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同仁:大家好! 我们是来自陕西省赵婷婷名师工作室的团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第三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非常感谢新世纪小数编委会为广大一线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接下来我将与我们团队的伙伴们一起紧紧围绕 “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出发,设计出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 - 北师大版 6 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面积(二)》。 衷心希望全国各地的专家给予指导,也希望各位教育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团队将认真阅读,思考每一份帖子,不断反思并完善这节课。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t/1891#r_102525
【量感解读】:https://bbs.xsj21.com/t/1891#r_102528
【选课思考】:https://bbs.xsj21.com/t/1891#r_102529
【教学设计一稿】:https://bbs.xsj21.com/t/1891#r_102530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t/1891#r_121870
【教学设计三稿(终稿)】:https://bbs.xsj21.com/t/1891#r_121880
【课堂实录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wNjM3ODUzNg==.html
【活动主题解读】: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学会学习 —— 发展学生 “量感” 的学习方式探索。 关键词有:学会学习和发展量感。 这两个能力都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培养。 学会学习是以知识为载体,交流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习方式和能力。量感则是学生对量的感受,是指视觉、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大小、多少、轻重、厚薄等的感性认识。史宁中教授在第十九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上提出,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数量又是度量的结果,因此数学的本质在于度量。量感是对度量的感知能力,因此量感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量感的建立一定依赖于大量的体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积累表象,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实现真正的 “学会学习”。
【选课思考】: 培养小学生量感的知识体裁比较多,如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等,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二)》一课正是基于对面积的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发展小学生的量感。这节课凸显了度量的本质,彰显了计算公式的度量意义。 1. 借助圆的现实背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拓广学生发展量感的方式。 教材呈现的 “节水型灌溉” 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圆的面积的现实思考背景,结合《圆的面积(一)》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当半径是 3 米时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通过计算的方法培养了量感。 2. 重视思考探究,在内化中提升量感。 无论是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综合性问题,还是有意思的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阅读,其实都是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真真正正在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
【教学设计一稿】:
《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西安市曲江南湖小学 谭 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圆” 第 16-17 页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多个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圆的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3. 结合剪杯垫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探索圆面积公式的方法,并体会 “等积变形” 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其它推导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学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本 16 页 “节水型灌溉” 情境图:
(1)观察:说说从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2)思考: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例:喷水头旋转一周,浇灌多大农田的面积?
(3)小组合作:
喷水头旋转一周,浇灌的农田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该面积怎样计算?
(4)小组展示,同学补充。(师生交流)
(5)小结:求喷水头旋转一周,浇灌多大面积的农田就是求半径 3m 的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再应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二、多维思考、深入钻研:
出示课本 16 页 “羊圈” 情境图:
(1)观察:说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2)思考: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例:(师)为什么把羊圈圈成圆形?
(3)小组合作:
为什么把羊圈圈成圆形?而不是三角形、长方形…?
猜测理由并想办法验证。
(4)小组展示,同学补充。(师生交流)
(5)小结:①(圆)已知周长,需要先求半径,再求面积。②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圆的面积最大。
三、拓展视野、感悟思想:
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其它方法:
(1)出示学习要求:
①阅读课本 16 页有意思的推导
②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③想一想:在等积变形的过程中,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如何推导?
④填一填
(2)小组交流并展示:
4、小结:把圆沿半径剪成一个近似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高是圆的半径,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2, 所以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二),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第 17 页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二)
本节课中,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了让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自动喷水这一情境,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圆形,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最后又让学生计算出喷水头喷出的最大面积,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通过联系实际,计算面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谭健老师 首先呈现 “节水型灌溉” 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圆的面积的现实思考背景,结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当半径是 3 米时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通过计算的方法培养了量感。 借助圆的现实背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量感。其次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真真正正在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
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结合剪杯垫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探索圆面积公式的方法,并体会 “等积变形” 的数学思想。同时节水型灌溉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圆的面积的现实思考背景,感受圆的面积是可以测量的,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量感在实际生活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空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多维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与思考,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提升了量感的认知。
本节课教师无论是教学生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的综合性问题,还是有意思的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阅读,其实都是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意识,内化了学生对量感的认识。
这节课看似简单,实际感受到老师的精心设计,教者紧紧围绕圆的面积的知识把知识进行了灵活的拓展和应用,重点是让孩子自主探究,从中学习知识,体验量感。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陕西谭健老师的《圆的面积》 利用节能喷灌问题引入主题,让学生复习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复习已有知识,再通过羊圈问题,引导学生学生思考:为什么羊圈要做成圆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群学互学,在对比中,发现圆面积的另外计算思路,学生在感受体会中圆面积的量感逐步形成。个人建议:在学生小组学习中,能将问题再具体化,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学细节不明晰,显得条例不是很清晰,知识的连贯性欠缺。各环节导入不是很自然,显得学生学习有点被动。
借助圆的现实背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拓广学生发展量感的方式。 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群学互学,在对比中,发现圆面积的另外计算思路,学生在感受体会中圆面积的量感逐步形成。个人建议:在学生小组学习中,能将问题再具体化,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学细节不明晰,显得条例不是很清晰,知识的连贯性欠缺。各环节导入不是很自然,显得学生学习有点被动。
量与计量” 的学习,普遍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这就使得量感的培养有着丰富、真实的教学资源,而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恰恰为学生量感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可以结合相关量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感知,积累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既打通了思维方法,又渗透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真真正正在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通过联系实际,计算面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经历动手折拼,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同时渗透 “转化”、“极限”、“化曲为直” 的数学思想,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谭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圆的面积的现实思考背景出发,通过让学生大量的体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积累表象,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真正在内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量感认知。
节课中,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了让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自动喷水这一情境,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圆形,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最后又让学生计算出喷水头喷出的最大面积,即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通过联系实际,计算面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设计新颖,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孩子求知欲,在通过 “量周长” 和 “数周长” 两个活动,就像是把 “树叶一周”、“数学书封面一周”、“图形一周” 拎起来摆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直观的去量这一周有多长,去数这一周有多长。把抽象的概念尽可能的具体化,让孩子更直观的理解周长的含义,深化量感。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值得借鉴。
借助圆的现实背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拓广学生发展量感的方式。 教材呈现的 “节水型灌溉” 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圆的面积的现实思考背景,结合《圆的面积(一)》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当半径是 3 米时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通过计算的方法培养了量感。
本课教学设计重视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思考中分析圆的面积与什么有联系,从未知想需知,从已知想可知,在内化中提升量感。教师注重直观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学生直观动手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再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后又通过形象、具体的操作体会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极限思想。
【教学设计二稿】
《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西安市曲江南湖小学 谭 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圆” 第 16-17 页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多个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圆的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3. 结合剪杯垫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探索圆面积公式的方法,并体会 “等积变形” 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其它推导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学具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关于圆的知识?(板书,贴字:)
2. 学过了圆的面积(一),谁能分享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3. 那我们可以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灌溉图)在农田里有这样的喷水头,它转动一周浇灌农田的形状是圆。谁能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4. 要求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数据?(半径)怎样能知道半径?(测量)测量哪里?上来指一下。(出示半径长度)
5. 动笔计算,学生汇报。
二、多维思考、总结方法:
1. 出示 “羊圈” 图,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 要求羊圈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半径)怎么测量半径?(不好测,不好找圆心)还可以测其他的量吗?(周长)测周长会算面积吗?
3. 动笔计算,小组合作,汇报。
三、拓展视野、感悟思想:
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其它方法:
(1)出示学习要求:
①阅读课本 16 页有意思的推导
②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③想一想:在等积变形的过程中,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如何推导?
④填一填
(2)小组交流并展示:
4、小结:把圆沿半径剪成一个近似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高是圆的半径,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2, 所以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二),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第 17 页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终稿】:
《圆的面积(二)》教学设计
西安市曲江南湖小学 谭 健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圆” 第 16-17 页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多个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圆的半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
3. 结合剪杯垫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探索圆面积公式的方法,并体会 “等积变形” 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其它推导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谈话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学具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关于圆的知识?(板书,贴字:)
2. 学过了圆的面积(一),谁能分享圆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
3. 那我们可以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灌溉图)在农田里有这样的喷水头,它转动一周浇灌农田的形状是圆。谁能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4. 要求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数据?(半径)怎样能知道半径?(测量)测量哪里?上来指一下。(出示半径长度)
5. 动笔计算,学生汇报。
二、多维思考、总结方法:
1. 出示 “羊圈” 图,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 要求羊圈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半径)怎么测量半径?(不好测,不好找圆心)还可以测其他的量吗?(周长)测周长会算面积吗?
3. 动笔计算,小组合作,汇报。
三、拓展视野、感悟思想:
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其它方法:
(1)出示学习要求:
①阅读课本 16 页有意思的推导
②小组动手操作,讨论。
③思考交流,填一填。
(2)总结提升:
我们一共学习了三种圆面积的推导方法(出示 PPT),观察感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面积不变、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转化思想)。
可以再独立探究其它的推导方法。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二),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第 17 页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