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ing888

liying888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5546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25 19:59:56 +08:00
10 G 0 S 0 B
liying888 的最新回复

马舒婷老师在本节课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与时间观念。学生在回顾、整理、观察的活动中,发现月与日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合情推理能力。做的很出色。

陈琴琴老师能够让学生从初步感知物体表面再到发现物体表面有大有小层层递进的帮助学生从直观感受抽象出面积的概念,紧接着在学生已初步建立面积概念的基础上探索:平面图形是否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对面积概念的完整认知。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卫军霞老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老师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开课依始就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立体图形的大小,再比较生活中物体的大小,如比较生活中小家电热水器和微波炉谁的体积大,使学生产生了探索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黄萍老师在学生经历直观判断、估测、测量的学习过程中,把体积单位和生活中的常见物体联系起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加深对体积计量单位的实际感受,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做的很精彩。

王宏伟老师这堂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非常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问题盲盒中的题目的难易程度逐步加深,让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去商量,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

艾美容老师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时候,将学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重叠拼剪拼摆用统一的标准来量,这样面积单位的就建立起来了,学生始终在兴奋中思考探索学习,使学习不再成为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刘涵予老师的这一课,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就是让学生做到 “学会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新知环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一次一次的尝试不同工具,在操作中感悟长方形的面积是面积单位的累加。

刘老师在这一课中对单位重要性和换算关系的把握,测量结果受测量工具和方法影响,合理的估算策略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量感” 对应的数源于度量,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能较好地根据生活中的情景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并且对于米和毫米之间两个长度单位的换算也能较好的运用。

白老师《圆锥的体积》一课,意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对知识内容进行多样化的验证,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亦能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问题的解决、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个相应的提升与发展。设计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培养了学生的量感。

刘老师在这节课确定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 “操作中体验、在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起概念”。他选择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的学习方式,从实物出发,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与动手操作,增强感性认识,进而增强学生的量感意识。

王老师在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的 " 综合与实践 ". 这一教学内容紧贴生活,能有效沟通数学与生活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体验 “转化” 的思想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还能有对数学思想的感悟和探究经验的积累。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本节课,老师在建立 1 平方厘米这一表象的过程中,通过 “量一量、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 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参照物进行比较,形成了 1 平方厘米的空间观念,真实的感受到 “量” 的存在,对于培养学生的量感大有益处。

学生 “量感” 的建立首先需要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活动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建立。 本节课,老师在 三年级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能够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并且已经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但是对于计算长方形面积还是第一次,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是后续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对学生量感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

柴晓娟老师在探究新知的环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圆的面积探究学习。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的面积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过程,更直观地提升学生对转化思维的感悟,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感官认识。

畅娜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理解。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高梦甜老师将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并告诉学生操场的长度就是操场一周的长度,学生明白了 “周长就是表示长度的一个空间知识” 。

吉林省于欣华名师工作室夏雪老师的这一课,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体积单位具体有多大,在生活情境中探索和发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们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有了感性的认知。学生量感的提升,就是学生成长最有价值的事情。而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天津河西基地的陈洁让学生把不规则的物体,转换成规则的图形来测量体积,是一种转化思想的渗透。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 “量感” 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帮助学生将生活 “量感” 逐渐转变为数学 “量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数学 “量感” 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夏雪老师在这一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各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对量的感知。通过动手实践,完成学生对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米的初步认识;基于数量的不断累加,完成对 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米的深度构建,层层递进,不断深化,通过逐渐抽象化的度量方式提升量感,发展空间观念。

在《什么是面积》这一课,老师能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量感’的学习方式探索” 来认真钻研、精心设计并实施,老师做的真的很优秀。陈老师整节课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摸一摸,感受物体表面。真的很出色。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21:23 · PVG 05:23 · LAX 14:23 · JFK 17:23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