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104253007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秋】隋源明师工作室 邢彦平 三上 《长方形周长》

  •  
  •  
    104253007 · 3年前 · 261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188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同仁:

    大家好!我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塔河县第二小学校的邢彦平,很荣幸能够代表大兴安岭隋源明师工作室参加此次的教学设计与展示大赛活动,通过多次参与新世纪小学基地校展示大赛与网络 “悦读” 主题研讨活动,让我从对数学教学的按部就班,慢慢走向学生,走向课堂,走向思考。每一次教学思路灵感的迸发,都让我欣喜,而每一次教学后的反思,也都是我成长路上的磨刀石。同仁们的设计分享是我取长补短的教学营养;专家高屋建瓴的意见是我破开避障的思维利器;浩如烟海的资料信息是我渴求知识的动力源泉。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让自己学到更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我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 ——《长方形周长》,敬请各位专家、同仁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预祝此次大赛圆满成功,各位同仁满载而归!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48#r_102777

    活动主题解读:https://bbs.xsj21.com/t/1948#r_102984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948#r_102987

    教案一稿:https://bbs.xsj21.com/t/1948#r_102988

    一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48#r_118067

    教案二稿:https://bbs.xsj21.com/t/1948#r_118228

    二稿反思:https://bbs.xsj21.com/t/1948#r_122454

    团队磨课图片:https://bbs.xsj21.com/t/1948#r_122582

    教案终稿:https://bbs.xsj21.com/t/1948#r_122594

    课堂实录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Y4NDMwNA==.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Ugc_1.dscreenshot

    261 次点击  ∙  1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202 条回复   2021-09-16 23:05:45 +08:00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活动主题解读:

    通过阅读资料,我了解到量感是对量的感受,指视觉、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也就是对物体的大小、多少、轻重、厚薄等的感性认识。

    我理解到量感是学生在空间学习等实践过程中建立的一种估计、辨识、比较的能力,对计量单位,计量方法的感性认识。小学阶段是培养量感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培养量感的时机,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量感经验,在实际情境中能主动地、自觉地运用 “量” 的意识去解决问题,自然就优化了思维品质,提高了学习能力。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选题思考:

    《长方形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课,课前学生已经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逐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积累了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本课重点是探索并理解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初步建立 “量感” 意识的初始阶段,而进一步让学生感知量感,并内化与心,就是学生具体的量和算的阶段,这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所以选择本课,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长度量,感受量和量之间的关系,感受长度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意义,这样学生对于 “量感” 的意识才能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晰,才能在生活中,运用量的知识有意识的去感知生活中的量,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长方形周长》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一课,教材以四个问题串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象思维的过度时期,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发展,已经具备了对生活的一定的感知能力,所以凭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找到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把引导的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体会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已有对周长概念的认知基础上,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正方形的特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 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演示教学法。 学法:主要以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相结合的形式。

    六、教学资源、教学准备

    直尺、新世纪配套学具磁力棒、教学 ppt、新世纪 3.0 微课

    七、教学过程

    (一)生活激趣 引出课题

    1、出示水稻田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稻田的形状,描一描稻田的周长,回顾一下长方形的特点

    2、如果你想知道一块长方形稻田的周长,你首先要做什么?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稻田的俯视图给学生以一种广大、有序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而对于长方形周长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而深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周长 “量感” 的体验,使学生萌发 “量感” 意识。而通过回顾长方形的周长,感受长方形的基本特点,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联系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存在必然的量化关系,建立长度间 “量” 的表象。

    (二)感知长度 体验方法

    活动一、实践操作 探究方法

    1、摆一摆:拿出小棒,一起来摆一块长方形的稻田。

    2、说一说:你的长方形稻田是由几条边构成的。

    3、摸一摸:一起来摸一摸这块稻田的周长。

    4、议一议:如果你想要求出这块稻田的周长,你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5、量一量:怎样求出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度量” 意识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完成,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设计活动和深入的挖掘教材,在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的表象,利用说一说来巩固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再摸一摸建立对周长的感知,议一议周长与边长之间有哪些 “量” 的关系,最后量一量求方法,加深对长度的量感,在长和宽的数值变换组合,得到周长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维,而这种 “量” 的变化组合又恰恰激发了学生对于长度 “量感” 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对已有周长概念模糊的 “量感” 意识,慢慢的清晰起来,从而提升原有的量感意识并提升原有的 “量感” 意识。

    活动二、感受策略 优化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想出了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虽然三种方法的实质一样,但显然第三种方法更为简洁和方便,而且思维的层次也是最高的,学生通过自主比较、运用,在对比的过程中完成对策略的优化与思维的提升,主动地变 “要我优化” 为 “我要优化” 而在优化方法的过程中,变相完成对长度量的重组体验,提升对度量意义感知,整体提升对周长 “量感” 的感悟。此处重在一个 “感” 字,在多种方法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维的参与,多形式、多途径地思考、感悟与内化,总结提升经验,从而建立起相对比较抽象的量感 —— 既周长的最优方法。

    活动三、求同溯源 类比方法

    趁热打铁,运用你们学到的方法,我们继续来求出正方形稻田的周长并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已有对周长 “量” 的感悟基础上,很快会进行正方形特性的思考判断,进而将原有的 “量感” 体验进行迁移,主攻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这种求同存异的探究学习,更能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

    活动四、概括知识 总结方法

    最后的总结阶段,播放新世纪 3.0 微课中总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视频片段。通过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周长的概念将围成的四条边都加起来,也可以根据他们图形的特点采用最优方法解决。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是能够达到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及对周长方法的探究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新世纪 3.0 动画微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形成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整体性理解,在总结与提炼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图形特性的认知和长度量的进一步感知。

    三、运用方法 解决问题

    在经历了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探索与巩固之后,出示本课的问题串四,帮助淘气解决利用围墙围菜园的问题。

    1、先读题,找一找,你能发现题目中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围?

    3、画一画,你是如何来解决问题的。

    思 考:

    通过让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培养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 “量” 的敏感度,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的 “量” 与生活中 “量” 的勾连。

    想一想,促进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可以尽快进入角色,将生活的问题数学化,形成空间表象,为后面的画一画,提供可支配的操作信息,并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

    画一画,可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画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考虑墙长 10 米是什么意思,来增强学生对长度 “量” 的实际意义的感知。

    在实际画图中,由于一些学生会脱离生活实际,在认知上会有偏差,会出现挨着墙画长方形的情况,所以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并帮助学生将立体的墙面转化为平面线条便于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和纠正,会逐渐强化问题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让学生所学不再纸上谈兵,将知识中的 “量” 与 “方法” 转化成生活中的 “量” 和加深对生活的 “量感” 体验,进而理解量感。

    四、习题检测 巩固拓展

    在习题检测阶段,主要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针对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运算题。(49 页第二题第一小题)

    2、针对加深长、正方形特性的理解和巩固计算方法的画图题。(49 页第三题)

    3、针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加深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和认识的拓展题。(49 页第 5 题)

    设计意图:

    练习一:侧重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对生活实际量的感知,体会周长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练习二:画图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策略,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并分析数量关系,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结构 “量感” 和长度 “量感” 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练习三:重在考察学生对于长方形周长特征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 “捷径”。通过观察,三个不规则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进而解决问题,而在转化的过程中长方形的周长没有变,但是图形的形状及大小都发生变化。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知识链条,促进知识的勾连,增强学生对长度、大小以及图形的变换的感官刺激,进而丰富学生形成 “量” 体验,把握所学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相关性,在相互贯穿中推动学生把量感内化于心,自觉地发挥量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五、总结提升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在积极的探究方法,那么今天这一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来说一说。 我们一起看看笑笑是如何来说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的回顾总结,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理解,养成对知识进行反思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周长计算: 方法 1 长 + 宽 + 长 + 宽

    方法 2 长 + 长 + 宽 + 宽 长 ×2 + 宽 ×2

    方法 3 (长 + 宽)×2

    正方形周长计算: 方法 1 边长 + 边长 + 边长 + 边长

    方法 2 边长 ×4

    育才小学任晶晶
    育才小学任晶晶3年前

    邢老师练习设计的第三题,是道拓展题,是对学生的长度量感的认知是否透彻的考查,促进量感形成。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并找到解决问题的 “捷径”,也就是通过平移把另外三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体会到:平移后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周长和原图形的周长相等。对孩子发展量感尤为重要。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育才小学任晶晶 第三题的综合性比较强,量感的发展重点还是让学生对于各方面量的感悟,所以知识的综合性和量的感知都比较全面一些。

    马晓霞
    马晓霞3年前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马晓霞 教学设计还有不足,希望老师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齐会敏
    齐会敏3年前

    本课老师基于学生需要对量大量进行感受,所以量感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践,教师要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把量感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齐会敏 采用稻田的情境就是想让学生体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稻田有许多不规则和规则图形,能够让学生在感官上体会长度量及周长概念,通过对比长度引入本课课题,希望老师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

    一叶知秋
    一叶知秋3年前

    邢老师这节课意在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在感受策略的同时,注意优化的数学思想。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原本对周长的粗略量感变得清晰起来,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过程,既是量感逐渐清晰的过程。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一叶知秋 教学设计还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wudiok123
    wudiok1233年前

    导入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等方法复习 " 周长 " 的含义,体现 " 周长” 与生活密切相关,摒弃传统教学中让学生 “背定义” 的复习方式。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wudiok123 导入环节,是想让学生更好对周长知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通过对量的定性把我,让学生对于周长概念进一步明晰,这样在后续学生对于量的刻画能够有较深的理解。

    weixin
    weixin3年前

    通过运用新世纪 3.0 动画微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形成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整体性理解,在总结与提炼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图形特性的认知和长度量的进一步感知。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weixin 微课的动感设计于直面对话的感受,会让学生更专注于知识的领悟与学习,更容进入学习情境。

    jgy13756370017
    jgy137563700173年前

    本课老师基于学生需要对量大量进行感受,所以量感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践,教师要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把量感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jgy13756370017 学生对于生活情境的感知和对于生活素材的把握,都是学生直观感受量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设计中尽可能的让学生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进行感受和探究。

    懂得珍惜
    懂得珍惜3年前

    这节课的设计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体会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懂得珍惜 感谢您的评价。

    13756456684
    137564566843年前

    教师激趣引入,引出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周长的计量方法,加深学生对量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量感意识。

    期待成长努力蜕变
    期待成长努力蜕变3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清晰、明了。大量的感知活动,适时地培养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中提升了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期待成长努力蜕变 量感需要学生进行充分的感知和实践操作,所有的意识形成都伴随着更为切身的体验,所以本课设计更倾向于学生对于长度量从感官的触发,再到实践探索,最后回归实际问题的解决,行成对量及方法的一个感知主线。

    欣欣向荣
    欣欣向荣3年前

    教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让学生所学不再纸上谈兵,将知识中的 “量” 与 “方法” 转化成生活中的 “量” 和加深对生活的 “量感” 体验,进而理解量感。学习效果好。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欣欣向荣 感谢老师的评价

    dxalclm
    dxalclm3年前

    教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长方形周长的长度量感,尤其是摆一摆的环节,学生在摆中观察,在摆中发现,在摆中建模。

    15643117195
    156431171953年前

    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及时让学生动手测量各边的长度并用多种方法计算,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5643117195 量感的培养就是抽丝剥茧的过程,去感知一切量,体验量的变化,用不同的量去衡量去估测,最后就变成一种潜意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也可以通过一种手段解决不同量的问题,我想这就是量感吧。

    15108263963
    151082639633年前

    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主动地变 “要我优化” 为 “我要优化”,从而在优化方法的过程中感悟与内化,总结提升经验,进而建立起对周长的量感。

    陈立梅
    陈立梅3年前

    邢老师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进一步感知量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非常有创新!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陈立梅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

    15108263963
    151082639633年前

    这一设计,通过摆、说、摸、议、量每条边的长度和描图形边线,充分尊重了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巩固了长方形周长的一般含义,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加深对长度的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5108263963 在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的表象,利用说一说来巩固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再摸一摸建立对周长的感知,议一议周长与边长之间有哪些 “量” 的关系,最后量一量求方法,加深对长度的量感培养,这也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所经历的必然过程。

    15108263963
    151082639633年前

    新课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倡导算法多样化更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对于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如果是学生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最好记。又实用的计算方法,那才是最有用的方法。

    lishujie123456
    lishujie1234563年前

    邢老师的这节课重在考察学生对于长方形周长特征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寻找解决问题的 “捷径”。通过观察,三个不规则的图形可以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进而解决问题,而在转化的过程中长方形的周长没有变,但是图形的形状及大小都发生变化。这样便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知识链条,促进知识的勾连,增强学生对长度、大小以及图形的变换的感官刺激,进而丰富学生形成 “量” 体验,把握所学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相关性,在相互贯穿中推动学生把量感内化于心,自觉地发挥量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lishujie123456 感谢您的认可,后续会更深入的去研究,完善教学环节

    于明晶
    于明晶3年前

    邢老师从情境问题开始本节课,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结束本节课,强化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基于学生需要对量大量进行感受,教师利用多种感觉器官的综合,促进知识的勾连,增强学生对长度、大小以及图形的变换的感官刺激,进而丰富学生形成 “量” 体验,把握所学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相关性,在相互贯穿中推动学生把量感内化于心。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于明晶 首先我认为量感的意识必须是建立在以生活情境为基础背景下,量感在我看来应该是先于生活感知,再有数学的量感培养,最终在生活中体现,量感不仅是数的量感,更应该是生活中的 “量感”,它最终要形成的是一种不能、一种技能,所以稻田能让学会先来感知生活,扩大学生的视角,看一看形状,是生活抽象数学模型,形成表象,描一描边线感知周长,说一说特点认知图形,在一系列对长方形定性的感知下,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来以量的标准来刻画长度,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最后以围菜园的情境再走向生活,达到度量体验的闭环学习。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有不足之处忘老师您批评指正。

    于明晶
    于明晶3年前

    “度量” 意识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设计活动和深入的挖掘教材,在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的表象,利用说一说来巩固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再摸一摸建立对周长的感知,议一议周长与边长之间有哪些 “量” 的关系,最后量一量求方法,加深对长度的量感,在长和宽的数值变换组合,得到周长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

    13598069096
    135980690963年前

    通过稻田的图片,引出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在动手实践后,通过播放新世纪 3.0 动画微课,强化了学生对长方形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3598069096 度量首先应该是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感知,并用量的意识去估计、辨识和衡量生活

    18744158750
    187441587503年前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体会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ldm119110
    ldm1191103年前

    让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体会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243067339
    182430673393年前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8243067339 感谢老师的评论,学生对于量的理解,就是建立在充分的活动基础之上进行体会、估计、实践和感知的过程。期待您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13894804612
    138948046123年前

    通过稻田的图片,引出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在动手实践后,通过播放新世纪 3.0 动画微课,强化了学生对长方形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3894804612 采用稻田的情境就是想让学生体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稻田有许多不规则和规则图形,能够让学生在感官上体会长度量及周长概念,通过对比长度引入本课课题,希望老师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感谢。

    赵春丽
    赵春丽3年前

    邢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让学生所学不再纸上谈兵,将知识中的量与方法转化成生活中的量和加深对生活的量感体验,进而理解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赵春丽 教学设计还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老师您能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吉林长春韩芬
    吉林长春韩芬3年前

    概念的理解,是学生初步建立 “量感” 意识的初始阶段,而进一步让学生感知量感,并内化与心,就是学生具体的量和算的阶段,这是学生思维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 在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的表象,利用说一说来巩固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再摸一摸建立对周长的感知,议一议周长与边长之间有哪些 “量” 的关系,最后量一量求方法,加深对长度的量感培养。

    吉林长春韩芬
    吉林长春韩芬3年前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吉林长春韩芬
    吉林长春韩芬3年前

    本课教学中,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 —— 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 ——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 —— 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吉林长春韩芬 学生量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有目的,系统的设计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去让学生感知量,这样学生的量感才能逐渐萌发,并形成用量的意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13772431552
    137724315523年前

    教师把引导的重点放在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在多个方面的教学活动中多方面的体会量感在数学层面上的重要性

    贾翠兰
    贾翠兰3年前

    本课老师基于学生需要对量大量进行感受,所以量感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践,教师要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把量感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本课老师基于学生需要对量大量进行感受,所以量感的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践,教师要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把量感概念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塔河一小李红旭A
    塔河一小李红旭A3年前

    认真研读了邢老师的教学设计,从中可以看出邢老师的前期准备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从查找资料丰富理论知识,到认真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再到换位思考,去设计第一个环节,真的是细致有据,邢老师由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稻田地再过渡到用小棒摆出这块地,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一设计,正是引导学生由抽象向具体的过渡,学生由无法触及的实物稻田到可以摸到的小棒围成的长方形地,这一清晰呈现过程,也正是学生量感的形成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 “求它的周长要做什么”?这一设计,也大大降低了学生探究的难度,学生自然就会想到 “量一量” 的方法。很是欣赏邢老师设计中对学生量感的培养的细致过渡。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塔河一小李红旭A 感谢李老师的反馈,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去接触生活中量的元素,让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周长,理解周长。给予生活元素的引导,让学生在情景中能够更加直观的去体会和感知量的变化。

    雨中花A
    雨中花A3年前

    在活动一中,邢老师设计的非常好!先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这块长方形的稻田再 到量一量,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摆一摆长方形这一实践活动尤为重要,给孩子们求长方形的周长搭建了一个阶梯,降低了求周长的难度。通过摆一摆再到量一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量感意识。

    塔河一小李红旭A
    塔河一小李红旭A3年前

    活动二中,邢老师的设计让学生自己选择、认可 “最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的过程,也是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的权利,看似 “放”,但在 “活动三” 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周长时,学生头脑中已有了上一活动中最优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自主探究中,他们自然也会在众多方法中筛选出最优的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了,这种有目的的 “放”,正是为了达到更好的 “收”,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非常赞同。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塔河一小李红旭A 和李老师有同感,对于方法的探究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启发引导学生,简单内容要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深入思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层次不断得到提高,而对于方法的系统探究后,学生更想去体验自己学习的成果,故而,在正方形方法的探究上,学生很容易去类比方法,找到共通之处,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塔河一小李红旭A
    塔河一小李红旭A3年前

    有一个小小的思考想与邢老师探讨,邢老师在引入环节用的是稻田地的图片,但生活中学生对于稻田地比较陌生,更没有机会亲临其中去看一看由它形状带来的感受,邢老师是否可以考虑,把 “稻田地” 这一情境换成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呢?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无距离感,熟悉的情境还可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有助于学生量感的形成。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塔河一小李红旭A 非常感谢李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对于稻田情景的设计,后续我也有进一步的思考,考虑到学生对于大小和长度的感知,可能稻田的画面会给学生以生活实际的体现,却使各别地域的学生又有了脱离实际的感觉,再有,整个的画面出示,可能让学生第一感知的是稻田面积的大小,次之才感受到长度,这对于本课主题可能没有更好的切入,所以李老师您的建议我会认真思考,会进一步对下次的设计进行修改完善,感谢!

    隋源
    隋源3年前

    @104253007 邢老师本的重点除了培养学生对长度的量感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度量的基础上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同是体验到等量及利用等量来计算周长。所以,对开课出示稻田图我跟李老师有同感。

    15044395050
    150443950503年前

    通过回顾长方形的周长,感受长方形的基本特点,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联系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存在必然的量化关系,建立长度间 “量” 的表象。

    13453856026
    134538560263年前

    本节课通过回顾长方形的周长,感受长方形的基本特点,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联系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存在必然的量化关系,建立长度间 “量” 的表象。

    13528751123
    135287511233年前

    本节课从生活中物体的周长入手,引入自然、贴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08268820
    4082688203年前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让学生所学不再纸上谈兵,将本就抽象的 “量” 与 “方法” 转化成生活中的 “量” 和加深对生活的 “量感” 体验,进而理解量感。

    张彦红
    张彦红3年前

    “量感” 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活动和深入的挖掘教材,在探究环节,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的表象,利用说一说来巩固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再摸一摸建立对周长的感知,议一议周长与边长之间有哪些 “量” 的关系,最后量一量求方法,加深对长度的量感,在长和宽的数值变换组合,得到周长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维,而这种 “量” 的变化组合又恰恰激发了学生对于长度 “量感” 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对已有周长概念模糊的 “量感” 意识,慢慢的清晰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量感意识。

    徐杨
    徐杨3年前

    重难点是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恰当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弘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实现从抽象到具体直观的有效转移,易化难点、突出重点,通过课件演示促使学生多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徐杨 感谢老师的评价

    徐杨
    徐杨3年前

    课件以其独有的灵动形象地向学生揭示了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深化了学生的表象,在促使学生形成概念的同时又使得学生受到启迪,学会思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徐杨 感谢老师的反馈

    徐杨
    徐杨3年前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发展思维的主战场。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首先出示学习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尝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看似没有达到预设的探索效果,但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它们的对边相等。并且也知道了长方形周长的含义,这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提供了可能性。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张彦红
    @徐杨 感谢您的反馈

    徐杨
    徐杨3年前

    联系生活,学用结合。新课标指出∶ 要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综合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教学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徐杨 学生对于生活的定性把握,是对学生对于量的定量刻画的大前提,没有对生活情景的充分感悟,又谈何意识的萌发与运用。

    徐杨
    徐杨3年前

    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养成留心观蔡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化思想,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联系实际的数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教学实效。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徐杨 感谢老师的评价,后续会进一步完善。

    刘力瑛
    刘力瑛3年前

    邢老师这节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的探索学习的氛围。邢老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但是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为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感知长方形的周长,构建周长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刘力瑛 感谢刘老师的评价,我会在后续的环节中进一步完善的。

    呼延芳
    呼延芳3年前

    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度量的方式设计一个探究活动,为学生留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增加了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呼延芳 感谢老师的评价,您的建议将是我进一步完善设计的有利依据。

    315818720@qq.com
    315818720@qq.com3年前

    生活激趣 引出课题:出示水稻田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对于这个设计,我有自己的理解,有不少学生可能不知道水稻长什么样子,城市里面的孩子也许不知道,有的农村也不种水稻,跟他们的生活经验也许有点脱节,老师需要做适当的讲解。摆一摆:拿出小棒,一起来摆一块长方形的稻田。 说一说、摸一摸、议一议、量一量 教师有层次的设计活动和深入的挖掘教材,在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的周长的表象。概括知识 总结方法,形成抽象。在总结与提炼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图形特性的认知和长度量的进一步感知。运用方法 解决问题,巩固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315818720@qq.com 感谢老师提出的宝贵建议,虽然是生活实际,但是也要看这些实际是否脱离学生生活,在下一稿的教学设计里,我会更正此处,做更适当的修改,再次感谢

    447661659
    4476616593年前

    学生量感的形成,主要是依托于 “测量” 以及常见的量的教学。“周长”,“周” 只是前提,“长” 才是本质,周长的度量本质是看实物或图形包含多少个这样的长度单位。估测和测量的实践活动是量感最真实的生长点,所以周长教学时需要依托大量的实践活动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标准,在活动中积累经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447661659 感谢老师的建议,后续教学设计我会针对学生的体验以及估测让学生更深入的来体验量感

    刘艳丽
    刘艳丽3年前

    邢老师,您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学生在原有量感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量感,体验量感,提升量感。数学学科里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新课标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能力渗透数学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能否依据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适当渗透呢?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刘艳丽 感谢刘老师的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会在二稿设计中,加入相应的教学元素,满足学生素养的全方面提升。

    宋新燕
    宋新燕3年前

    学生量感的形成离不开测量,离不开感知,这节课邢老师让学生成为主体,自己则更多的是引导。邢老师把重点放在了周长的理解上,通过摆一摆、摸一摸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周长的概念,让学生的意识渐渐明晰起来。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宋新燕 感谢宋老师的评价,您的建议将是我进一步完善设计的有利依据。

    xiyufenger
    xiyufenger3年前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刘思娣
    刘思娣3年前

    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度量的方式设计一个探究活动,为学生留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增加了量感。教学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wlz66890
    wlz668903年前

    教师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描一描稻田的一周,感受周长,思考求周长需要哪些条件,摆一摆稻田、说一说、摸一摸、议一议、量一量、算一算,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周长含义,探究周长计算方法,优化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周长 “量感” 的体验,使学生萌发 “量感” 意识。

    600386lyq
    600386lyq3年前

    邢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从怎样创设平台让学生感受数感,体验数感和发展数感。每一个阶段都让学生更多的进行交流、讨论、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总之,整节课体现了数学的教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实践中应用数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塔河一小李红旭A
    塔河一小李红旭A3年前

    邢老师,在第四环节 “习题检测 巩固拓展” 中,我看到你对习题是选择性应用的,没有用教材 “练一练” 中的第 4 题,而第 4 题的设计正是对正方形周长的 “逆向” 运用,这是上面其它环节都没有涉及到的一个知识点的迁移,您能说说您舍弃它的理由吗?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塔河一小李红旭A 量感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他需要学生不断的去体验和感受,一堂课的教授,不可能使学生的量感一步达成,只能在教学的环节中,不断的让生去感知和体验,所以本课的练习选择更倾向于学生对于内容和方法理解,通过二题和三体加深学生对于长度量的感受,而最后一题就是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练习,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用结合能力。而方法的逆向运用,可以再后续知识的迁移中不段的发展和锻炼,毕竟一节课的知识的容量有限,不能全面兼顾,希望能够和李老师进行深入的探索,您的意见对我很重要,谢谢。

    李玉明
    李玉明3年前

    将问题情境化,在具体情景中引入新知,在复习什么事周长,体会周长这一量的同时为学生理解探索长方形周长是多少提供基础,从具体操作中形成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李玉明 我认为,量感的建立还是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说白了,量感的形成,就想抛去了所有的知识,是学生下意识的运用他所见所知所感的一切去衡量他的生活或者去衡量世界。

    李玉明
    李玉明3年前

    过程中通过教师的通过描一描稻田的一周,感受周长,提出思考求周长需要哪些条件,再摆一摆将抽象具体直观化,后经历说一说、摸一摸、议一议、量一量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周长的意义的同时探究周长计算方法,讨论后优化算法,提升学生对于周长 “量感” 的体验,发展学生 “量感” 意识。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李玉明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通过精确测量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量感。

    95839
    958393年前

    周长的认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对 “边线” 的认识有经验,但是要提升到周长的意义的理解,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需要让孩子学会学习,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95839 教学中充分创设平台让学生感受量,体验和发展量感,每一个阶段都让学生更多的进行交流、讨论、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总之,整节课体现了数学的教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实践中应用数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刘肖
    刘肖3年前

    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及时让学生动手测量各边的长度并用多种方法计算,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了学生解题的方法多样化的能力。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度量的方式设计一个探究活动,为学生留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增加了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刘肖 三年级的学生是发展量感的关键阶段,对于教学的设计也要充分把握时机并有意识的让学生去感知量,体验量,并运用相应的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实现度量的本质,即回归生活。

    15535936646
    155359366463年前

    本节课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层层递进,让学生认识 “一周”,在测量活动中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度量方法,从而找出最优的测量方法,积累度量经验。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5535936646 通过拼摆,量长,探究等活动,就是让学生感受不同阶段的量,通过探究,运用对于图形的特点,来拓展学生思维,感知长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到最优方法。

    2741602583
    27416025833年前

    教师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摸一摸、议一议、量一量等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的量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在验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量感” 意识。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2741602583 感谢老师的反馈,摆一摆、量一量、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对有层级的进行量的认知和感悟,毕竟量感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潜移默化去创设情景和发动时机,这样学生的量感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问题。

    隋源
    隋源3年前

    反复读了几遍邢老师的教学设计,读出了邢老师的教学设计是精心准备了,顺应了孩子的好奇的天性,把生活中的稻田引进课堂。教材设计问题串一是量一量右边的长方形周长,再量一量下面的正方形,而邢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先安排的是摆一摆,我想请邢老师能把先用摆一摆比先量一量的优势做个诠释。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隋源 感谢隋老师的反馈,在我感觉学生要先有直观的体验,先有对量的定性把握,通过摆让学生感受边的长短,然后感受整体图形的长度;通过摆能够再次感知图形的特征,回顾周长的含义,通过这些对量的定性把握,然后才到对于长度具体量的过度,这样由量的定性把握,自然过度到对量的刻画,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思维发展的,才能够让学生更加自然并真切的去体会量和感悟量。希望隋老师给予反馈指导。

    隋源
    隋源3年前

    @104253007 咱们此次研究课的主旨在地 “培养量感”,教材之所以把量一量放在问题串一,而且是量完长方形又量正方形,教材的意图是基于 “度量” 培养量感,你是否可以尊重教材的设计,把你的摆一摆揉进量一量,用你的小棒量一量,量一下摆上去,再量再摆,完成度量完也摆完例图的图形发呢,再数你用了多少小棒。这个过程能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发生呢?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隋源 以小棒为度量标准对线长进行估量,可以很好的养成运用度量工具进行估测的意识,以单位长度的累加来培养对整体长度的感知力,这样便于学生对于量感的形成,感谢隋老师的启发引导。

    小瓶盖
    小瓶盖3年前

    通过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通过问题串串联整节课,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学习。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小瓶盖 感谢您的评价,学生对于量的把握需要教师对设计进行层层剥离,让学生有不同对量的感受

    塔河一小李红旭A
    塔河一小李红旭A3年前

    看了邢老师没有选择第 4 题作为本节课练习的想法,可以感受到邢老师是心中有学生的好老师,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层次性的过渡。受你思路的启发,我在想,可否把这一题留在课的最后,抛给学生课下独立来探究完成,同时再 “买一赠一” 地,再留给学生一个思考:“如果同样用这 40cm 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我们能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吗”,这一抛,让学生对周长问题的探究由课上延伸到课下,同时在探究中他们还会延伸思考到更全面的东西。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否可以真的激发起学生更深层的想法。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塔河一小李红旭A 非常期待和李老师的探索,经过多次和您的沟通,我也再想,是否更换最后的拓展题,是寻求综合是知识的运用,还是对于方法的多样化发散引导,知识可能是固定的,但是问题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让学生体会全面的为题,却能能够为他们正确的引导方法运用,体会更为丰富的问题情景,课上的时间和空间有限,课下却是学生知识的大课堂,对于李老师课下延伸,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我会认真考虑李老师的建议,希望我们有更 愉快的教学探讨。

    13624575024
    136245750243年前

    教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长方形周长的长度量感,尤其是摆一摆的环节,学生在摆中观察,在摆中发现,在摆中建模。

    13624575024
    136245750243年前

    邢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材的两个问题串都是通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出现的,而邢老师的教学设计里,为了使数学贴近生活,创造了一个稻田的情境。这样的设计,使得数学知识,有了着力点,问题来源于生活。而且,稻田的情境,还可以很自然的对学生进行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等品德教育的渗透。

    13624575024
    136245750243年前

    邢老师的设计很有新意,每个环节都是给孩子空间,适当的引导,这节课从设计上,很好的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探究的氛围很浓厚。三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级比较小,您的这些活动是分小组进行的吧。那么,您可以谈谈,您在学习小组的组织和分工上,是如何做的。

    13624575024
    136245750243年前

    邢老师的教学设计里,习题是有梯度,有层次的。我想,在孩子们学习完这一课后,我们能进行一个数学小实践吗,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再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周长。这个小拓展,让学生带着一节课的收获,重回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实践的热情。

    雨中花A
    雨中花A3年前

    认真研读了邢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看出邢老师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学情精心设计了这一课 ,值得我学习!在引入环节我和红旭老师的想法相同,邢老师由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稻田地再过渡到用小棒摆出这块地,由实物抽象到图形,这一过程正是学生量感的形成过程。但是利用稻田的图片引入,我通过和几位老师交流大家都认为咱们当地大多数学生对实物稻田很陌生,脑海中很难形成周长的表象。你是否可以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呢?这样会有助于学生量感的形成。

    多多
    多多3年前

    本节课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层层递进,让学生认识 “一周”,在测量活动中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度量方法,从而找出最优的测量方法,积累度量经验。

    多多
    多多3年前

    邢老师的设计很有新意,每个环节都是给孩子空间,适当的引导,这节课从设计上,很好的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探究的氛围很浓厚。三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级比较小,您的这些活动是分小组进行的吧。那么,您可以谈谈,您在学习小组的组织和分工上,是如何做的。

    多多
    多多3年前

    三年级的学生是发展量感的关键阶段,对于教学的设计也要充分把握时机并有意识的让学生去感知量,体验量,并运用相应的知识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实现度量的本质,即回归生活。

    多多
    多多3年前

    教学中充分创设平台让学生感受量,体验和发展量感,每一个阶段都让学生更多的进行交流、讨论、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总之,整节课体现了数学的教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实践中应用数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多多
    多多3年前

    将问题情境化,在具体情景中引入新知,在复习什么事周长,体会周长这一量的同时为学生理解探索长方形周长是多少提供基础,从具体操作中形成量感

    多多
    多多3年前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多多
    多多3年前

    通过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快速投入到课堂,通过问题串串联整节课,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学习。

    多多
    多多3年前

    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度量的方式设计一个探究活动,为学生留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提高了教学实践能力,增加了量感。教学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多多
    多多3年前

    本节课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层层递进,让学生认识 “一周”,在测量活动中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度量方法,从而找出最优的测量方法,积累度量经验。

    多多
    多多3年前

    通过拼摆,量长,探究等活动,就是让学生感受不同阶段的量,通过探究,运用对于图形的特点,来拓展学生思维,感知长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到最优方法。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多多 不同层次的体会,引发不同层次的思考,可以让学生一步步体会度量意义,发展学生的量感

    xuxu19860921
    xuxu198609213年前

    邢老师的教学设计里,把引导的重点放在学生理解周长的量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量之间等量组合上,此操作,让学生充分感受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今儿提升对长度量感再实际中的应用。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xuxu19860921 @李玉明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通过精确测量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量感。

    陈希珍
    陈希珍3年前

    让学生画一画,估一估,摸一摸自己亲身体验,养成了对知识回顾,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陈希珍 感谢老师的评价

    陈希珍
    陈希珍3年前

    采取了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量感,摆一摆拿出小棒摆一块稻田,说一说稻田是有几条边构成的,摸一摸摸一摸这块稻田的周长像样,求出周长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量一量怎样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全面参与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和感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

    sym123
    sym1233年前

    隋老师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让学生所学不再纸上谈兵,将知识中的 “量” 与 “方法” 转化成生活中的 “量” 和加深对生活的 “量感” 体验。

    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中心小学
    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中心小学3年前

    本节课没有把周长的概念直接教给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描一描、指一指,摸一摸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自己去体验,整个的设计环节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13756456684
    137564566843年前

    教师激趣引入,引出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周长的计量方法,加深学生对量的认识,提升学生的量感意识。

    13756456684
    137564566843年前

    邢老师的教学设计里,习题是有梯度,有层次的,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三个层次的练习题都围绕生活实际展开,将知识中的 “量” 转化成生活中的 “量”,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

    雷佳蕾
    雷佳蕾3年前

    度量” 意识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完成,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设计活动和深入的挖掘教材,在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的表象,利用说一说来巩固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再摸一摸建立对周长的感知,议一议周长与边长之间有哪些 “量” 的关系,最后量一量求方法,加深对长度的量感,在长和宽的数值变换组合,得到周长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维,而这种 “量” 的变化组合又恰恰激发了学生对于长度 “量感” 的直观体验,让学生对已有周长概念模糊的 “量感” 意识,慢慢的清晰起来,从而提升原有的量感意识并提升原有的 “量感” 意识。

    zzzz
    zzzz3年前

    通过摆一摆、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的活动促进了学生量感的建立,整堂课的设计紧凑,一环扣一环,最后促进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曹丹丹
    曹丹丹3年前

    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应该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18744106098
    187441060983年前

    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稻田的俯视图给学生以一种广大、有序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而对于长方形周长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而深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周长 “量感” 的体验,使学生萌发 “量感” 意识。而通过回顾长方形的周长,感受长方形的基本特点,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联系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存在必然的量化关系,建立长度间 “量” 的表象。

    13835703609
    138357036093年前

    邢老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水稻田这一生活情境,引出长方形的周长。通过摆一摆、摸一摸、议一议、量一量帮助孩子们逐渐深化长度量感。通过多种方法实践体验感悟周长的最优方法。

    xiaofang8113
    xiaofang81133年前

    教师把引导的重点放在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体会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姚佳
    姚佳3年前

    本节课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并不急于很快给出学生答案,都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建立下,通过自主探索来研究。并且本节课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充分利用微课资源,让课堂有的放矢。

    gentleelephant
    gentleelephant3年前

    稻田的俯视图给学生以一种广大、有序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而对于长方形周长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而深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周长 “量感” 的体验,使学生萌发 “量感” 意识。

    15997599709
    159975997093年前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5997599709 @李玉明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通过精确测量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量感。

    15549313796
    155493137963年前

    再次学习了这一课,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采用 “情境引入 —— 自主尝试 —— 知识构建 —— 应用拓展” 的模式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展示所学内容,通过学生的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认识 “一周”,在测量活动中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度量方法,从而找出最优的测量方法,积累度量经验。并通过拼摆,量长,探究等活动,就是让学生感受不同阶段的量,通过探究,运用对于图形的特点,来拓展学生思维,感知长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量感,值得学习!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3179128072
    @15549313796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

    王绪荣
    王绪荣3年前

    本节课教师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充分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王绪荣 生活情境的引入,是学生体会量感,感知量的重要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3179128072
    131791280723年前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这节课首先设置的猜想环节,你猜一猜,激发兴趣之后,然后主动实践,亲自验证,学生认知得到了一个新的提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量感。

    13179128072
    131791280723年前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参与多种策略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周长,并在头脑中构建周长,逐渐建立周长的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3179128072 学生表象的建立,是对量感发展的先决条件,有了对事物特质的定性刻画,才能对后续长度量的定量刻画起到支撑作用

    13179128072
    131791280723年前

    老师,设计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考验效率活动,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的参照物进行对比,并能够根据自己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到遂与之异,培养学生的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3179128072 一系列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长度量,萌发并发展学生量感,感谢老师您的评价

    15534364866
    155343648663年前

    邢老师的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习得新知,发展学生的量感,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5534364866 感谢老师的评价,数学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重中之重,让学生自主感知,合作学习,才能更好的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标,数学是枯燥的,可是配以适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必要的,数学需要兴趣的引领,思维的拓展和延伸,这些都需要教师去创设相应的时机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最终内化知识,学以致用。

    隋源
    隋源3年前

    邢老师,看你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开课的【出示水稻田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稻田的形状,描一描稻田的周长,回顾一下长方形的特点】我想知道你设计用的稻田图片与教材问题串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相比,其优势在哪儿?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隋源 首先我认为量感的意识必须是建立在以生活情境为基础背景下,量感在我看来应该是先于生活感知,再有数学的量感培养,最终在生活中体现,量感不仅是数的量感,更应该是生活中的 “量感”,它最终要形成的是一种不能、一种技能,所以稻田能让学会先来感知生活,扩大学生的视角,看一看形状,是生活抽象数学模型,形成表象,描一描边线感知周长,说一说特点认知图形,在一系列对长方形定性的感知下,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来以量的标准来刻画长度,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最后以围菜园的情境再走向生活,达到度量体验的闭环学习。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有不足之处忘老师您批评指正。

    罗涛123
    罗涛1233年前

    教学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环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7722827238
    177228272383年前

    本节课紧扣 “量感” 主题,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小组合作 “量一量”、“说一说”、“看一看” 等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在 “量” 中体会 “量”,让学生有层次地感知不同物体度量同一物体的差异性,初步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有助于学生量感的形成和培养。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17722827238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

    张卫芳
    张卫芳3年前

    本届客立足学生的主体发展,将是尊重学生发言,民族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观察发现,思考为主线,让学生在看下书中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张卫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以独立思考带动小组合作,是为学生解决问题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和验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让我学,变我要学。

    张卫芳
    张卫芳3年前

    本届客立足学生的主体发展,将是尊重学生发言,民族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观察发现,思考为主线,让学生在看下书中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量感。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张卫芳 感谢您的评价

    王妮
    王妮3年前

    邢老师的设计很有新意,每个环节都是给孩子空间,适当的引导,这节课从设计上,很好的体现了,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探究的氛围很浓厚。三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级比较小,您的这些活动是分小组进行的吧。那么,您可以谈谈,您在学习小组的组织和分工上,是如何做的。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本课小组合作分为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对长方形周长的探索,一个练习三的拓展,小组和做谈论想法,各抒己见,需要有想法的学生边拼摆边说明,此处除了让学生来说明拼摆的方法,还有一点是需要学生来说明意图和根据,这样不仅能体现学生对于 方法的运用,还能看到学生的思维活动,感受学生对于方法的理解。

    13756607152
    137566071523年前

    看了邢老师没有选择第 4 题作为本节课练习的想法,可以感受到邢老师是心中有学生的好老师,充分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层次性的过渡。受你思路的启发,我在想,可否把这一题留在课的最后,抛给学生课下独立来探究完成,同时再 “买一赠一” 地,再留给学生一个思考:“如果同样用这 40cm 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我们能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吗”,这一抛,让学生对周长问题的探究由课上延伸到课下,同时在探究中他们还会延伸思考到更全面的东西。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否可以真的激发起学生更深层的想法。

    600386lyq
    600386lyq3年前

    @13756607152 这位老师的建议很好,用 40 厘米的绳子围城长方形,方法很多。它是一个总长度分解成单个长度的量的变化。而这个逆思维如果在课上完成,难度很大。放在课下去探究学生会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更能让学生理解对周长与长和宽的关系。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一稿反思:

    一、抓住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课堂上,教师通过水稻田的情景,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稻田的俯视图给学生以一种广大、有序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而对于长方形周长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而深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周长 “量感” 的体验,使学生萌发 “量感” 意识。而通过回顾长方形的周长,感受长方形的基本特点,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联系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存在必然的量化关系,建立长度间 “量” 的表象。

    二、培养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在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的表象,利用说一说来巩固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再摸一摸建立对周长的感知,议一议周长与边长之间有哪些 “量” 的关系,最后量一量求方法,加深对长度的量感,在长和宽的数值变换组合,得到周长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维,而这种 “量” 的变化组合又恰恰激发了学生对于长度 “量感” 的直观体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三、突出主体地位,自主探究。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阐述自己的方法和想法,教师恰到好处的阴道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不足之处:

    本课所选的情景针对性不够强,虽是实际生活可能由于地域的原因,部分的学生又有脱离实际的情况,感触没有那么深, 再有,整个的画面出示,可能让学生第一感知的是稻田面积的大小,次之才感受到长度,这对于本课主题可能没有更好的切入,在之后教学设计中会进一步完善。

    针对练习题的选题设计,还会和团队人员继续研究,力求达到知识全面,能力全面,让人人都能学数学,人人都得以发展。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教案二稿: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一课,教材以四个问题串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象思维的过度时期,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发展,已经具备了对生活的一定的感知能力,所以凭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找到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把引导的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体会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3.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已有对周长概念的认知基础上,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正方形的特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 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演示教学法。 学法:主要以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相结合的形式。

    六、教学资源、教学准备

    直尺、新世纪配套学具磁力棒、教学 ppt、新世纪 3.0 微课

    七、教学过程

    (一)生活激趣 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全民健身日是那一天吗?现在全国已经掀起了一番运动的热潮,老师现在一般也习惯在饭后去公园走两圈,同学们看这两个人,他们因为谁走的圈大产生了分歧。

    1. 他们所说的谁的 “圈大” 是什么意思?

    2. 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全民健身,饭后公园 “走圈” 情景,感知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利用 “走圈” 和 “谁走的圈大” 让学生定性把握现实情境中周长的本质特征,萌发量感意识。

    (二)感知长度 探究方法

    1. 活动一:摆一摆

    请每位同学将手中的八根小棒(2 个 5 厘米,2 个 3 厘米,4 个 3 厘米)分别摆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一方面温习周长的概念,另一方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活动二:估一估

    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呢?理由是什么?

    这里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情况的对比,一是一条边一条边进行对,或者通过四条边相连来进行整体对比。

    设计意图:估长短就是为了通过寻找参照对比量,来实现对长度的估测,为培养量感提供有效方法和途径,让量感的建立从感知臆断走向参照推理。

    3. 活动三: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长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凭借直觉及经验对最初周长的定性把握,通过精准的测量,建立数学模型,转变为对长度量进行多种感官的定量刻画,在活动中对量的感官不断进行体验和矫正,让模糊的量感意识,逐渐变的清晰。

    (三)求同溯源 类比方法

    进行正方形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求同溯源,类比方法,产生二种解决方法是:

    方法 1:边长 + 边长 + 边长 + 边长

    方法 2:边长 ×4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了长方形周长方法的探索后,会根据自身经验,通过类比方法进行对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此时应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将方法内化。

    (四)感受策略 优化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求解周长的方法,你觉着哪一种方法更好呢?

    最后插入新世纪 3.0 动画微课,强化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形成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整体性理解和对长度量的进一步感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实践体验,多形式、多途径地思考、感悟、内化与提升。在对比的过程中完成对策略的优化与思维的提升,变相完成对长度量的重组体验,提升对度量意义的感知,整体提升对周长 “量感” 的感悟。

    (五)运用方法 解决问题

    在经历了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与巩固之后,出示本课的问题串四,帮助淘气解决利用围墙围菜园的问题。

    1. 读一读,找出关键信息,理解靠墙围是什么意思?

    2. 边想边画,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围?

    3. 思考:墙长 “10”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围栏都是长方形,而围栏的长度却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将知识中的 “量” 与 “方法” 转化成生活实际问题并加深对生活中 “量” 的体验,进而理解量感。

    (六)习题检测 巩固拓展

    在习题检测阶段,主要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针对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运算题。

    2.针对加深长、正方形特性的理解和巩固计算方法的画图题。

    3.针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加深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和认识的拓展题。

    课后练习:第二题的第一小题,第三题,最后一题。

    设计意图:

    练习一:侧重提升对生活实际量的感知,体会周长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

    练习二:在画与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结构 “量感” 和长度 “量感”。

    练习三: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 “捷径”。体会形状、大小、长度之间的变化,把握所学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相关性,加强知识的勾连,在相互贯穿中推动学生把量感内化于心,自觉地发挥量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进而丰富学生 “量” 的体验。

    七、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周长计算:

    方法 1 :长 + 宽 + 长 + 宽

    方法 2 :长 + 长 + 宽 + 宽 长 ×2 + 宽 ×2

    方法 3 :(长 + 宽)×2

    正方形周长计算:

    方法 1: 边长 + 边长 + 边长 + 边长

    方法 2 :边长 ×4

    塔河一小李红旭A
    塔河一小李红旭A3年前

    看到邢老师的第二稿,将开片导入部分由 “稻田地” 图片改成 “生活中的中圈儿” 情境,这两个导入虽然都是生活中的情境,但正如邢老师在第一稿的反思中所说,稻田地,给人的直观感受是 “广阔”,这种感受确切地说在数学中是 “面积” 这一概念带给我们的,这也同时让我们想到,学完周长知识后,在后续的面积学习中,有的学生总是将这两个概念想混淆,这就是量感的形成过程中的偏差,所以,我感觉邢老师第二稿中的 “走圈” 这一情境更有助于学生量感的形成。

    琦
    3年前

    借助实际生活情境感知量感并培养量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从生活情境出发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与优化,并在最后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600386lyq
    600386lyq3年前

    请每位同学将手中的八根小棒(2 个 5 厘米,2 个 3 厘米,4 个 3 厘米)分别摆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邢老师,我看到你的小棍短棒的长度我个人认为不要一样长。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如果一样长的话,在估一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哪个长这个环节太容易看长短了。缺少了一个单个长度比较和估出总长度的长短的量的提升。这个意见和想法我想与你交流一下。

    蜕变
    蜕变3年前

    教师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描一描稻田的一周,感受周长,思考求周长需要哪些条件,摆一摆稻田、说一说、摸一摸、议一议、量一量、算一算,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周长含义,整节课体现了数学的教学与生活的必然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实践中应用数学,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探索数学.

    王婷83221
    王婷832213年前

    通过描一描,画一画,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的周长;通过摸一摸,说一说,让学生理解了周长;最后,采用量一量,算一算方法,巩固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先组织学生同桌测量头围、腰围的长,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测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通过实践操作在测量中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接着,引导学生探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么测量和计算,这样的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无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王婷83221
    王婷832213年前

    在教学中非常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整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理解周长的含义。依据教材所提示的材料,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合理的补充了新的信息资源,并改进了信息资源的呈现形式。

    任艳花
    任艳花3年前

    通过描一描,画一画,让学生充分感知图形的周长;通过摸一摸,说一说,让学生理解了周长;最后,采用量一量,算一算方法,巩固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通过实践操作在测量中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探索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么测量和计算,这样的拓展活动激发了学生无限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技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赵文岩
    赵文岩3年前

    教师充分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周长的含义,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量感的重要性。

    赵文岩
    赵文岩3年前

    我认为培养量感是一定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奠定学生的量感基础。

    赵文岩
    赵文岩3年前

    我认为培养量感是一定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奠定学生的量感基础。

    赵文岩
    赵文岩3年前

    本节课教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描一描画一画,让学生感知图形的周长。并且说一说,摸一摸,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最后巩固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多次的动手操作过程中,使学生加深了对量感的理解。

    赵文岩
    赵文岩3年前

    本节课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计算,在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量感意识。

    赵文岩
    赵文岩3年前

    本节课通过多种活动,通过多个环节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量感的重要性。

    赵文岩
    赵文岩3年前

    教师充分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周长的含义,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量感的重要性。

    刘艳丽
    刘艳丽3年前

    邢老师,您用全民健身走圈运动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学生掌握了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将走圈这一问题解决,是不是可以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也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使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呢?

    刘艳丽
    刘艳丽3年前

    邢老师," 摆一摆 " 活动您的设计优势是什么?

    刘艳丽
    刘艳丽3年前

    在量一量、算一算活动中,您是怎样让学生模糊的量感意识逐渐变的清晰呢?

    刘艳丽
    刘艳丽3年前

    您是如何在学生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概念的呢?

    塔河一小李红旭A
    塔河一小李红旭A3年前

    看了邢老师的第二稿中 “感知长度 探究方法” 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充分动手,利用小棒摆一摆来温习长、正方形的特征,在此想问下邢老师,你这样设计前做过学情的调查吗?

    600386lyq
    600386lyq3年前

    邢老师,在(四)感受策略 优化方法中让学生比较那种方法更好?我个人认为只要理解周长意义,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周长的计算就可以,没有什么好不好的,你看呢?

    600386lyq
    600386lyq3年前

    邢老师,在(五)运用方法 解决问题这个设计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直接进入了靠墙栅栏这道题,是不是跳跃性太大了?能不能先练习一道基础题做巩固后再来研究探索呢?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二稿反思:
    在第一次试讲后,在众多同仁及团队的研讨下,逐渐完善了教学设计,并进行了第二次试讲,通过试讲,我们发现在设计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我们在预设中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能唤醒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记忆。才能会顺利进行本节课对长方形周长方法的探究。然而,在试讲中发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掌握比较扎实,并不需要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在测量环节中小棒随时在动,不便于学生测量,耽误时间,所以我们团队商量决定将小棒换成长、正方形卡片。

    2、学具造成学生探究方式上受限制,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周长算法时,在分享周长方法环节中,我们发现求长方形周长时,学生总结出对边相等和长和宽为一组的等量关系,却忽视了绕周长一周的顺序依次相加的算法。

    3、为了增强学生量感体验,我们团队结合论坛中各位同仁的意见,在估一估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估测的抓手:小绳、正方形纸片,牙签、小棒等度量工具。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估的意识还不是那么清晰,采用的工具多以小绳为主,而学生为了贴和卡片的边线,估量的过程过长,其他工具的使用也不尽如人意,通过后续的团队研磨和对学情的跟踪分析,将对本课的教学设计继续完善。

    104253007
    1042530073年前

    教案终稿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一课,教材以四个问题串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象思维的过度时期,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发展,已经具备了对生活的一定的感知能力,所以凭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找到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把引导的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体会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已有对周长概念的认知基础上,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正方形的特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 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演示教学法。

    学法:主要以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相结合的形式。

    六、教学资源、教学准备

    直尺、教学 ppt,希沃白板,学具袋

    七、教学过程

    (一)生活激趣 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我喜欢饭后去公园走两圈?今天早上遇到两个小朋友,他们因为运动产生了争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明:我沿着公园最大的长方形花园走了一圈,一定比你走的长。

    小红:我沿着公园最大的正方形花园走一圈,应该是我走的更长。

    师:他俩都说自己走的路线长,我也想看看到底谁走的长,同学想不想帮老师给他俩做个裁判?

    生:想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走的路线(动画播放行走路线)

    师:你们知道他们走的长度是什么吗?

    生:(长、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要确切知道他们各自走了多长?要做什么?

    生:(求出周长、量出周长、算出周长)

    那么如何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 长方形周长(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公园 “走圈” 情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通过出示长方形花园和正方形花园图片,利用谁走的路线长的情镜,初步感知对比一圈的长度,通过动画观察小明和小红的行动路线,感受周长的概念,了解要向知道谁走的更长,就是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感知长度 探究方法

    1、活动探究

    长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呢? 让我们一起来共同研究,大家看学习单的长方形,我们先估一估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然后写在学习单上,然后我们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和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估长短就是为了通过寻找参照对比量,来实现对长度的估测,为培养量感提供有效方法和途径,让量感的建立从感知臆断走向参照推理。

    2、方法展示

    谁愿意来到前面一边摆一边说一说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此时学生到大屏进行希沃白板边线的操作并进行说明,教师黑板配合板书方法)

    计算长方形周长,大家的办法可真多,那么求正方形周长一定也难不倒你们,快动手量一量,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吧,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

    (学生电脑操作,教师在旁配合板书)

    现在我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会计算了,该是解决小明和小红的问题了。(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园给出边长)

    (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截取四名同学的计算方法在大屏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 学生凭借直觉及经验对最初周长的定性把握,通过精准的测量,转变为对长度量进行多种感官的定量刻画,通过希沃白板对线条的克隆功能,学生将固定计算方法,进行动态的思维演示,在活动中对量的感官不断进行体验和矫正,让模糊的量感意识,逐渐变的清晰。

    (三)承接情境 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会计算了,该是解决小明和小红的问题了。(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园给出边长)

    设计意图:承接情境导入,解决问题。侧重提升对生活实际量的感知,体会周长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运用方法 解决问题

    其实生活中关于求周长的问题很多,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大家看老师家的小房子,前面我已经种上了一片花田,但是墙的侧面确实空空的,所以老师想利用家里的围栏,靠墙围一个长 6 米,宽 4 米的长方形菜园,你能帮我想一想,应该怎样围吗?

    1、摆一摆

    认真理解题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边有 4 根小棒,代表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面墙,如果你想好了,就动手围一围,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围的。

    2、展一展

    教师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的用小棒围的方法进行投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现场算一算用多少围栏。

    3、延续情境

    围成菜园后,老师家里还剩下了 8 米长的围栏,老师就围了一个正方形的鸡窝,你们知道老师家的鸡窝边长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模型,将生活情境问题进行现场还原,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理解靠墙围就是少了一条边,促进学生数学 “量” 与生活 “量” 的融合。以靠墙围菜园的实际情境,进行生活延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感受边长与周长量的关系,培养逆向思维。

    (五)归纳总结 提炼要点

    同学们找到了那么多的方法,有将四边相加的,有通过先计算长和宽的和然后再乘二,还有运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相等,四边相等找到两条长加两条宽和边长乘四来去周长的,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其实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四边之和,只不过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组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方法的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形成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整体性理解,在总结与提炼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图形特性的认知和长度量的进一步感知。

    板书设计: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20:06 · PVG 04:06 · LAX 13:06 · JFK 16:0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