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长春韩芬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937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30 05:23:41 +08:009 99 95 |
3年前 回复了 大庆市让北第一小学于宏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黑龙江省大庆基地(二) 于宏 3 上 《什么是周长》 |
本节课根据度量目标进行度量活动的学习路径,发展学生对 “量” 的估测推断意识和直觉感知能力。学生经历 “现实情境中度量” 和 “抽象的图形度量” 两次度量活动,学生按照明确度量对象 确定度量单位 选择度量方法和工具 交流度量结果的学习路线完成度量活动。
3年前 回复了 四川天府新区独立基地季楠馨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四川天府新区南湖小学独立基地 + 季楠馨 + 2 上《1 米有多长》 |
季老师这节课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验了 1 米的实际长度,建立了对 1 米长度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学生形成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从而发展了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四川天府新区独立基地季楠馨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四川天府新区南湖小学独立基地 + 季楠馨 + 2 上《1 米有多长》 |
本节课教学设计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的关系,并会运用新知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对于米和厘米的关系,学生也是在丰富的活动中去渗透和感知,最后形成概念。
3年前 回复了 dingmim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赵红亮名师工作坊 丁咪咪 3 上 《长方形周长》 |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丁老师设计了多个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3年前 回复了 dingmim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赵红亮名师工作坊 丁咪咪 3 上 《长方形周长》 |
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合作交流,深刻体会长方形周长是四条边累加在一起的长度,与边的数量和长度有关,与相加的顺序无关,培养了学生的量感;然后通过类比迁移,学生对正方形周长量感也逐渐精确。丁老师设计了多个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索周长计算的过程。 整节课丁老师形成有序推进的势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了测量活动,积累操作经验,最终发展量感空间观念。
3年前 回复了 104253007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隋源明师工作室 邢彦平 三上 《长方形周长》
|
本课教学中,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 ——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 ——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 —— 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3年前 回复了 104253007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隋源明师工作室 邢彦平 三上 《长方形周长》
|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年前 回复了 104253007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隋源明师工作室 邢彦平 三上 《长方形周长》
|
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初步建立 “量感” 意识的初始阶段,而进一步让学生感知量感,并内化与心,就是学生具体的量和算的阶段,这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 在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的表象,利用说一说来巩固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再摸一摸建立对周长的感知,议一议周长与边长之间有哪些 “量” 的关系,最后量一量求方法,加深对长度的量感培养。
3年前 回复了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任洪亮名师工作室 李雪梅 2 上 《教室有多长》 |
教室到底有多长呢?同学们会形成很多的疑惑的问题。展开谈论想象分享说明所有这些相法都是长度单位量感的一个萌芽。最后 在同学们产生探究疑惑以后,这样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量一量、说一说到底有几个物体那么长,既让学生产生了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又让孩子选择用自己身边熟悉的物体去度量教室的长,形成了初步的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任洪亮名师工作室李雪梅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任洪亮名师工作室 李雪梅 2 上 《教室有多长》 |
《教室有多长》一课紧扣 “量感” 主题,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通过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小组合作 “量一量”、“说一说”、“看一看” 等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在 “量” 中体会 “量”,让学生有层次地感知不同物体度量同一物体的差异性,初步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有助于学生的量感的形成和培养。
3年前 回复了 默默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长春王煜煜名师工作室 李季 六上 《圆的面积(一)》 |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正在初步建立 “量感”,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并借助实际物体或者运用实践操作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形成 “量感”,以此为他们学好数学知识做好充分的铺垫。 在小学阶段,“量感” 的培养大多数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3年前 回复了 默默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长春王煜煜名师工作室 李季 六上 《圆的面积(一)》 |
李季老师注重直观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学生直观动手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再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然后通过 组织学生比较拼成的图形和原来圆的联系,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3年前 回复了 默默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长春王煜煜名师工作室 李季 六上 《圆的面积(一)》 |
李季教师指导学生借助他们所熟悉的身边事物作为研究工具,以此加深对计量单位本质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计量单位更为清晰的表象。 对于 “量感” 的培养,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实现。
3年前 回复了 董1206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郑大明名师工作室 汤小婷 2 上《一米有多长》 |
汤老师根据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的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学情实际,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对物体的观察、体验和探究,为学生定制 “量感” 培养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 “量”,形成 “感”,让学生的量感以鲜活的方式拔节生长。
3年前 回复了 董1206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郑大明名师工作室 汤小婷 2 上《一米有多长》 |
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把 “量感” 概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 “量感” 情境,在可视化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量感学习需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量”,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亲历量的形成过程,能使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计量单位表象,从而发展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张艺洁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王莹菊名师工作室 张艺洁 2 上 《1 米有多长》 |
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单位的产生过程,通过全身感官参与,多个活动进行实践操作,充分积累有效的数学经验,才能形成清晰的单位概念。教师本节课设计了制作米尺、想一想、做一做、比一比、估一估等环节,让 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实际测量中产生需要学习新知,让孩子们亲自体会和感知 1 米有多长,感受米与厘米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操作与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张艺洁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王莹菊名师工作室 张艺洁 2 上 《1 米有多长》 |
马老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比一比、摆一摆、做一做、拉一拉四个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动手操作实践感知,经历 “猜想 — 验证 — 操作 — 归纳” 的过程, 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操作、比较、表达等学习过程中发展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张艺洁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王莹菊名师工作室 张艺洁 2 上 《1 米有多长》 |
张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感知测量的意义与使用工具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体会工具上的刻度的单位属性与精确度概念。量感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工具测量经验,感悟度量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3年前 回复了 fengpiaoy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彭州市余世友名师工作室 唐元富 2 上 《1 米有多长》 |
本节课的设计有效又有趣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去测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在 “做中学” 让学生建立丰富的数学表征,构建模型,发展学生 “量感”。
3年前 回复了 fengpiaoyi 创建的主题› 展示大赛-2021 › 【2021 秋】成都市彭州市余世友名师工作室 唐元富 2 上 《1 米有多长》 |
余老师在在课例《一米有多长》中,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理解选择 “米” 这个单位进行度量的意义,通过多种感官的体验去感知一米究竟有多长,再通过对比 1 厘米和 1 米之间的长度,建立 1 米 = 100 厘米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