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

默默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第 3814 号会员,加入于 2021-03-08 09:47:51 +08:00
10 G 5 S 25 B
默默 的最新回复

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要磨出精品课,就务必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辩课团队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 - 个细节。透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潜力、应变潜力、教学创新潜力都得以提升。

我们一路走来,收获颇丰。参加小学新世纪的辩课活动就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 16-18 页的《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应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进行操作、讨论、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加强。

4、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步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转化思想的渗透及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起疑导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圆的面积怎么计算吗?

生:πr

师: 哦,那你们知道这个公式怎么来的吗?

生 1: 把圆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 2: 对还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很好,这种方法在数学中被称为转化。(板书:转化)就是把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有的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用转化思想来研究一下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板书:圆的面积)

师:刚才两位同学为咱们提供了一些线索,可以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那我们都学过那些平面图形呢?这些图形都可以用转化成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手中的器具想一想、剪一剪、拼一拼吧,并说说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圆和拼后的图形都哪些联系。

生:小组合作。

学生汇报(1、平行四边形(黑板展示拼摆的过程):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圆的半径)

2、长方形(学生展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3、梯形(学生展示):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两个半径。

4、三角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四分之一圆,高相当四个半径。

师:原来圆可以转化这么多的平面图形,那这些图形的面积都等于圆的面积吗?请同学们打开学习单,对应你们小组的转化的图形,想一想、填一填。

生:汇报。

师:你们看出什么了吗?

生:最后推导出圆的面积为 πr

师:原来圆的面积公式就这样被我们推导出来的,为我们的聪明鼓鼓掌吧。

预设采访语:

为什么将圆平均分成了 4 份?或你怎么想到沿半径去剪的?

你拼成了什么图形?

8 等份与 4 等份相比,你觉得你拼的图形怎么样?

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拼成的图形才更像平行四边形?

[说明:学生自然而然的将圆片等分成 4 份,远比老师提前准备的 8 等份,16 等份要有分量,而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自己 “创造” 的,其教育价值远比教师 “直接告诉” 要大得多。]

谢谢同学们的精彩提问和发言!

师:同学们,要想拼成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应该怎么办?

生:继续分。

师:要不要试一试。

16 等份,拼成的图形怎么样?32 等份?

想象一下,如果 64 等份呢?开始有点像 (长方形) 了。

继续分下去,分得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简直成了 (长方形)。

[说明:将圆片 4 等份、8 等份、16 等份,学生可以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当份数越来越多时,学生感受到不可操作性,这时就有必要借助电脑的优势,弥补操作和想象的不足。在拼法的对比和想象中,学生体会着 “化曲为直”,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师:我们把圆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形状变了,什么没有变呢?

生:面积。

师:要想求出圆的面积,只要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了。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这里的长和宽又相当于圆的什么?

[说明: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适时的话锋一转,学生的思维过度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让学生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效地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 再次探究自主估算巧设玄机

师:其实圆的面积也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演示圆内接正方形,继续平均分),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当我把圆分的多得多,那么圆的面积和方格的面积是非常相似的。这是我们数学上的极限思想。

师:再请大家拿出手中的圆片,如果不知道一个圆的半径,你能估出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 运用公式巩固提高

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问题,我们也可试着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你说好不好!

反思: 《圆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知道了圆是曲线图形以及圆的半径直径等,在圆周长的学习中对曲线图形的基本研究方法 —— 化曲为直的方法学生有了初步的体验,但对于圆的面积推导的这种极限思想学生却是首次接触,一节课的时间,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拼一拼,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从课堂中暴露出了一些实际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反思本节课的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在《圆的面积》这一课中,我是这样为学生设计目标的:(1) 让学生通过自己相互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切拼等方法研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2) 在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后能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达成这一目标。 2、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在《圆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动性上下工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多给学生学习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比如,在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学生只知道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但对于圆这样的曲线图形面积的推导,这是摆在学生面前的现实的问题。此时的学生可能一片茫然,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发现,所以在设计时我由学生已经知道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做引子,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推导公式的最后阶段,我也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研究拼成的长方形的边与圆中的线段的关系,这一点正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教师的直接演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才能把重心由 " 教 " 转到 " 学 " 的方面,从教学生 " 学会 ",转移到教学生 " 会学 ",才能使学生能获得独立自主地去探求和掌握新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式教学的转变,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向深刻理解的意义学习的转变。 3、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能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 " 主角 " 到 " 配角 " 的角色转换。学生的座位形式,变化为 " 圆桌型 ",由全班划一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读读、圈圈、做做,同桌议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存在的不足: 1、分组不够合理。在课堂中的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中,我发觉有两个小组的同学每个思维都比较活跃,讨论也有声有色,很激烈,对老师布置的操作任务完成得井井有条,而另有三个组的同学可能是基础较差一些,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单位时间内很难完成,导致他们在单位时间内的收获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习能力强、中、弱的学生进行搭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点,让每位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2、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在教学最后时,我设计的是学生利用所学的圆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讨论出多种求圆形花坛的占地面积的方法,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但由于我对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导致这个练习只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显得本节课不够完美,没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教材 六年级上 圆的面积(一)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圆的周长公式、初步建立面积的含义和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因此,本设计注重直观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学生直观动手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再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通过形象、具体的操作体会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极限思想。然后通过组织学生比较拼成的圆形和原来圆的联系,由熟知已经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以便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为以后解决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圆面积与半径的关系,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发现圆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建立无穷细分的极限思想。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拴在木桩上的羊吃草的动画画面 提问:你能知道羊吃了多大面积的草吗? 指名说,揭题:要知道羊吃草的面积其实就是求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圆的面积。

【设计说明: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画面引入新知,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课

1、初步猜想:首先我们来猜一猜圆的面积怎么来算呢?

2、学生猜测方法: 学生 A:可以在圆内画一个最大内接正方形,通过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圆的面积。 师:请看,这是一个圆。(课件显示)。

提问:(1)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2)师:那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相等吗? 【设计说明:问题解决之前,让学生尝试猜想。有效地体验从猜想 —— 实践验证 —— 分析 —— 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3)师:圆的面积比这个正方形面积多一些呢,怎样做可以是误差缩小呢?

(4)生:我们可以把正方形继续平均分, 师:是这样吗?还是这样?(出示 ppt)

(5) 学生:分的越多,结果就越精确。 课件出示方格 师:大家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数方格的? 引导说:先数满一格的有几格;再数不满一格的(接近满格的可以看作满格,不满一格的可以看成半格凑成一满格)。

(6)师: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求出圆的面积呢? 师:会数了吗?还有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我觉得这个正方形面积好数,可这圆的面积怎么数呢?小方格只盖了一部分啊?)

引导说:先数出  1/4 个圆的面积。

师:真聪明,那就赶快动手数吧

【设计说明:学生对数方格的方法可能有所遗忘,特别是数圆的面积会有困难,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为发现两者的倍数关系作好准备。】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

(一)任务呈现: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总结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一般思路:将新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思考: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

(二)自主学习:

1. 实验探究: 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沿等分线剪开,用剪下的纸片拼一拼,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汇报,投影演示:

(1) 操作:用剪下的近似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 比较: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2. 推导公式: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了。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何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圆的什么有关?长方形的宽与圆的什么有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

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 转化) ↓ ↓ ↓ 圆的面积 = 圆周长一半 × 半径 = πr × r = πr²

结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²,验证猜想正确。 任务二: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努力,我们得到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²

板书设计: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转化)

↓ ↓ ↓ 圆的面积 = 圆周长一半 × 半径 = πr × r = πr²

《圆的面积》中的圆是小学阶段最后认识的一个平面图形,它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认知。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忆了平行四边形求面积公式时的推导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亲身经历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刚开始,我与学生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圆的周长公式,为下面计算圆的面积公式做好了铺垫。先让学生各自述说 自己对于圆的面积的一些认识,再提出一个难题:“你能想办法求出圆的面积么?” 面对这一问题,大部分学生一筹莫展。个别同学经过预习,对本课所采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表达了利用剪一剪和拼一拼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想法。 在这时,提出 “以前有没有这样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 学生回忆起以前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也是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一三角形,再通过平移补到缺口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中得出了转化是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用到。然后同学们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孩子们通过操作后,发现将圆等份后可以将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如果将圆等分的等份越多,那转化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的演示,直观的向他们展示了转化过程以及利用极限的方法变成长方形后其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学生们大胆猜测,积极求证之下推导出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为了本节课的教学,自己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因此,从整个教学设计来看还做得较为可行,重点把握的比较准确。 但是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还是存在着几点不足: 1、课堂语言评价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平时比较不怎么注意这方面的培养,导致课堂气氛没有很好的被调动起来。因此,希 望能通过平时课堂教学的磨练逐步改善这个缺点。 2、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及实践操作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在讲解推导过程中讲的不够透彻,学生理解还不过深入。如果当 时在引导上能及时考虑到这一点,并给予更具技巧性的引导,或与能使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那么整个课堂讲显得更为饱满。

《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教材 六年级上 圆的面积(一)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圆的周长公式、初步建立面积的含义和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因此,本设计注重直观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学生直观动手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再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通过形象、具体的操作体会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极限思想。然后通过组织学生比较拼成的圆形和原来圆的联系,由熟知已经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以便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为以后解决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圆面积与半径的关系,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发现圆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与推导。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建立无穷细分的极限思想。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三步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拴在木桩上的羊吃草的动画画面 提问:你能知道羊吃了多大面积的草吗? 指名说,揭题:要知道羊吃草的面积其实就是求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圆的面积。 【设计说明: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画面引入新知,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课 1、初步猜想:首先我们来猜一猜圆的面积怎么来算呢? 2、学生猜测方法: 学生 A:可以在圆内画一个最大内接正方形,通过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圆的面积。

师:请看,这是一个圆。(课件显示)。 提问:(1)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2)师:那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相等吗? 【设计说明:问题解决之前,让学生尝试猜想。有效地体验从猜想 —— 实践验证 —— 分析 —— 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3)师:圆的面积比这个正方形面积多一些呢,怎样做可以是误差缩小呢? (4)生:我们可以把正方形继续平均分, 师:是这样吗?还是这样?(出示 ppt) (5) 学生:分的越多,结果就越精确。 课件出示方格 师:大家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数方格的? 引导说:先数满一格的有几格;再数不满一格的(接近满格的可以看作满格,不满一格的可以看成半格凑成一满格)。 (6)师:还有什么办法能够求出圆的面积呢? 师:会数了吗?还有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我觉得这个正方形面积好数,可这圆的面积怎么数呢?小方格只盖了一部分啊?) 引导说:先数出  1/4 个圆的面积。 师:真聪明,那就赶快动手数吧 【设计说明:学生对数方格的方法可能有所遗忘,特别是数圆的面积会有困难,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为发现两者的倍数关系作好准备。】 二、民主导学 三、任务一: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 (一)任务呈现: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总结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一般思路:将新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思考: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 (二)自主学习: 1. 实验探究: 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再沿等分线剪开,用剪下的纸片拼一拼,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汇报,投影演示: (1) 操作:用剪下的近似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 比较: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2. 推导公式: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了。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何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圆的什么有关?长方形的宽与圆的什么有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 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 转化) ↓ ↓ ↓ 圆的面积 = 圆周长一半 × 半径 = πr × r = πr² 结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²,验证猜想正确。 任务二: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努力,我们得到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²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转化)↓ ↓ ↓ 圆的面积 = 圆周长一半 × 半径 = πr × r = πr²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 “转化” 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身比较抽象的。本节内容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转化” 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极限思想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中,极限思想(化曲为直)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转化教具。 学具:书、计算器、16 等份教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大家看,一匹马被拴在木桩上,它吃草的时候绷紧绳子绕了一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复习圆的相关特征) 师:那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呢? 师:圆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圆的面积。(揭示课题) 2、师:你想研究它的哪些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的伊始就用这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导入新课的学习,既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为后面圆面积的学习奠定基础,更可以让学生从课堂上涉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猜想验证、初步感知 1、实验验证 (1)师: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会和它的什么有关系? 师:你觉得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的几倍? (2)师:对我们的估计需要进行? 生:验证。 师: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师:下面请大家先数数圆的面积是多少。 师:数起来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更简洁一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先数出 个圆的方格数,再乘 4 就是圆的面积) (让学生在图 1 中数一数,用计算器算一算,填写表格里的第 1 行。) 

 圆的半径 (cm)   圆的面积 (cm2) 圆的面积 (cm2) 正方形的面积 (cm2)   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3)师:只用一个圆,还不足以验证猜想,作业纸上老师还准备了两个圆,同桌合作,分别用同样的方法把研究成果填写在表格中。(课件出示图 2 和图 3) (学生完成后交流汇报。) 师: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三个圆的半径虽然不同,但是圆的面积都是它对应正方形面积的 3 倍多一些。 3、师:正方形面积可以用 r2 表示,那圆的面积和它半径平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 3 倍多一些。 小结:我们经过猜测 —— 数方格 —— 验证,最终发现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也就是它半径平方的 3 倍多一些。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数方格开始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学习,有利于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为进一步探索圆的面积公式作好准备。由数方格获得的初步结论对接下来的转化推导相互印证,使学生充分感受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合理性。】 三、实验操作、推导公式 1、感受转化,渗透方法 (课件再次出示马吃草图) 师:知道了 3 倍多一些,就能准确算出这匹马最多可以吃多大面积的草了吗? (引导学生发现,3 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还不清楚,需要继续研究能准确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2、师:大家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 (学生回忆后汇报,教师演示,激活转化思路) 3、第一轮探究 —— 明确思路,体会转化 师:想想看,圆能不能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是否可以化曲为直呢? 生:剪圆。 师:怎么剪呢?沿着什么剪? 生:沿着直径或半径剪开。 (分别演示 2 等份、4 等份、8 等份,引导学生发现边越来越直,剪拼的图形越来越接近平行四边形) 4、第二轮探究 —— 明确方法,体验极限 师:刚才我们将圆分别剪成 4 等份、8 等份再拼成新的图形是想干什么呀? 生:想把圆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师:那还能更像吗? 生:可以将圆片平均分成 16 份。 (引导学生把 16、32 等份的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上台展示)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两幅图更接近平行四边形了? 生:边更直了。 师:是什么方法使得边越来越直了?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 (引导学生体验把圆平均分成 64 份、128 份…… 剪拼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 师:如果我们平均分的份数足够多,就化曲为直,最后拼成的图形 —— 就成长方形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 转化,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它的计算方法了。让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 “再创造” 做好知识的准备。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在想象的过程中蕴含了另一个重要数学思想的渗透 —— 极限思想。】 (2)师:我们把圆转化成了长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变了,面积大小没有变。 师:这样就把圆的面积转化成了? 生:长方形的面积。 师:要求圆的面积,只要求出? 生:长方形的面积。 5、第 3 轮探究 —— 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师:仔细观察剪拼成的长方形,看看它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将发现填写在作业纸第 2 题中,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发现: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师:长方形的宽和圆的半径相等,这里的宽也可以用 r 表示。那么,长方形的长又可以怎么表示呢?(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长:C÷2=2πr÷2=πr) (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引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师: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 3 倍多一些,准确地说是它半径平方的多少倍? 生:π 倍。 师:有了这样的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生:半径。 5、做 “练一练” 完成作业纸第 3 题,交流反馈。 6、(课件再次出示牛吃草图) 师:这匹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现在会求了吗?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观察、思考、交流。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新知,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操作,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算推理能力,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形结合的内在美,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解决问题、拓展应用 1、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 9) 分析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第 105 页例 9。 (组织交流,评价反馈) 2、完成作业纸第 4 题 师:接着看,默读题目,完成作业纸第 3 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五、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师:你们对于圆面积的疑问现在解开了吗?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 师:同学们,猜想验证、操作发现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探索未知领域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全课总结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的回顾再现,也要关注学习经验的反思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转化         新的图形         学过的图形

             演示图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的面积  =圆周长的一半 × 半径

   S     =  πr      ×  r

反思:《圆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及圆的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知道了圆是曲线图形以及圆的半径直径等,在圆周长的学习中对曲线图形的基本研究方法 —— 化曲为直的方法学生有了初步的体验,但对于圆的面积推导的这种极限思想学生却是首次接触,一节课的时间,要让学生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结论,并加以运用,并非易事。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拼一拼,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从课堂中暴露出了一些实际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反思本节课的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主体。

判断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恰当,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应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而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考虑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学生内在的能力情感等等应出现的变化,为促使学生发生这些变化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做。在《圆的面积》这一课中,我是这样为学生设计目标的:(1) 让学生通过自己相互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切拼等方法研究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2) 在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后能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达成这一目标。

2、时间的安排上以学生为主体。

在《圆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动性上下工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多给学生学习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比如,在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学生只知道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但对于圆这样的曲线图形面积的推导,这是摆在学生面前的现实的问题。此时的学生可能一片茫然,也可能会有惊人的发现,所以在设计时我由学生已经知道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做引子,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推导公式的最后阶段,我也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研究拼成的长方形的边与圆中的线段的关系,这一点正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教师的直接演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才能把重心由 " 教 " 转到 " 学 " 的方面,从教学生 " 学会 ",转移到教学生 " 会学 ",才能使学生能获得独立自主地去探求和掌握新知识的本领,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接受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式教学的转变,以记忆为主的机械学习向深刻理解的意义学习的转变。

3、组织形式上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少能有自由学习、自由讨论的组织形式,这种刻板、拘束的学习氛围无疑成了学生学习的枷锁。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从 " 主角 " 到 " 配角 " 的角色转换。学生的座位形式,变化为 " 圆桌型 ",由全班划一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读读、圈圈、做做,同桌议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存在的不足:

1、分组不够合理。在课堂中的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中,我发觉有两个小组的同学每个思维都比较活跃,讨论也有声有色,很激烈,对老师布置的操作任务完成得井井有条,而另有三个组的同学可能是基础较差一些,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单位时间内很难完成,导致他们在单位时间内的收获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习能力强、中、弱的学生进行搭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点,让每位学生在一节课中都有所收获,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2、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在教学最后一个练习时,我设计的是学生利用所学的圆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从多种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讨论出多种求圆形花坛的占地面积的方法,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但由于我对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导致这个练习只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思考,显得本节课不够完美,没有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圆的面积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数学教材 六年级上 圆的面积(一)

【设计意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圆的周长公式、初步建立面积的含义和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因此,本设计注重直观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学生直观动手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再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通过形象、具体的操作体会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极限思想。 然后通过 组织学生比较拼成的圆形和原来圆的联系, 由熟知已经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以便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为以后解决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 演示、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发现圆面积与半径的关系,运用转化思想探索发现圆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与推导。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建立无穷细分的极限思想。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 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三步导学” 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特征和画法,还知道了怎样求一个圆的周长,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课件出示:拴在木桩上的羊吃草的动画画面

提问:你能知道羊吃了多大面积的草吗?

指名说,揭题:要知道羊吃草的面积其实就是求圆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求圆的面积。

设计说明: 从学生喜爱的动画画面引入新知,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二、学习新课

1、初步猜想:首先我们来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2、实验验证:圆的面积是不是与半径或直径有关,它与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师:请看,这是一个正方形(课件出示)我们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课件显示画圆过程)。

提问:(1)图中正方形的面积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2)师:既然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半径的平方,那我们来猜一猜,圆的面积大约会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师引导:从图上看到正方形面积超过了 1/4 个圆的面积,那么整个圆的面积够不够正方形面积的 4 倍?有可能是几倍?(3 倍多一些)。

【设计说明: 问题解决之前,让学生尝试猜想。有效地体验从猜想 —— 实践验证 —— 分析 —— 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3)师:圆的面积是不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 3 倍多一些呢?我们可以像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那样,用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刚才的猜想。

课件出示方格

师:大家先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数方格的?

引导说:先数满一格的有几格;再数不满一格的(接近满格的可以看作满格,不满一格的可以看成半格凑成一满格)。

师:会数了吗?还有疑问吗?

(老师有个疑问:我觉得这个正方形面积好数,可这圆的面积怎么数呢?小方格只盖了一部分啊?)

引导说:先数出 1/4 个圆的面积。

师:真聪明,那就赶快动手数吧。数好后请用计算器算一算,这个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设计说明: 学生对数方格的方法可能有所遗忘,特别是数圆的面积会有困难,教师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为发现两者的倍数关系作好准备。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

(一)任务呈现: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总结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一般思路:将新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思考:在探索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

(二)自主学习:

1. 实验探究:

选择教材附页 1 中的一个圆剪下来,再沿等分线剪开,用剪下的纸片拼一拼,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汇报,投影演示:

(1) 操作:用剪下的近似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2) 比较: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

2. 推导公式: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了。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何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圆的什么有关?长方形的宽与圆的什么有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展示交流:

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转化) ↓ ↓ ↓

圆的面积 = 圆周长一半 × 半径

= πr × r

= πr²

结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²,验证猜想正确。

任务二: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努力,我们得到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²

下面,让我们用公式试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呈现:

1. 一个圆的半径是 2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 20 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小刚量的一棵树干的周长是 125.6 厘米,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约是多少?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交流: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互查互评。

小结: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或先求出圆的半径。

三、检测导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的所有内容,老师发现大家学得都很认真,能不能达到开始制定的学习目标呢?让我们来进行一下目标检测吧。

1. 目标检测:

(1)今天我学习了圆的面积。我知道了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然后拼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近似( )。长方形的宽是圆的( ), 长是圆的( ), 求圆面积用公式表示( )。

(2)一个圆形半径是 4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 1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要求学生在 5 分钟内独立完成。

2. 反馈结果:

5 分钟后,停止答题,并利用投影出示参考答案,同时要求同桌互相订正和作出评价,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检测情况。

3. 反思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检测已经有了结果,你对自己的成绩还满意吗?请想一想: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应该怎样改进?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转化)↓ ↓ ↓

圆的面积 = 圆周长一半 × 半径

= πr × r

= πr²

《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 --“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因此,本设计注重直观实践操作教学,通过学生直观动手操作、演示、观察、比较,初步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再运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通过形象、具体的操作体会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极限思想。 然后通过 组织学生比较拼成的圆形和原来圆的联系, 由熟知已经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以便更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为以后解决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问题做好准备。

“量感” 是指学生通过感知觉对物体长短、大小、重量等方面的感受。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正在初步建立 “量感”,教师应加强对小学生数学 “量感” 的培养,并借助实际物体或者运用实践操作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形成 “量感”,以此为他们学好数学知识做好充分的铺垫。 在小学阶段,“量感” 的培养大多数来自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借助他们所熟悉的身边事物作为研究工具,以此加深对计量单位本质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对计量单位更为清晰的表象。 对于 “量感” 的培养,也可通过丰富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实现。

这节课的课题是 “铅笔有多长”,教材用测量两支铅笔的不同长度来引进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不过,我个人觉得,铅笔的长度来认识毫米是很好的,因为这是学生肯定会遇到的问题,因为铅笔的长度不一定就是整厘米数,这样就产生了认识毫米的必要性。但是认识分米也用铅笔合适吗?哪里有那么巧的长度是 10 厘米的铅笔?这是不现实的。不如寻找更合适的物品。比如可以准备 10 厘米长的小棒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用尺子量一量,放在手里比一比,这样学生可能会对 1 分米的长度认知会更好一些。

在赵老师的学情分析中,提到 “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弱”,因此教师在 “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和游戏,帮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我觉得这里不够准确,我们设计的学习活动不是以年龄为标准,而是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而定。二年级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的主要难点我觉得是学生对度量单位并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能直观地对物体地长短进行比较,却缺少应用度量单位描述物体的意识。我觉得这里可以进行修改,希望可以和赵老师商榷。赵老师,辛苦啦!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1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139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17:27 · PVG 01:27 · LAX 10:27 · JFK 13:27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