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赵彬杉
赵彬杉

本帖最后由 赵彬杉 于 2019-9-14 12:39 编辑


教学设计终稿(一)

一、动手测量,感受分数单位产生的必要性

出示:“华罗庚:‘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 我们今天就用华罗庚爷爷的方法来再次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活动一:用附页中的纸条(长 6 厘米、宽 1.5 厘米)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边测量表做标记)。

首学:独立测量,记录结果

共学:汇报结果,引发思考

把纸条的长当做 1 去度量,先量宽,1 个 1,2 个 1,3 个 1,3 次正好量完。再量长 1 个 1,2 个 1,3 个 1,4 个 1,不能能正好量完, 所以数学书的宽刚好是 3 个纸条的长度,长是 4 个纸条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

小结:用 “1” 这个单位可以量出 2、3、4……,看来整数是可以量出来的。

提问:多出来的部分不能用 1 个纸条量完,该怎样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学生发现数学书的宽正好是 3 个纸条长,长是 4 个纸条长多一些,不能正好量完。由此感受到由 “1” 这个单位可以测量出 2、3、4……,积累测量的初步经验。当 “1” 不能测量时,教师提出问题:多出的部分不能用 1 个纸条量完,该怎样继续量下去才能正好量完?如何表示这部分的长度呢?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分数单位的产生是实际测量的需要,为进一步从度量的角度认识分数做准备。

二、实际度量,丰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活动二:想办法继续使用这个纸条测量剩余部分,使其正好量完,并用分数表示测量结果。

首学:自主尝试,探究方法

互学:小组交流,外显方法

群学:全班交流,完善方法

学生在度量中会想到:把纸条对折一次,以 ½ 纸条长为标准,不能刚好量完;再对折一次,也就是用四分之一个纸条长为标准去量,1 次正好量完。所以剩余长度刚好是 ¼ 个纸条。

共学:师生对话,把握本质

1. 多出的部分为什么是 ½ 个纸条长?

(因为把这个纸条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 1 分座位标准去测量,正好量完)

2. 用 ¼ 这个标准,还可以度量出哪些分数?

(¼ 作为标准量两次是四分之二,三个 ¼ 是四分之三)

小结:回顾刚才在度量数学书长的剩余部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用 “1” 不能度量时,我们要创造更小的单位去度量。如果正好量完,我们就可以用分数表示度量的结果。

【设计意图】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单位和度量值。因此,从度量角度教学分数,关键是建立 “分数单位” 和 “数出分数单位的个数”。当学生学面对 “用‘1’不能测量” 的问题,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根据实际自觉地通过 “分”,不断的寻找新的测量标准,也就是分数单位,创建更小的单位进行度量,在一次次度量中体会分数单位的产生和累加的过程。然后教师从度量的角度揭示了分数新的意义:将给定的长度等分,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长度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如果正好量完,由此可得到用分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共学时教师的 “追问”,让学生再次体会单位的作用,通过单位的累加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0ms · UTC 03:50 · PVG 11:50 · LAX 20:50 · JFK 23:50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