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吉林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的李美玲,很荣幸也很忐忑的参加此次辩课大赛,抱着和同仁学习的心态加入此次辩课大赛,我们团队由刘玉红主任带领,冯伟老师,丛珊老师,潘荣艳老师协助我主讲,希望可以和各位同仁们一起进步。
【导读帖】:本次辩课围绕 “混合式学习” 开展,利用微课 3.0 和动手实践,经历猜想、转化的过程学习《梯形的面积》一课,最终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应用计算。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113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114
【教材分析】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144
【学情分析】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221
【教学目标】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223
【教学重点】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260
【教学难点】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551
【教学设计一稿】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552
【一稿后交流研讨】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553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554
【二稿后交流研讨】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555
【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556
【三稿后交流研讨】https://bbs.xsj21.com/t/1620#r_59563
【选课思考】 探究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而《梯形的面积》一课重在引导学生先猜想再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动手自主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借鉴才能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 59 页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掌握梯形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思考问题。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继续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来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而再利用字母表述出新学的计算公式,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后通过例题进一步说明怎样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有了一定的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并初步领悟了 “转化 " 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用同样的推理方法推出梯形面积的公式是可能的。只是学生在推导计算公式时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用割补法推导公式,因此我先让学生用拼摆两个相同的梯形的方法来推导公式,在此基础上再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这样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充足的发展。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最终获取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经历梯形面积的猜想与验证的活动,探索得到梯形面积的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观察和推理能力。
能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稿】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经历梯形面积的猜想与验证的活动,探索得到梯形面积的方法。 2. 在探索活动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观察和推理能力。 3. 能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梯形面积的探索活动,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如何求出图中梯形的面积?与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如何求出图中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比较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
结合拼出的平行四边形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来的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发现: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下两底的和,高是梯形高的一半。 师:这个方法很好!老师还发现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又是怎么拼的呢? 方法二 :选择两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如下图)。
【分析】拼成的这个长方形的底等于两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等于梯形的高,因为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2。
方法三 :把梯形切割成两块,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一块是三角形(如下图)。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下底与上底之差,而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都等于梯形的高。然后算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
师:你真爱动脑思考,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创意!
方法四:把梯形切割成两块,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一块是三角形(如下图)。
a 的面积=上底 × 高 ÷2
b 的面积=下底 × 高 ÷2
所以,梯形的面积
=a 的面积+b 的面积
=上底 × 高 ÷2+下底 × 高 ÷2
=(上底+下底)× 高 ÷2
方法五: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像这样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是梯形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三、微课授课
师:你知道吗?还有一些小朋友也有自己的方法来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你们想要去看看吗?
(播放微课 3.0 视频从 3 分 07 秒开始 4 分 30 秒是把梯形变成学过的图形,4 分 30 秒到 11 分 02 秒是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讨论面积的计算)
总结并出示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 = (上底 + 下底)× 高 ÷2。 字母表示方法:S=(a+b)×h÷2
四、计算梯形的面积 计算情境图梯形的面积(20+80)×40÷2
五、巩固练习
六、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七、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公式 = (上底 + 下底)× 高 ÷2。
字母表示方法:S=(a+b)×h÷2
八、教学反思 (1)本节课对于时间的把握不好,学生剪学具浪费了时间,还有微课视频的停顿说明浪费了时间,导致练习题只做了一道。 (2)虽然对于重点问题有明确指示,但是在处理 “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说说梯形面积如何计算” 这两个问题串的时候有些混淆,认为自己语言不够精炼。 (3)关于学具的反思,剪太浪费时间,而且在最后一个问题求梯形面积的时候,好多同学拿着格尺在量,可能是我没有讲清楚要求,大家忽略了我们要找方法这一任务,反而把求出具体面积当做第一个要务来解决,这一点还需要听课老师们帮助我改进。
一稿后研讨过程实录
主讲人:李美玲
试讲班级: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 5.2 班
试讲时间:2020.11.18 第三节课
听课教师:时乔、李云雷、刘玉红、潘荣艳、冯伟、喻胜男
研讨地点:三楼会议室
研讨人员:李云雷、刘玉红、潘荣艳、冯伟、喻胜男、李美玲
研讨过程:
一、主讲人课后反思:
(1)本节课对于时间的把握不好,学生剪学具浪费了时间,还有微课视频的停顿说明浪费了时间,导致练习题只 做了一道。
(2)虽然对于重点问题有明确指示,但是在处理 “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说说梯形面积如何计算” 这两个 问题串的时候有些混淆,认为自己语言不够精炼。
(3)关于学具的反思,剪太浪费时间,而且在最后一个问题求梯形面积的时候,好多同学拿着格尺在量,可能是 我没有讲清楚要求,大家忽略了我们要找方法这一任务,反而把求出具体面积当做第一个要务来解决,这一点还 需要听课老师们帮助我改进。
二、听课人评价
【关于 “导入” 的评价及交流】
冯伟:导入的时间过短,而且为了后面更好的把 “转化” 思想发挥出来,而前面我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是由平行 四边形的面积转化得出的,因此我建议复习导入。
刘玉红:我同意,我建议导入时长 2-3 分钟。
潘荣艳:我建议,我们多看看别人的微课看看如何导入,我们取其精华并结合我们学生情况,对应 “混合式学 习” 来重新设计导入环节。
【关于 “小组合作指南的要求” 的评价及交流】
冯伟:小组合作指南要更有简洁,同学们一看就明白,任务要明确有指向性,要不然同学们不知道干什么,浪费时间学习效果也不好。
刘玉红:问题不一股脑的抛给同学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引导性的完成为了,第一个问题是为了后边的问题做铺垫,这样设计同学们接受的会更快。
潘荣艳:我们的任务指南,不仅 PPT 要出示,我们还可以让他们齐读,再次明确自己任务。
【关于小组合作的评价及交流】
冯伟:2 人一组的小组人数有点少,思想不够汇聚,多一点人的话多一点交流,多一个思路,效果可能会更好。
李美玲:我原本的设计是 2 人一组,动手操作的方面可能照顾的更全面一点,要是 4 人一组怕有的孩子碰不到学具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设计的时候也有疑虑,我也在困惑 2 人是否太少,那下次试讲我们试着增加人数。
潘荣艳:我的建议是 2 人一组解决一个问题,4 人一组再解决另一个问题,由于我们是混合式学习,你先前有独立思考的部分,那么我们还可以两辆交流,小组合作,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关于板书的评价与交流】
冯伟: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擦板书的行为,我们在最终要避免,直接设计好效果可以会更好。
李云雷:你原本的板书设计是什么?
李美玲:题目,梯形公式,公式的字母表达
潘荣艳:我觉得板书可以更丰富一点。可以用大一点的梯形粘贴到黑板上,把两种最终推导出梯形公式的平行四边形的图片粘贴,并写出推到过程,由于我们涉及到两种方法推到公式,两种方法都涉及到 “除以 2” 要区别说明,辨析,利用板书出示,效果会更好。
【关于任务单的设想】
刘玉红:我们可以设计任务单,分为课前任务单,把预习任务留下去,课中也有任务单,任务单出示的重点过程就是我们把平行四边形公式推导出梯形公式的过程,可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进一步强化 “转化” 思想。
潘荣艳:我记得我之前见过某种辅导书有任务单,我们可以找一找,借鉴一下,修改好,重点体现我们教材那两种推导方法,把这两种方法对应好,掌握好。
冯伟:那两种方法都写会不会浪费时间?要是有空着的地方也不太好。
李云雷:可以在任务单上标清楚,选择你喜欢的方法,任选其一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冯伟:可以,赞同。
李美玲:在我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的方法也能求出来梯形的面积,但是并不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怎么办?
刘玉红:我们可以留做课后作业,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个课后的任务单,说说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求出来梯形的面积,给出数据看看是否真的能够解决,也可以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三、互相交流
李美玲在研讨会中提出关于在备课中的一些疑问,参会教师交流解答并提出建议。
李美玲:在备课中我有 4 个疑问
刘玉红:我们的提问或者 PPT 都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明确下一步任务,因此我的建议是不要出示,否则孩子们没有抓手更不知道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个长度,不如不出示。
潘荣艳:我也赞同,我们第一个问题的目的不是计算面积,而且启发学生们如何计算的方法,拿来数据直接就能用也许只有小部分同学可以做到,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不知道如何利用,赞成不出示。
【经讨论,第一个疑惑得到解决,在 PPT 主题图的页面中去掉相关数据。】
【经过评课,冯伟老师已经给出建议,并且经过刘玉红老师,潘荣艳老师,冯伟李美玲老师商讨最终确定小组合作指南确定为如下几个问题。】
(本次试讲的时候,截取的两段视频片段我都暂定数次并加以说明)
冯伟:时长合适,在听课过程中我有计时。
潘荣艳:同意
刘玉红:同意
潘荣艳:我还有一点建议,你选取了两段视频,那么依据 “混合式学习” 我认为要区别利用两段视频,播放第一段微课视频的目的是学习微课中小朋友的 “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这个问题相对本节课的问题来说较为简单,因此无需多次停顿,孩子们都能看懂,但是第二段视频 “说说计算方法” 对同学们来说就有难度了,第一种方法是由 2 个相同的梯形的拼凑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所以我们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 “除以 2”,而第二种方法是由一个梯形从中间部分拦腰截断,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原来梯形的高的一半,如今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的 “上底 + 下底” 如今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梯形的高 ÷2” 两个方法都推导出 “梯形的面积 =(上底 + 下底)× 高 ÷2” 那么 2 的区别需要重点强调,所以这个在微课的视频中可以停顿解释说明。
【经讨论,第一段视频不停顿做解释说明,第二段视频是重点要区别两个 “除以 2” 所以要做停顿解释说明】
(在备课时,我将自己对于这一问题串的预设都加入到 PPT 里并且超链接)本节课上课过程中又利用 PPT 汇报又利用学生手动但是效果都不是特别好,经过冯伟老师的建议,我们决定利用海天投影软件。
【经讨论,决定在汇报此问题串的时候利用投影】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经历梯形面积的猜想与验证的活动,探索得到梯形面积的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观察和推理能力。
能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梯形面积的探索活动,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都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
预设:(1)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2
(2)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 高
(3)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4)正方形面积 = 边长 × 边长
【设计意图】在后续学习中会涉及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公式,而且三角形的
面积公式是利用 “转化” 的思想从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得来的。今天的梯形面积
公式也要建立在平行四边形公式之上转化得来。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二、新课传授
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如何求出图中梯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给时间让同学们独自思考,引导学生联想到 “转化” 的思想
二、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PPT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指南:
师:请每小组用手中的梯形,拼一拼,摆一摆,算一算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预设 1: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如下图)
(情况 1) (情况 2)
预设 2: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如下图)
(情况 1) (情况 2)
预设 3:把梯形分割成一个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如下图)
预设 4:用两个相同的梯形,一个正着放,另一个倒过来放,可以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如下图)
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微课看看其他
的小朋友是如何操作,如果描述自己操作过程的。在自己动手过程中探索,在观
看微课中获得。
三、结合手中转化后的图形思考如何得知梯形的面积公式。
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来的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发现: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
形上、下两底的和,高是梯形高的一半。
【分析】拼成的这个长方形的底等于两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拼成的长方形
的宽等于梯形的高,因为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梯形的
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2。
【分析】像这样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是梯
形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a 的面积=上底 × 高 ÷2
b 的面积=下底 × 高 ÷2
所以,梯形的面积=a 的面积+b 的面积
=上底 × 高 ÷2+下底 × 高 ÷2
=(上底+下底)× 高 ÷2
像这样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是梯形高的一
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梯形的面积,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式,你们想要去看看吗?(4 分 30 秒到 8 分 04 秒是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讨论
面积的计算)
总结并出示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 = (上底 + 下底)× 高 ÷2。
字母表示方法:S=(a+b)×h÷2
(及时板书)
计算情境图梯形的面积(20+80)×40÷2=2000(平方米)
四、课堂练习
下底是 5 米,高是 1.8 米,求出它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 这堆圆木有几根?你能列式计算吗?
五、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公式 = (上底 + 下底)× 高 ÷2。 字母表示方法:S=(a+b)×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上底+下底)× 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上底+下底)× 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二稿后研讨过程实录
主讲人:李美玲
试讲班级: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 5.5 班、5.6 班
试讲时间:2020.11.24
听课教师:李云雷、刘玉红、冯伟、喻胜男
研讨地点:三楼会议室
研讨人员:李云雷、刘玉红、冯伟、李美玲
研讨过程:
【关于 “导入”“交流”】 李云雷:导入的过于直接,单刀直入,由于我们已经提前播放了微课 3.0,复习导入更好一点。 刘玉红:之前我们研讨的教案,涉及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而这两种图形面积的推导都涉及到了 “转化” 的思想。借助刚才李云雷老师的想法,我觉得要不在前面复习导入,提及一下,为后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做铺垫。要不就是在总结的时候汇总,不用太多语言。 冯伟:我觉得语言可以再精简一点,不要怕孩子们说不好,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研究,去分享去倾听去总结去展示。
【关于 “教具”】 李云雷:教师的教具如果都是空白的没有任何的区别,在学生汇报演示的时候不能更直观的看清,比如,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其实就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如果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非常容易看见了就。 冯伟:同意 刘玉红:尤其是其中把一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重合,沿着这条线剪开,接下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先引导学生明确,变换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之前的梯形的面积是相同的。 冯伟:对,结合到我们之前学的 “出入相补法” 面积不变。 刘玉红:但是要明确,面积虽然不变,但是高变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变成了原来梯形的高的一半。借助学生汇报及展示,明确 “÷2” 是由于高变矮了。 李云雷:这个位置如果用带颜色的教具会更清晰直观。 冯伟:板书一定要注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你刚才的板书是平行四边形面积 = 底 ×(高 ÷2)如果这么写,就得加上角标加以区分。 刘玉红:多多引导学生表达,学生倾听,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指南的 PPT 里已经有明确的要求了,所以不要怕学生表达不完整。这次录课还是有点紧张的,没有放开。 李云雷:我觉得数学还是要贴近生活,所以在情景上一定靠近生活。 李云雷:关于习题,做的还是要有梯度的,哪怕在数学课堂上不能处理完整,我们可以升华,把任务留到课后。 冯伟:我觉得本课还是有一点,因为我们的微课是之前播放的,课上一点没有都不好,还是要加入一点片段,利用起来。 刘玉红:我们本节课重点只是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的两种方法,那么我们可以截取有效片段,将平行四边形还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具体如何推导出公式,可以留到课下。 李云雷:同意。 冯伟: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语言表达清晰的同学一定要及时鼓励,鼓励要具体。
【关于课上任务单】 刘玉红:课上翻书还是不够整齐,而且结合李云雷老师说的习题梯度问题,所以最好还是有一张课堂的任务单。
教学设计三稿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经历梯形面积的猜想与验证的活动,探索得到梯形面积的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观察和推理能力。
能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梯形面积的探索活动,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背景】
长春极端天气,全市中小学 11 月 19 日、11 月 20 日雪休停课。 同学们在家观看微课 3.0《梯形的面积》 教师留预习任务单
【预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根据之前老师发给大家的微课,大家知道咱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预设生:“《梯形的面积》”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张图片,图片中是一个堤坝的横截面,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什么图形呢?” 预设生:“梯形” 师:“对的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图形 —— 梯形。” 师:“请同学们准备好预习的任务单” (设计意图)意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新知传授 1. 通过昨天的预习,观看微课,你是否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举手调查) 2. 师出示小组合作指南, 并语言指导:“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呢?如果你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那么请你手中的学具,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其他小组成员倾听并思考是否正确?” “在正式合作之前,老师给同学们提出 3 点学习指南,哪位同学愿意大声地给同学们朗读一下?” “给同学们 3 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开始。”(希沃白板倒计时 3 分钟) 1. 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我们用了・・・・・・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预设生 1:我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生 2:我用一个梯形,从中间部分水平切割,再拼接成一个长方形。 当课堂中出现预设 1、预设 2 的情况时,教师利用教具粘贴在黑板上。 2. 总结梯形面积 师:“通过你昨天的预习和刚才的同学们的汇报,你知道梯形的面积公式了吗?” 预设生:梯形面积公式 =(上底 + 下底)× 高 ÷2(教师板书) 师:“如果用 S 表示梯形的面积,用 a 和 b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 h 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预设生:S=(a+b)× h÷2
三、解决问题 1. 解决主题图中堤坝横截面的面积 (20+80)×40÷2=2000(平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同学先总结后计算。回忆同学们的汇报内容,得出结论,即使班级里学习薄弱学生还是不能明白图形转化前后面积的关系,但是仍然能通过总结梯形面积公式去记忆去计算,解决简单的基本问题。 2. 观看微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个人汇报(根据预习任务单) 3. 观看微课之后你还有什么疑问? (1)学生互相解决(根据预习任务单) (2)教师小结 四、课堂练习 1. 数学书 60 页第 2 题 “滑梯侧面的形状是一个梯形,已知梯形的上底是 2 米,下底是 5 米,高是 1.8 米,求出它的面积。”
(2+5)×1.8÷2=6.3(平方米)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6.3 平方米。 2.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高是 4 厘米,上底是 5 厘米,下底是 7 厘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7)×4÷2=70(平方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70 平方厘米。 3. 这堆圆木有几根?你能列式计算吗? (3+8)×6÷2=33(根)
(准备习题)4. 王奶奶在墙的一侧围成了一块种蔬菜的地,篱笆长 65 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公式 = (上底 + 下底)× 高 ÷2。 字母表示方法:S=(a+b)×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上底+下底)× 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上底+下底)× 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七、教学反思
三稿后研讨过程实录
主讲人:李美玲
试讲班级:长春净月潭实验小学 5.4 班
试讲时间:2020.11.25
听课教师:刘玉红、冯伟、喻胜男、李明辉
研讨地点:三楼会议室
研讨人员:刘玉红、冯伟、李美玲
研讨过程: 刘玉红:复习导入我计时了,有点超时将近 4 分钟,之前我们研讨的教案,涉及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而这两种图形面积的推导都涉及到了 “转化” 的思想。这个问题孩子们说出来了,非常好,直接板书也没有问题。我的建议再精炼一点, 李美玲:是,我在设计的时候也觉得有点重复,说了两遍,今天要学梯形的面积,再板书,有点拖沓。 冯伟:还是要语言精炼,没有用的话不说,我们在此环节,只是侧重引导同学们说出转化的思想,我们不是要做复习课,而是要做这个思想的引导,引发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学习梯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转化的思想来说呢? 李美玲:好的。对于课堂习题单我还是有点遗憾的,由于课堂上在分析第二种方法(把一个梯形从中间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浪费了时间,导致练习题第 4 题没有做。 刘玉红:这个题设计的不错,但是我认为还有修改的空间。 “4. 如果将王奶奶种蔬菜的地改建,将上底增加 2 米,将下底减少 2 米,王奶奶的菜地面积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改变了,改变了多少?” 我认为本题的梯形面积并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没必要迷惑同学,可以把 “如果改变了,改变了多少?” 改成 “为什么?” 冯伟:我认为这个题要先算出来梯形的面积,一来复习巩固,二来学生们面积有抓手,不至于凭空想象。 李美玲:我本来设计的是第四题接着第三题来出,想着上次研讨的时候李云雷老师说放在一个情景里,与生活有联系,省着无聊乏味,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 冯伟:可以。此外关于此题我还有一点建议,就是此题对于有的孩子来说还是有难度,如果不能直接想通可以先引导计算,通过前一个题在原有面积的基础上思考。通过 “上底增加 1,下底减少 1” 面积不变从而思考 “上底增加 2,下底减少 2” 面积也是不变的。 修改前: 修改后:
【教学设计终稿】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经历梯形面积的猜想与验证的活动,探索得到梯形面积的方法。
在探索活动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现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观察和推理能力。
能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梯形面积的探索活动,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背景】 由长春极端天气,全市中小学 11 月 19 日、11 月 20 日雪休停课引发思考,在微信群中上传微课 3.0《梯形的面积》(4 分 30 秒~8 分 40 秒)的片段视频。 教师留预习任务单
【预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谁来说一说面积公式都是什么?我们又是如何推导出面积公式的呢?”
预设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学过的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
预设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以二,我们是把三角形转换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家形面积公式的”
师:【板书:转化】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看看能不能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梯形的面积》”【板书:梯形的面积】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张图片,图片中是一个堤坝的横截面,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什么图形呢?”
预设生:“梯形”
师:“对的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图形 —— 梯形。”
师:“请同学们准备好预习的任务单”
(设计意图)意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新知传授
师:“举手的同学,证明你们很预习的很到位,不过没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接下来我们拿出手中的学具进行小组学习,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你们预习的成果。关于小组合作学习老师有以下几点建议,有哪位同学愿意大声的给同学们读一下?”
“给同学们 5 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开始。”(希沃白板倒计时 5 分钟)
预设生 1:我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生 2:我用一个梯形,从中间部分水平切割,再拼接成一个长方形。
预设 3:
a 的面积=上底 × 高 ÷2
b 的面积=下底 × 高 ÷2
所以,梯形的面积=a 的面积+b 的面积
=上底 × 高 ÷2+下底 × 高 ÷2
=(上底+下底)× 高 ÷2
当课堂中出现预设 1、预设 2 的情况时,学生利用教具粘贴在黑板上。尤其要弄清楚两个 “÷2” 的区别。
预设生:梯形面积公式 =(上底 + 下底)× 高 ÷2(教师板书)
师:“如果用 S 表示梯形的面积,用 a 和 b 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用 h 表示梯形的高,那么,梯形面积公式的字母表示方法是什么?”
预设生:S=(a+b)× h÷2
三、解决问题
(20+80)×40÷2=2000(平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同学先总结后计算。回忆同学们的汇报内容,得出结论,即使班级里学习薄弱学生还是不能明白图形转化前后面积的关系,但是仍然能通过总结梯形面积公式去记忆去计算,解决简单的基本问题。
观看微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个人汇报(根据预习任务单) 预设生:学会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之一(此处可以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
观看微课之后你还有什么疑问?
(1)学生互相解决(根据预习任务单)
(2)播放微课,集中学习
四、课堂练习 1. 数学书 60 页第 2 题 “滑梯侧面的形状是一个梯形,已知梯形的上底是 2 米,下底是 5 米,高是 1.8 米,求出它的面积。”
(2+5)×1.8÷2=6.3(平方米)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6.3 平方米。
(5+7)×4÷2=70(平方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70 平方厘米。
3.(1)王奶奶在墙的一侧围成了一块种蔬菜的地,篱笆长 65 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5-13=52(米) 52×13÷2=338(平方米) 答:这块地的面积是 338 平方米。
(2)如果将王奶奶种蔬菜的地改建,将上底增加 1 米,再将下底减少 1 米,王奶奶的菜地面积是多少?为什么?。如果将王奶奶种蔬菜的地改建,将上底增加 2 米,再将下底减少 2 米,面积会怎么变化呢?
①还是 338 米 ②不会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拓展上底增加 n 米,下底减少 n 米,梯形面积不变,因为本质是 “上底加下底的和” 没变。
(3+8)×6÷2=33(根)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1. 请你试着用其他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2. 作业单
七、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公式 = (上底 + 下底)× 高 ÷2。 字母表示方法:S=(a+b)×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上底+下底)× 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上底+下底)× 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高 ÷2
八、教学反思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的教学内容。学生已通过课前观看微课,完成任务单、在课堂上操作、探索再汇报的方式得出探讨梯形面积公式,并在此过程领悟了 “新旧转化” 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回顾上几节课的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容易将转化的方法迁移到这节课来。
二、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有多种方法,通过课前的微课已经有所收获、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能独立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但是也有不能独立推导出面积公式的同学,我们通过课堂中小组合作的方式,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来交流学习。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比如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一个梯形的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还有从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平行四边形等方法,其中重点讲一讲 “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接成一个平形四边形” 和 “一个梯形从中间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汇报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梯形转化成已知的图形来推导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在练习中巩固提高
本节课的练习既有直接运用公式计算的简单运用,又有 “上底 + 下底” 和不变的题型,还有计算垒成梯形的圆木的根数的课后研究题型引发学生课下研究的欲望。 这节课的教学已经结束,自己感觉教学过程顺畅,由于这一节课已经在同年组其他 5 个班级进行讲授了,所以对重难点已经熟知,比较明确哪些知识点应突出讲一讲。但鉴于我还年轻,对于很多细节,觉得仍需要推敲也需要同行们给出自己的宝贵意见,相信自己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日趋成熟、完善。 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有所收获,看到学生研究和汇报的成果,我很欣慰,这也更激励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运用微课 3.0 对 “混合式教学” 的探究。希望探究 “混合式教学” 课堂之路能在和同仁们的交流中共同进步。
老师借助知识的迁移引发学生的猜想:“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同时教师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向学生渗透数学转化思想,使新知识转化为旧知,新知、旧知有机的融为一体,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根据这一理念,教者在新课导入时,教者借助知识的迁移引发学生的猜想:“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同时教师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向学生渗透数学转化思想,使新知识转化为旧知,新知、旧知有机的融为一体,学生把新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 (二)、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 《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必须在学生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这一理念,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素材、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 -- 用学具剪剪拼拼,进行了自主探索,并在形式上响应地组织了小组合作合作交流。体现了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三)、从教法和学法上看,本节课呈现了一个 “活” 字, 教学方法的 “活”,主要体现在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猜想验证” 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学法的 “活” 主要体现在与教法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兴趣浓,主动参与意识强,合作,讨论合作交流热烈。 (四)、从教学手段上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课标》中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于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这不仅帮助学生清楚地理解、掌握用拼摆法,割补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数学的 “转化” 思想,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完成了本课的目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课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探究性教学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有了一定的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经验,并初步领悟了 “转化 " 的数学思想方法,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用同样的推理方法推出梯形面积的公式是可能的。只是学生在推导计算公式时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用割补法推导公式,因此先让学生用拼摆两个相同的梯形的方法来推导公式,在此基础上再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这样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充足的发展。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最终获取知识和能力。
本节课时,学生在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转换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它的面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方法思考问题。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概括总结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抽象概括能力。
@18943622125 梯形的面积学习是在有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推导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李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进行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活动,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真正做到了 “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多种方式的出现体现了孩子在自由空间中想象力的充分发挥。
@18943622125 《梯形的面积》比前面两节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稍微难一点,主要是上底和下底的处理,可以拼组也可以割补,本节课的设计非常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自始至终老师只是引导者,很符合新课改的课程标准。
李老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用同样的推理方法推出梯形面积的公式是可能的。只是学生在推导计算公式时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用割补法推导公式,因此老师让学生用拼摆两个相同的梯形的方法来推导公式,在此基础上再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这样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充足的发展。使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最终获取知识和能力。
是的,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方法有很多种,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也可以拓展其他方法,可以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介绍更多的方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
李老师这节课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李老师能够深挖教材,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更加直观,探究梯形面积欲望更加强烈,梯形面积推导过程中教师引导到位,体现了一题多解,利用割补法到处面积计算公式新颖。
老师通过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汇报和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梯形转化成已知的图形来推导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能力。
在探究梯形面积形成的过程中,体现梯形面积不同的拼法,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教师只是发问,引导,让学生经历一个个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从而多个方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有了推导出面积公式的经验,本节课,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充分理解数学的转化思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老师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量感,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的参与度,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自感受到量的变化,体会量的数量的理解又会更进一步。
课堂中微课的引入,确实更加直观形象,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梯形面积公式的探讨时,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讨过程,此时已经积累了一些方法,所以此处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锻炼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