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杨 的最新回复

学生独立观察、想象,在方格纸上画出 4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三个面观察得到的形状并进行三维与二维之间的转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从玩滑梯引入,鼓励学生说出:玩三个话题的不同感受并且分析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滑梯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的大小影响了下滑的速度。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想了解这三个夹角究竟有多大?迫使学生有学习角的度量的必要性。

测量操作要点:1. 确定单位,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确定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经历 1° 角的规定产出过程

  1. 可加性。在用各种标准度量角时都是单位累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两个单位角之间不重叠也无间隙。

  2. 运动不变性。同一个角,不管方向、位置、所画出边的长短,大小都不变

课前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对面积已经了解到什么程度,对这一概念有什么误解...... 根据调查结果来设计教学环节,贴近学生们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既高效又有针对性.

度量在生活中中应用广泛,我们虽然学习了毫米、分米、厘米、米的认识,但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估测的准确,所以课堂延伸到课外,应用课堂学习的方法,多观察、多估算、多测量。

赵老师详细的查阅了有关度量的知识,对度量有深入理解,在《铅笔有多长》这节课中,能更好地体现度量的本质。赵老师对教材剖析的很深刻、细致,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由直观 ---- 抽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盛老师的这节课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索、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度量中感受分数,理解分数。

[czstjsq发表于2020-2-2613:1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77&ptid=126051)

思考三:《什么是面积》的度量教学    关于度量的教学,史教授给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其中第三个原则,“ ...

在对面积概念的理解设计很详细,通过比较新疆和北京的大小,摸身边物体的面,建立面积概念,建议在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这一块儿可以先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让学生寻找面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然后出示不规则图形,让学生找一找它的面积,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实际情境活动,让学生建立一分钟和一秒钟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度量主体思想。在毛老师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 1 分钟的长短,并感受时间的意义,不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做到了玩中学、动中求知,使我自己感受颇深。

[米宝发表于2020-2-2709: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34&ptid=126004)

【思考与分析】    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的思考来分析本课时学习过程,着重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设计并实施学习 ...

毛老师的这节课耐人回味,首先她的课前调查,达到知己知彼,为新知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参数。其次,分和秒是时间单位,就是用来计量时间的长短的,通过观看春晚倒计时,从生活出发引出秒,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又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体验 1 分有多长,感知度量单位累加的过程,体会分与秒的关系。

[孙志霞发表于2019-3-116:3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72718&ptid=36685)

【选课思考】    《课标(2011 年版)》将发展空间观念作为核心概念和目标。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 ...

通过 “观察想象 - 合情推理 - 模拟验证” 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初步感知相对的观察角度所看到的两个物体的摆放位置正好相反,闭眼想象,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平均数是读两年数据的集中趋势,它不仅可以进行数据的比较,还可以进行推理,从本节课的问题情境看来,在推断下一次能记住几个的问题更加贴切,我认为可以在表示推理数据这里进行设计问题,导入。

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入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经历听、说以及动手操作中来认数,感受、体验数的 “十进制” 计数法的简洁性与科学性。

[紫色恋晴发表于2020-2-2621:2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05&ptid=125984)

...

钟情老师的平均数的在认识这一节课的分析比较具体,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比较透彻,在导入环节进行了复习引入,让学生复习四年级学生平均数的相关知识,重点落在了求平均数的 方法,然后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用于思考问题的能力。

[卓敬敏发表于2019-7-2314:1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571&ptid=125688)

高老师的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在教学中多次设计学生易于操作,便于体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 ...

高老师对本课思考的理论定位,方向是对的。对一节课只有这样深度的理论指引才会让我们找准课堂活动的意义。

从史宁中、王智明教授对度量教学的阐述和本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内容的解读分析,我认为要通过《课桌有多长》一课体会度量的本质,在适宜的任务情境驱动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huangzhengping发表于2019-9-1507: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851&ptid=125710)

一、认识周长,建构概念 —— 感知度量

(一)情境激趣,感知边线

情景引入: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

通过学生估一估比一比一周的长短,十分巧妙而自然地沟通了一周和周长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趣味的情境中炭疽、实践,为建立完整的周长模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促进周长概念的理解。

[yunlanwu发表于2019-7-2307: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398&ptid=125706)

本节课设计富有童趣,由故事引入,体会按群计数,再到操作创造按群计数,借助计数器体会位值制,值得借鉴。 ...

《古人计数》应该是小学阶段首次与数学史相结合的一节课,授课老师对自然数的发展史了解得很深入,说明备课充分!导入部分也充满童趣饿,并与本课结合紧密,这都是我学习的地方。

在介绍 “数字发展史” 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内容显得太多、太深,他们的认知水平还不到。现在提出来,学生不能透彻理解还耽误课堂时间,不如把重点放在数的组成与分解,如果能在明确的告诉学生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几个十和几个一能组成多少等等,更能凸显本课的目的。

[毛毛虫发表于2020-2-2611:4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17&ptid=125962)

一、巧妙设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认识了那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

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引导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杨雪青发表于2020-2-2716:4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193&ptid=126003)

三、巩固练习,丰富新知。1. 师: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现在我们估一估,量一量。(35 页 1 题)生活中估测 ...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枯燥富有趣味性,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被大大的提高了,很好的考察了学生对度量单位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陈进发表于2020-2-2611:4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919&ptid=125960)

【板书设计】

陈老师在动手操作之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操作,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这充分说明陈老师注重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尊重个体独立思维的建立,这同时增加了小组合作的高效性。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 11ms · UTC 23:28 · PVG 07:28 · LAX 16:28 · JFK 19:2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