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yochen

yoyochen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302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21 21:29:33 +08:00
10 G 0 S 0 B
yoyochen 的最新回复

本节课依靠多样化的操作及实践活动充分感知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感性认识。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应用,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育人价值。

本节课让学生亲身经历 “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 等活动,自主探索知识,体验 1 千克和 1 克有多重,建立物体质量概念,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主要采用让学生通过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寻找生活中单位体积大小的模型、找出生活中些体积接近于它们的物体,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米的表象、正确运用体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的小大来教学。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结构化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的 “量感”。

教师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物体的体积大小,通过猜测、探索、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促进了学生量感的形成。

本节课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况、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教学设计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渗透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数学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索不同的面积单位之间如何进行换算的过程,能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解释相邻的面积单位为什么可以这样换算。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后续学习的展开是很好的开端,注重了学生从感 “量” 到量感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类比中得到长方形面积度量最简单的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让学生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过度,尤其是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到得出数学体验,使学生能够从操作中感知、总结出面积,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数学来自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本节课从身边的实际情境引入使学生更易理解,让学生在回顾、观察、整理活动中学习知识,借助实物和图形采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12 时和 24 时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的区别和联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课堂生动有趣。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看、摸、量、围、比、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用身边的事物丰富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教师给学生探究新知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观察、填表、找规律等活动,共同参与知识的构建,记忆更加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量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忘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时间,体会时间的长短,吸引学生兴趣,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充分调动孩子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激情促趣,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好玩,充分体现了 “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联系生活实际,模拟购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人民币的大小以及人民币的价值、各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猜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长度的空间观念,增强他们测量的灵活性。

认识 1 厘米有多长是重点,可否让孩子找出身体上的 “尺子”,例如手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这样孩子对 1 厘米有多长的记忆会更深刻。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23:24 · PVG 07:24 · LAX 16:24 · JFK 19:2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