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南湖小学的季楠馨,非常荣幸能够参加 2020 秋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万分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教师搭建了如此美好的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我将与我们团队的老师一起研究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这一课。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团队老师将会认真钻研、精心设计并实施本节课。
真诚期待全国各地的专家给予指导,也希望各位教育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设计(终稿)】: https://bbs.xsj21.com/t/1606#r_71603
【课堂实录】: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k5MDk4MjQzMg==.html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同仁:
大家好!我们是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南湖小学独立基地校团队。很荣幸能够有机会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建议!我们将不断研究调整,完善我们的教学设计等,最终呈现出一堂完美的课堂!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可以直接点击下方的链接直达内容所在楼层!谢谢大家宝贵的建议!
【教材图片】: https://bbs.xsj21.com/t/1606#r_58780
【选课思考以及教材分析】: https://bbs.xsj21.com/t/1606#r_58789
【教学设计(一稿)】: https://bbs.xsj21.com/t/1606#r_58795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606#r_68380
【教学设计(三稿)】: https://bbs.xsj21.com/t/1606#r_68382
【教学设计(四稿)】: https://bbs.xsj21.com/t/1606#r_68383
【教学设计终稿】: https://bbs.xsj21.com/t/1606#r_71603
《什么是面积》的选课思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材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这四个部分。
图形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更为抽象的。图形的认识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景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在认识了图形后,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重要的概念,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周长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三年级下册是面积。而面积和周长又是学生容易弄混淆的地方所在。《什么是面积》这节课则是对面积的初步认识和感知。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为了之后更加抽象立体的知识打下基础,这一课显得尤为重要。很感谢有机会参与此次活动,我们团队老师翻看了北师大版教材和教材分析,在讨论交流之后决定选取《什么是面积》这一课。在这一课能够带领学生结合实例与比较图形大小的实际操作过程,体会面积的含义。希望能够和学生一起身感受面积是什么,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
《什么是面积》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 “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表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而《什么是面积》这一课位于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在 “什么是面积” 一课,第一个活动就是 “看一看,比一比”,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接着用 “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体会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它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来表示,进而,在方格纸画形状不同但面积相同的图形,体会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图形边界的形状无关,也与图形边界的长度无关。“面积单位” 一课,通过 “画方格,数方格” 测量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的活动,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用硬纸板或报纸面积单位的正方形,直观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直接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在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在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毫米、千米;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了周长,并且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是在接触面积后,很多学生会把周长和面积弄混,所以认识面积到底是什么是这一单元的重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此,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各问题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第二个问题是结合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活动,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第三个问题是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相同方格数的不同图形。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一稿)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能够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塑料方格片、小方片、小正方体、硬币、剪刀、格尺。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揭题 师:星期三下午,同学们大扫除。淘气和笑笑要举行一场擦玻璃比赛。可是比赛的哨声刚刚吹响,笑笑就撅着嘴说:“不比了,不比了,这场比赛太不公平了!”(师边讲故事边展示擦玻璃图,笑笑的玻璃比淘气的玻璃大很多。)
(设计意图:录一个小视频,采用小视频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够更快的引入课堂,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师:你觉得这场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生:不公平,因为笑笑的玻璃比淘气的玻璃大很多。所以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
师:是的,老师和你们的看法是一样的,其实在这场不公平的比赛中蕴含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 面积。(师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师:到底什么是面积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今天的数学课,一起来探索什么是面积,认识它、了解它。
师:有信心学好面积吗?(生:有!)
师:好!用掌声给自己加加油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给足孩子们信心,也能够让孩子更加投入本节课,更加有兴趣)
二、通过观察、比较、实际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
1、 摸一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在鼓掌的时候,两只手掌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表面,你们的手掌表面在哪里,自己摸一摸。 (学生摸自己的手掌表面)
(设计意图:切身感受什么是表面,从表面出发一步一步的深入认识)
师:除了手掌,其它物体也都有表面,像数学书封面的表面,练习本的表面,脸颊的表面等。(师边讲解边板书:物体的表面,边演示摸物体的表面)
(设计意图:首先带学生一起感受表面,在真正的认识感受到什么是表面之后,学习什么是面积就会轻松容易很多,也能够更好的理解面积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这个概念,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孩子们打下基础,认识什么是物体的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表面,封底的表面也就是他的底面。(学生摸数学书的表面)
师:现在就请你来摸一摸身边其他物体的表面,感受一下吧。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了那些物体的表面? (生边摸边说)
师:同学们真是一群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又会学习的孩子呀!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物体的表面。这些物体的表面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受到物体的表面之后,通过学生亲自的感知和触摸,会感受到有的物体表面比较大, 有的物体表面比较小,从而引发出物体的表面不一样大这个问题,从而引发下一步的探索,就是比较身边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你能不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两种物体的表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呀?把你的发现说给同学们听。 (生:)
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地告诉给大家? (生:)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3、 揭示面积概念
师:正像同学们发现的那样,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领域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齐读。 (学生齐读概念)
(设计意图:其实在感受到物体的表面,又感受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之后,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面积的概念,对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面积有大有小,其实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
4、找一找,说一说
师:生活中面积无处不在,比如书桌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玻璃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你也来举例说说什么是面积?
生:地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黑版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 :……
(设计意图:学生多说一说,多找一找,能够对面积认识的更深刻一点,也能够结合身边的各种事物对面积理解的更透彻,并且更加能够体会到面积有大有小)
5、 指一指,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到你们的学习兴趣这么高,图形宝宝也想来凑个热闹,欢迎它们吗?
生:欢迎!
师:来,我们一起来问候一下。(看课件,说图形)
师:谁能来指一指这些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来指一指,其他同学当小裁判)
师:我们来看这几个图形,找一找哪个图形不能找到面积。(电脑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一个角) (生:最后那个图形没有面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哇,你的眼力真厉害。那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才有面积呢? (生: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师: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探索过程说说什么是面积呢?
生: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生完整揭示面积的含义,师板书。)
(设计意图:从开始的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然而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面积,这是学生的一个易错点。所以指出了角 “∠” 是没有面积的。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图形是没有围起来的,也就是它不是封闭图形,所以它没有面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认识到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不是封闭图形就没有面积)
三、探究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1、探秘游戏
师:我们认识了面积,现在就让我们玩一个与面积有关的探秘游戏吧。在下面四个图形里藏有一个秘密,你可以根据提示排除错误答案,看看谁能根据面积的知识发现秘密给大家带来惊喜。(课件显示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差不多)
师:秘密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排除几号图形? (生:排除 1 号圆。)(动画演示)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图形面积最大呢?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用眼睛看,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 “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师:秘密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排除几号图形? (生:排除 2 号三角形。)(动画演示)
师:秘密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面积大的图形里,秘密在哪呢?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师:噢,现在有争议了,那么到底谁猜的对呢?这可有难度了?现在这两个图形用眼睛看,看得出来谁大,谁小吗?
生:不能。
师:那么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较为简单的图形的比较,学生能够利用观察,轻而易举的比较出大小,但是当不太好观察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奏效了,所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能不能够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呢?所以就有了运用多种方法的必要性和探索性)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利用微课配合) (先播放微课对比周长和面积,再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学生在讨论方法的时候,使用微课进行观看)
师: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 “重叠法”。(板书:重叠法)
师:把它们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来,拼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 “剪拼法”。(板书:剪拼法) (微课 3 分 44 秒开始 --4 分 04 秒)
师:用同样的硬币摆一摆,看哪个图形摆的硬币多,哪个图形就比较大,这叫 “拼摆法”。(板书:拼摆法)
师:把这两个图形画上同样大小的方格,数一数方格数就能知道谁大谁小了,这用的是 “数方格” 的方法。(板书:数方格。)
师:好,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小正方形、小圆片和剪刀,动手比一比。不过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比之前呢,要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比较?最后再选择方法和材料比一比。 (学生讨论后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介绍方法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师:让我们看看秘密在哪呢?(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面积大并推出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鼓励这个秘密。)
师:你们是了不起的孩子,不仅发现了秘密,还探索出这么多的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以后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设计意图: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多种多样的方法,当这个方法不行的时候就思考其他的方法,学生能够体会到方法的多样性,在以后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中,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要学会思考更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结合实际生活,巩固所学
1、 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书上 41 页第二题)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一样大,都是 10 个格子。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面积一样的图形,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体会到面积一样的图形,形状不一定一样)
2、 数方格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比较的单位格面积不同但数量相同的图形面积)
师:瞧,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宝宝,比一比谁的面积大呢?
生: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大。第二个图形面积小。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 8 个方格,为什么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就大呢?
生:因为测量的两种小方格的大小不一样,也就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生:测量的两种小方格的面积不同,即使方格数量相同时图形的面积也不同。
师:你们真是一群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用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奥秘。 在用数方格比较图形面积时比较的标准一定要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标准一定要相同,标准不同则无法比较)
3、 下面的方格中图形的面积是几个小方格,画 2 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这个图形的面积。(播放微课 5 分 40 秒)
生: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7 个小方格。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两个半个格算一格,它的面积一共是 7 格。
师:在数方格计数图形面积时,不满一格而按半格算。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面积相等而形状又不一样的图形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动手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面积,了解了有关面积的特点之后,能够利用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自主实践,画出图形。能够反过来利用概念进行操作)
五、 小结
师:同学时间过得真快呀,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 )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老师现在也很幸福,能够与大家共同渡过这愉快的 40 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这是检验孩子们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本节课的收获,能够看出学生掌握情况,也能够培养学生自己复习和反思的好习惯)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人教版教材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放在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充实。而新课标教材认识面积独立成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教学,在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识的事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为后续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和面积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注重了学习过程的探索性,重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学生始终在参与一个个数学活动,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这节课带给我们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教学概念。老师展示了她的探索。我想:我们的课堂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教学是一种缺憾艺术,本节课有待提高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指导。谢谢大家
《什么是面积》这一课,让学生理解并感受面积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体入手,首先通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认识生活中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帮助学生区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然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比较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整节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1、能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切实地理解面积的意义。 如利用数学书封面揭示面积的概念:“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其他物体的面的面积,比较课桌和黑板面积的大小等,这样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符合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然后由观察物体的表面面逐步过渡到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并且设计一个非封闭图形让学生判断其是否有面积,巩固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2、重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设计比一比环节,使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学生在课堂上有的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对剩余部分进行比较;有的用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有的用透明方格纸来拼摆,学生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比较方法。这种资源共享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了知识上的问题,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的快乐,同时享受到积极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 这节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结论的得出都是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总结得出来的。
季老师利用大扫除这一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作为情景走入课堂,让学生更加亲切,再通过又简单到难的步骤层层深入,慢慢引导学生进入思考阶段,让知识慢慢浸入到学生的心中。通过直观观察,让学生体会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图形边界的形状无关,也与图形边界的长度无关。通过用硬纸板或报纸面积单位的正方形,直观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直接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四川天府新区独立基地季楠馨 季老师利用大扫除这一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作为情景走入课堂,让学生更加亲切,再通过又简单到难的步骤层层深入,慢慢引导学生进入思考阶段,让知识慢慢浸入到学生的心中。
季老师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本节课上老师注重把握探索时机,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混合式教学的好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微课突破课上的重难点,既形象生动又有吸引力,能很好的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通过课上看一看,画一画,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活动,充分让孩子们参与进课堂。
然后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多种比较的策略,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对于重复的规律并不陌生,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规律,有现实生活经验。本节课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抽象出规律,在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规律,可以用文字、图形、符号、数字等方式来表示规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本节课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利用实际的动手操作,用一个一个鲜活有意义的活动将背后的知识本质进行串联,帮助孩子们建立表象,经历了从实物到数学图形的抽象过程,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在数学知识中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第二稿
成都天府新区南湖小学 季楠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塑料方格片、小方片、小正方体、硬币、剪刀、格尺。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揭题
师:星期三下午,同学们大扫除。淘气和笑笑要举行一场擦玻璃比赛。可是比赛的哨声刚刚吹响,笑笑就撅着嘴说:“不比了,不比了,这场比赛太不公平了!”
(师边讲故事边展示擦玻璃图,笑笑的玻璃比淘气的玻璃大很多。)
(录一个小视频,采用小视频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够更快的引入课堂,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师:你觉得这场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生:不公平,因为笑笑的玻璃比淘气的玻璃大很多。所以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
师:是的,老师和你们的看法是一样的,其实在这场不公平的比赛中蕴含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 面积。(师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什么是面积。
师:有信心学好面积吗?(生:有!)
师:好!用掌声给自己加加油吧!
(本环节是为了给足孩子们信心,也能够让孩子更加投入本节课,更加有兴趣)
二、 通过观察、比较、实际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
1、 摸一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在鼓掌的时候,是用几只手鼓的呢?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吗?
师:其实两只手掌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表面,你们的手掌表面在哪里,摸一摸。
(学生摸自己的手掌表面)(切身感受什么是表面,从表面出发一步一步的深入认识)
师:除了手掌,其它物体也都有表面,像练习本的表面,脸颊的表面等。(师边讲解边板书:物体的表面,边演示摸物体的表面)
(设计意图:首先带学生一起感受表面,在真正的认识感受到什么是表面之后,学习什么是面积就会轻松容易很多,也能够更好的理解面积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这个概念,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孩子们打下基础,认识什么是物体的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你能找到数学书封面的表面吗?
师: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表面,封底的表面也就是他的底面。(学生摸数学书的表面)
师:现在就请你来摸一摸身边其他物体的表面,感受一下吧。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了那些物体的表面? (生边摸边说)
师:同学们真是一群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又会学习的孩子呀!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物体的表面。这些物体的表面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生:大小不一样)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受到物体的表面之后,通过学生亲自的感知和触摸,会感受到有的物体表面比较大, 有的物体表面比较小,从而引发出物体的表面不一样大这个问题,从而引发下一步的探索,就是比较身边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你能不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两种物体的表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呀?把你的发现说给同学们听。 (生:)
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地告诉给大家? (生:)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3、 揭示面积概念
师:正像同学们发现的那样,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领域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齐读。 (学生齐读概念)
(其实在感受到物体的表面,又感受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之后,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面积的概念,对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面积有大有小,其实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
4、找一找,说一说
师:生活中面积无处不在,比如书桌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玻璃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你也来举例说说什么是面积?
生:地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黑版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 :……
(设计意图:学生多说一说,多找一找,能够对面积认识的更深刻一点,也能够结合身边的各种事物对面积理解的更透彻,并且更加能够体会到面积有大有小)
5、 指一指,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到你们的学习兴趣这么高,图形宝宝也想来凑个热闹,欢迎它们吗? 生:欢迎!
师:来,我们一起来问候一下。(看课件,说图形)
师:谁能来指一指这些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来指一指,其他同学当小裁判)
师:我们来看这几个图形,找一找哪个图形不能找到面积。(电脑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一个角) (生:最后那个图形没有面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哇,你的眼力真厉害。那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才有面积呢? (生: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师: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探索过程说说什么是面积呢? 生: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生完整揭示面积的含义,师板书。)
(设计意图:从开始的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然而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面积,这是学生的一个易错点。所以指出了角 “∠” 是没有面积的。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图形是没有围起来的,也就是它不是封闭图形,所以它没有面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认识到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不是封闭图形就没有面积)
三、探究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1、探秘游戏
师:我们认识了面积,现在就让我们玩一个与面积有关的探秘游戏吧。在下面四个图形里藏有一个秘密,你可以根据提示排除错误答案,看看谁能根据面积的知识发现秘密给大家带来惊喜。(课件显示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差不多)
师:秘密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排除 1 号圆。)(动画演示)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图形面积最大呢?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用眼睛看,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 “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师:秘密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你又知道了什么?(生:排除 2 号三角形。)(动画演示)
师:秘密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面积较大的图形里,秘密在哪呢?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师:噢,现在有争议了,那么到底谁猜的对呢?这可有难度了?现在这两个图形咱们用眼睛还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较为简单的图形的比较,学生能够利用观察,轻而易举的比较出大小,但是当不太好观察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奏效了,所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能不能够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呢?所以就有了运用多种方法的必要性和探索性)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利用微课配合)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先想到了办法,完成了,咱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先播放微课,引出淘气的错误做法,即比较周长,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质疑)
师:他这样做你看懂了吗?你同意吗? (生:他比的是周长,但是...)
播放微课视频,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加深印象
师:淘气的方法不可行,那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学生在讨论方法的时候,使用微课进行观看)
师: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 “重叠法”。(板书:重叠法)
师:你觉得这样比的出来吗?
师:那还可以怎么做?
师:把它们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来,拼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 “剪拼法”。(板书:剪拼法) (微课 3 分 44 秒开始 --4 分 04 秒)
师:用同样的硬币摆一摆,看哪个图形摆的硬币多,哪个图形就比较大,这叫 “拼摆法”。(板书:拼摆法)
师:把这两个图形画上同样大小的方格,数一数方格数就能知道谁大谁小了,这用的是 “数方格” 的方法。(板书:数方格。)
师::好,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小正方形、小圆片和剪刀,动手比一比。不过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比之前呢,要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用什么方法比较?最后再选择方法和材料比一比。 (学生讨论后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介绍方法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师:让我们看看秘密在哪呢?(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面积大并推出智慧老人送给孩子的鼓励这个秘密。)
师:你们是了不起的孩子,不仅发现了秘密,还探索出这么多的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以后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设计意图: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多种多样的方法,当这个方法不行的时候就思考其他的方法,学生能够体会到方法的多样性,在以后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中,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要学会思考更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结合实际生活,巩固所学
1、 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书上 41 页第二题)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一样大,都是 10 个格子。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面积一样的图形,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体会到面积一样的图形,形状不一定一样)
2、 数方格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比较的单位格面积不同但数量相同的图形面积)
师:瞧,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宝宝,比一比谁的面积大呢? 生: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大。第二个图形面积小。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 8 个方格,为什么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就大呢? 生:因为测量的两种小方格的大小不一样,也就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生:测量的两种小方格的面积不同,即使方格数量相同时图形的面积也不同。
师:你们真是一群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用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奥秘。 在用数方格比较图形面积时比较的标准一定要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标准一定要相同,标准不同则无法比较)
3、 下面的方格中图形的面积是几个小方格,画 2 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这个图形的面积。(播放微课 5 分 40 秒) 生: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7 个小方格。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两个半个格算一格,它的面积一共是 7 格。
师:在数方格计数图形面积时,不满一格而按半格算。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面积相等而形状又不一样的图形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动手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面积,了解了有关面积的特点之后,能够利用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自主实践,画出图形。能够反过来利用概念进行操作)
五、 小结
师:同学时间过得真快呀,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 )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老师现在也很幸福,能够与大家共同渡过这愉快的 40 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这是检验孩子们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本节课的收获,能够看出学生掌握情况,也能够培养学生自己复习和反思的好习惯)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第三稿
成都天府新区南湖小学 季楠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塑料方格片、小方片、小正方体、硬币、剪刀、格尺。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揭题
师:在上课之前,咱们来一场比赛,谁想来
师:比赛名字叫做擦黑板比赛,比谁擦的快,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
师:请问你们在笑什么? (生:不公平,因为他需要擦的更大一点,而另一个同学需要擦的很少)
师:原来这场比赛师不公平的,其实在这场不公平的比赛中蕴含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 面积。(师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够更快的引入课堂,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什么是面积。师:有信心学好面积吗?(生:有!)
师:好!用掌声给自己加加油吧!
(本环节是为了给足孩子们信心,也能够让孩子更加投入本节课,更加有兴趣)
二、 通过观察、比较、实际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
1、摸一摸,说一说
师:咦... 你们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请生示范)
师:其实两只手掌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表面,你们的手掌表面在哪里,摸一摸。 (学生摸自己的手掌表面)
切身感受什么是表面,从表面出发一步一步的深入认识)
师:除了手掌,其它物体也都有表面,像练习本的表面,脸颊的表面等。(师边讲解边板书:物体的表面,边演示摸物体的表面)
(设计意图:首先带学生一起感受表面,在真正的认识感受到什么是表面之后,学习什么是面积就会轻松容易很多,也能够更好的理解面积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这个概念,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孩子们打下基础,认识什么是物体的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你能找到数学书封面的表面吗?
师: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表面,封底的表面也就是他的底面。(学生摸数学书的表面)
师:现在就请你来摸一摸身边其他物体的表面,感受一下吧。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了那些物体的表面? (生边摸边说)
师:同学们真是一群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又会学习的孩子呀!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物体的表面。这些物体的表面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生:大小不一样)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受到物体的表面之后,通过学生亲自的感知和触摸,会感受到有的物体表面比较大, 有的物体表面比较小,从而引发出物体的表面不一样大这个问题,从而引发下一步的探索,就是比较身边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你能不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两种物体的表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呀?把你的发现说给同学们听。 (生:)
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地告诉给大家? (生:)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3、揭示面积概念
师:正像同学们发现的那样,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领域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齐读。 (学生齐读概念)
(其实在感受到物体的表面,又感受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之后,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面积的概念,对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面积有大有小,其实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
4、找一找,说一说
师:生活中面积无处不在,例如... (播放新世纪微课片段)
师:你能像这样举例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生:地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黑版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 :……
(设计意图:学生多说一说,多找一找,能够对面积认识的更深刻一点,也能够结合身边的各种事物对面积理解的更透彻,并且更加能够体会到面积有大有小)
5、 指一指,说一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到你们的学习兴趣这么高,图形宝宝也想来凑个热闹,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看课件,说图形。电脑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一个角)
师一个一个出示,生一个一个认,并指一指这些图形的面积。 生:最后那个图形没有面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哇,你的眼力真厉害。那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才有面积呢? (生: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师: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探索过程说说什么是面积呢? 生: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生完整揭示面积的含义,师完善板书。)
(设计意图:从开始的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然而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面积,这是学生的一个易错点。所以指出了角 “∠” 是没有面积的。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图形是没有围起来的,也就是它不是封闭图形,所以它没有面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认识到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不是封闭图形就没有面积)
三、探究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1、探秘游戏
师:看来孩子们都掌握了面积,我们的好朋友可调皮了,想利用这个知识和孩子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请大家找到他。有三个提示机会,有信心吗?(课件显示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差不多)
①师播放提示音:我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排除 1 号圆。)(动画演示)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图形面积最大呢?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用眼睛看,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 “观察法”。(师张贴:眼睛 看 观察法。)
②师播放提示音:我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
师:你又知道了什么?(生:排除 2 号三角形。)(动画演示)
③师播放提示音:我藏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面积较大的图形里。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师:噢,现在有争议了,现在这两个图形咱们用眼睛还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现在认为的 2 号或者 4 号都还只是我们的猜测,还需要我们进行验证。而眼睛无法判断了,那就需要我们动手做一做,你有什么办法吗?(师张贴:猜测 验证 动手 做)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较为简单的图形的比较,学生能够利用观察,轻而易举的比较出大小,但是当不太好观察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奏效了,所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能不能够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呢?所以就有了运用多种方法的必要性和探索性)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利用微课配合)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先想到了办法,完成了,咱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先播放微课,引出淘气的错误做法,即比较周长,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质疑)
师:他这样做你看懂了吗?你同意吗? (生:他比的是周长,但是...)
播放微课视频,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加深印象
师:淘气的方法不可行,那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学生在讨论方法的时候,使用微课进行观看)
师: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 “重叠法”。(张贴:重叠法)
师:你觉得这样比的出来吗?
师:那还可以怎么做?
师:把它们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来,拼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 “剪拼法”。(张贴:剪拼法)
师:用同样的硬币摆一摆,看哪个图形摆的硬币多,哪个图形就比较大,这叫 “拼摆法”。(张贴:拼摆法)
师:把这两个图形画上同样大小的方格,数一数方格数就能知道谁大谁小了,这用的是 “数方格” 的方法。(张贴:数方格。)
师:同学们集思广益,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现在四人为一组,选择其中一种办法进行比较,选择好的小组开始活动。(学生讨论后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介绍方法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师:让我们看看他是不是藏着 4 号图形里。(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面积大并推出想要找到我还需要完成我带来的挑战)
师:他可真调皮,还得完成他的挑战,有没有信心攻克!
(设计意图: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多种多样的方法,当这个方法不行的时候就思考其他的方法,学生能够体会到方法的多样性,在以后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中,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要学会思考更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 结合实际生活,巩固所学
1、 挑战一: 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书上 41 页第二题)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一样大,都是 10 个格子。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面积一样的图形,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体会到面积一样的图形,形状不一定一样)
2、 挑战二:数方格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比较的单位格面积不同但数量相同的图形面积)
师:瞧,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宝宝,比一比谁的面积大呢? 生: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大。第二个图形面积小。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 8 个方格,为什么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就大呢?
生:因为测量的两种小方格的大小不一样,也就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生:测量的两种小方格的面积不同,即使方格数量相同时图形的面积也不同。
师:你们真是一群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用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奥秘。 在用数方格比较图形面积时比较的标准一定要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标准一定要相同,标准不同则无法比较)
3、挑战三: 下面的方格中图形的面积是几个小方格,画 2 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这个图形的面积。 生: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7 个小方格。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两个半个格算一格,它的面积一共是 7 格。
师:在数方格计数图形面积时,不满一格而按半格算。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面积相等而形状又不一样的图形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动手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面积,了解了有关面积的特点之后,能够利用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自主实践,画出图形。能够反过来利用概念进行操作)
五、小结
师:同学时间过得真快呀,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多种办法来解决 生:..... )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老师现在也很幸福,能够与大家共同渡过这愉快的 40 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这是检验孩子们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本节课的收获,能够看出学生掌握情况,也能够培养学生自己复习和反思的好习惯)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第四稿
成都天府新区南湖小学 季楠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塑料方格片、小方片、小正方体、硬币、剪刀、格尺。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揭题
师:在上课之前,咱们来一场比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赢得有加分。我们请一个男生代表和一个女生代表。
师:请给图形涂上颜色,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 男生的图形大,女生得图形小)
师:请问女生在笑什么,男生又在吼什么呀? (男生:不公平,因为我们需要涂的更大一点,而女生得的很小)
师:原来这场比赛师不公平的,咱们班的男生都是火眼金睛,而且很会分析,那就奖励全班同学加分。其实在这场不公平的比赛中蕴含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 面积。(师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引起学生的注意,能够更快的引入课堂,直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什么是面积。师:有信心学好面积吗?(生:有!)
师:好!用掌声给自己加加油吧!
(本环节是为了给足孩子们信心,也能够让孩子更加投入本节课,更加有兴趣)
二、 通过观察、比较、实际操作,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
1、摸一摸,说一说
师:咦... 你们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请生示范)
师:其实两只手掌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表面,你们的手掌表面在哪里,摸一摸。 (学生摸自己的手掌表面)
(切身感受什么是表面,从表面出发一步一步的深入认识)
师:除了手掌,其它物体也都有表面,像练习本的表面,脸颊的表面等。(师边讲解边板书:物体的表面,边演示摸物体的表面)
(设计意图:首先带学生一起感受表面,在真正的认识感受到什么是表面之后,学习什么是面积就会轻松容易很多,也能够更好的理解面积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这个概念,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给孩子们打下基础,认识什么是物体的表面)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你能找到数学书封面的表面吗?
师: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表面,封底的表面也就是他的底面。(学生摸数学书的表面)
师:现在就请你来摸一摸身边其他物体的表面,感受一下吧。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了那些物体的表面? (生边摸边说)
师:同学们真是一群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又会学习的孩子呀!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物体的表面。这些物体的表面都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生:大小不一样)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受到物体的表面之后,通过学生亲自的感知和触摸,会感受到有的物体表面比较大, 有的物体表面比较小,从而引发出物体的表面不一样大这个问题,从而引发下一步的探索,就是比较身边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你能不能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两种物体的表面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呀?把你的发现说给同学们听。 (生:)
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大声地告诉给大家? (生:)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3、 揭示面积概念
师:正像同学们发现并表达的那样,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领域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齐读。 (学生齐读概念)
(其实在感受到物体的表面,又感受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之后,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面积的概念,对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面积有大有小,其实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
4、找一找,说一说
师:生活中面积无处不在,例如... (播放新世纪微课片段)
师:你能像这样举例说说什么是面积吗? 生:地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黑版面的大小就是他的面积。 生 :……
(设计意图:学生多说一说,多找一找,能够对面积认识的更深刻一点,也能够结合身边的各种事物对面积理解的更透彻,并且更加能够体会到面积有大有小)
5、 指一指,说一说
师:同学们不仅会用眼睛观察,还会用嘴巴表达。通过我们的探索认识了物体的面积。除了物体以外,图形也有面积,你认它们吗?(看课件,说图形。电脑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一个角)
师一个一个出示,生一个一个认,并指一指这些图形的面积。
当出示最后一个图形时 生:这个图形没有面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哇,你的眼力真厉害。那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才有面积呢? (生: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师: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探索过程说说什么是面积呢? 生: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生完整揭示面积的含义,师完善板书。)
(生再次齐读)
(设计意图:从开始的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然而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面积,这是学生的一个易错点。所以指出了角 “∠” 是没有面积的。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图形是没有围起来的,也就是它不是封闭图形,所以它没有面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认识到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不是封闭图形就没有面积)
三、探究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
1、找礼物游戏
师:孩子们真实太优秀了,不仅会探索还会动脑总结。所以季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个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欸... 是谁抢走了?(动画演示,有个黑影抢走了礼物)
师播放录音:哈哈,小朋友们,我抢走了你们的礼物,要想得到礼物,就来找找我吧,我只给你们三次提示机会哦!(课件显示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差不多)
师:只有三次提示,有信心吗?
①师播放提示音:我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排除 1 号圆。)(动画演示,将 1 号图形透明)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图形面积最大呢?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用眼睛看,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 “观察法”。(师张贴:眼睛 看 观察法。)
②师播放提示音:我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
师:你又知道了什么?(生:排除 2 号三角形。)(动画演示,将 2 号图形透明)
③师播放提示音:我藏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面积较大的图形里。 (生:长方形; 生:正方形。)
师:噢,现在有争议了,现在这两个图形咱们用眼睛还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现在认为的 2 号或者 4 号都还只是我们的猜测,还需要我们进行验证。而眼睛无法判断了,那就需要我们动手做一做,你有什么办法吗?(师张贴:猜测 验证 动手 做)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较为简单的图形的比较,学生能够利用观察,轻而易举的比较出大小,但是当不太好观察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奏效了,所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能不能够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呢?所以就有了运用多种方法的必要性和探索性)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教师利用微课配合)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先想到了办法,完成了,咱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先播放微课,引出淘气的错误做法,即比较周长,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质疑)
师:他这样做你看懂了吗?你同意吗? (生:他比的是周长,但是...)
播放微课视频,强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加深印象
师:淘气的方法不可行,那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想到的方法? (学生在讨论方法的时候,使用微课进行观看)
师: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 “重叠法”。(张贴:重叠法)
师:你觉得这样比的出来吗?
师:那还可以怎么做?
师:把它们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来,拼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 “剪拼法”。(张贴:剪拼法)
师:用同样的硬币摆一摆,看哪个图形摆的硬币多,哪个图形就比较大,这叫 “拼摆法”。(张贴:拼摆法)
师:把这两个图形画上同样大小的方格,数一数方格数就能知道谁大谁小了,这用的是 “数方格” 的方法。(张贴:数方格。)
师:同学们集思广益,想出了这么多方法,那现在四人为一组,选择其中一种办法进行比较,选择好的小组开始活动。(学生讨论后动手操作)
(学生汇报:在实物投影上演示介绍方法时,教师做适当的点评)
师:让我们看看他是不是藏着 4 号图形里。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面积大并播放录音:居然被你们发现了,还好我提前想到了,想要真正找到我,需要完成我带来的挑战!)
师:还得完成他的挑战,有没有信心攻克,找到季老师带来的礼物 (生:有)!
(设计意图: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多种多样的方法,当这个方法不行的时候就思考其他的方法,学生能够体会到方法的多样性,在以后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中,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局限于一种方法,要学会思考更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四、结合实际生活,巩固所学
1、 挑战一: 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书上 41 页第二题)
师: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一样大,都是 10 个格子。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它们的形状不一样。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这说明,面积一样的图形,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体会到面积一样的图形,形状不一定一样)
2、挑战二:数方格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比较的单位格面积不同但数量相同的图形面积)
师:瞧,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宝宝,比一比谁的面积大呢? 生: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大。第二个图形面积小。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 8 个方格,为什么第一个图形的面积就大呢? 生:因为测量的两种小方格的大小不一样,也就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生:测量的两种小方格的面积不同,即使方格数量相同时图形的面积也不同。
师:你们真是一群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用自己的努力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奥秘。 在用数方格比较图形面积时比较的标准一定要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标准一定要相同,标准不同则无法比较)
3、挑战三: 下面的方格中图形的面积是几个小方格,画 2 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这个图形的面积。(播放微课 5 分 40 秒) 生: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7 个小方格。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两个半个格算一格,它的面积一共是 7 格。
师:在数方格计数图形面积时,不满一格而按半格算。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面积相等而形状又不一样的图形呢? 生:想。
师:现在我们动手画一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面积,了解了有关面积的特点之后,能够利用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自主实践,画出图形。能够反过来利用概念进行操作)
四、小结
师:恭喜大家完成了挑战,我们快来看看老师送给你们什么礼物了? 动画展示礼物
师:同学时间过得真快呀,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那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多种办法来解决 生:..... )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老师现在也很幸福,能够与大家共同渡过这愉快的 40 分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这是检验孩子们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本节课的收获,能够看出学生掌握情况,也能够培养学生自己复习和反思的好习惯)
课堂各环节老师设置很用心,通过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这一点感觉很好,学生在课堂上有的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对剩余部分进行比较,体会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数量概念,与图形边界的形状无关,也与图形边界的长度无关。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微课学习等活动的基础上,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教学难点:
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比较。
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塑料方格片、小方片、小正方形片、小长方形片、信封、剪刀、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揭题
利用微课视频中,笑笑和淘气的对话:手掌印孔雀引入课题。
师:其实在这里蕴含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 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什么是面积。
生给自己鼓掌。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
1、 摸一摸,说一说
①由鼓掌引出手掌的表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表面)
②介绍除手掌外的物体的表面。
2、找一找身边物体的表面
①生找身边物体的表面。
②生分享找到的物体的表面。
③观察对比找到的物体的表面。
3、比一比,说一说
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出示教科书中的三幅图片)
4、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其实在感受到物体的表面,又感受到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之后,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面积的概念,对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面积有大有小,其实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
5、揭示面积概念(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①点出除了物体外,图形也有面积。
②生找图形的面积。
③引出最后一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没有封闭的图形没有面积。
④揭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⑤播放微课,揭示完整概念。
(设计意图:从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再进一步点出学生的一个易错点:不封闭的图形是没有面积的。就儿童心理状态而言,对动画专注度更高,利用微课揭示完整概念。微课钟也补充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直接感知的物体的表面,丰富学生对面积的认识。)
(二)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明确问题,初步比较面积大小
①出示四个封闭图形,找到这些封闭图形的面积。
②依据情景内容,初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③最后引出教科书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比较,用眼睛观察不出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去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较为简单的图形的比较,学生能够利用眼睛观察,轻而易举的比较出大小,但是当无法直接比较出结果的时候,这种方法就不奏效了,所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能不能够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呢?所以就有了运用多种方法的必要性和探索性。)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播放微课,区分周长和面积。
②学生思考并讨论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③全班讨论交流:重叠... 剪一剪......
(设计意图:基于教材、基于学情,学生易混淆周长和面积,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在辨析和质疑钟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①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②小组汇报,师补充,适时板书。
四、结合实际生活,巩固所学
1、 挑战一: 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出示同样格子数同样大小,但是形状不同的两个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体会到面积一样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2、 挑战二:数方格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比较的单位格面积不同但数量相同的图形面积)
①生数格子,确定图形面积大小师 7 个格子。
②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画出面积大小为 7 个格子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面积,了解了有关面积的特点之后,能够利用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自主实践,画出图形。)
五、小结
①生谈收获。
②布置课后作业,观看微课进行复习和预习。
(设计意图:这是检验孩子们本节课学习效果的一个环节。通过学生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本节课的收获,能够看出学生掌握情况,也能够培养学生自己复习和反思的好习惯。课后利用线上微课学习,达到对本节课的复习以及对下节课的预习,做好本节课与后面课程的衔接。)
季老师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第一个活动就是 “看一看,比一比”,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接着用 “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 等方法,比较两个图形(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帮助学生体会图形面积的大小,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量感。
季老师通过设计擦玻璃、拍手掌等具体生活情境,感受什么是表面,并亲自感知和触摸,对面积概念有了清晰的认知,再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面积有大小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