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娜

樊娜

🏢  山西运城临猗县示范小学校 /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373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4-22 10:55:44 +08:00
9 G 99 S 80 B
樊娜 的最新回复

谷老师充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分数的意义,理解其关键平均分,分成几份。同时让学生在 “感知 —— 理解 —— 思辨” 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符合意识。

谷老师让孩子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分数的意义,找住关键平均分,分成几份,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另外在 “创造 —— 感悟 —— 思辨” 的过程中让符号意识逐层生长。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时间,在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建立时间量感,升华时间量感。视频讲解时差相关知识这个设计很好,因为这个很抽象,不好讲,通过声音、视觉等感官来感知时差,老师把时刻和时间长度,讲解的很清楚,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

“时间” 本身是很抽象的概念,具有流动性、有序性、不可逆转性、主观体验性…… 没有直观的形象,这节课中时间表的设计、制作、调整、完善的过程,就是量感生长的过程。学生从中能体会时间模型的价值,可以发展学生时间量感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而学生估测的精确度主要依赖于其 “量感”。老师明确 “量感” 的价值和意义,注重填补学生知识储备的空缺, 用丰富的数学活动培养 “量感”,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 。

几个练习设计十分巧妙:心中有数、心中有度、心中有悟,层层递进,将知识的巩固与拓展与孩子们喜欢的猜、玩、比活动相融合,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思考,在戏中有感触,眼睛会骗人、量了才知道,眼睛会骗人、数了才知道,让求真、求实的严谨融入孩子内心

本节课教学中,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了米是用于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单位,再通过估测、动手实际测量等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充分认识米。培养了学生用眼观察、动手触摸,调动多种感官,结合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来体验 “量”、感知 “量”,从而培养 “量感”

本课以厘米作为教学生长点,由于不够用而自然地迁移到米的学习,并在微课的辅助下完成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探究,初步建立单位量感。然后再利用 “身体,手指,地砖” 等实际事物做对比,建立量感表象,最后利用表象进行估测活动,揭示量感本质。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 “做” 的过程和 “思考” 的过程中积淀,老师设计有效的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经历测量周长方法的发展过程,也是学生积累测量经验的重要途径。

活动是学生量感的生长点、生发点。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并通过自己的多种感官把握事物的量的属性,获得事物量的感受。对于学生的感量活动,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不断激发学生感量的积极性、开掘学生感量的创造性。

学生通过 “找、认、画、量” ,建立 1 厘米的空间表象,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深度认识基本度量单位 1 厘米。,重视操作,在操作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初步建立起 1 厘米的长度量感。

本课教材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的面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与近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探究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同时,探索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教师很注重直观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学生直观动手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再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通过形象、具体的操作体会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极限思想。 又通过组织学生比较拼成的圆形和原来圆的联系, 由熟知已经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王老师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数学活动,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抽象出面积的概念,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一维的长度到二维的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在知识的内化中提升学生的量感认知。

极限思想对于六年级来说比较抽象,教师按照 “猜想 —— 验证 —— 分析 —— 归纳总结” 的过程,科学探究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探究长方体周长公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估测、验证、思辨的过程,充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深刻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让量感在数形结合之中逐步明晰。

张老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 1 米,将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感知。让学生在区别中建立量感,在体验中丰富量感,在内化中提升量感。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面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去,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面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去,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开课围绕 “土豆和红薯哪一个大” 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突出了 “体积” 概念的本质,然后,揭示体积的概念。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12:22 · PVG 20:22 · LAX 05:22 · JFK 08:2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