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j2097275

lhj2097275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623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04 16:21:18 +08:00
10 G 0 S 0 B
lhj2097275 的最新回复

深化周长认识,其中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交流、思考、体验,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建立对周长的概念的 “量感”,在多次的积累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

微课的使用,让学生更好的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加深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丰富的感受操作活动,通过看一看、描一描、认一认的活动感受认识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再借助小组活动想一想、量一量、数一数,建立合理的 “量感”,加强学生对 “量感” 的敏感度,同时感受度量的意义并掌握度量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量中感受面积就是面积单位的累加。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在认一认、找一找、做一做、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 1 平方厘米的大小。

从学情出发,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老师通过学一学、做一做、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积累了量感。

薛老师通过用 “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 “度量” 思想。在活动中主动探索,获得比较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积累度量的直接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能力。

学生的量感不是与生就有的,需要借助丰富的活动来感知构建长度表象,进而建立量感。

老师通过在尺子上找 1 厘米,比划 1 厘米和找生活中的 1 厘米,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充分感知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

1 千米的认识比厘米、分米、米的认识更加抽象,在教学中不 方便直接观察感知。孙老师课堂设计巧妙,层层深入,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经历充分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量感。

孙老师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将学生的经验从校内发展到校外,从一个维度发展至多个维度,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能使学生在充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中米与千米。

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借助合理的不同估测方法,比如能根据走路的步数有根据地猜测行走的距离;能借助行走时长推断行走距离;能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和距离确定行驶时间。有助于学生增强估测意识并熟练掌握估测方法。让学生完整经历体验 — 感受 — 估计 — 查阅 1 千米等过程,有助于量感的良好养成。

测量长度单位是抽象的,孙老师借助多种测量体验活动(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比一比、说一说等等),使学生多感官感知 1 千米有多长实际长度,培养了学生的对 1 千米的感知。

吴老师这节课通过多种感知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 1 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直观模型,提高了学生的量感。

吴老师通过描一描、找一找等多种方式去找 1 厘米、2 厘米、几厘米,感受测量工具的特点。整个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 1 厘米,形成关于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同时通过认识几厘米,体会长度是由若干个长度单位累积而成的这一本质,在体验中获得量感。

通过找身边的 1 厘米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关于 1 厘米的生活经验。经历借助小棒认识 1 厘米和找身边的 1 厘米 2 个活动后,学生会对 1 厘米有直观的感受,体会 1 厘米是比较短的,可以用它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充分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量的体验,形成 1 厘米量感。

李老师,通过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给人民币分类,模拟购物等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等操作活动,感受 1 毫米和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直观表象。在丰富的活动感知中发展量感。

让学生把测量从直尺脱离,以身为尺,联系生活,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兴趣。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1:10 · PVG 19:10 · LAX 04:10 · JFK 07:1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