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卫芳

孟卫芳

🏢  崇文街小学 / 教师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1062 号会员,加入于 2020-11-13 17:54:41 +08:00
9 G 99 S 80 B
孟卫芳 的最新回复

用符号表示就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优越性”。这种用符号来体现的数学语言是世界性语言,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综合反映。整节课的建构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经历 “具体情境 --— 分析数量间蕴含关系 —— 抽象符号表示 -- 深化应用” 这一过程,以促进符号意识的形成。

吴老师以儿歌引入,创设 “几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符号的应用与价值,建立数学符号意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并进行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使学生 “理解” 符号,更能 “使用” 符号,教师也可以借助 “用字母表示数” 的内容,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一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经验积累的过程,看的出这节课 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让学 生在观察、想象、操作、比较、表达等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 “量感”。

我觉得 “量感” 在数学课上的产生,就是联系生活实际去比较和去感受的,任老师设计课时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过程,又充分给予学生的交流时间和空间,相信会获得非常深刻的 “量” 的感受,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其抽象概念,这一学习过程就是增强和发展学生的 “量感” 体验。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

车老师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机会,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通过测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经历动手折拼,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渗透 “转化”、“极限”、“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量感。

量感强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在数学世界里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从小学逐渐建立这种感觉,感知事物的不同,感知时间的特点,真正地做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许这更是数学真正的魅力所在!

教师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圆的面积探究学习。经历把圆分成 4 份,8 份,16 分,32 分,64 份…… 同时结合实物模型的形式使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更直观地提升学生对转化思维的感悟,并再次感受极限思想,发展学生的量感。可见梁老师非常注重直观实践操作教学。

肖老师在估一估圆到底有多大这一环节,让孩子动手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体验成功。发挥想象,体现数学上的 “极限思想”,通过微课,让孩子的思维可视化。

学生亲身参与测量活动,亲身去体验有多长,而获得对 “量” 的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量”,发展学生的 “量感”。在比较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了解这些方法的异同,体会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简洁,为下面总结方法奠定基础。

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的表达,又发展了多项思维、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量感。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让学生猜想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借助操作去验证猜想。猜想与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实验操作是学生获得量感的重要途径,体验越充分学生对量的感受就会越深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推理、比较等策略引领学生亲历量感的形成过程,积累度量经验,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通过 “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数一数,议一议,说一说,填一填” 多种方式感知时间量感,在这些丰富的体验中逐步形成的 “量感” 会更加巩固。

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接受。本节课通过探究、体验、感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理解时间的意义和有序,真正体会时间的价值。

李老师以 “旧” 导 “新”,从学生熟悉的 “长度” 入手,开门见山问学生,让学生理解其字面意思,然后出示铁丝,通过估一估,培养量感,量出它的长度,再把铁丝变弯继续测量,初步感受铁丝从直到弯,长度不变。直到变成首尾相接的封闭图形,指出封闭图形的长度,让概念回归数学本质,抓住 “一条封闭的线的长度” 来构建周长的概念,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 “周长”,建立表象,发展量感。

通过测量周长,发现不同的测量方法,同时渗透 “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了解测量工具不同,测量方法不同,测量结果就会出现误差。量感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有亲身经历,亲自感受才能感知量感。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

吴教师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从任意(不规则)图形入手,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了知识,经历了 “做数学” 的过程,落实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 “量感” 的建立与培养。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0:18 · PVG 18:18 · LAX 03:18 · JFK 06:1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