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1

【2021 春】长春市小学数学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五下《有趣的测量》

  •  
  •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 · 4年前 · 186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356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长春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的王宏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活动,同时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的各位专家和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领导,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 接下来我将与我们团队的伙伴们一起研究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这节课。 希望在活动中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也希望各位专家和同仁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多多指导!谢谢!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742#r_73623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742#r_73628

    【教学设计一稿】:https://bbs.xsj21.com/t/1742#r_73631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742#r_92830

    【教学设计三稿】:https://bbs.xsj21.com/t/1742#r_92831

    【教学设计四稿】:https://bbs.xsj21.com/t/1742#r_92832

    【教学反思】:https://bbs.xsj21.com/t/1742#r_98078

    【教学视频】:https://v.qq.com/x/page/o32408k4mt9.html

    【活动综述】:https://bbs.xsj21.com/t/1742#r_102493

    186 次点击  ∙  1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09 条回复   2021-09-07 15:05:44 +08:00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4年前

    【选课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 “数学课堂深度交流的学习方式” 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流趋势。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 长方体 (二)”《有趣的测量》,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4年前

    【教学设计 (一稿)】

    教材分析: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 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  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 

    长方体容器、水槽、杯子、量杯、不规则物体、水、细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1、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 × 棱长 × 棱长  V=a・a・a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sh

    2、出示石块,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石块的体积,并指出石块是不规则物体。

    3、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出它们的体积。

    4、导入新课:

    我们怎样才能算出它的体积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有趣的测量》来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实验操作。

    1、出示不规则物体及测量工具,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测量。

    2、出示活动提示。 

    (1)选择测量所需的器材。

    (2)讨论可行的测量方案,设计测量的步骤。

    (3)说清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计算物体的体积?

    (4)设计好方案后,选取实验器材及要测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然后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根据活动提示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1)升水法

    (2)降水法

    (3)溢水法

    (4)测量法

    (5)……

    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并补充注意事项。

    (1)物体要完全浸没。

    (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3)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4、说说你喜欢的测量方法及原因。

    5、想一想求体积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

    (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计算的物体的体积)。

    6、视频播放《阿基米德的小故事》。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问题盲盒,请学生根据组内同学意愿,自选 3 个盲盒。

    盲盒 A1、问题:石块放入前量杯的刻度是 55mL, 石块放入后量杯的刻度是 72mL,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盲盒 A2、问题: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 2dm、宽 1.5dm,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 0.2d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 多少?

    盲盒 A3、问题:将 2 个西红柿浸没在盛了 250mL 水的量杯后,水位上升至 600mL,平均每个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盲盒 B1:(黄豆若干)问题:怎样得到一粒黄豆的体积?

    盲盒 B2:(一个乒乓球)问题:怎样得到这个乒乓球的体积?

    盲盒 B3:(一块橡皮泥)问题:怎样得到这块橡皮泥的体积?

    盲盒 C1:(一块异形海绵)问题:怎样得到这块海绵的体积?

    四、教师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haoxiuhua123456
    haoxiuhua1234564年前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量感是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体的大小。轻重等的感知,是无形中内化的,本课设计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测量中直观的感知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大小,同时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个人觉得本课设计过程中导入不够吸引人,如果能插入动画,由矛盾产生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翠玲
    张翠玲4年前

    体积教学相对比较抽象,王老师设计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感知、体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量感”。

    唐喜荣
    唐喜荣4年前

    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15567078709
    155670787094年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本节课的综合与实践就是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中体现了转化的思想,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探索结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量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陆继成
    陆继成4年前

    “量感” 与生活息息相关,问题盲盒中的题目的难易程度逐步加深,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去商量。使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 “量感” 逐步上升,不仅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增强学生运用 “量感” 解决问题的能力。

    GUORUI
    GUORUI4年前

    问题盲盒 “盲中有光”,伴随问题的逐步推进,学生在解决一个个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的过程中,量感在慢慢培养,等积变形变得明朗深入,盲盒更符合学生的兴趣。

    王秀佳
    王秀佳4年前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量感是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体的大小。轻重等的感知,是无形中内化的,本课设计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测量中直观的感知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大小,同时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个人觉得本课设计

    谢福琼
    谢福琼4年前

    本课老师的设计非常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体积教学相对比较抽象,王老师设计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感知、体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量感”。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pj112358
    pj1123584年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科书呈现了一块小石子,但这块小石子不能用公式直接计算怎么办呢?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比较容易想到水里,但实验的方法是多样的。

    许丽娟
    许丽娟4年前

    这节课老师创设情景,通过情景引入课堂。我们知道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老师正是运用这样的手段进行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让学生亲身感受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想感觉会不一样。

    haozhuangzhanghuixia
    haozhuangzhanghuixia4年前

    在亲手操作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了 “转化” 的思想,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liqi
    liqi4年前

    王老师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温冬雪
    温冬雪4年前

    王老师的《有趣的测量》这节课,在测量中培养学生 “量感”,从而进步一深化孩子对体积的认识。这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孩子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把抽象的体积概念,变得可操作,注重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量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体积的认识。让学生运用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来感知数学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sym
    sym4年前

    有趣的测量这节课,我认为课堂应该是有趣的,学生选择多种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去测量,感知这个有趣的测量过程。设计中可以把这个过程写得具体些。

    Teacher_zhang
    Teacher_zhang4年前

    王老师的《有趣的测量》这节课,非常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问题盲盒中的题目的难易程度逐步加深,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去商量。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丁敏敏
    丁敏敏4年前

    本节课,建议可以布置一个前置作业。可以利用反转课堂,制作一个微课介绍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自选工具,在家测量。把测量过程用视频记录下来。课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的需要选择几位学生的,重点放在不规则物体体积是怎么转化为规则物体体积。转化前后有什么变化,什么不变。这样,课堂有大量的时间来讨论。

    宋彦飞
    宋彦飞4年前

    王老师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比较清晰,教学环节衔接也比较紧密。没有具体的操作过程,这部分是培养学生量感的过程,如果把这部分细化一下会更好。

    焦亚媛
    焦亚媛4年前

    王老师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采用的教学策略精准有效,通过观看微课,把抽象的思维具体形象,让学生构建空间观念,形成量感思维。

    原莉荣
    原莉荣4年前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时,因为学生已积累了转化思想,所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多种方法,小组合作去探究,教师只适时引导,量感在探究活动中慢慢被内化,盲盒设计更符合学生特点,鼓励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对操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否由组与组解决

    刘立娟
    刘立娟4年前

    王老师的《有趣的测量》这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非常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问题盲盒中的题目的难易程度逐步加深,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去商量,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平淡的幸福
    平淡的幸福4年前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利用数学的思维考虑问题,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达到课堂最佳化。

    平淡的幸福
    平淡的幸福4年前

    量感是人们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对数和量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的产物。因此,量感的体验和建立更多地依赖于经验的积累和理性的叠加。在组织量和计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基于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线索,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感受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具体的操作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累加过程,建立相应的计量观念。

    zhanggaohong
    zhanggaohong4年前

    王老师非常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问题盲盒中的题目的难易程度逐步加深,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去商量。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xuli721214
    xuli7212144年前

    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wanglpingping123
    wanglpingping1234年前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计算方法。教师采用土豆,橡皮泥等不规则物体来试验,把这种愉悦、有趣带给孩子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量感。

    wanglpingping123
    wanglpingping1234年前

    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并说明理由。

    吉林辽源孟霞
    吉林辽源孟霞4年前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liying888
    liying8884年前

    王老师在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liying888
    liying8884年前

    王宏伟老师这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非常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问题盲盒中的题目的难易程度逐步加深,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去商量,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halo454513673
    halo4545136734年前

    王老师的这节课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想法都应当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够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这是一种很严密的思维过程,也是现在孩子缺少的一种思想。并在理解 “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 的基础上,感悟 “转化” 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halo454513673
    halo4545136734年前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 “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 “授人以渔”。王老师在教学时,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必须要转化成规则物体的体积,水可以充当这一转化过程中的中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在水中体现石块的体积。

    halo454513673
    halo4545136734年前

    王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交互作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pj112358
    pj1123584年前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引导学生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 “测量石块的体积” 实验活动。

    刘欣彤
    刘欣彤4年前

    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行教学的,.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逐步渗透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掌握知识,还能有探究经验的积累。

    张风琴
    张风琴4年前

    有趣的测量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从操作的角度,度量的思想与方法方面对学生的量感培养的实践课程,本节课由于已有了前面体积概念建立时的借助水来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础,因此本节课重在让学生通过操作,感受不规则物体的度量方法,本节课王宏伟老师依据教材的编排思想,在回顾了体积度量计算的方法后,让学生展开操作,真正体会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度量方法。如果能在度量前,估一估是不是会更好地建立和发展学生的量感?

    a328487189
    a3284871894年前

    王老师通过复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回顾部分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从实际物体石块引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测量的方法,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适时引导学生并补充一些注意事项。而且通过播放视频《阿基米德的小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向学生普及了数学文化,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a328487189
    a3284871894年前

    王老师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测量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发现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测量计算的物体的体积。通过盲盒的巩固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深入运用了所学知识去计算各种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学生一个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量感也在慢慢的提升。

    文庆利
    文庆利4年前

    王老师设计的 “综合与实践” 这一教学板块的内容,这部分内容需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文庆利
    文庆利4年前

    量感是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体的大小。轻重等的感知,是无形中内化的,本课设计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测量中直观的感知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大小,同时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卫军霞河津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卫军霞河津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4年前

    学生在自己实践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最深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量感,帮助学生构建明确的对于量的感知,启发学生在生活中感知量的存在,获得更多的生成

    文庆利
    文庆利4年前

    建议是本课的设计在导入环节不够有吸引力,如果能插入动画或者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突出常规的测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引出 “转化” 思想的重要性,更能让学生共情。

    文庆利
    文庆利4年前

    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 “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个体的学习应在社会大背景下进行才具有意义”,因此我们将度量的对象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在应用中固化对原理的认知。

    文庆利
    文庆利4年前

    本堂课的设计,是基于理解的学习,以整合的数学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文庆利
    文庆利4年前

    亮点是将度量的对象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在应用中固化对原理的认知。比如测量黄豆、乒乓球、橡皮泥等不规则物体时,基于等积转化原理,聚焦转化策略,沟通不规则的线、面、体的度量,不规则的转化为规则的,不能用单位测量转化能用单位测量。

    wdm6666
    wdm66664年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课的设计中,教师通过学习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及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成都龙泉陈昌伦工作室谢玲琳
    成都龙泉陈昌伦工作室谢玲琳4年前

    每个学生配有工具,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这样的课前准备,提升了每个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积变形尽管难,但加入了多种活动,学生能通过操作和观察去理解。

    林笑笑
    林笑笑4年前

    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既有助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教科书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方法,设计了四个层次深入的问题,层层深入。

    wuxiaona021314
    wuxiaona0213144年前

    本节课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量感。

    吉林九台  宋玲玲
    吉林九台 宋玲玲4年前

    王老师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讨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测量方法,而且每组测量方式还不同,这就让学生自己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使学生理解了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测量及计算方法,突出了本节课重点,也增加了学生的量感体验。

    山西汾阳栗家庄中心校王凯平
    山西汾阳栗家庄中心校王凯平4年前

    王老师能结合具体的活动情景,带领学生经历测量石头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教会学生尝试多种方法解决,使他们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李燕
    李燕4年前

    王老师的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面积,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讨论结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晾干医学生的后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赵丽琴
    赵丽琴4年前

    先讨论测量方法,制定出步骤,激发探究热情,然后分组进行操作验证,经历操作感受测量方法的原理,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盲盒的设计,应用算理,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王朝霞
    王朝霞4年前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 综合与实践 ". 教师结合学情, 紧贴生活,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特别是通过多层活动深度体验量感,发展量感。

    liumeirong
    liumeirong4年前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让人眼前一亮!先从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进行实验,最后归纳出测量方法,第二部分的” 盲盒” 活动设计更是一大亮点,让学生在有趣的测量中逐渐探索出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真正体现了” 有趣的测量”!

    齐耀秋
    齐耀秋4年前

    王老师设计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感知、体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量感”。

    chenqiuyi
    chenqiuyi4年前

    王老师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zuozuo
    zuozuo4年前

    本节课的学习,在于 “趣” 字,王老师的这节课就很有趣,盲盒的出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习热情,王老师把抽象的体积概念,变得可操作,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了知识。

    山西运城冯文娟
    山西运城冯文娟4年前

    量感是对量的感觉,也是一种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而慢慢形成的。在生活中对于物体量的感知往往比较模糊而且随机性比较大,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激发学生的潜能,修正学生的感知偏差,帮助学生培养准确的量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LT666
    LT6664年前

    王老师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

    wxx123456
    wxx1234564年前

    思维不同所以出发点不同,有的人注重教学流程的设计,有的人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的人注重知识的讲解。只要能让学生学会,弄懂,那就刚刚好。

    zxy123
    zxy1234年前

    体积教学相对比较抽象,王老师设计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让学生有意识的去感知、体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量感”。

    一场闹剧
    一场闹剧4年前

    观看了王老师的课,感觉本节课老师完全的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公,体现了教师要大胆的退,学生要勇敢的进。教师设计一个个有效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自己探索,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一场闹剧
    一场闹剧4年前

    学生在对于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正是学习经验的积累过程,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让量感在头脑中悄然构建起来!

    18004467822
    180044678224年前

    本节课趣味性比较大,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

    高入丹
    高入丹4年前

    王老师的这节课,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去测量石块的体积,进而让学生探索出不规则物体测量体积的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拓展练习的问题盲盒难度依次增加,进一步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突破重难点。量感是学生通过感官对物体大小,面积等的感性认识,王老师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讲数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靖艳双
    靖艳双4年前

    有趣的测量很有操作体验感,通过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度量让学生发展量感,感受度量的趣味性,并掌握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让教学更加高效有意义。

    blue16度
    blue16度4年前

    王老师把枯燥不容易理解的测量课真正变成了一节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有趣的测量课,通过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孩子们爱上测量,也理解了测量方法和使用测量方法去测量,让孩子们心中有了量的概念,很好的一节数学课!

    畅畅
    畅畅4年前

    在对于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正是学习经验的积累过程,同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过程,让量感在头脑中悄然构建起来!

    周璇
    周璇4年前

    王老师在这节课中,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了趣味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转化思想,把不规则图形的体积转化为长方体、正方体等规则图形的体积,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4年前

    【教学设计 (二稿)】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 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  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 

    长方体容器、水槽、杯子、量杯、不规则物体、水、细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1、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 = 棱长 × 棱长 × 棱长 V= aaa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V=sh

    2、出示石块,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石块的体积,并指出石块是不规 则物体。

    3、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出它们的体积。

    4、导入新课:

    王老师是个收藏家,有不少的宝贝,想看看么?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水晶,这两个是水晶,(同时出示资料数据)

    天啊!体积这一栏怎么丢失了?你们能帮我填上么?

    还有呢(出示水晶、矿石等原石),这可怎么办呢?

    二、自主探究,实验操作。

    1、出示不规则物体及测量工具,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测量。

    2、出示活动提示。 

    (1)选择测量所需的器材。

    (2)讨论可行的测量方案,设计测量的步骤。

    (3)说清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计算物体的体积?

    (4)设计好方案后,选取实验器材及要测量的物体,进行实验,

    并做好记录,然后计算出物体的体积。

    3、根据活动提示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1)升水法

    (2)降水法

    (3)溢水法

    (4)测量法

    (5)……

    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并补充注意事项。

    (1)物体要完全浸没。

    (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3 )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4、说说你喜欢的测量方法及原因。

    5、想一想求体积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

    (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计算的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

    “量”(liàng)起源于 “量”(liáng),这是量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量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简单的 “陈述性知识”,更是作为一种 “程序性知识” 而存在的。只有学生切切实实地经历了、体验了、获得感受了,量才不是一种 “规定性知识”,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生命感受的一部分,学生对物体的量的感受也才能从 “定性描述” 走向 “定量刻画”。

    6、前段小结

    7、择机介绍视频播放《阿基米德的小故事》。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问题盲盒

    盲盒 1、问题:石块放入前量杯的刻度是 55mL, 石块放入后量杯的刻度是 72mL,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课内)(4 份)

    (设计意图)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掌,进一步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盲盒 2、问题: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 2dm、宽 1.5dm,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 0.2d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课内)(4 份)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运用在探索活动中得到的测量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土豆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乘高的方法计算。

    盲盒 3、问题:将 2 个西红柿浸没在盛了 250mL 水的量杯后,水位上升至 600mL,平均每个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课内)(4 份)(设计意图)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的理解。复习体积单位间的换算知识。明白升高水的体积等于两个西红柿的体积。

    盲盒 4:(黄豆若干)

    问题:一粒黄豆的体积和( )的体积差不多。( )怎样得到一粒黄豆的体积?(课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

    盲盒 5:(一个乒乓球)问题:怎样得到这个乒乓球的体积?(课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盲盒 6:(一块橡皮泥)问题:怎样得到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提升)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再次体会同一物体形状发生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盲盒 7:(一块熟土豆)问题:怎样得到这块土豆的体积?(提升)

    (设计意图)

    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知结构更加完整。同时内化本课教学重点、突 破教学难点。

    四、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4年前

    【教学设计 (三稿)】 《有趣的测量》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  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 

    长方体容器、水槽、杯子、量杯、不规则物体、水、细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1、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王老师是个收藏家,有不少的宝贝,想看看么?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水晶。

    怎样能测量出他们的体积呢?

    2、导入新课:

    老师还有一些宝贝,看。

    像这样石头,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自主探究,实验操作。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的器具,动手试试吧!

    活动要求:

    想一想:你能用哪些方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

    量一量:选择你需要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的,要注意什么,结果是多少。

    2、根据活动提示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1)升水法

    (2)降水法

    (3)溢水法

    (4)测量法

    (5)……

    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并补充注意事项。

    (1)物体要完全浸没。

    (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3 )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4、说说你喜欢的测量方法及原因。

    5、这些测量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计算的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

    “量”(liàng)起源于 “量”(liáng),这是量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量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简单的

    “陈述性知识”,更是作为一种 “程序性知识” 而存在的。只有学生切切实实地经历了、体验了、获得感受了,量才不

    是一种 “规定性知识”,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生命感受的一部分,学生对物体的量的感受也才能从 “定性描述” 走

    向 “定量刻画”。

    6、前段小结

    三、课堂延伸、提升量感同学们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与实验器材测量出石头的体积,真是太厉害了,那你们能用这些

    用品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么?(两个相同无刻度的杯子、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若干)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猜猜他有多大,小组讨论后写在 A4 纸上,哪个小组最接近,将获得这块绿水晶。设计意图:把不规则物体体积转化

    成多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和。增强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估算的能力。

    总结

    说有的不规则物体都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测量么?

    乒乓球、过大物体、冰、溶于水物体

    感受质量与体积的联系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问题盲盒 + 拓展题

    (设计意图)操作 + 思辨,加强思维支撑.

    盲盒 1(☆)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掌,进一步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问题:石块放入前量杯的刻度是 55mL, 石块放入后量杯的刻度是 72mL,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

    我们的结论是:

    盲盒 2(☆☆)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在探索活动中得到的测量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土豆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乘高的 方法计算。

    问题: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 2dm、宽 1.5dm,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 0.2d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

    我们的结论是:

    盲盒 3(☆☆)问题:将 2 个西红柿浸没在盛了 250mL 水的量杯后,水位上升至 600mL,平均每个西红柿的体积是多 少立方厘米?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

    我们的结论是:

    盲盒 4(☆☆):(橘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在身边的事物中建立量感。

    问题:怎样得到橘子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5(☆☆):(苹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在身边的事物中建立量感。

    问题:怎样得到苹果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6(☆☆):(一个乒乓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身边的事物中建立量感。

    问题:怎样得到这个乒乓球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7(☆☆☆):(黄豆若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

    问题:一粒黄豆的体积和( )的体积差不多。怎样得到一粒黄豆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8(☆☆☆)(一块橡皮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再次体会同一物体形状发生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问题:怎样得到这块橡皮泥的体积 (两种方法)?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9(☆☆☆):(不规则海绵)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怎样得到这块海绵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10(☆☆):(熟土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在身边的事物中建立量感。

    问题:怎样得到一个熟土豆的体积?(每种方法 1 分)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11(☆☆☆)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知结构更加完整。

    快递公司有按体积收费和按重量收费两种收费标准。哪种收费更高收取哪种费用。长春至北京收费标准如下

    体积收费:

    规则物品:长(cm)× 宽 (cm)× 高 (cm)÷6000=A 按照 A 千克收费

    不规则物品:最长(cm)× 最宽 (cm)× 最高 (cm) ÷6000=B 按照 B 千克收费

    重量收费:

    首重 8 元(1 公斤以内算首重),1 公斤以外算续重,续重部分 2 元 / 公斤,只计重量不计体积。

    老师要把长 0.8 米、宽 2 分米、高 40 厘米,重 10 千克的物品从长春邮寄至北京。

    需要花费多少钱?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

    我们的结论是::

    五、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4年前

    【教学设计 (四稿)】 《有趣的测量》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  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 

    长方体容器、水槽、杯子、量杯、不规则物体、水、细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1、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王老师是个收藏家,有不少的宝贝,想看看么?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水晶。

    怎样能测量出他们的体积呢?

    2、导入新课:

    老师还有一些宝贝,看。

    像这样石头,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自主探究,实验操作。

    1、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的器具,动手试试吧!

    活动要求:

    想一想:你能用哪些方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

    量一量:选择你需要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说一说:你是怎样测的,要注意什么,结果是多少。

    2、根据活动提示内容,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1)升水法

    (2)降水法

    (3)溢水法

    (4)测量法

    (5)……

    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并补充注意事项。

    (1)物体要完全浸没。

    (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3 )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4、说说你喜欢的测量方法及原因。

    5、这些测量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呢??

    (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计算的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

    “量”(liàng)起源于 “量”(liáng),这是量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量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简单的

    “陈述性知识”,更是作为一种 “程序性知识” 而存在的。只有学生切切实实地经历了、体验了、获得感受了,量才不

    是一种 “规定性知识”,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生命感受的一部分,学生对物体的量的感受也才能从 “定性描述” 走

    向 “定量刻画”。

    6、前段小结

    三、课堂延伸、提升量感同学们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与实验器材测量出石头的体积,真是太厉害了,那你们能用这些

    用品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么?(两个相同无刻度的杯子、1 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若干)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猜猜他有多大,小组讨论后写在 A4 纸上,哪个小组最接近,将获得这块绿水晶。设计意图:把不规则物体体积转化

    成多个小正方体的体积和。增强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估算的能力。

    总结

    说有的不规则物体都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测量么?

    乒乓球、过大物体、冰、溶于水物体

    感受质量与体积的联系

    四、量与量之间的练习与区别。

    我们知道了石块的体积,你能想一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么?猜一猜,为什么?

    你能用一立方厘米土豆,和电子秤求出一整个土豆的体积么?说明方法。

    同时拿出手中两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感受重量的不同。感受量与量的区别与联系。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问题盲盒 + 拓展题

    (设计意图)操作 + 思辨,加强思维支撑.

    盲盒 1(☆)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掌,进一步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问题:石块放入前量杯的刻度是 55mL, 石块放入后量杯的刻度是 72mL,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

    我们的结论是:

    盲盒 2(☆☆)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在探索活动中得到的测量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土豆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乘高的 方法计算。

    问题: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 2dm、宽 1.5dm,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 0.2dm,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

    我们的结论是:

    盲盒 3(☆☆)问题:将 2 个西红柿浸没在盛了 250mL 水的量杯后,水位上升至 600mL,平均每个西红柿的体积是多 少立方厘米?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

    我们的结论是:

    盲盒 4(☆☆):(橘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在身边的事物中建立量感。

    问题:怎样得到橘子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5(☆☆):(苹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在身边的事物中建立量感。

    问题:怎样得到苹果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6(☆☆):(一个乒乓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身边的事物中建立量感。

    问题:怎样得到这个乒乓球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7(☆☆☆):(黄豆若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

    问题:一粒黄豆的体积和( )的体积差不多。怎样得到一粒黄豆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8(☆☆☆)(一块橡皮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再次体会同一物体形状发生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

    问题:怎样得到这块橡皮泥的体积 (两种方法)?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9(☆☆☆):(不规则海绵)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怎样得到这块海绵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10(☆☆):(草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开展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在身边的事物中建立量感。

    问题:怎样得到一个草莓的体积?

    说一说: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过程中要注意:

    画一画:实验过程

    做一做:动手操作、验证想法。并记录结果

    盲盒 11(☆☆☆)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知结构更加完整。

    快递公司有按体积收费和按重量收费两种收费标准。哪种收费更高收取哪种费用。长春至北京收费标准如下

    体积收费:

    规则物品:长(cm)× 宽 (cm)× 高 (cm)÷6000=A 按照 A 千克收费

    不规则物品:最长(cm)× 最宽 (cm)× 最高 (cm) ÷6000=B 按照 B 千克收费

    重量收费:

    首重 8 元(1 公斤以内算首重),1 公斤以外算续重,续重部分 2 元 / 公斤,只计重量不计体积。

    老师要把长 0.8 米、宽 2 分米、高 40 厘米,重 10 千克的物品从长春邮寄至北京。

    需要花费多少钱?

    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小组是这样算的:

    我们的结论是::

    附加题(一块熟土豆)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能用多种方法及决问题,提高学生发散

    性思维。为吃不饱的孩子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问题:怎样得到这块土豆的体积?(每种方法 1 分)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六、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王学娟
    王学娟4年前

    量感是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体的大小。轻重等的感知,是无形中内化的,本课设计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测量中直观的感知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大小,同时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个人觉得本课设计过程中导入不够吸引人,如果能插入动画,由矛盾产生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刘影
    刘影4年前

    王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测量石块的体积,进而让学生探索出不规则物体测量体积的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量感是学生通过感官对物体大小,面积等的感性认识,王老师设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数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iojhuey86
    biojhuey864年前

    王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石块的体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将抽象的知识转换成了感性的知识,也内化了学生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了量感需要亲身体会才能感知。

    伍婉婷
    伍婉婷4年前

    课本中有一个例子是橘子漂浮在水面上,需要用一根小棒将橘子压入水中,在教授此环节时,教师应该提供几根粗细不一的小棒,让学生挑选用哪根小棒将橘子压入水中,顺势加深学生对排水法求体积的理解与运用。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4年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测量方法之后的 “综合与实践”。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第 一稿设计了以旧知引新知的方式,让学生从规则物体的计算中体会不规则物体体积无法计算这一现实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这样的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修改了导入,以老师是收藏家,收藏了很多宝石想请同学们观赏引出不规则物体,果然,学生们跃跃欲试对探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听见了,但我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中,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别人的思想,而是自己思考创造的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富有乐趣地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促进学生思维个性的充分发展,挖掘潜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创造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这样的思想,这节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但这一环节时间的把控对于老师是一种考验,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又要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实验器材的选用,对于学生此前相关知识的了解,课前我做了大量的调研,为课上实验的顺利进行铺就通路,事实证明,这一切是有效的。但仍有一点,就是在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及交流思考成果的时间时,等待的过程中,会有冷场的感觉,但短暂的冷场后,换来学生惊人的发现。我忽然觉得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深深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学生真正经历了整个思考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完成二稿之后,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学生已经可以借助有刻度的容器进行测量,难度是不是可以升级?因此我又有了更大胆的设想,想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量感。三稿我再一次加入用无刻度容器、若干个体积为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和部分已知体积的物品,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测出不规则物体体积?效果出奇的好,学生很快就通过用手中的用品推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估算能力。为了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发现孩子对体积与重量的关系不了解,所以加入了用重量关系测量土豆体积的方法。并更新了盲盒的游戏,加入附加题,孩子具有发散思维。让学生感受除了可以通过水转化,生活中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测量,凸显了方法多样性。

    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在课中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交互作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庞春明
    庞春明4年前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本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13507240642
    135072406424年前

    让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本课设计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测量中直观的感知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大小,同时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

    lvfei220182
    lvfei2201824年前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本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lvfei220182
    lvfei2201824年前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本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lvfei220182
    lvfei2201824年前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本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lvfei220182
    lvfei2201824年前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本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尹海滨
    尹海滨4年前

    老师创设情景,通过情景引入课堂。我们知道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我学习到很多。

    chips617
    chips6174年前

    量感是对量的感觉,也是一种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而慢慢形成的

    chips617
    chips6174年前

    合作探究测量石块的体积,进而让学生探索出不规则物体测量体积的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量感是学生通过感官对物体大小,面积等的感性认识

    19991213wy
    19991213wy4年前

    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songyanqiu790913
    songyanqiu7909134年前

    量感是对量的感觉,也是一种数学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量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而慢慢形成的的感性认识。

    吉林九台郭海英
    吉林九台郭海英4年前

    《有趣的测量》这节课,非常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繁星春水f27
    繁星春水f274年前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让人眼前一亮!先从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进行实验,最后归纳出测量方法,第二部分的” 盲盒” 活动设计更是一大亮点,让学生在有趣的测量中逐渐探索出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真正体现了” 有趣的测量”!盲盒特别贴近孩子的生活。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mao1016
    mao10164年前

    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新课标也指出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并说明理由。

    19908192460
    199081924604年前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量感是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物体的大小。轻重等的感知,是无形中内化的,本课设计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测量中直观的感知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大小,同时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习。个人觉得本课设计过程中导入不够吸引人,如果能插入动画,由矛盾产生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3943076080
    139430760804年前

    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老师的《有趣的测量》这节课,在测量中培养学生 “量感”。

    fumin325108
    fumin3251084年前

    《有趣的测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是研究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将物体放入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从而得到物体的体积。从显性方面来说,这是 “等积变形”,那么从隐性来说,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学生把握这一数学的转化思想,不仅可以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也能以此类推,解决一大批这样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显性联系上,更把这种隐性的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从而让学生真正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13460069375
    134600693754年前

    该节课很有特色,创设情景,通过建站,让学生亲自体验、实践、感悟, 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13460069375
    134600693754年前

    学习方法灵活,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很强,适时的播放视频和图片材料,有效的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评课堂结构安排合理,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13460069375
    134600693754年前

    能通过创设例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利用课件直观解决教学中的 “难点”; 能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南山基地陈红艳
    南山基地陈红艳4年前

    王老师通过小组合作,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石块的体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将抽象的知识转换成了感性的知识,也内化了学生自己的知识。真正做到了量感需要亲身体会才能感知。

    南山基地陈红艳
    南山基地陈红艳4年前

    盲盒特别贴近孩子的生活,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真正体现了” 有趣的测量”!

    南山基地陈红艳
    南山基地陈红艳4年前

    王老师的这节课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想法都应当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够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这是一种很严密的思维过程,也是现在孩子缺少的一种思想。

    南山基地陈红艳
    南山基地陈红艳4年前

    本节课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冲突,又在观察、讨论、思考中相互接纳,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尽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交互作用,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
    王煜煜名师工作室王宏伟4年前

    2021 年 4 月 29 日,我们有幸代表长春王煜煜名师工作室参加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学会学习,发展学生量感” 专场活动。回顾第一次拿出教学设计的笨拙,回味每一次改稿后的欣喜,回忆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有太多的收获想分享。 一、选课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 “数学课堂深度交流的学习方式” 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主流趋势。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学习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选择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 (二)”《有趣的测量》,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综合与实践”.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二、磨课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内容后,王煜煜老师组建了参赛微信群,组织我们四位参赛教师有计划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新课标,从量感的概念到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系统地了解量感,然后带着这些认识,结合对教材的理解观看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 3.0,在王煜煜老师的引领下,从教材到学情,从学习目标到重难点,从教法学法到教学准备,从教学流程到板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设定,特别是本次的焦点问题 — 如何发展学生的量感引入,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融洽,对以后的活动,每一名成员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研讨过后,博取众长,我们提交了教学设计初稿,并进行了第一次试讲,本组数学教师参与了课堂观察活动。但是却以失败告终。反思下来,最后归结为两点: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不够,目标的定位和流程的设计不科学。这些想法与王煜煜老师不谋而合,她说到:活动设计的前提是学生的认知冲突,有必要,有意愿去探索,才利于学生的自主参与,更应考虑知识点的含量。而第一次试讲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总想让学生顺着自己思路来想,所以事与愿违! 第一次试讲失败后,我们深刻反思,再次深入钻研教材,也认真分析了本组教师提出的建议并进行了第二稿的教学设计。重新开始思考,仔细研究了两个问题: 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什么?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含义,又能帮助学生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探索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呢?教科书安排了测量石块体积的探索活动,设计了四个层层深入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科书呈现了一块小石块,并提出问题 “不能直接用公式怎么办呢”,目的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引出所要解决的问题。教科书利用图示的方式,呈现了淘气测量的方法,在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放一定的水并量出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前) ,然后把石块沉入水中,再次量出水面的高度(放入石块后)。同时,智慧老人提出两个思考的问题。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石块的体积与水面升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与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即把不规则的石块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教科书借助三幅图,介绍了另一个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即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说明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教学时,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石块的体积,即 “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接着,让学生讨论该如何解决此问题,鼓助学生畅所欲言,包容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如把石头割补成一个相对规则的图形。最后,提出质疑:“不能直接刚公式,怎么办呢?”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转入对下一个问题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难发现淘气的测量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的数据,进而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发现下一个问题中的测量方法,这时候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直接交流下一个问题的测量方法即可。逐步梳理学生的思路。例如,先要在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水,测量放入石块前水面的高度,接着,把石块沉入水中(水要完全没过石块) ,再测量水面的高度。这时,又组织学生讨论:①放入石块后,水面升高了多少?②石块的体积是多少?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石块的体积就是升高的水的体积,用 “底面积 × 高” 可计算出升高的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这种测量方法,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块前的水的体积与放入石块后的总体积之差。第四个问题是应用及总结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注意事项。 1、让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体积可用上述方法进行测量,然后进行交流,必要时可让学生做实验,让学生明白只要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可以用上述的方法解决。2. 如放多少水合适,水要没过物体,读数的时候眼睛要平视,取放石块时不要用手,要选取线的相对误差较小的工具,容器的单位长度尽量要小等等。必要时,建议出示教科书中的图片,让学生理解为何水要没入物体。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特别关注的一方面。 问题 2. 如何在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中我们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体积,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转化成水的体积。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无论哪种方法,测量的都是物体所占空间大小,进一步夯实体积的概念。新课标指出:" 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不可分的联系." 数学,就其本身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抽象于生活,又无处不在服务生活。因此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一种思维方式,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了测量实验,学生很快就领会了 “转化” 思想,但极有可能只停留在用水进行转化。可实际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转化成水的体积。因此,在课上我们又设计了盲盒这一环节,盲盒中的物体有能浮于水面的乒乓球、橘子,苹果、有个体很小的黄豆、有煮熟的土豆、有能吸水的海绵… 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这样不规则物体还有什么办法?让学生更深一层次体会 “转化” 思想,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番讨论之后,对于不能用水转化体积的物体,他们想到了可以借助固体,可以等级变形,进而,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体积这一概念。 经过对问题深入研究,一次又一次的撰稿、交流、点评、反思让我们感到:网络教研让大家真诚的相携,并为我们后面的活动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首近三个月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感充实与快乐,内心充满感激。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同行,与他们共话教学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智慧;在这个历程中,我们得到了专家的点拨、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让我们从教学的迷雾中顿悟,从磨课的实践中蜕变,从点点滴滴的积淀中体会着专业成长的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扎实地学习,反思、践行,成长的路上,感恩有你们的相携与相伴,愿未来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研的路上越走越远。

    wangpengyu1995@126.com
    wangpengyu1995@126.com3年前

    本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wangpengyu1995@126.com
    wangpengyu1995@126.com3年前

    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体积这一概念。 经过对问题深入研究,一次又一次的撰稿、交流、点评、反思让我们感到:网络教研让大家真诚的相携,并为我们后面的活动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首近三个月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感充实与快乐,内心充满感激。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结识了全国各地的同行,与他们共话教学让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智慧;在这个历程中,我们得到了专家的点拨、领导的关爱、同事的帮助,让我们从教学的迷雾中顿悟,从磨课的实践中蜕变,从点点滴滴的积淀中体会着专业成长的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扎实地学习,反思、践行,成长的路上,感恩有你们的相携与相伴,愿未来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研的路上越走越远。

    wangpengyu1995@126.com
    wangpengyu1995@126.com3年前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综合与实践”.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15643739990
    156437399903年前

    本课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14:25 · PVG 22:25 · LAX 07:25 · JFK 10:25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