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123

sym123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45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9-04 20:46:49 +08:00
9 G 99 S 95 B
sym123 的最新回复

在本节课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层层递进,认识 “一周”,理解一周的概念,通过 “量周长、数周长” 的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值得借鉴。

学生在小学阶段,量感主要是对长度、面积、质量、体积、时间等方面的感性认识。梁老师让学生直观地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定势,也避免了在后续学习中把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混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任老师这一课的整体设计就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操作,力求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培养准确的量感。

李老师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寻求圆面积公式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

肖老师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操作实践,等积变形、化曲为直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可操作化、可视化,充分感知量的累加,逐步培养学生的量感。

课堂中借助圆的现实背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量感。其次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真真正正在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

在本节课中,教师能为孩子提供多元的学习素材,创设多维的体验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感受,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深化量感的持续发展。

课堂中通过看、描、量、数等系列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的去体验和感悟周长的实际意义。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学生从周长意义的角度探索出如何得到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体现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为后续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本节课设计通过猜想、验证、归纳和运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在学习中,梁老师非常注重数学转化思想的渗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使得这节课非常高效。

梁老师在课堂中很好的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应用意识,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 “量感” ,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整个课堂教学活动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能够围绕培养学生的量感进行设计。

课堂中量感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估测活动,估测是否准确取决于量感,而量感又可以通过估测活动得到巩固和完善。杨教师设计了多个估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精准完善量感。

梁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去探索教室的长度。

周老师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既是培养学生,也是学生对于自我学习能力的一种升华。从做中学,实实在在的把知识变成可观,可触,极度便于理解周长的概念。

隋老师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的量感体验,让学生所学不再纸上谈兵,将知识中的 “量” 与 “方法” 转化成生活中的 “量” 和加深对生活的 “量感” 体验。

王老师课堂上让学生亲历 “做数学” 的过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量” 指的是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生活中无处不在。量感则是指人们对以上事物的可测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侧重于对量的体验与感悟,它在学生感知世界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何老师让学生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掌握 1 米 = 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唐老师在课堂上渗透关于测量发展 “数学史” 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测量工具、测量手段、测量意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增进对 “米” 这一长度单位中重要的 “量” 的理解和感悟。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8:09 · PVG 16:09 · LAX 01:09 · JFK 04:0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