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黑龙江大庆基地的单超老师。很荣幸,能作为黑龙江大庆基地的教师代表,参加本届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混合式学习” 主题专场活动。感谢新世纪教材编委会、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数学工作室的各位专家、领导们为我们搭建的展示、研讨、交流以及促进专业发展的成长平台。感谢领导们把专家、教研员与我们普通教师聚集在了一起,让我们这些普通教师与异地的同行、专家们一路同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团队成员(郭文慧老师、柴丹老师、冯紫薇老师)将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混合式学习”,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学情,认真思考、设计、组织实施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我们会认真阅读、思考每一位老师的点评,不断学习、实践、反思。 在这里先向大家道一声:感谢!
【教材图片】 https://bbs.xsj21.com/t/1599#r_59330
【理论支撑】 https://bbs.xsj21.com/t/1599#r_59332
【选题思考】 https://bbs.xsj21.com/t/1599#r_59333
【教学设计一稿】https://bbs.xsj21.com/t/1599#r_59334 (上) https://bbs.xsj21.com/t/1599#r_59335 (下)
【教学设计(一稿)交流研讨】 https://bbs.xsj21.com/t/1599#r_70143
【教学设计(二稿)课前学情调查】 https://bbs.xsj21.com/t/1599#r_70151
【教学设计二稿】 https://bbs.xsj21.com/t/1599#r_70152
【教学设计(二稿)交流研讨】 https://bbs.xsj21.com/t/1599#r_70154
【教学设计(最终稿)】 https://bbs.xsj21.com/t/1599#r_71662
【教学录像课】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k5NDExNzkxNg==.html
教学设计(一稿)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之后进行的,它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教材首先出示了两个三角形比内角和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测量、折叠、拼凑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 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质疑猜想
师:在数学这个大王国里住着三角形家族,但是今天他们好像在因为什么争论不休,听清他们的对话,想一想谁说得对?
(播放微课视频片段)
师:猜想一下,谁的内角和最大呢?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三角形内角和。
师与学生探讨,明确 “三角形内角和”。
【设计意图】通过新世纪微课中动画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大小的猜想。
二、合作测量
(一)明晰验证方法:量一量
师:刚才,我们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进行了猜测,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 1:用量角器量一量,再计算一下
师引导学生尽量选取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研究更全面。
(二)小组合作,进行测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组 1:我们小组……
组 2:我们小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讨论中,向学生渗透通过选取不同素材可以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并且在合作测量的过程中,通过不同三角形的量角及求和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
三、交流发现
师:现在我们收集了一些数据看清内角和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
组 1:我们小组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 180 度左右,但是在测量时因为量角器厂家的不同会有轻微的差别,所以结果都在 180 度左右。
师:那么,三角形内角和到底多少度呢?
生回答
师:你懂的真多,我们请电脑来验证一下。
师:通过电脑准确的测量,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就是 180 度,只是测量时有误差。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上面活动的结果,明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并通过误差的存在激发学生寻找其他方法进行验证的需要。
四、方法延伸
(一)若有所思
师: 还有什么方法能验证你的发现呢?说一说,做一做。
生:我想用撕的办法,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看一看。
师引导学生借助撕的方法,扩宽思路。
师:下面,利用桌面上的学具,在小组内动手试一试,寻找验证的方法吧!
(二)发人深思
学生汇报 “撕” 的方法。
师:除了撕,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 1:(若学生没出现折的方法)
师:笑笑也想和同学们分享一种方法。
利用微课展示方法 —— 折。
预设 2:学生出现了折的方法。
学生展示方法 —— 折。
师:通过量、折以及电脑的科学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
【设计意图】进一步通过操作活动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通过建立三个内角之和与平角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数学推理能力。
五、巩固练习
生畅谈感受。
2.
学生读题。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想清,再与同桌说清你的想法。可以借助手中的三角板摆一摆。
生 1 汇报:一个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正方形就是 360 度。
大三角形也是 360 度。
生 2 质疑:三角形内角和应该是 180 度。
在思辩中明确:拼摆后,有些角不能算作三角形的内角和了。
六、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采用以猜、量、拼、折、看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各种感官动手操作,在快乐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合作的有效性。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一遍学习空间与几何类知识的途径 “猜想 - 实验 - 验证”,学生获得了真实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3.0 微课在关键点的介入起到了很好的激趣、引思的作用。
单老师的课堂丰富有趣。通过微课中儿童化的语言情境贯穿探究过程,触发学生思考。实施过程方法更多样,通过微课 3.0 中补充的 “撕、折” 等方法及其充分的思考引导,使学生的探究更为深入。最后通过电脑验证,用科学依据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
晓琪 几秒前
通过各种方法的验证,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单老师巧妙借助多媒体展示,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并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这一简单的演示却寓意深远,无论形状大小如何改变,三角形内角和永远是 180°,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只要确定两个
单老师在把握教材难点的设计上,处处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策略。主线就是在动手操作时,加强指导,巧妙组织,撕 —— 拼 —— 演示等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0 微课巧妙引入,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好的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在把握教材难点的设计上,处处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策略。主线就是在动手操作时,加强指导,巧妙组织,撕 —— 拼 —— 演示等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一稿)交流研讨
主讲人:单超
试讲班级:大庆机关三小四年二班
试讲时间:2020.11.8 第五节课
听课教师:王利(市教研员)、王微(市教研员)、王慧荣(区教研员)、郭文慧、柴丹、冯紫薇
【研讨过程】
一、主讲人课后反思:
备教法,不够恰当。在演示学生撕和折的过程中,学生直接在黑板上演示,操作方法学生看不清,影响了整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听课人评价(摘录了重点讨论的部分)
王利(市教研员):1. 首先,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全班的汇报。这一学习过程在课中落实的不实,不够清晰。2.“撕一撕” 一名同学展示以后,不代表所有孩子都掌握了,教师这时候一定要问以下 “谁的方法和她是一样的?能到前面再来试一试吗?” 通过 2-3 次的强化,让学生内化验证的方法。3. 在课堂中要落实 “六清” 策略,即看清、想清、听清、问清、写清和做清。学生汇报展示之前,一定要鼓励孩子们看清楚、不懂得要问清楚,辨清楚。
王慧荣(区教研员):当 “折一折” 这种方法无法突破时,可以将拼成功的与没拼成功的两个孩子的作品拿上来,在对比中让学生发现,当折痕与边平行且顶点落在边上时,才能折成。下次试讲时可以尝试。
郭文慧(团队成员):今天,其实孩子不会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在撕完角之后,找不到哪个是内角了。所以,我建议,在领学生认识内角和之后,直接让学生在三角形中标出三个内角,这样,学生即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后续撕的时候提供辅助。
冯紫薇(团队成员):本次试讲用了 60 分钟时间,虽然将新课与练习 1-3 题全部处理完,但是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思考都需要充分的时间,我建议将练习 2、3 题去掉。本节课将重点放在对于验证方法多样化的探究中,并保证每种方式学生至少是理解的。
柴丹(团队成员):我也有单超老师同样的体会,本节课中学生缺乏科学探究的 “数学味”,其实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会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我们更应该体会探究背后的科学探究精神,所以在引导中,在板书中我认为应该体现出 “猜想”→“验证”→“结论” 这样的探究过程,学会知识虽然重要,学会方法我觉得更为重要。而且,在试讲中我发现,学生自己带的三角形不够规范,边不够直,有的撕的还很毛躁,因此,在后面的试讲中要统一学具。
本节课我有两点疑惑,想与新世纪论坛中的伙伴们共同探讨:
1.“利用电脑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的视频放在问题串 2 合适,还是放在问题串 3 更为恰当?(在试讲中,我们担心如果在问题串 2 呈现的话,学生就失去了用更多方法验证的学习兴趣,但是依照教参,在问题串 2 中就需要明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了。)
当学生在课程中没有出现 “折一折” 这种办法的时候,是否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呈现微课中的方法?(此处,觉得使用微课比较恰当,同时又担心固定了学生的思维,将启发式教学变回填鸭式教学。)
在接下来的试讲中,我会按照教研员及团队成员提出了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为同学们呈现一节有 “数学味” 的探究课堂。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第二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25-26 页内容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分两课时学习。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通过 “三个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争论内角和大小” 这一有趣的情境展开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本课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与数学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契机。
【学生分析】 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旋转与角》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撕角后拼角的过程,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四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平角,并且能够通过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通过课前调查,本班 66.7%的学生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部分孩子不清楚内角和的定义,绝大部分同学不知道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学习目标】 1. 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发展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教学流程】
一、情景激趣,质疑猜想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三角形家族,诶?听一听,他们在争论什么呢?(插入微课视频 1)
师:听清了吗?想一想谁的内角和最大?
学生表达不同观点,对三角形内角和最大的三角形进行猜测。进而引发学生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与大小有关?与形状有关?等于 180°?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图中三角形们的争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三角形内角和到底与什么有关?】 师:那么,什么是三角形内角?谁能到前面标清?
师补充:可以叫角 1、角 2 和角 3。那么内角和呢?
学生明确,内角和就是角 1+角 2+角 3。
师:接下来,同学们就先在学具袋中任选一个三角形,然后像这样(指一下白板)快速标清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和同伴说清什么是三角形内角和!开始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示范标角、集体标角、同伴介绍内角和的 “三步走” 过程中,明确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为后面撕、拼的验证方法打牢基础。】
二、合作测量
师:刚才,我们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进行了猜测,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学生提出用量角器测量并计算。
师:那么,你准备测量哪些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呢?
学生可能会从角度不同选取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或者从边的特点进行选取。
师:同学们考虑的都很全面,能够选取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测量,是我们的结果更有说服力。
下面,我们就进行小组活动,每人准备一个三角形,量一量,填一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量选取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进行研究,使探究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及说服力。】
师:明确要求了吗?下面各小组就选取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分头开始测量吧!(师温馨提示:在测量时,如果三角形的边与刻度没有完全对齐,更接近哪个刻度就读哪个度数。)
师:请同学们将三角形放在桌子一角。哪个小组想到前面汇报一下测量的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测量结果,展示两个小组。(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表达。)
三、交流发现
师:我再任意展示两个小组,现在我们收集了一些数据,观察这些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你发现了什么?(停顿 5 秒)在组内说清你的发现吧。
预设学生可能说出三角形内角和在 180° 左右;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在 175°-185° 之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四组数据中三角形的形状以及内角和的度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三角形内角和度数的大概范围。】
师引导:看到这些不同的数据,同学们有疑问吗?
师追问:我给同学们的直角三角形都是一样的,为什么结果会相差几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两个追问,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在测量中存在 “误差”。】
师:既然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就请电脑来帮忙验证一下吧!
师:刚刚,通过电脑准确的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说清,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与形状无关。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的验证,让学生明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与形状无关。】
四、方法延伸
师:那么,请同学们想清,除了量以外,还有什么方法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呢?说一说,做一做。
预测学生有以下不同方法:
预设 1:学生用三角板上已知的度数相加、计算,进行验证。
师:能利用身边的学具进行测量,真了不起。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又该怎样测量呢?
预设 2:我将三角板拼在一起……
师:这只是在拼角,无法验证出三角和是 180°。
预设 3:学生用撕的办法。
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将内角和与平角建立联系。
预设 4:学生不知道如何验证。
师启发:180° 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角?怎样操作能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呢?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方法进行验证,想不想动手试一试?接下来,同学们就先独立验证一下,再和同伴说清你 的方法。开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初步感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的几种方法,为下一步学生的直观操作提供大致的思路及方向。】
师:同学们,请将三角形放在桌子的一角。刚才我发现,这名男同学拼的特别快,你能到前面展示一下吗?
生展示先标角、撕角、拼角的方法。(师引导学生用首先…… 然后…… 这样的词有序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示范,引导全班同学掌握撕角、拼角的方法,并感受到先标角再撕的好处。】 师:这种方法谁和他是一样的?如果我换成一些形状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大家还敢挑战吗? 三名学生黑板前共同展示。
师追问:观察这些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清: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与大小、形状无关。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撕的展示,以强化通过 “撕” 验证的方法;并且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 “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与形状、大小无关”。】
师:厉害!真是难不倒你们!除了撕,还有其他方法吗?
预设 1:学生顺利展示折的方法。
预设 2:学生未能成功的展示折的方法。
预设 3:学生没出现折的方法。
通过两次尝试及正确与错误方法之间的对比,找到 “折” 的关键:平行、顶点落在边上。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性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并且,在学生掌握不好的情况下,给学生充分的直观操作的时间,让每名同学在折中发展空间观念及反思改进的学习能力。】
师:同学们,想清,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师:都是将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看是不是拼成了平角。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数学家们还想到了一种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观看微课视频)
师:谁看懂了,试着说一说!
师:数学家用他们独特的眼光把我们引入了更广阔的天地!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微课拓宽学生视野,感受方法的多样化及灵活性。】
师:刚刚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的办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板贴:结论 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插入三角形和好如初的视频)
师:他们之间的问题解决了!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合作解决,这就是团队的智慧,就像今天的同学们一样!
五、巩固练习
处理练习 1 师:(ppt 中插入教材)回顾我们探索和交流的过程,请同学们想清,三角形内角和多少度?你最喜欢的方法是什么?你最深的感受又是什么?与同伴说清你的感受吧。
生畅谈感受。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有真体验才会有这样的真感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拥有求真探索的精神,并且像数学家一样,孜孜以求的探索真理。
教学设计(二稿)交流研讨
主讲人:单超
试讲班级:大庆机关三小四年三班
试讲时间:2020.11.20 第一节课
听课教师:王利(市教研员)、王微(市教研员)、王晓梅(教学校长)、郭文慧、柴丹、冯紫薇
研讨过程:
一、主讲人课后反思:
经过几轮试讲与研磨,课的模式逐渐成熟。由于本班孩子程度较好,对于折的方法掌握的较好,因此课堂中教师对于环节的处理不够灵活多变。
在课堂中,学生出现新的验证方法,教师未能及时捕捉,实属遗憾。
二、听课人评价(摘录了重点讨论的部分)
王利(市教研员):教师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例如学生能够想到拼、折的方法进行验证时,我们该如何评价?当学生找到误差的原因时,教师又该如何评价?我们要通过评价推动更多学生想表达,敢质疑。接下来团队重点突破评价语言,要具有针对性。
王微(市教研员):在今天的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不少。我观察身边这个男孩,他在折一折时,真的是经历了从不会调整到会的过程,所以他在总结感悟时说到:学习就是不断的尝试,只有科学的研究才能得出真理!这一定是他的真感受!希望你不仅关注学生的操作,还要关注学生如何有序的表达。例如用因为…… 所以…… 这样的词边折边说清过程。
郭文慧(团队成员):我认为是不是可以在本节课中先让学生了解 “内角和” 是什么,再去观看三角形们争论的视频。因为在我试讲的过程中,我分别尝试了先明确内角和再看视频和先看视频再明确内角和,我明显觉得当同学们明确了内角和的概念之后,他们去看视频的时候有笑声!因为他们理解了!
冯紫薇(团队成员):我觉得不要直接给我内角和这一概念,通过读教材,我们发现,教材中首先提到的词是 “内角的和”,只要明确了 “内角” 的概念,自然学生就明白了什么是 “内角和”,我们应该读懂教材,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
柴丹(团队成员):今天教师有两处生成没有抓住,首先是下面有一名学生在白纸上描角的方法。其实他的本质和撕角、折角是一样的,都是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要及时捕捉孩子们的方法。其次是要利用好 “期望生”,在前面汇报折一折的同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要让他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在接下来的录课中,我会按照教研员及团队成员提出的具体意见,及时调整细节,全力以赴,抓住学生课堂的精彩生成,用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启发学生,让他们感受数学思考与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终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分两课时学习。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通过 “三个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争论内角和大小” 这一有趣的情境展开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本课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与数学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契机。
学生分析
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旋转与角》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撕角后拼角的过程,有了初步的感知。在四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平角,并且能够通过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通过课前调查,班级 72.3%的学生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部分孩子不清楚内角和的定义,绝大部分同学不知道为什么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本次录制时间为四年级上学期,在经验、动手操作上相对比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稍弱一些。
学习目标
通过量、剪、拼、折等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发展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能力。
在亲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并掌握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教学流程:
一、情景激趣,质疑猜想
师: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老朋友,是谁呢?
生:三角形。
师:猜对了!那么,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吗?谁能试着到前面来标清。
师补充:可以叫角 1、角 2 和角 3。
师补充: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可以简称为 “内角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示范标角的活动,让同学们首先明确三角形内角和的定义,为后面量、撕、拼等验证方法打牢基础。】
师:有几个三角形争论比较他们内角的和,听一听,谁说的对呢?
学生猜测内角和的大小可能与三角形形状或大小有关,可能有以下回答:大的三角形内角和最大;含有钝角的三角 形内角和最大;三个三角形内角和都是相同的。
师: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这节课我们就在科学的探索中去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秘密。
【设计意图:以三角形们争论内角和大小为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三角形内角和到底与什么有关?】
二、合作测量
1. 明确测量对象
师:那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我准备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
师:大家准备测量哪些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进行研究呢?
学生可能会从角度不同选取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或者从边的特点进行选取。
师评价:这样,我们就可以尽量全面的研究三角形内角和了,得到的结论也会更科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量选取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进行研究,使探究结果更具有普遍性及说服力。】
2. 量角活动:每人准备一个三角形,量一量,填一填。
活动要求:
(1) 在组长的协调下,每个组员选择一个三角形。
(2) 组员先想清测量方法,再用量角器量清,并依次在记录单上写清。
小组成员按照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记录。
组 1 进行班级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表格顺序规范表达。)
师:哪个小组也想来展示一下!
组 2 进行班级汇报:……
三、分享发现
师:我再任意展示两个小组,现在我们收集了一些数据,观察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想清后,在组内说清楚你的发现吧。
【设计意图:通过多组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的 “秘密”,使发现更具科学性。】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此处预设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 180 度左右。与形状、大小无关。
师引导:看到这些不同的数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师追问:我给同学们的直角三角形都是一样的,为什么结果会相差几度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并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间相差的度数,破解学生迷思 — 相差几度的原因是测量存在误差。】
师:既然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就请电脑来帮忙验证一下吧! 4. 电脑验证
师:刚刚,通过电脑科学的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与形状无关。
师评价:我们测量的结果在 180 度左右就是因为测量时有误差。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的验证,让学生明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与形状无关。】
四、方法延伸
师:既然测量存在误差,想一想,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呢?说一说,做一做。
预设 1:学生用三角板上已知的度数相加、计算,进行验证。
师肯定学生验证方法,并启发学生还有什么其他验证方法?
预设 2:我将三角板拼在一起……
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思辨中明确,这只是在拼角,无法验证出三角和是 180°。
预设 3:学生用撕的办法。
师追问:把什么撕下来?撕下来拼在一起,可能会是什么样的角?
师引导学生将 180° 和我们曾经学过的平角建立联系!
预设 4:折一折
师:折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折一折也就是在不破坏三角形的情况下把三个角拼在一起。
预设 5:学生不知道如何验证。
师启发:180° 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角?怎样操作能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平角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初步感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的几种方法,为下一步学生的直观操作提供大致的思路及方向。】
师:接下来,同学们就先独立验证一下,再和同伴说清你的方法。开始吧!
方法一:撕一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用首先…… 然后…… 说清撕的过程及结论。)
师:这种方法谁和他是一样的?你能用撕的方法挑战不同大小和形状的三角形吗?请三名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下面同学要看清他们验证的过程,当好小裁判!
学生在黑板前展示撕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
师:观察这些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与大小、形状无关。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撕的展示,以强化通过 “撕” 验证的方法;并且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 “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与形状、大小无关”。】
方法二:折一折
师:除了撕,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也说清验证的过程,下面的同学要看清她是怎么操作的?
小组将折一折的办法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 1:学生利用折一折的办法成功拼成。
师评价:借助三角形的一条边,把它看作一个平角。这位同学不仅有独特的思考,还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成功的经 验,我们就像这样的同学学习!同学们想不想也试一下这么好的办法?快准备一个三角形,试着折一折吧。
预设 2:学生利用折一折的办法却没有完全拼成。
教师将拼成与没拼成的三角形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要想折成,需要折痕与三角形的边平行,且顶点落在边上。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试一下这么好的办法?快准备一个三角形,试着折一折吧。
预设 3:学生没出现折的方法。
师:笑笑有一种方法想和同学们分享,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微课视频)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试一下这么好的办法?快准备一个三角形,试着折一折吧。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都是将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看是不是拼成了平角。
师评价:你看到了不同方法间的本质!
方法三:利用长方形内角和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
师:你用我们已知的知识解决了未知的问题,这就是一种学习方法。
方法四:利用三角形,在白纸上描角或利用三个同样的三角形拼角
学生展示并说清验证方法。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多样化的方法,以此增强学生空间想象力与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师:刚刚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的办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板贴:结论 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五、巩固练习
处理练习 1
师:回顾我们探索和交流的过程,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的?探索中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想清楚以后和同伴说一说你的感受吧。
生畅谈感受。
师总结:今天我们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体验了数学思考与探究的乐趣,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用求真的科学精神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爱上数学。
老师,您好。本节课的 3.0 微课中,有一段三个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争论内角和大小的视频。在试讲中,我们借助这一情境引入,引发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到底与什么有关?胖的三角形内角和就一定大吗?通过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进行研究。通过试讲,发现引入 3.0 微课的确产生了较好的任务驱动的效果。谢谢您提出的问题。@zhaizhai815
借力新世纪 折桂鉴真功
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活动综述
仲冬悄然入,暖阳情更浓。12 月 21-23 日,新世纪小学数学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大赛在网络上开赛。本次比赛的主题是 “混合式学习”,来自全国各地共 36 支基地团队参加比赛。大庆市小学数学团队的 4 位教师,在比赛中面对预设问题及对方辩友连续追加的犀利问题,思路清晰,睿智答辩,呈现出团队教师对 3.0 微课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深度思考,让每一位与会者对大庆小数团队 “混合式学习” 的创新设计与实践连连称赞,最终,大庆小数团队荣获全国一等奖的佳绩!她们再一次展现了大庆小数人的智慧与精彩! 高度重视 精心选拔
大庆教师发展学院非常重视本次活动,选派机关三小单超老师作为执教教师,让北一小冯紫薇老师,一中附属第一小学郭文慧老师,三永学校柴丹老师作为答辩教师,共同组成大庆基地的答辩团队,这是一支充满干劲且优势互补的答辩团队。结合大会主题,团队教师历经选择课题、研磨备课、网络研讨、课堂展示、论坛跟贴、网络答辩…… 一场以 “混合式学习” 为主题的全市教研活动就此拉开帷幕!
教学对比 优势彰显
在准备阶段,团队成员一度产生困惑:“‘混合式学习’作为学习新模式,是否真正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教研员王利当即指出一定要采用 “对比法” 进行课堂对比教学,这一建议如同拨云见日,让团队豁然开朗,找到了方向。
精准引领 深度磨课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明确研究方法后,市、区教研员、校领导通力合作,精准指导,以《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一课为载体,将教材 “情境+问题串” 与 3.0 微课优势在课上有机混合。同时将多年研究的 “六清教学” 融入课堂教学,在读懂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路径。研磨过程中,几位教研员多次深入机关三小,带领团队成员经历了 10 余次研磨活动,并通过网络教研的方式,随时研读大赛规则,及时跟进指导,提出整改意见,组织模拟答辩…… 本着 “全员参与 人人教研” 的原则,市教研员组织各区县的教师共同进行线上研究。小学数学教师们针对上传到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积极参与讨论,群策群力,博采众长,最终形成了一份 22 页的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最佳教学设计方案。
智慧思辨 呈现精彩
比赛当天,黑龙江大庆基地与深圳南山基地作为一组进行互辩。论辩双方选手妙语连珠,直中要点。在追问环节,对方辩友对在 “情境+问题串” 的课堂教学中加入 3.0 微课这一教学模式提出质疑,团队成员们凭借赛前充足的准备,配合默契,机智应变。从不同的视角,抓住团队结合 “对比法” 所研究的成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答辩,展现出了深厚的数学功底严谨的数学思维,并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主编,清华大学附中集团上地小学校长张红说:“我非常欣喜的是,黑龙江大庆基地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方面做的非常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经历了从‘不会’到‘调整’到‘会’的学习过程。”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委,山东版初中数学教材编委,分享式教育教学理论倡导者任景业提到:本次活动预设的问题是 “采用混合学习是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我们当然不是要一个 “肯定” 或 “否定” 的一个字答案!我们希望能拿实证、能拿数据说事。在这方面,大庆基地给我们做了示范。他们从 “做事情推理更全面、数据分析更科学、学生预设更充分” 三个方面予以说明。不论这三个方面是否全面,但他们的方向是对的。比较有的团队大而空的正确的论述,这是可喜的尝试。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大庆小数团队取得这样的佳绩并非偶然,十余次的切磋研磨市教研员王主任逢研必到,她从 “对比效果、分析数据、全面预设、核心概念指向” 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正是这种研究精神,引领着大庆小数团队在实现 “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服务,日常教学应当基于我们对人的天性的认识。” 这一夙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未来,大庆小数团队将乘新世纪小学数学蓬勃昂扬之风,扬帆远航。
为了实现教学中量感的转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有计划有目的的对事物进行定量刻画,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修正学生的感知偏差,帮助学生培养准确的量感,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老师首先回顾了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为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会把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得到长方形的周长,这是长方形计算公式的算理,这一步是学生理解和教师引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