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10-29 19:33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我是黑龙江省大庆市祥阁学校卓敬敏老师。
非常荣幸,能作为大庆基地教师代表参加 “第十四届全国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 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感谢领导们把专家、教研员与我们普通教师聚集在了一起,让我们这些普通教师与异地的同行、专家们一路同行。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结合新世纪小学数学二年上册《课桌有多长》一课,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主题",展开本次活动。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和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将认真阅读每一份帖子,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
最后预祝本届新世纪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圆满成功!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88&pid=172934)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88&pid=172934)
[教学设计初](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88&pid=172986)[稿(地板~9层)](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88&pid=172986)[教学设计二稿(第6页)](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88&pid=174337)
[设计三稿(第8页)](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5688&extra=&page=8)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1 20:58 编辑
选课思考
史宁中教授在 《 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 》 中指出:“ 度量的本质在于表现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认识世界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 , 在小学数学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应当利用与发展学生的先天本能 ( 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 ) 和特殊能 力 (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分清两类度量的本质特征,构建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度量单位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感,形成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王智明 教授在《 小学数学中度量性概念的教学思考 》中指岀:“ 度量概念教学始于学生活动,是学生从活动到活动经验提取、感知、形成表象过程,因而数学活动在度量概念学习中难舍难分。”
二 上 六 单元属于 “ 图形与几何” 领域 “测量” 中的内容,本单元思维框架(1)实践中理解测量的意义 (2)认识 “厘米” 和 “米” 及其相互关系(3)使用尺子测量或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估测物体的长度。
从史宁中、王智明教授对度量教学的阐述和本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内容的解读分析,我认为要通过《课桌有多长》一课体会度量的本质, 在适宜的任务情境驱动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观察、操作、 思考、交流 等是 提高有效学习 的 很好 手段。《 课桌有多长 》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第一个问题中呈现的是 “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 的情境, 借助已有经验激发 学生 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生成的主动诉求 ; 而在第二个问题中借助熟悉工具尺子学习厘米的认识方法,为今后学生学习度量单位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三 、四 个问题中呈现的是 量一量,画一画,更是在操作从认识到了应用 , 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生在这样生动、真实、易于操作的活动中,通过 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过程 ,逐步体会 厘米长度单产生的必要性 , 在活动中建构厘米的表象,在应用中丰富厘米表象 , 体会度量的本质 。
就是在这样的思考下,《课桌有多长》一课进入了我的研究视线。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2 07:29 编辑
《 课桌有多长 》教学设计 (一稿)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 ”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认识的厘米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个计量单位,是在学生已经经历直接比较,到 《教室有多长》 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基础上,安排的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一节课,更是后序学习其它长度单位 及估测物体长度 的基础。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单存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 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的上册的 “比长短” 和上一节的自选单位测量。会用 “长、短、有几个什么那样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描述物体有多长。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1 21:09 编辑
【学习目标】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点】
认识 1 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习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1cm 小棒,吸管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1 21:17 编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谈话导入:奇思和妙想的学校新进了一批课桌,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于是用自己刚刚学过的方法测量课桌有多长。(出示情境图,板书课题)
出示问题: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结合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3 14:59 编辑
二、 动手操作 构建 新知
活动一: 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独立观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活动二 :找一找,比一比,什么物体的长度是 1 厘米?
独立寻找,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活动三 :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独立操作,全班展示,交流辨析。
活动四: 量一量,画一画
独立操作 51 页量线、画线
【设计意图: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2 07:18 编辑
三、巩固 练习 ,丰富新知
第一关:说一说,下面物品的长度是多少?(52 页第三题)
第二关:判断测量方法正确吗?(51 页量一量小熊图)
第三关:估一估学具中吸管长大约多少厘米?
讨论后 量一量 验证
【设计意图:巩固用直尺测量的方法;估计方法多样性同时,体会在实际问题中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进行估算意识】
四 、全课 小结
1. 谈收获
2.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1 21:31 编辑
五 、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尺子
cm- ----- 长度单位 1 厘米 1cm
刻度 0----- 起点
刻度线
二、动手操作 构建新知
活动一: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独立观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活动二:找一找,比一比,什么物体的长度是 1 厘米?
独立寻找,小组交流。全班分享
活动三: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
独立操作,全班展示,交流辨析。
活动四:量一量,画一画
独立操作 51 页量线、画线
【设计意图: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加小数网络工作室!(183440929)
教学设计中这四个活动,实际就是在引发统一度量标准的需要后实施的教学环节:建立 1 厘米长度的表象 —— 认识几厘米 —— 测量及画整厘米长度的线。
“认识厘米” 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经历认识厘米的活动,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
一:高老师的设计活动一、二,我认为可能应该包含 0-1 厘米的认识,还有 2-3 厘米或 5-6 厘米,这两种 1 厘米的认识,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 长度观念,也为学生下面 “几厘米” 的教学突破难点。
二:活动三,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实际是认识几厘米,假设铅笔长 4 厘米,则教学知识点同样包含两种 0-4 厘米,3-7 厘米。
我的一点想法,是否准确,教学活动究竟该如何开展,还请同仁不吝赐教!!!
[gqqgaoqingqin发表于2019-7-1712:0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978&ptid=125688)
选课思考
史宁中教授在《度量单位的本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出:“度量的本质在于表现事物某些指标的 ...
从史宁中、王智明教授对度量教学的阐述和本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内容的解读分析,我认为要通过《课桌有多长》一课体会度量的本质,在适宜的任务情境驱动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高老师对本课思考的理论定位,方向时对的。对一节课只有这样深度的理论指引才会让我们找准课堂活动的意义。
《课桌有多长》一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度量单位学习的开始。教材在安排时注重这种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先一维 - 长度,再二维 --- 面积、三维 --- 体积,“厘米” 是小学生最早接触的、最基本的度 量单位,学生学厘米的相关活动经验、数学思考 等对后续度量单位的学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 前 一 个 课 时 “教 室 有 多 长 ” 中 ,学 生 已经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 室长度的过程 ,体会 测 量 方 式 、 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高老师在 本 节 课是要 借用上节课的活动经验 ,再 次 让 学 生 经 历 用 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 ,发 展 度 量意 识 。虽然测量的是同一物体的长度,但量出的结果却 不同。唤醒学生利用原有生活经验(从混乱到统 一)解决新问题,顺势引导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高老师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高效、多样的组织活动,积累活动经验,学会做事情。
[卓敬敏发表于2019-7-2314:2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573&ptid=125688)
认识 1 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高老师在这一环节的展示中,过于简略,能否说一说该环节 ...
谢谢老师对我设计的关注。在这一环节中会有看一看尺子上刻度 0 到刻度 1,比一比 1 厘米长的小棒,闭眼想一想过程加深对 1 厘米的认识,找一找其它 1 厘米表象建立。在第二稿中会呈现。
[吴冥紫发表于2019-7-2314:4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580&ptid=125688)
二、动手操作 构建新知
活动一: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独立观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br />
谢谢老师提出的意见,非常赞同您的分析。使我的思路更清晰些。在认识 1 厘米时会相应开展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的活动建立 1 厘米的表象。测量环节会有书中小熊错误辨析及断尺测量辨析活动,我会尽量体现在二搞设计中
[大庆东湖唐艳庆发表于2019-7-2320:1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669&ptid=125688)
高老师在学情分析里讲到,“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 ...
谢谢老师的建议。认同老师所说的长度单位的教学离不开尺子这个工具认识。有必要说清学生对尺子已有认知,在这个环节中的再认知既目的。谢谢
[大庆张影发表于2019-7-2318: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652&ptid=125688)
这样的深度理论思考,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才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感谢老师的关注。度量教学理论的确还需要认真阅读,反复体会。尤其对于抽象得到的数量度量和借助工具得到的工具度量在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把握我还需要向同仁学习。
[yehaifeng发表于2019-7-2418:4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832&ptid=125688)
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活动中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
感谢老师对我的设计的关注,测量的方法的探究在活动三中设计的。先学生根据厘米长度单位认识后自主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然后借助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测量方法,彼此分享研究,最后全班分享。探究出测量的一般方法。
为了强调测量要点,会有判断小熊量对了吗的判断。
[我是一粒沙发表于2019-7-2413:1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805&ptid=125688)
想请教高老师一个问题,这节课在巩固的测量方法这一环节是在练习中体现的,那在构建新知中,打算在哪个环节 ...
感谢老师对我的设计的关注,测量的方法的探究在活动三中设计的。先学生根据厘米长度单位认识后自主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然后借助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测量方法,彼此分享研究,最后全班分享。探究出测量的一般方法。
为了强调测量要点,会有判断小熊量对了吗的判断。
[1974520782bly发表于2019-7-2418:5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836&ptid=125688)
高老师的设计体现了动手实践学习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新课程理念;环 ...
谢谢老师的关注。我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希望老师多提改进意见,继续关注。
[大庆陈春艳发表于2019-7-2419:4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857&ptid=125688)
整个教学过程中,高老师把时间和空间放手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 ...
谢谢老师的关注。我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希望老师多提改进意见,继续关注。
[xiaolixiang发表于2019-7-2420: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864&ptid=125688)
设计科学合理,学生有效参与,教学重点突出。
谢谢老师的关注。我的设计还有很多不足,希望老师多提改进意见,继续关注
[yoyochen发表于2019-7-2512:4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955&ptid=125688)
认识 1 厘米有多长是重点,可否让孩子找出身体上的 “尺子”,例如手指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这样孩子对 1 厘米有 ...
谢谢老师的关注。谢谢老师的建议。我会再下稿中在认识 1 厘米和用尺子测量时设计出老说的找出身体中的” 尺子 “。期待继续关注
[金荣立发表于2019-7-2515:1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4003&ptid=125688)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谢谢老师对设计的关注。板书设计时我们团队也有争议,不知道学生共同探索出测量方法应不应该呈现在板书中。希望各位同仁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zhangli发表于2019-7-2710: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4221&ptid=125688)
高老师的测量课桌一课,设计上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得体验。通过说找比量画等活动,由观察到动手操作,层层递进 ...
谢谢老师的关注。赞同老师的意见,总觉得板书并没有体现用直尺测量的方法。但如何呈现一直都很犹豫。不知道把测量的一般方法以板贴方式呈现可不可以。希望老师给予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8 15:26 编辑
<b><font face="宋体">《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二稿)</font></b>
【 学习内容 】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上册第 51-52 页。
【 教材分析 】
“课桌有多长”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认识的厘米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个计量单位,是在学生已经经历直接比较,到《教室有多长》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基础上,安排的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一节课,更是后序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及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单存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 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的上册的 “比长短” 和上一节的自选单位测量。会用 “长、短、有几个什么那样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描述物体有多长。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8 15:29 编辑
【 学习目标 】
1. 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实际意义。
3.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 学习重点 】
认识 1 厘米,知道 1 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 学习难点 】
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表象,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 教具准备 】
课件,1cm 小棒,吸管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8 15:33 编辑
【 教学过程 】
<b> 一、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b>
谈话导入:奇思和妙想的学校新进了一批课桌,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于是用自己刚刚学过的方法测量课桌有多长。
<b> 出示问题串一: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b>
学生可能发现,所用测量工具不一样,继续追问:同样的课桌,怎样才能使测量结果一样呢?
为了便于交流,测量前要要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度量单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结合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8 15:43 编辑
二、动手操作 构建新知
1. 认识 1 厘米
活动一:看一看(认尺子)
出示问题串二: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独立观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数字、竖线、字母 cm
出示课件规范名称。cm 表示厘米,就是我们测量较短物体长度单位。
活动二:比一比(感知 1 厘米)
1 厘米是多长呢?刻度 0 到刻度 1 中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拿出学具中的小棒猜一猜多长,并用手比一比;把小棒轻轻拿出观察两个手指之间的长度就是是 1 厘米;同桌之间做一做,比一比
活动三:想一想(表象 1 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尺子上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1 厘米小棒的长,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
活动四:找一找(应用 1 厘米)
①在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 1 厘米?
②我们身边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厘米? ③在尺子上找到其它厘米数吗?
【设计意图: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2. 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一:出示 问题串三 :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小结: 学生在操作中总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
出示小熊测量图片、断尺测量困惑
全班辨析
活动二: 量一量自己手掌宽度。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和断尺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巩固测量方法同时扩展身体中” 尺子” 的认识】
3. 再认尺子
尺子不仅可以画直直的线,还可以画出具体长 度 的线
出示问题串四:量一量,画一画
独立操作 51 页量线、画线
【设计意图:在量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及对厘米的认识。】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8 15:47 编辑
三、巩固练习 ,丰富新知
同学们刚刚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下面玩闯关游戏,轻松一下。
第一关:说一说,下面物品的长度是多少?(52 页第三题)
第二关:判断测量方法正确吗?(51 页量一量小熊图)
第三关:估一估学具中吸管长大约多少厘米?
讨论后量一量验证
【设计意图:;估计方法多样性同时,体会在实际问题中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进行估算意识】
四、全课小结
谈收获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本帖最后由 gqqgaoqingqin 于 2019-7-28 15:50 编辑
五、板书设计
<b> 课桌有多长 </b>
<b>1 厘米 1cm</b>
1、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线
2、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大庆东湖唐艳庆发表于2019-7-2820:1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4375&ptid=125688)
高老师的二稿,看得出来经过认真地思考,步骤更加具体,目的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设计了丰富 ...
谢谢老师的关注。请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我会参考大家建议改进完善。
[卓敬敏发表于2019-7-3121: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4544&ptid=125688)
小学生关于测量的学习,是从长度开始的。教学 1 厘米,重点是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高老 ...
谢谢老师的关注。在建构新知时活动四找一找中的第三个任务,在直尺上寻找其它厘米数时。我们团队很纠结是直接让学生能发现其它厘米数?还是找一找从哪到哪是 2 厘米,3 厘米具体给出任务?期待老师继续提出宝贵建议。
[肇州朝阳田颜秋发表于2019-7-2910: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4402&ptid=125688)
《课桌有多长》是让学生感受 1 厘米的长度,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 ...
谢谢老师的关注。在建构新知时活动四找一找中的第三个任务,在直尺上寻找其它厘米数时。我们团队很纠结是直接让学生能发现其它厘米数?还是找一找从哪到哪是 2 厘米,3 厘米具体给出任务?期待老师继续提出宝贵建议。
[wx_smCKd2k2发表于2019-8-717:5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4792&ptid=125688)
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 ...
谢谢老师的关注,希望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三稿)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上册第 51-52 页。
【教材分析】
“课桌有多长”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测量”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认识的厘米是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个计量单位,是在学生已经经历直接比较,到《教室有多长》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基础上,安排的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一节课,更是后序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及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单存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的上册的 “比长短” 和上一节的自选单位测量。会用 “长、短、有几个什么那样长” 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特征。本节课开始学习定量的方法,比较准确描述物体有多长。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虽然有些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必备文具),已经知道尺子可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对 1 厘米有多长学生还是不是很清楚,还没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 1 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本帖最后由 卓敬敏 于 2019-9-11 18:49 编辑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谈话导入:奇思和妙想的学校新进了一批课桌,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于是用自己刚刚学过的方法测量课桌有多长。
出示问题串一: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发现,所用测量工具不一样,继续追问:同样的课桌,怎样才能使测量结果一样呢?
为了便于交流,测量前要有统一的标准作为度量单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中;结合已有经验,在辨析中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 构建新知
认识 1 厘米
活动一:看一看(认识尺子)
出示问题串二: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独立观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数字、竖线、字母 cm
出示课件规范名称。cm 表示厘米,就是我们测量较短物体长度单位。
活动二:比一比(感知 1 厘米)
1 厘米是多长呢?刻度 0 到刻度 1 中间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拿出学具中的小棒猜一猜多长,并用手比一比;把小棒轻轻拿出观察两个手指之间的长度就是是 1 厘米;同桌之间做一做,比一比
活动三:想一想(表象 1 厘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尺子上刻度 0 到刻度 1 之间的长,1 厘米小棒的长,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度
活动四:找一找(应用 1 厘米)
①在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 1 厘米?
②我们身边或身体上,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1 厘米?
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其它厘米数吗?引导学生找一找尺子上的 2 厘米,3 厘米…… 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是进行测量的基础,通过看、比、想、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丰富多彩的活动使静态的 “1 厘米” 在学生的心中逐渐变得 “生动”“鲜活” 起来,对 “厘米” 这个度量单位就会有多方面的理解和体验】
本帖最后由 卓敬敏 于 2019-9-11 18:50 编辑
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一:出示问题串三: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小结: 学生在操作中总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一般方法
出示小熊测量图片
全班辨析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操作交流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小熊测量的设计让学生在辨析中掌握操作的要领,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再用尺子
尺子不仅可以画直直的线,还可以画出具体长度的线
出示问题串四:量一量,画一画
独立操作 51 页量线、画线
【设计意图:在量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及对厘米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丰富新知
同学们刚刚学习了这么多知识。下面我们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说一说,下面物品的长度是多少?(52 页第三题)
四、全课小结
谈收获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将知识内化
五、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1 厘米 1cm
1、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线
2、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
物体就是几厘米
卓敬敏老师在教学中设计 “说一说、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 等多种学生易于操作,便于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积累度量的经验,长度单位的测量就是基本度量单位累加的过程,同时逐步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gqqgaoqingqin发表于2019-7-1712: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005&ptid=125688)
二、动手操作 构建新知 活动一:说一说,尺子上都有什么? 独立观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活动二:找 ...
让学生先学会观察,再去感知,在测量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去指正的操作,最后由学生错误和正确的认知,让学生经历思辨后,得到真正的方法,最后用于实践,课程严格的按照学生认知进行,很棒。
[卓敬敏发表于2019-9-418:4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5675&ptid=125688)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引入课题
谈话导入:奇思和妙想的学校新进了一批课桌,他们想知道自 ...
本节课层次分明且易于操作,导入环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 “说一说、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 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建立 1 厘米的表象特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通过《课桌有多长》一课体会度量的本质,在适宜的任务情境驱动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是提高有效学习的很好手段。
让学生先学会观察,再去感知,在测量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去指正的操作,最后由学生错误和正确的认知,让学生经历思辨后,得到真正的方法,最后用于实践,课程严格的按照学生认知进行,很棒。
《课桌有多长》一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从 “非标准度量单位” 的认知冲突中主动探究、讨论问题,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度量面积和体积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通过对本节课活动的创设,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形成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度量是因比较而存在的,没有比较就没有度量,因而度量性概念的产生大都来源于某种比较任务,在任务解决中感受建立比较标准(度量)的必要性。在适宜的任务情境下,通过认知冲突的激发,自然而然类比迁移、联想与创造浑然一体。因此度量性概念的获得过程是人类在任务下自主构建的心里过程。卓老师的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认知规律的 特点,遵循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从知识的来源,知识的生活意义,到知识的用处,发展了学生的度量意识,初步形成了长度观念。
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
毕金明:《课桌有多长》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第一个问题中呈现的是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的情境, 借助已有经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生成的主动诉求;而在第二个问题中借助熟悉工具尺子学习厘米的认识方法,为今后学生学习度量单位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三、四个问题中呈现的是量一量,画一画,更是在操作从认识到了应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这样生动、真实、易于操作的活动中,通过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过程,逐步体会厘米长度单产生的必要性,在活动中建构厘米的表象,在应用中丰富厘米表象,体会度量的本质。
毕金明:教材改变传统教学单存认识长度单位的做法,利用四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串,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丰富对测量工具、手段、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切实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测量的过程,动手操作中增进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感悟。
卓老师深化学习,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是提高有效学习的很好手段。卓老师创设了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生成的主动诉求;而在第二个问题中借助熟悉工具尺子学习厘米的认识方法,为今后学生学习度量单位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三、四个问题中呈现的是量一量,画一画,更是在操作从认识到了应用,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在这样生动、真实、易于操作的活动中,通过充分感知 - 丰富表象 - 领悟内涵过程,逐步体会厘米长度单产生的必要性,在活动中建构厘米的表象,在应用中丰富厘米表象,体会度量的本质。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教师先通过课本问题情境,让学生感知已有的测量经验存在一定的问题,那就是度量单位不一致,进而引出尺子,让学生认识,熟悉和了解尺子,然后再通过量一量铅笔有多长,获得测量方法与技能,明白度量的本质就是度量单位的叠加,最后再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认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度量的能力得到提升,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体会并建立 1 厘米的表象,这一环节在处理上没有看到教师的设计,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个重点,建立模型本身就是形成度量意识的基础。另外本节主要教师设计的是教学简案,对教学中教师的设计组织的一些方法,还不是很清楚,比如,如何让学生完成第一个环节,教师认为本节课对度量的认识是从活动开始,让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经验,形成数学思考与方法等等,但教师如何开启活动,活动中有什么问题,怎么引导学生发现的方法,这些我无法从设计中获得,希望老师重点的环节设计再详细些
卓老师对教材理解有深度,对学生了解很客观,这为这节课的有效施教奠定了基础。
《厘米的认识》是几何与图形领域工具度量的起点,对学生了解度量知识,渗透度量意识、理解度量本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议:在估测上再多花时间
大庆基地答辩文字稿
郑州惠济基地提出的预设问题是:
在您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试图从哪些方面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认识厘米” 是学习度量的起始。在本课中,紧紧围绕 “情境 + 问题串”,在读懂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团队从以下四方面回答:
一、引发认知冲突,感知度量本质
度量单位的学习,通常源自一种需要,即解决新的问题时,原有知识无法满足需求,需要一种新的度量单位介入。在课堂上我们利用问题串 1,借助上一节课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以问题引导学生卷入学习,叩问本质,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主动思考,产生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从而引出直尺,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现实性。
二、卷入深度学习,发展度量意识
度量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不能靠简单的告诉而达成。前测中,我们了解了学生对尺子的认识,在问题串 2 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①认识 1 厘米,建立表象。先呈现 1 厘米的标准模型,再借助肢体语言记住 1 厘米的长度,最后联系实际记忆 1 厘米的长度。②感受 1 厘米,建立表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1 厘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想象中形成 1 厘米的表象。 ③应用 1 厘米,形成表象。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 1 厘米的物体,引导学生卷入深度学习,强化 1 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感悟量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聚焦度量本质,思辨中悟量感
度量教学的关键不仅仅是一个长度单位的标准量,更多的是标准量的叠加应用。在问题串 2 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后,注重引导学生经历 1 厘米到几厘米的类比推理过程,多种方法在直尺上找 2 厘米、3 厘米、5 厘米等,注重建构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这种 “分割和累加” 的思想更多的是靠推理、想象来理解,促成对 “多个单位” 的感悟,使学生感悟到度量单位的价值。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 1 厘米就是 1 大格,2 厘米就是 2 大格…… 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进一步的辨析中增强对数感与量感的感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四、重视实践操作,发展应用意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设计了量一量铅笔有多长,量一量线有多长,并用直尺画一画 4 厘米长的线等实践操作活动,这些活动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长度单位厘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在后测中,我们检测了学生对厘米的认知,学生已经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从而发展度量意识,培养应用能力。
让学生经历 “有过程的学习”,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在过程中 “想清、做清、说清、看清、听清和问清”,“卷入” 学习,看见思维,看见学习,实现终极目标: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展了学生的度量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追问问题 1: 在你们的选课思考中,有这样一句话,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请问在教学中,你们是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
在引导学生对 “厘米” 深刻的理解基础上,教学中,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在直尺上找出 1 厘米、2 厘米、3 厘米、5 厘米等,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就是 1 大格,2 厘米就是 2 大格,这种 “分割和累加” 的思想更多 是靠推理、想象来理解,这样的从 1 厘米到几厘米的类比推理过程,让学生在进一步的辨析中增强量感的感悟。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我们从史宁中、王智明教授对度量教学的阐述和本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内容的解读分析,我认为要通过《课桌有多长》一课体会度量的本质,在适宜的任务情境驱动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追问问题 2:那么什么是数学的抽象思维?
思维分为抽象逻辑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在课堂上我们让孩子通过找、摸、比等活动来认识 1 厘米,同时让孩子闭上眼睛想象 1 厘米,这些活动都能让孩子在直观操作中抽象出 1 厘米,这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思维。
追问问题 3:在你们的学习目标中有 “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落实这一目标的?
本节课中,学生在认识了 1 厘米和感受 1 厘米之后,我们让学生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 1 厘米的物体,学生根据建立 1 厘米的表象之后对身边的物体进行估测,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牙齿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指甲的宽度大约是 1 厘米等,这一活动就是对学生进行估测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估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节课就能建立起来的,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会认识更多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毫米等,对于长度单位的估测是在学生的后续学习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专家提问:在你们的设计中,有一个环节是闭上眼睛想象 1 厘米,设计活动的意图是什么,为后来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闭上眼睛想象 1 厘米有多长,为什么闭眼,就是让他想象,给学生的度量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是给他一个想象的空间,猜想,想象,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是为思考服务的,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就是几何的想象力。在想象中再次感受 1 厘米,建立 1 厘米的表象,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也为学生的学习播下一粒种子,将来会在适当的时候开花、结果。
学生建立 1 厘米长的空间观念,从尺子上认识 1 厘米到脑子中想象 1 厘米,是两个不同的阶段,这是一个从观察到想象,从外部刺激到内部构建的过程,从尺子上找 1 厘米,把从尺子上观察到的 1 厘米转化为自己的表达,比如找生活中 1 厘米的例子,用建立的 1 厘米的空间观念去估计物体的长度等,这些活动任务的核心是学生自己的观察、操作与想象,活动的结果就是在脑子中形成 1 厘米长的空间表象,通过看、找、比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调用各种感官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长的表象,这些活动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表象到创造,层层递进,对空间表象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对学生学习后续的长度单位也是一个良好的铺垫。
闭上眼睛想象 1 厘米提高了孩子的想象能力,这也符合我们十个核心概念词中的创新意识,对以后学习的面积、体积等单位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活动综述
很荣幸,能作为大庆基地的一名代表,与宋艳老师,唐艳庆老师,刘学利老师一起组成大庆基地的答辩团队,代表大庆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教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即 “数学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度量主题活动”。
从组队到活动正式结束,历经 3 个半月的时间。过程中,有汗水,有迷茫,有困惑,有彷徨,但更多的是收获,是成长。市教研员带领我们从 “四个读懂” 入手,围绕教材提供的问题串展开教学设计,采取大庆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教学理念 “六清” 策略,使学生卷入深度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分享的机会,体现 “从头到尾” 的思考过程,打造了 “‘六清’+ 情境 + 问题串” 的教学模式,引领团队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带领团队成员前后共经历 8 次的研磨活动,最终在 9 月 24 日举行的网络答辩中脱颖而出,获得现场答辩的资格。
10 月 24 日下午,现场答辩活动在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小学拉开帷幕。大庆小数答辩团队与辩友郑州市惠济基地的老师们展开了一场精彩激烈的辩论。现场上,双方你来我往,气氛很是热烈,我们结合 “六清” 教学策略分别从理论层面、课堂实践层面阐述了我们对 “度量” 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获得专家及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与高度评价。
一段征程的结束,意味着下一段征程的开始,大庆小数团队会一如既往的走下去,坚持 “六清” 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学教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构建智慧数学课堂。
[卓敬敏发表于2019-7-2314:1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571&ptid=125688)
高老师的设计环节清晰,层次分明,在教学中多次设计学生易于操作,便于体验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 ...
高老师对本课思考的理论定位,方向是对的。对一节课只有这样深度的理论指引才会让我们找准课堂活动的意义。
从史宁中、王智明教授对度量教学的阐述和本单元学习目标、单元学习内容的解读分析,我认为要通过《课桌有多长》一课体会度量的本质,在适宜的任务情境驱动下,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认知冲突,自然而然的类比、迁移自主建构、创造的过程,形成数学思维抽象和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