
一、比高矮,复习厘米和米,
1、与值日生比高矮,复习估测的方法
师:“今天值日生真精神,站得直直的,我和他比谁高啊?”
生:“老师高。”
师:“是的,我就是高老师,那你估一估我有多高呢?又是怎样估的?”
生:“我估计你有 --- 高,我是这样估计的。。。。。。。。”
师:“你真棒,知道用什么来估计,我们估的时候师用眼睛来估的,我们的眼睛里是有一把尺子做为标准的,不是乱估的。”
2、师:“我的实际身高是( )米( )厘米”(贴出( )米( )厘米)
3、用了哪些单位,回顾厘米和米的单位、比划长度,再身体上找到它们做个记号,贴出厘米尺和米尺。
4、引导学生选择厘米尺和米尺来测量:先选择米尺来量,是 1 米,然后再用厘米尺来量,我的身高师 1 米 63 厘米,所以需要厘米尺量 63 次。1 米和 63 厘米合起来就是高老师的身高了。(用米尺和厘米尺来实际测一下。)
5、拿出铅笔,引出课题
二、估计和测量铅笔有多长,认识毫米
1、同桌比一比谁的铅笔长,各自估一估自己铅笔有多长?
2、汇报估计的结果并板书(三人),说一说估测的方法
3、测一测铅笔长度,写在铅笔上的贴纸上,
4、班级汇报,继续请刚才的三名同学说出自己的测量结果(三人)
4、班级展示:验证刚才三名同学的测量准确不,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展示,就引入毫米的学习) 5、师:是的,当不够 1 厘米时,我们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短的尺子来测量,那就是毫米。(全班一起测量实际长度)
6、再次测量铅笔的长度,有误差的修改长度并书写。
师:“是的,这些小格就是比厘米还要短的长度单位毫米,用字母 mm 表示。” 老师板书(毫米 mm)”(老师板书 1 毫米),那么刚才你的铅笔的长度就可以记录成是*厘米*毫米,”
6、谁来介绍一下 “毫米”? 学生可能会把关于毫米的知识介绍完整: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个小格,1 个小格就是 1 毫米,10 毫米 = 1 厘米,毫米很短 -------
7、1 毫米在哪里?(在身边或者身体上找到 1 毫米)然后分享。
8、用 “毫米” 为单位去估计一些物品长度。
三、播放微课,学生自主认识分米,然后分享所得
1、“刚才在测量铅笔时,我们发现不够 1 厘米时,我们需要用 1 毫米来测,笑笑也在测量她的铅笔,她又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观看微课)
2、” 她在测量中认识了分米,请同学们利用数学书 34-35 页和手中的工具,根据自主学习单自主认识和了解分米。
3、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4、班级班级交流收获:老师根据分享内容来补充调整展示(板书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5、用分米为单位去估计物品长度。(敲的锤子)
四、欣赏四个长度单位,长度单位 。
1、欣赏四把尺子: 老师做个总结:“在测量铅笔长度时,我们发现不够 1 厘米时,就可以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个小格,每一个小格时 1 毫米,使得测量更准确,在自主学习时,我们发现 10 厘米也可以用 1 分米表示,更简便。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四个长度单位,四个单位之间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深度沟通,建立关系表象 五、实践活动:错误日记(设计意图:运用长度单位去表示客观世界物体的长度,沟通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运用) 1、师:“淘气也学习了长度单位,它用这些长度单位写了一篇测量日记,我们去听一听吧。(播放微课视频录音)” 2、笑什么? 3、分组演剧本:分工排练一人配音,其它三人用身边的物品或者身体来展示日记里的物品长度。(抽一组演出) 4、改写剧本:全班一起改剧本 (老师引导着改,比划实际长度,) 5、回家表演给家人看。 六、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和 1 米这四把尺子,所谓尺子就是标准,我们眼中有尺就能比较准确的估,手中有尺就能准确的量,身上有尺就能随时去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惑吗?
教学设计四稿: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四川天府新区林智慧名师工作室 高俊英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数学书 34 页和 35 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认识了厘米和米,并且知道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 米 = 100 厘米,积累了一些有关于测量的知识和经验,会根据实物选择适合的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比如旗杆大约 18(米),语文书长约 26(厘米)。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估测能力,能对身边熟悉的物品的长度进行估计。同时,在学生的生活中,有些孩子已经会用小数表示不是整厘米数物体的测量记录方法。然后在《身体的数学秘密》活动中,了解了一些身体的特殊数据,为以身为尺提供基础和可能性。
教学设想 :本次活动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那么我们就要在发展学生的量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获取就要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自主获取。《铅笔有多长》是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和感知,然后是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模型,并且以这种直观模型做为标准去估计物体的长度。那么这种估测的准确率就是学生量感的具体体现和外化。然后还要建立更加丰富的几毫米和几分米的直观表象。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根据 “具身认知理论”,学生的身体感受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践所得到和培养的能力将更加清楚明白。量感就是一种感觉,是感性的,抽象的,所以本节课认识毫米和分米,我们可以以身为尺,那么学生的感知就更强烈,更加的具象化,而且以身为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找一找和自主学习等操作活动,感受 1 毫米和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表象;
2、通过观察、找一找、数一数,初步理解分米、厘米、毫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灵活选择长度单位进行长度的记录和表达,建构学生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量感;
3、在感受我们的身体尺子的活动中,建立丰富的长度单位直观表象,发展学生估测能力,发展学生的量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 1 毫米和 1 分米并能建立直观表象
2、难点:自主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有效的估测与记录测量的结果,利用自身的尺子估测生活中的物品长度,发展量感。
课前预热活动 :班级 “估测拍卖会”,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场景。(一支新铅笔、一块巧克力、一根棒棒糖),谁估的数字最接近物品的实际长度就可以获得物品做为奖品。
教学过程 :
一、比高矮,复习厘米和米,
1、与值日生比高矮,复习估测的方法
师:“今天值日生真精神,站得直直的,我和他比谁高啊?”
生:“老师高。”
师:“是的,我就是高老师,那你估一估我有多高呢?又是怎样估的?”
生:“我估计你有 --- 高,我是这样估计的。。。。。。。。”
师:“你真棒,知道用什么来估计,我们估的时候师用眼睛来估的,我们的眼睛里是有一把尺子做为标准的,不是乱估的。”
2、师:“我的实际身高是( )米( )厘米”(贴出( )米( )厘米)
3、用了哪些单位,回顾厘米和米的单位、比划长度,再身体上找到它们做个记号,贴出厘米尺和米尺。
4、引导学生选择厘米尺和米尺来测量:先选择米尺来量,是 1 米,然后再用厘米尺来量,我的身高师 1 米 63 厘米,所以需要厘米尺量 63 次。1 米和 63 厘米合起来就是高老师的身高了。(用米尺和厘米尺来实际测一下。)
5、拿出铅笔,引出课题
二、估计和测量铅笔有多长,认识毫米
1、同桌比一比谁的铅笔长,各自估一估自己铅笔有多长?
2、汇报估计的结果并板书(三人),说一说估测的方法
3、测一测铅笔长度,写在铅笔上的贴纸上,
4、班级汇报,继续请刚才的三名同学说出自己的测量结果(三人)
4、班级展示:验证刚才三名同学的测量准确不,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展示,就引入毫米的学习) 5、师:是的,当不够 1 厘米时,我们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短的尺子来测量,那就是毫米。(全班一起测量实际长度)
6、再次测量铅笔的长度,有误差的修改长度并书写。
师:“是的,这些小格就是比厘米还要短的长度单位毫米,用字母 mm 表示。” 老师板书(毫米 mm)”(老师板书 1 毫米),那么刚才你的铅笔的长度就可以记录成是*厘米*毫米,”
6、谁来介绍一下 “毫米”? 学生可能会把关于毫米的知识介绍完整: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个小格,1 个小格就是 1 毫米,10 毫米 = 1 厘米,毫米很短 -------
7、1 毫米在哪里?(在身边或者身体上找到 1 毫米)然后分享。
8、用 “毫米” 为单位去估计一些物品长度。
三、播放微课,学生自主认识分米,然后分享所得
1、“刚才在测量铅笔时,我们发现不够 1 厘米时,我们需要用 1 毫米来测,笑笑也在测量她的铅笔,她又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观看微课)
2、” 她在测量中认识了分米,请同学们利用数学书 34-35 页和手中的工具,根据自主学习单自主认识和了解分米。
3、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4、班级班级交流收获:老师根据分享内容来补充调整展示(板书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5、用分米为单位去估计物品长度。(敲的锤子)
四、欣赏四个长度单位,长度单位 。
1、欣赏四把尺子: 老师做个总结:“在测量铅笔长度时,我们发现不够 1 厘米时,就可以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个小格,每一个小格时 1 毫米,使得测量更准确,在自主学习时,我们发现 10 厘米也可以用 1 分米表示,更简便。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四个长度单位,四个单位之间相邻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深度沟通,建立关系表象
五、实践活动: 错误日记(设计意图:运用长度单位去表示客观世界物体的长度,沟通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运用)
1、师:“淘气也学习了长度单位,它用这些长度单位写了一篇测量日记,我们去听一听吧。(播放微课视频录音)”
2、笑什么?
3、分组演剧本:分工排练一人配音,其它三人用身边的物品或者身体来展示日记里的物品长度。(抽一组演出)
4、改写剧本:全班一起改剧本 (老师引导着改,比划实际长度,)
5、回家表演给家人看。
六、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和 1 米这四把尺子,所谓尺子就是标准,我们眼中有尺就能比较准确的估,手中有尺就能准确的量,身上有尺就能随时去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惑吗?
《铅笔有多长》二稿反思
本节课,在课前预热活动中,通过估测拍卖会活动,唤醒学生结合单位厘米用眼中的厘米尺来估测物品的长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复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比划 1 厘米和 1 米中回忆标准表象。通过在身体上找 1 米和 1 厘米的活动,巩固 1 米和 1 厘米的标准表象,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具身学习。
通过估测和实测铅笔有多长,认识和感知毫米和分米,建立单位长度表象。学生通过估测和实测活动,初步感知量感,并对其进行修正。在测量活动中,揭示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通过在直尺上找 1 分米、2 分米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单位长度的累加。当测量遇到不够 1 厘米时,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我们需要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顺势揭露单位毫米产生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在直尺上找 1 毫米的活动,揭示了 1 毫米和 1 厘米直接的十进制关系。接着在画一画,比一比,找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毫米等活动中,巩固了 1 分米和 1 毫米的表象。通过给长度单位排排队的活动,沟通了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通过错误日记,让学生感知在生活中表达客观事物时该如何选择单位。同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真实的比一比,建立正确的直观表象。然后回顾《身体的数学秘密》,感知身体尺子,体会具身学习。在介绍很多有趣的长度单位中结束新课。 第 1 次试讲先学习分米,再学习毫米,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甚至自己的身体上找到了很多 1 分米,特别精彩。比如孩子的指尖到手掌的长度大约 1 分米,头发的这一段大约长 1 分米,电灯开关座的边长大约 1 分米等。但是只有少数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 1 毫米长度的物品。 而在第二次试讲时,由于先学习了毫米再学习分米,这一次学生在找生活中的 1 毫米和 1 分米时,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很好的找到 1 毫米长度的单位,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找到 1 分米长度的单位。 这两节课对比发现,先学分米再学毫米,学生的量感感知中最后好像只留下了分米,毫米不见了。先学习了毫米再学习分米时,学生的量感感知中最后留下的是毫米,而分米又不见了。由此我产生困惑,这节课要学习两个长度单位,要建立两个长度单位的直观表象,但是先出示一个长度单位,另一个长度单位很难给学生留下直观表象。怎样才能让学生同时感知这两个长度单位,并建立直观表象呢?是否每个长度单位的学习都需要均衡学习呢?
高老师在复习导入时设计了 “不够 1 米用厘米表示” 的内容,唤起学生的测量经验,也为学习毫米做好了铺垫。高老师也注重渗透数学文化,利用绘本故事,丰富学生的测量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三稿试讲反思: 通过拍卖会,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复习巩固了估测方式。从复习长度厘米、米入手,引入读出淘气的铅笔有多长,对比 10 厘米和 1 分米的记录方法,让学生感知 1 分米 = 10 厘米,再通过在直尺上找一找,用手比一比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 1 分米有多长,建立 1 分米的表象。再通过量一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感受毫米的产生必要性。为了建立孩子们的 1 分米、1 毫米长度的表象,设计让孩子们找生活中 1 毫米、1 分米长的物体。沟通四个单位之间关系为后面单位换算打下基础。通过” 错误日记 “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去表示客观世界物体的长度,沟通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运。回顾《身体的数学秘密》,感知身体尺子视频播放,让学生把测量从直尺脱离,以身为尺,联系生活,丰富学生长度单位的表象,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兴趣。
不足的地方: 1. 一起在生活中寻找 1 分米和 1 毫米长的物体,由于先学习的分米很多小朋友只是关注 1 分米长的物体。 2. 拍卖会非常有趣,可以设计在课内提高学生学习欲望,更好建立新学习单位的表象。 3. 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建立不是非常深刻,还需要多体验。 4. 本节课学习两个单位,两种学习方式差不多,不容易抓住孩子们的积极性,需要再考虑换一种方式引出另一个单位。在这儿分米比较容易长一些,孩子们以前学习厘米时也建立 10 厘米的标准表象,所以学习分米可能较容易,可以采取看视频让孩子自主学习。
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让学生把测量从直尺脱离,以身为尺,联系生活,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兴趣。从而达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量感的培养。
高老师课前的课前预热十分有趣,通过课前活动,可以和学生尽快熟悉,第二个原因是让学生回忆估测的知识,为本节课做铺垫。同时这个活动也可以尽快的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值得学习!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运用好自己的三把尺子,形成量感。
《铅笔有多长》前测分析: 1 题第 1、2 空完成情况分析: 第一空正确答案是 “0”,95%的学生填写正确;第二空正确答案是 “5 和 6 之间”,90%的学生能够找到 5,但没有注意是超过了 5。测试结果证明 90%的学生具备前期学习的测量方法。 1 题第 3 空完成情况分析: 正确答案是 “5 厘米 5 毫米”。 49%的学生填 “5 厘米”,这部分学生①可能是受前期知识的影响,认为答案就应该是几厘米就好了;②可能运用了估算,将其填写为接近的整厘米数;③可能只关注到了尺子上的数目,而没有关注到尺子上的格子。 17%的学生填 “5 厘米半”,9%的学生填 “5 厘米多”,说明这部分学生已经发现了此次测量与以往的不同,并且尝试用不同与以往的记录方式记录此次的测量结果。 4%的学生填 “5 厘米 5 毫米”,这部分学生已经建立了毫米的自我表征。 2%的学生填 “5.5”,4%填 “5”,6%填 “5 米” 或 “5 米半”,这部分学生或者已经关注到了小格子,或者没有关注到小格子,但都不重视长度单位的运用,或者运用错误,还没有单位意识。 2 题完成情况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调查学生对分米的了解情况。选 A “没听说过” 的占 26%,选 B“听说过,不知道有多长” 的占 48%,选 C“听说过,知道有多长” 的占 26%。说明 70+%的学生已经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了 “分米”,但大多数表象不明。 3 题完成情况分析: 这也是一道开放题,意在调查学生对 “毫米” 的了解情况。选 A “没听说过” 的占 16%,选 B“听说过,不知道有多长” 的占 35%,选 C“听说过,知道有多长” 的占 46%,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对毫米是了解的。之所以相对于 “分米”,学生更有自信,原因可能是在直尺上看到过小格子。但在选 C 的人数里,仅有 15%的学生填对 1 题的第 3 空 “5 厘米 5 毫米”,说明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足。
/22、在学生的量感认知系统中,长度单位的认识是学生量感的初步学习。其中厘米、米、毫米和分米是学生能具体测量和感知的长度单位。之后学习的各种计量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没有办法具体感知或者测量。所以,让学生 “学会学习 - 发展量感的学习方式” 从这几个具体单位开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具有了测量的方法,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也具备了一定的估测能力。那么我选择的《铅笔有多长》,就是学生认识具体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是学生可触摸、可感知、可测量的长度单位,后面的千米以及时间单位就需要学生利用这节课所建立的计量单位表象进行想象和感受。同时,“具身认知” 理论认为,学生的身体感知对心理的强化作用师
教学设计终稿 《铅笔有多长》
四川天府新区林智慧名师工作室 高俊英
教学内容 : 二年级下数学书 34 页和 35 页
学情分析 :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米和厘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长度单位知识的经验和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课前活动我们发现了学生在厘米和米遗忘程度,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估计策略的选择等本节课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情况如下:
1. 厘米和米的遗忘程度 :95%的孩子对米和厘米还是分得清楚的,只有个别孩子发生了混淆,比如当测量 5 厘米的纸条时,记录的是 5 米。
2.测量方法掌握情况 :90%以上的学生测量方法没有遗忘,知道要从 0 开始测量,另一端到几就是几厘米。但当比 5 厘米多 5 小格时,大多数孩子能发现于之前测量的不同,并试图用新的、更准确的方法记录测量的结果。
3. 估计策略的选择: 大多数孩子会选择分段估测的方法,比如将人分成 1 米和多于 1 米的部分来分开估计,将铅笔分成 10 厘米和多于 10 厘米的部分来分看估计。
由此可以分析出:
1. 因为有孩子混淆了米和厘米,所以课前复习米和厘米是很有必要的。
2. 毫米就在孩子们经常使用的尺子上可以找到,因此它已经被聪明的孩子发现了,孩子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它到底是什么?怎么描述?特别是在复名数中怎么描述?是孩子们非常想要搞清楚的。而分米在尺子上没有明确的呈现,因此孩子们对它的认识要少一些,兴趣要淡一些,我们需要设计一些环节唤醒孩子们对它的认识。比如老师身高 1 米 7 里的 “7” 就是指 7 分米。
3. 米尺和直尺是孩子们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将米尺、分米尺、厘米尺、毫米尺从这两把模型中提取出来,便于孩子们直观地看清它们、区别它们、联系它们,最终形成长度单位的表征系统。可以说,认识了这四个长度单位,孩子们才真正读懂了米尺和直尺这两把工具。
4. 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时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会从尺子上找到单位长度,使用时将其投射到物体上,用眼睛、手、笔、参照物等刻画出若干个单位长度,累加之后进行估测。
5. 学生在估测时并没有拿出尺子去比划,而是直接用手去比划,因为他们知道双手打开大约 1 米,手指宽度大约 1 厘米。这就是 “以身为尺”,正是我们培养学生量感的很好途径,也就是让学生找到更为熟悉的、方便的长度标准。 总的来说,有需要复习巩固的,有需要打破知识障碍的,有需要精准化的,有需要勾连建构的,而这些都需要要在丰富的活动中进行,使用具身学习的方式,调动眼、手、耳、脑、心一起参与学习。
教学设想 :
1、量感 :本次活动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的探索”,我们要在发展学生的量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量感是对量的一种直觉和敏感性,主动理解并运用,依赖于经验的积累。量感是思维的产物,需要全身感官参与体验,从多角度采用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行实践操作。《铅笔有多长》是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和感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模型,并以这种直观模型做为标准去估计物体的长度。这种估测的准确率就是学生量感的具体体现和外化。量感的培养是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还要建立更加丰富的几毫米和几分米的直观表象。
2、具身学习: 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根据 “具身认知理论”,学生的身体感受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践所得到和培养的能力将更加清楚明白。量感就是一种感觉,是感性的,抽象的,所以本节课认识毫米和分米,我们以身为尺,学生的感知就更强烈,更加的具象化。而且以身为尺,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学会学习:知识的获取主要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现、自主获取。具身学习,以身为尺,培养学生的量感,就是要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用好眼中的尺子 —— 会估,学会用好手中的尺子 —— 会量,学会用好心中的尺子 —— 会估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3、 学习方式 :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迁移学生的测量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找、量、估、画等活动,在观察、测量、比较中,理解 “分米”、“毫米” 的实际意义。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估测、自主测量、合作交流、找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毫米长的物品等活动,充分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直观模型,并以这种直观模型做为标准去估计物体的长度,发展量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实际测量和自主学习,认识 1 毫米和 1 分米的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感受分米、毫米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学生估测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量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量一量、测一测、找一找、数一数、估一估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同时能灵活选择长度单位进行长度的记录和表达,建构学生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丰富学生的量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 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从生活中具身感知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让学生学会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 1 毫米和 1 分米并能建立直观表象
2、难点:自主选择适合的单位进行有效的估测与记录测量的结果,利用自身的尺子估测生活中的物品长度,发展量感。
课前预热活动 :班级 “估测拍卖会”,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场景。(一支新铅笔、一块巧克力、一根棒棒糖、),谁估的数字最接近物品的实际长度就可以获得物品做为奖品。
教学过程:
一、估老师身高,复习厘米和米 ,
1、复习估测的方法
师:“同学们,请你们估一估老师有多高?你是怎样估的?”
生:“老师大约有 --- 高,我是这样估的 --------------。”
生:“我估计老师有 --- 高,我是这样估计的。。。。。。。。” (动作:板书学生估的身高,完全按照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你真棒,知道用 ------- 来估计,我们刚才使用了哪些长度单位?你知道哪些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配合板书)
2、拿出铅笔,引出课题:这支铅笔有多长呢?
二、估计和测量铅笔有多长,认识毫米
1、同桌各自拿出一支铅笔
2、汇报估计的结果并板书(2 人),说一说估测的方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4、同桌合作测一测铅笔的长度,记录在测量单子上,
5、班级汇报,请 2 名同学说出自己的测量结果
6、班级展示:验证刚才 2 名同学的测量准确不,我们需要再测一次,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展示,就引入毫米的学习)
7、师:是的,当不够 1 厘米时,我们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短的尺子来测量,那就是毫米。那么 1 毫米有多长呢?(课件展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个小格,1 个小格就是 1 毫米,你会使用毫米来测量吗?
8、(请学生自己展示读法,从某 1 厘米开始数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那么我们铅笔的长度就是把 -- 厘米和 --- 毫米合起来,记作 -- 厘米 -- 毫米。 (全班一起再次测量实际长度并书写)
9、那么 1 毫米有多长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 1 毫米厚的硬币,我们把硬币轻轻的捏在两个手指之间,然后轻轻的把硬币抽开,静静的感受一下 1 毫米的长度,它很短很短,我们要轻轻的,不要把它吓走了。
10、1 毫米那么短,那 1 毫米在哪里?(在身边或者身体上找到 1 毫米)然后分享。
11、“你能用毫米做单位去估一个物体的长度吗?”(数学书的厚度)
三、播放微课,学生自主认识分米,然后分享所得
1、“刚才在测量铅笔时,我们发现不够 1 厘米时,我们需要用 1 毫米来测,笑笑也在测量她的铅笔,她又有什么发现呢?(学生观看微课)
2、” 她在测量中认识了分米,请同学们利用数学书 34-35 页和手中的工具,自主学习、认识和了解分米。(选择需要展示的孩子们提前做好准备)
3、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4、班级班级交流收获:
(1)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进行汇报认识,学生进行补充,质疑,提问;
(2)用学具感知 1 分米 ;
(3)拿出软尺,掐出 1 分米、2 分米、3 分米、4 分米、5 分米
四、欣赏四个长度单位,沟通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1、欣赏四把尺子: 老师做个总结:“在测量铅笔长度时,我们发现不够 1 厘米时,就可以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个小格,每一个小格是 1 毫米,使得测量更准确,在自主学习时,我们发现 10 厘米也可以用 1 分米表示,更简洁。
2、“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我们一起比划一下它们的有多长吧,1 毫米、1 厘米、1 分米、1 米,再反向比划。” 师:“我们已经知道 1 厘米 = 10 毫米,1 分米 = 10 厘米,那么 1 米 =( )分米呢?“
3、学生用 1 分米去接 1 米的长度 板书 1 米 = 10 分米 师:“你还能找出着四个长度之间其它的关系吗?(借助米尺和软尺。深度沟通,建立关系表象)(适时板书)
4、“在开始时你们估了老师有多高,我们现在来看看大家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老师的身高,补充生活中使用长度单位的缺失)
五、实践活动:错误日记 (设计意图:运用长度单位去表示客观世界物体的长度,沟通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运用)
1、师:“淘气也学习了长度单位,它用这些长度单位写了一篇测量日记,我们去听一听吧。(播放微课视频录音)”
2、笑什么?(说出自己笑的原因)
3、老师带着一起演出长度:“2 分米长的床,一拃就是 1 分米,两拃就是 2 分米,这么小的床你能睡吗?1 毫米的牙刷,1 毫米指甲那么厚,还没有牙齿大呢,怎么刷呢?70 米的毛巾,这是 1 米,70 米就是米米米,长 70 个一米,太长了,900 毫米是 90 厘米,那么你们家好校门口太近了,5 米高的凳子,我们这层楼才 4 米高呢,这样的板凳坐不上去,7 厘米厚的书,语文书有这么厚吗?手指掐出 7 厘米。”
3、请四位同学展示毛巾、牙刷、语文书、
5、班级汇报改错的结果
6、总结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感受三把尺子:眼中有尺可以估,手中有尺可以量,身上有尺可以测。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参与了什么操作活动?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眼中有尺 估
铅笔有多长 手中有尺 量 尺子 标准
身上有尺 测
《铅笔有多长》第 4 稿教学反思
一、关于理念的思考 我们通过这几个问题进行了自我追问:
1、今天上课和前几次相比不一样的是什么? 我们认为我们由关注知识,到关注能力,到关注思维。如何交 给学生智慧?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此次活动中反思我们工作室学员自身的转变。
2、这堂课缺少什么? 我们认为 ①缺少亮点; ②缺少对理念的更有力的体现; ③给孩子的空间还小了点; ④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⑤语言、PPT 还不够严谨; ⑥孩子在找 1 分米、1 毫米,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⑦怎样规范学生语言和教师语言? 对于量感的培养,二年级的学生还是需要形象的建立,仿佛眼前 就有一条线一样。没有犯错误的就留下的印象是不深刻的。划算是需要有思路的,而思路就是思维的路径,是需要分享的。
二、关于教学设计
1、时间划分还需思考。
2、设计板块化不足。
三、关于细节的琢磨 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小问题,我们重点关注到了一下问题 :
1、铅笔怎样准确地看出笔尖对准了哪里?要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就要让铅笔固定不动,需要两人合作量铅笔。
2、学生说 1 米 7,这里的 7 是什么?可以利用这点引入分米的认识,也可以打通 7 分米 70 厘米的换算,可以理解同样的长度表示的方式可以不同,因为我们选择的单位标准不同。 3、毫米太小了,展示毫米的测量时需要放大到能看清的尺寸。 4、整堂课都动起来了,我们还是需要精心的学习。感受 1 毫米,需要安静的环节,安静地用心感受,闭上眼睛,把 1 毫米记在心里。 5、学生汇报尽量上台。 6、学习单简洁明了,如:画、写、找。 7、应引导学生往方法上梳理收获。 8、抛给学生的一定是核心的大问题,有指向性的。 四、关于教师自身 1、工作室活动改变更多的应是教师的日常。 2、将巨身学习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 五、下一步的改进方向。 1、各环节目标清晰化 —— 魂; 2、框架清晰化 —— 骨架; 3、用核心问题来引领,用过渡语来连接,用小结语来梳理 —— 肉; 4、理念需要落实 —— 思想; 5、充分的预设 —— 亮点。
本节课老师通过。班级估测拍卖会,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场景的形式。让学生对长度进行估计,复习估测,并引入新课。再从估测和实测铅笔的长度让学生感知毫米和分米究竟是多长。
高老师的教学设计都充满了趣味性,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整堂课的新知部分通过估 —— 测,学生猜测 —— 验证,这样一估一量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了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拍卖会,即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复习巩固了估测方式。
本节课老师通过。班级估测拍卖会,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场景的形式。让学生对长度进行估计,复习估测,并引入新课。再从估测和实测铅笔的长度让学生感知毫米和分米究竟是多长。
本节课老师通过。班级估测拍卖会,准备一些物品,让学生模拟拍卖会场景的形式。让学生对长度进行估计,复习估测,并引入新课。再从估测和实测铅笔的长度让学生感知毫米和分米究竟是多长。
本节教学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数学活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米尺,发现厘米、毫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讨论、交流,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习活动的编排都做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这是新的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也是我们每个数学教育者要认真领会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会真正地充满活力。
让孩子们量自己的铅笔,体现了真实学习,研究自己的铅笔可能会更有趣味。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虽然量自己的铅笔可能会很多意向不到情况,但是这个确实最真实的课堂,让孩子充分体验,培养孩子们的量感。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 “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数学” 这一新课程理念,并通过一个个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学习知识,在探究和思考中掌握方法、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的设计,突出了数学活动的作用,从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要在师生充分的数学活动中认识毫米和分米,感悟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实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中高老师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迁移学生的测量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找、量、估、画等活动,在观察、测量、比较中,理解 “分米”、“毫米” 的实际意义。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估测、自主测量、合作交流、找生活中的 1 分米和 1 毫米长的物品等活动,充分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直观模型,并以这种直观模型做为标准去估计物体的长度,发展学生的量感,非常值得学习
活动综述:第一此参加团体展示大赛,经历了完整的过程:根据主题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磨课、录课,与团队老师们不断碰撞谈讨论,在我们工作室林智慧女士和教科院池红梅女士的指点下,完成了整个活动。经历过就是收获,在这个活动中,加深了我对量感内容、内涵、意义以及教学方式又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我是一个山村教师,所接触到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非常有限和落后的,在加入工作是以前,我就是一个很纯粹的教书匠,知识的搬运工。加入工作室,认识了一群有着教学热情的教育家,她们对教育迷恋,并为之努力不止。参加此次展示大赛,最初的教学设计是我自己一个设计的,经过两次试讲,与工作室讨论交流,我所设计的教学依然很局限,师父林智慧女士为我量身定制了一份教案,并且亲身示范给我展示这节课该如何处理。在师父的引导下,我最终比较满意的录制了这节展示课。录制完成后,我们开始着手准备辩课。与队员们一起观看对方的视频以及我们的教学视频,回答必答问题和提出追问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请教了师父,她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但是最终由于自身理论知识的缺乏和对教学思想的理解不足,败给了对方。虽然遗憾,但是也是预料之中的,更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其实我要感谢举办这个悦读活动的新世纪小学数学网和教育部北师大基础课程研究中心的老师们,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让我们与专家零距离,与优秀教师对话,让我们懂得了做教育的乐趣。我将一如既往的参加你们举办的所有网路悦读活动,在这个过程,总会慢慢成长,总会又很多收获和感悟。
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自己的量感。实践活动:错误日记,这个设计非常好,这些学生经常会犯的错误,学生在笑过之后,印象会更加深刻,通过别人的错误,引以为戒,建立量感。也学会运用长度单位去表示客观世界物体的长度,沟通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