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ajuan🏢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2170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2-01 15:32:32 +08:009 99 0 |
3年前 回复了 庞婧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深圳宝安基地 庞婧 3 上《长方形周长》 |
庞老师的课题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带领学生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学生动手实践之后,安排了几种方法的对比,找找各种方法的相同之处,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厘清各种方法间本质的共通之处,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抽象思维,在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3年前 回复了 宋新燕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西安高新一小基地 宋新燕 2 上 《课桌有多长》 |
宋老师的教学设计基于学情,注重创新,通过多感官参与,建立 1 厘米的量感,同时通过给 “尺” 标数的过程,从单一测量单位过渡到单位汇聚,产生测量工具,这一设计精巧,学生的量感发展也从单位量感逐步上升到累加量感,值得借鉴。
3年前 回复了 1832841752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基地 毕运 2 上 《课桌有多长》 |
毕老师从生活中的实际测量入手,带领学生们通过动手测量课桌有多长,感受长度单位产生的现实需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就通过 “找 -- 验 -- 比 -- 说” 这一过程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表象,建立基本度量单位 1 厘米的表象,进而通过单位量叠加,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逐步发展学生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阜阳实验小学基地常青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安徽省阜阳市实验小学独立基地 常青 六上 《圆的面积一》 |
常老师从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面积推导入手,回顾共同的方法 — 将未知图形面积转化为已知图形面积,接着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转化的活动中,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在操作与想象中逐步培养学生量感,这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价值。
3年前 回复了 1832841752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基地 毕运 2 上 《课桌有多长》 |
毕老师从生活中的实际测量入手,带领学生们通过动手测量课桌有多长,感受长度单位产生的现实需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就通过 “找 -- 验 -- 比 -- 说” 这一过程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表象,建立基本度量单位 1 厘米的表象,进而通过单位量叠加,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逐步发展学生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1832841752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基地 毕运 2 上 《课桌有多长》 |
毕老师从生活中的实际测量入手,带领学生们通过动手测量课桌有多长,感受长度单位产生的现实需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就通过 “找 -- 验 -- 比 -- 说” 这一过程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表象,建立基本度量单位 1 厘米的表象,进而通过单位量叠加,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逐步发展学生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1832841752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基地 毕运 2 上 《课桌有多长》 |
毕老师从生活中的实际测量入手,带领学生们通过动手测量课桌有多长,感受长度单位产生的现实需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就通过 “找 -- 验 -- 比 -- 说” 这一过程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表象,建立基本度量单位 1 厘米的表象,进而通过单位量叠加,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逐步发展学生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18328417529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基地 毕运 2 上 《课桌有多长》 |
毕老师从生活中的实际测量入手,带领学生们通过动手测量课桌有多长,感受长度单位产生的现实需要,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就通过 “找 -- 验 -- 比 -- 说” 这一过程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表象,建立基本度量单位 1 厘米的表象,进而通过单位量叠加,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逐步发展学生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董1206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郑大明名师工作室 汤小婷 2 上《一米有多长》 |
汤老师基于学生知识起点和学习经验起点,运用 “厘米” 帮助学生建构 “1 米”,逐步深化对一米的长度表象,进而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加深对叠加量的理解,在估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tanjing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基地 谭静 6 上《圆的面积(一)》 |
圆的面积是学生平面图形面积方法学习的一次大飞跃,虽同之前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推导一样主要用到转化思想,但是圆的面积还用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 化曲为直 "、" 化圆为方 " 等,学生在理解中存在一定困难,课上老师让孩子们经历把圆平均分成 8、16、32 份的操作过程,想象分的份数越多,拼出来的新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升量感,效果很好。
3年前 回复了 育才小学任晶晶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黑龙江大兴安岭基地 任晶晶 三上 《长方形周长》 |
量感的建立,必须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参与形成表象,才能内化新知、加深认识,任老师的课堂采用了看图形 — 找策略 — 想算法 — 看演示的教学步骤,数形结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3年前 回复了 sunny1982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辽宁大连基地 孙圆圆 2 上 《课桌有多长》 |
孙老师基于前测设计教学预案,让学生经历用自选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借助尺子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通过量一量、画一画的活动认识几厘米,体会计量单位的累加,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发展学生用 “数量刻画” 长度的能力,发展度量意识。
3年前 回复了 chequn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山西省运城市教研室基地 车群 2 上 《课桌有多长》 |
车老师通过绘本阅读推荐和前置学习单的设置让学生课前对于新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课上带领孩子们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认识 1 厘米、几厘米,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单位长度量感,设计合理。
3年前 回复了 daifuli19850704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深圳南山基地二队 戴福莉 3 上《什么是周长》 |
戴老师的课堂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 “一周”,接着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摸一摸、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拼一拼、比一比等活动,深化对周长的认识,在活动中渗透 “化曲为直” 的思想,感受测量方法的多样化,同时加强对图形周长的辨析,逐步发展数学思考。
3年前 回复了 周媛媛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 吉林辽源龙山区赵越数学名师工作室 周媛媛 三上 《什么是周长》 |
周老师的课上通过看、描、找、摸、估、量、数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一周,感知周长的概念,获得测量周长的活动经验,理解周长是通过 “度量” 得到的,同时渗透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
3年前 回复了 李男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吉林龙山基地 李男 3 上 《什么是周长》 |
李老师通过视频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学生对 “一周” 这一概念的关注,同时通过让学生 “描一描”﹑“摸一摸” 直观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在操作巩固活动中也逐步让学生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价值。
3年前 回复了 an11mo2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河南郑州惠济基地 弋丽娜 3 上《长方形周长》 |
弋老师在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估测、测量、计算等活动,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积累活动经验,由特殊到一般进行方法的归类总结,将生活的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的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dingmim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赵红亮名师工作坊 丁咪咪 3 上 《长方形周长》 |
本节课前,丁老师基于学情做了深入的前测和分析,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只要孩子明确周长的含义,基本都可以用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求周长,但是对于另外两种方法计算周长,缺少感悟和认识,特别对于是(长+宽)×2 这一方法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课中可借助实物教具或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加深认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数形结合中逐步发展学生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梁桂华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佛山市顺德区罗辉英名师工作室 梁桂华 2 上 《教室有多长》 |
《教室有多长》一课,梁老师引导学生自选测量工具,展开实际的测量活动,积累与测量活动相关的活动经验,在 “想、测、议” 等活动中,感受度量的本质即度量单位的累加,同时逐步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年前 回复了 HLping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基地 胡铃苹 三上《长方形周长》 |
胡老师通过用木条做个画框这一现实问题,使学生经历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活动,根据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不同的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探究周长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对量的深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