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31 12:44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行:
大家好!我是 成都市杨薪意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学员 ,也是这次活动 成都市行知小学基地校四人团队的成员万文静(附团队照片), 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认识!今年我非常荣幸能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四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度量” 主题专场活动。我参赛的内容是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 古人计数》。
初次参加活动,很多不懂,希望得到同行的支持和帮助,以及专家的指导,感谢!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9-17 13:38 编辑
“ 度量 ” 之浅见及选题思路
关于 “度量”,初步了解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知道了:在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中,“度量 (Measurement, 也称为测量)” 都是一条课程发展主线,和另外的四条发展主线 “数与运算”“代数与函数”“几何”“数据处理与统计概率” 相提并论。而在中国,与 “度量” 有关的教学内容却被分散在 “图形与几何” 与 “数与代数” 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度量” 中的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很多执教者本身也误认为 “度量” 只与 “图形与几何” 相关,与 “数与运算” 无关。基于这样的现状,才突显出 2019 年北师大关于 “度量” 主题的悦读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学习,再次认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我们教学生分析研究数量关系,却又对 “什么是数、什么是量、数和量是什么关系” 等问题含混不清,没有清晰的答案,怎能让学生做到正确地分析研究数量关系?又怎能让学生较好地学好数学?因此,弄清 “什么是数、什么是量、数和量是什么关系” 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我也希望通过做《古人计数》这一课,重新认识和理解 “度量”,梳理 “度量” 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
基于 “度量”,认识本课
本课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 20 以内数的认识、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1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后续学生还将学习 100 以内数的认识、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本课学习内容是 11~20 各数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程,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数位概念的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课教材编排的 “古人计数” 这一小故事,渗透了自然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刚好契合了 “度量的研究对象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量,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说法。
“度量的作用之一是构建数形结合的桥梁。” 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粹地点数,而是一种形象度量,是在大脑中用一个思维形象作 “尺度” 标准在进行度量(判定)。只不过这种度量的器具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一个思维上的形象标准。通过一系列形象度量,帮助学生理解比 10 更大的数的含义。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没有实际操作就很难理解并形成度量概念。度量活动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度量是课后生活中也很容易接触与应用的数学,所以学生容易感受 “数学的有用性”。因此,本课教学就是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渗透 “度量” 这一数学基本思想。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9-17 13:44 编辑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 11-20 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 11-20 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
11-20 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 “数位” 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 0-10 这些数,谁能大声的数出来,(生数完后)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新的数。(师板书:11-20 各数的认识)。
师:谁说说 11-20 中间这个横线都表示哪些数?
生:12,13……19
师:看老师变魔术,(师出示 11-20 所有的数,并将其贴在黑板上,请学生齐读)
生齐读。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数并不陌生,你们读的真棒!为了奖励你们,接下来我讲一个和数有关的小故事,你们愿意听吗?
生:愿意。
二、听故事,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古时候,数字还没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牧羊人是这们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一只羊,牧羊人就在地上摆一个石子,出去一只再摆一个…… 我们也学着牧羊人用小棒来记录羊的只数。这些羊都关在羊圈里,为了让大家能摆出小棒,邱老师放出一只羊,你们就摆一根小棒,那我又放出一只,你们又摆一根。现在请准备好小棒,我可要放羊了,我想请一名同学上讲台来摆。现在你们的小手准备好小棒,眼睛看着我的羊。准备,一只羊,又一只羊,……
生摆小棒。
师: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让杨惜沅带着大家一起数。
生:一只羊,两只羊……11 只羊
师:孩子们,快数数你记录的是不是 11 只羊。感谢他为我们数出了羊的只数,接下来老师有个问题要考大家,请看黑板,谁知道这些是几根小棒?
生:10 根。
师:10 根小棒是几个一?
生:10 个一。
师:好我们一个一,一个一的来数。(出示课件)
生:一个一,两个一,三个一…… 十个一(生数完后师板书:10 个一)
师:10 个 1 是多少?
生:10 个 1 是 10。
师:现在我把这 10 个 1 捆在一起,看好了。(师:出示课件捆的过程)捆了几捆?
生:1 捆。
师:这 10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生:10
师:几个十?
生:一个十,
师:(手指黑板上的 10 个 1)请回想一下刚才这是 10 个 1,老师把这 10 个 1 怎么了?
生:捆起来了。
师:来,请你帮我把这 10 个 1 捆起来。(生帮师捆黑板上的小棒)
师:谁知道我们把 10 个 1 捆成了什么?
生:一个十,(师板书一个十)
师:10 个 1 是十,一个十也是十,想想:10 个一和一个十相不相等?
生:相等。
师:所以我们说 10 个一就是一个十,(师板书就是后请学生齐读)
师:你们想不想试着把 10 个一变成一个十?
生:想。
师:老师采访一下:你打算先数出几个一?
生:10 个一,
师:然后怎么办?
生:捆起来?
师:请用皮筋捆出一个十,(生动手捆)举起你们的一个十。(让学生收起小棒)
师:刚才我们用小棒捆出了一个十,现在谁能用计数器拨出一个 10?
生试着拨。
师:他就放了一个珠子就能表示一个十?快给我讲讲怎么一个珠子就能表示一个十?
生:因为它放在了十位上。
师:你真棒还认识十位这两个字,这个十位叫数位,(师出示自制的计数器)我们把从右边起的第一位叫着个位,第二位叫着十位。
师:谁来说说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
生: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
师:这个珠子放在十位上就能表示一个十,现在请一位同学用磁铁表示珠子来表示一个十,
生摆完后师追问:你摆了几个十?
生:一个十,
师:刚才我们数了 11 只羊,我请一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摆出来,
(生摆后师提问):我有问题,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个位?
生:因为它是一个一个的,
师:哦,个位上的就表示几个一,那合起来是多少?
生:11。
师:那 11 这两个 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表示一个十,一个表示一个一,
师:这两个珠子长的一样,怎么一个就能表示一个十,一个就能表示一个一呢?
生:一个是放在十位,一个是放在个位。
师:我明白了,不是珠子神奇,而是这个数位不同,那 10+1=11。
三、尝试应用,加深认识
师:接下来我们从 10 开始数,(师再摆出五根)是几根
生:15,
师:(师拿走两根)生:12
师:现在从 12 开始数,13,13……19
师: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 19?
一生 拨,全班齐数
师:19 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生:一个十,9 个 `1。
师出示做一做第一题,那 10+9=?
生:19。
师:那 19 再加 1 是多少?
生:20
师:现在又满 10 根了,要怎么办?
生:捆起来。
师;来我们一起捆起来,来谁说说这是几个十?
生:两个。
师:2 个十是多少 /
生:20。
师板书:2 个十,是 20。谁能在计数器上拨出 20。
师出示:10+10=?
生:20。
四、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生: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新知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动笔写一写,请打开课本翻到第 75 页,完成练一练的 1、2 两题。
万老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意义,加深对数的概念理解。希望学生能通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 "数学化" 的过程,使内在的思维外化,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悟数位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度量思想。
自然数是一个一个大起来的,以 1 为度量单位,学生从一根一根数小棒 、一个一个的数计数器,当数的物品超过了 10,用捆小棒这个形象的动作让学生经历计数单位 “十” 的产生过程,借助计数器渗透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体会十进位值制。
在多种动手操作活动中借助直观模型体会 “10 个一就是一个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经历 “十” 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
《古人计数》这一课为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的内容,这节课是 “10 以内数的认识” 的延续,也是认识更大自然数的基础,是学生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次突破,计数单位由一及十,是学生认数过程中的一处节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计数经验,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教科书创设富有数学文化韵味的 “古人计数” 情境,很好的体现了自然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结合大量的 “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认一认”“做一做,说一说” 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位概念,理解两位数的意义。
计数单位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当人们通过添加 “一” 可以方便地进行事物数量转换时,就产生了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一”。通过课件再现 “古人计数” 的过程,既还原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呈现了自然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即逐一计数、一一对应的方法,顺应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并与现实生活相匹配,学生在数数和一一对应中认识了 11。同时,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动手操作活动,感受数的大小,体会数的量化功能。
给学生多次数数的机会,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度量的本质,即被度量的对象里究竟包含了多少个 “十” 和多少个 “一”,这才是数数的本质,这种经过思维淬炼的技能才是真正有用的技能。
数的 本质是大小关系,逐渐感悟度量的数学本质和度量单位的重 要性。与此同时,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从感性 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从感性一般上升到理性具体的思维过 程 5,体验什么是数学抽象和数学抽象的层次性。这样的教 育就是重视过程的教育,经历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 识,形成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度量单位的数学功能和本质特征。度量单位的确立是为 了人们能够对度量进行统一的表达和无歧义的交流,因此度 量单位必须能够揭示度量的本质,能够得到人们的共识。度 量的本质在于表现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比如:数量的多少 以及抽象出来的数的大小;距离的远近;重量的轻重;速度 的快慢。
万老师关于十的位值制建立设计细致,通过老师的捆小棒,学生的捆小棒有效建立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但是还是建议万老师对比计数器的 10 的表示和小棒的 10 的表示方法的不同,让他们都通过对比能够明确计数器表示数的简洁性。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11-20 各数的认识” 这节课就是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出发,通过 “数羊” 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 11-20 各数。一开课运用课件播放 “放羊” 的情境,这一情境富有童趣,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用摆小棒 “数羊” 的活动中,唤醒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引导学生建立小棒的根数与羊的只数之间的关系,渗透 “一一对应” 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认识 0-10 的基础上,初步明确 10 的后续数是 11;课间的 “数鸭子” 活动,使学生体会了按群计数的便捷,其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价值,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9-17 13:44 编辑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稿
执教者:万文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共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11~20 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 11~20 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具使用习惯,规范操作,做到手口一致。
教学重难点
重点:11~20 各数中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难点:理解 “数位”,建立初步的数位概念,清楚不同数位上数字表示的量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教师:计数器、小棒、课件
学生:小棒 20 根(2 捆)、计数器
前置学习
考虑到课堂容量的问题,课前先让学生初步熟悉计数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数 20 以内的数,甚至能数 100 以内的数,能够利用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学生虽然会数数,但是缺乏对数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不知道数的含义,不知道数位的概念。能够看懂具体情境中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明白一个一个数数、一根一根摆小棒这样形象化度量 “数” 的意思,但是对抽象地、符号化度量 “数” 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是需要通过本课教学予以突破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初步的举一反三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思考。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十进制和数位的概念,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将抽象的度量,变为形象的度量,如:摆小棒、拨计数器。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规范的学具使用习惯,为后续教学中的课堂动手操作活动打好良好的操作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
设计意图:抓住低段学生年龄特点,充分用好教材编排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
生:会。
师:那同学们想知道远古时代的古人是如何数数的吗?
生:想知道。
师播放课件,演示古人计数的过程,生观看。
情境体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扮演牧羊人聘请的管理员,体会数数的过程。
师:同学们,如果牧羊人聘请你来管理羊群,你会数吗?
生:会。
师:可是我们教室里没有石头帮忙,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小棒来数。
师:对,我们可以找我们的好朋友 —— 小棒来帮忙。牧羊人是一只羊对应一颗石头,我们可以一根小棒代表一只羊。准备好小棒,我要开始放羊了!
生摆小棒,抽一生展示。
设置疑问
设计意图:用故事情境延伸设疑,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师:比 10 只还要多 1 只,就是 11 只。同学们真厉害!可是,聘请你们的牧羊人开始发愁了,要是羊子再多点,口水都要数干。看来得想点新办法。
二、探索新知
(一) 捆小棒
播放微课
设计意图:预估学生缺乏 “以群计数” 的经验,故通过微课让学生直接获得将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新方法,并通过微课让学生对比发现十个十个计数的优势。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微课视频,里面藏着数数的新方法,想看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找出数更大数的新方法。(播放微课)
生观看微课。
师:找到数更大数的新方法了吗?
生:十根小棒捆起来。
师:为什么十根小棒要捆起来呢?
生:十根小棒捆一捆更方便。
师:对,十根小棒捆成一捆,能一下就知道是 10 了。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体会十进制的优势。
师:那我们也来试一试。
师示范,学生尝试十根小棒捆一捆。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准备了几根小棒?
生:10 根。
师:一个小棒代表 1 个一,这里是几个一?
生:10 个一(板书:10 个一)
师:现在 10 根小棒变成了这一捆小棒,也就是一个什么?(举起一捆小棒)
生:1 个捆……
师:1 捆,就是 1 个十。(板书: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全班齐读: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设计意图:结合小棒,让学生感知十进制的优势。
师:接下来,老师要请你们摆 11。
生动手摆 11。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11?
生:就是刚才的一捆小棒再加一根小棒,就是 11。
师:一捆小棒表示的是什么?
生:1 个十
师:1 个十,再加 1 个一,就是 11。(板书:1 个十, 1 个一,是 11)
全班齐读:1 个十, 1 个一,是 11。
师:为什么不再一根一根的数到 11?
生:因为更简单。
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巩固 1 个十,几个一,就是十几。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下面请同桌两人,一人摆 12,一人摆 19,并向这样说一说。(师指着:1 个十, 1 个一,是 11)
抽生展示 12、19。
师:20 怎么用小棒摆?
生:就用两捆小棒表示。
师:对,一捆是 10 根小棒,表示 1 个十,两捆就是 2 个十,也就是 20 根。
(二)拨计数器
设计意图:在课前提前熟悉计数器的基础上,拨 1~10,引发学生思考超过 10 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初步建立数位概念。
师:现在我们要换一种玩法了。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新朋友 —— 计数器。(出示计数器)请你从 1 数到 10,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全班齐操作。(追问 10 颗珠子代表什么?——10 个一)
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要拨 11,怎么办?
生:……
师:个位上一个珠子代表 1 个一,10 个珠子表示 10 个一,也就是 1 个十。小棒我们是捆一捆。那珠子怎么办?
生:十位拨 1 颗珠子。(可能不会说,引导)
师:这个时候,我们就用请十位来帮忙,用十位的 1 颗珠子代替个位的 10 颗珠子,相当于捆了一捆。也就是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生齐读: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师:所以 1 个十表示出来了,1 个一就在个位再拨一颗珠子,合起来就是 11 啦。(师指板书:1 个十, 1 个一,是 11)
生齐读:1 个十, 1 个一,是 11。
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举一反三,学会拨 11~20 的各数,巩固数位概念。
师:11 会拨了,12、19 会拨吗?
生:会。
师:那请同桌两人,一人拨 12,一人拨 19。
生动手拨,同桌交流,师巡视。
抽生展示,并说出个位和十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
师:看来完全难不倒聪明的同学们,我要增加难度了,请你拨一拨 20。
生拨 20,抽生展示,并说十位 2 颗珠子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 11 个位上和十位上的 1 的意义理解,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数位的概念,明白不同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不同。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疑问想请你们帮我解答。请你拨回 11。11 这两个 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表示 1 个十,一个表示 1 个一。
师:这两个珠子长的一样,怎么一个就能表示 1 个十,一个就能表示 1 个一呢?
生:一个是放在十位,一个是放在个位。
师:我明白了,不是珠子神奇,而是这个数位不同,珠子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
三、巩固新知
完成书 P75 练一练 1、2 题。
设计意图:充分用好教材习题,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1 题: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要求学生在四幅图中分别指出 1 个十在哪里,几个一在哪里。
2 题: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进一步强化数位概念,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说: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清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及揭示知识课题的目的和重要性。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 11~20 的各数,并学会了十个十个的数数。还认识了新朋友计数器。(板书课题:认识 11~20 各数)
板书设计
认识 11~20 各数
10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11 1 个十,1 个一,是 11
12 1 个十,2 个一,是 12
19 1 个十,9 个一,是 19
20 2 个十,是 20
个位:几个一 十位:几个十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9-17 13:05 编辑
本课的做课、研讨情况:
1.7 月,组建四人答辩团队。
2.7 月 - 8 月,自学关于度量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相关理论。
3.7 月 - 8 月,形成《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稿。
4.9 月 12 日,第一次研讨:杨薪意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开展集中研讨,解读 “度量”,进行相关课例分享,并邀请成都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张碧荣老师做点评指导;形成《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稿。
5.9 月 16 日,第二次研讨:四人答辩团队在杨薪意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指导下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并研究答辩对方团队教案,提出预设问题等,形成《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终稿)。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12 15:50 编辑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三稿)
执教者:万文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本课分两课时,此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11~20 各数。
2.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 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学具使用习惯,按要求规范操作。
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十位。
2. 难点:认识 “位值” 制,理解 11-20 各数中个位和十位上各数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计数器、小棒、课件
学生:小棒 20 根(2 捆)、计数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数 20 以内的数,甚至能数 100 以内的数,能够利用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学生虽然会数数,但是缺乏对数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不知道数的含义,不知道数位的概念。能够看懂具体情境中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明白一个一个数数、一根一根摆小棒这样形象化度量 “数” 的意思,但是对抽象地、符号化度量 “数” 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是需要通过本课教学予以突破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初步的举一反三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思考。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十进制和数位的概念,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将抽象的度量,变为形象的度量,如:摆小棒、拨计数器。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规范的学具使用习惯,为后续教学中的课堂动手操作活动打好良好的操作基础。
教学过程
一、触发环节 -- 故事激趣
谈话引入课题 —— 古人计数
播放课件,演示古人计数的过程,生观看。
追问:你看懂古人是如何计数的吗?
生:他们是出来一只羊,摆一块石头,再出来一只,再摆一只......
引发思考:随着放出来的羊越来越多,牧羊人堆的石头也越来越多,还能一眼数出是多少吗?
生:不能。
师播放课件:古人就地取材,用一个大石头代替十个小石头。
追问:现在你知道一个大石头,一个小石头表示的多少只羊?
生:表示的是 11 只羊。
【设计意图】抓住低段学生年龄特点,充分用好教材编排的故事情境,通过故事来触发学生已有的计数经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 仿古造数
(一) 认识 11
1. 仿照古人计数
师播放课件:羊越来越多,石头又很重,搬起来麻烦。古人又想到新办法 —— 用弄篱笆上的树枝帮助计数。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树枝,感受一下古人计数的过程
师播放课件,放羊,学生摆小棒。(摆到 10 根停下来)
引发思考:数到了 10,猜猜古人会怎么做?
抽生回答,引导说出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
组织学生动手捆小棒。
追问:一捆有多少根小棒?
生:一捆有 10 根。
请学生思考:11 只羊,用小棒怎么表示?
学生摆小棒 —— 一捆小棒加一根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仿照古人计数让学生感受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用小棒代替石头摆一摆,捆一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初步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数形结合获得 “以群计数” 的经验。
2. 认识计数器
认识新朋友 —— 计数器,请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 11(板书呈现画的计数器)
抽生展示,并说出想法,引导学生把计数器和小棒摆法对应。
让学生将小棒摆法、计数器拨法对应,引出个位、十位,以及 1 个十,1 个一是 11。(板书:十位、个位,11)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计数器,拨计数器的实际操作,经历度量的过程,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十位,突破本课教学重点。
3. 对比 11 个位和十位两个 “1”
让学生思考:11 这两个 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师小结:数位不同,珠子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 11 个位上和十位上的 1 的意义理解,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数位的概念,明白不同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不同。
(二)认识 12-19
1. 在认识 11 的基础上,增加 1 根小棒,让学生用小棒摆 12,计数器拨 12。
追问:为什么这样摆?
引导学生说:十位一颗珠子是 10,个位两颗珠子表示 2,合起来就是 12。(板书:1 个十,2 个一是 12)
2. 增加小棒至 19 根,让学生用小棒摆 19,计数器拨 19。
引导学生说:1 个十,9 个一是 19(板书:1 个十,9 个一是 19)
【设计意图】梳理出 20 以内数的计数方法,巩固数位概念,多次感知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选择 12 摆和拨是在 11 的基础上的自然而然的一次递增,选择 19 摆和拨是因为再递增 1 个,将是一次度量标准的跨越。
(三)认识 20
让学生尝试摆 20。
生 1:一捆,加 10 根。(还有其它摆法吗?)
生 2:摆两捆。
追问:为什么这样摆?
引导学生说:因为一捆小棒表示 1 个十,两捆小棒就表示 2 个十,所以就是 20。
让学生尝试再计数器上拨 20,引出 2 个十,就是 20。
(板书:20,2 个十是 20。)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经验积累,促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现从 19 跨越到 20 又满十,从而突破本节课又一教学难点 ——20 的表示方法,进一步巩固、深化 “位值” 制的理解,再次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
三、巩固新知
完成书 P75 练一练 1、2 题。
1 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四幅图中分别指出 1 个十在哪里,几个一在哪里,以巩固对十进制的理解。
2 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说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以达到进一步强化数位概念的目的。
【设计意图】分用好教材习题,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由于是第一课时教学,且在探索新知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耗时较多,故习题仅设置两道 —— 数学书 “练一练” 的 1、2 题,
四、课堂小结
设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 11~20 的各数,并学会了十个十个的数数。还认识了新朋友计数器,认识了十位……
(板书知识课题:认识 11~20 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清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揭示知识课题,保证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同时,我希望通过每一课都坚持揭示知识课题,让学生每一课都清楚在学什么。
学习了万老师对度量的独到见解,让我对小学阶段度量学习的重要性和度量活动的必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度量特别是对于低端的学生必须要有实际操作来理解并形成概念,在万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也体现的很到位。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12 15:48 编辑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稿)
执教者:万文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本课分两课时,此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11~20 各数。
2.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 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学具使用习惯,按要求规范操作。
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十位。
2. 难点:认识 “位值” 制,理解 11-20 各数中个位和十位上各数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计数器、小棒、课件
学生:小棒 20 根(2 捆)、计数器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数 20 以内的数,甚至能数 100 以内的数,能够利用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学生虽然会数数,但是缺乏对数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不知道数的含义,不知道数位的概念。能够看懂具体情境中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明白一个一个数数、一根一根摆小棒这样形象化度量 “数” 的意思,但是对抽象地、符号化度量 “数” 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是需要通过本课教学予以突破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初步的举一反三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思考。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十进制和数位的概念,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将抽象的度量,变为形象的度量,如:摆小棒、拨计数器。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规范的学具使用习惯,为后续教学中的课堂动手操作活动打好良好的操作基础。(接楼下)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9-17 15:01 编辑
(接楼上)
教学过程
一、触发环节 -- 故事激趣
谈话引入课题 —— 古人计数
播放课件,演示古人计数的过程,生观看。
追问:你看懂古人是如何计数的吗?
生:他们是出来一只羊,摆一块石头,再出来一只,再摆一只......
引发思考:随着放出来的羊越来越多,牧羊人堆的石头也越来越多,还能一眼数出是多少吗?
生:不能。
师播放课件:古人就地取材,用一个大石头代替十个小石头。
追问:现在你知道一个大石头,一个小石头表示的多少只羊?
生:表示的是 11 只羊。
【设计意图】抓住低段学生年龄特点,充分用好教材编排的故事情境,通过故事来触发学生已有的计数经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 仿古造数
(一) 认识 11
1. 仿照古人计数
师播放课件:羊越来越多,石头又很重,搬起来麻烦。古人又想到新办法 —— 用弄篱笆上的树枝帮助计数。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树枝,感受一下古人计数的过程
师播放课件,放羊,学生摆小棒。(摆到 10 根停下来)
引发思考:数到了 10,猜猜古人会怎么做?
抽生回答,引导说出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
组织学生动手捆小棒。
追问:一捆有多少根小棒?
生:一捆有 10 根。
请学生思考:11 只羊,用小棒怎么表示?
学生摆小棒 —— 一捆小棒加一根小棒。
【设计意图】通过仿照古人计数让学生感受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用小棒代替石头摆一摆,捆一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初步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数形结合获得 “以群计数” 的经验。
2. 认识计数器
认识新朋友 —— 计数器,请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 11(板书呈现画的计数器)
抽生展示,并说出想法,引导学生把计数器和小棒摆法对应。
让学生将小棒摆法、计数器拨法对应,引出个位、十位,以及 1 个十,1 个一是 11。(板书:十位、个位,11)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计数器,拨计数器的实际操作,经历度量的过程,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十位,突破本课教学重点。
3. 对比 11 个位和十位两个 “1”
让学生思考:11 这两个 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师小结:数位不同,珠子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对 11 个位上和十位上的 1 的意义理解,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数位的概念,明白不同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不同。
(二)认识 12-19
1. 在认识 11 的基础上,增加 1 根小棒,让学生用小棒摆 12,计数器拨 12。
追问:为什么这样摆?
引导学生说:十位一颗珠子是 10,个位两颗珠子表示 2,合起来就是 12。(板书:1 个十,2 个一是 12)
2. 增加小棒至 19 根,让学生用小棒摆 19,计数器拨 19。
引导学生说:1 个十,9 个一是 19(板书:1 个十,9 个一是 19)
【设计意图】梳理出 20 以内数的计数方法,巩固数位概念,多次感知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选择 12 摆和拨是在 11 的基础上的自然而然的一次递增,选择 19 摆和拨是因为再递增 1 个,将是一次度量标准的跨越。
(三)认识 20
让学生尝试摆 20。
生 1:一捆,加 10 根。(还有其它摆法吗?)
生 2:摆两捆。
追问:为什么这样摆?
引导学生说:因为一捆小棒表示 1 个十,两捆小棒就表示 2 个十,所以就是 20。
让学生尝试再计数器上拨 20,引出 2 个十,就是 20。
(板书:20,2 个十是 20。)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经验积累,促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现从 19 跨越到 20 又满十,从而突破本节课又一教学难点 ——20 的表示方法,进一步巩固、深化 “位值” 制的理解,再次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
三、巩固新知
完成书 P75 练一练 1、2 题。
1 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四幅图中分别指出 1 个十在哪里,几个一在哪里,以巩固对十进制的理解。
2 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说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以达到进一步强化数位概念的目的。
【设计意图】分用好教材习题,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由于是第一课时教学,且在探索新知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耗时较多,故习题仅设置两道 —— 数学书 “练一练” 的 1、2 题,
四、课堂小结
设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 11~20 的各数,并学会了十个十个的数数。还认识了新朋友计数器,认识了十位……
(板书知识课题:认识 11~20 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清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揭示知识课题,保证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同时,我希望通过每一课都坚持揭示知识课题,让学生每一课都清楚在学什么。
板书设计
激趣引入,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摆一摆、捆一捆、拨一拨、练一练等学习过程中,认识 11-20 各数的认识,从中获得观察、操作、数数、写数等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数感,把知识的学习、思想方法的渗透,情感的培养自然融为一体。
这节课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了新的数字 11-19,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出课堂话题能够吸引孩子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通过摆小棒的形式让孩子们认识了新的数字并且学会了个位十位的组成,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展并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victory:
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参与活动积极,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活动掌握了本课学习数字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难点重点也通过教学的每个环节一一攻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万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思考,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参与度高。
而在中国,与 “度量” 有关的教学内容却被分散在 “图形与几何” 与 “数与代数” 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度量” 中的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很多执教者本身也误认为 “度量” 只与 “图形与几何” 相关,与 “数与运算” 无关。万老师说出了很多老师的疑惑,2019 年北师大关于 “度量” 主题的悦读活动,给与了老师们新的认识和感悟。度量的作用之一是构建数形结合的桥梁。” 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粹地点数,而是一种形象度量,是在大脑中用一个思维形象作 “尺度” 标准在进行度量(判定)。只不过这种度量的器具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一个思维上的形象标准。阅读了万老师的教学设计,感受到给予了学生充分活动经验,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让学生感受到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活动习惯的培养对一年级的孩子尤为重要。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理解 “10 个一是 1 个十”,体会计数单位 “十” 产生的过程,体会计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度量单位 “以一计数”,到 “一十计数” 的变化。
万猫 发表于 2019-7-21 18:14
“度量” 之浅见及选题思路 关于 “度量”,初步了解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知道了:在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学数 ...
这一部分可以看出万老师在度量方面搜集了很多资料,只有真正透彻的理解度量、做好选题思考,才能做好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看了万老师基于 “度量” 来认识本课,也使我对度量以及这节课有了进一步认识,度量不仅仅是测量,也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本课就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数位概念的活动经验,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渗透 “度量”。
万猫 发表于 2019-9-17 14:59
(接楼上)教学过程一、触发环节 -- 故事激趣谈话引入课题 —— 古人计数播放课件,演示古人计数的过程,生观看 ...
通过摆一摆,捆一捆,让学生感受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并通过拨计数器等活动,体会度量本质和感悟度量数量的多与少。整个教学设计具有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去探究学习,值得借鉴。
万猫 发表于 2019-9-17 14:55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终稿)执教者:万文静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教学目 ...
万老师的学情分析很到位,明确要将抽象的度量,变为形象的度量。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入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用动画呈现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数的意义,加深对数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万猫发表于2019-7-2118:1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215&ptid=125734)
“度量” 之浅见及选题思路 关于 “度量”,初步了解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知道了:在绝大多数国家的中小学数 ...
金水文一 杨葵花 从万老师对 “度量” 的解读中学到了很多,也让我认识到 “度量的作用之一是构建数形结合的桥梁。” 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粹地点数,而是一种形象度量,是在大脑中用一个思维形象作 “尺度” 标准在进行度量(判定),感谢分享!
毕金明:度量的器具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一个思维上的形象标准。通过一系列形象度量,帮助学生理解比 10 更大的数的含义。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没有实际操作就很难理解并形成度量概念。度量活动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度量是课后生活中也很容易接触与应用的数学,所以学生容易感受 “数学的有用性”。因此,本课教学就是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渗透 “度量” 这一数学基本思想。
万老师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经历听、说以及动手操作中来认数,感受、体验数的 “十进制” 计数法的简洁性与科学性,尊重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和多元化。
[万猫发表于2019-9-1714:5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8060&ptid=125734)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终稿)执教者:万文静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教学目 ...
万老师在设计这节课之前,对于学习和教材进行了深度的分析。在新课的触发环节当中,兼容教材资源,创设动画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大石头和小石头同样是”1”,但是表示的具体的数量是不同的。在探索新知,仿古造数这个环节当中,让学生来尝试古人的计数方式,从具体的羊的数量到摆小棒,最后过渡到计数器,再以抽象的数字呈现。让学生从以前的一个一个的计数到现在一群一群的计数,体会到了更大计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读了本节课,我觉得教师的教学语言特别亲切,尤其是引导学生认识古人用石子计数,计数后和小学生们一起分析这些数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个一个地数,这是几根小棒,是几个一,捆到一起是几根小棒,几个十,10 个 1 是十,一个十也是十,想想:10 个一和一个十相不相等?第二就是教师特别注重潜移墨化让孩子认识到度量的意义,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与思考中获得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 ---- 数,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并有的度量的意识。整节课教师设计层次清淅,目标明确,一切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基础之上,对于低段的教学我没有很多经验,但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细腻,亲切,有思维含量,让我喜欢上了低段的教学。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12 19:53 编辑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稿)
执教者:万文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本课分两课时,此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11~20 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学具使用习惯,按要求规范操作。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十位。
难点:认识 “位值” 制,理解 11-20 各数中个位和十位上各数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计数器、小棒、课件
学生:小棒 20 根、2 根橡皮筋、计数器(学会捆小棒,但不要求 10 根捆成一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数 20 以内的数,甚至能数 100 以内的数,能够利用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学生虽然会数数,但是缺乏对数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不知道数的含义,不知道数位的概念。能够看懂具体情境中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明白一个一个数数、一根一根摆小棒这样形象化度量 “数” 的意思,但是对抽象地、符号化度量 “数” 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是需要通过本课教学予以突破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初步的举一反三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思考。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十进制和数位的概念,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将抽象的度量,变为形象的度量,如:摆小棒、拨计数器。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规范的学具使用习惯,为后续教学中的课堂动手操作活动打好良好的操作基础。
教学过程
一、触发环节 -- 故事激趣
谈话引入课题 —— 古人计数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大家想不想跟哆啦 A 梦坐着时光机到一个神秘的地方去?
生:想。
师:我们一起看段视频吧。
播放课件,演示古人计数的过程,生观看。
师:谁来说一说古人是如何计数数羊的?
生:一只羊对应一个石头数;大石头替换十个小石头。
师小结:对,用一个大石头代替十个小石头表示十只羊,再加一个小石头合起来就表示 11 只羊。
【设计意图】抓住低段学生年龄特点,充分用好教材编排的故事情境,通过故事来触发学生已有的计数经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 仿古造数
(一) 认识 10
师:羊越来越多,石头又重又沉,搬起来麻烦。古人又想到了新办法 —— 从树上取来树枝帮助计数。你们想感受一下古人计数的过程呢?
生:想。
师:我们教室里没有树枝,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小棒代替。
师:那就请同学们跟着视频一起来摆一摆。
师播放课件,放羊,学生摆小棒。(摆到 10 根停下来)
师:数到了 10,猜猜古人会怎么做?
生 1:换粗的代替。
生 2:把 10 根树枝捆到一起。
师:同学们真聪明!和古人想得一样,把 10 根树枝捆成一捆。你们怎么办?
生:把小棒捆到一起。
组织学生动手捆小棒。
师:捆好了,请坐直!(举起 1 捆小棒)一捆有多少根小棒?
生:一捆是 10 根。
师:10 根小棒是 10 个一,1 捆小棒是 1 个十。(PPT,板书:10,贴小棒一捆)
师:其实除了用小棒计数,数学上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计数。(出示计数器实物)
师:请你观察一下,你的计数器,说一说计数器上有什么?
生:计数器上有个位、十位……, 还有珠子。
师:对。十位上的珠子表示的是十个十个数,所以叫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的是一个一个数,所以叫个位。
师:你会在计数器上表示 10 吗?请你试一试。(板书:贴计数器)
生 1:个位拨 10 个珠子。(还有不同拨法?)
生 2:十位拨 1 个珠子。(为什么这样拨?)
师:哪一种拨法更简便?
生:直接十位拨一个珠子更简便。
师小结:对,个位的 10 个珠子表示 10 个一,我们可以用十位的一个珠子(1 个十)来代替,这样更简便。(实物拨,板书:贴珠子)
(板书:1 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仿照古人计数让学生感受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用小棒代替石头摆一摆,捆一捆,拨一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初步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数形结合获得 “以群计数” 的经验,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十位,为 11 的教学打好铺垫。
(二)认识 11
师:这时,又放出来一只羊,11 只羊,你们会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吗?(板书:11)
生:会。
师:那请 1357 小组的同学用小棒摆 11,2468 小组的同学用计数器拨 11。
生独立操作,抽生展示。
生 1:我是这样摆的:……
师:为什么这样摆?
生:因为一捆小棒已经表示 10 了,所以再加一根就表示 11。(板书:贴小棒)
师:也就是说,1 个十,和 1 个一,合起来就是 11。(板书:1 个十,1 个一,10+1=11)
生 2:我是这样拨的:……
师:为什么这样拨?
生:(个位)这里拨一颗,(十位)这里拨一颗。
师:(个位)这颗珠子表示什么?(十位)这颗珠子表示什么?
生:(个位)这颗珠子对应一根小棒,表示 1 个一;(十位)这颗珠子对应一捆小棒,表示 1 个十,合起来就表示 11。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 10 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 11 的摆法和拨法,经历度量大于 10 的数的过程,通过小棒摆法、计数器拨法、数的写法的一一对应,巩固数位的概念,突破本课教学重点。
师:11 这两个 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因为两个 1 所在的位置不同。
师小结:一个在个位、一个在十位,数位不同,两个 1、两个珠子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个位上的 1 表示 1 个一,十位上的 1 表示 1 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对 11 个位上和十位上的 1 的意义理解,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数位的概念,明白不同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不同。
(三)认识 19
师:19 你们会表示吗?(板书:19)
生:会。
师:那这次交换,请 1357 小组的同学用计数器拨,2468 小组的同学用小棒摆。
生独立操作,抽生展示。(板书:贴小棒、计数器和珠子)
师:为什么这样摆(拨)?
生:……(板书:1 个十,9 个一,10+9=19)
(板书:1 个十,9 个一)
【设计意图】梳理出 20 以内数的计数方法,巩固数位概念,多次感知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选择 19 摆和拨是因为再递增 1 个,将是一次度量标准的跨越,必须让学生感受。
(四)认识 20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 20 吗?(板书:20)
生:会。
师:请你自己摆一摆。请一个同学说一说。
生 1:一捆,加 10 根。(还有其它摆法吗?)
生 2:摆两捆。(为什么这样摆?)
引导学生说:因为一捆小棒表示 1 个十,两捆小棒就表示 2 个十,所以就是 20。
师:哪一种摆法,更简便呢?
生:两捆更简单。(板书:贴小棒)
师:下面请你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 20。
生动手操作,抽生展示。
生:十位上拨 2 个珠子。(有不同的拨法,作对比,择优)
师:十位上拨 2 个珠子,就表示 2 个十,也就是 20。
(板书: 2 个十,10+10=20)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经验积累,促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现从 19 跨越到 20 又满十,从而突破本节课又一教学难点 ——20 的表示方法,进一步巩固、深化 “位值” 制的理解,再次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
三、巩固新知
完成书 P75 练一练 1、2 题。
1 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四幅图中分别指出 1 个十在哪里,几个一在哪里,以巩固对十进制的理解。
2 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说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以达到进一步强化数位概念的目的。
【设计意图】分用好教材习题,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由于是第一课时教学,且在探索新知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耗时较多,故习题仅设置两道 —— 数学书 “练一练” 的 1、2 题,
四、课堂小结
设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 11~20 的各数,并学会了十个十个的数数。还认识了新朋友计数器,认识了十位……
(板书知识课题:认识 11~20 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清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揭示知识课题,保证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同时,我希望通过每一课都坚持揭示知识课题,让学生每一课都清楚在学什么。
修改说明:根据对学情分析,认为学生虽然在前面单元已经认识了 10,但都是建立在 1 个 1 个数的基础上,并没有建立 1 个十的概念。因此在 4 稿教学 11、12、19、20 的基础上,调整为教学 10、11、19、20,而 10 的教学是为 11 作铺垫。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12 16:37 编辑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6 稿
执教者:万文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本课分两课时,此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11~20 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学具使用习惯,按要求规范操作。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十位。
难点:认识 “位值” 制,理解 11-20 各数中个位和十位上各数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计数器、小棒、课件、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计数器的纸
学生:小棒 20 根、2 根橡皮筋、计数器(学会捆小棒,但不要求 10 根捆成一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数 20 以内的数,甚至能数 100 以内的数,能够利用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学生虽然会数数,但是缺乏对数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不知道数的含义,不知道数位的概念。能够看懂具体情境中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明白一个一个数数、一根一根摆小棒这样形象化度量 “数” 的意思,但是对抽象地、符号化度量 “数” 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是需要通过本课教学予以突破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初步的举一反三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思考。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十进制和数位的概念,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将抽象的度量,变为形象的度量,如:摆小棒、拨计数器。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规范的学具使用习惯,为后续教学中的课堂动手操作活动打好良好的操作基础。
教学过程
一、触发环节 -- 故事激趣
谈话引入课题 —— 古人计数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今天,哆啦 A 梦将带着大家坐时光机来到神秘的远古时代,探索古人计数的奥秘。
板书:古人计数
师:远古时代,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人们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今天出去了多少人,打了多少猎物,这些对现代人来说非常简单的计数问题,却让我们的祖先大伤脑筋。人们想到了利用石子、树枝、树叶来计数,比如:古代牧羊人在数羊时,每放出来一只羊就会在地上摆一颗石头,再放出来一只羊又在地上摆一颗石头,像这样一只羊对应一颗石头....... 可是,石头越堆越多,不能一眼数出有多少,这可急坏了牧羊人。但是他很快想到了解决办法:每凑齐十颗小石子就搬来一颗大石子代替。这样,他一看到大石子就知道有 10 只羊了。这时,又放出来一只羊,同学们觉得牧羊人应该放大石子还是小石子呢?对,应该摆一颗小石子。这时,地上有一个大石子表示 10 只,还有一颗小石子表示 1 只,牧羊人一眼就知道现在放出来 11 只羊。(播放 PPT)
师:你看懂古人是如何数羊计数的吗?
生:一只羊对应一个石头数;大石头替换十个小石头。
师小结:对,用一个大石头代替十个小石头表示十只羊,再加一个小石头合起来就表示 11 只羊。(可追问 12 只羊)
【设计意图】抓住低段学生年龄特点,充分用好教材编排的故事情境,通过故事来触发学生已有的计数经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 仿古造数
(一) 认识 10
师:可是,问题又来了!石头搬来搬去,把牧羊人累得不行。于是,牧羊人又想到了用轻巧的树枝来计数。你们想感受一下古人计数的过程呢?
生:想。
师:我们教室里没有树枝,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小棒代替。
师:那就请同学们跟着视频一起来数一数、摆一摆。
师播放课件,放羊,学生摆小棒。(摆到 10 根停下来)
师:数到了 10,猜猜古人会怎么做?
生 1:换粗的代替。
生 2:把 10 根树枝捆到一起。
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和牧羊人想得一样,把 10 根树枝捆成一捆。你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生:把小棒捆到一起。(追问几根小棒捆一起?)
组织学生动手捆小棒。
师:捆好了,请坐直!(举起 1 捆小棒)一捆有多少根小棒?
生:一捆是 10 根。
师:10 根小棒是 10 个一,1 捆小棒是 1 个十。(PPT,板书:贴小棒一捆)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就和牧羊人约定好,以后看到一捆小棒就知道有多少根?
生:10 根。
师:那 9 根能捆成一捆吗?8 根?7 根?
生:不能!
师:其实除了用小棒计数,数学上还可以用计数器来计数。(出示计时器实物)
师:请你观察一下,计数器上有什么?
生:计数器上有个位、十位……, 还有珠子。
师:我们的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当然后面还有其他数位,以后再认识。今天,我们重点和个位、十位交朋友。为了方便大家了解个位、十位,我把计数器搬到黑板上。(板书:贴计数器)
师: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引导学生指右)
生:个位;十位。
师:同学们真棒!但和计数器成为好朋友,还必须知道计数器的一个小秘密,想知道吗?
生:想!
师:计数器上除了数位,每个数位上有珠子帮助计数。个位的一颗珠子就相当于一根小棒(1 个一),十位的一颗珠子就相当于一捆小棒(1 个十)。如果你要在个位上拨一颗珠子,就在个位画一颗。(示范)
师:你会在计数器上表示 10 吗?请你试着画一画。(板书:贴珠子)
生 1:个位画 10 个珠子。
师:个位的 10 个珠子表示十根散开的小棒,是 10 个一。10 个一是 10。还有不同画法吗?(板书:10 个一是 10)
生 2:十位画 1 个珠子。(追问:为什么这样画?)
师:刚才我们说了,十位的一颗珠子相当于一捆小棒,也就是 1 个十。1 个十是 10。(板书:1 个十是 10)
师:哪一种画法更简便?
生:直接十位画一个珠子更简便。
师小结:如同牧羊人数羊,一堆小石头不容易一眼看出是多少。他就每满十颗小石头换成一颗大石头。我们也一样,个位每满十颗珠子,就用十位的一颗珠子代替,一样就看出是 10 了。(板书:贴珠子)
师:十位有一颗珠子,所以对着十位写 1,个位没有珠子,怎么办?…… 我们就对着个位写 0 占位。(板书:10)
生:那请你们也试着写在自己的计数器下方。
【设计意图】通过仿照古人计数让学生感受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用小棒代替石头摆一摆,捆一捆,拨一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初步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数形结合获得 “以群计数” 的经验,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十位,为 11 的教学打好铺垫。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12 16:47 编辑
(接楼上)
(二)认识 11
师:这时,牧羊人又放出第 11 只羊(播放课件),你们会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吗?(板书:11)
生:会。
师:那一二大组用小棒摆 11,三四大组用计数器拨 11。
生独立操作,抽生展示。
生 1:我是这样摆的:……
师:为什么这样摆?
生:因为一捆小棒表示 10,所以再加一根就表示 11。(板书:贴小棒)
师:一捆小棒是 1 个十,再加一根小棒 1 个一,合起来就是 11。(板书:1 个十,1 个一是 11,10+1=11)
生 2:我是这样拨的:……
师:为什么这样拨?
生:(个位)这里拨一颗,(十位)这里拨一颗。
师:(个位)这颗珠子表示什么?(十位)这颗珠子表示什么?
生:(个位)这颗珠子对应一根小棒,表示 1 个一;(十位)这颗珠子对应一捆小棒,表示 1 个十,合起来就表示 11。
请学生对应计数器写 11,师板书示范。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 10 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 11 的摆法和拨法,经历度量大于 10 的数的过程,通过小棒摆法、计数器拨法、数的写法的一一对应,巩固数位的概念,突破本课教学重点。
师:11 这两个 1,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因为两个 1 所在的位置不同。
师小结:一个在个位、一个在十位,数位不同,两个 1、两个珠子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个位上的 1 表示 1 个一,十位上的 1 表示 1 个十。
【设计意图】通过对 11 个位上和十位上的 1 的意义理解,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进一步感知数位的概念,明白不同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不同。
(三)认识 19
师:10、11 难不倒大家,老师准备增加难度。(板书:……)
师:19 你们会表示吗?
生:会。
师:这次交换,请一二大组用计数器拨,三四大组用小棒摆。
生独立操作,抽生展示。(板书:贴小棒、计数器和珠子)
师:为什么这样摆(拨)?
生:……(板书:1 个十,9 个一是 19,10+9=19)
请学生对应计数器写 19,师板书示范。
【设计意图】梳理出 20 以内数的计数方法,巩固数位概念,多次感知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选择 19 摆和拨是因为再递增 1 个,将是一次度量标准的跨越。
(四)认识 20
师:同学们,我在 9 根旁边添一根,是多少呢?(板书:贴小棒)
生:20。
师:一捆很好看出是 1 个十,这边一堆还要数半天,真麻烦!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生 1:摆两捆。
师:为什么这样摆?
生:因为一捆小棒表示 1 个十,两捆小棒就表示 2 个十,所以就是 20。
师:两捆更简单。(板书:换小棒)
师:请你们在计数器上画一画 20。
生画,抽生展示。
生:十位上画 2 个珠子。
师:2 个十,也就是 20。(板书:2 个十,是 20,10+10=20)
请学生对应计数器写 20,师板书示范。(再次强调个位写 0 占位)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经验积累,促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现从 19 跨越到 20 又满十,从而突破本节课又一教学难点 ——20 的表示方法,进一步巩固、深化 “位值” 制的理解,再次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
三、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真是比古人还厉害!不仅会数数、会摆小棒,还会在计数器上表示数。下次课,我们就来挑战一下真正的计数器,愿意吗?
生:愿意!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挑战两道题。(PPT:书 P75 练一练 1、2 题)
1 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四幅图中分别指出 1 个十在哪里,几个一在哪里,以巩固对十进制的理解。
2 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说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以达到进一步强化数位概念的目的。
【设计意图】分用好教材习题,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由于是第一课时教学,且在探索新知环节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耗时较多,故习题仅设置两道 —— 数学书 “练一练” 的 1、2 题,
四、课堂小结
设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板书知识课题:认识 11~20 各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清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揭示知识课题,保证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同时,我希望通过每一课都坚持揭示知识课题,让学生每一课都清楚在学什么。
修改说明:由于本课时第七单元的内容,学生才入学一个多月,课题上规范使用学具的习惯还没有培养好,所以在前面的多次试讲中,课堂的管理难度较大,小朋友总喜欢玩计数器,所以我们尝试在第 5 稿的基础上,改为只让学生在纸面的计数器上画珠子,降低课堂管理难度,且考虑到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实际上也是在纸面上完成。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12 18:24 编辑
执教者:万文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本课分两课时,此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11~20 各数。
2.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 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学具使用习惯,按要求规范操作。
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十位。
2. 难点:认识 “位值” 制,理解 11-20 各数中个位和十位上各数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计数器、小棒、课件
学生:小棒 20 根、2 根橡皮筋、计数器(学会捆小棒,但不要求 10 根捆成一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数 20 以内的数,甚至能数 100 以内的数,能够利用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学生虽然会数数,但是缺乏对数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不知道数的含义,不知道数位的概念。能够看懂具体情境中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明白一个一个数数、一根一根摆小棒这样形象化度量 “数” 的意思,但是对抽象地、符号化度量 “数” 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是需要通过本课教学予以突破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初步的举一反三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思考。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十进制和数位的概念,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将抽象的度量,变为形象的度量,如:摆小棒、拨计数器。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规范的学具使用习惯,为后续教学中的课堂动手操作活动打好良好的操作基础。
教学过程
一、触发环节 -- 故事激趣
1. 谈话引入课题 —— 古人计数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数字时代,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用到。可是,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数字,大家想知道古人是如何数数、计数的吗?(板书:古人计数)
生:想!
2. 播放微课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古代牧羊人数羊的故事吧!
播放 PPT:牧羊人数羊
师:地上的一颗大石头代表几只羊?一颗小石头代表几只羊?
生:大石头代表 10 只羊,小石头代表 1 只羊。
师:所以合起来,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
生:11 只。
师:看来大家都看懂了古人的智慧!
【设计意图】抓住低段学生年龄特点,充分用好教材编排的故事情境,通过故事来触发学生已有的计数经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 仿古计数
(一)仿古计数
1. 摆小棒
师:那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人计数的过程,你们扮演牧羊人,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就用小棒代替石头数羊。拿出你的小棒!
师播放课件,放羊,学生摆小棒。
师:摆完以后,请你把多余的小棒收起来,桌面上只留数羊的小棒。
生收多余小棒。
2. 捆小棒
师:同学们,我发现一个问题,你们和牧羊人当初一堆石头的情况差不多。请问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吗?
生:……
师:牧羊人能想到用一颗大石头,轰~代替十颗小石头。聪明的你们面对这一桌子的小棒,你会做什么?
生:换粗的代替……
生 2:把小棒捆起来……(追问几根小棒捆一起?)
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可以把 10 小棒捆成一捆。那我们一起把 10 根小棒捆一捆吧!
组织学生动手捆小棒,师示范。
师:捆好了,请坐直!(举起 1 捆小棒)一捆有多少根小棒?
生:10 根。
师:10 根小棒是 10 个一,捆成一捆就是 1 个十。(板书:贴一捆,1 个十)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就和牧羊人约定好,以后看到一捆小棒就知道有多少根?
生:10 根。
师:那 9 根能捆成一捆吗?8 根,7 根?
生:不能!
师:因为我们的约定是 ——10 根捆一捆。
【设计意图】通过仿照古人计数让学生感受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用小棒代替石头摆一摆,捆一捆,拨一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初步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数形结合获得 “以群计数” 的经验,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十位,为 11 的教学打好铺垫。
(二)认识 11
1. 摆 11
师:10 根捆了一捆,桌面上还剩几根?
生:1 根。
师:一捆加一根表示多少呢?
生:11。
2. 对比两种摆法(PPT)
师:那种能一眼看出是 11?
生:第二种……
师:一捆表示 1 个十,一根表示 1 个一,更容易看出是 11。(板书:补一根)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 10 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比 11 的两种摆法(一种是一根一根的,一种是一捆加一根),发现 “以群计数” 的优势。
3. 写 11,对比 11 的两个 “1”
师:一捆小棒,我们用数字 1 表示,一根小棒我们也用数字 1 表示,这样就得到了 11 这个数。(板书:11,1 个十,1 个一)
师:如果这样摆(交换),这时候的两个 1 表示的意义和刚才一样吗?
生:……
师:这一次左边的 1 表示一根,右边的表示一捆,和刚才不一样了。如果我们不看小棒,都不知道哪个 1 表示一捆,哪个 1 表示一根了,很容易造成混乱。看来有必要给他们规定一下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交换一捆和一根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到如果不固定数字的位置会造成混乱,为计数器的引入做好铺垫。
4. 引入计数器
师:于是现代人就发明了一种固定数字位置的计数工具 —— 计数器。你们看看计数器上都有些什么?
生:计数器上有个位、十位……, 还有珠子。
师:计数器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计数器上每个数位上都有 10 颗珠子来计数。(PPT)
师:你们知道一根小棒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吗?
生:……(课件演示)
师:你们知道一捆小棒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吗?
生:……(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对计数器的使用进行讲解、课件演示,为后面学生操作打基础。
5. 拨 11
师:你们想试着拨一拨计数器吗?
生:想
师:但是要正确使用计数器还有小窍门:第一步,把有数位的一面对着自己;第二步,把有数位对着自己的那一面清空,不能有珠子。听明白了没?
生:听明白了,
师:那请你们按要求完成这两步,完成了坐直。
生清空计数器,坐直。
师:那现在请你们试着拨一拨 11。
生动手,师巡视,抽生展示。
师:一捆小棒对应计数器十位的一颗珠子,表示 1 个十;一根小棒对应计数器个位的一颗珠子,表示 1 个一。所以,应该这样拨。(板书:贴计数器)
【设计意图】学会拨计数器,并将小棒的摆法和计数器的拨法建立联系。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12 19:28 编辑
(接楼上)
(三)认识 19
1. 用 12 过渡
师:如果这里再增加 1 根小棒,你们知道是几吗?
生:12。
师:那在计数器上应该在哪里增加珠子呢?
生:在个位上增加一颗珠子。
师:为什么在个位增加,不在十位增加?
生:因为增加的是一根小棒,一根小棒对应是个位一颗珠子。
2. 拨 19
师:(板书:贴一捆、九根),这是多少?
生:这是 19。
师:一捆表示多少?九根表示什么?
生:一捆表示 1 个十,九根表示 9 个一。(板书:1 个十, 9 个一)
师:你们会拨吗?
生:会。
师:请你检查第一有数位的一面是否对着自己?第二有数位这一面面是否清空了珠子?然后再拨。
生动手拨,师巡,抽生展示。
师:为什么这样拨?
生:……(板书:贴珠子)
3. 写 19。
【设计意图】将 19 的摆法、拨法、写法建立联系。梳理出 20 以内数的计数方法,巩固数位概念,多次感知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同时,为增加一根小棒,增加一颗珠子,变成 20,又一次的 “满十” 作铺垫,感受又一次度量标准的跨越。
(四)认识 20
1. 拨 20
师:同学们,我在 9 根旁边添一根,是多少呢?(板书:贴小棒)
生:20。
师:同学们 ,还记得我们和牧羊人的约定吗?
生:十根捆一捆。
师:对,凑齐 10 根就要捆一捆。(换一捆贴)
师:请你拨 20。怎么拨的?
生:……(如有不同的,对比)
师:2 捆就是 2 个十,所以直接在十位拨两颗珠子。(板书:2 个十)
2. 写 20。
师:十位有两个珠子,就写 2,表示 2 个十。个位没有珠子就写 0 占位。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经验积累,促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现从 19 跨越到 20 又满十,从而突破本节课又一教学难点 ——20 的表示方法及写法(写 0 占位),进一步巩固、深化 “位值” 制的理解,再次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
三、深化新知
1. 摆 15
师:计数器这样拨,你们知道什么多少?(PPT:15)
生:是 15。
师:十位一颗珠子表示 1 个十,个位五颗珠子表示 5 个一。一起说:1 个十,5 个一,是 15。
【设计意图】上一环节是从小棒摆法到计数器拨法,这一环节倒过来从计数器拨法到小棒摆法进行一次反向联系,再次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
2. 说数及数的组成
师:这是几?(拨:17)
生:17。
师:1 个十,7 个一是 17。(请生重复)
师:这是几?(拨:14)
生:14。
师:1 个十,4 个一是 14。(请生重复)
是:也就是说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板书:贴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
【设计意图】从计数器拨法到会说数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达到会摆、会拨、会写、会说的目标。
四、巩固新知 —— 趣味练习
连一连:将 14、18、13、16 与 1 个十、6 个一,计数器(拨 13)、小棒(摆 14)、1 个十,8 个一进行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题,使学生把具象(小棒摆法)、半抽象(计数器拨法)、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字、文字表述)建立联系,一一对应,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五、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 11-20 各数,你学到了什么?(板书:—— 认识 11~20 各数)
生:……
师:通过牧羊人数羊的故事,知道了古人计数的方法 —— 凑齐十颗小石头,换一颗大石头。然后用小棒代替石头,感受了古人计数的过程 —— 每凑齐十根小棒捆一捆。那同学们,一捆小棒是 1 个十,两捆小棒是 2 个十,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凑齐了十捆,又应该怎么计数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清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揭示知识课题,保证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同时,我希望通过每一课都坚持揭示知识课题,让学生每一课都清楚在学什么。另外,在结课时让学生想象,抛出疑问,为以后 “以百计数”,新的度量单位产生奠定基础。
修改说明:经过再次研讨,我们认为 10 的教学是为本节课 11-20 各数认识作铺垫,因此教学板书不呈现 10,增加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另外,经过试讲,感觉每个数的教学都是学生摆,摆完对比,再拨,再对比,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层次和梯度,所以教学设计调整为,先老师出小棒摆法,学生拨计数器,然后老师出计数器拨法,学生摆小棒,这样对小棒摆法和计数器拨法进行了正反两次的对应。同时,习题调整为连线题,让学生把具象的、半抽象、抽象的数的表示方式再次进行关联对应。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31 11:42 编辑
执教者:万文静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本课分两课时,此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11~20 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学具使用习惯,按要求规范操作。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十位。
难点:认识 “位值” 制,理解 11-20 各数中个位和十位上各数字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计数器(遮挡数位)、小棒、课件
学生:小棒 20 根、2 根橡皮筋、计数器(学会捆小棒,但不要求 10 根捆成一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会数 20 以内的数,甚至能数 100 以内的数,能够利用小棒一根一根的数数。学生虽然会数数,但是缺乏对数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不知道数的含义,不知道数位的概念。能够看懂具体情境中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明白一个一个数数、一根一根摆小棒这样形象化度量 “数” 的意思,但是对抽象地、符号化度量 “数” 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是需要通过本课教学予以突破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和初步的举一反三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思考。要帮助学生建立对十进制和数位的概念,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将抽象的度量,变为形象的度量,如:摆小棒、拨计数器。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一年级学生规范的学具使用习惯,为后续教学中的课堂动手操作活动打好良好的操作基础。
教学过程
一、触发环节 -- 故事激趣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数字时代,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用到。可是,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数字,大家想知道古人是如何数数、计数的吗?(板书:古人计数)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古代牧羊人数羊的故事吧!
播放 PPT:牧羊人数羊
师:地上的一颗大石头代表几只羊?一颗小石头代表几只羊?
生:大石头代表 10 只羊,小石头代表 1 只羊。
师:所以合起来,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
生:11 只。
师:看来大家都看懂了古人的智慧!
【设计意图】抓住低段学生年龄特点,充分用好教材编排的故事情境,通过故事来触发学生已有的计数经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 仿古计数
(一)仿古计数
师:那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人计数的过程,你们扮演牧羊人,好吗?
生:好。
师:那我们就用小棒代替石头数羊。拿出你的小棒!
师播放课件,放羊,学生摆小棒。
师:同学们,我发现一个问题,你们和牧羊人当初一堆石头的情况差不多。请问能一眼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吗?
生:……
师:牧羊人能想到用一颗大石头代替十颗小石头。聪明的你们面对这一桌子的小棒,你会做什么?
生 1:换粗的代替……
生 2:把小棒捆起来……(追问几根小棒捆一起?)
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可以把 10 小棒捆成一捆。那我们一起把 10 根小棒捆一捆吧!
组织学生动手捆小棒,师示范。
师:捆好了,请坐直!(举起 1 捆小棒)一捆有多少根小棒?
生:10 根。
师:10 根小棒是 10 个一,捆成一捆就是 1 个十。同学们,那我们现在就和牧羊人约定好,以后每凑齐 10 根小棒就捆一捆。
师:那 9 根能捆成一捆吗?8 根,7 根?
生:不能!
师:因为我们的约定是 ——10 根捆一捆。
【设计意图】通过仿照古人计数让学生感受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用小棒代替石头摆一摆,捆一捆,拨一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初步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数形结合获得 “以群计数” 的经验,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认识十位,为 11 的教学打好铺垫。
(二)认识 11
师:10 根捆了一捆,桌面上还剩几根?
生:1 根。
师:一捆加一根表示多少呢?
生:11。(板书:贴一捆加一根)
师:那种能一眼看出是 11?
生:第二种……
师:一捆表示 1 个十,一根表示 1 个一,更容易看出是 11。(板书:补一根)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 10 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比 11 的两种摆法(一种是一根一根的,一种是一捆加一根),发现 “以群计数” 的优势。
师:一捆小棒,我们用数字 1 表示,一根小棒我们也用数字 1 表示,这样就得到了 11 这个数。(板书:11,1 个十,1 个一)
师:如果这样摆(交换),这时候的两个 1 表示的意义和刚才一样吗?
生:……
师:这一次左边的 1 表示一根,右边的表示一捆,和刚才不一样了。如果我们不看小棒,都不知道哪个 1 表示一捆,哪个 1 表示一根了,很容易造成混乱。看来有必要给他们规定一下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交换一捆和一根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到如果不固定数字的位置会造成混乱,为计数器的引入做好铺垫。
师:于是现代人就发明了一种固定数字位置的计数工具 —— 计数器。你们看看计数器上都有些什么?
生:计数器上有个位、十位……, 还有珠子。
【设计意图】对计数器仅作直观的简单认识,为引入数位概念作铺垫。
师:请你们在计数器上试拨 11。
生动手,师巡视,抽生展示。
师在遮挡数位的计数器上拨 11。
师:老师也在计数器上拨了 11,我觉得这个珠子表示一捆,这个珠子表示一根,可以嘛?
生:可以。(师换一个位置拨 11,追问是否还是可以?)
师:看来,在计数器上随便拨也不行,因此数学上就规定:右边第一位叫个位,一颗珠子表示一根小棒(撕开个位);右边第二位叫十位,一颗珠子表示一捆小棒(撕开十位)。
师:所以 11 只能这样拨。(板书:贴珠子)
师:还可以用 10+1=11 这个算式表示 11。(板书:10+1=11)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在计数器上固定数位的必要性。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31 11:42 编辑
(接楼上)
(三)认识 19
师:如果这里再增加 1 根小棒,你们知道是几吗?
生:12。
师:请你摆一摆。
生动手加一根小棒。
师:桌上现在是一捆加几根,表示 12?
生:一捆加 2 根表示 12。
师:也就是 1 个十,2 个一表示 12 。
师:那在计数器上应该怎么拨 12?
生:在个位上增加一颗珠子。
师:为什么在个位增加?
生:因为增加的是一根小棒,一根小棒对应是个位一颗珠子。
师:小棒如果再增加 1 根是多少?请你自己加一根。
生:是 13。(加小棒)
师引导学生指小棒说:1 个十,3 个一,是 13。
师:请你拨 13。
生拨 13。
师引导学生指计数器说:1 个十,3 个一,是 13。
师:15 你会摆吗?
生摆 15。
师引导学生指小棒说:1 个十,5 个一,是 15。
【设计意图】通过逐个加小棒,对应加珠子,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巩固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 的概念。12、13 跳到 15 的教学,为 19 的教学作铺垫。
师:你们能快速的摆出 19 吗?
生摆 19,师巡视。
抽生说摆法,对比不同摆法。
师引导学生指小棒说:1 个十,9 个一,是 19。(板书:1 个十, 9 个一)
师:你们会拨吗?
生:会。
生动手拨,师巡,抽生说。(板书:贴珠子)
师:十位写 1,个位写 9,可以用算式 10+9=19 表示。
【设计意图】将 19 的摆法、拨法、写法建立联系。梳理出 20 以内数的计数方法,巩固数位概念,多次感知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同时,为增加一根小棒,增加一颗珠子,变成 20,又一次的 “满十” 作铺垫,感受又一次度量标准的跨越。
(四)认识 20
师:同学们,我在 9 根旁边添一根,是多少呢?(板书:贴小棒)
生:20。
师:同学们 ,还记得我们和牧羊人的约定吗?
生:十根捆一捆。
师:对,凑齐 10 根就要捆一捆。请你们捆一捆。(黑板上 “换成一捆”)
师:2 个十是 20。
师:两捆在计数器上怎么拨?
生:……(如有不同的,对比)
师:2 捆就是 2 个十,所以直接在十位拨两颗珠子。(板书:2 个十)
3.写 20,强调写 0 占位。
师:十位有两个珠子,就写 2,表示 2 个十。个位没有珠子空着可以吗?
生:……
师:如果不写,就不知道这个 2 表示的是 2 个十,还是 2 个一,因此各位必须写 0 占位。
师:我们也可以用 10+10=20 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活动经验积累,促发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发现从 19 跨越到 20 又满十,从而突破本节课又一教学难点 ——20 的表示方法及写法(写 0 占位),进一步巩固、深化 “位值” 制的理解,再次感知度量这一数学基本思想。
四、巩固新知 —— 趣味练习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 11-20 各数。(板书:知识课题)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
师:请你摆 14
生摆 14。
引导学生说:1 个十,4 个一,是 14。
师:请你拨 17
生拨 17。
引导学生说:1 个十,7 个一,是 17。
师:请你摆 10+6
生摆 16。
引导学生说:1 个十,6 个一,是 16。
师:请你拨 1 个十,8 个一。
生拨 18。
引导学生说:1 个十,8 个一,是 18。
师:请你摆 2+10。
生摆 12。
引导学生说:1 个十,2 个一,是 12。
师:同学们,发现没?其实,1 个十,几个一,就是十几。(板书: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再次将小棒摆法、计数器拨法,与数及数的组成建立联系。
将 14、18、13、16 与 1 个十、6 个一,计数器(拨 13)、小棒(摆 14)、1 个十,8 个一进行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题,使学生把具象(小棒摆法)、半抽象(计数器拨法)、抽象的(符号化的数字、文字表述)建立联系,一一对应,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1 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四幅图中分别指出 1 个十在哪里,几个一在哪里,以巩固对十进制的理解。
2 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完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反复练习说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以达到进一步强化数位概念的目的。
【设计意图】前面有了动手操作、看图连线等方式,巩固新知。再呈现书中写的练习,帮助让学生 “四会”—— 会摆、会拨、会说、会写。但书上题目是否呈现,根据实际上课的时间而定。
五、全课小结
师:通过牧羊人数羊的故事,知道了古人计数的方法 —— 凑齐十颗小石头,换一颗大石头。然后用小棒代替石头,感受了古人计数的过程 —— 每凑齐十根小棒捆一捆。那同学们,一捆小棒是 1 个十,两捆小棒是 2 个十,那你们想象一下,如果凑齐了十捆,又应该怎么计数呢?
生:……
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来解决。
【设计意图】抛出疑问,让学生想象,为以后 “以百计数”,新的度量单位产生埋下伏笔。
修改说明:经过试讲、研讨,我们发现:前面的小棒摆法和计数器拨法没有解决清楚就进入 19,出错率很高。因此,这一稿增加了 12、13、15 的教学,但不板书。计数器的引入也做了调整,前一稿是直接介绍、讲解计数器的拨法,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数位引入的必要性。因此,这一稿在呈现计数器时,教具计数器进行了处理,遮挡了数位。先随意位置上拨 11,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引入数位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更好感受 “位值制”。在练习的处理上,也做了调整优化。增加了趣味性的练习活动,增加了说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 的口头练习。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31 11:51 编辑
西安高新一小基地给成都行知小学基地提出的预设问题:《古人计数》中,要让学生了解 “满十进一” 是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征。在您的教学中,对捆小棒孩子们操作得很充分 (即 10 个一是十),利用计数器体会感悟满十进一却始终没有呈现,我们认为这样不利于孩子感悟体会十进制的含义,也不能让孩子体会到十进制对于数的扩充的重大意义,请您谈一谈这样的教学安排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感谢西安高新一小基地能够这么仔细的观课,提出这么一个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个回答。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
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有七课。《古人计数》是 11-20 各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第一课,教材安排为两课时。学习目标有四点,我们认为初步(请看屏幕)(1.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11-20 各数。2.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 11-20 各数的顺序和大小。3.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是这节课的重点,体会以群计数的必要性,并感受新的度量单位 “十位” 的产生。而对方提到的 “满十进一” 我们认为结合 “进位加” 来体会,将会更加自然、更能贴近学生的认知特征。教材在编写上也是把 “满十进一” 放在本单元第三课《有几瓶牛奶》的进位加的教学中(请看大屏幕),这节课才是让学生结合拨计数器的方法,凸显 “满十进一”,理解算理。而《古人计数》这节课,应着重突出一个新的度量单位 “十位” 的产生,突出计数器体现的 “位值” 思想。
二、小棒和计数器对数的认识有不同的作用
例如在表示 11 时,我们把小棒捆成一捆后,是用形态不同的一捆和一根来区别 10 与 1,无论一捆在前或后,位置如何,都表示 11,通过对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摆小棒的方法跟摆放的位置没有关系。而计数器则不同,它是通过珠子的位置来区别两个 “1” 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学生在拨一拨中,感受一捆小棒可以用一颗珠子在十位上表示 “一个十”,一根小棒可以用一颗珠子在个位上表示 “一个 1”,合起来就是 11,解决了 “11” 的认识就为后续学习 12、13...... 到 19 奠定了基础。因此用小棒从 10 个一到 1 个十捆起来的过程就渗透了十进制的计数方法,让学生体会以群计数的优势,也凸显了新的计数单位 “十” 的产生,而计数器更侧重于对位值制的体现,给数确定了一个固定的位置。
三、基于以上两点我们的教学设计如下
我们这节课力求把小棒的摆法 —— 计数器的拨法 —— 数的组成 —— 以及数的写法进行一一对应,让学生经历直观 -- 半抽象 -- 抽象的过程,体会一捆小棒对应计数器十位上的一颗珠子也就是一个十,为后续拨 20 打下了基础。
通过同课异构和多次试讲,我们发现学生在拨 20 时会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拨法:第一种 —— 十位拨 1 颗,个位拨 10 颗;第二种 —— 直接在十位上拨 2 颗,我们就组织学生观察、对比,学生也很容易将古人计数的方法迁移到计数器的拨法上。而在本节课中,因为多次对应操作,学生能将一捆小棒与十位的一颗珠子建立联系,所以当学生看到两捆小棒时就自然而然的联想到用十位的两颗珠子表示 20。我们认为这是学生对 “十位” 这个新单位最好的理解和运用,也是教学目标的达成。
我们的回答完毕!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31 12:37 编辑
关于你们的追问问题,我们将从我们的教学设计具体谈一谈,如何培养渗透位值制的。
一、触发环节
抓住低段学生年龄特点,活用教材编排的故事情境,创编了三次放羊的情境,通过故事来触发学生已有的计数经验,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环节
1. 仿古计数
通过仿古计数,让学生以数形结合的方式获得 “以群计数” 的经验,初步感受以 “十” 为单位计数的优势。
2. 认识 11
认识 11・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有摆 11、写 11、拨 11 三部分。摆 11:通过展示 11 的两种摆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再次感受以 “十” 为单位计数的优势。写 11:帮助学生理解两个 “1” 意义不同。通过交换一捆和一根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固定数位的必要性,为计数器的引入做好铺垫。拨 11:呈现遮挡数位名称的计数器,引导学生发现如果随便拨两个 “珠子”,还是分不清哪个珠子表示一捆,哪一个珠子表示一根。让其感受固定数位的必要性,引出个位、十位。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感知 11 的拨法、摆法、写法及数的组成之间的对应关系。
3. 认识 19
将 19 的摆法、拨法、写法及数的组成建立联系。梳理出 20 以内数的计数方法,巩固数位概念,进一步理解 “1 个十,几个一,是十几”。同时,为 20 的引入做铺垫。
4. 认识 20
通过从 19 根小棒加 1 根,让学生感受计数过程中的又一次 “满十”,促发学生知识迁移,再次体会以 “十” 为单位计数的优势。通过摆法和拨法的一一对应关系,解决计数器的拨法,深化对位值制的理解。通过讲解 20 的写法,明白为什么个位要写 0 占位,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的意义。
三、提升环节设计 “你说我做 “,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再次将数的摆法、拨法、数的组成建立联系。通过连线题再次让学生把具象(摆法)、半抽象(拨法)、抽象(符号化的数字、文字表述)建立联系,一一对应,达到 “四会” 目标。
四、延伸环节
故事情境延展,设置疑问,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新的度量单位的产生埋伏笔。
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我们让学生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 11-20 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以群计数,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具使用习惯,做到 “四会”(即:会摆、会拨、会写、会说);在活动中,让学生对数学的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初步渗透度量意识。
本帖最后由 万猫 于 2019-10-31 12:40 编辑
专家引领 主题研究 促教学水平提升
暑期,成都市杨薪意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杨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和黄蕾、祝静、揭琳三位老师组队参加 [第十四届教学设计与展示大赛活动。](https://bbs.xsj21.com/thread-125680-1-1.html)
活动之初,因为对这个活动 “度量” 主题认识不足,所以没作过多思考,在课程菜单中选择了自己刚教完的一年级课程 ——《古人计数》,并简单地梳理了第一稿教学设计上传。随后,杨老师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了围绕 “度量” 主题的课例分享活动,我才渐渐意识到原来 “度量” 大有学问,“度量” 不仅存在于空间与几何板块,在数与代数板块也涉及,并且自己所选的《古人计数》一课正是小学阶段 “度量” 的起始课程。至此才真正开启了自己的 “度量” 之旅。
随着网络答辩的临近,我及我的小伙伴们渐渐理清了 “度量” 的相关知识,在杨老师的指导下调整教学设计,扣紧 “度量” 主题,幸运地通过了初赛的网络答辩。
入围复赛的现场答辩,我们团队对前期梳理的 “度量” 资料,以及《古人计数》一课涉及的位值制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度整理。同时,厘清了培养学生 “度量” 意识的策略。期间,我进行了多轮试讲,还与揭琳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每轮试讲结束后,我们都基于学情修订教学设计,最终按照第九稿教学设计录制了教学视频。
最后,我们来到了太原答辩现场。在杨老师的鼓励下,工作室其他成员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信自己的理念和方向,与对手团队展开了激烈互辩,通过了预设问题答辩、现场追问答辩,以及专家提问答辩三个环节,取得了较好成绩。
我们秉承 “一课一提升 “的理念,通过对《古人计数》一课的研究,深度理解了 “度量” 的含义,知道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度量” 意识,让学生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路走来,我们心存感激!感谢成都市杨薪意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杨老师的一路引领,感谢成都市成华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诚老师的磨课指导,感谢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更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会搭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