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笑安然 的最新回复

仔细看了教学过程,设计环节 “不仅仅让学生知道 “毫米” 和 “分米” 产生的必要性,还让学生能自觉地去使用和创造度量标准和度量工具,去度量他们想度量的物体”,学以致用,让孩子们更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相信以这样的目标来给学生上一堂课,学生的创造和想法肯定会特别地精彩。期待二稿。

老师们的设计对度量的本质属性把握很重要,每个环节也注重对度量的实践探索过程。对毫米的认知基础孩子可以使用上学具直尺,身边的微小事物等,更理解。

对度量的认识十分透彻,度量本身就是衔接数量关系和空间图形的桥梁!基于本课,老师们的课前分析很到位,度量单位产生的来由,为何产生 — 有用。学以致用就是我们学习的初衷。对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换算,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期待设计上,将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换算能够具体化形象化,对于低段的孩子更易接受,视觉冲突加上动手操作,相信孩子们一定能过目难忘的。

结合动画任务情景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入复合单位,充分感受。

本节课的度量体现在图形面积占据的格子上。对于五年级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已逐步形成,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比较、拼凑、割补等多种方法理解了比较图形面积的方法,学生亲自体验操作,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语数结合,很有新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动手操作,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王老师对度量的认识,学习收获了。一是度量方法,即先确定度量单位,然后数出度量对象中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度量值的大小。二是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来度量,例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将不规则物体放进水中,用水的体积替代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三是用公式计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深度思考,从度量的角度来思考认识。教学设计游戏环节,充分体现有趣的数学,好玩的数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在学习温度之后,本课重点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利用正负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正负的初步感知借助生活实际情景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体会数学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对低段学生,认知能力还很薄弱,教师设计从最基础开始,介绍不同国家的计数方法,1、古埃及数字。2、玛雅数字。3、中国算筹。4、自然数。然后通过仿写数,了解二进制,五进制,十进制,循序渐进,与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数学文化。

对教材的分析透彻,在温度的背景下引入负数。课堂导入介入天气预报,这个情景的导入十分贴切,贴近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在遇到孩子们不会记录单温度的时候,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就自然而然的凸显出来,在认知冲突中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以致用。

教学思维导图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有利于对教材的充分把握理解,对知识点的重难点准确把握。本节课设计富有童趣,由故事引入,体会按群计数,再到操作创造按群计数,对一年级的学生容易轻松学习到知识,不会觉得枯燥。

刘老师对度量的感悟认知值得我们学习:度量具有的特性:正则性、有限可加性、运动不变性。正则性指存在度量单位并规定度量单位为 “1”。以角的度量为例,度量角大小的单位仍是角,并规定 1° 角为度量单位。有限可加性,以面积为例,如作为度量单位的小正方形密铺的结果即为图形的面积。运动不变性,以体积为例,体积单位的移动但个数不变不会引起体积的变化,图形形状的变化也不会引起体积的变化。 从度量本质上看,不管维度如何,要立足三个层次:(1)要让学生感悟到度量是 “给度量对象指定一个合适的数”;(2)要让学生感悟到度量单位的特性,这是感悟度量本质的重点;(3)要让学生感悟到无论是长度、面积、体积还是角的度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袁老师对不同版本的 教材解读十分透彻,各个版本的优势特点一目了然。课前准备对教材的专研解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对课堂展开更深远的研讨思考。对学情的分析也很到位,一是:学生对量角器的本质认识不到位。 二是: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本质认识不到位。基于以上,展开思考设计。

敖老师的度量解读非常深刻,值得我们学习,教学设计非常详实,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建里角的度量标准,小学生对角的大小理解不是很容易,张奠宙建议用 “活动角” 的开口大小帮助学生消除误解;在教学环节中,采用首学感知,互学合作,群学交流,共学探讨,教学重点突出。

马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很深刻,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明确目标,准确把握重难点;习题设计合理而又有梯度。这些都值得我向马老师学习,在整个教学设计中都能顺应孩子天性,充分让孩子去探究,去动手,去分享。新版教科书在编排上重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课前的前测题帮助学生再次回忆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位置,而且学生的作品反映出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8 个方向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作品中的任意角情况,引出本节课学习容,即用象限角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间的位置。旧知识的回顾复习,解决新问题,发现矛盾不能解决时,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课前思考也很必要。老师对度量的感知也很到位,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 “图形的测量” 的具体目标有很多,这些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建立测量的度量单位;二是掌握有关图形测量的计算方法;三是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经历小角量大角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小角量大角的过程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也能使学生动手能力提高。

《什么是周长》这一课的内容属于长度度量,是学习周长的起始课,因此以此课例为依托开展研究,对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认同霍老师的关于周长的分析,将抽象化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描一描” 来感受周长在哪里,“认一认” 来感知一周,“量一量” 掌握简单的测量一周长度的方法,“数一数” 准确找到一周使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适合低段儿童的认知特征,同时在具体的体验活动积累度量经验。

对于目前的课堂,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我们要提供学生思考的空间,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只有思考才能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问题研究讨论、思考、交流,才能真正获得数学方法和策略。黄老师的本课设计,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建构周长的意义并会灵活的选择测量工具进行周长的测量 ,这体现学科性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沟通、评价体现了教育性任务;学生在小组内主动与人探究测量和积极思考,充分体现了创新性任务。值得我们学习。

而在中国,与 “度量” 有关的教学内容却被分散在 “图形与几何” 与 “数与代数” 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度量” 中的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很多执教者本身也误认为 “度量” 只与 “图形与几何” 相关,与 “数与运算” 无关。万老师说出了很多老师的疑惑,2019 年北师大关于 “度量” 主题的悦读活动,给与了老师们新的认识和感悟。度量的作用之一是构建数形结合的桥梁。” 数是表述度量次数的文字符号,数是由度量产生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粹地点数,而是一种形象度量,是在大脑中用一个思维形象作 “尺度” 标准在进行度量(判定)。只不过这种度量的器具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一个思维上的形象标准。阅读了万老师的教学设计,感受到给予了学生充分活动经验,摆小棒和拨计数器让学生感受到以 “十” 为单位的计数方法,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活动习惯的培养对一年级的孩子尤为重要。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 12ms · UTC 17:03 · PVG 01:03 · LAX 10:03 · JFK 13:0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