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黑

小而黑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8075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8-30 21:09:34 +08:00
9 G 99 S 95 B
小而黑 的最新回复

长度观念的形成不能仅靠单线条的记忆、理解等方式来实现,而是需要结合一定的观察或动手操作活动来对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后逐渐形成的。本节课教学中,我们正是采用了以活动为截体的学习方式,通过量一量﹑找一找、画一画、估一估等多层次的活动促进学生形成清晰的长度单位的量感。

在量感的建立、发展和提升过程中,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估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量的特征,大致确定估量结果的范围,对估量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积累质量单位累加的经验,提升量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估量能力的提高意味着量感的增强。

量感就长度测量而言,必须有两个因素:测的单位和量的多少。量感是指对长度单位和物体长度的综合感知,是对物体量态的感性认识。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测量只是一种方法,而量感却是一种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测量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积累量感经验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珍视已有经验;2、创设丰富的活动;3、积累估测的经验。

所谓 “量感” 是指视觉或触觉对各种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即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在数学领域中,人们对数感的研究相对丰富与深入,而对量感的研究则比较少。事实上,量感是数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感的一种延伸。在实际生活中,量感是数感的一种具体化表现。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加强对于数量的感知,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估测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量感 " 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进行 “量感 " 教学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数量关系的模型学生在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与思考时。其思维过程与解题过程存在一定的内隐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与解题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其作为 “量感 " 教学的基础与前提。

数学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对数学问题进行发现与挖掘。并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从而进行总结。进行数学问题的编创。在编创数学问题时。应该重视数量关系问题的编创。通过数量关系问题的编创与解答来提升数量关系的模型数量关系的模型对于 “量感 " 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同时也能够将数学问题应用到生活之中。在进行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数学问题进行编创。编创数学问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还能够使得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数量关系的模型对于 “量感 " 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对数学问题进行设计。通过设计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量关系。

在量感的建立、发展和提升过程中,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估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量的特征,大致确定估量结果的范围,对估量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积累质量单位累加的经验,提升量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估量能力的提高意味着量感的增强。

学生的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从一点一滴的实践 、体验中感悟而来的,量感的发展应该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并在数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和丰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量感可视化教学, 就是要由表及里,化抽象为直观,将学习与实践融为 一体,让学生在直观 、清晰的实践和体验中不断发展 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和感受 。

量感也是一种对于物体的感觉,量感对于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等数学知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量感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能够更快地解题。让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来感受量,教师还要设计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去感受量,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在生活中对于物体量的感知往往比较模糊而且随机性比较大,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生活量感逐步转变为数学量感。

深度体验是培养儿童量感的重要途径。在深度体验过程中,儿童不仅要动眼、动手,更要动脑、动心。教师教学时应注意找准量感的生长起点、直观模型、参照标准和知识联结,引领儿童在深度体验中突破量感培养的难点,让量感在儿童心中拔节生长,让数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基于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感受到测量时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在感量中发展量感

教师要为学生定制 “量感” 培养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感知、层次化体验(生开展丰富多 彩的活动,充分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多向化厘析(看、说、想、画一平方厘米)、集约化经营(从逻辑关系、属种关系等方面对 “计量单位” 形成整体性、结构性建构)等。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 “物体的量”,促进学生 “量感” 这一核心素养的生成。

“量与计量”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着眼于学生 “量感” 培养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帮助 学生积累活动经验,通过实感、实境、离线等具身认知方式,依托数学实验,助推学生 “量感” 生长,促进学生 “量感” 核心素养的生成。

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和完善数学核心素养、问题解决能力和估测能力。量感的培养是 一个较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矫正的过程,与学生的个体经验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量的深度体验和对单位量的感知,加强学生对叠加量的感悟,开展丰富的估测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具身经验和单位量感,建立不同量感,精准完善量感。

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提高学生的估算、估测能力,增进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测量单位内容教学中注重体验,丰富感知;注重估测,合情推理;注重调整,反思辨析。

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这是学生量感培养的重点。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度量值,度量教学的关键是:建立 “一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数” 出度量单位的个数。量感不仅仅是 “1 个单位” 标准,生活中更多的是标准量的叠加应用。

老师通过层次分明的设计,从体验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到认识直尺、认识 1 厘米、认识几厘米,使用直尺测量的过程,让孩子们的思维发生碰撞,在推翻与重构中重建知识。而量感的培养就是在这样的多种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老师进行了丰富的学情分析,根据儿童特点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从活动中去感量、悟量,从而提升量感能力,我们的教学一定是基于学情的,没有对学生进行调查的教学都是妄谈!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0:24 · PVG 18:24 · LAX 03:24 · JFK 06:2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