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赵彬杉
赵彬杉

本帖最后由 赵彬杉 于 2019-8-11 12:00 编辑


《分数的再认识(二)》教学 设计

第二稿

《分数的再认识(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中的第二课时,是在从平均分的角度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度量的角度(分数是以分数单位为计数单位累加的结果)认识分数。教材以三个问题串呈现:问题 1 是让学生用附页中的规定长度纸条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宽刚好是 3 个纸条,而长是 4 个纸条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该怎么办?问题 2 是让学生继续用这个纸条想办法量剩余部分,要正好量完,并用分数表示度量结果;问题 3 是让学生发现分数墙的特点,认识分数单位;问题 4 是揭示分数单位的概念。

我对教材的理解:一是创设度量情境,感受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二是开展实际度量,创造分数单位,深化分数的意义;三是借助分数墙的直观模型,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和价值,丰富分数的内涵。总之,就是让学生从度量角度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三年级下册)在情境和直观操作中,知道分数是在平均分基础上产生的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已有度量经验:能从整数、小数中抽象出个、十、百、千、万,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这样的十进制计数单位,并能用这样的计数单位去度量整数、小数,为本节课学习分数计数单位打下基础。

认知特点: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初步积累了一些动手操作经验。

问题解决:在度量情境中 “分” 出更小的度量单位,并用分数单位度量其他分数,经历分数单位产生和累加的过程

【学习目标】

1. 在度量活动中感受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拓展分数的意义。

2. 在制作 “分数墙” 的活动中认识分数单位,丰富分数意义的内涵。

3. 在度量操作活动中感受分数单位的价值,体会度量的价值。

【教学重点】 在制作分数墙的过程中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首学单,附页中的纸条。

【教学过程】

一、动手测量,感受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出示:“华罗庚:‘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 我们今天就用华罗庚爷爷的方法来再次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活动一:用附页中的纸条(长 6 厘米、宽 1.5 厘米)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如图 1)。

首学:独立测量,记录结果

共学:汇报结果,引发思考

1. 数学书的宽刚好是 3 个纸条的长度。

2. 数学书的长是 4 个纸条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

小结:用 “1” 这个单位可以量出 2、3、4……,看来整数是可以量出来的。

提问:多出来的部分不能用 1 个纸条量完,该怎样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如何表示这部分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 通过测量,学生发现数学书的宽正好是 3 个纸条长,长是 4 个纸条长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该怎样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为进一步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做准备。

二、实际度量,丰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活动二:想办法继续使用这个纸条测量剩余部分, 。

预设 1:把纸条对折一次,用二分之一还是不能刚好量完;再对折一次,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 4 份,用四分之一个纸条去量,量了 1 次正好量完。所以剩余部分是四分之一个纸条长。

预设 2:把纸条对折 3 次,也就是把纸条平均分成 8 份,用八分之一个纸条去量,量了 2 次刚好量完,量出剩余部分长为八分之二个纸条长。

小结:回顾刚才在度量数学书长的剩余部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用 “1” 不能度量时,我们要创造更小的单位去度量。如果正好量完,我们就可以用分数表示度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 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度量值。教师从度量的角度揭示了分数新的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到用分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共学时教师的 “追问”,让学生再次体会单位的作用,通过单位的累加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

三、借助直观,建立分数单位的意义

活动三:制作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

【问题 1】当 “1” 不能正好量完时,我们除了创造出刚才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做单位,还可以用什么做单位?

创造出 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等再进行测量。我们得到的这些几分之一都是用作测量的标准,像这样的标准数学上称之为 “分数单位”。

【问题 2】用这些分数单位你还可以度量出哪些分数?

呈现完整的 “分数墙”

【问题 3】观察由分数单位组成的分数墙,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1. 分数墙的特点:横向观察分数墙发现,把一张纸条平均分成几份,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这个整体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纵向观察发现只要把这个整体 “1” 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会有无数个分数单位,并且越往下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分数单位就越小就越小,也就是说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

【设计意图】 借助分数墙这一直观模型,让学生经历分数墙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分数墙的活动中,充分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深刻认识分数单位的意义和价值,领悟分数可以是以某个分数单位为计数单位进行累加得到的结果,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实践运用,提升学生的度量意识

课后练习第 2、3 题。

【设计意图】 个习题主要是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让学生用分数单位去度量,体会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累加而成的,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课后反思】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分数是在分物、度量和计算中产生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不仅要从均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度量情境,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度量的价值。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3:49 · PVG 11:49 · LAX 20:49 · JFK 23:49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