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守望麦田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20

【2020春】陕西省西安新知小学赵莹二下《铅笔有多长》

  •  
  •  
    守望麦田 · 5年前 · 3980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736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25 19:35 编辑


    各位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陕西省西安新知小学的赵莹,我非常荣幸参加本次大赛,我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我将紧紧围绕本次大会主题 "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 ",研读《课标》、读透教材、读懂学生,设计并实施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实践,引导学生理解与发展 “度量”。期待在参赛中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们的指点,也希望在参赛中和大家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使我们在教学上有更大的提高,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



    目录

    教材图片------------------沙发

    选课思考------------------板凳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地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30&pid=180743)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5#](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30&pid=180744)

    [教学过程-----------------6#-7#](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30&pid=180745)

    [板书设计--------------------8#](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30&pid=180757)

    [教学设计(初稿)完整图------9#](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30&pid=180763)

    [教学设计(初稿)视频](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30&pid=211856)

    [教学设计(二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30&pid=210390)

    [教学设计(二稿)视频](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6030&pid=211858)

    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设计(终稿)视频

    答辩问题

    答辩PPT

    活动综述








    3980 次点击  ∙  0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12 条回复   2020-07-25 19:31:19 +08:00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2-27 16:16 编辑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

    图片:

    铅笔有多长34页.jpg 铅笔有多长35页.jpg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2-27 16:14 编辑


    选课思考:

    我曾在《数学教育学报》上看到史宁中老师说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 这一次我们再次聚焦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教学 — 度量”,看到这个主题,我翻开了字典,详细的查阅了其含义。“度” 是计量长短,“量” 是计量容积。

    “度量” 的内容在我们小学数学中分布在 “数与代数” 领域和 “图形与几何” 两大领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大部分知识都和计算有很大的关系,以至于很久之前将数学课称之为算术课,而同样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度量”,却更重于操作、想象、推理。因此对 “度量” 的学习,一开始的认知是很重要的。我首先就想到了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中的《铅笔有多长》这一课。长度测量单位的内容,教科书在第一学段安排了两次,在二年级上册,第一次学习长度测量单位,主要侧重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进行简单的测量和估测,初步形成长度概念,而这个单元是第二次学习长度测量单位。

    《铅笔有多长》一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体验会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一节课的知识点虽然不多,但是所产生的影响却具有重要的作用。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2-28 09:36 编辑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34、35 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时已经认识了 “厘米” 和 “米” 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这节课是有关长度测量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教材借助 “铅笔有多长” 这一生活情境,安排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同时具备了怎样估测和测量物体,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等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差,因此,我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有趣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2-28 09:36 编辑


    【学习目标】

    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知道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深对分米毫米实际意义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 1 分米和 1 毫米分别有多长。

    教学难点

    会用分米、毫米这样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

    交流探究,实践操作。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铅笔,小棒,尺子,扑克牌,盒子,光盘,卡片等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2-28 09:38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交流,复习旧知。

    1. 出示姚明的照片和班上同学照片,介绍身高,回忆以前学到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 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打一文具)

    师: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一起发现吧。(板书:铅笔有多长)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认识分米 

    (1)估一估。

    老师出示一支 10 厘米长铅笔。谁来估计一下他有多长?

    (2) 量一量:

    测量学具中和老师铅笔一样长的彩色的小棒。

    结果:10 厘米。

    10 厘米还可以说 1 分米。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 “分米”。10 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表示,分米用字母 dm 来表示。

    引出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得出 “1 分米 = 10 厘米”。(板书)

    (3) 现在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 1 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谁来把你找到的 1 分米给大家看看,大家找的不一样,都是 1 分米吗?引导:不管从哪儿开始,只要是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

    (4)寻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 1 分米。

    2. 认识毫米。

    (1)估一估,量一量。

    同学们再看,老师还带来了一支小铅笔,这么短,想不想知道他有多长?

    具体是 6 厘米多 3 小格,观察,你发现这个小格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的小格也有它的名字,叫毫米。毫米可以用 mm 来表示。我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情况,为了测量的更精确,这时候就要用毫米来帮忙,看看一厘米里面有几个小格?

    1 厘米的中间有 10 个 1 毫米的小格,也就是说 1 厘米 = 10 毫米。(板书)

    (2)在尺子上找到 1 毫米,感受 1 毫米,找出身边哪些物体长度是 1 毫米。在你带来的学具中找一找。光盘,IC 卡的厚度(约 1 毫米),借助光盘启发学生用手势表示出 1 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里还听到过毫米这个单位。

    (4)借助学具光盘再次感受 1 毫米。



    回忆旧知。

    学生猜谜:铅笔。

    学生估计。

    生:测量。

    提醒学生:不能把尺子斜着量;铅笔的一端和 0 刻度对齐,看另一端和刻度几对齐,就读作几厘米。

    学生测量,引出新知。

    齐读三遍。

    仔细观察发现。

    生:都是 1 分米。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

    充分感受 1 分米的长度。

    学生估计。

    学生测量。

    生:6 厘米多一点

    细细的,短短的

    生:1 厘米里面有 10 个这样的小格。

    在尺子上找到 1 毫米。

    充分感受 1 毫米。

    找出身边哪些物体长度是 1 毫米,学生回答。



    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和孩子喜欢的谜语形式。很快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经历动手操作,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充分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

    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2-28 09:41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 小游戏。

    游戏活动:

    (1) 神奇的手指。

    师范要求:仔细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我会慢慢张开。如果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就及时喊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估计得最准确。用学具验证。同桌两人一人一遍开始。

    (2)我说你做。给它们排排队。

    4. 引导思考:1 米 =( )分米。

    用手比比 1 米有多长?我画了一条 1 米的线,现在我们怎么看出来 1 米里有几个 1 分米。把你的小棒拿上来贴,应该怎么摆?

    一共摆了几根?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1 米 = 10 分米。

    (三)巩固反馈,拓展运用。

    1. 根据小动物的身高,选择合适的单位。

    2. 智慧老人考考你。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估一估,量一量。

    4. 淘气日记 二篇。

    (1)检查单位。

    (2)1()-9()=1()

    1()-90()=10()

    (四)小结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儿歌《五兄弟》

    亲密无间五兄弟,


    我是最小叫毫米。


    靠我最近是厘米,


    三哥分米、二哥米。

    手指叉开表进率。

    每个间隔代表 10,


    五个兄弟少一个,


    都问老大在哪里?


    要问老大在哪里,


    下节课里找到你。

    先听懂游戏规则。

    学生游戏。

    再次感受 4 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亲自验证得出结论。


    通过学生自己验证得出结论:1 米 = 10 分米。(齐读 3 遍)

    独立思考,回答。

    集体挑战

    实践操作

    学生判断,帮助淘气。

    谈收获。

    齐读儿歌。



    课中简单的游戏,调节学习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引出新的问题。

    巩固新知,适当拓展。

    读淘气日记,在轻松有趣地气氛中明确长度单位需要注意的地方。

    用儿歌总结全课,孩子们喜欢也易于接受。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2-28 15:26 编辑


    板书设计以图片形式呈现。

    图片:

    5.png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2-28 09:49 编辑


    教学设计(初稿)图片

    图片:

    1.png 2.png 3.png 4.png

    yangliangnn
    yangliangnn5年前

    赵老师加油

    pilgrim
    pilgrim5年前

    赵老师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很细致。

    默默
    默默5年前

    在赵老师的学情分析中,提到 “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弱”,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和游戏,帮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我觉得这里不够准确,我们设计的学习活动不是以年龄为标准,而是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二年级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的主要难点我觉得是学生对度量单位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能直观地对物体地长短进行比较,却缺少应用度量单位描述物体的意识。我觉得这里可以进行修改,希望可以和赵老师商榷。赵老师,辛苦啦!

    泽西
    泽西5年前

    赵老师这让学生借助身体上的尺子感受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长,便于学生理解这两个长度单位。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pilgrim发表于2020-3-418:5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823&ptid=126030)
    
    赵老师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毫米和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很细致。

    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倡导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泽西发表于2020-3-508:4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946&ptid=126030)
    
    赵老师这让学生借助身体上的尺子感受 1 分米,1 毫米有多长,便于学生理解这两个长度单位。 ...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认识了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之后,让学生在身上或身边找长度是 1 毫米或 1 分米的物体,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养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默默发表于2020-3-421:4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918&ptid=126030)
    
    在赵老师的学情分析中,提到 “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弱”,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和游戏,帮 ...

    感谢您的指导,您说的很有道理,我们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关注学生年龄,课程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我会再仔细分析分析。:)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2-2420:3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763&ptid=126030)
    
    教学设计(初稿)图片

    谢谢您的肯定。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yangliangnn发表于2020-3-418:1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1790&ptid=126030)
    
    赵老师加油

    感谢您的鼓励!

    默默
    默默5年前

    这节课的课题是 “铅笔有多长”,教材用测量两支铅笔的不同长度来引进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不过,我个人觉得,铅笔的长度来认识毫米是很好的,因为这是学生肯定会遇到的问题,因为铅笔的长度不一定就是整厘米数,这样就产生了认识毫米的必要性。但是认识分米也用铅笔合适吗?哪里有那么巧的长度是 10 厘米的铅笔?这是不现实的。不如寻找更合适的物品。比如可以准备 10 厘米长的小棒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用尺子量一量,放在手里比一比,这样学生可能会对 1 分米的长度认知会更好一些。

    13379073950
    133790739505年前

    赵老师在这节课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从情境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整个设计很自然也很严谨。因为这是二年级 的一节测量课内容,教学重点就是认识分米毫米两个单位。看完教学设计后自己感觉:认识分米毫米的价值体现不够足,也就是学习分米和毫米的必要性要体现出来;学生认识分米毫米的过程有安静。我的一点建议:’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加点趣味性动手操作或互动游戏会让孩子更有学习主动性。

    我主观理解给出的个人建议,还请同行和赵老师批评指正。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默默发表于2020-3-721:1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2688&ptid=126030)
    
    这节课的课题是 “铅笔有多长”,教材用测量两支铅笔的不同长度来引进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不过,我个人觉得 ...

    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还想和课题贴近,所以我只准备了一支 1 分米的铅笔,我自己用,给学生准备都是 1 分米的小棒,下面我再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物品便于引入课题和测量。

    刘佳
    刘佳5年前

    赵老师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节课贴近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个人建议,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游戏,或结合当下流行的一些元素加入到课堂中。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刘佳发表于2020-3-917:5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2907&ptid=126030)
    
    赵老师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节课贴近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个人建议,是否可以增加 ...

    感谢刘老师的建议,我再想想,把我的游戏设计的更加新颖一点。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13379073950发表于2020-3-721:3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2694&ptid=126030)
    
    赵老师在这节课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从情境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整个设计很自然也很严谨。因为 ...

    感谢您的建议,这节课动手操作从开始的测量,感受,小游戏等基本贯穿了整节课,感觉不能再加了,毕竟数学课还是需要孩子有静下来思考的时间,不过,我会再想想,怎么让游戏更有乐趣。谢谢。

    柠檬悠香
    柠檬悠香5年前

    复习米和厘米的导入,能不能用故事的描述,比如:描述一个地方的长、宽,在描述其中的某一部分的长、宽,让孩子们从这些数的单位里面发现学过的单位和新看到的单位。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柠檬悠香发表于2020-3-1320:5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3359&ptid=126030)
    
    复习米和厘米的导入,能不能用故事的描述,比如:描述一个地方的长、宽,在描述其中的某一部分的长、宽,让 ...

    感谢您的建议,故事引入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liuqingna
    liuqingna5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2-2420:3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763&ptid=126030)
    
    教学设计(初稿)图片

    赵老师以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的形式做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更加立体,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丫丫老师
    丫丫老师5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2-2420:1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751&ptid=126030)
    
    【教学过程】

    特别喜欢赵老师给学生设计的 “神奇的手指”“我说你做” 等游戏,既调节学习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引出新的问题。

    xionghaizi
    xionghaizi5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2-2420: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757&ptid=126030)
    
    板书设计以图片形式呈现。

    如果板书中小棒的拼接能依次用不同颜色就更好了,图片中绿色混合在一起,不容易观察。

    A追梦
    A追梦5年前

    特别喜欢赵老师给学生设计的 “神奇的手指”“我说你做” 等游戏,既调节学习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引出新的问题。以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的形式做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更加立体,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wx_YUzFIkMm
    wx_YUzFIkMm5年前

    课中简单的游戏,调节学习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引出新的问题。

    wx_YUzFIkMm
    wx_YUzFIkMm5年前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wx_YUzFIkMm
    wx_YUzFIkMm5年前

    向你学习 继续加油

    wx_YUzFIkMm
    wx_YUzFIkMm5年前

    经历动手操作,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充分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

    wx_YUzFIkMm
    wx_YUzFIkMm5年前

    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和孩子喜欢的谜语形式。很快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景明瑜
    景明瑜5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2-2420: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757&ptid=126030)
    
    板书设计以图片形式呈现。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手指游戏、儿歌等学生喜欢的活动环节,课堂气氛活跃,积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值得我学习!

    馨香
    馨香5年前

    在度量的背景下精心设计本节课,给学生渗透量的变化,提高度量意识。

    wx_GqJEUvQ8
    wx_GqJEUvQ85年前

    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在各种量中,长度是最容易感知的。赵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毫米和分米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并积累测量经验,发展学生的量感、度量意识和空间观念。

    高佳
    高佳5年前
    1. 铅笔有多长,是一个度量的问题,是学习度量的开始;

    2. 在情景设计中,从姚明的身高出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度度量;

    3. 游戏的设计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占了较大的比例,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知识,值得借鉴。

    王丹_bPe0P
    王丹_bPe0P5年前

    赵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生动有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具体操作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度量的变化,提高学生的测量意识和估测能力。

    刘丽萍
    刘丽萍5年前

    赵老师利用学生已基于度量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利用孩子有的测量经验,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生疑引探。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度量,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度量单位,初步建立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概念。

    点石成金
    点石成金5年前

    赵老师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度量意识,之后设计了有趣的手指游戏和《五兄弟》儿歌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趣味化,顺应了学生爱玩的天性。

    王丹_bPe0P
    王丹_bPe0P5年前

    学生的学法形式丰富多彩,有观察有估测有测量有验证,整节课采用大量的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认一认等学习方法。

    肖海燕
    肖海燕5年前

    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活动经验,还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索和发现,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liutingting
    liutingting5年前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有效的途径之一。赵老师设计的这节课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值得借鉴学习。

    繁星0727
    繁星07275年前

    赵老师用震撼的身高对比和有趣的谜语引出了这节课的课题,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了分米和毫米,并找出了身边的分米和毫米。而后通过有趣的手指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通过游戏得出 1 米等于 10 分米。

    我的建议:1 米等于 10 分米的论证过程可以放在前面一些,这样的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度量单位累加的认识。

    刘娟娟
    刘娟娟5年前
       本节课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要在测量铅笔的长度中学习长度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 1 分米、1 米的长度概念,赵老师设计了看一看、认一认、比一比、找一找等的活动。还有就是在课堂小结的环节,一只儿歌《五兄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15590282699
    155902826995年前

    教师先让学生们进行估算,在估算的基础上再进去测量,再量一量的过程中,教师规范了学生们量长度的方法,并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一毫米有多长,认识分米的时候,教师又让学生们先估计完了之后再量,那么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认识了一毫米、一分米有多长。

    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 1 分米和 1 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知道 1 分米、1 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活动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直尺感知 1 个单位有多长。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 1 毫米或是 1 分米。用手势比画 1 分米和 1 毫米。学生进行了观察直尺、寻找实物等感知长度的活动,这些感知对象的共同特点是长 1 分米或长 1 毫米。用手势比画 1 分米和 1 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

    彩虹_CMSm9
    彩虹_CMSm95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2-2419:3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741&ptid=126030)
    
    选课思考:
    
      我曾在《数学教育学报》上看到史宁中老师说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 ...

    赵老师详细的查阅了有关度量的知识,对度量有深入理解,在《铅笔有多长》这节课中,能更好地体现度量的本质。

    赵老师对教材剖析的很深刻、细致,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由直观 ---- 抽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彩虹_CMSm9
    彩虹_CMSm95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2-2419:4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745&ptid=126030)
    
    【教学过程】

    认识 1 毫米:赵老师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自主完成测量,并发现更小的长度单位 --- 毫米。同时渗透单位间的进率关系,这个环节自然、和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赵老师又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1 毫米的过程,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 1 毫米的表象。最后,在生活中感知 1 毫米很好的体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彩虹_CMSm9
    彩虹_CMSm95年前

    认识 1 毫米:赵老师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自主完成测量,并发现更小的长度单位 --- 毫米。同时渗透单位间的进率关系,这个环节自然、和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赵老师又让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1 毫米的过程,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 1 毫米的表象。最后,在生活中感知 1 毫米很好的体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记忆........
    记忆........5年前

    本课借助铅笔的长度,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的活动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的表象,再估一估,再量一量,借助测量第二支铅笔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构 1 毫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wx_rDtll39z
    wx_rDtll39z5年前

    赵老师查阅了大量度量资料,教材、学情分析详尽,教学设计合理,有很多的测量活动,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也让孩子们很轻松地学习了知识。

    彩虹_CMSm9
    彩虹_CMSm95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2-2419:4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745&ptid=126030)
    
    【教学过程】

    (一) 情景交流,复习旧知:通过学生熟悉的姚明和自己的身高引入新课,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 认识分米。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 1 分米的表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 1 分米表象的建立,我建议再画一画,真实感知 1 分米的长短,更好地形成 1 分米的表象。2. 认识毫米。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等环节感知 1 毫米的长短。同时渗透了 10 个 1 毫米就是 1 厘米,这里也体现了度量的本质,度量对象里包含了多少个度量单位。(三)巩固反馈,拓展运用:赵老师设计的练习丰富多样,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wx_Y87fVYz6
    wx_Y87fVYz65年前

    启发学生感悟 “用毫米量” 的本质就是它里面包含了多少个 1mm, 这样的活动设计着眼于学生的深度学习,着眼于学生对知识本质的学习。而且,经验具有迁移性,这也为后面分米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地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wx_Y87fVYz6
    wx_Y87fVYz65年前

    赵老师的课,时时处处都充满了儿童的气息,整节课中,以游戏开始,以游戏结束,把数学的知识蕴藏在各种游戏、活动、和儿歌中,这样的课堂轻松自然并且有趣,学生乐学爱学好学。

    a悠闲
    a悠闲5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2-2420:3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763&ptid=126030)
    
    教学设计(初稿)图片

    度量的本质是比,即待测量和标准量进行比较,度量的内容结构是相同的,因此教学策略也是相通的。赵老师出示姚明和同学的照片,直观地用比导入,把握度量本质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都非常重视单位长度的长度标准建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并用建立好的标准找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的长度。这样学生用标准测量,用新单位不断的累加物体,感受单位的叠加,在认识标准的过程中也不断感受单位叠加。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这节课借助已有学习长度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认、量、用的过程,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再过程中,经历小单位叠加变成大单位,建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体会不同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莹莹The_OQ7O6
    莹莹The_OQ7O65年前

    赵老师的《铅笔有多长》在度量的分析上加入对字意的理解,并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了这节课。在初稿中,赵老师侧重学生的兴趣,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 1 分米。通过游戏让学生清楚和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换算。板书清楚明了,值得学习借鉴。一个小建议,也可以在黑板上呈现 1 分米的小棒,再用 1cm 的不同颜色的纸条来测量,明确 1 分米 = 10 厘米。

    wx_SrjPztll
    wx_SrjPztll5年前

    《铅笔有多长》一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王玉勇
    王玉勇5年前

    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手指游戏、儿歌等学生喜欢的活动环节,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值得我学习!

    王玉勇
    王玉勇5年前

    借助 “铅笔有多长” 这一生活情境,安排了两次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

    赵亚楠
    赵亚楠5年前

    《铅笔有多长》一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赵老师的设计能够抓住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生长点,通过估一估再量一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测量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赵老师的设计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了学习的起点。

    紫叶
    紫叶5年前

    以姚明的身高和班上同学们的照片来介绍身高回顾旧知,及用谜语的方式引入新课,将两个环节有效的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激起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这个导入非常成功,值得我学习和借鉴。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充分感受测量的重要性,在这个环节当中,有尺子的小格子,将度量单位由厘米,转变成了毫米,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不良的重要性,也提升了学生度量的意义。

    岳银
    岳银5年前

    本节课老师能够深入研读《课标》、读透教材、读懂学生,设计并实施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课堂实践,引导学生理解与发展 “度量”。这节课设计新颖,环节扎实有效,让人受益匪浅。

    王妮Icy
    王妮Icy5年前

    老师本节课根据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差,因此,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有趣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紫叶
    紫叶5年前

    本节课老师让学生们经历了一个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了度量单位之间转换的关系,在培养了数感的基础之上,积累了度量的活动经验,教师的教学设计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们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体会合作的快乐,从中感受,度量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意义,既发展了学生们的认知,又让度量教学根植于同学们的心中,

    肖海燕
    肖海燕5年前

    赵老师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而且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A追梦发表于2020-4-2516:4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4998&ptid=126030)
    
    特别喜欢赵老师给学生设计的 “神奇的手指”“我说你做” 等游戏,既调节学习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 ...

    感谢您的肯定,低年级孩子一定是很喜欢游戏的,游戏环节的设定可以调节课堂的节奏。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2-2419:38](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80743&ptid=12603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34、35 页《铅笔有多长》――分米 ...

    感谢冯老师的建议,这一点我们也注意到了,我会结合您的建议修改。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莹莹The_OQ7O6发表于2020-4-3010: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7559&ptid=126030)
    
    赵老师的《铅笔有多长》在度量的分析上加入对字意的理解,并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设计了这节课。在初稿中 ...

    感谢您的建议,用 1 厘米的小纸条测量,我会考虑。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xionghaizi发表于2020-4-2216:1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93722&ptid=126030)
    
    如果板书中小棒的拼接能依次用不同颜色就更好了,图片中绿色混合在一起,不容易观察。 ...

    这个是课堂活动中即时生成的,是 10 个孩子自己拿小棒上去摆的,在教学时我会再注意。感谢您的建议。

    赵婷婷0320
    赵婷婷03205年前

    赵老师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值得学习!

    fhqdfe1988
    fhqdfe19885年前

    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使抽象的单位变得可以度量,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度量单位,初步建立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概念。

    李梦杨
    李梦杨5年前

    度量在生活中中应用广泛,我们虽然学习了毫米、分米、厘米、米的认识,但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估测的准确,所以课堂延伸到课外,应用课堂学习的方法,多观察、多估算、多测量。

    小水滴
    小水滴5年前

    本节课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一节认识长度单位的重要度量内容的课程,在前面学习了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后,学生应该说具备了一定的度量经验,本节课借助工具直尺进行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度量的本质。度量就是一个度量对象里面包含了多少个这样的度量单位,然后经历度量的过程,找到度量的方法,得到度量的结果。

    光小程洋洋
    光小程洋洋5年前

    《铅笔有多长》一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赵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创设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 “量、比、想、找” 的过程,认识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建立尝试单位的空间表象,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希望赵老师能把教学设计的过程更加详细化,让老师们能够看到环节设计更细节的的地方就更好了。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认识毫米和分米。在过程中,中多种活动建立毫米的长度标准。在测量过程中感受学习分米的必要性。让知识与前面的知识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老师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进行合作学习的启蒙教育。 从生活情景入手,通过身体上的尺认识度量单位,先估测后测量,找出度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找一找,认一认。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光小程洋洋发表于2020-5-1009:25](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1084&ptid=126030)
    
    《铅笔有多长》一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赵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

    感谢您的肯定与建议。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5年前
    [李梦杨发表于2020-5-911:14](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00853&ptid=126030)
    
    度量在生活中中应用广泛,我们虽然学习了毫米、分米、厘米、米的认识,但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估测的准 ...

    感谢您的建议,这一部分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接触的少,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需要多观察、多估算、多测量。

    wx_u3Ljd3tR
    wx_u3Ljd3tR5年前

    度量的本质就是指人们用数量知觉和空间知觉这种本能去感受数量的多少与空间的距离,形成度量知觉;然后自觉地运用数学思维去创造度量的标准和度量的方法。《铅笔有多长》在学生已学了米、厘米的基础厂上,整个教学设计贯穿估计物体长度、实际测量验证物体长度,产生了需要新的单位分米、毫米来表述物体的长度,设计者还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教学过程】

    (一)情景交流,复习旧知。

    1. 出示姚明的照片和班上同学照片,介绍身高,回忆以前学到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师:大家认识吗?这是我国著名的篮球高手,谁知道他的身高?

    老师出示照片,学 ` 生猜测。

    师:他的身高 2 米 26 厘米,大家一起读一遍。

    师:这是我们的班的曹悦之同学,他比姚明矮多了,她的身高 127 厘米,127 厘米还可以怎么说?

    生:1 米 27 厘米。

    师:在你们刚才的回答中,用到了我们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师随即板书)


    1. 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将要认识更多的长度单位,不过在学习之前呢,我要请出我的助手。

    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打一文具)猜猜看:他是谁?

    生:铅笔。

    师:铅笔是我们的学习的好伙 伴,陪伴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同学们都有身高,铅笔也有长度。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铅笔有多长。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一起发现吧。(板书:铅笔有多长)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和孩子喜欢的谜语形式。很快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 “米” 和 “厘米”,为学习 “分米” 和 “毫米” 巧妙铺垫,也为梳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埋下伏笔。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师:老师这里有一枝小铅笔,谁来估计一下他有多长?说说你估算的长度。

    生:23 厘米。7 厘米......

    师:那我们要知道你们估计的准不准可以怎么办?

    生:测量。

    师:非常好的办法,我们以前学过测量,在测量之前,有没有什么想给你的小伙伴们提个醒的?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提醒:不能把尺子斜着量;铅笔的一端和 0 刻度对齐,看另一端和刻度几对齐,就读作几厘米。

    【设计意图】

    先让孩子们进行估计,发展孩子们的估测意识,在估测的过程中,也是让孩子们回忆利用曾经学过的,食指的宽度 1 厘米来进行合理的估测。测量过程中让孩子们相互提醒要点,其实就是在回顾前面学过的测量方法。

    (2)量一量:

    师:从你的信封中,拿出一根彩色的小棒,它就和我手中的铅笔一样长,用你的直尺量一量。

    生独立完成测量。

    师:你量的多少。

    生:10 厘米,都一样?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我把铅笔放大,尺子也同比例放大,一端对准 0 刻度,另一端对着数字 10,就是 10 厘米。那 “10 厘米还可以怎么说?”

    生:“10 厘米还可以说 1 分米。”

    师:他刚才说了一个新的名字是什么?

    生:“分米”。

    师:10 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表示,分米用字母 dm 来表示。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我们也可以说 1 分米 = 10 厘米。(三遍)

    【设计意图】

    本着 “基于教材,活用教材” 的原则,设计测量铅笔的活动,没有让孩子们都测量铅笔,因为刚好 1 分米的铅笔不好准备,也不便于低年级孩子的测量,我课前准备了 1 分米长的吸管,便于统一测量以及认知,而且在后面的感知过程中,以及单位换算过程中,这根 1 分米长的吸管,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后引出 10 厘米可以用 1 分米来表达,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估一估,量一量,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在尺子上找一找。

    师:现在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 1 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学生操作)谁来把你找到的 1 分米给大家看看。

    生 1:从 0 刻度到 10 刻度是 1 分米。

    生 2:从 1 厘米的地方到 11 厘米的地方是 1 分米。

    生 3:从 2 厘米的地方到 12 厘米的地方是 1 分米。

    生 4:从 5 厘米的地方到 15 厘米的地方是 1 分米。

    师:大家找的不一样,不管从哪儿开始,只要是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

    (4)感受 1 分米长度。

    师:那我们能不能试着用手比出 1 分米,用你的拇指和食指打开,你比得准确吗?

    生: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

    师:好,拿出 1 分米的小棒,把它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感受一下,拿掉小棒,这就是 1 分米;再感受一下,举起来我看看;闭上眼睛,把小棒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记住这个感觉。

    师:那 1 分米有多长?

    生伸出手比划。

    (5)寻找 1 分米。

    师:找找看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用眼睛仔细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生 1:手中的信封的宽。

    生 2:小拇指尖到手腕部长。

    师:我们身体上的尺子。我想请个同学来当模特,把你自己的手也举起来,哪里是 1 分米?咱们来验证一下,拿什么来验证?

    生:小棒。

    师:大家都验证了一下,非常好,我们身体上的尺子。

    ……

    师:赵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实物展示)药盒的长大约是 1 分米,抽纸的宽大约是 1 分米,赵老师放印章的小盒子的棱长大约是 1 分米,喝水的小杯子高大约是 1 分米,等等。善于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

    在学生认识 1 分米之后,再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1 分米有多长,建立 1 分米的量感,为后续的估测打下度量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度量知觉。让孩子们在身边寻找 1 分米,培养孩子们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1. 认识毫米。

    (1)估一估,量一量。

    师:同学们再看,老师还带来了一支小铅笔,这么短,想不想知道他有多长?谁来估计一下?

    生 1:3 厘米。

    生 2:5 厘米。

    ……

    师:那我们想要知道他的精确的长度,怎么办?

    生:测量。

    师:拿出信封中和这支铅笔一样长的透明的小棒,快用你的尺子量一量。(生独立完成)

    师:你测量的多长?

    生:6 厘米多一点。

    师:多多少?

    生:多 3 格。多 3 毫米。

    师:那我来把它们放大,看看多多少?铅笔一端对准 0 刻度,另一端是比 6 厘米多一些,数一数,多了 3 小格。

    师:老师把这些小格放大,观察这些小格,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 1:里面有一些线和其他的长度不一样。

    生 2:两个数字之间有 10 个小格。

    师:像这样的小格也有它的名字,叫毫米。1 格长 1 毫米。毫米可以用 mm 来表示。刚才同学说到中间有个小竖线的长度不一样表示什么呢?我们刚才数的时候也知道,从 6 到 7 刻度之间有 10 个小格,到这里是 5 个小格,每厘米中间 5 毫米的地方都有一个稍微长一点的小竖线,方便我们测量的时候去数。

    师:1 厘米的中间有 10 个 1 毫米的小格,也就是说 1 厘米 = 10 毫米。(板书:1 厘米 = 10 毫米)

    师:我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情况,为了测量的更精确,这时候就要用毫米来帮忙。现在谁能准确的说出刚才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生:6 厘米 3 毫米。

    【设计意图】


    测量 6 厘米 3 毫米铅笔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用过去学过的厘米已经不能准确表示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标准量。由此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再设计时,也是考虑到 6 厘米 3 毫米铅笔不好准备,再次制作了等长的吸管,供孩子们测量。

    (2)在尺子上找到 1 毫米,感受 1 毫米。

    师:现在在自己尺子上找出 1 毫米,用铅笔尖指给你的同桌看看。(同桌活动)

    师:用手比一比 1 毫米。(学生活动)

    师:大拇指和食指分开一点点,快挨着但没有挨着。在你带来的学具中找一找,有没有 1 毫米。

    生找到光盘,IC 卡的厚度(约 1 毫米),

    师:那我们借助光盘,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光盘,现在把光盘轻轻的拿走,这就是 1 毫米。(生独立操作)

    师:再次感受一下,捏住,再慢慢拿走。手指可不能动。(生独立操作)

    师:我们闭上眼睛,再来一下,记住这个感觉,两个手指快挨着但没有挨着的时候,这就是 1 毫米。

    (3)找出身边哪些物体长度是 1 毫米。

    师:我们刚才学了毫米,生活中,你在哪里还有,或是还听到过毫米这个单位,回忆一下。

    生 1:铅笔尖的宽度大约是 1 毫米。

    生 2:兵器讲座的时候,看到坦克炮管的口径也是用毫米做单位的。

    ……

    师介绍,我们在看天气预报的时候,有时也会听到 “毫米” 这个单位通常。预报员播报:“东北地区 24 小时降水 10 毫米。” 天气预报中,也会听到毫米。课后,我们要学着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

    认识 1 毫米之后,再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等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1 毫米有多长,建立 1 毫米的量感。再通过寻找身边的 1 毫米等活动,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培养了孩子的估测能力与空间观念,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度量意识。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3、小游戏:

    (1)“神奇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快速整理好学具,放在桌角上!游戏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

    师范要求:仔细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我会慢慢张开。如果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1 厘米、1 分米,当我出现这些单位的时候,你就及时喊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估计得最准确。我要请我旁边的同学离得近给我当助手。

    师生开始游戏,学生用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同桌两人一人比划一人猜。

    【设计意图】

    课中简单的游戏,调节学习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引出新的问题。

    (2)我说你做。

    师:这个游戏咱们经常玩,我来说,你来比划。

    师说 1 分米、1 厘米、1 毫米、1 米。生做出相应的长度手势。

    师:刚才大家都感受的很到位。那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吧。谁能说说他们大小关系,我们来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队。

    生:1 米>1 分米>1 厘米>1 毫米。

    1. 引导思考:1 米 =( )分米。

    师:它们现在都是我们的好朋友了,我们知道了 1 分米 = 10 厘米,也知道了 1 厘米 = 10 毫米,我突然有一个疑问,1 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 米 =( )分米)

    师:用手比比 1 米有多长?(生手势表达)我画了一条 1 米的线,现在我们怎么看出来 1 米里有几个 1 分米。用手比?拿什么来比比较准确也比较方便?

    生:1 分米的小棒。

    师:拿你的小棒来比比看。

    一生上台,把小棒贴在 1 米线上,发现一根小棒不够。

    师:一根够吗?再来(生上台),接着往后摆,应该怎么摆?

    生:一根紧挨着一根。

    生一一上台贴小棒。

    师:一共摆了几根?我们来一起数一数?

    生:10 根。

    师: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生:1 米 = 10 分米(板书:1 米 = 10 分米。)

    【设计意图】


    掌握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前面的 1 分米 = 10 厘米和 1 厘米 = 10 毫米的讲授,都在测量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的生成,所以,我专门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 1 米是 10 个分米的累加,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再次巩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三)巩固反馈,拓展运用。

    1. 填上合适的单位。

    师:看来这些长度单位都已经被你们熟练掌握了,下面我们就带着它们去给小动物帮帮忙。根据小动物的身高,选择合适的单位。

    长颈鹿身高 4(米) 小狗身高 30(厘米)

    蚂蚁身高 5(毫米) 熊猫身高 7(分米)

    【设计意图】


    让学生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 单位换算。

    师:智慧老人看大家掌握的很好,要考考你们。

    师:7 米 =( )分米

    生:7 米 =(70)分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 米 = 10 分米,那么 7 米就等于 70 分米。

    大家想不想一起接受挑战?拿出作业纸,完成挑战一。

    汇报检查。学生讲述理由。

    全对的举手。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


    巩固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1. 估一估,量一量。

    师:卡片的长在哪里?大家指一指。信封的宽,在哪里?指一指。

    师:你是怎么估得?有的同学估计的时候用到了身体上的尺子。这种用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生独立完成测量。并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

    先估计在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巩固新知,适当拓展。填写测量结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填写单位。

    1. 数学日记。

    (1)师读 “淘气日记”,发现问题及时举手并纠正。

    (2)师:还有一种数学日记,淘气记录了他的一些问题,你能帮帮他吗?

    1()-9()=1()

    1()-90()=10()

    生汇报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

    读淘气日记,在轻松有趣地气氛中,掌握如何选用合适的单位,指导学生边读边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日记中多用长度单位的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的长度单位进行标记。发展估测意思,也明确长度单位需要注意的地方。

    天兔行_HXafX
    天兔行_HXafX4年前
      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表明,数学概念的获得依赖一定的经验。经验有正面的经验和干扰的经验,正面的经验对后继学习有促进作用,干扰的经验对后继学习会产生阻碍作用。赵老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时,充分考虑到对小学生产生干扰 的经验,并对此进行改造、修正。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四)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谈收获。

    师:我用一首儿歌来总结一下吧

    教师边说边演示:

    五兄弟

    亲密无间五兄弟,我是最小叫毫米。

    靠我最近是厘米,三哥分米、二哥米。

    手指叉开表进率。每个间隔代表 10,

    五个兄弟少一个,都问老大在哪里?

    要问老大在哪里,下节课里找到你。

    【设计意图】

    用儿歌总结全课,孩子们喜欢也易于接受,利用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借助手指强化学生的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天兔行_HXafX
    天兔行_HXafX4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6-2509: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391&ptid=126030)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认识分米 
    
    (1)估一估。
    
    <br />

    在这一环节里,赵老师的设计先入为主,先让学生建立 10 厘米的表象,通过测量,让学生明确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这样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天兔行_HXafX
    天兔行_HXafX4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6-2509:3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393&ptid=126030)
    
    3、小游戏:
    
    (1)“神奇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快速 ...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是难点,这里设计的游戏能起到很好巩固作用。特别是在黑板上贴 1 分米的小棒,学生集体关注,共同见证了 10 根 1 分米的小棒首尾相连就是 1 米长,成功帮助学生建立了 1 米 = 10 分米的表象。

    天兔行_HXafX
    天兔行_HXafX4年前
    [守望麦田发表于2020-6-2509: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210391&ptid=126030)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认识分米 
    
    (1)估一估。
    
    <br />

       在认识分米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赵老师选择了接手式的学习方式,因为现实情况如此,分米不像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听得多、用的多,学生对分米这个长度单位较为陌生。所以,在这里,这老师直接给学生准备了准确的 1 分米长的吸管,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过程中建立表象,明确 1 分米就是 10 厘米长。
    
      在这之后,充分的活动让学生不断的强化对 1 分米长度的感知,通过在尺子上找 1 分米,拿手比划 1 分米,利用表象去寻找生活中的 1 分米。这样,不仅突破了本课的一个难点,还将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了 “火热” 的数学活动,学生学得快乐,知识掌握的扎实。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因为疫情的缘故,大家也一直没能在一起讨论研究,我和多位老师在网络中,利用视频会议进行了沟通,从二年级的学生实际出发去思考,修改教学设计,更加贴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学会本课的内容。为了能更好的和大家交流,我在家将教学设计得初稿制作了微课,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我的想法。

    微课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czMDA4MzIwOA==.html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3 14:06 编辑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34、35 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时已经认识了 “厘米” 和 “米” 这两个长度单位,能够用米和厘米为单位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这节课是有关长度测量的第二阶段的学习,教材借助 “铅笔有多长” 这一生活情境,安排了两次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必要性,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同时具备了怎样估测和测量物体,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等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度量单位并没有很深刻的认知,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能直观地对物体的长短进行比较,却没有应用度量单位的意识。因此,我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有趣的旅游情境、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去探究和发现,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目标】

    1.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知道 1 分米和 1 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 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 “1 分米”“1 毫米” 的事物,加深对分米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3 14:06 编辑


    【教学重点】

    探究 1 分米和 1 毫米分别有多长。

    【教学难点】

    会用分米、毫米这样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

    交流探究,实践操作。

    【教学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希沃白板 5,铅笔学具,尺子,光盘,IC 卡,杯子,盒子,抽纸等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3 14:07 编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现在还不能外出旅游,今天,赵老师就带大家来一场线上的 “云旅行”。

    师: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首都北京,北京有很多的名胜古迹,这是天安门、长城。(出示图片)其实除了这些有名的景点,北京的胡同也很有意思,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特别的胡同,它叫 “钱市胡同”,听,导游来了。(视频播放)。

    (播放资料:小朋友们好,今天我带你们看看钱市胡同,钱市胡同号称北京最窄的胡同,全长 55 米,平均宽 70 厘米,如果俩人走面对面,你的侧着身过去。你别看它最窄,他可是中国最早的金融交易所在地。)

    师:听了导游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 1:它全长 55 米,宽 70 厘米。

    生 2:钱市胡同号称最窄的胡同。

    生 3:如果两个人面对面走还得侧着身走。

    师:你们听的特别仔细,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耳朵。这个数学信息里用到了我们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 “米”,“厘米”。(板书)这节课我们将要认识更多的长度单位。

    师:老师想问问你们,这两个长度是怎么得到的?

    生:测量。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从测量铅笔有多长开始。(板书:铅笔有多长)

    师:你们喜欢测量吗?下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 “第一量”。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喜欢旅游的这一情景,很快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然后从视频资料中,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长度单位 “米” 和 “厘米”,为学习 “分米” 和 “毫米” 巧妙铺垫,也为梳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埋下伏笔,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3 14:07 编辑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毫米。(毫米产生的必要性)

    (1)量一量。

    师:现在大家拿出信封里,红色的那一根铅笔,来量一量它的长度吧。

    师:你们量好了吗?谁来说一说。

    生:6 厘米 2 毫米,6 厘米 3 毫米。(板书:毫米)

    师:我怎么听到你们都用到了一个新词,我们前面学到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这个新的 “毫米” 是什么?(板书问题)

    师:我把铅笔和尺子同比例放大放在屏幕上,一端对准 0 刻度,另一端到这里,这是多少?

    生:这是 6 厘米多出来一点。

    师:多出来一点,所以你们给我了一个新词 “毫米”。那毫米是什么?

    生 1:毫米是一个测量的长度单位。

    生 2:毫米就是比厘米更小的单位。

    师:对了,厘米不能精确表示出这根铅笔的具体长度了,我们需要比厘米更小一些的单位,所以来了一个新的词,它是毫米。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毫米?(板书问题)

    生:因为厘米不能准确表示得地方,要用到毫米。

    师:那毫米应该放在哪里?

    生 1:放在两个厘米之间。

    生 2:分成 10 个小格。

    师:说的非常好,其实尺子就是这么造出来的。(动态出示)

    师:再放大一些,你们发现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

    生:10 毫米等于 1 厘米。

    师:那我们来一起数一数,1 厘米中有 10 个小格,也就是 10 个 1 毫米。所以我们可以得到 1 厘米 = 10 毫米。(板书:1 厘米 = 10 毫米)

    师:现在谁能准确的说出刚才测量的铅笔有多长?

    生:6 厘米 3 毫米。

    师:对,比 6 厘米多 3 小格,就是 6 厘米 3 毫米。

    【设计意图】

    测量 6 厘米 3 毫米铅笔的活动,让学生发现用过去学过的厘米已经不能准确表示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标准量,由此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3 14:07 编辑


    (2)寻找 1 毫米。(建立毫米的表象)

    师:现在在你自己尺子上找出 1 毫米,太短了,手指不好指,用铅笔尖指给你的同桌看看。(学生活动)

    (3)感受 1 毫米。

    师:我们再来用手指比出 1 毫米。(学生活动)

    师:大拇指和食指分开一点点,快挨着但没有挨着。下面在你的学具中再找一找,有没有 1 毫米。

    生 1: IC 卡的厚度约 1 毫米。

    生 2:光盘的厚度约 1 毫米。

    师:很好,那我们借助学具,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光盘,现在把光盘轻轻的拿走,这就是 1 毫米。(生独立操作)

    师:再次感受一下,捏住,再慢慢拿走。手指可不能动。(生独立操作)

    师:再来一次,记住这个感觉,两个手指快挨着但没有挨着的时候,这就是 1 毫米。

    (4)生活中的 1 毫米。

    师:生活中常见的光盘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IC 卡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平时在表示一些精密仪器得小零件的长度时也会用到毫米这个单位,在我们的眼睛里,眼角膜中央厚度约为 0.5 毫米,周边厚度约为 1 毫米,是不是特别薄,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眼睛。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3 14:08 编辑


    2、认识分米。

    (1)测一测、量一量。(明确 1 分米 = 10 厘米)

    师:刚才你们都说喜欢测量,下面我们准备开始今天的 “第二量”。在信封里拿出绿色的铅笔,测量一下,它有多长?

    生独立完成测量。

    师:你量的多少?

    生 1:10 厘米。

    生 2:10 厘米。

    ......

    师:我听到很多同学都测得是 10 厘米?老师把它们再同比例放大。

    生:1 分米。

    师:对,10 厘米还有一个新的名字就是 1 分米。根据你刚才学习毫米的经验,对于分米你有什么问题呢?

    生 1:为什么要有分米?

    生 2:分米是什么?

    生 3:1 分米有多长?

    师:好,我们一个个来解决,分米是什么?

    生 1:分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生 2:分米是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

    生 3: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还是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师:为什么要有分米?

    生:如果测量较长的物体,用 1 厘米去测量太麻烦了,这个物体还比 1 米短。

    师:你说的很有道理。那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 他们俩有什么关系呢?

    生:10 厘米就是 1 分米。

    师:对,10 个 1 厘米就是 1 分米,也就是 1 分米 = 10 厘米。(板书)

    【设计意图】

       本着 “基于教材,活用教材” 的原则,让孩子们都测量 1 分米铅笔,而且在后面的感知过程中,以及单位换算过程中,这根 1 分米长的铅笔,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后引出 10 厘米可以用 1 分米来表达,学生经历动手操作,量一量,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在头脑中构建了 1 分米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3 14:08 编辑


    (2)找一找、比一比。

    师:现在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 1 分米长的一段。是从哪到哪?谁来把你找到的 1 分米给大家说说。

    生 1:从 0 刻度到 10 刻度是 1 分米。

    生 2:从刻度 5 到 15 的地方是 1 分米。

    生 3:从 1 厘米的地方到 11 厘米的地方是 1 分米。

    生 4:从 4 到 14 也是 1 分米。

    师:大家找的不一样,不管从哪儿开始,只要是 10 个连续的 1 厘米就是 1 分米。

    (3)建立 1 分米的表象。

    师:那我们能不能试着用手比出 1 分米长,把你的拇指和食指打开,你比得准确吗?拿什么验证一下。

    生:可以把 1 分米的铅笔放上去比比看。

    师:好,拿出 1 分米的铅笔,把它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再拿掉,这就是 1 分米;再感受一下,举起来我看看,和你的同桌比一比。把它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拿走,这就是 1 分米,记住这个感觉。

    (4)寻找生活中的 1 分米。

    师:那在我们的身边找找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

    生 1:小拇指尖到手腕部长。

    师:这就是我们身体上的尺子。我想请个同学来当模特,把你自己的手也举起来,哪里是 1 分米?咱们拿什么来验证?

    生:1 分米的铅笔。

    师:大家都验证了一下,非常好,我们身体上的尺子。

    生 2:我文具袋里正好有一个大约 1 分米长的小铅笔。

    生 2:一拃长。

    师:小朋友的一拃长大约 1 分米,打开你的拇指和中指都来感受一下。

    师:赵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实物展示)喝水的小杯子高大约是 1 分米,平时用的胶棒高大约是 1 分米,药瓶的高大约是 1 分米,抽纸的宽大约是 1 分米,小糖盒的棱长大约是 1 分米,。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意图】

    在学生认识 1 分米之后,再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直观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1 分米有多长,建立 1 分米的量感,为后续的估测打下度量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度量的意识。让孩子们在身边寻找 1 分米,培养孩子们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3 14:09 编辑


    (5)探究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已经认识 4 个长度单位了,他们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面对他们一家人,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他们要有老大。

    师:谁能来给他们排排队,按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顺序放?

    生:(边摆边说)毫米比厘米小,放在厘米的后面,分米比厘米大,放在厘米的前面,米最大,放在最前面。

    师:特别好,你们都是会思考的孩子。

    师:我们还知道了 1 分米 = 10 厘米,1 厘米 = 10 毫米,那我想问问你们老大和老二有什么关系?也就是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

    生:1 米等于 10 分米。

    师:这个猜测对不对?我们验证一下。

    师:老师画了一条 1 米的线,现在我们怎么看出来 1 米里有几个 1 分米。你有什么办法?

    生:1 分米的铅笔。

    师:拿你的铅笔来比比看。

    师:一根够吗?那你想办法?需要几根?请你们组的同学来帮忙吧。

    师:我们来一起数一数这是几根?

    生:10 根。

    师:那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1 米 = 10 分米(板书:1 米 = 10 分米。)

    师:谁还知道他们四个兄弟的名字的字母表示形式?

    生:m,dm,cm,mm.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看来你们有丰富的课外知识。

    【设计意图】

      掌握四个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前面的 1 分米 = 10 厘米和 1 厘米 = 10 毫米的讲授,都在测量的过程中,顺其自然的生成,所以,我专门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 1 米是 10 个分米的累加,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再次巩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3 14:09 编辑


    三、巩固新知。

    1. 我们一起做游戏:

    (1)神奇的手指 -- 我说你做。

    师:你们表现太棒了,赵老师决定带大家来玩个游戏,神奇的手指 -- 我说你做。我说长度,你用手做出相应的长度。

    师说 1 分米、1 厘米、1 毫米、1 米。生做出相应手势。和同桌比比看。

    好了,活动了一下,我们再来玩个 “找朋友” 的游戏。

    (2)找朋友。(单位换算。)

    师:30 厘米和谁是好朋友?

    生: 30 厘米 = 3 分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0 厘米 = 1 分米,那么 30 厘米就等于 3 分米。

    师:快给 7 米找朋友,

    生:。7 米 = 70 分米,因为 1 米 = 10 分米,7 米里面有 7 个 10 分米,就是 70 分米。

    40 毫米 = 4 厘米,90 分米 = 9 米

    师:给他们都找到朋友了,还记得开始我们参观的钱市胡同的宽是 70 厘米,还可以怎么说?

    生:胡同宽 7 分米。

    【设计意图】

       课中简单的游戏,调节学习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找朋友的游戏,意在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2. 估一估,量一量。

    师:下面来进行今天的 “第三量”,拿出学习单。

    测量食指长和课桌的宽。

    师:伸出你的食指,食指的长是从哪到哪里呢?课桌的宽,就是这条边,先来估计一下,他们分别有多长,写在学习单上。(生独立估计)

    师: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估计的是多少?怎么估计的?

    生:我估计食指长 5 厘米,我的拇指甲的长是 1 厘米,我比了 5 次,所以估计食指长 5 厘米。

    生:我估计桌子边大约长 3 分米,我的一拃长 1 分米,我的 3 拃就是 3 分米。

    师:他特别会用身体上的尺子,下面同桌合作,来实际测量一下吧。

    师:你测量的手指是多少?

    生:我测量的食指长是 6 厘米 5 毫米,我估计的是 6 厘米。

    生:我测量的桌子边长是 3 分米,我估计的是 30 厘米。

    师:那还挺接近的,说明你估计得很准确。

    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多多训练,可以用到我们身体上的尺子,想办法让自己估计的更准确。

    【设计意图】

    先估计再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估测方法。巩固新知,适当拓展。

    3. 淘气日记。

    师: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会用记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淘气就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快来读一读吧。

    生读 “淘气日记”,发现问题及时举手并纠正。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在表示长度的时候,需要思考,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3 14:12 编辑


    四.数学阅读。

      这节课我们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还知道了他们四个之间的关系,同学们表现的特别棒,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的探索知识的旅程还在继续,瞧,“云旅游” 第二站,赵老师带大家来到我们西安著名的古城墙。 谁想当小导游,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西安城墙是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墙,位于西安中心。城墙高 12 米,顶宽约 14 米,底宽 16 米,西安城墙墙砖的长 37 厘米,宽 5 厘米,厚度约 1 分米。
    
     小导游介绍的很清楚,大家对家乡了解的同时,相信你也发现了很多的数学信息,善于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

       结课依然用 “云旅游” 的情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家乡,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数学,感受身边的数学。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9 14:33 编辑


    前测学情分析

    图片:

    QQ截图20200709143148.png QQ截图20200709143200.png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9 14:30 编辑








    图片:

    QQ截图20200709142826.png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对方提出的问题是:

    参考对方辩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授课老师先讲 “毫米”,后讲 “分米”,这与教材编排是不一致的,请对方辩友从度量的角度出发,谈一谈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什么?与教材编排相比有什么优势与不足?

    针对我们为什么先讲 “毫米”,后讲 “分米”,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一、素材的选取更贴近现实生活,更适合学生思维的生长。

    教材中提供了 2 支铅笔,客观来看,恰好 10 厘米长的铅笔是不多的,而任意长度的铅笔则有很多。先测量 6 厘米多的铅笔,选材更具有一般性和真实性。教材是素材,素材是载体,我们希望选取能够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空间的素材。如果先认识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接受式学习的成分较多。因此,选择先学习毫米能更准确地对接到学生的生长点。


    二、这样的设计可凸显毫米产生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概念学习的必要性不能轻视, “必要性” 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解概念的本质。这种必要性往往体现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6 厘米多多少说不清,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无法解决测量不准的矛盾,这样的矛盾会使学生不断追求完善认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先认识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就达不到这样明显的效果。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三、适时培养度量意识。

    度量是现实的需要,当厘米不能准确刻画这根铅笔的长度时,就需要更小一点的标准单位来计量这只铅笔的长度,毫米就这样产生了。度量意识是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体验并培养的,度量单位与度量工具也是依托于体验性的活动来让学生一点一滴认识到其作用和重要性的。在设计中,学生发现米与分米的关系时,用长 1 分米的铅笔一支一支接着贴的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就是通过长度单位的累加,在进一步的辨析中增强量感的感悟,培养度量意识。


    四、问题引领学生有效学习。

    问题意识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培养核心素养,仅靠记住、读儿歌、诵读等浅层次的学习方式是无法顺利完成的,我们在学习毫米时,通过核心问题 ——“为什么会有毫米?”、“如何设计比厘米还小的新的计量单位?”、“新单位和过去的旧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 等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来达到思维品质的不断提升,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实现 “内容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结构化” 的学习目的。


    五、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 创造 “比厘米还小的单位?学生创造性地将元角分的十进制、个十百千的十进制类推到创造毫米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毫米,对于尺子的构造也就理解了。

    在后续,我们将学习毫米的思维经验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分米,引导学生尝试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深度学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感受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能清晰地厘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建构和明晰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自身优势,贯彻 “从头至尾” 的数学思考。

    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用资源,将最后的阅读材料 ——“钱市胡同” 巧妙改编为导入环节,既复习了旧知,激发了兴趣,还引发了思考。课尾我们结合自身资源,让西安的城墙走进学生的学习,学以致用,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将数学思考不断延伸。


    综上所述,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数学核心素养和课标设计了教学活动,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掌握,更关注学生是否能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在任务驱动下,通过认知冲突和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迁移自主建构,达到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效培养度量意识。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答辩 PPT

    图片:

    2.png 1.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守望麦田
    守望麦田4年前

    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7-25 19:35 编辑


    不一般的学习之路

    ——“铅笔有多长” 一课度量主题的教学思考活动综述

                       西安新知小学  答辩团队
    
              
    
      2020 年 2 月中旬,西安新知小学作为北师大基地校参加了 “北师大第十五届基地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 活动,经过初步筛选,确定赵莹老师的《铅笔有多长》一课作为参赛作品,盖春丽、谢文军、崔雯和赵莹老师一起组成答辩团队,专家指导是教研员冯革琳老师和陕西省特级教师杜娟利老师。
    
      此次研讨聚焦 “度量” 主题,主办方要求参赛教师在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 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我们为有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因经验不足感到忐忑不安。我们一边学习其他学校的经验,一边在冯老师和杜老师的指导下慢慢摸索,开始一段不同一般的学习之路。
    
     2 月底至 5 月中旬,因为疫情我们不能进行现场交流,大家用钉钉、QQ、微信进行线上教研活动,积极进行学习研讨,不断研读课标、研究教材、学习有关 “度量” 主题的文献资料。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对课标的解读,我们认为应该努力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从度量的角度体会数学魅力,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教材中 “情境 + 问题串” 的设置条理清晰,借助原有知识基础认识 “分米”、“毫米” 后再通过找一找、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答辩团队成员在交流研讨过程中确定了教学设计的初稿,基于对教材编排的认同进行教学设计,并把自己星星点点的想法及时发帖,同时赵莹老师根据无生授课教研的情况设计将整个教学流程制作成教学微课。
    
     5 月中旬复课后,赵莹老师进行了第一次课堂实录,5 月 28 日学校立即展开了大型教研活动,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现场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地分析和讨论,大家明确分米和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对分米和毫米的授课顺序提出异议,认为先认知毫米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冯老师指出,教学可以 “内容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结构化”,注重核心问题的设计,用真实的问题推动教学。理解意义,注重体验,加强估测,渗透度量意识.
    
     6 月份,答辩团队经过多次商讨,并且和杜娟利研修共同体的二十多位教师再次针对这节课进行云端教研活动,将研讨教师的范围由校内扩大至校外,深度进行研究。大家以点带面,通过 “铅笔有多长” 这节课对北师大教材的教学理念、设计思路、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度量的意义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模拟答辩进行提问,让讨论更加热烈而且具有针对性。
    
      答辩团队也多次进行研讨,推翻了第一次实录的教学设计,不断思考怎样的环节更能够让数学课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改造,让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经验对接。指导专家冯革琳老师亲自设计前测题,通过真实的数据分析,让我们真正读懂学生。改头换面的教学设计,体现出教师们在研讨中对教材的逐步理解。基于学生的经验,积极建构体验材料,还原度量的产生过程,加强体验性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度量意识,要将学生已有的碎片化生活经验,生长成学科知识,成为学科素养。
    
     在第二稿的教学设计中,注重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以及长度单位的关系的理解,例如毫米是什么,怎么来的,和厘米有什么关系等,这样学生会明晰长度单位的来龙去脉,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更加到位。抛弃了吸管,改用教学参考中建议的铅笔图,再加上使用希沃课件进行课件的展示,整体效果明显优于第一版。正是思想引领课堂,技术助力课堂,行动改变课堂,智慧丰盈课堂。而这,正是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所在吧。

    因为疫情导致授课时间紧张,我们没有进行第三次课堂实录,但是,磨课、研课的脚步并不会停止,对 “度量” 的诸多问题将继续探讨。围绕着 “铅笔有多长” 这节课的不断剖析,我们将追寻数学的本质,让数学课堂充满思考。

    7 月 20 日,我们参加了网络答辩,第一次参加还是挺紧张的,通过三天的答辩学习,促进我们对度量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争取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历时半年大赛完美落下了帷幕,不一般的学习之路,我们收获满满。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0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6ms · UTC 18:58 · PVG 02:58 · LAX 11:58 · JFK 14:58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