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53007

104253007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7680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22 18:45:57 +08:00
10 G 2 S 70 B
104253007 的最新回复

教案终稿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一课,教材以四个问题串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象思维的过度时期,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发展,已经具备了对生活的一定的感知能力,所以凭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找到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把引导的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体会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已有对周长概念的认知基础上,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正方形的特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 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演示教学法。

学法:主要以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相结合的形式。

六、教学资源、教学准备

直尺、教学 ppt,希沃白板,学具袋

七、教学过程

(一)生活激趣 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我喜欢饭后去公园走两圈?今天早上遇到两个小朋友,他们因为运动产生了争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明:我沿着公园最大的长方形花园走了一圈,一定比你走的长。

小红:我沿着公园最大的正方形花园走一圈,应该是我走的更长。

师:他俩都说自己走的路线长,我也想看看到底谁走的长,同学想不想帮老师给他俩做个裁判?

生:想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走的路线(动画播放行走路线)

师:你们知道他们走的长度是什么吗?

生:(长、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要确切知道他们各自走了多长?要做什么?

生:(求出周长、量出周长、算出周长)

那么如何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 长方形周长(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公园 “走圈” 情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通过出示长方形花园和正方形花园图片,利用谁走的路线长的情镜,初步感知对比一圈的长度,通过动画观察小明和小红的行动路线,感受周长的概念,了解要向知道谁走的更长,就是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感知长度 探究方法

1、活动探究

长方形的周长该怎样计算呢? 让我们一起来共同研究,大家看学习单的长方形,我们先估一估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然后写在学习单上,然后我们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然后和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估长短就是为了通过寻找参照对比量,来实现对长度的估测,为培养量感提供有效方法和途径,让量感的建立从感知臆断走向参照推理。

2、方法展示

谁愿意来到前面一边摆一边说一说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此时学生到大屏进行希沃白板边线的操作并进行说明,教师黑板配合板书方法)

计算长方形周长,大家的办法可真多,那么求正方形周长一定也难不倒你们,快动手量一量,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吧,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谁来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的。

(学生电脑操作,教师在旁配合板书)

现在我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会计算了,该是解决小明和小红的问题了。(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园给出边长)

(通过希沃授课助手,截取四名同学的计算方法在大屏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 学生凭借直觉及经验对最初周长的定性把握,通过精准的测量,转变为对长度量进行多种感官的定量刻画,通过希沃白板对线条的克隆功能,学生将固定计算方法,进行动态的思维演示,在活动中对量的感官不断进行体验和矫正,让模糊的量感意识,逐渐变的清晰。

(三)承接情境 巩固练习

现在我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会计算了,该是解决小明和小红的问题了。(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园给出边长)

设计意图:承接情境导入,解决问题。侧重提升对生活实际量的感知,体会周长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运用方法 解决问题

其实生活中关于求周长的问题很多,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大家看老师家的小房子,前面我已经种上了一片花田,但是墙的侧面确实空空的,所以老师想利用家里的围栏,靠墙围一个长 6 米,宽 4 米的长方形菜园,你能帮我想一想,应该怎样围吗?

1、摆一摆

认真理解题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边有 4 根小棒,代表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面墙,如果你想好了,就动手围一围,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围的。

2、展一展

教师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的用小棒围的方法进行投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现场算一算用多少围栏。

3、延续情境

围成菜园后,老师家里还剩下了 8 米长的围栏,老师就围了一个正方形的鸡窝,你们知道老师家的鸡窝边长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模型,将生活情境问题进行现场还原,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理解靠墙围就是少了一条边,促进学生数学 “量” 与生活 “量” 的融合。以靠墙围菜园的实际情境,进行生活延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感受边长与周长量的关系,培养逆向思维。

(五)归纳总结 提炼要点

同学们找到了那么多的方法,有将四边相加的,有通过先计算长和宽的和然后再乘二,还有运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相等,四边相等找到两条长加两条宽和边长乘四来去周长的,无论我们用什么方法,其实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四边之和,只不过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组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方法的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形成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整体性理解,在总结与提炼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图形特性的认知和长度量的进一步感知。

板书设计:

二稿反思:
在第一次试讲后,在众多同仁及团队的研讨下,逐渐完善了教学设计,并进行了第二次试讲,通过试讲,我们发现在设计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我们在预设中让学生摆小棒,是为了能唤醒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记忆。才能会顺利进行本节课对长方形周长方法的探究。然而,在试讲中发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掌握比较扎实,并不需要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在测量环节中小棒随时在动,不便于学生测量,耽误时间,所以我们团队商量决定将小棒换成长、正方形卡片。

2、学具造成学生探究方式上受限制,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周长算法时,在分享周长方法环节中,我们发现求长方形周长时,学生总结出对边相等和长和宽为一组的等量关系,却忽视了绕周长一周的顺序依次相加的算法。

3、为了增强学生量感体验,我们团队结合论坛中各位同仁的意见,在估一估环节中为学生提供了估测的抓手:小绳、正方形纸片,牙签、小棒等度量工具。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于估的意识还不是那么清晰,采用的工具多以小绳为主,而学生为了贴和卡片的边线,估量的过程过长,其他工具的使用也不尽如人意,通过后续的团队研磨和对学情的跟踪分析,将对本课的教学设计继续完善。

教案二稿: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周长》一课,教材以四个问题串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鼓励学生根据长、正方形自身的特征大胆尝试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原有 “量感” 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 “感知量感”、“体验量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 “提升量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象思维的过度时期,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发展,已经具备了对生活的一定的感知能力,所以凭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找到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把引导的重点可以放在学生理解周长的 “量” 与组成它的长与宽的长度 “量” 之间等量组合上,让学生充分感受 “量” 与 “量” 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升对长度 “量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应性,体会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3. 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已有对周长概念的认知基础上,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长、正方形的特生,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方法 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演示教学法。 学法:主要以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相结合的形式。

六、教学资源、教学准备

直尺、新世纪配套学具磁力棒、教学 ppt、新世纪 3.0 微课

七、教学过程

(一)生活激趣 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全民健身日是那一天吗?现在全国已经掀起了一番运动的热潮,老师现在一般也习惯在饭后去公园走两圈,同学们看这两个人,他们因为谁走的圈大产生了分歧。

1. 他们所说的谁的 “圈大” 是什么意思?

2. 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全民健身,饭后公园 “走圈” 情景,感知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利用 “走圈” 和 “谁走的圈大” 让学生定性把握现实情境中周长的本质特征,萌发量感意识。

(二)感知长度 探究方法

1. 活动一:摆一摆

请每位同学将手中的八根小棒(2 个 5 厘米,2 个 3 厘米,4 个 3 厘米)分别摆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一方面温习周长的概念,另一方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活动二:估一估

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呢?理由是什么?

这里学生可能会有两种情况的对比,一是一条边一条边进行对,或者通过四条边相连来进行整体对比。

设计意图:估长短就是为了通过寻找参照对比量,来实现对长度的估测,为培养量感提供有效方法和途径,让量感的建立从感知臆断走向参照推理。

3. 活动三: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长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凭借直觉及经验对最初周长的定性把握,通过精准的测量,建立数学模型,转变为对长度量进行多种感官的定量刻画,在活动中对量的感官不断进行体验和矫正,让模糊的量感意识,逐渐变的清晰。

(三)求同溯源 类比方法

进行正方形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求同溯源,类比方法,产生二种解决方法是:

方法 1:边长 + 边长 + 边长 + 边长

方法 2:边长 ×4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了长方形周长方法的探索后,会根据自身经验,通过类比方法进行对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此时应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将方法内化。

(四)感受策略 优化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求解周长的方法,你觉着哪一种方法更好呢?

最后插入新世纪 3.0 动画微课,强化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学生形成对周长计算方法的整体性理解和对长度量的进一步感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实践体验,多形式、多途径地思考、感悟、内化与提升。在对比的过程中完成对策略的优化与思维的提升,变相完成对长度量的重组体验,提升对度量意义的感知,整体提升对周长 “量感” 的感悟。

(五)运用方法 解决问题

在经历了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与巩固之后,出示本课的问题串四,帮助淘气解决利用围墙围菜园的问题。

1. 读一读,找出关键信息,理解靠墙围是什么意思?

2. 边想边画,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围?

3. 思考:墙长 “10” 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围栏都是长方形,而围栏的长度却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将知识中的 “量” 与 “方法” 转化成生活实际问题并加深对生活中 “量” 的体验,进而理解量感。

(六)习题检测 巩固拓展

在习题检测阶段,主要设置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针对运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运算题。

2.针对加深长、正方形特性的理解和巩固计算方法的画图题。

3.针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加深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和认识的拓展题。

课后练习:第二题的第一小题,第三题,最后一题。

设计意图:

练习一:侧重提升对生活实际量的感知,体会周长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

练习二:在画与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结构 “量感” 和长度 “量感”。

练习三: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 “捷径”。体会形状、大小、长度之间的变化,把握所学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的相关性,加强知识的勾连,在相互贯穿中推动学生把量感内化于心,自觉地发挥量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进而丰富学生 “量” 的体验。

七、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长方形周长计算:

方法 1 :长 + 宽 + 长 + 宽

方法 2 :长 + 长 + 宽 + 宽 长 ×2 + 宽 ×2

方法 3 :(长 + 宽)×2

正方形周长计算:

方法 1: 边长 + 边长 + 边长 + 边长

方法 2 :边长 ×4

一稿反思:

一、抓住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课堂上,教师通过水稻田的情景,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稻田的俯视图给学生以一种广大、有序的视觉刺激,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中变得鲜活、充满活力,而对于长方形周长表象的建立才会形象而深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于周长 “量感” 的体验,使学生萌发 “量感” 意识。而通过回顾长方形的周长,感受长方形的基本特点,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联系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和宽存在必然的量化关系,建立长度间 “量” 的表象。

二、培养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在实践操作环节,通过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长方形的表象,利用说一说来巩固就对图形特征的了解,再摸一摸建立对周长的感知,议一议周长与边长之间有哪些 “量” 的关系,最后量一量求方法,加深对长度的量感,在长和宽的数值变换组合,得到周长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思维,而这种 “量” 的变化组合又恰恰激发了学生对于长度 “量感” 的直观体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三、突出主体地位,自主探究。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阐述自己的方法和想法,教师恰到好处的阴道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加深对方法的理解。

不足之处:

本课所选的情景针对性不够强,虽是实际生活可能由于地域的原因,部分的学生又有脱离实际的情况,感触没有那么深, 再有,整个的画面出示,可能让学生第一感知的是稻田面积的大小,次之才感受到长度,这对于本课主题可能没有更好的切入,在之后教学设计中会进一步完善。

针对练习题的选题设计,还会和团队人员继续研究,力求达到知识全面,能力全面,让人人都能学数学,人人都得以发展。

任老师您好,看到了二稿的设计极具有趣味性,又体现生活化,设计的过程更加的细致。在这里有一些个人看法和任老师探讨交流,开篇我们已经有了游戏的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进行激趣,又能复习旧知,而接下来教师又进入了情境的导入环节,这二者之间同属课前的导入,会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老师用心设计了导入的情镜,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维修,共建栅栏,求栅栏的长度。我认为三年级的学生空间感觉还没有那么强。求长方形周长是求线长,而落实到栅栏植物园的栅栏,就是在一个三维的空间中,栅栏不是一个平面的图形,而是立体的,不仅有线长,而且还涉及到高度问题,这样会不会为后续的学生的理解及操作带来不便。个人看法,有不对之处希望共同探讨交流。

@13598069096 度量首先应该是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感知,并用量的意识去估计、辨识和衡量生活

@于明晶 首先我认为量感的意识必须是建立在以生活情境为基础背景下,量感在我看来应该是先于生活感知,再有数学的量感培养,最终在生活中体现,量感不仅是数的量感,更应该是生活中的 “量感”,它最终要形成的是一种不能、一种技能,所以稻田能让学会先来感知生活,扩大学生的视角,看一看形状,是生活抽象数学模型,形成表象,描一描边线感知周长,说一说特点认知图形,在一系列对长方形定性的感知下,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来以量的标准来刻画长度,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最后以围菜园的情境再走向生活,达到度量体验的闭环学习。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有不足之处忘老师您批评指正。

@15997599709 @李玉明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通过精确测量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量感。

@xuxu19860921 @李玉明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通过精确测量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量感。

@多多 不同层次的体会,引发不同层次的思考,可以让学生一步步体会度量意义,发展学生的量感

本课小组合作分为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对长方形周长的探索,一个练习三的拓展,小组和做谈论想法,各抒己见,需要有想法的学生边拼摆边说明,此处除了让学生来说明拼摆的方法,还有一点是需要学生来说明意图和根据,这样不仅能体现学生对于 方法的运用,还能看到学生的思维活动,感受学生对于方法的理解。

@李玉明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通过精确测量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量感。

@陈立梅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

@塔河一小李红旭A 非常期待和李老师的探索,经过多次和您的沟通,我也再想,是否更换最后的拓展题,是寻求综合是知识的运用,还是对于方法的多样化发散引导,知识可能是固定的,但是问题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让学生体会全面的为题,却能能够为他们正确的引导方法运用,体会更为丰富的问题情景,课上的时间和空间有限,课下却是学生知识的大课堂,对于李老师课下延伸,为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我会认真考虑李老师的建议,希望我们有更 愉快的教学探讨。

@王绪荣 生活情境的引入,是学生体会量感,感知量的重要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3179128072
@15549313796 量感的形成就是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纠正的过程中,从原有模糊的意识,变得清晰,通过用度量工具进行估和测,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长度量,萌发量感意识。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8:12 · PVG 16:12 · LAX 01:12 · JFK 04:12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