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探索、发现数学的乐趣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主题样式选择
默认主题样式 ✅
知乎主题样式 
古人计数组
新世纪小学数学论坛  ›  展示大赛-2019

【2019秋】陈昌伦数学名师工作室陈艳一上《古人计数》

  •  
  •  
    古人计数组 · 5年前 · 4359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1990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本帖最后由 古人计数组 于 2019-10-30 10:12 编辑


    1.jpg

    尊敬的各位专家、教育同仁们:

    您好!我是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基地陈昌伦名师工作室的陈艳。很荣幸能代表龙泉基地参加 2019 第十四届基地教学设计大赛。非常感激有这次让自己得到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可以和更多的同行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与同小组的池红梅、漆贵忠、付雪琴老师一起,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 “度量”,并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认真设计和组织实施本次活动的研讨课例。

    我们参赛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古人计数》,欢迎各位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的意见对我们团队关于 “度量” 的认识和个人成长非常重要,特别期待您的宝贵意见和指导!最后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们取得好成绩!



    91079107

    本帖目录(点击链接,快速跳转至相应模块)

    [1、教材图片・・・・・・・・・・・・・・・・・・・・・・・・・・・・・・・・・・・・・・・・・・・・・・・・・・・・・・・・・・・・・・・・沙发](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06&pid=172946)

    [2、《古人计数》教学思考・・・・・・・・・・・・・・・・・・・・・・・・・・・・・・・・・・・・・・・・・・・・・・・板凳](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06&pid=172900)
             [3、教学过程之引入、计数历史演变・・・・・・・・・・・・・・・・・・・・・・・・・・・・・・・・・・・・・地板](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06&pid=172906)
    
             [4、教学过程之计数探究、活动设计・・・・・・・・・・・・・・・・・・・・・・・・・・・・・・・・・・・・・・・5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06&pid=172913) 
    
                           [5、《古人计数》第二稿・・・・・・・・・・・・・・・・・・・・・・・・・・・・・・・・・・・・・・・・・・・・・・・・・・・・48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06&pid=175064)                                                         [6、《古人计数》终稿・・・・・・・・・・・・・・・・・・・・・・・・・・・・・・・・・・・・・・・・・・・・・・・・・・・・・・・50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06&pid=176763)
    
                           [7、《古人计数》终稿--教学设计・・・・・・・・・・・・・・・・・・・・・・・・・・・・・・・・・・・・・・・・・・51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06&pid=176765)                                        [8、《古人计数》课堂实录・・・・・・・・・・・・・・・・・・・・・・・・・・・・・・・・・・・・・・・・・・・・・・・・115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06&pid=180225)
    
                        [9、《古人计数》活动综述・・・・・・・・・・・・・・・・・・・・・・・・・・・・・・・・・・・・・・・・・・・・・・・・・・・・・・・・・・・・・・・・・・・・・116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06&pid=180226)                  [10、《古人计数》答辩文稿・・・・・・・・・・・・・・・・・・・・・・・・・・・・・・・・・・・・・・・・・・・・・・・・・・・・・・・・・・・・・・・・117楼](https://bbs.xsj2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25706&pid=180289)

    图片:

    QQ截图20190722215112.jpg

    4359 次点击  ∙  1 人收藏  
      Tweet Weibo 忽略主题 
    118 条回复   2020-05-07 13:55:03 +08:00
    865491631
    8654916315年前

    :) 期待精彩分享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古人计数组 于 2019-7-22 21:54 编辑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七章 加与减(二)》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内容是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会读、写、数出 20 以内的数字,以及生成比 10 大的数的必要性。

    2、认识计数器,初步认识 “十位”、“个位”,了解数位。通过摆 — 捆 --- 拨进一步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能清楚的说出来。

    3、了解数的起源以及数的符号化经历,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生活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 11~20 各数,理解 11~20 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思维导图

    9096


    图片:

    古人计数图片.jpg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古人计数组 于 2019-8-1 17:51 编辑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微课内容:古时候有一个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 “之、字、乎 "字有一年,请来一位楚地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这位老师一开始先教他的儿子执笔描红,写一画,教他说:" 这是一” 字,写二画,教他说:这是 “二” 字,写三画,教他说:"这是 “三” 字。富翁的儿子觉得读书写字太简单了,就非常高兴丢掉笔回去告诉他的父亲,说:我学会了!我学会了!可以不必烦劳老师,再多花学费了,请辞退他吧!他的父亲很高兴就依从了自己的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辞退了那位楚地的读书人。

    过了一些时候,富翁打算邀请一位姓万的姻亲来喝酒,叫他儿子早晨起来就写一份请贴,但等了好久仍不见写成。

    师:你们猜猜这个小孩子在写什么?为什么还没有写完?

    生:他肯定是一划一划在写。

    师:是啊,他父亲就去催促他,他却委屈的哭了,说:世上姓氏很多,为什么偏偏要姓万呢?我从清早写到现在才写完了五百画。。。。。。

    (孩子们哄然大笑)

    师:你们觉得这个孩子怎么样?

    生:太笨啦。

    师:其实,在远古时候的人们,还真的不会数数呢。可是他们要记录自己每天打猎的动物数量,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古人计数》。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小故事,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加大孩子们对这节课的期待,同时也引出了课题。

    二、追本溯源,研讨数字

    师:他们最开始就是使用手指比划,可是人的手指一共就只有十根,远远不够呢。于是又变成了用石头代替事物。比如一个石头就可以表示一头羊,两颗石头呢?

    生:就是两头羊。

    师:真是懂得思考的孩子,他们就是这样一个对应着一个来记录,可是当他们有很多东西需要记录的话,怎么办,不是要像故事里的小男孩那样吗?

    生:可以用不同的石头表示不同的数。

    师:古人也是这样想的,于是,他们就想一个大的石头就表示十,以此类推。同样的方法他们还会用树枝、贝壳来代替数等等。渐渐地,他们发现这些东西都不能保持太久,所以有产生了 “结绳法”。一个大结就表示一件大事,小结就表示一件小事。

    师:这样的方法也是非常的麻烦,后来,人们总结经验,变得越来越聪明,渐渐地就发明了数。刚开始师 “算筹”,慢慢的就是古代 “数字符号” 产生,像这样(PPT)课件显示几种。

    师:每一个数字又要产生一个对应的新的数学符号,这样的话,就有好多人记不住这些不同的数学符号。并且每个国家的数字还不一样,就更加的麻烦了,于是渐渐地为了统一意义,就形成了大家熟悉的数学符号 1、2、3.。。。。。。9. 刚开始没有 0,有的人就用铜钱表示,有的国家用的是 “.”。可是这样也很麻烦最后约束而成 “0” 就表示没有。

    师:接下来,我们伟大的人类做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他们在设计比 9 大一的数 “10” 的时候,并没有发明新的符号,而是这样想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 10 个手指头的手,那就写 1 表示 10 吧。

    师:可是有人就反问啦,1 也是 1,“10” 也是 1,这两个都是 1 怎么区分呢?

    生这个时候发生各种猜想。

    师:万万想不到,他们做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就因为这样的事情产生,才有了现在的发展,否则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发明手机呢。那究竟做了什么呢?(老师故弄玄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师:一个伟大的人说:那我们就设置不同的 “数位”,有 “个位”“十位”“百位” 等,个位就表示有几个一,十位就表示有几个十。(老师这里需要板书)那你们猜猜 10 就怎们写呢?

    师做示范,十就是 10 个一组成的,就在十位下面写 1,个位没有多余的,就写 0 来占位。那你们知道比 10 多 1 的数是几?古人又是怎样记录的吗?请你写在学习单上,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

    师:你们和他一样吗?其实这个 11,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两部分,1 个十和 1 个一合起来就是 11(板书在数位下面)。同样的道理我们就可以自己知道更多的数字啦。如果没有数位,我们 10 就会用新的符号来代替,11 又是新的符号。那世界上有多少个数字就有多少种符号,这样我们记起来就十分不方便。有了基础的 10 个数字符号,加上数位,我们就可以将两者结合创造所有的数字了。

    设计意图: 通过数字的演变历史,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自觉中感受到数字符号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初次感受到 “数位” 给生活带来的简洁性。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古人计数组 于 2019-8-15 18:21 编辑


    三、 活动实践,展示认知

    1、理解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师:我这里有一些神奇的小棒(11 根散乱贴在黑板上),你们知道有多少吗?

    生:(数了一会)11 根。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是一根一根数的。

    师:现在,陈老师要对这 11 根小棒施展魔法了,眼睛闭起来吹一口气。(直接把 10 根小棒合在一起,紧紧挨在一起。)

    师:这里的小棒根数发生变化了吗?(没有)。那你们能一下说出他的根数吗?

    生:我能一下子看出来有 11 根。原来一共有 11 根小棒,那边有一根,这边就应该有 10 根。

    师:你是一个很会动脑筋的孩子。那现在老师就把这 10 根小棒捆起来(边说边捆,用纸袋贴上表示捆在一起)。

    师:孩子们你们看懂了吗?刚刚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们把 10 根小棒捆了起来,变成了一捆。

    师再演示一次

    师:我们是把(10)根小棒捆在了一起,一个小棒是 1 个一,10 根小棒就是 10 个一(板书:10 个一),那这一捆就是 1 个十(板书:1 个十)。孩子们,这一捆的数量和刚刚那 10 根的数量发生变化了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就可说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板书写上等于符号)

    师:你们觉得师刚刚那样分开的数起来更方便,还是这样捆起来更方便呢?

    生:捆起来更方便。

    师:现在你们想一想,我们刚刚是怎样在捆,随便几根在一起呢还是怎样的?

    生:我们需要先数出 10 根小棒,最后,再把他们捆成一捆。

    师:是个认真观察的好孩子,我已经给你们准备了一条胶带,请你数好以后就把他们捆在一起。

    师:(举起一个孩子的小棒)这一捆就是(一个十),也就是(10 个一)。(对应着小棒板书下来)

    师:现在我们又回到黑板上来,如果是这样呢?(老师在一捆的后面变动小棒)在一捆后面加上 3 根小棒。

    生:(非常快)13 根小棒。

    师:你能分享你数的快的方法吗?

    生:我想的是,一捆有 10 根(1 个十),再加 3 根(3 个一)就是 10+3=13,也可以说 1 个十和 3 个一合起来是 13.(板书在新一堆的小棒下面)

    师:很有想法,有同学能再说一次吗?

    生。。。。。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历史,引起孩子探索的兴趣,再结合动手操作 “摆一摆”------“捆一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感受到 “满十进一” 的方便之处,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简洁。)

    2、认识 “计数器”

    师: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为了表示我对你们的喜欢,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好朋友(计数器),它可以非常快速的知道你心里想的数字。这上面还有我们古人发明的两个 “数位”,分别是 “个位、十位”。你们仔细看看还有什么?

    生: “两根长棒”“一些珠子”

    师:后面的珠子是计数用的,这些珠子可不能乱拨哟,不同位置上的珠子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了这一课之后就会明白。在使用计数器时,要把写有数位的这一面正对着我们。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如果陈老师想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出 5,我就会在个位上拨 5 个珠子,表示 5 个一。再拨一个呢?是 6。。。。继续拨到 9.

    师:如果再拨一个是(10),可是后面就没有珠子了,你们想想刚才我们用小棒把 10 个一捆成一捆变成 1 个十 ,那能不能把 10 个珠子串成一串也变成 1 个十呢?那珠子呢?

    师边演示边问:这变成的 1 个十该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呢?(引导学生明白:在十位上拨 1 个珠子就表示 1 个十)

    请孩子们在计数器上把 10 个一变成 1 个十拨给同桌看。

    师再用课件演示一遍。(黑板上以及有画好的计数器)指名在黑板上画珠子。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 1 个十,就在十位下写 1,个位上没有珠子,需要写 0 来占位。

    师:如果我现在想拨 11 呢?

    生:上台拨,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画在黑板上并对应着开课时的小棒)。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想的是 11 里面有一个十和一个一,所以就在十位上和个位上各拨一个珠子,合起来就是 11.

    师:有听懂了的孩子吗?(请生起来重复)

    师:陈老师有疑问,我用两个珠子就表示了 11,这两个珠子是一样的意思吗?

    生:不一样,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 1 个一,十位上的 1 个珠子表示 1 个十。

    师:我明白了,不是这两个珠子很神奇,而是每个数位的意义不一样,所以 珠子不可以乱拨。

    师接着在个位上添加珠子,直到 19 就停下来,谁来用完整的话说一说这时计数器表示什么?

    生:一个十和 9 个一合起来是 19.

    师:如果再添一个珠子呢?怎么拨珠子,请你画在单子上

    生:就是 20。个位上又满了 10 个,所以把个位上的珠子拨回去,在十位上再拨一个就是 2 个十,10+10=20.

    师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错误的,(个位上拨两个)并问孩子们错在哪里了?

    生:那表示的是 2 个一就是 2.

    师:真是个懂得举一反三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突出小棒 —— 计数器 —— 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具体形象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四、 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1、书本第 75 页练一练的第 1、第 2 题。集体评议。

    2、孩子们,我这里有 3 个珠子,你能在计数器上用这 3 个珠子表示哪些不同的数呢?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敬请期待精彩呈现!敬请期待精彩呈现!敬请期待精彩呈现!敬请期待精彩呈现!敬请期待精彩呈现!

    yunlanwu
    yunlanwu5年前

    本节课设计富有童趣,由故事引入,体会按群计数,再到操作创造按群计数,借助计数器体会位值制,值得借鉴。期待学生自己有更多的创新,老师少一些告知。

    1227293509
    12272935095年前

    设计意图与教学过程可以更多的体现对度量理解。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在过程中感受了单位十进制的创造过程,能够增加些相关的计数发展史的故事,让学生对数的发展更了解。

    winter-ld
    winter-ld5年前

    从教学过程看出老师语言赋有童趣,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很快就能理解一个十和十个一之间的关系了。这点值得学习。

    四川成都牟思
    四川成都牟思5年前

    借助微课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原子人
    原子人5年前

    本课素材丰富,讲解清楚。对 “十 "和" 一 “的认识,比较清楚。如果在设计上开放一点,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按照教材的指引,自己先初步学习,交流互动,逐步形成知识,会更好体现教材编排意图。

    赵彬杉
    赵彬杉5年前

    王老师这节课用微课故事引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十个一就是一个十,值得借鉴学习。

    865491631
    8654916315年前

    对于数的认识,学龄前的孩子都已经有很多经验,想办法把孩子心中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数位认识,是一大突破点

    水柔如丝
    水柔如丝5年前

    数学文化中的数学思维更厚重

    方方2009
    方方20095年前

    这种教学方式寓教于乐,相信小朋友会很喜欢,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学到很多知识。

    可可
    可可5年前

    这种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值得学习

    linyanqin
    linyanqin5年前

    课程设计有故事性,非常有意思,能吸引孩子

    唼喋
    唼喋5年前

    课程很有童趣哦!而且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代入感很强,让小朋友们体验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引用文中的一句话(老师故弄玄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给各位研究创新的老师点赞!

    goodyang1986
    goodyang19865年前

    老师讲解的很有趣,也很容易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接受。

    fy992115
    fy9921155年前
    [古人计数组发表于2019-7-1711: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913&ptid=125706)
    
    三、活动实践,展示认知 1、理解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师:我这里有一些神奇的小棒(11 根散乱贴在黑板上),你们 ...

    这样教学孩子会很好理解,像做游戏一样的学习,孩子会比较喜欢,不那么抽象枯燥。小棒,计数器的运用,孩子可以把数字在手心里感觉到多与少,感知数不同字所代表的多与少。

    刘公长女
    刘公长女5年前

    本课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十位产生的必要性,理解一个十就是十个一的道理,注重沟通小棒、计数器和数字符号之间的关系,设计非常棒。建议把计数发展历史和数字符号产生过程整合起来做成一个小微课或者视频,这样比直接告知更加形象和生动。

    yy200910
    yy2009105年前
    [winter-ld发表于2019-7-2316:3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615&ptid=125706)
    
    从教学过程看出老师语言赋有童趣,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很快 ...

    老师们讲得很好,很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在有趣的故事中开展思维来学习数学,从而爱上数学,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喜欢

    dde
    dde5年前

    设计环环相扣,学习目的明确

    2010ll
    2010ll5年前

    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fy992115发表于2019-7-2412:1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782&ptid=125706)
    
    这样教学孩子会很好理解,像做游戏一样的学习,孩子会比较喜欢,不那么抽象枯燥。小棒,计数器的运用,孩 ...

    对呀,我一开始想的就是能和孩子在讲话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的学习,而不是古板的直接开始,这样会给更多的孩子有想学的欲望。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yunlanwu发表于2019-7-2307: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398&ptid=125706)
    
    本节课设计富有童趣,由故事引入,体会按群计数,再到操作创造按群计数,借助计数器体会位值制,值得借鉴。 ...

    谢谢您宝贵的建议。其实对于这个教学设计,我最开始师觉得内容非常的简单,然后所学内容较少,确实老师说的多了一点,下来再精简精简,期待您的二次回复。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yy200910发表于2019-7-2414: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809&ptid=125706)
    
    老师们讲得很好,很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在有趣的故事中开展思维来学习数学,从而爱上数学,相信 ...

    谢谢您的支持,一年级的小朋友专注力时间是比较短暂的,所以怎样设置情景师非常重要的。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yy200910发表于2019-7-2414: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809&ptid=125706)
    
    老师们讲得很好,很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在有趣的故事中开展思维来学习数学,从而爱上数学,相信 ...

    谢谢您的支持,在开始的情景我确实会以微课播放故事的情景引入今天的新课,但是,也有是有一定的疑惑,因为我觉得微视频播放会节俭老师的语言,可是却没有老师讲把握得当,还是纠结。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yy200910发表于2019-7-2414: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809&ptid=125706)
    
    老师们讲得很好,很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在有趣的故事中开展思维来学习数学,从而爱上数学,相信 ...

    谢谢您的信任。我在设计的时候,确实是希望孩子们能爱上 “枯燥” 而又 “有趣” 的数学。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yy200910发表于2019-7-2414:31](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809&ptid=125706)
    
    老师们讲得很好,很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学习,在有趣的故事中开展思维来学习数学,从而爱上数学,相信 ...

    嗯嗯,除了开头的情景,我其实还希望在结尾的时候咋子运用一些孩子喜欢的方式来练习,不仅仅是接受性的做题可是还没有想到好的方法,期待您提出宝贵的建议。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1227293509发表于2019-7-2310:06](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448&ptid=125706)
    
    设计意图与教学过程可以更多的体现对度量理解。

    H 好的,谢谢提出这样宝贵的意见,后面我会根据大家的建议,再多添加对度量的理解,到时候再请老师帮忙看看,提出宝贵的建议,谢谢啦。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涟漪高发表于2019-7-2310:1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460&ptid=125706)
    
    在过程中感受了单位十进制的创造过程,能够增加些相关的计数发展史的故事,让学生对数的发展更了解。 ...

    整节课,我有故意设计到 “计数” 的历史演变,不过不够深入,主要是考虑到时间以及老师说的话太多了,如果老师您有什么好的意见也能够提出来,谢谢啦。

    0987654321
    09876543215年前

    有趣的讲课方式能很好的吸引一年级的小朋友们。

    vsamy
    vsamy5年前

    从教学设计中折射出陈艳老师的这堂课既富有童趣又容纳了扎实的知识目标,每个环节过度自然,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了本节课的知识,值得学习和借鉴。

    尕尕妈妈
    尕尕妈妈5年前

    能够形象的让孩子理解,学起来轻松了。

    benben12314
    benben123145年前

    循序渐进,深入主题,原来计数也可以这么简单

    古人计数
    古人计数5年前

    前面的故事谈话感知数位产生的必要性,通过摆、捆和计数器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整个设计精巧,结构简明,目标明确。

    古人计数
    古人计数5年前

    在计数器上拨 19 到 20 的难点得以突破,拓展练习中 3 颗珠子表示哪些数,充分考查学生对数位的掌握以及能否正确在计数器读数,但也可能是三位数,超过学生目前的认知,是否需要将题目改为组成哪些一位数和两位数呢?

    古人计数
    古人计数5年前

    11-20 的认识 体现度量的应该是计数单位一和十,也就是 10 个一是十,也就是初步的按群计数。度量物体数量的多少,数是必然要经历的,其次是摆、捆、拨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动脑中度量数的多少。

    lq英英儿
    lq英英儿5年前

    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特别是数的产生用故事来叙述,很有趣。

    双王一今
    双王一今5年前

    创意设计学习啦:victory:

    直接提建议了哈:1、语言能否再精炼一些;

                        2、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呢?值得思考一下。
    XIAOHUARUI
    XIAOHUARUI5年前

    本课突出重点,能够很好地让学生明白一个十等于十个一, 学生这节课动手操作环节也很多,学生学习重点知识也很轻松。一年级的孩子就需要通过非常具体的操作来认识抽象的知识,这节课做得很好。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古人计数组发表于2019-7-1711: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906&ptid=125706)
    
    教学过程:一、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微课内容:古时候有一个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 “之、 ...

    是的哈,手误,马上改,谢谢。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原子人发表于2019-7-2407:2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710&ptid=125706)
    
    本课素材丰富,讲解清楚。对 “十 "和" 一 “的认识,比较清楚。如果在设计上开放一点,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按照教 ...

    本课素材有古人计数的情景,主要是一一对应,在后面笑笑与淘气的对话中也体现了计量单位的累加,也就睡自然数列。书中还表示了小棒和一捆,计数器等,充分从具体感知到一般感知计量单位 “十”。不过课的设计确实有些守旧,争取在后面的改善中,能大胆开放。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古人计数发表于2019-7-2514:12](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971&ptid=125706)
    
    在计数器上拨 19 到 20 的难点得以突破,拓展练习中 3 颗珠子表示哪些数,充分考查学生对数位的掌握以及能否正确 ...

    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并且这个时候的孩子对一位数、两位数也是比较陌生,这一节课主要是刚刚从学龄前转过来。我看需要把 3 改成 2 不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双王一今发表于2019-7-2518:59](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4061&ptid=125706)
    
    创意设计学习啦
    
    直接提建议了哈:1、语言能否再精炼一些;
    
                            2、学生的起 ...

    首先,非常感谢您提出的问题。对于语言,确实有点琐碎。争取后面的文稿有所改进,这确实是我的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现在也是比较棘手。本来这节课应该是一年级上期的后半学期的内容,可是录课需要在 9 月 22 号以前,这就是我最大的问题,抛开一年级刚入学时孩子的学习习惯不说,就是前面的内容 0--10 就还没有学清楚,以及书写,所以内容上还需要更加简单。非常感谢,如果您偶好的建议,我会非常愿意倾听,谢谢。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古人计数组 于 2019-8-15 18:48 编辑


    古人计数 ---- 二稿

    【什么是度量】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其本质在于表示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

    【本课与‘度量’的关系】

    1、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内容是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度量基础上,感受度量单位的累加,从而体会产生新的度量计数单位的必要性,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

    2、基于度量的视角认识人类计数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基于一一对应的以物计物层次,这时还没有符号化,应属于感知一般或一般感阶段,已经开始了最初的量化,如结绳计数,摆小石子,画痕等。第二阶段:发展了语言,数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更为一般的抽象,这就涉及到数量度量的本质。这个抽象过程最终导致自然数(符号化和十进制自然数)的发明。第三阶段:,位置值制。用相同的符号或者相同的物体来表示不同的数量,但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区别)不同单位的数。

    3、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而《古人计数》主要是通过抽象的数字符号认识 11—20 各数,是人思维的结果,这些自然数的计数法也应属于度量的范畴。

    【度量意识的培养】

    度量意识,这是一种自觉地感受和拥有使用计量标准的意识。

    1. 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 “书上的计数情境图”,让学生经历从一根小棒对应一只羊的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从感性一般上升到用符号表示数的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体验什么是数学抽象和数学抽象的层次性.自觉感受和使用抽象的度量单位和具象的度量单位,并能运用单位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其中抽象度量就是使用计数单位,即数数的标准,也就是数感。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在以 “一” 为单位的数数的基础上,进而产生必要的计数单位 “十”。

    2、通过抽象得到的度量和度量单位,低年级的教学最好采用对应的方法。事实上,通过对应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11 个苹果、11 只羊、11 架飞机都可以用 11 个符号表示,而这三个事物不是同的,一样的只有相同的数量 “11”,这样抽象出数字 “11”,这是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的思维过程,是数学抽象的第一步,目的就是逐渐舍去事物的物理属性,仅保留事物的量以及量之间的多少关系。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的测量方法,并形成运用能力。其中离散量,能直接数出个数的量,主要体现在数牛羊的头数以及数小棒的根数。

    3、自觉感受测量活动中度量和度量单位的本质意义。计数和计数单位,表示的是累计,本节课就体现了度量单位的累计,10 个一就形成 1 个新的计数单位十。

    【学情分析】

    我们知道人先天就具有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加之现在早教盛行、家长教育意识较强的时期。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观察发现,幼龄儿童没有任何数学学习的基础之上,大多数在面对多与少、大与小的选择,已经会感知大小、多少,会自觉地选择多的、大的东西。例如会选择多的糖果、大的玩具等。

    三岁的孩子能够在家长的教会数 1-10 之后,孩子能够迁移数出其他更大的数。但从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需要家长帮助。但得到家长数出整十数后,孩子会数出整十数后面的数。并且三岁的孩子也能够自我感知一样多,例如两个苹果和两颗糖果摆放在桌子上,孩子会说是一样的。虽然不能明确说清楚是数量一样,但孩子确是有数量上的感知的。

    学龄前的儿童经过在幼儿园的学习之后,大多数能进行数量较少的物品能点数,小部分知道最后数的数表示物体的总数,但对于数的意义理解依旧浅显的,但仍有少数对基数与序数发生混淆。(前测后仍需补充部分内容)

    根据专家学者对学龄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研究来看:数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为幼儿年龄小,身心都在发育中,要在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数概念。两三岁幼儿大都处在数量感知阶段,对数仅有模糊观念,有些幼儿虽认识几个数,大多是靠直接感知的。四五岁幼儿大都进入数概念开始形成阶段,能点数数量不多的物体,并说出计数的结果,初步掌握一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理解数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六七岁幼儿大都进入数概念基本形成阶段,能较顺利地一个一个点数较多的物体,有些还能按群计数,开始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守恒。

    从上述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建立在儿童对 0-10 的认识基础上,1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大多是按照实物操作→表象→抽象概念的顺序,利于儿童掌握数的大小、顺序和意义。本课主要认识 11-20 的数,在孩子一一对应点数计数的基础上,形成以十为单位计数的方法,也应该遵循前面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会读、写、数出 20 以内的数字,感受数字符号所表现的意义。

    2、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模型,初步认识 “十位”、“个位”,了解数位,帮助学生感受 “十” 这个计数单位,使学生理解和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通过摆 — 捆 --- 拨进一步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能清楚的说出来。

    3、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从感性一般上升到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体验什么是数学抽象和数学抽象的层次性。经历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形成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 11~20 各数,理解 11~20 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和计数单位的运用。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古人计数组 于 2019-8-15 18:27 编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导出课题

    师:远古时期有一个放牧人,他非常勤劳的养着一群小山羊。牧羊人非常爱他的小羊,每天都会亲自去送它们出去吃草。可是他很怕自己的羊会迷路回不来。所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来记录羊的数量。他每天早早的来到羊圈,蹲坐在门口,把门打开,每出来一只羊,他就在地上摆一个小石头,出来两个呢?

    生:就摆两个石头。

    师:今天我们就一位来学习《古人计数》,板书。

    二、课堂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

    师:那现在你们就是那个人,不会数数,也不会写字,只能摆,你能知道羊的数量吗?

    生通过类比,会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头羊,量根小棒表示两头羊。(也可以请一个孩子到黑板上贴磁条)

    摆完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数一数:(11)比 10 还要多 1 是 11

    课件展示更多的羊(25 只羊)。

    师:比你们小棒还多的羊出现了,怎么办?古人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每满 10 只羊就圈在一起,拿出一个大石头,这样有两个大石头和 5 个小石头那么多只羊。

    师:我是这样摆的(拿出两个大木头,5 根小棒),你们知道这一根大木头是表示的多少只羊吗?

    生根据上面古人的方法能够类推出一个大木头是 10 只小羊。

    问题 1:怎样才能一眼看出是十根小棒呢?

    生:可以把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就是一个十,(板书一个十),这里面又有 10 根小棒,就是(10 个一)。板书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设计意图】: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的思维过程,是数学抽象的第一步,目的就是逐渐舍去事物的物理属性,仅保留事物的量以及量之间的多少关系。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的测量方法,并形成运用能力。其中离散量,能直接数出个数的量,主要体现在数牛羊的头数以及数小棒的根数。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比较看到十根十根放最容易看出数量是多少,使孩子在自然而然中产生新的计数单位 “十” 的实用性。这里就体现了从一一对应到 “按群计数” 的过程。

    活动二:捆一捆,认一认

    1.捆小棒,体会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感受同样的数字,度量单位不同,量就不同。

    师:那现在请孩子们用这样捆一捆的方法帮助我们的牧羊人表示羊的只数。

    生自己把刚刚摆的小羊的小棒,以 10 根为单位捆在一起。还剩下一根单独的。

    师:我们的小羊有有多少只呢?

    生:11 只。

    师:这个 11 我们就可以说是 1 个十和 1 个一组成的,边说边指。你能像我这样和同桌说一说吗?

    生同桌讨论交流。

    师出示刚刚没有捆的小棒和捆好的,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更方便。

    生会觉得捆起来的更简单。

    师:请你用最快的方法数出 16. 同桌合作摆出更大的数,4 个人合作摆出更大的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认识计数器、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 10 个一是 1 个十的概念,使抽象度量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让孩子们自觉的 使用计数单位,即数数的标准,也就是数感。

    2、认识 “计数器”

    师:孩子们还能回忆我们是怎样表示牧羊人的 11 只羊吗?

    生:一捆和一根小棒。

    师:指着一捆说这是 “1 个十”,在一捆下面写出 “1”,又指着 1 根,写出 “1”。

    师:这两个都是 “1”,意思一样?

    生应该会对照着小棒说左边的 1 是一捆,表示一个 “十”,右边的 “1” 是一根,表示一个。

    师:怎么让别人知道两个 1 的意义是什么?古人就有一个好办法(结绳计数,最远的一个结表示 1,次远的表示 10)。这两个结有何不同?

    生应该能回答出 “位置不同”。

    师:看来位置不同,同一个数字表示的意义都不一样,我们现在的人就发明了一个好朋友计数器,来帮助我们区分位置。

    师:仔细观察计数器,说说它的组成。

    生会通过观察说出 “珠子的个数,颜色,数位,小钢条。”

    问题一:珠子都是一样的,那不一样的是什么?

    (珠子的位置)

    问题二:师引导每一串珠子的个数,为什么每串不是 “11 个、12 个珠子”,回忆一捆。

    问题三:老师示范拨 11.

    (体会满十进一)

    师:请你请出你的好朋友计数器,并在上面找到个位和十位。

    老师在黑板上板画计数器,并写上个位和十位,(并介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找到的孩子用行动告诉老师,谁再来说说,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借助直观学具的操作,认识度量单位,“一” 和 “十” 的重要性,并认识度量中的数位 “个位” 和 “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 11 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 11 的写法,加深对 11 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 11 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 “1” 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感受度量单位 “十” 的方便之处。突破重点难点。

    3. 在计数器上拨数,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

    师:计数器上还有珠子表示数,那咱们就一起来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你们数,我来拨。

    (1 个一,2 个一,3 个一。……)

    师:现在我们来比赛,比一比拨数宝宝 10 谁拨的快?

    (一个十,10 个一

    学生:学生出现有两种拨法,哪种方便?(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就行)

    师:为什么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就行了?哦!十位上一个珠子就表示一个十,这个珠子已经表示 1 个十了

    学生:(因为在十位上)

    个位上的 1 表示 1 个一,十位上的 1 表示 1 个十。

    演示,原来个位上的 10 个一可以变成十位的 1 个十,更方便。

    【设计意图】:现了度量单位的累计,10 个一就形成 1 个新的计数单位十,多方面感受两个度量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能直接数出个数。

    4.拨 11,加深理解数位,由实物 — 数 --- 图 --- 数,深刻体会度量单位的累计

    师:11 怎么拨?请小朋友上来演示和画图。

    师:为什么这次要把这一个珠子放在个位?这两珠子一模一样,有什么不同?

    生根据位置的不同说出数字的意义。

    师:我明白了,不是珠子神奇,是位置的不同。(指指小棒,指指计数器)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两个度量单位之间的区别,以及体会位置对于数字符号的作用。

    活动三:做一做,说一说

    师:请你在计数器上拨出 12----19, 先以 12 位例拨完后说出 12 是由 “一个十和两个一组成的”

    师:拨到 19 后,是多少?怎么拨珠子?

    生:就是 20。个位上又满了 10 个,所以把个位上的珠子拨回去,在十位上再拨一个就是 2 个十,10+10=20.

    师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错误的,(个位上拨两个)并问孩子们错在哪里了?

    生:那表示的是 2 个一就是 2.

    师:真是个懂得举一反三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突出小棒 —— 计数器 —— 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度量知识由具体形象到逐步抽象的过程,自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能通过实物直接数数,这也运动了计数单位的累计。

    三、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1、连一连(讲计数的演变石头 --- 结绳 --- 刻痕 --- 算筹 — 符号,并将意义一样的图连在一起,分清楚 “一一对应、按群计数 位置制”)。

    2 书本第 75 页练一练的第 1、第 2 集体评议。

    3 孩子们,我这里有 3 个珠子,你能在计数器上用这 3 个珠子表示哪些不同的数呢?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制,以及对度量的感知。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古人计数组 于 2019-9-14 16:46 编辑


    古人计数 ---- 终稿

    【什么是度量】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其本质在于表示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人之所以能够进行度量,并且能够对度量单位得到广泛共识,是基于人的两个先天本能,这就是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和对距离远近的感知,这两个先天本能是人能够理解和研究数学的思维基础,这两个先天本能应当作为数学教育的出发点,也应当成为数学认识论和数学哲学的前提。在两个先天本能的基础上,人又具有两种特殊的能力,这就是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对于人而言,就可以借助两个特殊的能力把两个先天本能延伸到对事物的某些指标进行量化,以及对量化顺序的感知,这就触及到了度量的本质 —— 对事物某些指标顺序的表达。

    【‘古人计数’与‘度量’的关系】

    1、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内容是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度量基础上,感受度量单位的累加,从而体会产生新的度量计数单位的必要性,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

    2、基于度量的视角认识人类计数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基于一一对应的以物计物层次,这时还没有符号化,应属于感知一般或一般感阶段,已经开始了最初的量化,如结绳计数,摆小石子,画痕等。第二阶段:发展了语言:这样的数字还不完全具有数字符号的功能:因为一粒米与一头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然都是数字 1 的具体体现),但是这样的表达是无法进行运算的,因为无法理解一粒米加一头牛得到的是什么。数学研究的对象应当是更为一般的抽象,这就涉及到数量度量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度量数量的多与少(如前所述,这个抽象过程依赖于人对数量多少感知的本能)。这个抽象过程最终导致自然数(符号化和十进制自然数)的发明。第三阶段:位置值制(位值制)。用相同的符号或者相同的物体来表示不同的数量,但用不同的位置来表示(区别)不同单位的数。这时的单位不一定是十进制,也可以是二进制,也可以是五进制,但本节课主要探究十进制。

    3、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抽象得到的,是人思维的结果;另一类是借助工具得到的,是人实践的结果。而《古人计数》主要是通过抽象的数字符号认识 11—20 各数,是人思维的结果,这些自然数的计数法也应属于度量的范畴。

    【度量意识的培养】

    度量意识,这是一种自觉地感受和拥有使用计量标准的意识。

    1. 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 “书上的计数情境图”,让学生经历从一根小棒对应一只羊的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从感性一般上升到用符号表示数的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体验什么是数学抽象和数学抽象的层次性.自觉感受和使用抽象的度量单位和具象的度量单位,并能运用单位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其中抽象度量就是使用计数单位,即数数的标准,也就是数感。本节课的设计就是在以 “一” 为单位的数数的基础上,进而产生必要的计数单位 “十”。

    2、通过抽象得到的度量和度量单位,低年级的教学最好采用对应的方法。事实上,通过对应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数量关系是最原始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11 个苹果、11 只羊、11 架飞机都可以用 11 个符号表示,而这三个事物不是同的,一样的只有相同的数量 “11”,这样抽象出数字 “11”,这是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的思维过程,是数学抽象的第一步,目的就是逐渐舍去事物的物理属性,仅保留事物的量以及量之间的多少关系。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的测量方法,并形成运用能力。其中离散量,能直接数出个数的量,主要体现在数牛羊的头数以及数小棒的根数。

    3、自觉感受测量活动中度量和度量单位的本质意义。计数和计数单位,表示的是累计,本节课就体现了度量单位的累计,10 个一就形成 1 个新的计数单位十。

    4、《古人计数》在一年级七单元第一课时出现,及时对前面 1—10 所学是一个小结,也是对 “10” 产生一个新的度量单位 “十”,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在逐一计数的度量基础上,感受度量单位的累加,从而培养度量意识。

    【学情分析】

    我们知道人先天就具有对数量多少的感知,加之现在早教盛行、家长教育意识较强的时期。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观察发现,幼龄儿童没有任何数学学习的基础之上,大多数在面对多与少、大与小的选择,已经会感知大小、多少,会自觉地选择多的、大的东西。例如会选择多的糖果、大的玩具等。

    三岁的孩子能够在家长的教会数 1-10 之后,孩子能够迁移数出其他更大的数。但从几十九后面的整十数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需要家长帮助。但得到家长数出整十数后,孩子会数出整十数后面的数。并且三岁的孩子也能够自我感知一样多,例如两个苹果和两颗糖果摆放在桌子上,孩子会说是一样的。虽然不能明确说清楚是数量一样,但孩子确是有数量上的感知的。

    学龄前的儿童经过在幼儿园的学习之后,大多数能进行数量较少的物品的点数,小部分知道最后数的数表示物体的总数,但对于数的意义理解依旧浅显,对基数与序数发生混淆。

    根据专家学者对学龄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研究来看:数概念是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掌握数概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为幼儿年龄小,身心都在发育中,要在不断积累感性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数概念。两三岁幼儿大都处在数量感知阶段,对数仅有模糊观念,有些幼儿虽认识几个数,大多是靠直接感知的。四五岁幼儿大都进入数概念开始形成阶段,能点数数量不多的物体,并说出计数的结果,初步掌握一些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理解数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六七岁幼儿大都进入数概念基本形成阶段,能较顺利地一个一个点数较多的物体,有些还能按群计数,开始理解数的组成和数的守恒。

    从上述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建立在儿童对 0-10 的认识基础

    上,1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大多是按照实物操作→表象→抽象概念的顺序,利于儿童掌握数的大小、顺序和意义。本课主要认识 11-20 的数,在孩子一一对应点数计数的基础上,形成以十为单位计数的方法,也应该遵循前面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的意义,会读、写、数出 20 以内的数,感受数字符号所表现的意义。

    2、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模型,初步认识 “十位”、“个位”,了解数位,帮助学生感受 “十” 这个单位,使学生理解和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通过摆 — 捆 --- 拨进一步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能清楚的说出来。

    3、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从感性一般上升到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体验什么是数学抽象和数学抽象的层次性。经历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形成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 11~20 各数,理解 11~20 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数位的理解。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本帖最后由 古人计数组 于 2019-10-14 20:57 编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昨天为你们准备了 5 颗巧克力(用手捏住,展示出来),可是我不清楚有没有遗漏的。怎么办呢?

    生应该能答出来 “数一下”。

    师:嗯,数出来就能知道有没有遗漏。数对于咱们来说很简单,可是在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人们还不懂得像同学们这样数 1、2、3、4...,那他们怎么管理自己的物品呢?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人计数》,板书。

    师:远古时候,有位牧羊人养了很多只羊,他却不知道自己养了多少只,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因为他想了一个办法来记录羊的数量。他每天早早的来到羊圈,蹲坐在门口,把门打开,每出来一只羊,他就在地上摆一个小石头,出来两个呢?

    生:就摆两个石头。

    师:你会用你手里的小棒代替小羊,摆一摆吗?

    二、交流方法,引出十进制

    活动一:摆一摆,数一数

    师:现在你们就是那个牧羊人,不会数数,只能摆,可以吗?谁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

    生通过类比,会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头羊,两根小棒表示两头羊。(

    一个孩子到黑板上贴磁条)

    摆完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数一数:(11)比 10 还要多 1 是 11。

    师:用什么数字表示羊的只数?(板书:11)

    生和老师再数一次:1 个一,2 个一・・・・・・

    师:牧羊人觉得每天这样一个一个的摆石头,是件很麻烦的事,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自己的羊圈修了隔层。每个小圈里最多能装 10 只羊。课件出示

    师:这时,他不用一个一个地摆石头啦,而是直接在地上放了一大一小的石头。你能看懂吗??

    生:大的石头表示 10 只羊,小的石头表示 1 只羊。

    师:说对啦,那老师这样摆(一根大木条,一根小木条),你们能看懂吗?

    生:一根大木条表示 10 只羊,一根小木条表示 1 只羊。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孩子先经历一一对应地摆石头计数,再通过将羊圈隔层的方法,把 10 只羊放到一个圈里,再用一个大石头来表示一个羊圈的方法,让孩子经历从 “一个” 到 “一圈” 的计数跨越。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一对应数的麻烦,引申出按群计数的简单,使孩子在自然而然中产生新的计数单位 “十” 的实用性。这里就体现了从一一对应到 “按群计数” 的过程。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的思维过程,能直接数出羊的头数以及数小棒的根数,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的测量方法,并形成运用能力。

    活动二:捆一捆,认一认

    1.捆小棒,体会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强化 “十”,会数 , 感受同样的数字,度量单位不同,表示的量就不同。

    问题 1:怎样利用你们手上的小棒,能让别人一眼看出这个大木条就是十根小棒呢?

    生:可以先数出 10 根小棒,再把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那我们先数出 10 根小棒 师:我们给这捆小棒去个名字吧。

    生:十。

    师:那怎么让他不可分割?

    引出捆,最后圈小棒得到:1 个一,2 个一・・・・・・这就是 10 个一(板书 10 个一),现在我们捆起来,这一捆就是 1 个十(板书 1 个十)

    学生动手操作 “捆一捆”。

    问题 2:1 捆小棒与 1 根小棒有什么区别?

    (粗细、形态不同,1 捆小棒表示 1 个 “十”,1 根小棒表示 1 个 “一”。“1 捆小棒” 就是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 ——“十”。)

    师:那现在请孩子们用这样捆一捆的方法帮助我们的牧羊人表示羊的只数。

    板书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师:我们的小羊有多少只呢?

    生:11 只。

    师:这个 11 就可以说是 1 个十和 1 个一组成的,边说边指。你能像我这样和同桌说一说吗?

    生同桌讨论交流。

    1. 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对又快,你的秘密是什么?

    1、 看谁说得快:

    2、看谁摆的快:请你用最快的方法数出 16、13.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 10 个一是 1 个十的概念,使抽象度量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让孩子们自觉的使用 “十” 这个新的计数单位,即数数的标准,也就是数感。同时在游戏活动中,感受计数单位十的便捷。

    三、建立模型,引出位值制

    活动一:认识计数器,会读,会写

    用两个一样的石头怎么表示 11 只羊呢。(拿出计数器)。它的名字叫计数器,咱们看看,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它有很多根小钢棒,还有好多珠子・・・・・・

    师进行引导,直到发现每个数位的珠子个数都是 10.

    师:计数器最右边的位置是个位,上面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个位左边是十位,上面有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十。

    现在我们用计数器来数数(一边拨一边数:1 个一,2 个一・・・・・・)。

    师:都会拨了吗?那我们来个比赛,请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 10,看谁拨的又对又快?完成的孩子静息等待。

    比赛拨 10。

    生应该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在个位上拨 10 个珠子;第二种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师:两种都可以吗?为什么?

    生:10 个一就是 1 个十,所以两个都是正确的。

    师:哪一种,你觉得更简单呢?

    最后演示,满了 10 个一就拨回去,再在十位拨一个珠子。表示 1 个 “十”,并板书;引导得出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师:你知道数 10 与计数单位 “十” 在意义上的区别吗?(10 是紧跟在 9 后面的数,计数单位 “十” 表示 10 个一。)

    师:用小棒和计数器表示 “11”,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同:都用到了两种计数单位:“十” 和 “一”,都有 1 个 “十” 和 1 个 “一”;不同:小棒用 1 捆加 1 根表示,计数器用相同的 2 颗珠子放在不同位置来表示。

    学生看着老师的示范,老师 在黑板上对应数位写出 11,并说 “1 个十和 1 个一合成了 11”。

    师:请你请出你的好朋友计数器,并在上面找到个位和十位。并拨出 11,边拨边数,边说一说 11 的组成。

    生先自己拨 — 数 --- 说,再和同桌说,最后展示到全班。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在用一位的计数器去数数,感受到 10 个一不够数出小羊,到产生新的计数单位 “十” 的重要性和自然性,形成计数器。让学生借助直观学具的操作,认识度量单位 “一” 和 “十” 的重要性,并认识度量中的数位 “个位” 和 “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 11 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 11 的写法,加深对 11 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 11 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 “1” 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感受度量单位 “十” 的方便之处。突破重点难点。

    活动二:做一做,说一说

    师说数字,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出数字。

    师:10,这不是 1 和 0 吗?

    以此得到位值制。

    师:请你用小棒、计数器、数字来表示 13、18, 先以 12 为例,边拨边数,并说 12 是由 “一个十和两个一组成的”

    师:拨到 19 后,再添一个是多少?怎么拨珠子?

    生:就是 20。个位上又满了 10 个,所以把个位上的珠子拨回去,在十位上再拨一个就是 2 个十,10+10=20.

    师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错误的,(个位上拨两个)并问孩子们错在哪里了?

    生:那表示的是 2 个一就是 2.

    师:真是个懂得举一反三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突出小棒 —— 计数器 —— 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度量知识由具体形象到逐步抽象的过程,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能通过实物直接数数,这也运动了计数单位的累计。

    四、小结提升

    师: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开放练习,提高认识

    1、书本第 75 页练一练的第 1、第 2 题集体评议。

    问题一: 这个珠子和前面三幅图里的那些部分表示的意思一样,请圈出来。

    问题二:为什么它可以用一个珠子就表示了前面的 “一串、一条、一捆”?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深刻体会位值制的重要性,以及计数单位 “十” 的意义,强化度量意识。

    问题三: 这两个位置都没有珠子,可以不写这个 “0” 吗?

    【设计意图】这一题 主要是强调 “用 0 占位”,强化位置制。

    2、孩子们,我这里 2 个珠子,你能在计数器上用这 2 个珠子表示哪些不同的数呢?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位值制,以及对度量的感知。


    宇彤_IOOxg
    宇彤_IOOxg5年前

    由微课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追本溯源,了解数字符号的产生过程,并在捆一捆活动中感受十进制,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现度量的的重要性。

    轻松何
    轻松何5年前

    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到: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其本质在于表示事物某些指标的顺序。古人计数这一课,其实跟我们常见的度量有一定差异,因为并不是用某个尺子或者容器去量。只有当把握了度量的本质后,才能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

    宇彤_IOOxg
    宇彤_IOOxg5年前

    由小棒和计数器直观操作充分感受 “满十进一” 的十进制的方便之处,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简洁与快乐。

    赵洪艳
    赵洪艳5年前

    通过古人计数的小故事对数概念历史发展进行简单还原,不仅回顾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又展现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即新的 “十” 是 10 个原来的 “一”。这样从数概念的源头出发,到逐渐发展、抽象的过程,不仅为接下来计数单位 “十” 的出现奠定基础,又从度量的角度感悟计数单位 “十” 与 “一”,激活孩子们的度量意识。

    双王一今
    双王一今5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陈老师考虑得很全面,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分层掌握,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值得我们学习。只是内容是否稍显冗长,40 分钟上得完不?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轻松何发表于2019-9-1511: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6978&ptid=125706)
    
    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到: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工具。 ...

    是的,这一课在选的时候,也是非常烧脑的,常见的度量应是测量啊这一类比较直观的。而这一课更多的是在活动中感受度量单位一和度量单位十的重要性。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双王一今发表于2019-9-1513:57](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7107&ptid=125706)
    
    本节课的设计,陈老师考虑得很全面,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分层掌握,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值得我们学 ...

    本节课在度量方面,重要的是感受单位 “十”,前面的体现较多,在计数器那里的活动尽量精简,孩子们的学情是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所以本课的加法计算这一块,可以不用可以呈现,这样的话,时间差不多。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赵洪艳发表于2019-9-1513:2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7078&ptid=125706)
    
    通过古人计数的小故事对数概念历史发展进行简单还原,不仅回顾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又展现了新知识与原有 ...

    在计数单位 “十” 那里,默克中发现孩子对于此的理解确实较模糊,所以为了体现单位十的重要和便捷,刻意设置了两个活动,在游戏中体会它的方便,深入单位十。

    古人计数
    古人计数5年前

    通过数让学生回顾已有的计数经验,在体会逐一计数的基础上,感受逐一计数的麻烦,从而自然引出按群计数。赞!

    古人计数
    古人计数5年前

    该课内容如何体现度量?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度量意识的培养呢?

    涟漪高
    涟漪高5年前

    借助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感受单位的不同,感受到数学表达的简洁性。在过程中老师反复让学生体会,一个十和十个一的关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建立一和十的计数单位。

    双王一今
    双王一今5年前
      本课通过数的历史,引起孩子探索的兴趣,再结合动手操作 “摆一摆”------“捆一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感受到 “满十进一” 的方便之处,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简洁。
    双王一今
    双王一今5年前
     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双王一今
    双王一今5年前

    陈老师的教学思维导图超级赞的,思路清晰、一目了然。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爱上数学一切都不是问题啦!

    大V吴小_n8eHL
    大V吴小_n8eHL5年前

    本课从一个小故事引出,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加大孩子们对这节课的期待,同时也引出了课题。从教学过程看出老师语言赋有童趣,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相信他们一定会喜欢。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很快就能理解一个十和十个一之间的关系了。这点值得学习。我认为低年级的课程不好讲,学生认知水平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讲出主要内容,并且学生一直保持热情,这是需要老师的功力的,为陈老师点赞。—— 吉林榆树 吴迪

    fss220
    fss2205年前

    陈老师通过数的历史,引起孩子探索的兴趣,再结合动手操作 “摆一摆”------“捆一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感受到 “满十进一” 的方便之处,让学生初次感受到 “数位” 给生活带来的简洁性。

    fss220
    fss2205年前

    陈老师在深入读懂学生血清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设计的调整,更重视通过合适的教学情境 “书上的计数情境图”,让学生经历从一根小棒对应一只羊的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从感性一般上升到用符号表示数的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体验什么是数学抽象和数学抽象的层次性.自觉感受和使用抽象的度量单位和具象的度量单位,并能运用单位间的联系解决问题。

    fss220
    fss2205年前

    陈老师终稿中让孩子先经历一一对应地摆石头计数,再通过将羊圈隔层的方法,让孩子经历从 “一个” 到 “一圈” 的计数跨越。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一对应数的麻烦,引申出按群计数的简单,使孩子在自然而然中产生新的计数单位 “十” 的实用性。这里就体现了从一一对应到 “按群计数” 的过程。感受到 10 个一不够数出小羊,到产生新的计数单位 “十” 的重要性和自然性,形成计数器。借助直观学具的操作,认识度量单位 “一” 和 “十” 的重要性,并认识度量中的数位 “个位” 和 “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 11 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 11 的写法,加深对 11 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 11 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 “1” 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感受度量单位 “十” 的方便之处,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怡然0913
    怡然09135年前
    陈老师本节课设计富有童趣,由故事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孩子探索的兴趣,再结合动手操作 “摆一摆”------“捆一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活动中感受 “度量” 的方法。并且感受到 “满十进一” 的方便之处,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简洁。
    dyh13653580432
    dyh136535804325年前

    突出小棒 —— 计数器 —— 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学度量知识由具体形象到逐步抽象的过程,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能通过实物直接数数,这也运动了计数单位的累计。

    dyh13653580432
    dyh136535804325年前

    本节课的设计,陈老师考虑得很全面,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分层掌握,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这一课更多的是在活动中感受度量单位一和度量单位十的重要性。通过古人计数的小故事对数概念历史发展进行简单还原,不仅回顾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又展现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即新的 “十” 是 10 个原来的 “一”。这样从数概念的源头出发,到逐渐发展、抽象的过程,不仅为接下来计数单位 “十” 的出现奠定基础,又从度量的角度感悟计数单位 “十” 与 “一”,激活孩子们的度量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qfzl
    qfzl5年前

    从摆一摆 - 捆一捆 - 按一按,从数字 - 数学符合,很自然地从形象到抽象。

    追梦人
    追梦人5年前

    本帖最后由 追梦人 于 2019-9-20 11:37 编辑


    孩子们对于数的认识, 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经验, 所以这一节课需要老师引导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度量单位一和度量单位十的重要性。
    姗洁_dzOo1
    姗洁_dzOo15年前

    让学生经历从一根小棒对应一只羊的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从感性一般上升到用符号表示数的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体验什么是数学抽象和数学抽象的层次性.自觉感受和使用抽象的度量单位和具象的度量单位,并能运用单位间的联系解决问题。

    廖金萍
    廖金萍5年前
    [古人计数组发表于2019-7-1711:3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906&ptid=125706)
    
    教学过程:一、  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微课内容:古时候有一个有个乡村老头,家里很富裕但几代人都不识 “之、 ...

    用一个小故事来开始本节课,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加大孩子们对这节课的期待,同时也引出了课题,减少了孩子们对新知识的畏惧和畏难,谢谢老师的分享,对我教一年级孩子受益匪浅。

    廖金萍
    廖金萍5年前
    [古人计数组发表于2019-7-1711:33](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2913&ptid=125706)
    
    三、活动实践,展示认知 1、理解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师:我这里有一些神奇的小棒(11 根散乱贴在黑板上),你们 ...

    语言讲解生动,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一些一年级小朋友感兴趣的字词,如 “魔法” 等,能够有效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接下来课程的期待。

    A追梦
    A追梦5年前

    在动手实践中,让孩子们体会度量的意义,建立满十进一的模型思想,进一步体会度量的本质。

    龙岗小学邓红梅
    龙岗小学邓红梅5年前

    《古人计数》应该是小学阶段首次与数学史相结合的一节课,授课老师对自然数的发展史了解得很深入,说明备课充分!导入部分也充满童趣饿,并与本课结合紧密,这都是我学习的地方。

    只不过,在介绍 “数字发展史” 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内容显得太多、太深,一是他们的认知水平还不到;二是有关 “自然数” 起源的知识在四年级《从结绳计数说起》才真正呈现。现在提出来,学生不能透彻理解还耽误课堂时间,不如把重点放在数的组成与分解,如果能在明确的告诉学生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几个十和几个一能组成多少等等,更能凸显本课的目的。

    淺笑安然
    淺笑安然5年前

    教学思维导图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有利于对教材的充分把握理解,对知识点的重难点准确把握。本节课设计富有童趣,由故事引入,体会按群计数,再到操作创造按群计数,对一年级的学生容易轻松学习到知识,不会觉得枯燥。

    A追梦
    A追梦5年前

    该教师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 20 以内数度量的意义,通过摆 — 捆 --- 拨度量实践活动进一步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能清楚的说出来。从中感知数的起源以及数的符号化度量经历,培养学生的学数学的度量生活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操作数学模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感知。

    馨香
    馨香5年前

    节课的设计,陈老师考虑得很全面,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知识的分层掌握,遵循思维发展的规律,这一课更多的是在活动中感受度量单位一和度量单位十的重要性。通过古人计数的小故事对数概念历史发展进行简单还原,不仅回顾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又展现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即新的 “十” 是 10 个原来的 “一”。这样从数概念的源头出发,到逐渐发展、抽象的过程,不仅为接下来计数单位 “十” 的出现奠定基础,又从度量的角度感悟计数单位 “十” 与 “一”,激活孩子们的度量意识,值得我们学习。

    谢德水_Bk6nv
    谢德水_Bk6nv5年前

    为了确定某个具有可测属性的量的大小,需要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活动的本质是比较,其中包括直观比较、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比如, 通过直观比较又细又长的多种物体并说出更长或更短的物体,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物体的长度属性并形成长度的直观概念。在直观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如认为弯弯曲曲的绳子比直直的绳子短,因此,往往需要用其他方法进行检验。

    直接比较过程中,学生用基准线来比较多种物体的长度,如把两支铅笔的一端摆齐后再看另一端的长短,这样能逐步积累按照物体的长短来排列的经验。间接比较是用中介物来比较不方便直观比较或直接比较的物体。

    馨香
    馨香5年前

    陈老师的教学思维导图超级赞的,思路清晰、一目了然。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爱上数学一切都不是问题啦!

    谢德水_Bk6nv
    谢德水_Bk6nv5年前

    数量的表示方法有助于形成数概念。比如,计数过程有利于补充自然数概念,温度的表记与表示不够量的情境中需要负数。还有单名数和复名数的表记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小数的概念,尤其是单位换算的结果必然用到小数的数位概念。比如,单名数 3450g 可以用复名数 3kg 450g 表示,3450g 能换算成 3.45kg。



    0

    tjr
    tjr5年前

    用一个小故事来开始本节课,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适合一年级的小学生。

    jiangling198101
    jiangling1981015年前

    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形成 10 个一是 1 个十的概念,使抽象度量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建立起新的度量单位 “十”

    daydayupup
    daydayupup5年前

    陈老师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数学度量知识由具体形象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 “满十进一” 的方便之处,同时积累度量的活动经验。

    daydayupup
    daydayupup5年前

    陈老师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设置了几个问题,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巩固与提升,使学生深刻体会位值制的重要性,以及计数单位 “十” 的意义,并强化了度量意识。

    孙凤兰
    孙凤兰5年前

    本节课在度量方面,重要的是感受单位 “十”,前面的体现较多,在计数器那里的活动尽量精简,孩子们的学情是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所以本课的加法计算这一块,可以不用呈现,这样的话,时间差不多。

    zgh13753353461
    zgh137533534615年前

    学生在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形象度量,帮助学生理解比 10 更大的数的含义及 10 是度量单位,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渗透 “度量” 这一数学基本思想。

    daydayupup
    daydayupup5年前
    古人计数组 发表于 2019-9-14 16:44
    
    古人计数 ---- 终稿
    
    【什么是度量】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数学语言,是人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 ...

    陈老师在设计这节课之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了度量是什么,度量和本节课的关系,怎样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让我加深了对度量的思考。《古人计数》是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这节课在逐一计数的度量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度量单位的累加,从而培养度量意识。

    燕子1209
    燕子12095年前

    陈老师的团队对古人计数的度量相关知识研究很深刻。从以 “个” 计数到以 “群” 计数,学生在此过程中,经历度量的本质:单位个数的累加。

    翰林贾斐斐
    翰林贾斐斐5年前

    借助数学故事,让学生在趣味的情境中,感受度量的必要性,产生度量需求,设计的很好!

    翰林贾斐斐
    翰林贾斐斐5年前

    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在一步步抽象的过程中,其实是在重复度量的过程,在不同的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度量,教师设计的非常好!

    865491631
    8654916315年前

    学生在以后学习经验中,会一个一个地数,知道每多一个数就会增加一个,但是对于几个一这样计数单位的认识是不具备的;从几个一地到几个十的数,对孩子来讲是一次认知的跨越,老师要建好这座桥梁,以帮助学生能顺利跨越。

    燕子1209
    燕子12095年前

    让学生借助直观学具的操作,认识度量单位 “一” 和 “十” 的重要性,并认识度量中的数位 “个位” 和 “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 11 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 11 的写法,加深对 11 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 11 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 “1” 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感受度量单位 “十” 的方便之处。

    554767115
    5547671155年前

    通过数的历史,引起孩子探索的兴趣,再结合动手操作 “摆一摆”------“捆一捆”,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感受到 “满十进一” 的方便之处.

    aaa940049
    aaa9400495年前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古人计数这一节使学生初步接触数的度量。陈老师以有趣的古人数羊导入,新颖有趣,学生版通过摆小棒模仿感受古人计数的方法,不仅回顾了一一对应的计数方法,还可以亲自感受到一个一个摆太麻烦,为新的度量方法的产生做好铺垫。学生经历了从 “一个” 到 “一圈” 的计数跨越,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而且与学生原有知识形成联系,即新的 “十” 是 10 个原来的 “一”。陈李老师的设计让学生从直观感知到思维抽象,数形结合,不仅教给了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度量意识。
    沈江菲
    沈江菲5年前

    陈老师以古人计数的小故事引入,让学生体会一个一个计数的麻烦,体会从一一对应到 “按群计数” 的过程。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的思维过程,能直接数出羊的头数以及数小棒的根数,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古人计数》这一课,让我们追溯到了,数产生的价值,怎样学生感受到数值的变化,需要不断去理解,满十进一的过程,还有就是在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去将十根梱成一捆。老师的设计中满满的体现了这样的过程。

    黄慧章
    黄慧章5年前

    在老师的设计过程中,看到了老师在其中用更具体的事物,也就是小石头、大石头、小棒、到后面的计数器,看到不同层次关于度量的过程。


    玫瑰酒窝
    玫瑰酒窝5年前

    从情境引入开始,陈老师就有意识地抓 “远古人” 数羊,这个情境,特别贴近数源于古人的 “数”,也特别贴近孩子的生活,数巧克力,数羊。而且邀请孩子用小棒代替羊,一起数数。特别自然亲切。

    玫瑰酒窝
    玫瑰酒窝5年前

    陈老师的第一个活动,是让孩子让孩子先经历一一对应地摆石头计数,再通过将羊圈隔层的方法,把 10 只羊放到一个圈里,再用一个大石头来表示一个羊圈的方法,让孩子经历从 “一个” 到 “一圈” 的计数跨越。这里从 10 个一到一个十的过渡就显得特别顺理成章。

    玫瑰酒窝
    玫瑰酒窝5年前

    在捆一捆,认一认的环节。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特别棒

    问题 1:怎样利用你们手上的小棒,能让别人一眼看出这个大木条就是十根小棒呢?

    问题 2:1 捆小棒与 1 根小棒有什么区别?

    看过不少这样的课,自己也上过,但是就是没有这么细致地比较过 1 捆和 1 根的问题。

    ljg198107
    ljg1981075年前

    度量包含对量对象、对量工具和度量方法。在陈老师的课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度量对象即羊的只数,度量工具小石头、大石头,度量方法一一对应地数。借助工具进而感受十进制与位置值。将第二稿与第三稿相比,开课时地数数活动能更快地唤起儿童地数数经验。

    温暖768
    温暖7685年前

    这节课通过古人计数的小故事对数概念历史发展进行简单还原,概括出计数方法中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又注重了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激活孩子们的度量意识,是一节好课!

    15884536132
    158845361325年前

    古人计数的教学是数学十进制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到产生。

    崇文刘俊红
    崇文刘俊红5年前

    陈老师的思路非常清晰,首先结合具体情境,让孩子先经历一一对应地摆石头计数,再通过将羊圈隔层的方法,把 10 只羊放到一个圈里,再用一个大石头来表示一个羊圈的方法,让孩子经历从 “一个” 到 “一圈” 的计数跨越。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一对应数的麻烦,引申出按群计数的简单,使孩子在自然而然中产生新的计数单位 “十” 的实用性。这里就体现了从一一对应到 “按群计数” 的过程。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感性一般的思维过程,能直接数出羊的头数以及数小棒的根数,自觉感受度量离散量的测量方法,并形成运用能力。学习陈老师的数学思维导图。

    崇文刘俊红
    崇文刘俊红5年前

    计数单位 “十” 比较抽象,陈老师让学生操作,捆一捆,比较 1 捆与 1 根的区别,使抽象度量变得具体直观。使用 “十” 数比较方便,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崇文刘俊红
    崇文刘俊红5年前

    对于人而言,可以借助两个特殊的能力把两个先天本能延伸到对事物的某些指标进行量化,以及对量化顺序的感知,这就触及到了度量的本质 —— 对事物某些指标顺序的表达。本节课通过操作度量,渗透了模型思想,感受位值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核心素养。

    lykele
    lykele5年前

    本节课由一个故事引入,适合一年级的小学生,能激发兴趣,在老师看来都觉得很有趣,这样的课堂怎么会不吸引学生呢?

    xbmr1217
    xbmr12175年前

    从度量方面看,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用 “一” 去度量,可以量出 2、3、4 等等,用 “十” 去度量,可以得到 10、20、30、40 等等。度量的标准不同,度量的结果也就不同。

    王宇
    王宇5年前

    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注意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课堂上学生们参与了丰富的数学活动,比如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等。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活动综述

       2018 年暑假时,看到成都龙泉基地的老师们组队参加辩课活动,心里非常羡慕,想着:现在我们是旁观者,有机会一定要去做参与者。
    
       2019 年暑假时,师父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新世纪首届名师工作室教学设计展示大赛开始了,工作室还有一个名额,于是,我们争取到了这次参赛的机会。最后,由漆贵忠、池红梅、陈艳、付雪琴 4 人组成了辩课团队。

    要去现场答辩,兴奋过后,又是沉甸甸的责任,绝不能给师父和工作室丢脸,也不能给成都天府新区丢脸。大家仔细解读现场答辩文件,力求按时间节点完成所有任务。

       10 月 8 日,付雪琴老师试教古人计数,陈艳老师做为旁观者再次观摩品味;教学设计越来越清晰简洁,但学生生成瞬息万变,必须多次经历多次积累;对方团队为成都周洪海工作室,仔细研读对方网络答辩录象,深入解读对方教学设计,思考可能的预设与追问问题;成都行知基地辩课例也为 “古人计数”,学习对方教学设计与答辩录象,取长被短;10 月 18 号公布预设问题,现场互辩时间升级为 8 分钟,团队 4 人必须 100%的参与…… 所有这些,都将是更深入的研究。

    我们将会用 N 次的研究,来为大家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感谢此次辩课活动,让我们从旁观才到参与者再到优胜者,一路走来,我们都是研究者。为数学,为学生,研究不停。

    既分工,又合作

       本次辩课以 “度量” 为主题,当我们看到 “古人计数”“分数的再认识” 等都在研讨的课例之内时,才真正感受到 “度量” 的博大精深,于是漆贵忠老师定夺后,决定以 “古人计数” 为课例进行研究。

    由于当时正值暑假,4 人成立了专门的研讨 QQ 群,池红梅老师开始统筹分工,所有人都先进行自我学习,加强对课例的研讨。首先是购买书籍:《度量 —— 一首送给数学的情歌》《中国读本 -- 中国古代度量衡》《一课研究 —— 长度测量教学研究》《一课研究 —— 角的认识与度量教学研究》…… 再者是工作室提供的度量阅读资料,全部打印出来认真研读。陈艳老师负责现场执教课例,先根据自己理解设计出初稿;付雪琴老师负责后勤技术保障,论坛发贴、资料收集等。

    要去现场答辩,兴奋过后,又是沉甸甸的责任,绝不能给师父和工作室丢脸,也不能给成都天府新区丢脸。大家仔细解读现场答辩文件,力求按时间节点完成所有任务。

    要去现场答辩,兴奋过后,又是沉甸甸的责任,绝不能给师父和工作室丢脸,也不能给成都天府新区丢脸。大家仔细解读现场答辩文件,力求按时间节点完成所有任务。

    10 月 8 日,付雪琴老师试教古人计数,陈艳老师做为旁观者再次观摩品味;教学设计越来越清晰简洁,但学生生成瞬息万变,必须多次经历多次积累;对方团队为成都周洪海工作室,仔细研读对方网络答辩录象,深入解读对方教学设计,思考可能的预设与追问问题;成都行知基地辩课例也为 “古人计数”,学习对方教学设计与答辩录象,取长被短;10 月 18 号公布预设问题,现场互辩时间升级为 8 分钟,团队 4 人必须 100%的参与…… 所有这些,都将是更深入的研究。

    我们将会用 N 次的研究,来为大家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感谢此次辩课活动,让我们从旁观才到参与者再到优胜者,一路走来,我们都是研究者。为数学,为学生,研究不停。


    古人计数组
    古人计数组5年前

    答辩文字稿

    预设问题:

    《古人计数》一课是学生学习 “以群计数” 的起始课,贵团队是如何围绕 “以群计数”,落实对学生 “度量意识” 培养的?

    追问问题 1:

    . 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计数法的价值是《古人计数》这一课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在贵团队的教学设计(终稿)中并未提及。请问贵团队有设计教学活动来落实这一目标吗?体现在哪些环节呢?

    追问问题 2:

    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计数法的价值是《古人计数》这一课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这一目标在贵团队的教学设计(终稿)中并未提及。请问贵团队有设计教学活动来落实这一目标吗?体现在哪些环节呢?

    李梦杨
    李梦杨5年前
    [yunlanwu发表于2019-7-2307:50](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73398&ptid=125706)
    
    本节课设计富有童趣,由故事引入,体会按群计数,再到操作创造按群计数,借助计数器体会位值制,值得借鉴。 ...

    《古人计数》应该是小学阶段首次与数学史相结合的一节课,授课老师对自然数的发展史了解得很深入,说明备课充分!导入部分也充满童趣饿,并与本课结合紧密,这都是我学习的地方。

    在介绍 “数字发展史” 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内容显得太多、太深,他们的认知水平还不到。现在提出来,学生不能透彻理解还耽误课堂时间,不如把重点放在数的组成与分解,如果能在明确的告诉学生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几个十和几个一能组成多少等等,更能凸显本课的目的。

    关于   ·   FAQ   ·   API   ·   我们的愿景   ·   广告投放   ·   感谢   ·   实用小工具   ·   204 人在线   最高记录 204   ·     选择语言  ·     选择编辑器
    创意教育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education
    VERSION: 2c477f2 · 11ms · UTC 03:16 · PVG 11:16 · LAX 20:16 · JFK 23:16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