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小学任晶晶

育才小学任晶晶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686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22 21:42:03 +08:00
10 G 5 S 95 B
育才小学任晶晶 的最新回复

代老师在课的最后设计了知识链接:“代数学之父” 韦达,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这样的设计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了解了学习的意义。

教材的设计是让学生直接完成数青蛙,代老师创造的使用教材,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使课堂教学更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这样的教学设计会使孩子们学习的更轻松,更有兴趣。

代老师在让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并建立符号意识的时候,用猜数和猜谜两个游戏让孩子在玩中体会抽象的知识,我觉得特别巧妙。这一部分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代老师让学生边猜边总结,孩子们参与度会很高,而且孩子们会积极的思考,这样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就完成了任务。

代老师以生活中的符号最为切入点引出新课,我觉得对于孩子体会符号意识直接又有意义。单说什么是符号孩子会感到很抽象,但是孩子们对生活中的符号却并不陌生,这样我们把符号由特殊向一般转变,让孩子们为下面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做好了铺垫,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符号不是抽象的,是生活化的,更能够降低学生学习下面的知识降低难度。

【教案终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长方形周长》。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 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体会量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探究学习单、直尺、小棒、绳子。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思辨周长,明晰概念

1. 双人对抗游戏。

平面图形谁有周长?

男女生代表到前面进行 PK。

2. 填空巩固什么是周长。

总结一下刚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谁有周长,谁没有周长的?说一说?

课件出示:

(1)( ) 图形 ( ) 的长度,叫做周长。

(2)围成一个平面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 )

3. 复习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设疑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长方形图片

如果想知道长方形周长有多长,你们有什么办法?

课件出示:长方形周长的四种测量方法。

判断谁测量的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有多长呢?导出课题。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量感的形成需要各种感官相互协调配合,让学生通过谁有周长的游戏,回忆什么是周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的量感。通过说一说怎么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到解决问题要从方法策略入手,而这种数学素养正是学生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测量中,计算周长,掌握方法

(一)合作测量计算长方形周长

1. 量一量,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课件: 温馨提示

(1)你想测量哪几条边的长度?

(2)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周长有几种方法。然后同桌之间摆一摆,交流想法。

(3)探究时间为 5 分钟。

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直尺和学习单,以同桌为单位,合作探究,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 汇报探究结果。 指名小组板书,在同桌合作动手实践计算后,全班交流不同算法,得出三种算法。学生边说边演示。

方法一:四条边相加 5+3+5+3=16(厘米)

方法二:两条长加上两条宽 5×2+3×2=16(厘米)

方法三:一条长加一条宽,再乘以 2(5+3)×2=16(厘米)

3. 理解计算方法。

针对只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同学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在交流中明确: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

4. 教师总结:这三名同学的方法都能够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有多长,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只要能够正确的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就可以。

设计意图:量感的建立,必须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参与形成表象,总结提升经验,才能内化新知、加深认识。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我采用了看图形 — 找策略 — 想算法 — 看演示的教学步骤。这样在数与形的一一对应,图与式的相互诠释中,学生清晰的领会到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既开阔了思路又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了个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二)知识迁移,探究正方形周长

1. 你能 用刚才探索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在探究出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算法。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你有几种计算方法?独立完成。

2. 汇报, 说说正方形的周长你是怎么求的? 得出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1)四条边都加起来,3+3+3+3=12 厘米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一条边是 3 厘米,一共有四条边, 3x4=12 厘米

设计意图:教师授课最大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目的。由于有了长方形周长的知识基础进行迁移,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

(三)总结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总结说一说。

4. 教师总结:是的,无论是求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周长,都是算出他们四条边的总和。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教科书没有用公式的形式呈现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目的是鼓励学生真正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防止学生死记硬背。这个环节是引领学生如何思考的过程,也是周长计算方法逐步抽象的过程,更是对周长本质理解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建立长、正方形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培养准确的量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生活中,活用周长,优化策略

1. 学校要在西面靠文化墙围一个植物园,长是 6 米,宽是 4 米。你有几种围法?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先说一说什么是靠墙围?然后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完成后,汇报计算的方法。

生边说边演示。

2. 如果靠两面墙呢?

边说边演示。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量感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即在知识表象与生活经验之间建立有效联结,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教材中的问题串 4 中的情景,改成为学校围植物园的情景,引导学生依靠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学习内容。再根据本校围墙的实际情况,加深难度,如果靠两面墙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演练中,巩固周长,强化量感

1.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算一算咱们学校的篮球场的周长有多少吗?把数学书打开 49 页,把这道题写在书上。

生汇报三种方法。

2. 淘气用一根 40 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吗?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用准备好的绳子演示。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好的练习既巩固复习所学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体验。本节课的练习既有层次性,又不失趣味,还可达到良好的思维训练的效果。两道习题由简单到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梳理中,回顾周长,提升能力

1. 回顾总结。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师生边梳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边课件演示。

2. 课后拓展:教材 49 页第五题。

设计意图与思考:通过这道拓展题,把今天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侧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使思维更加敏捷。加深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和认识,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找到解决问题的 “捷径”,也就是通过平移把另外三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体会到: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周长和原图形的周长相等。

【教学板书】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周长

5+3+5+3=16(厘米)  5×2+3×2=16(厘米)  (5+3)×2=16(厘米)  

正方形周长

3+3+3+3=12(厘米)     3×4=12(厘米)

三稿反思:1. 游戏的目的是判断学过的图形谁有周长,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长方形的周长,有的孩子对于周长的概念还是有点模糊,所以我们打算在下一稿的教学中加入测量长方形的几种方法,让学生回忆怎样测量,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2.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探究如果都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过于单一,所以把推导长方形周长变成同桌合作,长方形周长的推导变成独立完成,这样把由扶到放发挥到更大的作用。3. 知识积累后要回归文本,在练习时让学生到数学书中完成习题。4. 最后的环节从你有什么收获?变成师生共同看课件梳理本课主要内容,这样更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表象。

@王丽明 因为在上一节课《什么是周长》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体验到了用多种方式测量周长了,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用量一量的方法,找出求长方形的方法,所以没有安排让学生在教室体验的环节。

@wangchunxia 第三稿游戏导入后直接进入问题串一的学习主题:求长方形的周长,这样更直接的引入问题,不绕弯,让学生在复习什么是周长后,马上进去学习状态,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更有实效性,同时节省更多的时间放在探索长方形的周长上。

@安婷 一节课的容量有限,不能面面俱到的把所有的习题都练习到,所以我选择了基础题的练习和拓展练习,想把其他的习题放在课后,谢谢你得建议。

@心灵之约 我把估一估的环节放在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环节中了。让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周长之前,先估一估,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谢谢你得建议。

@刘杰 靠墙围围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确实是个难点,做题前我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先来说一说什么是靠墙围,让学生明白其实就是节省一条边,用三条边围就可以了,然后再画一画,这样的设计,应该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刘杰 正向您说的一样,这一部分确实需要孩子们动手摆一摆,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样更有助于理解,谢谢您的建议。

@jiangningning 在量感的感受中,估一估和摆一摆确实是很重的一种体验,感谢您的建议,我会考虑把您的建议融到我的教学中。

@dxalclm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块确实是个难点,接下里的研课中我一定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靠一面墙,然后再通过画图或者是摆一摆等形式帮助孩子理解,降低难度。

@dxalclm 才老师的建议很好,如果加上演示,更能让孩子感受长度量感的同时,也让孩子更加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含义,谢谢您。

【教案三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长方形周长》。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 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体会量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探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趣味游戏,旧知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是周长》,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考察一下你们学的怎么样?

(1)双人对抗游戏。

(2)填空巩固什么是周长。

图形 的长度,叫做周长。

围成一个平面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  )。

2. 如果想知道长方形周长是多少怎么办?指名说解决办法。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量感的形成需要各种感官相互协调配合,让学生通过谁有周长的游戏,回忆什么是周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的量感。通过说一说怎么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到解决问题要从方法策略入手,而这种数学素养正是学生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合作探索,推理长方形周长

1. 师:请同学们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直尺和学习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 师:你们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指名小组板书,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计算后,全班交流不同算法,得出三种算法。边说教师边演示。

方法一:四条边相加 5+3+5+3=16(厘米)

方法二:两条长加上两条宽 5×2+3×2=16(厘米)

方法三:一条长加一条宽,再乘以 2(5+3)×2=16(厘米)

3. 理解计算方法。

针对只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同学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在交流中明确: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

设计意图:量感的建立,必须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参与形成表象,总结提升经验,才能内化新知、加深认识。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我采用了看图形 — 找策略 — 想算法 — 看演示的教学步骤。这样在数与形的一一对应,图与式的相互诠释中,学生清晰的领会到了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既开阔了思路又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了个性。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

三、知识迁移,探究正方形周长

1. 师 :你能用刚才我们探索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吗?

试一试。

生:求正方形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正方形的周长你是怎么求的?在探究出长方形周长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总结出正方形周长的算法。

2. 汇报,得出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 师总结。

设计意图:教师授课最大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目的。由于有了长方形周长的知识基础进行迁移,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

四、趣味拓展,感悟深化

1.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建造植物园的西面是有一面墙的,如果我们靠墙围一个植物园,长是 6 米,宽是 4 米。可以怎么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计算的方法。

2. 如果靠两面墙呢?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量感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即在知识表象与生活经验之间建立有效联结,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教材中的问题串 4 中的情景,改成我们为我们学校围植物园的情景,引导学生依靠熟悉的生活经验感知学习内容。再根据本校围墙的实际情况,加深难度,如果靠两面墙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 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

2. 淘气用一根 40 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你知道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途径,好的练习既巩固复习所学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体验。本节课的练习既有层次性,又不失趣味,还可达到良好的思维训练的效果。两道习题由简单到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交流感受,课外延伸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本节课中的表现。

2. 拓展作业:教材 49 页第五题。

设计意图与思考:通过这道拓展题,把今天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侧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使思维更加敏捷。加深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和认识,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找到解决问题的 “捷径”,也就是通过平移把另外三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体会到: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周长和原图形的周长相等。

【教学板书】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5+3+5+3=16(厘米) 3+3+3+3=12(厘米)

5×2+3×2=16(厘米) 3×4=12(厘米)

(5+3)×2=16(厘米)

二稿反思:第二稿比第一稿有了很大的调整,导入更有趣味性。通过游戏让学生回忆什么是周长,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概念。另外把学校打算围一个长方形植物园作为一条主线,让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但是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情景铺垫太长,是否直接进入问题串一更好?另外两次探究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是否太单一?第二稿中的容量比较大,有点超时,习题是不是再精简一下?接下来的磨课中,将经进一步研讨,进行调整。

@安婷 孩子们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应该并不困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长度量感。孩子们应该能够完成本课内容。

@dxalclm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重点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体验长度的量感。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的周长,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摆一摆,说一说等环节,感受量感的形成过程。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86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86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4ms · UTC 22:46 · PVG 06:46 · LAX 15:46 · JFK 18:4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