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98069096

13598069096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90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29 17:45:21 +08:00
9 G 99 S 85 B
13598069096 的最新回复

“量感” 是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 在数学领域,人们对数感的研究相对丰富和深入,而对量感的研究则比较少。本节课开始从描树叶的边线、数学书的边线、课桌的边线,再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边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边线的意义,知道边线可以是弯的也可以是直的,丰富对边线的理解,进而明白边线就是一周为后面学习周长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领悟圆面积的本质,主动选择总结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设计 “验证” 的过程,让学生再次理解和巩固面积单位的本质。

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多种多样的方法,当这个方法不行的时候就思考其他的方法,学生能够体会到方法的多样性,在以后的学习和解决问题中,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丰富学生对面积的认识。

本节课《课桌有多长》属于工具度量范畴,这样的教学要让学生从活动中感知,李老师在教学中设计 “说一说、找一找、比一比” 等多种学生易于操作,便于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度量的经验,长度单位的测量就是基本度量单位累加的过程,同时逐步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建立模型。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通过《课桌有多长》一课体会度量的本质,在适宜的任务情境驱动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是提高有效学习的很好手段。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通过《课桌有多长》一课体会度量的本质,在适宜的任务情境驱动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是提高有效学习的很好手段。

从感知到触摸,从触摸到理解,从理解到建构,从建构到运用,赵老师的设计层层递进,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实际感受,活动设计生动合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要求

周长和面积学生非常容易混淆,所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周长非常重要,本节课正是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感知,我认为这样设计非常合理,很有必要性。

周长的认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节课的设计让学生亲历比较、概括和抽象等过程,在问题思考、质疑交流和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建立起图形周长模型,形成正确的周长概念和空间观念。这一点儿值得我去学习。

学生对于量的学习,并不限于度量一条边的长度,还要从一条边的量延展至几条边的累加。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合作交流,深刻体会长方形周长是四条边累加在一起的长度,与边的数量和长度有关,与相加的顺序无关,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探究树叶和图形的周长活动,借助手中的工具,通过绕、压、量,得出树叶和图形的周长,能在多种测量的方法找到最优方法。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选择不同的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发展合作技能,感受不同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找出最适合的测量工具。

学生对 “米” 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但很多学生对米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 “米” 这个字眼上,他们并不一定知道 1 米实际有多长,老师通过厘米引入,伸开双臂比一比让学生知道引入米概念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测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们从对手中直尺的粗浅感知,到较为深人去了解,最后到自主学会使用,是对测量本质一步一步的建构。“原来,测量的道理和方法就是这样”, 学生们心中豁然开朗。同时,在 “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 等环节中,发展学生的量感。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全程从发现矛盾,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再到寻找生活中的例子感受 1 米,都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展开的自发自愿的自主探索活动。建议与实际生活联系的地方再全面一点。

本节课在借助直观模型、结合生活实际和丰富的操作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抽象、想象等思维活动,逐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感受厘米的实际意义,掌握多种测量方法。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量感。

无论是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综合性问题,还是有意思的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阅读,其实都是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真真正正在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整节课围绕 “化曲为直”,通过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课堂中运用了转化的思想。通过把圆形的模型拉拼成平行四边形,把圆的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读懂时间表,会用时间表表达时间信息。通过比较北京和新疆两所小学的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感受、理解地理位置不同,就可能出现时差。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关于时间的量感。

通过稻田的图片,引出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在动手实践后,通过播放新世纪 3.0 动画微课,强化了学生对长方形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量感是对量的感觉,从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入手,讨论选择用什么测量物品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让学生感受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7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7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8ms · UTC 05:06 · PVG 13:06 · LAX 22:06 · JFK 01:0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