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赵彬杉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19

【2019秋】四川成都龙泉基地龙泉二小赵彬杉五上《分数再...

  •  
  •  
    赵彬杉 · 5年前 · 3684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959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本帖最后由 赵彬杉 于 2019-10-15 14:47 编辑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的赵彬杉,很荣幸能代表龙泉驿区基地参加第十四届基地教学设计大赛。很感谢新世纪小学数学提供这样的活动平台,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全国各地的优秀老师学习和交流,平台上更能聆听专家对教材的解读、疑难问题的解惑、对教学提出的指导意见,以及精准的点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们的指导和帮助,以便让我及参加此次活动的小伙伴能在教学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第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分数的再认识(二)》,期待能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们的点评与指导,您的每一条贴都对我及参加此次活动的小伙伴都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最后预祝本次大赛成功!祝选手们取得好成绩!祝各位专家、同仁们身体健康!事事顺意!

    [《分数再认识(二)》教材图片](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82&pid=172807)

    《分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第一稿

    《分数再认识(二)》选课思考

    《分数再认识(二)》教学设计第二稿

    [试讲反思](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82&pid=176696)

    教学设计最终稿(一)

     [教学设计最终稿(二)](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82&pid=176712)
    
    [首学任务单](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682&pid=176718)

    上课视频

    3684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28 条回复   2019-10-08 10:36:48 +08:00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彬杉 于 2019-7-22 14:46 编辑


    《分数再认识(二)》教材图片

    图片:

    图片1.png 图片2.png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彬杉 于 2019-7-22 15:10 编辑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设计

    第一稿

    【教材分析】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中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在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度量的操作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引出分数的意义:教材以四个问题串呈现:问题 1 用附页中的规定长度纸条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宽刚好是 3 个纸条;而长是 4 个纸条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问题 2 当长不能正好量完时,该怎样继续量下去?问题 3 观察和制作分数墙;问题 4 借助直观模型认识分数单位。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三年级下册)在情境和直观操作中,经历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知特点: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初步积累了一些动手操作经验。

    【学习目标】

    1. 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意义,在制作 “分数墙” 的活动中认识分数单位。

    2. 在度量操作活动中感受分数单位的价值,体会数学好玩。

    【教学重点】 经历分数单位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首学单,附页中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让学生用教师提供的附页中的纸条长为标准,量数学书的长和宽。

    1. 数学书的宽刚好是 3 个纸条的长度 

    2. 数学书的长是 4 个纸条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 

    【设计意图】在实际测量物体长度时,常常会出现不能正好量完的情形,怎样才能继续量完?在这样的度量活动中感受创建更小单位进行度量的必要性。

    二、继续测量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长不能正好量完的部分,给怎样用这个纸条继续量下去?

    围绕这个活动展开四学环节

    首学:自主尝试,探究方法

    互学:小组交流,外显方法

    群学:全班交流,完善方法

    共学:师生对话,把握本质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尝试和探究中,教室给与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经历了遇到问题的困惑、 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 尝试中的惊喜 、 活动后的发现和感悟这样的过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但 “分” 出了更小的度量单位,经历了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而且对分数单位的大小与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悟。

    三、制作分数墙

    按照四学方式开展学习。

    共学时,教师将学生的作品投影出来。展示完整的分数墙,说说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分数墙发现,把一张纸条平均分成几份,1 份就是这个纸条的几分之一,这个纸条就有几个这样的几分之一;只要把这个整体 “1” 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会有无数个几分之一,并且越往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几分之一就越小。

    【设计意图】分数墙是学生直观认识分数单位的直观模型,让学生在制作这个分数墙的过程中,直观的感受每个几分之一产生的过程,在观察发现中理解每个几分之一和整体之间的关系,为认识分数单位提供知识准备。

    四、认识分数单位

    教师给出分数单位的的概念:像分数墙中的 ½、⅓、¼… 这样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

    再次出示分数墙,观察这面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分数墙,说说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观察和师生对话,让学生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单位,建构起关于分单位的系统知识体系。

    五、巩固运用

    练一练第 2、3 题

    六、总结反思,延伸认识

    1. 你对分数单位有了哪些认识?

    2. 还想知道关于分数单位的哪些知识?



    原子人
    原子人5年前

    准备充分

    yunlanwu
    yunlanwu5年前

    教学设计主题突出,体会产生分数单位的必要性,从分数单位的叠加认识分数的意义,只是感觉后者体验应该再多一点。谢谢!

    ljg198107
    ljg1981075年前

    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开展,特别重视对分数单位产生的体会。在 “分” 出更小的度量单位中采用了 “四学” 的方式,每种学怎么操作、达到什么目的?期待赵老师的下一次教学设计。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从度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分数,把握住了主题!关于分数墙,要充分展现形成过程,而不是直接告知,应该在操作体验中逐渐形成。

    1227293509
    12272935095年前

    亮点:从长度的度量中感悟分数认识的必要性。思考:分数单位也是用来度量分数的,如何体现这一点还需要在教学中体现充分一些。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ljg198107发表于2019-7-2306: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384&ptid=125682)
    
    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目标开展,特别重视对分数单位产生的体会。在 “分” 出更小的度量单位中采用了 “四学” 的方 ...

    感谢你提出的非常有价值的的意见,在后面的设计中我会更加详细的体现,希望你 能继续指导!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黄慧章发表于2019-7-2307:0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388&ptid=125682)
    
    从度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分数,把握住了主题!关于分数墙,要充分展现形成过程,而不是直接告知,应该在操 ...

    谢谢你的建设性指导,我在后面的设计中会改正,让学生经历分数墙的产生过程,感受分数单位产生的过程,期待你更加详细的!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1227293509发表于2019-7-2308:1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404&ptid=125682)
    
    亮点:从长度的度量中感悟分数认识的必要性。思考:分数单位也是用来度量分数的,如何体现这一点还需要在教 ...

    感谢你提出的非常有价值的意见,我已认真阅读,在后面的设计中我会及时改进,从度量的角度去认识分数,希望你能继续指导!

    zjc781222
    zjc7812225年前

    教师通过尝试 — 实践 — 制作 —— 认识 — 运用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效果好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过程中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度量感悟出来的。在分数墙的完整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分数单位的大小,值得我学习。思考一个问题,不知是否恰当,为什么要用数学书后面的纸条去度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已经学习了尺子,学生肯定想用尺子量。共同探讨。

    13935885747zxy
    13935885747zxy5年前

    分数再认识,已认识了什么?什么是要再认识的?怎么样去认识呢?教学时看到课题想到了以上问题。关于分数单位,它是度量分数的基石,和度量长度,面积一样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用纸条测量我觉得是想体现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设计中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悟,去应用。

    钱燕飞
    钱燕飞5年前

    从度量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产生分数单位的必要性,利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期待你的精彩课堂哦。

    肖海燕
    肖海燕5年前
    yunlanwu 发表于 2019-7-23 06:39
    
    教学设计主题突出,体会产生分数单位的必要性,从分数单位的叠加认识分数的意义,只是感觉后者体验应该再多 ...

    分数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这个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多感知、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廖金萍
    廖金萍5年前

    分数的本质就是度量、所以用分数来体现度量的本质是非常恰当的,在共学部分、制作分数墙的部分更加能够体会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由此来认识分数单位,十分的自然。

    木兰
    木兰5年前

    从度量的方式感悟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而关于分数,认识分数单位是从本质上认识分数的关键,本教学设计抓住重点,但是对于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感受或者是操作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

    四川成都牟思
    四川成都牟思5年前

    通过分数墙让学生直观感知比,理解分数单位。

    沈江菲
    沈江菲5年前

    在第二环节,数学书的长不能正好量完的部分,给怎样用这个纸条继续量下去?在操作活动后如何很契合地将量的过程与分数单位相结合?量 4 次后剩下部分恰好是这张纸条的四分之一,那是用这四分之一的长度再去度量数学书的长吗?我很期待赵老师接下来的详细设计。

    汪彦婷
    汪彦婷5年前

    分数单位是学习分数的基础,比大小,分数加减,分数乘除都涉及到分数单位。从度量的角度引出分数单位,会让学生更明白的感知分数单位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zjc781222发表于2019-7-2309:1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433&ptid=125682)
    
    教师通过尝试 — 实践 — 制作 —— 认识 — 运用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效果好 ...

    谢谢你的点评,我会继续努力!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肖海燕发表于2019-7-2314:4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582&ptid=125682)
    
    分数单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于这个抽象的概念需要学生多感知、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分数单位的 ...

    谢谢你的意见,在后面的设计中,我会思考,让学生多感知分数单位的产生过程!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zjc781222发表于2019-7-2309:1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433&ptid=125682)
    
    教师通过尝试 — 实践 — 制作 —— 认识 — 运用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效果好 ...

    谢谢你的评价,我会继续努力!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涟漪高发表于2019-7-2309:2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436&ptid=125682)
    
    过程中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度量感悟出来的。在分数墙的完整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分数单位的大 ...

    谢谢你的意见,我会认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情景让学会感受用纸条测量的必要性!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沈江菲发表于2019-7-2321: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700&ptid=125682)
    
    在第二环节,数学书的长不能正好量完的部分,给怎样用这个纸条继续量下去?在操作活动后如何很契合地将量的 ...

    谢谢你的评价,后面确定四分之一为度量标准,学生用这个度量标准去度量整个长,有能力的孩子也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直接计算,都是让学生感受任意长度都可以用分数单位度量。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13935885747zxy发表于2019-7-2310: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446&ptid=125682)
    
    分数再认识,已认识了什么?什么是要再认识的?怎么样去认识呢?教学时看到课题想到了以上问题。关于分数单 ...

    你的意见对我后面修改非常有帮助,谢谢,我后面会认真思考你提的意见,定位学生的学习起点,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用分数单位度量物体长度的必要性。希望你能继续指导!

    devil824
    devil8245年前

    怎样用纸条继续量下去,一看就很有意思,期待赵老师更详细的设计!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汪彦婷发表于2019-7-2321:5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701&ptid=125682)
    
    分数单位是学习分数的基础,比大小,分数加减,分数乘除都涉及到分数单位。从度量的角度引出分数单位,会让 ...

    分数单位确实是分数学习的基础,后面运用,计算都以分数单位为基础,所以这节课必要要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感受分数单位的产生过程,充分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devil824发表于2019-7-2409:2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740&ptid=125682)
    
    怎样用纸条继续量下去,一看就很有意思,期待赵老师更详细的设计!

    用纸条继续量下去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将纸条 “分” 后再量的必要性,为分数单位的产生提供铺垫。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钱燕飞发表于2019-7-2310: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469&ptid=125682)
    
    从度量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产生分数单位的必要性,利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期待你的精彩课 ...

    谢谢你的评价,我会继续思考改正的!

    qfzl
    qfzl5年前

    这节课建立在孩子们已有的分数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四学让孩子们自己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小鱼1106
    小鱼11065年前

    亮点:从度量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四学建构,实践操作,让学生积累知识经验,对分数的意义认识更加深刻,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分数单位。想法:抓住核心问题的提出与提炼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小鱼1106发表于2019-7-2420:2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863&ptid=125682)
    
    亮点:从度量的角度让学生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四学建构,实践操作,让学生积累知识 ...

    谢谢你的点评和意见,后面我们的团队会认真思考如何提炼核心问题!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qfzl发表于2019-7-2411: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776&ptid=125682)
    
    这节课建立在孩子们已有的分数知识基础之上,通过四学让孩子们自己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充分 ...

    谢谢你的评价和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认证思考的!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分数单位产生的过程,知道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累加而成,用分数单位去度量分数。

    tiannan2009
    tiannan20095年前

    赵老师设计的分数再认识一课,凸显主体,主张让学生在操作中去度量,经历分数单位产生的过程,我个人觉得如果将分数单位的认识与计数单位的认识结合起来,是否新旧知识的衔接跟自然一些,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期待你的第二稿。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谢谢你的意见,我也正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在这节课中凸现度量思想,尤其是分数墙该如何充分利用。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选课思考

       张丹教授指出:“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应关注两个维度(比和数)和四个具体方面(比率、度量、运作和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学生对分数意义丰富性认识的建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方面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度量。
    
       度量就是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分数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加。但在对于分数单位的实际教学中,大多停留在 “教学定义和分辨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上,没有真正体现出分数单位的价值及分数 “度量” 意义的作用。不少版本的教材在介绍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时,都安排的是 “分物” 情境 ——“得到的不是整个,怎么记” 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是在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的。人教版教材虽然编排了一个 “度量” 情境 “古人在用绳子测量木箱的长度时,出现不足一节怎么记” 的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 “剩余绳子不足一节如何表示”,仍然是从分物开始探究分数的意义问题。所以一线教师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基本都是从平均分(计算)的角度介绍的,而忽略了从度量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再认识(二)” 一课,则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阐明分数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情境。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彬杉 于 2019-8-11 12:00 编辑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 设计

    第二稿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中的第二课时,是在从平均分的角度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度量的角度(分数是以分数单位为计数单位累加的结果)认识分数。教材以三个问题串呈现:问题 1 是让学生用附页中的规定长度纸条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宽刚好是 3 个纸条,而长是 4 个纸条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该怎么办?问题 2 是让学生继续用这个纸条想办法量剩余部分,要正好量完,并用分数表示度量结果;问题 3 是让学生发现分数墙的特点,认识分数单位;问题 4 是揭示分数单位的概念。

    我对教材的理解:一是创设度量情境,感受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二是开展实际度量,创造分数单位,深化分数的意义;三是借助分数墙的直观模型,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和价值,丰富分数的内涵。总之,就是让学生从度量角度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三年级下册)在情境和直观操作中,知道分数是在平均分基础上产生的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已有度量经验:能从整数、小数中抽象出个、十、百、千、万,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这样的十进制计数单位,并能用这样的计数单位去度量整数、小数,为本节课学习分数计数单位打下基础。

    认知特点: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初步积累了一些动手操作经验。

    问题解决:在度量情境中 “分” 出更小的度量单位,并用分数单位度量其他分数,经历分数单位产生和累加的过程

    【学习目标】

    1. 在度量活动中感受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拓展分数的意义。

    2. 在制作 “分数墙” 的活动中认识分数单位,丰富分数意义的内涵。

    3. 在度量操作活动中感受分数单位的价值,体会度量的价值。

    【教学重点】 在制作分数墙的过程中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首学单,附页中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动手测量,感受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出示:“华罗庚:‘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 我们今天就用华罗庚爷爷的方法来再次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活动一:用附页中的纸条(长 6 厘米、宽 1.5 厘米)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如图 1)。

    首学:独立测量,记录结果

    共学:汇报结果,引发思考

    1. 数学书的宽刚好是 3 个纸条的长度。

    2. 数学书的长是 4 个纸条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

    小结:用 “1” 这个单位可以量出 2、3、4……,看来整数是可以量出来的。

    提问:多出来的部分不能用 1 个纸条量完,该怎样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如何表示这部分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 通过测量,学生发现数学书的宽正好是 3 个纸条长,长是 4 个纸条长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该怎样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为进一步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做准备。

    二、实际度量,丰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活动二:想办法继续使用这个纸条测量剩余部分, 。

    预设 1:把纸条对折一次,用二分之一还是不能刚好量完;再对折一次,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 4 份,用四分之一个纸条去量,量了 1 次正好量完。所以剩余部分是四分之一个纸条长。

    预设 2:把纸条对折 3 次,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 8 份,用八分之一个纸条去量,量了 2 次刚好量完,量出剩余部分长为八分之二个纸条长。

    小结:回顾刚才在度量数学书长的剩余部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用 “1” 不能度量时,我们要创造更小的单位去度量。如果正好量完,我们就可以用分数表示度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 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度量值。教师从度量的角度揭示了分数新的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到用分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共学时教师的 “追问”,让学生再次体会单位的作用,通过单位的累加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

    三、借助直观,建立分数单位的意义

    活动三:制作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

    【问题 1】当 “1” 不能正好量完时,我们除了创造出刚才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做单位,还可以用什么做单位?

    创造出 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再进行测量。我们得到的这些几分之一都是用作测量的标准,像这样的标准数学上称之为 “分数单位”。

    【问题 2】用这些分数单位你还可以度量出哪些分数?

    呈现完整的 “分数墙”

    【问题 3】观察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分数墙,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1. 分数墙的特点:横向观察分数墙发现,把一张纸条平均分成几份,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这个整体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纵向观察发现只要把这个整体 “1” 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会有无数个分数单位,并且越往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分数单位就越小就越小,也就是说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

    【设计意图】 借助分数墙这一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分数墙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分数墙的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深刻认识分数单位的意义和价值,领悟分数可以是以某个分数单位为计数单位进行累加得到的结果,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实践运用,提升学生的度量意识

    课后练习第 2、3 题。

    【设计意图】 个习题主要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让学生用分数单位去度量,体会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累加而成的,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课后反思】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分数是在分物、度量和计算中产生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不仅要从均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度量情境,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度量的价值。

    tiannan2009
    tiannan20095年前

    终于看到赵老师的第二稿,选课思考很有深度,充分体现了度量思想在分数中的运用,值得学习借鉴。教学第二稿也更加详实有深度,从第二稿中明显的看出了度量思想的渗透。较第一稿有明显的进步。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tiannan2009发表于2019-8-1214:5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4947&ptid=125682)
    
    终于看到赵老师的第二稿,选课思考很有深度,充分体现了度量思想在分数中的运用,值得学习借鉴。教学第二稿 ...

    谢谢你的鼓励,还有许多细节的地方需要修改,我还会继续思考,争取完善。

    tiannan2009
    tiannan20095年前

    赵老师,在第一稿和第二稿中,都提到了四学,请问四学是什么?具体怎么操作的?能否说的更详细一下,或者介绍的更具操作性一些,我想学习一下你们的四学。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彬杉 于 2019-9-14 13:36 编辑


    试讲反思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分数是在分物、度量和计算中产生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不仅要从均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度量情境,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度量的价值。通过试讲后反思如下:

    优点:

    学生能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学习,几次四学活动中学生能积极动手,得出正确的结论和结果,当遇到用 1 不能正好量完的问题是,会只觉的想到细化标准,将给定的长度平均分出更小的单位去度量,直到找到正好量完为止。经历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的产生过程,能从度量角度理解出分数的新的意义,在分数墙的动态形成过程中,和后面的实践运用中能自觉地体会出分数单位的累加过过程。说明这次的教学设计总方向和思路是正确的。但在试讲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细节性的问题,

    不足:

    1. 学生在用附页中的纸条量数学书的长和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提醒学生用笔做出标记,以至于在第二个个活动中,量剩余部分的长时,学生忘记了剩余部分是哪一部分,而又重新测量,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

    2. 学生对 “度量” 这个词理解有点抽象,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所以面对学生不需要提这个抽象的词汇,对于他们来说 “量” 或 “数” 就可以了,学生只要有自觉度量的意识就可以了。对 “分数单位” 或者 “单位” 这个词也比较陌生,他们更熟悉的就是测量的 “标准”。所以在下次的试讲中可以注意改正。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彬杉 于 2019-9-14 12:39 编辑


    教学设计终稿(一)

    一、动手测量,感受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出示:“华罗庚:‘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 我们今天就用华罗庚爷爷的方法来再次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活动一:用附页中的纸条(长 6 厘米、宽 1.5 厘米)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边测量表做标记)。

    首学:独立测量,记录结果

    共学:汇报结果,引发思考

    把纸条的长当做 1 去度量,先量宽,1 个 1,2 个 1,3 个 1,3 次正好量完。再量长 1 个 1,2 个 1,3 个 1,4 个 1,不能能正好量完, 所以数学书的宽刚好是 3 个纸条的长度,长是 4 个纸条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

    小结:用 “1” 这个单位可以量出 2、3、4……,看来整数是可以量出来的。

    提问:多出来的部分不能用 1 个纸条量完,该怎样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学生发现数学书的宽正好是 3 个纸条长,长是 4 个纸条长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由此感受到由 “1” 这个单位可以测量出 2、3、4……,积累测量的初步经验。当 “1” 不能测量时,教师提出问题:多出的部分不能用 1 个纸条量完,该怎样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如何表示这部分的长度呢?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为进一步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做准备。

    二、实际度量,丰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活动二:想办法继续使用这个纸条测量剩余部分,使其正好量完,并用分数表示测量结果。

    首学:自主尝试,探究方法

    互学:小组交流,外显方法

    群学:全班交流,完善方法

    学生在度量中会想到:把纸条对折一次,以 ½ 纸条长为标准,不能刚好量完;再对折一次,也就是用四分之一个纸条长为标准去量,1 次正好量完。所以剩余长度刚好是 ¼ 个纸条。

    共学:师生对话,把握本质

    1. 多出的部分为什么是 ½ 个纸条长?

    (因为把这个纸条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 1 分座位标准去测量,正好量完)

    2. 用 ¼ 这个标准,还可以度量出哪些分数?

    (¼ 作为标准量两次是四分之二,三个 ¼ 是四分之三)

    小结:回顾刚才在度量数学书长的剩余部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用 “1” 不能度量时,我们要创造更小的单位去度量。如果正好量完,我们就可以用分数表示度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度量值。因此,从度量角度教学分数,关键是建立 “分数单位” 和 “数出分数单位的个数”。当学生学面对 “用‘1’不能测量” 的问题,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根据实际自觉地通过 “分”,不断的寻找新的测量标准,也就是分数单位,创建更小的单位进行度量,在一次次度量中体会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然后教师从度量的角度揭示了分数新的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到用分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共学时教师的 “追问”,让学生再次体会单位的作用,通过单位的累加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彬杉 于 2019-9-14 13:02 编辑


    教学设计最终稿(二)

    三、借助直观,建立分数单位的意义

    活动三:制作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

    【问题 1】当 “1” 不能正好量完时,我们把 1 平均分成两份,用其中的二分之一去量、还想到 1 平均分成 4 份,用其中的 ¼ 做单位去量、把 1 平均分 8 份,用其中的的八分之一做单位,还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用什么做单位?

    预设:可以用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 做单位。

    出示分数墙的左半边起始部分

    小结:由 “1” 我们可以量出 2、3、4 等。还可以将 1 平均分成几份,创造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再进行测量。我们得到的这些几分之一都是用作测量的标准,像这样的标准数学上称之为 “分数单位”。

    【问题 2】用这些分数单位你还可以度量出哪些分数?例如用二分之一作为单位量两次是二分之二,也就是 1

    预设 1:用三分之一去度量,2 个三分之一是三分之二,3 个三分之一就是 1。

    预设 2:用四分之一去度量,2 个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二,3 个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三,4 个四分之一就是 1。

    ……

    呈现完整的 “分数墙”

    【问题 3】观察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分数墙,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首学:自主观察,初步认识

    互学:小组交流,丰富认识

    群学:全班交流,完善认识

    共学:师生对话,把握本质

    1. 分数墙的特点:横向观察分数墙发现,把一张纸条平均分成几份,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这个整体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纵向观察发现只要把这个整体 “1” 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会有无数个分数单位,并且越往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分数单位就越小就越小,也就是说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

    2. 沟通计数单位:认识整数时,我国采用十进制计数单位,用 “一” 去量,十个一是十,再用 “十” 去量,十个十是一百,再用 “百” 去量,十个百是一千,…… 今天我们知道了当用 “一” 不能度量时,可以将 1 分成更小的单位去度量,如、、、、…… 这样的分数单位去度量。所以分数单位是计数单位的一个拓展,一个延伸,它是分数的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量感不仅仅是 “1 个单位” 标准,更多的是标准量的累加应用。因此,借助分数墙这一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分数墙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分数墙的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深刻认识分数单位的意义和价值,领悟分数可以是以某个分数单位为计数单位进行累加得到的结果,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最后借助直观模型沟通整数计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计数单位体系。

    四、实践运用,提升学生的度量意识

    (教材 66 页第 2,3 题)

    1. 填一填。

    (1)1 分米平均分成 10 份,1 厘米就是 1 分米的 十分之一,用这样的十分之一度量 3 次,就是 3 厘米,所以 3 厘米就是 1 分米十分之三。

    (2)1 元 = 10 角,1 角是 1 元的十分之一,用十分之一度量 7 次,就是 7 角,所以 7 角就是 1 元的十分之七。

    2. 观察下图中的分数,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结:3 个十分之一就是用十分之一度量 3 次,等到十分之三,用十分之一度量 7 次等到十分之七,量 10 次刚好是 1,同一度量单位度量次数越少接近 0,度量次数越多越接近整体 1。

    3. 填一填。

    (1)1 做单位量三次得到整数 3,说明 3 由 3 个 1 组成.

    (2)五分之一作为单位量 3 次得到分数五分之三,说明五分之三由 3 个五分之一组成。

    (3)0.1 作为单位量三次得到小数 0.3,说明 0.3 由 3 个 0.1 组成。

    小结:整数、小数、分数都是用计数单位度量出来的!

    【设计意图】“量感” 需要在度量实践中培养和发展的。教师通过开展以上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前两个习题主要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让学生用分数单位去度量,体会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累加而成的,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最后一题同样借助直观图,让学生用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计数单位去度量,体会整数、小数和分数都是计数单位累加的结果,沟通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体会到度量在数的认识中的价值。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本帖最后由 赵彬杉 于 2019-9-14 13:31 编辑


    首学任务单

    图片:

    首学任务单.png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再次试讲后,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产生过程的经历和感受更加深刻,主动自觉地利用分数单位作为标准去度量新的分数,度量意思得到培养和发展。

    赵洪艳
    赵洪艳5年前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打通了整数和分数的计数单位的联系,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更好的理解分数单位的实际意义,即分数的度量单位,这对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洪艳
    赵洪艳5年前

    分数墙的动态呈现不仅让学生体验到分数单位的意义,还能在观察中感悟分数单位的特点,感受度量单位的累加。用直观的方式理解抽象度量,直接而且有效。

    yuan19900929
    yuan199009295年前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由 “1"这个单位可以测量出 2、3、4… 以此积累创造单位进行测量的初步经验。当 “1” 不能测量时,教师提出问题:多出的部分不能正好用 1 个纸条量完,该怎么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如何表示其长度?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为进一步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做准备,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

    轻松何
    轻松何5年前

    分数的再认识,到底再认识什么?本课这样体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但 “分” 出了更小的度量单位,经历了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而且对分数单位的大小与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悟。向兰老师学习。

    轻松何
    轻松何5年前

    首学:自主尝试,探究方法

    互学:小组交流,外显方法

    群学:全班交流,完善方法

    共学:师生对话,把握本质 从方法到本质,学生都有一定的经历。

    积极又向上
    积极又向上5年前

    教师能够深刻的把握好这一种子课,对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学生运用量角器测量角和画角作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乃至中学阶段学习圆心角,弧长,及扇形面积等知识,都能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理解并掌握,后续的相关知识就能在角的度量这颗树上继续不断生长、发芽长出新的叶子。有了本课的深刻,就能让后续课程更加简约。

    yunlanwu
    yunlanwu5年前

    从赵老师的第二稿看得出更凸显度量的本质了。从度量的角度认识了分数单位的产生,从度量单位累加认识了分数。丰富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值得借鉴

    yunlanwu
    yunlanwu5年前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沟通计数单位,通过课件直观图让学生意识到:认识整数时,我国采用十进制计数单位,用 “一” 去量,十个一是十,再用 “十” 去量,十个十是一百,再用 “百” 去量,十个百是一千,…… 当用 “一” 不能度量时,可以将 1 分成更小的单位去度量,如、、、、…… 这样的分数单位去度量。所以分数单位是计数单位的一个拓展,一个延伸,它是分数的计数单位。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学习了赵老师的第二稿,发现变化很大。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分出更小的单位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分数墙的出现,让学生用度量的眼光看学习分数墙,理解分数单位。并且思考到了把整数、小数的度量单位沟通起来,让整个数的知识联系起来。值得学习。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以前在教学分数墙时,重点讨论了分母之间的关系,对于横向看和纵向看两种方法都总结比较忽略。但是在赵老师的课中,发现很好的突破了这一点。同时用度量的意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横向看的重要性。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赵老师这课,在抽象度量教学时,怎样去让学生表达建立度量的概念,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直观。这样才能让量的过程看的见。所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就是去动手量。借助直观、借助操作,沟通联系,建构建构知识,找准知识的成长点。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再读赵老师的课时,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这样设计可以吗?当让可以,但是对比自己思考的设计过程和现在的设计过程,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度量的味道,学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累加的过程有怎样的意义。

    白兔老师
    白兔老师5年前

    整节课的环节过渡自然,

    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教师能够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lixingrong
    lixingrong5年前

    教学设计中利用纸条测量体会分数单位的产生,但是学生在利用纸条时会不会有这种想法 “直接用尺子测量剩下的长度再转化为分数呢?” 教师可以预设一下

    廖金萍
    廖金萍5年前

    各个教材版本都是从平均分的角度来认识分数,认识分数单位,而北师版教材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并且设计者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一点,这一设计充分地体现了度量角度认识分数单位,受教》

    雷秋月
    雷秋月5年前

    紧扣本次研究主题 - 度量,通过具体展示分数墙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

    wx_Xz8aoXTd
    wx_Xz8aoXTd5年前
    [赵彬杉发表于2019-9-1412:5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12&ptid=125682)
    
    教学设计最终稿(二)
    
        三、借助直观,建立分数单位的意义    活动三:制作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   【问 ...

    赵老师这节课层次分明,严格按照教参的要求,并在探究后,让学生从独立思考到小组交流,到全班交流分享,并能凸显度量中分数的含义,并在老师有层次递进的问题中,体会分数的重要性。

    清新淡雅@雪儿
    清新淡雅@雪儿5年前

    赵老师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得出动手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和结果,当遇到用 1 不能正好量完的问题是,会只觉的想到细化标准,将给定的长度平均分出更小的单位去度量,直到找到正好量完为止。经历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的产生过程,能从度量角度理解出分数的新的意义,在分数墙的动态形成过程中,和后面的实践运用中能自觉地体会出分数单位的累加过过程。非常好

    大V吴小_n8eHL
    大V吴小_n8eHL5年前

    量感” 需要在度量实践中培养和发展的。教师通过开展以上实践活动,带领学生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前两个习题主要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让学生用分数单位去度量,体会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累加而成的,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最后一题同样借助直观图,让学生用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计数单位去度量,体会整数、小数和分数都是计数单位累加的结果,沟通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体会到度量在数的认识中的价值。

    谢丽
    谢丽5年前

    赵老师的课紧紧围绕度量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四学,从独立思考到小组交流,到全班交流分享,凸显度量中分数的含义。

    谢丽
    谢丽5年前

    老师用了华罗庚的名言作为开场,建议在课尾也可做个首尾呼应,让学生结合这句话梳理对度量的认识,对度量的体会更加深刻。

    清新淡雅@雪儿
    清新淡雅@雪儿5年前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打通了整数和分数的计数单位,通过课件直观图让学生意识到:认识整数时,我国采用十进制计数单位,用 “一” 去量,十个一是十,再用 “十” 去量,十个十是一百,再用 “百” 去量,十个百是一千,…… 当用 “一” 不能度量时,可以将 1 分成更小的单位去度量,如、、、、…… 这样的分数单位去度量。所以分数单位是计数单位的一个拓展,一个延伸,它是分数的计数单位。

    30度的_JF3rV
    30度的_JF3rV5年前

    学生在独立尝试和探究中,教师给与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经历了遇到问题的困惑、 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 尝试中的惊喜 、活动后的发现和感悟这样的过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但 “分” 出了更小的度量单位,经历了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而且对分数单位的大小与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悟。

    廖金萍
    廖金萍5年前
    [黄慧章发表于2019-7-2307:0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388&ptid=125682)
    
    从度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分数,把握住了主题!关于分数墙,要充分展现形成过程,而不是直接告知,应该在操 ...

    各个教材版本都是从平均分的角度来学习分数,而只有北师版教材的分数再认识二是从度量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亲身去度量数学书的长度,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握住了知识的本质。

    廖金萍
    廖金萍5年前
    [1227293509发表于2019-7-2308:1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404&ptid=125682)
    
    亮点:从长度的度量中感悟分数认识的必要性。思考:分数单位也是用来度量分数的,如何体现这一点还需要在教 ...

    本课非常注重分数单位的产生,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概念这一块还需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去体会。

    qfzl
    qfzl5年前

    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意义,在制作 “分数墙” 的活动中认识分数单位,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自己动手参与理解更深刻。

    蔷薇_fTHuD
    蔷薇_fTHuD5年前

    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度量物体的长度,感悟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姗洁_dzOo1
    姗洁_dzOo15年前

    学生在独立尝试和探究中,遇到问题的困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 在尝试中惊喜 、找到更小的度量单位,经历了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初步有了感悟。

    yunlanwu
    yunlanwu5年前
    [赵彬杉发表于2019-9-1412: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05&ptid=125682)
    
    教学设计终稿(一)
    
          一、动手测量,感受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出示:“华罗庚:‘数起源于数,量 ...

    赵老师引入非常贴近主题,通过测量,学生发现数学书的宽正好是 3 个纸条长,长是 4 个纸条长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由此感受到由 “1” 这个单位可以测量出 2、3、4……,积累测量的初步经验。当 “1” 不能测量时,教师提出问题:多出的部分不能用 1 个纸条量完,该怎样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将数学思维引入主题。

    wx_z81JKDSp
    wx_z81JKDSp5年前

    《分数的再认识》这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借助直观,建立分数单位的意义。制作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量感不仅仅是 “1 个单位” 标准,更多的是标准量的累加应用。因此,借助分数墙这一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分数墙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分数墙的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深刻认识分数单位的意义和价值,领悟分数可以是以某个分数单位为计数单位进行累加得到的结果,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最后借助直观模型沟通整数计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计数单位体系。

    追梦人
    追梦人5年前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度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分数,而分数单位是度量分数的标准,它和度量长度,面积一样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本节课中用纸条测量也充分体现了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紧扣了度量主题! 
    萧潇
    萧潇5年前

    赵老师在教学第一个环节:当 “1” 不能测量时,提出:应该怎样才能正好量完?如何表示这部分的长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体会到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萧潇
    萧潇5年前

    赵老师利用四学环节,让学生在实际的度量操作中,丰富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萧潇
    萧潇5年前

    分数单位的概念的建立对学生来说很抽象,赵老师借助直观的动态的分数墙,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分数单位的意义。

    萧潇
    萧潇5年前

    赵老师的课堂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建立,比如在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建构了完整的分数单位体系,还沟通了整数计数单位和分数计数单位,从而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计数单位体系。

    dengwj
    dengwj5年前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赵老师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TT回来了!
    TT回来了!5年前

    教学中教师创设度量情境,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度量的价值。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特别是分数墙,直观形象的助力教学,效果会非常好。

    TT回来了!
    TT回来了!5年前

    分数单位概念的建立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教者遵循编者意图,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灵活的处理教材,在学生不容易懂得地方下足了功夫,分数墙的教学对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效果非常好。

    tjr
    tjr5年前

    赵老师的这节课二稿比一稿更详实,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反思中回顾上课过程中的不足,非常具有借鉴性。

    jiangling198101
    jiangling1981015年前

    (江玲)分数再认识,认识什么?赵老师从度量的角度,做出了很好的解读。从整数 “一个”、“十个”、“百个” 等计数单位去度量,再到不够一个的时候,用分数单位去度量,很好的培养的学生的 “抽象度量” 方面的意识。

    王泽月
    王泽月5年前

    利用 “分数墙” 建立分数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直观的表示出分数的意义。

    swallow9
    swallow95年前

    通过分数墙的制作,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并认识了分数单位。

    1526241994
    15262419945年前

    (许可)通过分数墙的设计,学生更加能够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是否可以这样呢,在上课过程中让孩子用描述性的语言说出分数的意义,PPT 一步一步出示,比如:孩子说把一块砖平均分成两份,那么课件相应的出示虚线,是否这样更直观呢?

    刘公长女
    刘公长女5年前

    赵老师通过用纸条来测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学生动手制作分数墙,加深了学生对度量单位的理解,通过对比,沟通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单位之间的关系。

    香草山shine
    香草山shine5年前

    (湖北宜昌王芳)姚铁龙名师工作室里的老师有一节关于这个课的设计,加入了游戏的因素,可以借鉴看一看。

    爱的茉莉
    爱的茉莉5年前

    赵老师选课思考非常符号此次主题。从度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分数,把握住了主题!从长度的度量中感悟分数认识的必要性。分数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加。尤其是赵老师的第二稿体现更加充分。

    燕子1209
    燕子12095年前

    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意义,在制作 “分数墙” 的活动中认识分数单位,做得很好。

    瑜凤
    瑜凤5年前

    分数单位是度量分数的标准,和度量长度,面积一样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用纸条测量体现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悟,去应用。真正体会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燕子1209
    燕子12095年前

    首学:自主尝试,探究方法

    互学:小组交流,外显方法

    群学:全班交流,完善方法

    共学:师生对话,把握本质

    四学引发学生深度学习

    525jia7
    525jia75年前

    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度量值。因此,从度量角度教学分数,关键是建立 “分数单位” 和 “数出分数单位的个数”。当学生学面对 “用‘1’不能测量” 的问题,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根据实际自觉地通过 “分”,不断的寻找新的测量标准,也就是分数单位,创建更小的单位进行度量,在一次次度量中体会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然后教师从度量的角度揭示了分数新的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到用分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共学时教师的 “追问”,让学生再次体会单位的作用,通过单位的累加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这个设计思路非常好

    525jia7
    525jia75年前

    通过测量,学生发现数学书的宽正好是 3 个纸条长,长是 4 个纸条长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由此感受到由 “1” 这个单位可以测量出 2、3、4……,积累测量的初步经验。当 “1” 不能测量时,教师提出问题:多出的部分不能用 1 个纸条量完,该怎样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如何表示这部分的长度呢?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为进一步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做准备。设计思路新颖,好

    东风路耿沛
    东风路耿沛5年前

    紧扣本次研究主题 - 度量,通过具体展示分数墙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打通了整数和分数的计数单位,分数单位是计数单位的一个拓展,一个延伸,它是分数的计数单位。

    554767115
    5547671155年前

    学生在独立尝试和探究中,教室给与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经历了遇到问题的困惑、 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 尝试中的惊喜 、活动后的发现和感悟这样的过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但 “分” 出了更小的度量单位,经历了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而且对分数单位的大小与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感悟。

    侯锦茹
    侯锦茹5年前

    分数单位确实是分数学习的基础,后面运用,计算都以分数单位为基础,所以这节课必要要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感受分数单位的产生过程,充分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四川成都牟思
    四川成都牟思5年前

    从度量出发,让学生充分理解产生分数单位的必要性,

    四川成都牟思
    四川成都牟思5年前

    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度量是数学的本质,在赵老师的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川成都牟思
    四川成都牟思5年前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创造分数单位。

    四川成都牟思
    四川成都牟思5年前

    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内涵,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度量有深刻的理解。利用分数墙帮助学生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非常期待

    十月枫叶
    十月枫叶5年前

    赵老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 “度量” 贯穿始终,借助学生已有经验,以华罗庚: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为思路,尊重教材,活用教材。

    jqh15386780703
    jqh153867807035年前

    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马红生
    马红生5年前

    问题串使得学生不是简单地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分数的认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

    沈江菲
    沈江菲5年前

    看得出来在赵老师的不断改稿中,越来越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用分数单位度量物体长度的必要性,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感知分数单位产生的全过程,非常好

    沈江菲
    沈江菲5年前

    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分数单位产生的过程,知道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累加而成,用分数单位去度量分数,真正地理清了度量在认识分数中的价值。

    听雨轩
    听雨轩5年前

    关于分数单位,它是度量分数的基石,和度量长度,面积一样要有一个统一的单位。设计中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悟,去应用。充分经历分数单位产生的过程。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度量分为抽象度量和具象度量,而这一节课就是抽象度量,我们需要把抽象的度量让学生看清楚,讲明白,所以需要借助图形来刻画度量的过程。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本节课中,从前后的教案对比,变化明显,让他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度量本质的体现,值得向老师们不断思考问题,挖掘教材学习。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分数墙如何教学,怎样才能体现度量本质,赵老师很好的用巧妙的动画展示了度量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到了分数单位。还有在过程中学生也真是的感受到了,分数单位产生的过程,因度量开始。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欣赏赵老师在过程中,让学生用纸条去测量数学书的,看看有几个纸条那么长,这样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更好的找到需要寻找更小的单位,这样才能体现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在这个课堂中,灵活运用四学环节,让学生该思考时,让学生思考,在该动手时动手,这样学生的认知的到深刻的发展,所以学生在认识分数单位时才能体现的比较到位,也能感悟度量的本质在数学课堂中的体会。

    玫瑰酒窝
    玫瑰酒窝5年前

    赵老师的课,从一开始就让孩子们以一张纸条 “1”,来度量数学书的长度。通过测量,学生发现数学书的宽正好是 3 个纸条长,长是 4 个纸条长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为进一步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做准备。

    玫瑰酒窝
    玫瑰酒窝5年前

    赵老师还设计了分数墙的模型来认识分数单位。量感不仅仅是 “1 个单位” 标准,更多的是标准量的累加应用。借助分数墙这一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分数墙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分数墙的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深刻认识分数单位的意义和价值,领悟分数可以是以某个分数单位为计数单位进行累加得到的结果,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A追梦
    A追梦5年前

    《分数的意义》中的第二课时,老师引导学生从平均分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度量的操作过程中更深层次的引出分数的意义.

    简阳袁春华
    简阳袁春华5年前
    [赵彬杉发表于2019-9-1412: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705&ptid=125682)
    
    教学设计终稿(一)
    
          一、动手测量,感受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出示:“华罗庚:‘数起源于数,量 ...

    赵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当中,直接出示探究的主题,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在动手测量的过程当中还让学生进行测量后的思考,如多处的部分不能用一个纸条完成该怎样亮下去才正好亮完呢,促使学生去思考找寻更小的度量单位。在深入的测量活动当中,让学生边动手边来分析,从而认识了不同的分数单位。

    崇文刘俊红
    崇文刘俊红5年前

    学习了龙泉基地校的教学模式:首学:自主尝试,探究方法

                                         互学:小组交流,外显方法
    
                                         群学:全班交流,完善方法
    
                                         共学:师生对话,把握本质
    崇文刘俊红
    崇文刘俊红5年前

    为什么要制分数墙呢?因为度量不出整数了,然后再平均分,产生了更小的单位,这儿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操作,都有思考,这样分数单位的认识才会更深刻!

    lykele
    lykele5年前

    赵老师让学生先数,再得到数,先量,再得到量,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和量的产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印证了华罗庚先生说过的:“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

    桃夭LM
    桃夭LM5年前

    赵老师的关于制作分数墙的设计非常好,帮助学生从度量的角度去认识了分数及分数单位的产生。四学模式给足了学生时间思考交流讨论提升,学习了

    xbmr1217
    xbmr12175年前

    从测量的角度看分数的再认识(二),以前我们可以用 “一” 去度量,得到了 1、2、3、4 等等,用 “十” 去度量,得到了 10、20、30、40 等数,现在我们可以把 “一” 平均分,平均分成两份,就得到 1/2, 两个 1/2 是 2/2, 也就是 1;把 “一” 平均分成三份,可以得到 1/3,以此类推,我们就得到了 1/4,1/5,1/6 等分数单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和度量单位不同,度量的结果也就不同。

    若然者也
    若然者也5年前

    正如赵老师所说,量感不仅仅是 “1 个单位” 标准,更多的是标准量的累加应用。

    因此,赵老师借助分数墙这一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分数墙的制作过程,充分体会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最后借助直观模型沟通整数计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计数单位体系。

    教学设计完整、合理、科学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9ms · UTC 03:47 · PVG 11:47 · LAX 20:47 · JFK 23:4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