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dingmimi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秋】赵红亮名师工作坊 丁咪咪 3上 《长方形周长》

  •  
  •  
    dingmimi · 3年前 · 367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949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山西运城临猗县示范小学东城分校的丁咪咪。作为赵红亮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的一员,很荣幸成为辩课四人组的上课教师,渴望在 “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 中与您相遇,收获成长。

    我曾在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各种活动中徜徉,在历届的系列会及教学设计与展示活动中,聆听专家讲座,与各位数学达人交流,理解了 “几何直观”“度量” 等等这样的核心词。

    我参赛的内容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长方形周长》。暑期里,工作室成员多次学习和分享有关 “量感” 的认识,从案例到理论一点点走近 “量感”;围绕 “长方形周长” 深入研读教材,对学生进行第一课的线上学习与测评,以期待真真正正了解学生,实实在在经历研究的过程,形成了第一稿教学设计。我与我的伙伴闫芬、谷肖洁、李佳霖老师,期待您一定多多指导,我们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将开门静候大家,共同开启 “量感” 的认识及实践之旅。

    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参赛选手能取得一个好成绩!祝各位专家、各位同仁身体健康、事事顺心!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56#r_102834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1956#r_102836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956#r_102837

    学情调研: https://bbs.xsj21.com/t/1956#r_102847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1956#r_102955

    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56#r_119952

    教案二稿:https://bbs.xsj21.com/t/1956#r_118724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56#r_121086

    教案三稿:https://bbs.xsj21.com/t/1956#r_121377

    三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56#r_121732

    团队磨课图片: https://bbs.xsj21.com/t/1956#r_121998

    教案终稿:https://bbs.xsj21.com/t/1956#r_122260

    课堂实录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U4MDgyMA==.html

    367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78 条回复   2021-09-20 08:54:11 +08:00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教材图片】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活动主题解读】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其中,“量感”“学习方式探索” 是我所关注的关键词。

    “量感” 到底是什么?我通过查阅资料进行了一些了解。目前对于 “量感” 有三种解释:一是直接看作数感,在 2011 版课标中有具体的描述。数量简称为量,是数和量的复合。二是对量的感受,是对大小、长短、距离远近、轻重、时间单位的感觉等等,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指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三是认为量感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的大小吻合的一种感觉。另外,在史宁中校长的讲座《为什么要强调量感》中,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1 个人、1 个萝卜、1 头牛,抽象成数就是 1,而量则是从 1 到 1 个人、1 个萝卜、1 头牛的还原,当然也包含对从 1 到几的扩展。

    基于上述学习,我所理解的量感也具有以下几个属性:首先,是一种感觉,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操作,来形成具身体验。第二、具有数感的一些内涵,来源于度量。那就需要有对标准量的明晰表象,同时具有标准量叠加的属性。第三、是一种思维,它应该以生活经验和实践应用为基础而衍生出数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例如:不使用测量工具而进行的一些估测,或者是把根据某个单位的量来推测一些信息等。

    紧随其后的关键词是 “学习方式的探索”,在 11 版课标中有明确学生学习数学的五种方式。那么,要培养孩子的量感,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方式,我觉得可以结合具体的课例,依靠师生的智慧来巧妙选择。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培养学生量感的有效途径探索。

    总之,量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它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培养学生的量感,同时离不开老师自身 “量感” 的足够积累和学习活动的巧妙设计。量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我们每一名教师予以关注。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选课思考】

    对 30 多位数学教师进行访谈,有的教师认为:《长方形周长》是一节教学目标极其明确的课,重点就是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孩子来说挑战也不算太大。有的教师认为:这节课培养量感的意义不大,有的建议选择别的更容易体现量感的课题。正因为这样的认知偏差,激起我们的挑战欲望,我们认为:在长方形周长探索中,只要用心思考,培养 “量感” 大有可为。

    那么,这节课与发展学生的 “量感” 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很好的发展学生的量感?基于 “量感” 背景下的教学,与以往又会有怎样的区别?同时,它也不是起始课,学生对上一节课 “什么是周长” 的掌握情况,到底对本节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样的思考和好奇,我和团队的成员们愿意去试一试,向未知的远方出发。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学情调研】

    《长方形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学生只有明白了 “什么是周长”,才能探讨更多关于周长的知识,所以第一课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假期和疫情的特殊原因,我采用线上调研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新世纪小学数学 3.0 微课《什么是周长》,并对学习效果进行了后测。在我校随机选取两个教学班 118 人 进行了学情调研。

    【后测内容及数据统计】

    【数据分析】

    1. 大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是周长,但不能用语言进行准确描述。

    2. 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学生能通过累加获取一般图形的周长。

    3. 大约百分之二十的学生不能准确描出图形的周长,对周长的意义理解不够透彻。

    为了更准确的定位《长方形周长》一课的教学起点,摸清发展学生长方形周长量感的着力点,更好的开展教学,我又进行了《长方形周长》的前测,具体情况如下:

    【前测内容及数据统计】

    【数据分析】

    1. 学生会用直尺准确测量一条线的长度,并能选择合适的单位。

    2. 百分之九十二的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百分之八的学生有遗忘。

    3. 周长的比较,部分学生有估测意识。

    4. 基于上节课经验,个别学生认为可以用绳子和卷尺获得周长,但是具体操作的时候,还是选择用直尺测量出边的长度再计算。

    5. 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易于探究和发现四条边相加;百分之零点七的学生能采用长 ×2 + 宽 ×2 的方法求周长,只有百分之零点三的学生采用(长+宽)×2 的方法。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教案一稿】

    《长方形周长》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48-49 页

    【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中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认识了平面图形及什么是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标题为 “长方形周长”,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把正方形作为特殊的长方形来呈现,根据其自身的特征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二是教科书中不出现周长的计算公式,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程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教学实际上是以长度单位来计算长方形一周的大小,是在度量的基础上对长度进行累加,在估测、计算的过程中,积累长方形周长的的丰富知觉和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经验,从而不断积累对长方形周长的直觉,形成对长方形周长的一种感觉,即周长的量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学生分析】

    由于假期和疫情的原因,我对 118 名学生进行了线上前测,发现大部分学生明确一周的含义,但是一周的长度对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比较抽象,能采用多种方法获得周长,但是部分学生不能根据图形特征优化测量工具,大部分学生没有估测意识,易于探究和发现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求周长,少部分的学生采用长 ×2 + 宽 ×2 的方法求周长,而对于(长+宽)×2 的方法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此,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和指导,注重学生对其方法的理解,策略的多样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叠加量的感悟,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才会灵活运用,切实让学生的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 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估测周长,激活量感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周长?

    1. 学生交流汇报(边描边说,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2. 根据学生回答,回顾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长方形周长》。

    3. 估一估,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描一描,回顾周长的概念,巩固一周的表象,然后估测长方形的周长,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已有量感水平。

    活动二:建立模型,发展量感

    1. 动手验证 ,计算长方形周长

    独立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判断?

    合作探究:学生四人为一小组,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集体汇报:

    ① 根据汇报,学生发现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把每条边加起来)具有普遍性。

    ② 结合长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周长可以用长 ×2 + 宽 ×2 计算。

    ③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宽)表示的意义,体会(长+宽)×2 背后的道理。

    仔细观察: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

    想一想:回到课前的估测,对比计算结果,你觉得怎样估测会更准确,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这几种计算方法都是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与相加的顺序无关,计算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2.知识迁移,探究正方形周长。

    对比猜想:结合长方形周长,估测正方形周长。

    计算验证:量一量,算一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集体汇报:

    方法一:四条边相加。

    方法二:边长 ×4

    3. 对比交流,建立起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刚刚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不管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可以根据周长的意义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也可以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量的学习,并不限于度量一条边的长度,还要从一条边的量延展至几条边的累加。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合作交流,深刻体会长方形周长是四条边累加在一起的长度,与边的数量和长度有关,与相加的顺序无关,培养了学生的量感;然后通过类比迁移,学生对正方形周长量感也逐渐精确。最后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

    活动三、联系生活,提升量感

    1. 围栏问题: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 6 米,宽是 4 米。可以怎样围?

    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计算围栏的长度。然后交流汇报,对比学生的两种方法。

    2. 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要求:周长为 16 厘米)

    【设计意图】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第一个练习鼓励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充分理解围栏长与长方形周长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长方形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进而深化长方形的量感。第二个问题侧重于能力提升,周长、每条边以及长方形的特征都要考虑,发展学生思维,推进量感的提升体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活动四、总结提升,深化量感

    1. 这节课,谁是你学习的好伙伴呢?(学生交流)

    2.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有关长方形周长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整节课,在学习中能够帮助我们学习的有尺子、铅笔…… 这些度量工具都是不可缺少的,是发展量感的必要条件。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通过图片看到数学,留给学生的是无尽的思考。

    与梦同在
    与梦同在3年前

    本节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在比较 - 猜想 - 验证中激发学生对长方形周长方法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由定性到定量的过程,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与梦同在](https://bbs.xsj21.com/member/与梦同在) 感谢您的点评❤️

    13834480318
    13834480318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观察、发现、思考为线索,让学生在量、算、说中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的教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实践中应用数学,发展学生的量感。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13834480318 感谢您的点评❤️

    zl
    zl3年前

    本节课的重点 -- 探索长方形的周长,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为后续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奠定了基础。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zl 感谢您的点评❤️

    13935979309
    139359793093年前

    本节课,丁老师进行了两次前测,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这一点丁老师做得很好。关于 “量感” 的培养,我觉得丁老师和她的团队选的这节课完全可以体现 “量感 “” 的培养。丁老师这节课中注重度量,也注重了估计。我觉得这是培养 “量感” 的途径。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13935979309](https://bbs.xsj21.com/member/13935979309) 感谢您的肯定❤️

    刘玉琳840415
    刘玉琳8404153年前

    量感是一种关于现实世界中量的直觉,它需要在生活体验中建立,在动手操作中形成与发展,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强化。本节教学设计,善于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建立周长量感,再通过交流对比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联系区别,强化周长量感,最后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 “量”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升量感体验。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周长量感。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

    sxj15935932402
    sxj159359324023年前

    量感是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计量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的大小、长短、轻重相吻合的一种感觉。丁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两次前测,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的。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先让学生进行估测,然后在动手操作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中逐渐明晰量感,紧接着在探索正方形周长之后,通过对比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强化量感意识,最后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思维,提升量感体验。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sxj15935932402 感谢您的点评❤️

    wenhong
    wenhong3年前

    本节课中老师借助实际操作,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中形成量感,算一算、说一说中发展量感,最后在画一画、算一算中提升量感。学生在估测、验证、明辨的过程中对于周长大小的量感的构建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wenhong](https://bbs.xsj21.com/member/wenhong) 感谢您的点评

    娟子
    娟子3年前

    本节课是围绕"量感"来解决长方形周长这一问题,方法也是层层递进式的,由激活到发展再到提升最后到深化,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对长方形的周长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认识。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娟子](https://bbs.xsj21.com/member/娟子) 感谢您的点评❤️

    叶落知秋
    叶落知秋3年前

    本节课是围绕"量感"来解决长方形周长这一问题,方法也是层层递进式的,由激活到发展再到提升最后到深化,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对长方形的周长有了更深刻和广泛的认识。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

    缘分
    缘分3年前

    本节课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接着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缘分](https://bbs.xsj21.com/member/缘分) 感谢您的点评❤️

    yidan7399
    yidan73993年前

    本节课丁老师让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中形成量感,算一算、说一说中发展量感,画一画、算一算中提升量感。学生经历了这一系列活动对周长大小的量感的构建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

    Zhangqi
    Zhangqi3年前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丁老师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整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能够立足于以学生的主体发展的教育规律,尽可能让学生在全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强化量感意识,最后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思维,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周长量感。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

    示范小学杜秀娜
    示范小学杜秀娜3年前

    在本节课中,丁老师通过量和算,以直观促抽象,得出周长计算方法;注重方法的类推和迁移;由 “一般 —— 特殊” 算法的比较,适当优化方法;数学回归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整节课丁老师形成有序推进的势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了测量活动,积累操作经验,最终发展量感空间观念。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

    15110427887
    151104278873年前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丁老师以这一理念为指导,让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形成量感,算一算、说一说发展量感,画一画、算一算提升量感。

    408268820
    4082688203年前

    量感简单地理解为:对量的直觉与感悟。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量感的培养离不开自身的亲身体验,丁老师的这节课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通过估测、动手实践等活动获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量感。尤其是 “长方形周长” 的探索: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慢慢领悟到: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各条边累加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量感。

    示小东校祁婷
    示小东校祁婷3年前

    丁老师让学生在估测、验证、思辨的自主学习活动中逐步走近量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具身经验,在度量中不断积累量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13756337456
    137563374563年前

    丁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的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教学时先通过量和算,以直观促抽象,得出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由 “一般到特殊” 的算法比较,优化方法;最后回归生活。整节课的设计有条不紊,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空间观念和量感。

    dxalclm
    dxalclm3年前

    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每一次估计任务的提出,都不是估完即可,而是让学生说明这样估的理由,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估更准确,学生的数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兰风草木香
    兰风草木香3年前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生活中熟悉的具体事物,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获得更多、更直观的有关周长的直观经验。

    齐会敏
    齐会敏3年前

    量感的培养来自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际的感知,本节课中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经验,理解了周长的本质就是边线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wudiok123
    wudiok1233年前

    推理是培养量感的重要方法,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促进量感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设更多操作与探索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或实验等方法,学会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从中发现规律。

    育才小学任晶晶
    育才小学任晶晶3年前

    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要想培养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自己来亲身体验,到实践中来感受量,才能加深理解。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丁老师设计了多个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wudiok123
    wudiok1233年前

    教师在学生量感的培养过程中要把握好学习与运用、综合与实践的设计和实施,将抽象的感知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噢❤️

    jgy13756370017
    jgy137563700173年前

    丁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的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教学时先通过量和算,以直观促抽象,得出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由 “一般到特殊” 的算法比较,优化方法;最后回归生活。整节课的设计有条不紊,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空间观念和量感。

    jgy13756370017
    jgy137563700173年前

    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每一次估计任务的提出,都不是估完即可,而是让学生说明这样估的理由,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估更准确,学生的数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期待成长努力蜕变
    期待成长努力蜕变3年前

    说起量,离不开量,教师通过测量、估量等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了量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类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通过这样环环相扣的活动,使学生对于量的感知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期待成长努力蜕变
    期待成长努力蜕变3年前

    教学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始至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由获取知识的同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知识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15944049366
    159440493663年前

    此教学设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探究和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一点一点建立起量感,在一步一步探究中,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乔雪竹
    乔雪竹3年前

    从案例到理论一点点走近 “量感”;围绕 “长方形周长” 深入研读教材,对学生进行第一课的线上学习与测评,以期待真真正正了解学生,实实在在经历研究的过程,形成了第一稿教学设计。

    婉歌婷栀
    婉歌婷栀3年前

    《长方形的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理解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课题为 “长方形的周长”,但教学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二是不出现周长的计算公式,教材中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聂蒙蒙
    聂蒙蒙3年前

    通过触觉的感官参与,形成鲜活的表象,这是学生明确 " 一厘米有多长 " 的思维支撑,加深一厘米的直观体验,感知 1 厘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培养量感。

    lishujie123456
    lishujie1234563年前

    在本节课中,丁老师通过量和算,以直观促抽象,得出周长计算方法;注重方法的类推和迁移;由 “一般 —— 特殊” 算法的比较,适当优化方法;数学回归生活,培养应用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自己来亲身体验,到实践中来感受量,才能加深理解。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丁老师设计了多个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 整节课丁老师形成有序推进的势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了测量活动,积累操作经验,最终发展量感空间观念。

    18243067339
    182430673393年前

    丁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18202860939
    182028609393年前

    作为公式度量的起始课,教师首先设计了估测环节,让学生调动以往的量感经验,直观感知长方形的周长。接着安排学生实测,学生通过测量、计算,体会到周长的可测量、可累加,并寻找到多种计算方法,从而建立起公式度量的周长模型。整个设计学生起着主导作用,学生量感的建立真实自然的发生着。

    王薇123
    王薇1233年前

    丁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13180798129
    131807981293年前

    教师和大家分享有关 “量感” 的认识,从案例到理论一点点走近 “量感”;围绕 “长方形周长” 深入研读教材,对学生进行第一课的线上学习与测评,以期待真真正正了解学生,实实在在经历研究的过程,培育了学生的量感。

    13180798129
    131807981293年前

    教师注重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每一次估计任务的提出,都不是估完即可,而是让学生说明这样估的理由,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估更准确,学生的数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可谓量感的培养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8744158750
    187441587503年前

    本课的教学实际上是以长度单位来计算长方形一周的大小,是在度量的基础上对长度进行累加,在估测、计算的过程中,积累长方形周长的的丰富知觉和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经验,从而不断积累对长方形周长的直觉,形成对长方形周长的一种感觉,即周长的量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zhanglijuan12345
    zhanglijuan123453年前

    通过量和算,以直观促抽象,得出周长计算方法;注重方法的类推和迁移;由 “一般 —— 特殊” 算法的比较,适当优化方法;数学回归生活,培养应用意识。要想培养学生的量感,就要让学生自己来亲身体验,到实践中来感受量,才能加深理解。

    yuexiaofen
    yuexiaofen3年前

    丁老师先用前测了解学情,用旧知唤醒学生的已有量感经验,再通过策略多样化加强学生对量的感悟、提升、内化,真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

    赵春丽
    赵春丽3年前

    丁老师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思潮为主线,让学生在看、说、想中解决问题。

    赵春丽
    赵春丽3年前

    整节课体现了数学的教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实践中应用数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量感。

    13756332018
    137563320183年前

    丁老师在本节课开始以两次前测,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突出重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13894804612
    138948046123年前

    丁老师在本节课开始以两次前测,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突出重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赵海峰
    赵海峰3年前

    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提炼系统化学习方法的过程,以 “变中找不变” 的思想来应对生活中各种复杂的问题。

    王伟蓉
    王伟蓉3年前

    量感的培养是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呼应,是数学走向生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的不断挖掘,可以促进教学教法的不断提升,使教师的量感教学变得清晰,具体操作也让学生得益,不断培养他们的量感,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abcd0517
    abcd05173年前

    丁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15981006678
    159810066783年前

    本节课教学突出重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杜国婷
    杜国婷3年前

    丁老师注重方法的类推和迁移,由 “一般 —— 特殊” 算法的比较,适当优化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吉林长春韩芬
    吉林长春韩芬3年前

    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合作交流,深刻体会长方形周长是四条边累加在一起的长度,与边的数量和长度有关,与相加的顺序无关,培养了学生的量感;然后通过类比迁移,学生对正方形周长量感也逐渐精确。丁老师设计了多个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 整节课丁老师形成有序推进的势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了测量活动,积累操作经验,最终发展量感空间观念。

    吉林长春韩芬
    吉林长春韩芬3年前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丁老师设计了多个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ldm119110
    ldm1191103年前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体会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维畅w
    维畅w3年前

    丁老师通过带领学生动手操作,感受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内涵。这样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形成 “量感”。

    罗海荣123
    罗海荣1233年前

    丁老师的这节《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突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交流、计算、测量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体验图形的长度量感,最终在掌握两种周长计算方法的同时将周长的量感意识激活,通过动手验证以及对比交流,建立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环环相扣,提升量感感知。

    刘力瑛
    刘力瑛3年前

    丁老师本节课从说明什么是周长入手,引入自然、贴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长方形的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有利于学生培养周长量感。

    孟卫芳
    孟卫芳3年前

    学生亲身参与测量活动,亲身去体验有多长,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量”,发展学生的 “量感”。在比较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这些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简洁,为下面总结方法奠定基础。

    刘思娣
    刘思娣3年前

    丁老师设计了多个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 整节课丁老师形成有序推进的势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了测量活动,积累操作经验,最终发展量感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艳艳
    艳艳3年前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 “以学生为中心” 和 “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和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老师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精神,增强小组学习的意识和作用。

    wlz66890
    wlz668903年前

    丁老师这节课前期调查做了很多工作,为新课教学有的放矢做好准备。教师给与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樊娜
    樊娜3年前

    探究长方体周长公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薛玖玲
    薛玖玲3年前

    丁老师的课堂不仅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周长这个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完成了量的累加。

    李玉明
    李玉明3年前

    丁老师在设计教案之前做了依据有针对性的调研,使教学设计更具时效性、高效性,同时也对学生就 “周长” 这一量的认知进行的初步的掌握,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长方形周长时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体会备学生的重要性

    李玉明
    李玉明3年前

    教学设计中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探究和表达的空间,让学生从意会 “量感” 到表述直观感受 “量感”,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15500277983
    155002779833年前

    量感是一种关于现实世界中量的直觉,它需要在生活体验中建立,在动手操作中形成与发展,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强化。本节教学设计,善于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建立周长量感,再通过交流对比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联系区别,强化周长量感,最后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 “量”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升量感体验。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周长量感。

    15500277983
    155002779833年前

    丁老师的这节《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突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交流、计算、测量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体验图形的长度量感,最终在掌握两种周长计算方法的同时将周长的量感意识激活,通过动手验证以及对比交流,建立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环环相扣,提升量感感知。

    95839
    958393年前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刘肖
    刘肖3年前

    本节教学设计,善于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建立周长量感,再通过交流对比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联系区别,强化周长量感,最后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 “量”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节课的重点 -- 探索长方形的周长,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为后续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奠定了基础。

    山那边
    山那边3年前

    学生原有经验是新知学生的生长点。课前丁老师组织了两次前测,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再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对周长计算不同方法的理解,对叠加量的感悟,让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741602583
    27416025833年前

    教学中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深刻体会长方形周长与边的数量和长度有关,与相加的顺序无关,培养了学生的量感;然后通过对比交流,学生对正方形周长概念也逐渐清晰起来。最后联系生活,对比不同的方法,加强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

    李佳霖
    李佳霖3年前

    丁老师的课堂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周长这个量,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和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自始至终贯穿了 “以学生为中心” 和 “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丁老师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精神,增强小组学习的意识和作用。

    李佳霖
    李佳霖3年前

    丁老师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在反复的经历中感悟量感,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的操作活动,通过多种方式,逐步加深对长方形周长的感知,同时也通过实践掌握了多种测量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量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李佳霖
    李佳霖3年前

    加强学生对于数量的感知,提高学生的估算、估测能力。量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李佳霖
    李佳霖3年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采用传统的 “公式 — 例题 — 习题” 的教学结构模式,而是让学生更多的进行交流、讨论、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量感的培养。 总之,整节课体现了数学的教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实践中应用数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李佳霖
    李佳霖3年前

    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从量感和数感的区别、度量的发展以及课标是怎样设计基于量感的教学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要强调量感。然而,” 量感 “的内涵是什么?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量感 “?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逐渐厘清。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李佳霖](https://bbs.xsj21.com/member/李佳霖) 感谢您的点评❤️

    韩兆红
    韩兆红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可传递,只有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尝试,只有经历了才能记住了,只有探究了,才能明白了。学习的乐趣就在寻找的路上。

    2741602583
    27416025833年前

    丁老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逐步走近量感,在实践操作中亲身经历量感形成过程,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加强学生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倡导发散思维的发展。

    芬@儿
    芬@儿3年前

    《长方形的周长》看似和长度息息相关,细细研究时发现和计算密切联系,“如何在算理中恰如其分的体现量感的培养” 丁老师的设计与想法让我豁然开朗。通过多种算法的交流对比,孩子在边的叠加中与数量的叠加中多方面渗透对量感的培养。

    haohanchangkong
    haohanchangkong3年前

    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始至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由获取知识的同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知识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15543196633
    155431966333年前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接着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丁老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逐步走近量感,在实践操作中亲身经历量感形成过程,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加强学生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倡导发散思维的发展。

    18295961155
    182959611553年前

    本节课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接着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liyajuan
    liyajuan3年前

    本节课前,丁老师基于学情做了深入的前测和分析,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只要孩子明确周长的含义,基本都可以用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求周长,但是对于另外两种方法计算周长,缺少感悟和认识,特别对于是(长+宽)×2 这一方法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课中可借助实物教具或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加深认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数形结合中逐步发展学生量感。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大部分学生的算法比较单一,借助实物操作,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可以加深对其他两种方法的理解与感悟。

    陈希珍
    陈希珍3年前

    教师根据黑板上的算式总结,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可以根据周长的意义,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也可以利用他们各自的特点来进行计算,对比了不同的方法,体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通过对比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发现,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本质是把四条边相加,与相加的顺序无关。

    多多
    多多3年前

    《长方形的周长》看似和长度息息相关,细细研究时发现和计算密切联系,“如何在算理中恰如其分的体现量感的培养” 丁老师的设计与想法让我豁然开朗。通过多种算法的交流对比,孩子在边的叠加中与数量的叠加中多方面渗透对量感的培养。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多多](https://bbs.xsj21.com/member/多多) 感谢您的点评❤️如何在周长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多多
    多多3年前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接着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丁老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逐步走近量感,在实践操作中亲身经历量感形成过程,呈现的多种方法都是建立在加强学生对周长意义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倡导发散思维的发展。

    多多
    多多3年前

    本节课的重点 -- 探索长方形的周长,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为后续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奠定了基础。

    多多
    多多3年前

    史宁中教授在报告中从量感和数感的区别、度量的发展以及课标是怎样设计基于量感的教学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要强调量感。然而,” 量感 “的内涵是什么?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量感 “?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逐渐厘清。

    多多
    多多3年前

    教师根据黑板上的算式总结,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可以根据周长的意义,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也可以利用他们各自的特点来进行计算,对比了不同的方法,体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

    多多
    多多3年前

    教师根据黑板上的算式总结,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可以根据周长的意义,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也可以利用他们各自的特点来进行计算,对比了不同的方法,体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

    多多
    多多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可传递,只有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尝试,只有经历了才能记住了,只有探究了,才能明白了。学习的乐趣就在寻找的路上。

    多多
    多多3年前

    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始至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由获取知识的同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知识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多多
    多多3年前

    量感是一种关于现实世界中量的直觉,它需要在生活体验中建立,在动手操作中形成与发展,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强化。本节教学设计,善于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建立周长量感,再通过交流对比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联系区别,强化周长量感,最后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 “量”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提升量感体验。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周长量感。

    多多
    多多3年前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多多](https://bbs.xsj21.com/member/多多) 感谢您的点评❤️

    xuxu19860921
    xuxu198609213年前

    丁老师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教学规律,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扮演着引导者,点拨者的重要角色,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xuxu19860921](https://bbs.xsj21.com/member/xuxu19860921) 感谢您的点评❤️

    冯霞
    冯霞3年前

    教师对 118 名学生进行了线上前测,发现大部分学生能采用多种方法获得周长,但是部分学生不能根据图形特征优化测量工具,大部分学生没有估测意识,计算周长的方法较单一,因此,在学生探究时,教师注重引导和指导,注重学生对其方法的理解,策略的多样化,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叠加量的感悟,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才会灵活运用,切实让学生的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老师的点评❤️

    5577
    55773年前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以长度单位来计算长方形一周的大小,是在度量的基础上对长度进行累加,在估测、计算的过程中,积累长方形周长的的丰富知觉和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经验,从而不断积累对长方形周长的直觉,形成对长方形周长的一种感觉,即周长的量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大脸猫爱吃鱼
    大脸猫爱吃鱼3年前

    本节课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接着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逐步走近量感,在实践操作中亲身经历量感形成过程,倡导发散思维的发展。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大脸猫爱吃鱼](https://bbs.xsj21.com/member/大脸猫爱吃鱼) 感谢您的点评❤️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3年前

    本节课丁老师进行了三次估计。活动一 “估一估长方形的周长”、活动二 “估一估正方形的周长”、联系生活 “估计车位的周长”,三次估计和量感的培养有什么关系?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估测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估测,对比计算结果,使学生对周长的量感逐渐趋于精准。

    芬@儿
    芬@儿3年前

    对于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长方形的周长》一课的学习存在较大的挑战,学生欠缺的知识储备有以下几个方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周长的认识以及一些基本图形的周长计算等,没有了这些知识作为依托,如何有效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如何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3年前

    本节课丁老师注重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算理的理解,基于学生的认知状况,是否能够感受到(长 + 宽)乘 2 这种方法的简洁与方便?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https://bbs.xsj21.com/member/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 通过调研以及对教材设计意图的分析,,由于混合运算、小括号、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经验不足,学生体会不到第三种方法的简便性,可不做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后续知识的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选择简便有效的方法。

    13166852646
    131668526463年前

    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始至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由获取知识的同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知识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13166852646
    131668526463年前

    本节课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接着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17722827238
    177228272383年前

    本节课中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始至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由获取知识的同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知识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408268820
    4082688203年前

    老师开课即问学生:什么是周长?是让学生表述周长概念吗?首先太抽象,教材也不做要求;其次太刻意,虽然目的是回顾 “周长” 的意义,但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在情境中感悟 “周长” 的含义以及体会学习 “长方形周长” 的必要性。要让学生时刻地感悟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世界,待生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刘玉琳840415
    刘玉琳8404153年前

    在长方形周长探究完后,丁老师提出了 “你觉得怎样估测更准确呢?是否有必要提出,好像学生未回答出老师想得到的答案。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这个问题设计的比较大,学生无从谈起,可以修改为:谁估测的更准,你是怎样估的?

    刘玉琳840415
    刘玉琳8404153年前

    丁老师本节课有两次活动,在活动要求中都写出了 “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不会用语言表达,怎样可以使问题再具体一些,学生容易理解和表达?

    刘玉琳840415
    刘玉琳8404153年前

    长方形周长探究完后,对于正方形的周长,丁老师是否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究?

    15582087256
    155820872563年前

    丁老师先让学生回顾周长的概念,巩固一周的表象,然后估测长方形的周长,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已有量感水平。对于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合作交流,深刻体会长方形周长是四条边累加在一起的长度,与边的数量和长度有关,与相加的顺序无关,培养了学生的量感;然后通过类比迁移,学生对正方形周长量感也逐渐精确。最后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

    张卫芳
    张卫芳3年前

    整节课体现了数学的教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实践中运用数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李佳霖
    李佳霖3年前

    丁老师在课堂中,学生比较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向学生提问 “比较这三种方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提问是否可以具体问 “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之处” 最后是否需要小结:累加的顺序不同,但算的都是长方形的周长?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有效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思考,由于前期知识基础不足,我觉得相加的顺序一样,学生不好感悟,相同之处还是要回到这几种方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上来。

    萌新
    萌新3年前

    (长 + 宽)×2 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确有困难,加之学生前期知识的欠缺,丁老师如何设计、思考这块的活动,来突破这节课的难点呢?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实物,在长方形上剥离一条长和一条宽,学生会发现(长 + 宽)是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而 ×2 是因为长方形有这样的两组,进而帮助学生理解。

    王妮
    王妮3年前

    本节课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接着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蔡永杰
    蔡永杰3年前

    丁老师首先回顾了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为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会把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得到长方形的周长,这是长方形计算公式的算理,这一步是学生理解和教师引导的关键。

    钱佳辉
    钱佳辉3年前

    量感的培养不可传递,只有让孩子亲自去体验尝试,只有经历了才能记住了,只有探究了,才能明白了。

    quanxiaolong
    quanxiaolong3年前

    “量” 起源于 “量”,在实际生活中用测量培养学生的 “量感”,进一步明确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李老师让学生经历了比、想、找、画、移,建立了厘米的概念,在逐步的探究中掌握了用尺子测量的方法,比较准确的描述 1 厘米有多长,使学生快乐学习,形式数感。

    sxj15935932402
    sxj159359324023年前

    丁老师本节课的练习活动,在围栏问题后是否可以再设计一个练习,“老师家有这样一面墙,长 5 米,如果靠这面墙围一个长 6 米,宽 4 米的蔬菜园,你会建议老师选哪种围法?”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谢谢您的点评,可以在探究完围栏问题后,再追问,如果再添一堵墙呢,这次需要围几条边呢?

    刘亚丹
    刘亚丹3年前

    本节课丁老师进行了三次估计。活动一 “估一估长方形的周长”、活动二 “估一估正方形的周长”、联系生活 “估计车位的周长”,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实践中运用数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刘玉琳840415
    刘玉琳8404153年前

    围栏问题:这道题丁老师放手让孩子去完成,学生有点困难,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是否在完成这道题前,先让学生说一说对题的理解,理清题目的意思,学生完成时就会容易一些。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对于围栏问题,要帮助学生读懂题意,可以同伴之间说一说你读懂什么了,还需要借助画图来理解。

    123456hu
    123456hu3年前

    开课伊始,丁老师说估一估长方形的周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觉得这个设计激趣欠缺。给小小的长方形纸包花边,其实就是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个想法挺好。但我感觉不切实际,并不是生活真正所需。建议给孩子熟悉的黑板、相框装花边更好一些,而且对于米的认识,二年级有基础,所以估量起来也会更容易些,同时也可以对孩子量感做一个摸底。大家觉得呢?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123456hu](https://bbs.xsj21.com/member/123456hu) 感谢您的建议,估测花边有多长,有两个优点,一是素材来源于生活,二是易于操作,从探究需求到实际操作,从实物的估到实物的量和算,经历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黑板和相框也考虑到了,但是它不是整米数,也不利于操作。

    陕西西安张博
    陕西西安张博3年前

    对于量感提升的环节,我觉得特别棒,这个环节的存在使得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但是在两个计算方法,确实缺乏量感,孩子们掌握周长公式可能是因为孩子们本身知道这个给公式的存在,但是不知道有这个公式的本质,可以再借助实物操作,加深学生的印象,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陕西西安张博](https://bbs.xsj21.com/member/陕西西安张博) 感谢您的建议❤️

    123456hu
    123456hu3年前

    拓展练习:围栏问题,应该有个高度。给出 10 米墙应该怎样围栏,两种方法出来后,丁老师优化出围长 6 米的栅栏更省钱结束。这里应追问:如果墙 5 米呢?或者说两面靠墙呢?也可以设计一边有个门呢?又该如何围?周长又该如何计算?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建议,通过围栏问题,学生会发现,并不是所有长方形周长的计算都是四条边相加,还会有三条边或者两条边相加的情况,这道题可以加以拓展,提升量感体验。

    123456hu
    123456hu3年前

    老师能够运用尺子、 铅笔等度量工具,通过估 —— 测量 —— 验证,有效组织孩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发展了学生的量感。其实我觉得用绳子围,然后拉直展开更准确、直观、便于理解。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123456hu 绳子剥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对于两条长和两条宽相加来说,需要分截,我觉得不好具体操作。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教案二稿】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48-49 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一单元,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第一个问题中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周长的意义来计算的,而另外两种则是根据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的。对学生而言,这三种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教科书没有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和周长意义,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在测量、计算、交流的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量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学情分析】

    通过试讲发现,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基础不仅仅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混合运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都对本课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多采用四条边相加的方法,对于长 ×2 + 宽 ×2 的方法和(长+宽)×2 的方法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此,教师的关注点应放在,学生对各种方法的理解和策略的多样化上,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会灵活运用。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 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估测周长,激活量感

    谈话: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些长方形彩纸,需要我们用彩带围上花边,用来装饰教室后面的专栏,你觉得这个长方形需要多长的彩带呢?

    1. 估一估,这个长方形彩纸的周长是多少?

    2. 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你估测的准不准?

    可以用先量后算的方法,知道了长和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周长了。

    3. 那这节课就我们一起研究《长方形周长》(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激发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水平。然后提出问题,要想知道彩带有多长,就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进而揭示课题。

    活动二:建立模型,发展量感

    1. 动手验证 ,计算长方形周长

    出示活动要求:

    (1)四人小组,量一量,算一算。

    (2)和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集体汇报:

    ① 根据汇报,学生发现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把每条边加起来)具有普遍性。

    ② 结合长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周长可以用长 ×2 + 宽 ×2 计算。

    ③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长+宽)表示的意义,体会(长+宽)×2 背后的道理。

    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这几个算式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这几种计算方法都是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与相加的顺序无关。在计算时,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与估测对比:谁的估测更准确,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2.知识迁移,探究正方形周长。

    1. 估一估:结合长方形周长,估测正方形周长。

    2. 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集体汇报:

    方法一:四条边相加。

    方法二:边长 ×4

    3. 对比交流,建立起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小结:刚刚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不管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可以根据周长的意义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也可以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量的学习,并不限于度量一条边的长度,还要从一条边的量延展至几条边的累加。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合作交流,深刻体会长方形周长是四条边累加在一起的长度,与边的数量和长度有关,与相加的顺序无关,培养了学生的量感;然后通过类比迁移,学生对正方形周长量感也逐渐精确。最后交流各种算法,对比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

    活动三、联系生活,提升量感

    1.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小正方形边长看作 1 厘米)。

    2. 围栏问题: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 6 米,宽是 4 米。可以怎样围?

    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计算围栏的长度。然后交流汇报,对比学生的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第一个练习学生自主画图并计算,发展学生思维,推进量感的提升体验,发展空间观念。第二个练习鼓励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充分理解围栏长与长方形周长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长方形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进而深化长方形的量感。

    活动四、总结提升,深化量感

    1. 这节课,谁是你学习的好伙伴呢?(学生交流)

    2.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有关长方形周长的数学知识?

    相框、篮球场、车位等。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通过图片看到数学,留给学生的是无尽的思考。

    ql1234
    ql12343年前

    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王婷83221
    王婷832213年前

    纵观本课,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学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我们会继续努力。

    王婷83221
    王婷832213年前

    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 和 “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让学生试着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课堂上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教学效果很好。

    王婷83221
    王婷832213年前

    倡导算法多样化更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对于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新课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其道理非常明显,如果是学生们能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最好记、又实用的计算方法,那才是最有用的方法。

    刘颖
    刘颖3年前

    在本节课中教师的教育观念都比较新,注重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亲切、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动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摆一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参与,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真正体现了 “生活 —— 数学 —— 生活” 的教学思路,这正是新课标中所提倡的,非常值得我学习。

    任艳花
    任艳花3年前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这样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冷月云
    冷月云3年前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丁老师以这一理念为指导,让学生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形成量感,算一算、说一说发展量感,画一画、算一算提升量感。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冷月云 非常感谢您的点评。您的点评与建议,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让学生经历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探究出长方形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升量感体验。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一稿反思】

    优点:

    1. 本节课,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只是在学生思维的阻塞处给予及时必要的引导与点拨。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2. 在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时,我通过剥离边线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够直观看到三种计算方法的算理,尤其是对方法三(长+宽)×2 这种方法的理解更为透彻。     

    3. 注重学生方法多样化,在对比与交流中,学生感悟到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将长方形四条边线进行有序累加,从而得到长方形的一周的长度,真正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内涵。

    发现问题:

    1. 导入环节,让学生估测这个长方形周长,然后说说自己估测的理由,这个问题的指向性不是很明确,导致用时过长。

    2. 学生在探究长方形计算方法中,都采用的是连加的计算方法,对 “长 ×2 + 宽 ×2” 和 “(长 + 宽)×2”,学生们想不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与团队老师互相交流,研读教材时恍然大悟,原来是孩子们欠缺了许多必需的知识储备。

    (1)混合运算虽然位于第一单元,但是学生刚刚接触混合运算的第一课,对计算方法的应用还不是很得心应手,而且小括号的学习是在第五课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对它非常陌生。

    (2)《长方形周长》处于第五单元的第 3 课时。虽然前面对《什么是周长》进行了补救教学,但是练习和第二课时都还没有学习,学生对周长的理解还有待消化与理解。同时跳过了多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时,它是本节课的一个很好的桥梁与铺垫。

    (3)现阶段的学生还未学习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学生在方法的应用、选择与优化时,当然倾向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倘若在教学时,先把两位数乘一位数提前学完,再来学习《长方形周长》时,他们便能用三种方法完整地解决。

    3. 小组合作过程中,发现学生多在独立测量与计算,要么测量完不计算,要么计算完了不交流自己的想法。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课堂上没有合作学习的习惯,不知如何进行合作交流;二是学习活动要求不明确。

    改进方向:

    1. 导入中估测环节用时过长,因此,可以只让学生说出估测的结果,如何估的先不交流。

    2. 小组活动要求需要进一步明确。

    3. 可以不做优化,但是在对方法的理解上还需要下功夫。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二稿反思】

    今天,我进行了第二次试讲,全体工作室成员参与了听课研讨。结合孩子的课堂表现和老师们的意见,我对本节课有了新的思考。

    【优点】

    本节课,我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大胆放手,先估一估,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长方形周长的各种算法,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探究并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我利用教具剥离长和宽,并贴到黑板上,非常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于为什么 ×2,也能很好的理解,长方形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两个宽的和。

    【存在问题】

    1. 导入环节还是有些用时过长。让学生估测这个长方形周长,部分学生估测长和宽,究其原因,一是问题设计可能有问题;二是学具问题,长和宽的颜色不一样,误导了学生;三是对周长概念本质的不理解。

    2. 学生的知识基础定位不准。在探究长方形计算方法中,这次学生全部采用的是长 ×2 + 宽 ×2 的方法,通过了解,原来是因为这几天对混合运算第二课和《什么是周长》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对特殊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有了新的思考。部分学生能 根据长方形特征并能 写出综合算式。

    3. 活动要求不明,学生合作实效不佳。小组合作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测量与计算之后,都不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估计还是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学生课堂上没有合作学习的习惯,不知如何进行合作交流。二是学习活动要求不明确。

    【改进方向】

    1. 导入环节寻找更加贴切的情景激发兴趣,在估测中设计更加有效的问题,一语中的,引发思考,又节约时间。

    2. 小组活动要求需要进一步明确。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教案三稿】

    《长方形周长》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48-49 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一单元,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第一个问题中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周长的意义来计算的,而另外两种则是根据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的。对学生而言,这三种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教科书没有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和周长意义,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在测量、计算、交流的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量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学情分析】

    通过试讲发现,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基础不仅仅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混合运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都对本课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多采用四条边相加的方法和长 ×2 + 宽 ×2 的方法,对于(长+宽)×2 的方法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此,教师的关注点应放在,学生对各种方法的理解和策略的多样化上,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会灵活运用。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 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估测周长,激活量感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读书节就要到了,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根据自己喜欢的书籍,做成了许许多多的读书卡,今天需要大家给这张读书卡的四周围上花边,你觉得需要多长的花边呢?

    1. 估一估,大概需要多长的花边?

    2. 要想知道需要多长的花边,就是求这个读书卡的?(周长)

    3. 那这节课就我们一起研究《长方形周长》(板书)。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估一估,激发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水平,然后提出问题,要想知道花边有多长,就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进而揭示课题。

    活动二:建立模型,发展量感

    1. 动手操作 ,计算长方形周长

    (1)老师给每个人准备了一张这样的读书卡,要想知道它的周长,先要干什么?

    出示学习要求:

    1. 自己先量一量,再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 和小组的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集体汇报:

    ①方法一:长 + 宽 + 长 + 宽。

    ②方法二:长 ×2 + 宽 ×2。

    ③ 方法三:(长 + 宽)×2。

    (2)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这几种方法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你能快速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4)与估测对比:谁的估测更准确,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2.知识迁移,探究正方形周长。

    (1)估一估:结合长方形周长,估测正方形周长。

    (2)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集体汇报:

    方法一:四条边相加。

    方法二:边长 ×4

    小结:真了不起,刚刚同学们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探究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量的学习,并不限于度量一条边的长度,还要从一条边的量延展至几条边的累加。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合作交流,深刻体会长方形周长是四条边累加在一起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的量感;然后通过类比迁移,学生对正方形周长量感也逐渐精确。

    活动三、联系生活,提升量感

    1.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小正方形边长看作 1 厘米)。

    2. 围栏问题: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 6 米,宽是 4 米。可以怎样围?

    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计算围栏的长度。然后交流汇报,对比学生的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第一个练习学生自主画图并计算,发展学生思维,推进量感的提升体验,发展空间观念。第二个练习鼓励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充分理解围栏长与长方形周长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长方形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进而深化长方形的量感。

    活动四、拓展延伸,深化量感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有关长方形周长的数学知识?估一估它们的周长。

    黑板面的周长、教室地面的周长、车位的周长等。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个环节让学生估测身边事物的周长,让学生用 “量” 的眼光打量生活,用 “量” 的头脑考量世界。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三稿反思】

    优点:

    1. 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激活量感经验。我修改了导入情境,以我们学校的读书节活动入手,让学生估一估需要多长的花边;接着提出问题:要想知道需要多长的花边,就是求这张读书卡的周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量感经验。

    2. 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在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了估、量、算、说、剥等活动,并把重点放在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上。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 —— 不管用那种方法,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3. 应用提升有层次。自主画长方形并计算再到围栏周长、黑板面周长、教室地面周长、车位周长等问题的解决,使周长的计算方法 “活” 起来,学生的量感在估计验证的应用过程中得以锦上添花。

    问题:

    围栏问题,比较灵活比较开放,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点难度,一上来就让学生画一画、算一算,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所以出现大部分同学都围四条边的情况。

    改进:

    要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该扶则扶,该放则放。对于围栏问题,应该先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说一说靠墙围是什么意思,再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效果会更好些。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团队磨课照片】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教案终稿】

    《长方形周长》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一单元,主要是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是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第一个问题中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方法是根据周长的意义来计算的,而另外两种则是根据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的。对学生而言,这三种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因此,教科书没有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和周长意义,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在测量、计算、交流的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量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学情分析】

    通过试讲发现,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基础不仅仅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混合运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都对本课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多采用四条边相加的方法和长 ×2 + 宽 ×2 的方法,对于(长+宽)×2 的方法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此,教师的关注点应放在,学生对各种方法的理解和策略的多样化上,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会灵活运用。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 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活动一:估测周长,激活量感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读书节就要到了,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根据自己喜欢的书籍,做成了许许多多的读书卡,今天需要大家给这张读书卡的四周围上花边,你觉得需要多长的花边呢?

    1. 估一估,大概需要多长的花边?

    2. 要想知道需要多长的花边,就是求这个读书卡的?(周长)

    3. 那这节课就我们一起研究《长方形周长》(板书)。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估一估,激发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了解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水平,然后提出问题,要想知道花边有多长,就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进而揭示课题。

    活动二:建立模型,发展量感

    1. 动手操作 ,计算长方形周长

    (1)老师给每个人准备了一张这样的读书卡,要想知道它的周长,先要干什么?

    出示学习要求:

    1. 自己先量一量,再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 和小组的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集体汇报:

    ①方法一:长 + 宽 + 长 + 宽。

    ②方法二:长 ×2 + 宽 ×2。

    ③方法三:(长 + 宽)×2。

    (2)聚焦问题,展开讨论:

    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这几种方法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与估测对比:谁的估测更准确,说说你是怎样估的。

    (4)练一练:你能快速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2.知识迁移,探究正方形周长。

    (1)估一估:结合长方形周长,估测正方形周长。

    (2)验证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那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这个呢?

    集体汇报:

    用边长 ×4 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小结:真了不起,刚刚同学们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探究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量的学习,并不限于度量一条边的长度,还要从一条边的量延展至几条边的累加。通过剥离周长,量一量、算一算,合作交流,深刻体会长方形周长是四条边累加在一起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接着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只要知道了长和宽,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可以得到长方形的周长,强化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量感。最后通过类比迁移,学生对正方形周长量感也逐渐精确。

    活动三、灵活应用,提升量感

    1.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计算出它的周长(小正方形边长看作 1 厘米)。

    2. 围栏问题:我们学校的实践基地,要在靠墙的地方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 6 米,宽是 4 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理一理:靠墙围是什么意思?

    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算一算:计算出围栏的长度。

    说一说:集体交流不同的方法。

    比一比:哪种方法更节省材料?

    想一想:如果再添一堵墙呢?

    【设计意图】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第一个练习学生自主画图并计算,发展学生思维,推进量感的提升体验,发展空间观念。第二个练习鼓励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充分理解围栏长与长方形周长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长方形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时才会灵活运用,切实让学生的量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活动四、拓展延伸,深化量感

    估一估:黑板面的周长、教室地面的周长、车位的周长。

    比一比:对比估测结果和实际周长,你估的准不准?

    走入生活,哪些地方还用到了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试着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个环节让学生估测身边事物的周长,让学生用 “量” 的眼光打量生活,用 “量” 的头脑考量世界,这种浸润在生活中的 “量感” 培养,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有效拓展了学生量感的深度。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3年前

    丁老师这节课,选材贴近生活。探索长方形周长选用学校读书节的读书卡,到围栏长,再到黑板周长、教室周长、车位周长。从小生活到大生活、从小单位到大单位,每个看似非常寻常的学习任务,都为学生的学习预留了探索、操作、思考的空间。在活动中不断感知周长,也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dingmimi
    dingmimi3年前

    感谢您的点评❤️量感的建立与学生的个体经验有关,举生活实例,在反复体验与不断矫正的过程中,促进学生 “量感” 生长。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示范小学3年前

    在探索正方形周长的环节,丁老师巧妙的设计长方形 “变变变”,先估计再验证。既沟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又让学生在经历长方形周长图示和计算的活动经验之后,类比迁移,推理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强化了周长就是一周长度的累加量感,达到了学生的量感升华。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3ms · UTC 13:02 · PVG 21:02 · LAX 06:02 · JFK 09:0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