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守望麦田 于 2020-2-28 09:38 编辑
【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交流,复习旧知。
1. 出示姚明的照片和班上同学照片,介绍身高,回忆以前学到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 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需要它帮忙。(打一文具)
师: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一起发现吧。(板书:铅笔有多长)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 认识分米
(1)估一估。
老师出示一支 10 厘米长铅笔。谁来估计一下他有多长?
(2) 量一量:
测量学具中和老师铅笔一样长的彩色的小棒。
结果:10 厘米。
10 厘米还可以说 1 分米。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 “分米”。10 厘米的长度还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表示,分米用字母 dm 来表示。
引出新的长度单位 “分米”,得出 “1 分米 = 10 厘米”。(板书)
(3) 现在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 1 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谁来把你找到的 1 分米给大家看看,大家找的不一样,都是 1 分米吗?引导:不管从哪儿开始,只要是 10 厘米就是 1 分米。
(4)寻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 1 分米。
2. 认识毫米。(1)估一估,量一量。
同学们再看,老师还带来了一支小铅笔,这么短,想不想知道他有多长?
具体是 6 厘米多 3 小格,观察,你发现这个小格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的小格也有它的名字,叫毫米。毫米可以用 mm 来表示。我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的情况,为了测量的更精确,这时候就要用毫米来帮忙,看看一厘米里面有几个小格?
1 厘米的中间有 10 个 1 毫米的小格,也就是说 1 厘米 = 10 毫米。(板书)
(2)在尺子上找到 1 毫米,感受 1 毫米,找出身边哪些物体长度是 1 毫米。在你带来的学具中找一找。光盘,IC 卡的厚度(约 1 毫米),借助光盘启发学生用手势表示出 1 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里还听到过毫米这个单位。
(4)借助学具光盘再次感受 1 毫米。
回忆旧知。
学生猜谜:铅笔。
学生估计。
生:测量。
提醒学生:不能把尺子斜着量;铅笔的一端和 0 刻度对齐,看另一端和刻度几对齐,就读作几厘米。
学生测量,引出新知。
齐读三遍。
仔细观察发现。
生:都是 1 分米。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
充分感受 1 分米的长度。
学生估计。
学生测量。
生:6 厘米多一点
细细的,短短的
生:1 厘米里面有 10 个这样的小格。
在尺子上找到 1 毫米。
充分感受 1 毫米。
找出身边哪些物体长度是 1 毫米,学生回答。
利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和孩子喜欢的谜语形式。很快吸引学生,唤起学习兴趣。
经历动手操作,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充分感受 1 分米和 1 毫米的长度。
善于发现身边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