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包头李静林 于 2019-9-23 14:37 编辑
各位同仁好:
我是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民族路小学的李静林。
很荣幸参加第十四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感谢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希望能在这次活动中能够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团队围绕本次活动主题 “度量”,选取五上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开展本次活动。希望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到我们的论坛中,为我们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路有您!
感恩有您!
也祝各位同仁在活动中能取得好成绩,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72&pid=172786)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初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72&pid=172981)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72&pid=172987)
[度量的本质](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72&pid=173042)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72&pid=175222)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72&pid=175897)
<fontface="宋体">《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fontface="宋体">《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研活动(一)
[<fontface="宋体">《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研活动(二)</font>](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72&pid=176193)
<font face="宋体">[《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研活动(三)](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72&pid=176588)</font>
本帖最后由 包头李静林 于 2019-8-22 12:40 编辑
第四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第 3 课时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这个过程和方法,将为学生探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为此教材创设了 “铺草坪” 的情景,设计了四个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公式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利用平行四边形公式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激趣
1、导入;最近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指导学生看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揭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今天我们来探究关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图查找信息,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究
1、猜一猜,数一数。
引导学生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第 5 3 页两图在方格纸上的对比图。学生观察,数一数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借助方格纸,呈现了学生验证上一个问题中猜想时可能出现的思路,通过对比,启发学生的思考,寻找另外的思路解决问题。)
2、剪一剪,拼一拼。
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纸板和剪刀, 动手操作剪一剪, 拼一拼, 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拼法。师课件颜色学生汇报过程。3 .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用字母表示:S = a h
(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利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
三、巩固运用
课本第 54 页第一题,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设计意图:在完成课本练习的过程中,巩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回答。)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回答。)
五、布置作业。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
S=ab S=a・h 或 S=ah
本帖最后由 包头李静林 于 2019-7-22 20:58 编辑
度量的本质是比。从概念上看,度量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物体的某一属性,从行为上看,度量就是将一个待测量和一个标准量(单位)进行比较。“标准” 的个数就是度量的结果。在小学阶段,获得度量值的方法主要有 3 种,一是度量法,即先确定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度量值的大小。二是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来度量。三是用公式计算。数单位(标准)的个数是度量活动中的基础活动,贯穿度量内容教学的始终。
建立度量概念首先要明确度量的对象。小学阶段的度量主要有一维空间的度量(长度、周长),其中线段是最基本的度量对象。二维空间的度量(面积),平面是基本度量对象、三维空间的度量(体积、容积),长方体是基本度量对象。还有角的度量以及其他可度量的属性,例如质量、时间等;速度,密度等量不是可以直接度量的量,是由两个可直接度量的量的比值来刻画的。
关于 “度量” 的一些所知所想
度量,直接百度概念。从字面上看,与数学有关概念如下:1、用以计量长短和容积的标准。《周礼・夏官・合方氏》:“同其数器,壹其度量。” 郑玄注:“尺丈釜钟不得有大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 宋 苏轼 《徐州莲华漏铭》:“人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於度量与权衡。”2、指事物的长短、大小等特征。《文子・自然》:“ 老子 曰:朴至大者无形状,道至大者无度量。故天圆不中规,地方不中矩。3、动词意义上的测量。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夫遥大之物,寧可度量?”《参同契》卷下:“天地神明,不可度量。”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八折:“恩如海,难度量,把风尘提挈云霄上。”
搜索相关文章:刘加霞老师的文章给了我如下的重点:度量的内容结构是相同的,核心要素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基本性质三条(运动不变性、合同性、有限可加性)。教师备课时把握度量的本质,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
度量的本质是比。从概念上看,度量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物体的某一属性,从行为上看,度量就是将一个待测量和一个标准量(单位)进行比较。“标准” 的个数就是度量的结果。在小学阶段,获得度量值的方法主要有 3 种,一是度量法,即先确定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度量值的大小。二是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来度量。三是用公式计算。数单位(标准)的个数是度量活动中的基础活动,贯穿度量内容教学的始终。
建立度量概念首先要明确度量的对象。小学阶段的度量主要有一维空间的度量(长度、周长),其中线段是最基本的度量对象。二维空间的度量(面积),平面是基本度量对象、三维空间的度量(体积、容积),长方体是基本度量对象。还有角的度量以及其他可度量的属性,例如质量、时间等;速度,密度等量不是可以直接度量的量,是由两个可直接度量的量的比值来刻画的。
史宁中主编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中,我摘录出了如下重点。
1,关于图形与几何:空间是一个关于物体存在形式的基本概念,人们从物体的存在形式中抽象出关于图形以及图形关系的概念,构成数学的研究对象。人们还构建空间的度量方法来研究这些概念的位置关系和变化规律,而几何学就是研究如何构建空间度量方法的学科。人们根据度量方法的不同称谓不同的几何空间。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所谓点、线、面、体、角都是抽象出来的概念。这种抽象不仅舍去了物体的颜色,构成材料等物体的本质要素,还忽略了所占空间:点不分大小,线不分宽窄,面不分薄厚。这些抽象了的概念本身不是现实的存在,只是一种理念上的存在。
在线段长度的基础上,人们在平面定义了面积的度量,在空间定义了体积的度量,这些度量的基础都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空间是一个关于物体存在形式的基础概念,人们从物体的存在形式中抽象出关于图形以及图形关系的概念,构成数学的研究对象。为了研究这些概念的位置关系和变化规律,人们必须构建空间的度量方法,几何学是研究如何构建空间度量方法的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只要是欧几里得几何,研究对象是抽象出来的那些平直的概念,比如点、线、面、体、角;度量方法主要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小学数学里这些平直的概念的特点是:看得见,说不清。
如何理解长度、面积、体积?
所谓的度量:计算所要度量的图形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面积和体积度量单位的基础是一维空间的长度单位,这个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人们设计度量单位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度量,因此可以从生活常识出发来设计度量单位,然后再过渡到标准的度量单位。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1、点是没有部分的。2、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5、面只有长度和宽度。
可以这样认为,数学知识的最后确立通常需要两步抽象:第一步抽象是为了创造新的方法,就像欧几里得所做的这样,这样的抽象往往带有物理属性;第二步抽象是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些方法,就像下一个话题将要讨论的希尔伯特所做的那样,第二步抽象就是要尽量摆脱物理属性。这段话让我联想到了我们这节课,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实也是在创造新的方法,去解决这个生活中或者数学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然后通过进一步抽象,得到数学公式,通用来解决。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欧几里得在书中给出了 5 个公理,其中第 4 条:彼此能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就是这节课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理论依据。
本帖最后由 shzhanglele 于 2019-8-16 09:33 编辑
关于数学概念可分类如下: 根据概念对象所反映属性的不同, 分为 3 类:反映数学基本元素的概念,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数学基本元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反映数学元素具有的内部特性的概念.不揣深浅,从教学实施的角度,我们尝试将概念分成 6 类(元素性概念、操作性概念、属性性概念、关系性概念、度量性概念、观念性概念,其中前 4 者都是直接 的数学研究对象,因此统称为对象性概念。 关于度量性概念,他在文章中这样下定义:为了比较两个事物某个方面的差异,往往需要对该方面的差异进行量化,借助某个量来进行比较,为此,自然就引出了相应的度量.数学中常见的度量有:刻画 1 维线、2 维面、3 维几何体大小的长度、面积、体积等
概念获得的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度量是比较而存在的,没有对两个事物差异的比较,就没有度量.因此,度量性概念获得的第一个环节,应是呈现某种比较任务,在任务解决中感受到建立比较标准(度量)的必要.
度量属于概念同化。
图形的大小需要通过度量来确定,度量的关键是建立单位,而度量的实际操作就是测量。图形的测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度量单位的确定,测量过程的经历及测量结果的获得,能帮助学生由对物体的定性描述发展到对物体的定量刻画,有助于学生在理解常见的量的基础上,用数量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有助于学生在对图形大小的描述与表述中,在对图形的转化、想象、分析与推理中发展空间观念。
关于面积的定义辞海第 6 版里解释是几何学的基本度量之一,是用以度量平面或曲面上一块区域大小的正数(其实应该是非负数,因为图形的面积可以是 0),通常以边长为单位的正方形的面积为度量单位。辞海里这个解释也不是严格的定义,但是他强调面积是一个数,这很重要,事实上衡量一个事物的大小有多种方法。度量对象为平面或曲面上的某个区域,而这个区域是通过封闭图形来反映的,也就是说用一维的边线 “围” 出二维的面。张奠宙先生认为面积是人与生俱来的直觉,反复讨论什么是表面意义不大,也就是说在确定度量单对象的教学中要淡化对表面的感知与概括。从度量的核心要素来理解,面积的测量就是确定度量对象,选用度量单位和赋予度量值(度量结果)的过程。度量的结果用数量表示,也就是用数和计量单位表现物体的属性,正如张建宙先生的观点,面积是一个数面积教学的核心是如何测量图形的大小,即如何赋予平面图形上的封闭图形,一个恰当的数。
本帖最后由 包头李静林 于 2019-9-5 18:10 编辑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 1 课时 P53-55.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是 “多边形的面积” 第一节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渗透 “转化” 的思想和方法,为学生学习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 有知识,让他们在实践中全面参与新知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 “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 “寻” 数学,在实践操作中 “做”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 “用” 数学。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正确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利用平行四边形公式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利用平行四边形公式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纸、剪刀、三角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一个长 6 米,宽 5 米的长方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多少?
2、我们知道,长方形的对边平行并且相等,所以它是特殊的什么图形?
3、那你能把老师手中的长方形变成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由长方形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并且原来长方形长与宽的条件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平行四边形邻边的数据,这样有意设置 “陷阱”,不仅是引发,暴露学生的 “相异构想”,还为了让学生最终感悟到,原来长方形面积中的 “长 × 宽”,也可以看做是 “底 × 高”,也展现出本节课实在知识系统的背景下展开的。】
二、学习新知
1、如图,公司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课件出示)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怎么求出面积?
2、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
学习单: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一个方格代表 1 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9304
(1)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方法一:常规数。
方法二:割补法。
师:这位同学用到了前面我们学习的 “出入相补” 的原理,也就是 “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这种转化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非常常见,可以帮助我们把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旧知识。这个方法和智慧老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积累了探索图形面积的活动经验,掌握了数方格、重叠、割补的方法,学生通过数方格来验证猜想。】
3、小组合作,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和同伴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展示小组剪拼、平移过程,并说说你的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使学生在剪、拼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运用割补法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5、回顾推导过程
师:刚才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同学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师:所以,要想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得知道什么条件?
生:它的底和底边对应的高。
3、自学课本五十三页粉框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过程之后,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总结面积公式,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为了方便停车,很多停车位设计成了平行四边形,如图。
9306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2032\wps3.png
(1)如何求出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2)已知这个停车位的底是 4.8m,对应的高是 2.5m,它的面积是多少?
3、课本 54 页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 × 高
S=a・b 或 S=ab S=a・h 或 S=ah
对空间的认识,我想人对距离 “远近” 的感知是一种本能,通过相应的数学教育可以拓展到对物体大小的感知、对线段长短的感知。这就是图形与几何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核心。对大小的感知涉及度量,包括 “距离”“长度”“面积”“体积”。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对数量 “多少” 的感知也是人的本能,是数与代数教学的起点。对距离 “远近” 的感知也是人的本能,是图形与几何教学的起点。几何的本质在于度量,度量的关键在于两点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通过数轴把几何的度量和数联系在一起,使得数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建立一个基本观念:数和形的关系是通过数与长度的对应表达的,使得数学融为一体,通过几何建立直观,通过代数进行表达。
从学段与认知的角度,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至二年级学生应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感悟三维空间,把握共性、分辨差异、学生能把空间的感悟抽象为上下、左右、前后,感受物体不仅有高低、胖瘦,还有前后。
三至四年级学生应该从三维空间的图形中,把点、线、面这些基本概念抽象出来,知道这些概念的性质,即两点决定一条直线,三点决定一个平面。知道这些概念的关系,即点在线上,线在面上,面在体上。感悟度量的本质,即两点间的距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建立几何直观。
五至六年级学生需要感悟几何度量的重要性,知道为什么要设置统一的度量单位,学会基于两点间距离的各种度量方法,会度量长度、面积、体积、角度,并且基于度量重新认识空间。
空间想象能力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抽象的能力,是逻辑思维与几何知识及相关技能、经验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智力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心理学中的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善生新的综合性形象的心理过程。从心理学的解释看,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它具有生动形象性和间接概括性的特点,强调在空间想象任务重的心理操作是其最重要的方面。解决空间任务时,将问题所描述的空间形象输入大脑暂时储存,而后大脑将进行一系列复杂心理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
从度量本质上看,不管维度如何,都要立足三个层次:1 要让学生感悟到度量是 “给度量对象指定一个合适的数”。2 要让学生感悟到度量单位的特性,这是感悟度量本质的重点。3 要让学生感悟到无论是长度、面积、体积还是角的度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核心概念阐述
关于比较:无论空间维度怎样,度量活动都是从 “比较” 开始的,其中包括直观比较,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
关于 “度量单位”:用数学方法处理测量问题的基础是构建或选择标准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选择与精确度概念有关,为了比较大小,需要一定的单位,如果需要更精确的度量就需要进一步细分的单位,所以可以用多个数量表示某个物体的度量结果。
关于度量方法:有了度量单位以后,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如单位计数,利用工具,利用公式等。单位计数是测量的基本活动,即通过复制单位进行测量,这样可以把连续量在一定程度上近似的用离散量表示。利用工具是度量的核心技能,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感知度量的意义与使用工具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体会工具上的刻度的单位属性与精确度概念。利用公式是在测量情境中经常用的方法,但是,如果只有公式,省略测量的方法。就会失去测量的意义,也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困难。
关于 “估”:在实际测量活动总,无论测量工具多么精确,度量单位如何细化,实际得到的度量结果仍然是一个近似值,因此,很多时候需要估测方法的介入。
在进行估测时,学生不仅要考虑到测量情境中的各种条件和要求,还要理解测量工具的特征并合理的选择度量单位,参照物,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好的估测可以综合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度量可以是因人而异的。度量单位就是把不同个体的度量方法标准化,并且能够得到人们的广泛共识。度量的本质在于表现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人之所以可以进行度量,并且能够对度量单位取得广泛的共识,是基于人的两个先天本能,这就是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人还具有两个特殊的能力,这就是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对于人而言,能够基于两个特殊的能力,把两个先天本能延伸到对事物的某些指标进行量化和对量化顺序的感知。度量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因此,在小学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应当利用与发展学生的先天本能和特殊能力,分清两类度量的本质特征,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让学生自己先观察、再剪一剪、拼一拼,然后比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在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就解决了,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割补法这种转化思想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
本帖最后由 包头李静林 于 2019-9-6 18:05 编辑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 1 课时 P53-55.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正确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能利用平行四边形公式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利用平行四边形公式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面积?学过什么图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如图,公司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课件出示)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怎么求出面积?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多,到底谁的算法对?有一种最原始但最有效的验证方法是什么?(数方格)
2、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
师:方格纸由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组成,大屏幕上的方格纸是根据实际等比例缩小的。想一想,它们的面积一样吗?谁大?谁小?
(1)出示学习单 (出示教材主题图)
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一个方格代表 1 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1. 数一数,长方形面积是(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
2. 你是怎么数的?并说一说你的发现。
(2)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师:面的大小是用面积单位量出来的。长方形长是 6,代表一行有 6 个面积单位,宽是 5,表示有 5 个面积单位。所以长方形面积是 5 行 6 列的正方形平铺开,即 30 平方米。而平行四边形有一部分是不满 1 格的。但每行或每列都可以凑成整格,就这样数出了 3 行 6 列。共 18 个平方米。显然用邻边相乘是不对的。那么我们深入思考,用底乘高到底有什么道理呢?长方形面积可以直接数出正方形的数量,平行四边形要费一些周折,为什么出现这样情况?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可以直接数出正方形数量的长方形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积累了探索图形面积的活动经验,掌握了数方格、重叠、割补的方法,学生通过数方格来验证猜想。】
3、小组合作,拿出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能否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和同伴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展示小组剪拼、平移过程,并说说你的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使学生在剪、拼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的联系,运用割补法探索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5、回顾推导过程
师:刚才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同学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师:所以,要想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得知道什么条件?
生:它的底和底边对应的高。
3、自学课本五十三页粉框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的过程之后,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总结面积公式,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为了方便停车,很多停车位设计成了平行四边形,如图。
(1)如何求出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2)已知这个停车位的底是 4.8m,对应的高是 2.5m,它的面积是多少?
3、课本 54 页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我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所以,我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一、渗透 “转化” 思想,引导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能够为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方法迁移。“转化” 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我在教学本节课时采用了 “转化” 的思想,先通过数方格求面积发现数方格对于大面积的平行四边形来说太麻烦,然后根据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该怎样计算,接着引出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的什么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 “转化” 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重视操作试验,发展能力本节课教学我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让学习数方格,让学生剪拼,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去主动探求知识,强化学生参与意识,我引导学生运用实验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的关系,高与宽的关系,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 × 宽,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底 × 高,利用讨论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 —— 转化 —— 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 教研活动
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在一个暑假中我们团队及本区教师学习了有关 “度量” 的理论知识。9 月 3 日下午,青山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田红霞老师组织开展了以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 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全体五年级数学教师参加本次教研活动,我团队选择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本次教研活动的召开主要有两个目的:一: 度量理论知识分享;二:根据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的针对性研讨活动,为第一次试讲作准备。研讨活动气氛活跃,非常接地气!会议之后,田红霞老师又为参加辩课的团队作了指导。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 研讨课第一次试讲
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9 月 6 日下午,执教教师李静林在青山区民族路小学进行第一次试讲,青山区教研员陈志芳老师、田红霞老师辩课团队教师及民族路小学所有数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后,李静林老师进行了课后反思,所有参会人员针对课堂教学环节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的核心是基于对比、转化思想的度量活动。其中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用数来刻画量的比较过程,也有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推理过程。在几何中,图形经过几何变换前后的度量变化,两个量之间的某些变化关系,与度量的推理有关。在本节课中,数学推理是深度理解度量意义的关键。在感受借助方格纸验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之后,结合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的操作活动,利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进一步 “度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度量单位统一的本质。
李老师在学生利用学具平行四边形剪拼从而推导公式,通过独立操作进行实验探索,理清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与方法,把实践操作与想象思考相结合,促进学生想象分析水平的提高,在交流和分享中获得知识与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的度量主要有一维空间的度量(长度、周长),其中线段是最基本的度量对象。二维空间的度量(面积),平面是基本度量对象、三维空间的度量(体积、容积),长方体是基本度量对象。
李老师这节课的试讲整体比较顺,孩子们掌握的程度也比较好。但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开头的导入可以再斟酌设计,采用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场景引入,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实用性。2,课上孩子说的少,老师说的多,应该多给与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第二次试讲
为了更好的理解 “度量” 相关理论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的应用与实践,9 月 9 日下午,李静林老师进行了第二次的试讲磨课,根据第一次试讲后的感受进行了改进的二次教案,在许多细节上进行了改动,课上李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探究,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在四个问题串的设计中,注重渗透度量与面积的相关性。课后老师们就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让李老师能为之后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第二次试讲
为了更好的理解 “度量” 相关理论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的应用与实践,9 月 9 日下午,李静林老师进行了第二次的试讲磨课,根据第一次试讲后的感受进行了改进的二次教案,在许多细节上进行了改动,课上李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探究,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在四个问题串的设计中,注重渗透度量与面积的相关性。课后老师们就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提出了合理的改进建议,让李老师能为之后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包头李静林发表于2019-9-618:0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897&ptid=12567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 1 课时 P53-55. 教学目标:
1、通 ...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前备经验,注重借助长正方形的面积的学习经验,数、猜想、验证的过程,而不是数格子与后面的推导面积公式脱离开
[包头李静林发表于2019-9-618:0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897&ptid=12567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 1 课时 P53-55. 教学目标:
1、通 ...
要注重本节课是如何体现度量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围绕度量主题紧密联系,而不是分裂开
[醉、依_grfLr发表于2019-9-521: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799&ptid=125672)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度量可以是因人而异的。度量单位就是把 ...
最开始课本的第一环节,要给予充足时间说学生的想法,不是一带而过
为了能够更好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度量本质的教学,以及教师在度量知识方面的提升,9 月 12 日上午,青山区教研室田老师组织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的所有教师,以及讲课和辩课教师进行了以 “度量” 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李静林老师进行了现场授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位辩课教师张乐乐,华莎,赵志刚进行了三个相关度量的讲座,通过此次活动,讲课教师有了进一步新的认识,辩课教师对自己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针对田老师和其他老师提出了丰富宝贵的意见,辩课团队在课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对比人教版的教材,这节课的平行四边形给出了相关的量,我认为除了是想引导学生直接进行猜想从而通过直观感受产生一个认知的冲突之外,还是有利的规避了学生直接进行图形的割补,而忽视操作度量。
因为生活中缺少直接测量面积的工具, 所以我们通常更关注间接计算面积的方法 —— 这是算法思想的体现。但是,回到知识的原点看,面积就是面的大小 ,就是其包含的面积单位 (小正方形) 的多少 —— 这是度量思想的体现。
在小学阶段,获得度量值的方法主要有 3 种,一是度量法,即先确定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度量值的大小。二是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来度量。三是用公式计算。数单位(标准)的个数是度量活动中的基础活动,贯穿度量内容教学的始终。
[包头李静林发表于2019-9-618:0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897&ptid=12567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 1 课时 P53-55. 教学目标:
1、通 ...
数方格是测量本质的直观体现,它是小学数学面积度量学习中最早接触的策略。学生在前面已经积累了探索图形面积的活动经验,掌握了数方格、重叠、割补的方法。学生通过数方格来验证猜想,将空间对象的度量表征为数量关系,运用小正方形为面积单位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度量,学生在操作和数方格数的过程中,为后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转化” 做好铺垫。
抓住基本想法,联系相关内容,才能有效达成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的概括度和清晰度。李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从面积计算的度量源头出发,让学生通过摆、剪、拼等活动,在猜想、验证中发现问题,从而认识转化策略的必要性,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算法的由来,并区别于长方形面积的算法。
本节课非常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更要参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操作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并从面积计算的度量源头出发,让学生通过摆、剪、拼等活动,在猜想、验证中发现问题,从而认识转化策略的必要性。
本帖最后由 包头李静林 于 2019-9-15 15:31 编辑
《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终稿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民族路小学 李静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 1 课时 P53-55.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面积学习中承上启下的一课。它上承长(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下接三角形、梯形,以及圆的面积教学。本节课学生将初次尝试体验面积可以从工具测量(操作度量)到数学抽象(推理度量)。从转化的角度来看,这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之间面积转化的第一堂课。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学习过程中发展度量意识,理解面积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上节课学习了比较图形的面积,会运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多边形得的面积。学生在学习中发展 “度量” 意识,需要经历 “猜想 — 验证 — 操作 — 归纳” 这一过程。但是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推理概括能力、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1、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体验数方格及割补法在探究中的应用,渗透 “转化” 思想。
2、通过小组活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探索问题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 学准备 : 方格纸、平行四边形纸、剪刀、三角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面积?学过什么图形的面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如图,公司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草坪(课件出示)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怎么求出面积?说一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大屏幕主题图)
生 1:5×6,因为长方形面积是长 × 宽,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是邻边相乘。
生 2:6×3,因为拉动长方形框架就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候它的底边没变,而高变小了,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系。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用什么方法?(数方格)
【 设计意图: 在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由长方形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并且原来长方形长与宽的条件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平行四边形邻边的数据,这样有意设置 “陷阱”,引发,暴露学生的 “相异构想”,并为之后的环节做铺垫。】
本帖最后由 包头李静林 于 2019-9-15 16:14 编辑
2、借助方格纸,数一数,比一比。(课本方格图)
师:方格纸由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组成,大屏幕上的方格纸是根据实际等比例缩小的。想一想,它们的面积一样吗?
生:面积不一样。长方形的面积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够 30 格。
生: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不是邻边相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用邻边相乘是不对的。那么它的面积到底是多少呢?
(1)独立完成,借助方格纸数一数。
(2)汇报
生 1:我数出 18 个方格,先数整格,有 13 个。再数半格,有 10 个。所以合起来是 18 个方格,所以它的面积是 18 平方米。
生 2:我用割补法,把左边的三角形移到右边,变成长方形。每行有 6 个格子,有这样的 3 行,所以面积是 18 平方米。
生 3:我发现把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成长方形,这样更好数。
(3)教师总结:借助方格纸,通过和长方形的面积比较,我们发现,用邻边相乘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是错的,并且在数的过程中发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更好数。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什么有关呢?
生:底和高。
师:那么到底是不是底 × 高呢?通过转化成长方形,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意图: 度量因比较而存在,通过让学生用方格纸上的单位面积(边长为 1 米的小正方形 )去量,通过测量得到单位面积的个数,继续渗透度量的本质。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本能的将不满整格的部分拼成整格,转化方法自然浮出水面。借助方格纸,感受每行单位面积同样多,为总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用 “每行单位面积的个数 × 行数” 来计算做好直观支撑。】
3、动手操作,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1)独立剪拼,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
生 1(汇报方法):我以下面这条边为底,用三角板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沿着高剪下,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 × 高。生 2(汇报方法):我以上面的这条边为底,用三角板画出它的高,剪下来,放在右边,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 × 高。
生 3(提出问题):同学们有疑问吗?
生 4: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相等?
生 1(解答疑问):因为在剪拼的前后,面的大小没有变,只是把左边这部分移动到了右边。
生 5:为什么不能随便剪?
生 2:因为只有沿着高剪才会出现直角,变成长方形就好算了。
生 6:只有这两种方法吗?
生 2:有无数种,因为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生 7(总结发言):以上是我们组的汇报,我们发现,在剪拼的前后,面积的大小是没有变的,只是把其中一部分移到了另一边。并且平行四边形的底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是长方形的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 × 高。谢谢大家的聆听。
【设计意图:“ 如何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的具体操作中,在操作中体验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感受形状变了,面积的大小没有变,即面积转化前和转化后的 “运动不变性”。通过转化前与转化后的面积对比,树立将长方形的面积作为工具量度,从而更好地度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助推学生的 空间观念 和度量意识。】
4、回顾推导过程
师:刚才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同学们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师:所以,要想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得知道什么条件?
生:它的底和底边对应的高。
5、自学课本五十三页粉框部分。
6、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得到这块空地的面积是 18 平方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剪拼前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而验证第二个问题提出的猜想是对的。】
一、巩固练习
1、为了方便停车,很多停车位设计成了平行四边形 (课本 54 页第一题)
(1)如何求出这个停车位的面积?想一想并与同伴交流。
(2)已知这个停车位的底是 4.8m,对应的高是 2.5m,它的面积是多少?
3、课本 54 页第二题。
四、课堂小结:谈一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 ↓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S = ah
本节课题目:探索活动,即是点明要通过之前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课在开始出现了生活中铺草坪的实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大胆猜想,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现在在哪里,充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兴趣,后续的探索活动由此展开。
在借助方格纸之前要让学生自主想办法,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将长方形面积计算时用到的数方格的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上,尽量不要由教师直接呈现或规定用这种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迁移与转化的思想。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特别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凸显数学本质的活动过程中,积累教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测量活动的本质是比较,包括直观比较、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而度量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多种多样,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借助工具。因此,借助工具进行比较时教师必须总结方法,建立度量经验。
包头李静林 发表于 2019-7-15 17:53
各位同仁好: 我是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民族路小学的李静林。 很荣幸参加第十四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 ...
作为平面图形的面积研究,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基本的图形,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探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一是在空间观念发展中建模。学生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数方格,动手剪拼,逻辑推理和交流讨论等环节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建模的全过程,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学学习中,特别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它引导学生将未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从而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小学数学面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工具测量经验,感悟度量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空间观念,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学生将初次尝试体验面积可以从工具测量 (操作度量)到数学抽象(推理度量)。从转化的角度来看,这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之间面积转化的第一堂课。运用割补法,运用转化思想推导出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积累转化的数学经验,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是度量面积活动从工具到思维的重要衔接。
暮春 发表于 2019-9-16 12:39
李老师本着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的原则,既尊重了教材,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重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是李老师本节课的重要目标。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采用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去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中,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从不同角度思考,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并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为概括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活动。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拼剪环节,使其课堂充满了实效性,让学生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度量在面积教学中起到一个核心的作用,比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数方格,用小正方形的面积去度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当发现不满一整格需要平移铺成整格的时候,这里又涉及到一种密铺的概念
[愚人金发表于2019-9-1507: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852&ptid=125672)
对比北师大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发现:北师大版教材例题中有了数据;
对比北师大新版教材和旧版教材发现: ...
这位老师的观察真仔细,为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教材编排提供了依据。
[包头李静林发表于2019-7-1518:0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786&ptid=125672)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自身经历,明确用面积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这样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他自己的。作为老师,应充分的预设学生可能想到的几种剪拼的方法。一是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垂线到对边,把它剪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二是沿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顶点分别作垂线到对边,把它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三是把它剪成两个直角梯形。无论是哪种方法的简拼虽然都会得同样的结论。但作为老师,应该对学生有充分的预设。
本节课通过割补法,实现平行四边形向对应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转化。这种转化的过程对于学生也是一个进行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的过程。学生从中不仅建构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模型,还获得了数学知识与技能,积累了基本数学活动的经验!
[轻松何发表于2019-9-1515: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7218&ptid=125672)
平行四边形的面是非常熟悉的内容,重点是转化法,在转化之前,可以通过方格来学习,比如本课:学生借助方格 ...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以及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运用转化思想,在数方格法的基础上,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观察、比较,自己去探求,重视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获取知识,以思维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互助合作,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整体提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转化法在本课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因为它是面积公式推导的重要手段,更是因为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甚至是整个平面图形面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转化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借助方格纸,“数” 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然后得知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不一样,和斜边无关。同时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为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好了铺垫!
引导学生经历 “猜想 — 验证 — 操作 — 归纳” 的过程,在学生旧知的基础上探究,利用知识的迁移科学合理的探究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底乘高。并为后边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做好铺垫,教会学生方法,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
度量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作为一条核心的主线,首先在数方格当中以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单位,度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发现不满整格需要拼成整格来进行,每行有 6 个正方形,总共有三行。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新课标指出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
小学阶段的度量主要有一维空间的度量(长度、周长),其中线段是最基本的度量对象。二维空间的度量(面积),平面是基本度量对象、三维空间的度量(体积、容积),长方体是基本度量对象。还有角的度量以及其他可度量的属性,例如质量、时间等;速度,密度等量不是可以直接度量的量,是由两个可直接度量的量的比值来刻画的。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课程标准在度量教学中对 “图形的测量” 的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度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图形与变换,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本册教材承担着引导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且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
关于图形与几何:空间是一个关于物体存在形式的基本概念,人们从物体的存在形式中抽象出关于图形以及图形关系的概念,构成数学的研究对象。人们还构建空间的度量方法来研究这些概念的位置关系和变化规律,而几何学就是研究如何构建空间度量方法的学科。
为了研究这些概念的位置关系和变化规律,人们必须构建空间的度量方法,几何学是研究如何构建空间度量方法的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只要是欧几里得几何,研究对象是抽象出来的那些平直的概念,比如点、线、面、体、角;度量方法主要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几稿对比下来,老师在很多设计方面进行了改进,尤其再学习了理论知识以后,才发现实际教学中的很多不足,对于度量思想的渗透让老师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让学生在具有建构能力的基础上更多的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具演示 “转化过程”。
演示前先比较两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再将其中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图形剪开,将左边的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拼到右边去,正好是个长方形
教师可以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任意取一个学具平行四边形纸片,证明你的想法。(结论:由此看来,对于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要计算它的面积,我们都可以用割补的访求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测量即 “度量”,指用一个带单位的数值来描述可测量物体或现象的某一个属性,从而形成某个具有特殊含义的 “量”,如长度、面积、容积、体积、角度、质量、方位、温度、时间、货币等。度量的核心要素有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从概念上来看,度量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物体的某一属性;从行为上看,度量是一个待测量和一个标准量(单位)进行比较,“标准” 的个数就是度量的结果。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的核心是基于对比、转化思想的度量活动。其中有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用数来刻画量的比较过程,也有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成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推理过程。在几何中,图形经过几何变换前后的度量变化,两个量之间的某些变化关系,与度量的推理有关。
课程标准在度量教学中对 “图形的测量” 的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度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图形与变换,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1、点是没有部分的。2、线只有长度没有宽度。3、面只有长度和宽度。可以这样认为,数学知识的最后确立通常需要两步抽象:第一步抽象是为了创造新的方法,就像欧几里得所做的这样,这样的抽象往往带有物理属性;第二步抽象是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些方法,就像下一个话题将要讨论的希尔伯特所做的那样,第二步抽象就是要尽量摆脱物理属性。
问题串的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想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认为学生是有难度的。因为学生剪拼完后,只看到了长方形,要想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对比,只能靠想象,这样想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难度可想而知。
度量是比较而存在的,没有对两个事物差异的比较,就没有度量.因此,度量性概念获得的第一个环节,应是呈现某种比较任务,在任务解决中感受到建立比较标准(度量)的必要.度量属于概念同化。
小学阶段的度量主要有一维空间的度量(长度、周长),其中线段是最基本的度量对象。二维空间的度量(面积),平面是基本度量对象、三维空间的度量(体积、容积),长方体是基本度量对象。
“标准” 的个数就是度量的结果。在小学阶段,获得度量值的方法主要有 3 种,一是度量法,即先确定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度量值的大小。二是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来度量。三是用公式计算。数单位(标准)的个数是度量活动中的基础活动,贯穿度量内容教学的始终。
学生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提出猜想,再进行验证。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2) 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龙岗小学邓红梅发表于2019-9-2217: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646&ptid=125672)
本课设计没有新意,中规中矩,重点处应详细体现推导过程、学生的操作过程、与旧知建立联系的过程;难点处 — ...
邓老师您好,感谢您的回复。本课教学设计任课老师经过多次打磨,在遵循教材设计意图的前提下,力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给学生建构和想象的空间,因为学生本身已有一定的前备经验,故设计中很多环节采用课堂生成资源,也是经过全体青山区数学教师打磨研讨的精心之作,不知您的 “空洞” 从何而来,不过 1000 个人有 1000 个哈姆雷特,我们尊重您的个人意见,也会更加努力去继续研磨,争取更深的渗透度量。
本帖最后由 shzhanglele 于 2019-9-22 18:34 编辑
聚焦核心概念,渗透 “度量” 意识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例文化沙龙活动
为了进一步让青山区全体数学教师提升个人素质,落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青山区教研室于 2019 年 9 月 20 日开展了以渗透 “度量” 意识为主题的文化沙龙活动,活动形式新颖,先有教研室的专家教师为大家就 “度量” 主题抛出问题,在场老师面对专家老师的突然发问,一时语塞,之后以小组合作形式,针对问题与现场提供的相关资料,合作共融,集思聚力。之后辩课组的四位成员张乐乐老师、华莎老师、李静林老师与赵志刚老师与在场老师分享学习所得,同时沟通不足,交流经验。
经过近半天的文化沙龙之旅,不仅四位辩课老师收获颇丰,在场教师也纷纷表示本来对 “度量” 意识概念欠缺,通过这次活动理论层次又获得了进一步提升,相信一定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也更深入了。
活动结束后,四位教师仍然干劲十足,赶回学校后马不停蹄,将大家的意见整理收集,针对答辩问题继续讨论,相信经过这样的一次磨练,四位教师一定会在之后的答辩活动中大展风采。
[龙岗小学邓红梅发表于2019-9-2217: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646&ptid=125672)
本课设计没有新意,中规中矩,重点处应详细体现推导过程、学生的操作过程、与旧知建立联系的过程;难点处 — ...
邓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团队教学设计的关注,在您回复中提到:“难点处 —— 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应该有引导过程,和画图过程。” 对于这一观点,我想和您探讨,有关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想的的教学内容属于第二课时是试一试的内容,并非本课时教学内容,所以我团队在本届教学设计中并未设计。对于设计很空洞,希望您明示,咱们一起研讨!
[1121227240发表于2019-9-2218:4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662&ptid=125672)
邓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团队教学设计的关注,在您回复中提到:“难点处 —— 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 ...
邓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团队教学设计的关注,在您回复中提到:“难点处 —— 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应该有引导过程,和画图过程。” 对于这一观点,我想和您探讨,有关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教学内容属于第二课时是试一试的内容,并非本课时教学内容,所以我团队在本届教学设计中并未设计。对于设计很空洞,希望您明示,咱们一起研讨!
[龙岗小学邓红梅发表于2019-9-2217: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646&ptid=125672)
本课设计没有新意,中规中矩,重点处应详细体现推导过程、学生的操作过程、与旧知建立联系的过程;难点处 — ...
1.5 夜正文的是 2 课时
[shzhanglele发表于2019-9-2218:3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658&ptid=125672)
聚焦核心概念,渗透 “度量” 意识 ...
通过这次的活动,相信参与活动的老师们一定会对 “度量” 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这个过程和方法,将为学生探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打下基础。为此教材创设了 “铺草坪” 的情景,设计了四个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龙岗小学邓红梅 发表于 2019-9-22 17:24
本课设计没有新意,中规中矩,重点处应详细体现推导过程、学生的操作过程、与旧知建立联系的过程;难点处 — ...
本节课在深入研读教材后,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已有学情,设计了一系列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学生们动手操作,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顺利的推导出面积公式,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探究、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计算公式,体验其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
(3)在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究的精神,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在推倒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设计了试一试、剪一剪、拼一拼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互相讨论,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实际操作,用不同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许可)我认为导入部分处理的特别好,学生通过看图查找信息,直接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如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猜一猜、数一数环节,能否利用数方格图来让学生感知面积是度量单位的叠加呢?教师是否可以用引导性的语言告诉孩子呢?
李老师总是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的以学生为主,结合度量知识背景下,更加深刻剖析了教材的意图,以 “引发疑问 ——— 指导探究 —— 发现规律 —— 实践应用” 为线索,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几何直观到空间想象,感知了图形的形态与变化。借助图形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素养。从知觉到表象,再到想象,这三种认知水平递进发展,螺旋上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所谓的度量:计算所要度量的图形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面积和体积度量单位的基础是一维空间的长度单位,这个长度单位是人为规定的。人们设计度量单位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度量,因此可以从生活常识出发来设计度量单位,然后再过渡到标准的度量单位。
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应注重渗透 “度量” 的作用,加深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